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合集下载
第2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引例:如何进行管理? 引例:如何进行管理? 在一个管理经验交流会上, 在一个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有二个厂的厂长分别论述了他们 各自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看法。 各自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看法。 厂长认为,企业首要的资产是员工 首要的资产是员工, A厂长认为,企业首要的资产是员工,只有员工们都把企业 当成自己的家,都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当成自己的家,都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服务。因此, 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服务。因此,管理者有 什么问题,都应该与员工们商量解决; 什么问题,都应该与员工们商量解决;平时要十分注重对员工 需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员工提供学习、娱乐的机会和条件; 需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员工提供学习、娱乐的机会和条件; 每月的黑板报上应公布出当月过生日的员工的姓名, 每月的黑板报上应公布出当月过生日的员工的姓名,并祝他们 生日快乐;如果哪位员工生儿育女了,厂里应派车接送, 生日快乐;如果哪位员工生儿育女了,厂里应派车接送,厂长 应亲自送上贺礼。 厂长厂里, 应亲自送上贺礼。在A厂长厂里,员工们都普遍地把企业当作 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工厂日益兴旺发达。 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工厂日益兴旺发达。 厂长则认为, B厂长则认为,只有实行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实现企业目 标所必须开展的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 标所必须开展的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 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严格的控制体系; 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严格的控制体系;注重上岗培 实行计件工资制等。 厂长厂里, 训;实行计件工资制等。在B厂长厂里,员工们都非常注意遵 守规章制度,努力工作以完成任务,工厂发展迅速。 守规章制度,努力工作以完成任务,工厂发展迅速。 这两个厂长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问:这两个厂长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引例:如何进行管理? 引例:如何进行管理? 在一个管理经验交流会上, 在一个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有二个厂的厂长分别论述了他们 各自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看法。 各自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看法。 厂长认为,企业首要的资产是员工 首要的资产是员工, A厂长认为,企业首要的资产是员工,只有员工们都把企业 当成自己的家,都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当成自己的家,都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服务。因此, 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服务。因此,管理者有 什么问题,都应该与员工们商量解决; 什么问题,都应该与员工们商量解决;平时要十分注重对员工 需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员工提供学习、娱乐的机会和条件; 需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员工提供学习、娱乐的机会和条件; 每月的黑板报上应公布出当月过生日的员工的姓名, 每月的黑板报上应公布出当月过生日的员工的姓名,并祝他们 生日快乐;如果哪位员工生儿育女了,厂里应派车接送, 生日快乐;如果哪位员工生儿育女了,厂里应派车接送,厂长 应亲自送上贺礼。 厂长厂里, 应亲自送上贺礼。在A厂长厂里,员工们都普遍地把企业当作 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工厂日益兴旺发达。 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工厂日益兴旺发达。 厂长则认为, B厂长则认为,只有实行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实现企业目 标所必须开展的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 标所必须开展的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 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严格的控制体系; 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严格的控制体系;注重上岗培 实行计件工资制等。 厂长厂里, 训;实行计件工资制等。在B厂长厂里,员工们都非常注意遵 守规章制度,努力工作以完成任务,工厂发展迅速。 守规章制度,努力工作以完成任务,工厂发展迅速。 这两个厂长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问:这两个厂长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第2章管理思想发展

涯的成就。
返回
MG2-17
权力与组织
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 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 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 都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什么是权力?马克斯•韦伯将权力定义为“一个 人或一些人在某一社会活动中,甚至是在不顾其他 参与这种行动的人进行抵抗的情况下实现自己意志 的可能性” 。
人类社会的三种权力
• 集权 • 等级链 • 秩序 • 公平 • 人员稳定 • 首创精神 • 团队精神
返回
• (4) 统一指挥。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下属都应接受而 且只应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并向这个上级汇报自己的 工作。双重命令对于权威、纪律和稳定性都是一种威 胁。
• (5) 统一领导。凡是具有同一目标的全部活动,都仅 应有一个领导人和一套计划。统一领导与统一指挥不 同,统一指挥是针对下属而言的,统一领导则是针对 组织或者活动而言的。
返回
一、人际关系理论
行为科学学派的早期理论——人际关系理 论
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埃尔顿·梅奥进行了 著名的霍桑试验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为: 员工是“社会人”,具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 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 新的企业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来激发“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返回
(三)泰罗与科学管理
泰罗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的几个经典试验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同期先行者的理论 对泰罗制的评价
返回
泰罗的几个经典试验:
搬运生铁块试验 铁锹试验 金属切削试验
返回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假设前提 • 科学管理理论的三个基本出发点 • 科学管理的四项任务 • 科学管理内容
命”
下一页
三、古典组织理论
返回
MG2-17
权力与组织
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 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 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 都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什么是权力?马克斯•韦伯将权力定义为“一个 人或一些人在某一社会活动中,甚至是在不顾其他 参与这种行动的人进行抵抗的情况下实现自己意志 的可能性” 。
人类社会的三种权力
• 集权 • 等级链 • 秩序 • 公平 • 人员稳定 • 首创精神 • 团队精神
返回
• (4) 统一指挥。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下属都应接受而 且只应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并向这个上级汇报自己的 工作。双重命令对于权威、纪律和稳定性都是一种威 胁。
• (5) 统一领导。凡是具有同一目标的全部活动,都仅 应有一个领导人和一套计划。统一领导与统一指挥不 同,统一指挥是针对下属而言的,统一领导则是针对 组织或者活动而言的。
返回
一、人际关系理论
行为科学学派的早期理论——人际关系理 论
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埃尔顿·梅奥进行了 著名的霍桑试验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为: 员工是“社会人”,具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 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 新的企业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来激发“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返回
(三)泰罗与科学管理
泰罗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的几个经典试验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同期先行者的理论 对泰罗制的评价
返回
泰罗的几个经典试验:
搬运生铁块试验 铁锹试验 金属切削试验
返回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假设前提 • 科学管理理论的三个基本出发点 • 科学管理的四项任务 • 科学管理内容
命”
下一页
三、古典组织理论
2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 业务外包也正在成为许多企业的战略选择。
▪ 生产系统创新
▪ 进入1980年代后,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简 称CIMS。CIMS四大系统: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设计与开发信息系统、生产自动化信息系统 和质量控制系统。
▪ 企业组织创新
▪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正趋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 建立学习型组织 ▪ 规模经济传统的观点正在改变 ▪ 虚拟公司正代替传统的实体型企业
▪ 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着重于对人类精神文明的研究。
▪ 中国的儒家思想实际上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至 少在唐朝就已越出国界,传播到了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 成为世界东方文化的渊源之一。
▪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 (一)顺“道” ▪ (二)重人 ▪ (三)人和 ▪ (四)守信 ▪ (五)利器 ▪ (六)求实 ▪ (七)对策 ▪ (八)节俭 ▪ (九)法治
第四节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全面学习苏联的管理模式 (四)探索中国现代管理模式 (五)十年动乱造成了管理的大倒退
▪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一)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6年)
X理论主要有以下观点:
人的本性是坏的,好逸恶劳、逃避工作的特性;因此仅用奖 赏的办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 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 完成给定的工作;
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人并不是懒惰,喜欢工作;愿意承担责任;热衷于发挥自己 的才能和创造性。
▪ 超Y理论:
的重大变革。
特点: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管理思想,但基本
▪ 生产系统创新
▪ 进入1980年代后,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简 称CIMS。CIMS四大系统: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设计与开发信息系统、生产自动化信息系统 和质量控制系统。
▪ 企业组织创新
▪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正趋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 建立学习型组织 ▪ 规模经济传统的观点正在改变 ▪ 虚拟公司正代替传统的实体型企业
▪ 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着重于对人类精神文明的研究。
▪ 中国的儒家思想实际上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至 少在唐朝就已越出国界,传播到了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 成为世界东方文化的渊源之一。
▪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 (一)顺“道” ▪ (二)重人 ▪ (三)人和 ▪ (四)守信 ▪ (五)利器 ▪ (六)求实 ▪ (七)对策 ▪ (八)节俭 ▪ (九)法治
第四节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全面学习苏联的管理模式 (四)探索中国现代管理模式 (五)十年动乱造成了管理的大倒退
▪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一)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6年)
X理论主要有以下观点:
人的本性是坏的,好逸恶劳、逃避工作的特性;因此仅用奖 赏的办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 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 完成给定的工作;
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人并不是懒惰,喜欢工作;愿意承担责任;热衷于发挥自己 的才能和创造性。
▪ 超Y理论:
的重大变革。
特点: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管理思想,但基本
管理思想的发展

2020/10/30
a
10
• 一是家族型管理组织,强调”礼治”(礼的核心是”仁”。“仁之实,事亲是也”, “仁”的基 本含义就是维护这种血缘关系。);
• 二是伦理型的管理机制(把“齐家”的原理扩展到各种管理组织的行为中,以“父义、母慈、兄 友、弟恭、子孝”作为经纬,从纵横两个方面把血缘关系与管理等级制度联系起来。 );
a
7
• 三是重人。大陆民族生活比较安定,血缘宗法关系非常紧密,强调以伦理关系为基础,以 道德和教育为轴心,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是一种人文主义型的管理。
2020/10/30
a
8
• 2.物质生产方式
• 中国”以农立国“,虽经过了一定的变迁,但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却 一直延续下来,很少变动。
2020/10/30
a
27
• 4.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管理思想 • (1)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强调生产性劳动对于财富积累的重要性。 • (2)强调劳动分工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他创造和发明了分工原理。 • (3)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
2020/10/30
a
28
• 5.巴贝奇的管理思想 • 他是剑桥大学教授,其观点主要有: • (1)推崇劳动分工 • (2)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是对不同的工艺水平、劳动
➢金字塔、空中花园
亚当·斯密:
➢劳动价值和劳动分工理论
巴贝奇:
➢“边际熟练”原则
罗伯特·欧文:
➢工厂生产中要重视人的因素
2020/10/30
a
24 24
• 1.苏格拉底指出管理具有普遍性的思想; • 2.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管理和组织的观点: (1)劳动的专业化;(2)部门分工;(3)权力的集中、分散和代表制;(4)劳动协作;
第2章管理思想的发展ppt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温州大学商学院
9
九.法制
法制指依规依法进行管理。 如古代的田土法制、军事法制、市场法 制——
浪费的含义
温州大学商学院
10
第二节 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关于管理思想,虽然由来以久,但在西方 成为系统的管理理论,则公认是在19世纪末20 世纪初。此后,从其发展的历史及内容来看, 西方经济管理理论各学派的形成基本分为三个 阶段。
温州大学商学院
5
五.利器
利器是说打仗要有先进的武器,主要讲 管理要有先进的工具、设备、机器等。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利器说”贯乎古今,是兴邦立业的重 要思想。
温州大学商学院
6
六.求实
求实指办事要从实际出发,是重要的思 想方法和行为准则。
儒家提出“守正”原则,《管子》提出 “视时而立仪” “审时以举事” ,政策措 施也应有异,不可将一套办法到处运用。
工人工资提高了0、6倍,而资本家的费用减少了1、2倍。
温州大学商学院
14
请同学分析下面一段顺口溜:
能说会道搞推销,老实巴交把地扫, 能言善辩搞公关,蔫蔫巴巴把火烧, 笔杆子当大秘,腰杆子当保镖。
温州大学商学院
15
(2)合理用人原理
泰罗认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 选第一流工人。他认为,人有不同的才能,只要 工作对他合适,都能成为第一流工人。
温州大学商学院
2
二.重人
❖ “重人”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 重人才归离。
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 位的。故我国古人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 《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 在逆民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乃为政之 宝”。
管理学第2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基础,管理理论是管理 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华,管理理论本身是管 理思想,只不过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 管理思想,但并非所有管理思想都是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有指导意义同时又要经受 管理活动的检验
10
早期的管理活动与管理思想
(19世纪末以前) 早期管理思想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古典管理理论 泰罗:科学管理 法约尔:一般管理 韦伯:行政管理
行为理论 霍桑实验 人际关系 行为科学
定量理论 管理科学 管理决策 系统管理
现代理论 社会系统 权变理论 经验主义 管理过程
产业革命时期的管理
❖ 产业革命,亦称工业革命。是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 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
❖ 1781年,蒸汽机的发明在英国引发了产业革命。 ❖ 产业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管理制度和管理思想上的革命。
查尔斯·巴贝奇
❖
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英国剑桥
大学数学教授。
❖ (一)、强调协调劳资关系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 作用。
❖ (二)、第一次提出了关于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的分工。
❖ (三)、设计和发明一些机器、工具来代替人的 操作。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 1、历史背景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
❖ 方法是选择合适且技术熟练的工人,把他们的每一项 动作、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加上必要 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得出完成该项工作所 需要的总时间,据此定出一个工人“合理的日工作 量” 。
❖ 创立了“工作定额原理”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
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有指导意义同时又要经受 管理活动的检验
10
早期的管理活动与管理思想
(19世纪末以前) 早期管理思想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古典管理理论 泰罗:科学管理 法约尔:一般管理 韦伯:行政管理
行为理论 霍桑实验 人际关系 行为科学
定量理论 管理科学 管理决策 系统管理
现代理论 社会系统 权变理论 经验主义 管理过程
产业革命时期的管理
❖ 产业革命,亦称工业革命。是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 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
❖ 1781年,蒸汽机的发明在英国引发了产业革命。 ❖ 产业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管理制度和管理思想上的革命。
查尔斯·巴贝奇
❖
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英国剑桥
大学数学教授。
❖ (一)、强调协调劳资关系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 作用。
❖ (二)、第一次提出了关于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的分工。
❖ (三)、设计和发明一些机器、工具来代替人的 操作。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 1、历史背景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
❖ 方法是选择合适且技术熟练的工人,把他们的每一项 动作、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加上必要 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得出完成该项工作所 需要的总时间,据此定出一个工人“合理的日工作 量” 。
❖ 创立了“工作定额原理”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
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2) 科层组织的优点
3) 科层组织的特点
(1)任何机构组织都有明确的目标 任何机构组织都有明确的目标 (2)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实行劳动分工 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实行劳动分工 (3)按层级体系形成一个指挥链 按层级体系形成一个指挥链 (4)人员间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关系 人员间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关系 (5)每个职位人员的挑选必须通过正式考试或者训 每个职位人员的挑选必须通过正式考试或者训 练和教育而获得的技术资格 (6)管理人员实行委任制 管理人员实行委任制 (7)管理人员不是他所管辖的那个企业的所有者 管理人员不是他所管辖的那个企业的所有者 (8)管理人员是领取固定薪金的“专职的”公职人 管理人员是领取固定薪金的“ 管理人员是领取固定薪金的 专职的” 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 员;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按年资和工作成 绩综合考虑决定升迁与否 (9)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法规和纪律 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法规和纪律
2)科学管理的实质
“双方(企业管理当局和工人)都必须不再把盈利 的分割作为头等重要的事,而一齐把注意力转向盈 余的扩大。” “双方都必须认识到,至关重要的是,在所有同企 业中所做工作有关的一切事务中,用科学的精确调 查和知识来代替原有的个人判断和意见(不论是工 人的或老板的)。”
3)泰罗制的基本内容 )
• • • 运筹学 系统分析 决策科学化
3. 六要素:人、物资、设备、财、任务、 六要素: 物资、设备、 任务、 信息
三、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1、经营管理(或管理过程)学派 经营管理(或管理过程) 2、经验或案例学派 3、人际关系学派 4、群体行为学派 5、合作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6、社会 技术系统学派 7、决策理论学派 8、系统管理学派 9、管理科学学派 10、管理角色学派 、 11、权变理论学派 、
管理学第2章(管理思想的发展)PPT课件

.
20
精品课件!
.
21
精品课件!
.
22
延长组织寿命。
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
术与实务》
.
19
第四节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学习型组织理论
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突破极限的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模式——最实际、最艰难
建立共同愿景——组织成员共同的景象
团第队四学节习—现—代学管习理是发理挥论团丛队林智慧的最佳途
径之一。
系统思考——核心所在。
#运筹学 #系统分析 #决策科学化
系统管理理论
#组织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 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
#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 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 息的交换.
权变管理理论
#研第究组四织节与环现境的代联管系,理并理确定论各丛种变林量的关系类型和
结构类型.
#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管理及其产生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 管理环境 第四章 决策 第五章 计划 第六章 组织设计
第七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八章 领导 第九章 激励 第十章 沟通 第十一章 控制 第十二章 创新
.
1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早期的管理思想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 第三节 行为管理理论 第四节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勒的贡献:
▪ 管理不善是造成怠工、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 科学管理,提高生产率,工人增加工资,雇主增加利润; ▪ 发表重要著作:《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
原理》等
.
6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儒家认为,作为管理者必须把“礼”贯彻到自己的 一切言行之中,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礼”在儒家的管理思想体系中 不仅仅是一种外在规范,更是管理主体的内在意识 。
–礼治即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之。”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 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因此,管理者只有率 先垂范,才能使被管理者的行为自觉地纳入正常的 轨道。
系统管理的思想
我国“一举三得”的施工方案: 1015年皇宫 挖土、运料、回填
1015年皇宫失火,由丁晋公(丁渭)主持修复皇 宫,当时取土很远。他采用就近挖渠取土,灌水用 船运料,完工后用建筑垃圾回填修路。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 儒家的管理思想 • 《老子》的管理思想 • 法家的管理思想 • 《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 • 我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总结
–当然儒家并不一味地主张“德治”,在具体的管理 实践中,“宽猛相济似乎更有效率。儒家这一管理 控制思想明确告诉我们:作为管理,一方面要制定 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管理者 个人的表率作用。一旦出相应地第惩二章罚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管理人才论
–管理既要“人为”,又要“为人”,因此,管理学实 质就是人才学。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1、儒家的管理思想 ——儒家的管理思想点滴
❖和为贵--环境的重要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修己--自身的重要
❖修己以安百姓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修学: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儒家倡导德政,而要实施德政必选用贤能之辈,根 据各类人才的长处和短处,科学而合理地使用人才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在人才的选拔上, 孔子首先提出了“举贤才”的思想,主张扩大选拔 管理人才的范围,选拔有德有才的正人君子,把那 些德才兼备之人安排在管理领导岗位上。“慎简 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僻侧媚,其惟吉士。”儒家 十分赞赏推荐贤人的人。“知贤,智也;推贤,仁也 ;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认为举贤才 的最好办法是“近不失亲,远不失肖。”
—举贤:“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君子不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
—用才:任贤使能(孟子) —考察人才:听其言而观其行; —制度取才: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当前应用:
1、建立正确的人才观; 2、完善人才管理制度 3、提高领导者的人才管理能力。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1、儒家的管理思想
一、远古时代管理思想与实践 a )作为管理思想有记载第一事例是在圣经上
•摩西(厂长)
•A(车间主任)
•B(车间主任)
•a1(班组长)
•a2(班组长) •b1(班组长)
•b2(班组长)
确定管理跨度和组织程序第的二章思管理想思想的发展927
• 摩西是希伯莱人(今天的以色列)的领袖,他在 立法、人际关系、人员选择和训练方面都很出色。 摩西的岳父曾对摩西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批评,认 为摩西处理政务事必躬亲,并不利于管理。
• 他提出三点建议:
– 第一、制订法令,昭告民众; – 第二,建立等级委任制度; – 第三,责成各级管理人分级管理,只有最重要的政务
才提交摩西。
• 这些建议表明现代管理理论的例外原则,授权原 则、管理跨度原则等早在古代已有萌芽。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b )成功的实践:
埃及大金字塔的建成:
230万石头,20年,每年10万人,
–“简”也有两层含义,一是简政,二是简行。简政 指政策、法令、计划等力求简明精当,平易可行, 切忌繁杂琐碎,让人不明所以,无所适从。简行指 管理者要节用爱人、执要守约、清净无为对下属 做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让他们充分发挥自 己的才智,创造性地工作,使其各安其职。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管理控制论
管理理论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本章要点:
• 1、了解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 • 2、掌握主要代表人物的相关著作、年代、
学派、观点及其贡献等 • 3、了解各阶段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传统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思想 行为科学思想 现代管理理论及其进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儒家管理思想体系
❖管理人性论:对人性的认识是管理思想形成的重
要理论依据。传统儒家管理的人性观念主要表现为 性无善无恶论、性善论及性恶论。 –孔子:《论语·阳货》上说:“性相近也,习相远
也。”孔子的人性观虽然没有明析人性善恶之分 ,但它蕴含着人性的可变性,这正是儒家“德治” 思想立论的依据。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德治--长远利益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政者,正也。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
信,则民不敢不用情。
—德治的内涵
—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或组织目标,通过道德示范、教育 以及营造道德环境等方式、影响和提高成员的道德水平 ,使人们自觉的遵守社会或组织所要求的行为规范的治 理方式。
–“信”有两层含义,一是讲信用,“敬事而信”;二 是指取得别人的信任。“君子信而后劳其民”孔 子主张在足食、足兵与立信中以立信为本。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明”指明辨是非的能力。儒家强调管理者应“ 明而不察”,应明确大是大非,抓主要矛盾及矛盾 的主要方面,不必事无巨细,秋毫必察,尤其对被管 理者应“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用其所长而避 其短,做到“浸润之潜,肤受之恝,不行焉”,成为 一个能辨谣和止谣的智者。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 “性恶论”是由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提出来的 。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基于“性 恶论”,荀子提出“礼义之治”。人性本恶,如果顺 其自然,不加限制,就会为恶作乱 ,“故圣人化性而 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礼义之 治”的基础在于“化性起伪”。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管理目标论
–人类对和谐的不断追求是传统儒家管理的最终目 标。“和,谐也”,指不同东西的和合与统一,它强 调不同事物、因素、成分的有机结合,适度调理, 措置得当。
–作为管理目标的“和”,主要是人际关系的适度自 然。《中庸》认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 者天下之达道也”。在《中庸》看来,中是天下的 大本,而和是天下的达道。儒家一直把管理过程的 “以和为贵”提升到管理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管理原则论
–传统儒家把管理原则视为能否调动和发挥被管理 者的积极性、能动性,使之与管理者齐心协力共同 完成管理目标的重要因素。在仁爱理念的指引下, 儒家坚持敬、信、明、简的管理原则。
–“敬”指敬业精神,即“执事敬”,它是仁爱的具 体表现。管理者对自己的工作应尽心尽力,尽职尽 责做到“先之、劳之、无倦”。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927
2020/12/10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四个阶段
• 一、传统管理思想阶段(从远古到1900年)
• 二、科学管理思想阶段(从1900年到1930年)
• 三、行为管理思想阶段(从1930年到1945年)
• 四、现代管理思想阶段(从1945年至今)
•
• 管理活动 管理思想
—德治的对象有两个层面:1、个人;2、环境 —德治的应用:1、理念建设;2、个人修身;3、队伍建设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行仁--追求善的管理
➢ 仁者爱人,仁就是善。儒家的仁就是做人的道德准则 ,追求的是与人为善。
➢ 另外,道、墨都强调“爱人”: ➢ 老子强调“仁”的无私、宽厚本质:“圣人无常心,
改之。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知之者不如好之良、恭、俭、让。
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 学)
—在实践中实行中庸之道包括三个方面 • 1、成为中庸之士。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 2、实行中道管理。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 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 3、努力与时协行。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合乎事宜)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贤--人才的管理
—辩才: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 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第一节 传统管理思想
传 统 管 理 思 想
•远古时代管理思想与实践
•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
•传统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 •及主要思想
•传统管理思想的 •内容与特点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第一节 传统管理思想
• 按时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 1、1776年以前
远古时代管理思想阶段
• 2、1776年到1900年 近代管理思想阶段
• 孟子坚信“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 有不下” 。并强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 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 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在孟子看来,“四端”是仁义 礼智的萌芽,而仁义礼智即为道德上的善,所以人的本性是 善的。人的恶性乃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为“物欲”所蔽 而已。孟子根据“性善论”导出管理者应实行“仁政” 。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 儒家倡导“以和为贵”,但坚持“和而不同”, 即追求和谐却不盲目苟同。
–“和”是通过各种不同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整体的最 佳结合,这是人们处理矛盾所采取的积极态度和方法。而 “同”却是不讲差别,盲目追求一致、同一,丧失主体自 身的价值。“和而不同”要求人们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 允许存在差异性多样性。
–儒家认为,作为管理者必须把“礼”贯彻到自己的 一切言行之中,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礼”在儒家的管理思想体系中 不仅仅是一种外在规范,更是管理主体的内在意识 。
–礼治即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之。”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 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因此,管理者只有率 先垂范,才能使被管理者的行为自觉地纳入正常的 轨道。
系统管理的思想
我国“一举三得”的施工方案: 1015年皇宫 挖土、运料、回填
1015年皇宫失火,由丁晋公(丁渭)主持修复皇 宫,当时取土很远。他采用就近挖渠取土,灌水用 船运料,完工后用建筑垃圾回填修路。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 儒家的管理思想 • 《老子》的管理思想 • 法家的管理思想 • 《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 • 我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总结
–当然儒家并不一味地主张“德治”,在具体的管理 实践中,“宽猛相济似乎更有效率。儒家这一管理 控制思想明确告诉我们:作为管理,一方面要制定 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管理者 个人的表率作用。一旦出相应地第惩二章罚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管理人才论
–管理既要“人为”,又要“为人”,因此,管理学实 质就是人才学。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1、儒家的管理思想 ——儒家的管理思想点滴
❖和为贵--环境的重要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修己--自身的重要
❖修己以安百姓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修学: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儒家倡导德政,而要实施德政必选用贤能之辈,根 据各类人才的长处和短处,科学而合理地使用人才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在人才的选拔上, 孔子首先提出了“举贤才”的思想,主张扩大选拔 管理人才的范围,选拔有德有才的正人君子,把那 些德才兼备之人安排在管理领导岗位上。“慎简 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僻侧媚,其惟吉士。”儒家 十分赞赏推荐贤人的人。“知贤,智也;推贤,仁也 ;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认为举贤才 的最好办法是“近不失亲,远不失肖。”
—举贤:“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君子不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
—用才:任贤使能(孟子) —考察人才:听其言而观其行; —制度取才: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当前应用:
1、建立正确的人才观; 2、完善人才管理制度 3、提高领导者的人才管理能力。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1、儒家的管理思想
一、远古时代管理思想与实践 a )作为管理思想有记载第一事例是在圣经上
•摩西(厂长)
•A(车间主任)
•B(车间主任)
•a1(班组长)
•a2(班组长) •b1(班组长)
•b2(班组长)
确定管理跨度和组织程序第的二章思管理想思想的发展927
• 摩西是希伯莱人(今天的以色列)的领袖,他在 立法、人际关系、人员选择和训练方面都很出色。 摩西的岳父曾对摩西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批评,认 为摩西处理政务事必躬亲,并不利于管理。
• 他提出三点建议:
– 第一、制订法令,昭告民众; – 第二,建立等级委任制度; – 第三,责成各级管理人分级管理,只有最重要的政务
才提交摩西。
• 这些建议表明现代管理理论的例外原则,授权原 则、管理跨度原则等早在古代已有萌芽。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b )成功的实践:
埃及大金字塔的建成:
230万石头,20年,每年10万人,
–“简”也有两层含义,一是简政,二是简行。简政 指政策、法令、计划等力求简明精当,平易可行, 切忌繁杂琐碎,让人不明所以,无所适从。简行指 管理者要节用爱人、执要守约、清净无为对下属 做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让他们充分发挥自 己的才智,创造性地工作,使其各安其职。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管理控制论
管理理论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本章要点:
• 1、了解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 • 2、掌握主要代表人物的相关著作、年代、
学派、观点及其贡献等 • 3、了解各阶段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传统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思想 行为科学思想 现代管理理论及其进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儒家管理思想体系
❖管理人性论:对人性的认识是管理思想形成的重
要理论依据。传统儒家管理的人性观念主要表现为 性无善无恶论、性善论及性恶论。 –孔子:《论语·阳货》上说:“性相近也,习相远
也。”孔子的人性观虽然没有明析人性善恶之分 ,但它蕴含着人性的可变性,这正是儒家“德治” 思想立论的依据。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德治--长远利益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政者,正也。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
信,则民不敢不用情。
—德治的内涵
—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或组织目标,通过道德示范、教育 以及营造道德环境等方式、影响和提高成员的道德水平 ,使人们自觉的遵守社会或组织所要求的行为规范的治 理方式。
–“信”有两层含义,一是讲信用,“敬事而信”;二 是指取得别人的信任。“君子信而后劳其民”孔 子主张在足食、足兵与立信中以立信为本。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明”指明辨是非的能力。儒家强调管理者应“ 明而不察”,应明确大是大非,抓主要矛盾及矛盾 的主要方面,不必事无巨细,秋毫必察,尤其对被管 理者应“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用其所长而避 其短,做到“浸润之潜,肤受之恝,不行焉”,成为 一个能辨谣和止谣的智者。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 “性恶论”是由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提出来的 。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基于“性 恶论”,荀子提出“礼义之治”。人性本恶,如果顺 其自然,不加限制,就会为恶作乱 ,“故圣人化性而 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礼义之 治”的基础在于“化性起伪”。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管理目标论
–人类对和谐的不断追求是传统儒家管理的最终目 标。“和,谐也”,指不同东西的和合与统一,它强 调不同事物、因素、成分的有机结合,适度调理, 措置得当。
–作为管理目标的“和”,主要是人际关系的适度自 然。《中庸》认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 者天下之达道也”。在《中庸》看来,中是天下的 大本,而和是天下的达道。儒家一直把管理过程的 “以和为贵”提升到管理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管理原则论
–传统儒家把管理原则视为能否调动和发挥被管理 者的积极性、能动性,使之与管理者齐心协力共同 完成管理目标的重要因素。在仁爱理念的指引下, 儒家坚持敬、信、明、简的管理原则。
–“敬”指敬业精神,即“执事敬”,它是仁爱的具 体表现。管理者对自己的工作应尽心尽力,尽职尽 责做到“先之、劳之、无倦”。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927
2020/12/10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四个阶段
• 一、传统管理思想阶段(从远古到1900年)
• 二、科学管理思想阶段(从1900年到1930年)
• 三、行为管理思想阶段(从1930年到1945年)
• 四、现代管理思想阶段(从1945年至今)
•
• 管理活动 管理思想
—德治的对象有两个层面:1、个人;2、环境 —德治的应用:1、理念建设;2、个人修身;3、队伍建设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行仁--追求善的管理
➢ 仁者爱人,仁就是善。儒家的仁就是做人的道德准则 ,追求的是与人为善。
➢ 另外,道、墨都强调“爱人”: ➢ 老子强调“仁”的无私、宽厚本质:“圣人无常心,
改之。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知之者不如好之良、恭、俭、让。
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 学)
—在实践中实行中庸之道包括三个方面 • 1、成为中庸之士。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 2、实行中道管理。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 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 3、努力与时协行。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合乎事宜)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贤--人才的管理
—辩才: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 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第一节 传统管理思想
传 统 管 理 思 想
•远古时代管理思想与实践
•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
•传统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 •及主要思想
•传统管理思想的 •内容与特点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第一节 传统管理思想
• 按时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 1、1776年以前
远古时代管理思想阶段
• 2、1776年到1900年 近代管理思想阶段
• 孟子坚信“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 有不下” 。并强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 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 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在孟子看来,“四端”是仁义 礼智的萌芽,而仁义礼智即为道德上的善,所以人的本性是 善的。人的恶性乃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为“物欲”所蔽 而已。孟子根据“性善论”导出管理者应实行“仁政” 。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927
• 儒家倡导“以和为贵”,但坚持“和而不同”, 即追求和谐却不盲目苟同。
–“和”是通过各种不同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整体的最 佳结合,这是人们处理矛盾所采取的积极态度和方法。而 “同”却是不讲差别,盲目追求一致、同一,丧失主体自 身的价值。“和而不同”要求人们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 允许存在差异性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