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实验专题4实验步

合集下载

2018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 第5讲

2018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 第5讲

[考纲要求] 1.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2.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

考点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膜的制备2.细胞膜的成分(1)组成成分(2)鉴定方法3.细胞膜的结构(1)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连线)(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3)特别提醒与细胞膜相关的5个易错提醒(1)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而不是蛋白质。

(2)各种膜所含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如动物细胞膜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而植物细胞膜中则没有。

(4)细胞膜的成分并不是不可变的:如细胞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变化,糖蛋白含量下降,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

(5)糖类主要与蛋白质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都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关。

4.细胞膜的功能前挂后连生命系统信息传递的三类主体(2)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2)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胆固醇最丰富(×)(3)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5)细胞膜的流动性与ATP没有关系(×)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如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请分析:(1)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传递的物质是图中的①与②组成的糖蛋白。

(2)将图乙物质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可与水面接触,原因是A部分具有亲水性。

(3)图甲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命题点一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及特点分析1.关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B.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C.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D.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分子都是跨膜运输的载体答案 D解析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蛋白质分子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B正确;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C正确;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分子不都是跨膜运输的载体,还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等,D错误。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文档第五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文档第五

[考纲要求]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考点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1.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即“假说—演绎”过程2.自由组合定律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F1(基因型为YyRr)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3)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为9/16(×)(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5)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一定相同;基因型不同的生物,表现型也不会相同(×)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观察甲、乙两图,请分析:(1)甲图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中哪组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为什么?提示Aa与Dd和BB与Cc分别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该定律。

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其遗传时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乙图中哪些过程可以发生基因重组?为什么?提示④⑤。

基因重组发生于产生配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且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故①~⑥过程中仅④、⑤过程发生基因重组,图①、②过程仅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未发生基因重组。

1.F2出现9∶3∶3∶1的4个条件(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足够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2.理解重组类型的内涵及常见错误(1)明确重组类型的含义:重组类型是指F2中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而不是基因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

(2)含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并不都是6 16。

2018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第一单元 细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组成 第2讲

2018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第一单元 细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组成 第2讲

[考纲要求] 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

2.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考点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1.细胞中的元素(1)元素的来源、分类和存在形式(2)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种类和含量上的关系2.细胞中的化合物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Ca、Mg、Fe、Mn、Cu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2)细胞中的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3)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4)因为C是细胞干重中最多的元素,所以其是最基本的元素(×)(5)在占干重百分比中,因为脂质中脂肪是储能物质,所以脂质最多(×)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如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请分析:(1)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水、蛋白质。

(2)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C、H。

(3)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的化合物含量,则A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是C、H、O、N。

(4)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既然在元素组成上具有统一性,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元素含量的差异性?提示因为组成细胞的元素是细胞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吸收获得。

(5)请给不同状态的细胞(鲜重、干重)前四种元素的含量排序,并尝试分析两种状态下O元素排序差异的原因。

提示细胞鲜重时元素含量:O>C>H>N。

细胞干重时元素含量:C>O>N>H。

鲜重中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而水分子中O的含量远大于H,因此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O元素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多。

命题点一分析细胞中元素含量、种类及作用1.我们如何找到回家的路?荣获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发现大脑里的神经细胞——“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B.“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C.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D.P和S分别是“位置细胞”中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答案 C解析“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A错误;“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B错误;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C正确;P和S均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版大一轮复习(应试基础必备高考考法突破)第十三章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共52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版大一轮复习(应试基础必备高考考法突破)第十三章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共52

()() (1)组成成分: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 最主要成分是生产者,物质循环中关键成分是分解者。
(2)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理解误区与特例分析
误区
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蚯蚓、蜣螂、秃鹫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 属于分解者
【解析】 土壤微生物以腐生为主,所以多数 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A、B正确;
D 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成水、无机
盐和二氧化碳,这些成分可被农作 物再利用,C正确; 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在生 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错误。
高考考法突破
➢ 考法2 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
(2)关系图中四种成分的判断方法
如图:先找出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判 断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 者。
例[海南生物2014·16,2分]关于 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 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 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 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
(2)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食物链(网) () (3)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生物群落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主要 组成
绿色植物
动物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 菌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文档第五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文档第五

[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考点分离定律的发现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选材与杂交操作(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操作①操作图示②操作流程2.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即“假说—演绎”过程3.基因的分离定律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生物体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

(×)(2)生物体产生雌雄配子的数目总是相等的(×)(3)F2的3∶1性状分离比仅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4)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5)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6)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总与预期相符(×)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下图为南瓜的花色遗传,请分析:(1)①②③哪一过程能确定显隐性状?提示③。

(2)①②③哪一过程发生了性状分离?提示③。

1.分离定律核心概念间的联系2.图示分离定律的实质3.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特别提醒(1)杂合子(Aa)产生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A∶a=1∶1,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一般来说,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针对完全显性)。

原因如下:①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全国版)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11单元 生物

(全国版)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11单元 生物

考点互动探究
[答案] (1)油水混合物 油层和水层 (2)温度太高 时间太短(二者无顺序) (3)部分水解 原料焦糊 (4)石灰水浸泡 再次过滤
[解析] (1)蒸馏法的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 冷却后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 (2)提取过程中,许多因素都会影响玫瑰精油的品质,例如蒸馏温度太高,时间太短,会导致产 品的品质比较差。 (3)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橘皮精油时,由于其有效成分会发生部分水解,使用水中蒸馏法又会 发生原料焦糊的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 (4)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一般为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 →橘皮精油。
原理 的芳香油携带出来
果皮中的芳香油
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
适用 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 适用于柑橘、柠檬等易 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
范围 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 焦糊原料的提取
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液中
提取 方法
蒸馏法
压榨法
萃取法
优点 简单易行,便于分离
生产成本低,易保持原 料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考例考法直击
2.[2015·全国卷Ⅱ] 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 (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填“α ­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 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________,后者缺乏会 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__________,胡萝卜素是________(填 “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________(填“需要”或 “不需要”)将新鲜的岩藻干燥。 (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______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 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版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12单元 现代

全国版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12单元 现代
第39讲 PART 12
生态工程
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
第39讲 生态工程
考试说明
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Ⅱ)。 2.生态工程的实例(Ⅰ)。
2. 制作流程
基础知识巩固
链接教材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 :遵循 自_然__界___物__质__循__环__ 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
考点互动探究
典例追踪
1. [2016·广西河池模] 请拟回答:
(1)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 “______________”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 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 系统的 ________ ,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 化。 (2)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转 基因技术在农业、畜牧业和医学等领域得 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此同时,人们对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主要体 现在生物安全、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等方面。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 做法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基础知识巩固
链接教材
②对策: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
(6)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①问题:严重的环境污染。 ②对策: _合__理__规___划__和__布__局__ ;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工艺,减少污染的产 出;治理污染,进行 _____废__弃__物__资___源__化利用;建立健全法制。
(3)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 物,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遵循了 生态工程的 ____________ 原理。同时, 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 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 济相互协调,这又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__________ 原理。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 降雨量少,适宜种植灌木和草,却被硬 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致使许多 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状,其失败的 原因主要是违背了 ______________ 原理。

(全国版)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2单元 细胞

(全国版)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2单元 细胞

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一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 利用网络图构建细胞膜成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图2­5­4
考点互动探究
[提醒]
(1)不同细胞膜的成分种类相同,但各组分的含量不同,这与细胞的功能有关,功能复 杂的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多。 (2)细胞膜的组分并不是不可变的,如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组分发生变化,糖蛋白 含量下降,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 (3)糖类主要与蛋白质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二者都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关。 (4)细胞膜结构图示中糖蛋白的多糖侧链是判断细胞膜内、外侧的依据,多糖侧链所 在的一侧为细胞膜外侧,另一侧则为细胞膜内侧。
第5讲 PART 02
细胞膜与细胞核
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
第5讲 细胞膜与细胞核
考试说明
1.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2.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 3. 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基础知识巩固
链接教材 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1.细胞膜的制备
吸水涨破
考点互动探究
归纳提炼 4种常考的“膜蛋白” (1)信号分子(如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的受体蛋白:糖蛋白。 (2)膜载体蛋白:膜上用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 (3)具催化作用的酶:如好氧性细菌的细胞膜上可附着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此外,细胞膜上还可 存在ATP水解酶(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用于主动运输等)。 (4)识别蛋白:用于细胞与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糖蛋白(如精卵间的识别,免疫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 别等)。
衔接课堂
(2)A、B、C三种方式中,能表示脂肪细胞接受胰高血糖素的是_____B___;表示T 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的是____A____;肉毒杆菌通过抑制某种神经递质的作用 而导致肌肉松弛,其中神经递质作用的方式是____C____;高度紧张时心肌细胞 收缩加速,其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___B_、__C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设计实验验证赤霉素能提高生长素 含量。完成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 实验材料:生长状况相同的燕麦胚芽鞘 3个、赤霉素溶液、蒸馏水、琼脂块、 刀片等。 ①实验思路: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2个燕麦 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胚芽鞘 的生长情况。 ②预测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的设计
实验专题
1.实验设计方的一般步骤 (1)取材、分组、编号:取材时要注意数量和生理状态及发育状态相同;用具要相同等。 (2)相同处理和不同处理:根据实验变量设置对照(注意:单一因素不同,其他因素相 同且最适)。 (3)进一步的相同处理:其他因素相同且最适的继续处理。 (4)检测、观察、统计、比较 :必须找出具体的观察和记录对象,观察、记录、统计、 比较实验数据和现象。
[答案] (三)(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甲状腺 (3)A、B 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 (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四)A组动物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减少(或增加),B组动物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 素减少 [解析] (三)(1)实验前应首先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说明两组动物 均为正常的动物。(2)由题可知要用手术器械将A组动物的某器官切除,根据实验变量控制的原则, 要排除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间接作用于下丘脑,则只能切除甲状腺。(3) 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为无关变量,因此需要对A、B两组动物均注射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 素。(4)本实验的因变量为动物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变化,因此一段时间后,要 测量A、B两组动物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 (四)由于B组为对照组,则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如果假设成立,则A组无甲状腺,不能 分泌甲状腺激素,不但不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还会反馈促进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的分泌,即A组动物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减少(或增加)。
进细胞伸长,因此它们之间具有协同作用。(3)该实验课题为“验证赤霉素能提高生长素含量”,
根据所给实验材料,实验组应用赤霉素处理,对照组应用等量蒸馏水处理。如果赤霉素能提高 生长素含量,则胚芽鞘应弯向蒸馏水处理过的胚芽鞘尖端接触过的琼脂块一侧生长。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内部文件,请勿外传
[答案] (1)抑制 酶活性 (2)协同 (3)①等量的赤霉素溶液和蒸馏水分别 切取2个胚芽鞘尖端置于琼脂块上 一段时间后再切取琼脂块分别置于另外1个切除尖端的胚芽 鞘两侧 ②胚芽鞘弯向蒸馏水处理过的胚芽鞘尖端接触过的琼脂块一侧生长 [解析] (1)由图 中所示信息可知,赤霉素可以促进色氨酸合成生长素,从而促进细胞伸长,进 而可确定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抑制作用。激素的作用主要是调节细胞的代谢,因此这种 抑制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降低该过程中的酶活性来实现的。(2)由图可知,赤霉素与生长素均能促
典型追踪
2.如图S­4­2表示赤霉素对植物体内生 长素含量的调节。请回答相关问题:
图S­4­2 (1)图示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 具有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 通过降低该过程中的____________实现的。 (2)赤霉素与生长素表现出激素间相互作 用类型中的__________作用。
典型追踪
1.生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给动物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最终导致下丘脑的促甲状腺 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但是不知是促甲状腺激素直接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还 是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探究实验如下: (一)实验假设: 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 (二)材料用具:实验动物、可能用到的试剂、药品、手术器械等。 (三)实验思路: (1)将实验动物均分为A、B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并测定两组动物血液 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动物的____________(器官)切除,B组不做处理。 (3)对________组动物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段时间后,测量A、B两组动物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量。 (四)实验结果: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