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热处理
焊接热处理

焊接热处理一、热处理概述热处理是指对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等过程,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焊接热处理是指对焊接部位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等过程,以消除焊接应力和改善焊接组织结构的方法。
二、焊接热处理的目的1. 消除焊接应力:在焊接过程中,由于局部区域受到加热和冷却的不均匀,会产生残余应力。
这些残余应力会导致零件变形、裂纹产生等问题。
通过焊接热处理可以消除这些残余应力,提高零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改善组织结构:焊接后的金属组织结构通常会发生变化,例如晶粒长大、相变等。
这些变化会影响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通过合适的焊接热处理可以改善金属组织结构,提高其性能。
3. 提高硬度:通过合适的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提高金属硬度,增强其耐磨性和抗拉强度等性能。
三、焊接热处理的方法1.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指将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内部的结构发生变化,然后再进行冷却。
这种方法常用于不锈钢、铝合金等材料的焊接热处理中。
2. 淬火处理:淬火处理是指将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迅速冷却。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但也会增加其脆性。
3. 回火处理:回火处理是指将淬火后的金属再次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冷却。
这种方法可以降低金属的脆性,同时保持其硬度和强度。
4. 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是指将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
这种方法可以改善金属的组织结构,提高其韧性和塑性。
四、焊接热处理的注意事项1. 温度控制:焊接热处理中温度控制非常重要。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材料软化或者脆化;过低的温度则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温度控制。
2. 冷却速度:焊接热处理中的冷却速度也非常重要。
过快的冷却会导致金属脆化,而过慢的冷却则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冷却速度控制。
3. 热处理时间:热处理时间也是影响焊接热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过长或者过短的时间都会影响焊接部位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4. 焊接前后处理:在进行焊接热处理之前,必须对焊缝进行清洗和除油等处理;在进行焊接热处理之后,还需要对零件进行清洗和防腐等处理。
焊道热处理

焊道热处理焊道热处理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加工工艺,通过对焊接接头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以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这种热处理方法可以消除焊接接头中的残余应力,提高焊缝的强度和韧性,同时还能改善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
热处理工艺在焊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焊接接头会在焊接过程中产生残余应力,这些应力可能导致焊接接头的变形和裂纹。
通过热处理,可以将焊接接头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达到临界温度,然后进行冷却处理,从而消除残余应力。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焊接接头的变形和裂纹,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
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也会受到焊接过程的影响。
焊接过程中,金属会发生熔化、凝固和固化等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而焊道热处理可以通过控制焊接接头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使其达到理想的组织结构。
例如,对于某些高强度钢材,焊道热处理可以使其组织细化,从而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
焊道热处理还可以改善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
在焊接过程中,由于高温和氧化环境的存在,焊接接头容易产生氧化皮和氧化物等物质。
这些物质会降低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
而焊道热处理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过程,使焊接接头中的氧化皮和氧化物得到去除,从而提高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
总的来说,焊道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通过对焊接接头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可以消除残余应力,改善组织结构和性能,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和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通过合理应用焊道热处理技术,可以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降低焊接接头的变形和裂纹风险,从而提高焊接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焊接热处理及冶金变化概述

焊接热处理及冶金变化概述焊接热处理是指在焊接完成后对焊缝和热影响区进行热处理,以消除焊接应力和提高焊接结构的性能。
同时,焊接过程中,材料的冶金学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本文将概述焊接热处理以及焊接过程中的冶金变化。
1. 焊接热处理1.1 预热焊接预热是在焊接开始之前对工件进行加热,目的是提高焊接部位的温度,以减少焊接热应力和避免冷裂纹的产生。
预热温度和时间根据焊接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2 焊后回火处理焊接完毕后,冷却过程中材料会出现高应力和高硬度,为了消除这些应力和恢复材料的原有性能,需要进行焊后回火处理。
回火温度和时间根据焊接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3 焊后正火处理焊后正火处理是应用于高强度焊接结构,通过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以增加焊接接头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正火温度和时间根据焊接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2. 焊接过程中的冶金变化2.1 液态区的变化焊接过程中,焊接区域会达到高温,材料处于液态区。
在液态区,材料的晶体结构会发生改变,晶界会溶解,晶粒尺寸会变大。
这种变化有助于消除焊接过程中的缺陷,并增强焊接区域的强度。
2.2 固态区的变化焊接完成后,焊接区域会迅速冷却至室温,使得材料处于固态区。
在固态区,晶界被重新生成,晶粒尺寸逐渐减小,焊接区域的晶结构会与母材有所差异。
这种变化会影响焊接区域的力学性能。
2.3 金相组织的变化焊接区域的金相组织与母材的金相组织可能存在差异。
焊接过程中,金属原子会发生扩散,并形成新的金相组织。
这种变化会影响焊接区域的硬度、塑性和耐腐蚀性能。
3. 结论焊接热处理是消除焊接应力和提高焊接结构性能的重要方法。
在焊接过程中,材料的冶金学性质会发生变化,包括液态区的溶解与晶粒尺寸变大,固态区的重新生成与晶粒尺寸减小,以及金相组织的变化。
深入了解焊接热处理及冶金变化有助于提高焊接质量,确保焊接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总结到这里,通过对焊接热处理及冶金变化的概述,我们可以了解到焊接后的热处理对于消除焊接应力和提高焊接结构性能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到焊接过程中材料的冶金学性质会发生变化,这对于焊接质量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焊后热处理的加热方式

焊后热处理是对焊接接头进行热加工,以改善焊缝和母材的性能,减轻残余应力,并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焊后热处理加热方式:
1.炉加热:将焊接接头放入特定的热处理炉中进行加热。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工件或需要
进行长时间均匀加热的情况。
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设定加热温度和保持时间。
2.电阻加热:使用电流通过工件的导电性材料产生热量,将焊接接头进行加热。
这种方法
适用于较小尺寸的工件或需要局部加热的情况。
可以通过调整电流强度和加热时间来控制加热效果。
3.感应加热:利用感应加热原理,在焊接接头周围产生交变磁场,使其自身发热。
这种方
法适用于需要快速且局部加热的情况,对于大型工件,也可以组合多个感应加热装置进行加热。
4.火焰加热:使用火焰或火炬对焊接接头进行加热。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焊后热处理,
可以通过调整火焰大小和距离来控制加热温度。
在选择加热方式时,需要考虑工件尺寸、材料特性、加热速度要求以及所需的温度控制精度等因素。
加热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免引起不均匀加热、脆性相形成或工件变形等问题。
焊缝热处理

焊缝热处理
摘要:
一、焊缝热处理的概念和目的
二、焊缝热处理的方法和分类
三、焊缝热处理的工艺参数
四、焊缝热处理的质量控制
五、焊缝热处理的应用领域
正文:
焊缝热处理是指在焊接过程中或焊接后,对焊缝及附近区域进行加热处理,以改变其金相组织、消除残余应力、改善力学性能和提高使用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焊缝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焊接结构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焊缝热处理的方法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焊后整体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回火等处理方式,对整个焊接结构进行加热处理。
2.焊后局部热处理:只对焊缝及其附近区域进行加热处理,如感应加热、电阻加热等。
3.焊接过程中的热处理:在焊接过程中对焊缝进行加热处理,如气体保护电弧焊时的电弧加热等。
焊缝热处理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要根据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缝状态等因素来确定,以达到最佳的热处理效果。
焊缝热处理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工艺参数的监控和控制,以及对热处理后的焊缝进行检测,如金相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等,以确保焊缝热处理后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焊接热处理培训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7
2. 热处理分类
退火: 把钢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上或以下的一定温度,保温一
段时间,随后在炉中或埋入炉中或导热性较差的介质中, 使其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稳定的组织。 目的: (1)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2)提高钢的塑韧性,便于成形加工; (3)细化晶粒 (4)消除工件内的残余应力。
11
2. 热处理分类
热处理加热方法:
热处理一般的加热方法有:火焰加热,电阻加热、感 应加热及在热处理炉内加热。
12
3. 焊接热处理要求
焊接热处理:
焊接热处理是指在焊接前、焊接过程中或焊接后,将 焊件全部或局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然 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下来,以改善工件焊缝的工艺性能和 力学性能,是改善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的一种工艺方法。 阳江核电的钢材中,需要热处理的管道材料主要有: 低合金钢WB36CN1,耐热钢P22、P11、15CrMo等,还有部 分特殊的部件,如除氧器、主行车轨道。
5
1.热处理知识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与性能: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晶粒粗细之分。 马氏体:C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高强度,高硬度 和耐磨性 贝氏体:由含碳过饱和F和碳化物组成的两相混合物,上 贝氏体,下贝氏体(高强,韧)。
6
2. 热处理分类
热处理工艺主要分为:
焊接热处理
目录
1. 热处理知识 2. 热处理分类 3. 焊接热处理要求
2
1.热处理知识
定义
- 金属的热处理是指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加热到适
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以不同的 冷却速度冷却,以获得需要的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 改善金属结构组织的一种方法。
焊接工艺的焊接接头的热处理方法

焊接工艺的焊接接头的热处理方法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通过熔化并凝固金属材料来实现连接的目的。
焊接接头作为焊接结构中的关键部位,其质量和性能对于焊接结构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常常需要进行热处理。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焊接接头的热处理方法。
1.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指将焊接接头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使金属中的固溶体溶解,并在适当条件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经过快速冷却来形成固溶态。
固溶处理的目的是消除焊接接头中的过冷α相或析出物,提高焊接接头的塑性和韧性。
2. 淬火处理淬火处理是指将固溶态的焊接接头迅速冷却至室温以下,使其形成马氏体或贝氏体。
通过淬火处理可以提高焊接接头的硬度和强度,但同时也会使其脆性增加。
3. 回火处理回火处理是指将经过淬火处理的焊接接头,加热到较低的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冷却。
回火处理可以减轻焊接接头的脆性,提高其韧性和塑性,同时降低其硬度和强度。
4. 正火处理正火处理是指将焊接接头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正火处理可以获得均匀的组织和性能,提高焊接接头的韧性和塑性,但其硬度和强度相对较低。
5. 淬火回火处理淬火回火处理是将焊接接头首先进行淬火处理,然后再进行回火处理。
通过淬火回火处理可以在获得较高的硬度和强度的同时,减轻焊接接头的脆性,保持一定的韧性和塑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金属材料和焊接接头的性质以及要求的性能不同,所需的热处理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并进行相应的工艺参数控制,以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
总结:焊接接头的热处理方法包括固溶处理、淬火处理、回火处理、正火处理和淬火回火处理等。
这些热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但具体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控制。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确保焊接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焊接热处理国家标准

焊接热处理国家标准焊接热处理是指在焊接过程中对焊接接头进行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它能够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能,减少焊接接头的应力和变形,延长焊接接头的使用寿命。
为了规范焊接热处理工艺,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焊接热处理国家标准。
首先,焊接热处理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了焊接热处理工艺规范、焊接热处理设备和工具、焊接热处理质量检验标准等内容。
这些标准对于焊接热处理工艺的操作流程、设备选型、质量检验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可以作为焊接热处理工程的技术依据和操作指南。
其次,焊接热处理国家标准的制定是经过专家学者和行业技术人员的深入研究和讨论,结合了国内外相关行业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这些标准不仅可以指导焊接热处理工程的实际操作,还可以为相关企业和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促进焊接热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此外,焊接热处理国家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保证焊接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可以有效地预防焊接接头出现裂纹、变形、脆性断裂等质量问题,提高焊接接头的使用寿命,降低事故风险,保障生产安全。
总的来说,焊接热处理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焊接热处理技术的发展,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保障焊接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严格遵守相关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为推动焊接热处理技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修订和完善工作,为我国焊接热处理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焊接热处理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制造业和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焊接热处理
描述
焊接热处理规范
1、预热
当管子外径大于219mm或壁厚大于等于20mm时,应采用电加热进行预热,预热升温速度应符合热处理规程6.4.3的要求。
预热宽度从对口中心开始,每侧不少于焊件厚度的3倍,且不小于100mm.
2、后热
(1)有冷裂纹倾向的焊件,当焊接工作停止后,若不能立即进行焊后热处理,应进行后热处理。
温度350℃,保温时间1-2小时。
其加热宽度应不小于预热时的宽度。
(2)对马氏体型钢(如F12钢或P91钢等)的焊接,如要进行后热,应在马氏体转变结束后进行。
3、焊后热处理
下列焊接接头应进行热处理:
1)壁厚大于30 mm的碳素钢管子与管件。
2)壁厚大于32 mm的碳素钢容器。
3)壁厚大于28 mm的普通低合金钢容器。
4)耐热钢管子与管件(热处理规程第6.2.2.1条规定的内容除外)。
5)经焊接工艺评定需做热处理的焊件。
4、升、降温速度应按下述原则控制:
对承压管道和受压元件,焊接热处理升、降温速度为6250/δ(单位为℃/h,其中δ为焊件厚度mm)且不大于300℃/h.降温时,300℃以下可不控制。
5、T91/P91钢焊接接头热处理工艺
对T91/P91钢焊接接头热处理工作,作为本工程热处理工作的重点。
须严格执行工艺。
1)当焊缝整体焊接完毕,对T91钢和P91钢小径薄壁管的焊接接头可冷却至室温,而对P91钢大径厚壁管的焊接接头冷却到100~120℃恒温1小时后,应及时进行焊后热处理。
2)要求焊接接头焊后及时热处理。
不能及时进行热处理时,应于焊后立即做加热温度为350℃,恒温时间为1小时的后热处理。
3)焊后热处理的升、降温速度以≤150℃/h为宜,对T91钢和P91钢小径薄壁管的焊接接头焊后热处理的升、降温速度为≤300℃/h.降温至300℃以下时,可不控制,在保温层内冷却至室温。
4)T91/P91钢焊后热处理加热温度为760±1O℃。
对于T91/P91钢与珠光体、贝氏体钢的异种焊接接头,加热温度应按两侧钢材及所用焊丝、焊条等综合确定,不应超过合金成分含量低材料的下临界点Ac1.
5)恒温时间:执行DL/T868-2004的规定。
6)焊接热处理过程曲线(P、W、H、T)参见下图。
6、意外情况的处理
P91钢属中合金马氏体耐热钢,具有较高冷裂倾向,焊接过程中的意外停顿,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大大降低焊接接头的综合机械性能。
1.停电:当焊接过程中突然停电时,应采取以下措施保护焊口。
1.1首先增设一条备用电源,以防止停电。
1.2焊接前,在焊接区10-20m范围内,备有可靠充足的氧、乙炔气。
1.3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并以书面形式要求在停电前24小时通知。
1.4停电后,及时用氧、乙炔火焰将焊口及附近加热至350℃以上并保温1小时缓冷,并尽可能快地恢复供电。
1.5恢复供电后,尽快继续焊接。
2.热处理设备损坏:
2.1 如因设备损坏而导致焊口无法加热时,应继续焊接,并做保温处理,尽快修复设备。
如暂时无法修好,可通过另一台设备继续加热焊接。
2.2 如设备可以加热,但不能正确记录曲线时,可以将焊缝继续焊完,此时可用测温笔或测温仪测量层间温度,然后检修设备并做好记录。
3.突发恶劣天气
在P91钢管道施工期间,特别是在施工露天焊口时,应随时掌握天气预报情况,尽量避免恶劣天气下施焊。
3.1强风:现场焊接时,应尽可能的将挡风设施绑扎牢固,挡风严密。
突起强风时,可以临时采取加固措施,挡风设施应在焊口完成施工完成后方可拆除。
3.2暴雨:如正在焊接时突发暴雨,应及时停止焊接,并做保温处理,确保挡雨棚不漏雨。
3.3低温:环境温度突降时,应及时采取升温措施,使焊接区环境温度达到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