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消除焊接应力

合集下载

压力容器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2009年8月13日)

压力容器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2009年8月13日)



2.哪些压力容器及主要受压元件需焊 后消除应力热处理? 哪些压力容器及主要受压元件需焊 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笔者认为:应按 照GB150 10.4.1款和GB151 6.4、6.8 款(指拼接管板、管箱和浮头盖)判 定。凡符合GB150 10.4.1款和GB151 6.4、6.8款规定的压力容器及主要受 压元件均应进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
果好,因此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 优先选用炉内整体热处理方法。
� 对于球形储罐和大型压力容器可 採
取使用现场整体消除应力热处理方法。 � 由于焊后局部消除应力热处理的效 果较炉内整体消除应力热处理差,因 而《容规》和标准对局部消除应力热 处理方法的应用作出了较为明确的限 制。目前局部消除应力热处理只限应 用于B、C、D类焊接接头以及球形封头 与园筒连接的A类焊接接头。

� GB/T9452-2003“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
测定方法”等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之中。 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理解上的不 一致和偏差。为了满足钢制压力容器 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的要求,保证钢 制压力容器的安全质量,本文将重点 讨论钢制压力容器焊后消除应力热处 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笔 者的认识和看法。
Ⅰ Ⅱ Ⅲ Ⅳ Ⅴ Ⅵபைடு நூலகம்
≤2 ≤4 ≤5 ≤6 ≤8 ≤10
(1)允许用修改量程的方法提高分辨力。


JB/T10175规定:热处理炉的每个加热区至 少有两支热电偶,一支接记录仪表,另一 支接控温仪表,安放在有效加热区内,其 中一个仪表应具有报警功能。 每台热处理炉必须定期检测有效加热 区,检测周期见表3,检测方法按GB/T9452 的规定,其保温精度应符合表2要求。应在 明显位置悬挂带有有效加热区示意图的检 验合格证。热处理炉只能在有效加热区检 验合格证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

焊后热处理(PWHT)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的区别

焊后热处理(PWHT)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的区别

焊后热处理(PWHT)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的区别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后热处理(PWHT)工艺是指焊接工作完成后,将焊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使焊件缓慢冷却下来,以改善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和性能或消除残余应力的一种焊接热处理工艺。

焊后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这些过程相互衔接,不可间断。

广义的焊后热处理包括下列各类热处理:消除应力;完全退火;固溶强化热处理;正火;正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回火;低温消除应力;析出热处理等;另外,在避免焊接区急速冷却或者是去氢的处理方法中,采取后热处理也是焊后热处理的一种。

焊后热处理可采取炉内热处理,整体炉外热处理或局部热处理的方法进行。

焊后热处理1、焊接残余应力是由于焊接引起焊件不均匀的温度分布,焊缝金属的热胀冷缩等原因造成的,所以伴随焊接施工必然会产生残余应力。

消除残余应力的最通用的方法是高温回火,即将焊件放在热处理炉内加热到一定温度和保温一定时间,利用材料在高温下屈服极限的降低,使内应力高的地方产生塑性流动,弹性变形逐渐减少,塑性变形逐渐增加而使应力降低。

焊后热处理对金属抗拉强度、蠕变极限的影响与热处理的温度和保温时间有关。

焊后热处理对焊缝金属冲击韧性的影响随钢种不同而不同。

2、热处理方法的选择焊后热处理一般选用单一高温回火或正火加高温回火处理。

对于气焊焊口采用正火加高温回火热处理。

这是因为气焊的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晶粒粗大,需要细化晶粒,故采用正火处理。

然而单一的正火不能消除残余应力,故需再加高温回火以消除应力。

单一的中温回火只适用于工地拼装的大型普通低碳钢容器的组装焊接,其目的是为了达到部分消除残余应力和去氢。

绝大多数场合是选用单一的高温回火。

热处理的加热和冷却不宜过快,力求内外壁均匀。

3、焊后热处理的加热方法⑴感应加热。

钢材在交变磁场中产生感应电势,因涡流和磁滞的作用使钢材发热,即感应加热。

现在工程上多采用设备简单的工频感应加热。

热处理-消除应力退火

热处理-消除应力退火
放之后对焊接表面不产生裂纹等缺陷; 大件的热处理之后要增加自然时效。
其他消除应力的办法Hale Waihona Puke 焊接过程中其他消除应力的办法
预热和缓冷,低碳钢100℃左右,中碳钢200~250℃; 捶打和锻冶:锤击时必须注意选择合适的温度范围。有些金属在 一定温度范围内强度很小,有些金属则具有脆性。例如铝温度升 温到400~500℃,强度基本丧失,青铜铸件在温度550~650℃,强 度变的很小。钢材在200~500℃时有蓝脆性,也不能进行锤击。 含磷高的钢铁材料,冷态锤击也易产生裂纹。一般钢材材料,温 度在800℃时锤击效果较好。锤击时尽可能的锤击焊缝的横向, 使焊缝金属尽量横向延展。并且锤击要稠密、轻快而均匀。
消除应力热处理
去应力退火
结构件组—王启升
目 录
Part 1 退火的定义 Part 2 去应力退火工艺曲线
Part 3 去应力退火流程
Part 4 去应力退火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Part 5 焊接过程中其他消除应力的办法
退火的定义
PART1 退火的定义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 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 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 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常见退火工 艺有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 全退火等。
热处理过程必须采用自动记录;
去应力退火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去应力退火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 工件
需热处理工件完成并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热处理; 进行焊后热处理的产品热处理后不得再进行焊接及修补,
否则需重新热处理;物料堆放要规范,必要时要采用工
装进行保护,保证产品在热处理过程中不被损伤;

用热处理方法消除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残余应力

用热处理方法消除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残余应力

第22卷第4期湖 北 工 业 大 学 学 报2007年08月V ol.22N o.4 Journal of H ubei U 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Aug.2007[收稿日期]2007-03-20[作者简介]周金枝(1964-),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教授,工学博士,研究方向:工程结构强度分析与计算.[文章编号]1003-4684(2007)0420088203用热处理方法消除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残余应力周金枝,钟 斌(1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8;2武昌造船厂成套部,湖北武汉430060)[摘 要]通过分析焊接参数对焊接残余应力影响,结合加工试件要求,确定焊后热处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最佳工艺程序,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词]残余应力,焊后热处理,焊接,工艺程序[中图分类号]T G 407[文献标识码]A 因为奥氏体不锈钢(如304不锈钢)在高温下的强度和低温下的断裂韧性以及耐腐蚀性非常好,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中.但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较高的热膨胀系数和低的热传导系数,在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收缩、变形和残余应力.在焊接过程中,当焊接温度冷却到常温时,残余应力以热应力的形式残留在焊接构件中,消除焊接结构中的残余应力一直是工程界关心的问题,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取得许多研究成果.通过对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机理和焊接参数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综合考虑加工结构特点,确定采用焊后热处理的方法来消除某防护门关键部件中的焊接残余应力,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1 焊接残余应力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区域受到不均匀的加热和冷却作用,而周围的母材金属则对焊接接头产生一定的刚性约束.焊接加热时,焊接接头区域不能自由的膨胀,焊后冷却过程中又不能自由收缩,必然会产生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当焊接加热时,焊缝和附近区将产生压应力,而远离焊缝两侧会产生拉应力.当焊后冷却时,焊缝和附近区将产生拉应力,远离焊缝两侧会产生压应力,图1为熔合线附近区域材料热循环过程图.由于局部加热和随后的迅速冷却还将导致焊接接头处金相组织发生变化,产生相变应力,所以焊接残余应力为热应力(主要为冷却应力)和相变应力的叠加[1].焊接残余应力是构件未受荷载时的应力,因而是自相平衡的内应力体系,即在任何截面上残余应力均有拉又有压,内力和内力矩平衡.在熔合线附近产生并残留较大拉应力,而在焊接线以外的部分产生并残留与之相平衡的压应力.拉应力在多数情况下将达到材料的屈服点,导致焊接变形.压应力的最高值往往低于拉应力,同时在垂直于焊接线的方向上产生沿板厚方向变化的残余应力.该残余应力值在无拘束的场合比较小,但当垂直于焊接线方向上的收缩被拘束时,该值则增大,如果拘束很大就会在整个截面产生残余拉应力.图1 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残余应力残余应力对结构的脆性破坏、疲劳破坏、抗弯强度和应力腐蚀裂纹都有很大的影响.在焊接过程中,由于应力分布的不平衡,将导致构件产生焊接变形.在焊缝区、熔合线、过热区将形成晶粒粗大的树枝状组织和粗大魏氏组织,导致焊接材料产生硬化、脆化现象,使焊接结构在以后的延时或服役中产生严重的断裂破坏现象.2 焊接参数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试件按某防护门的关键部件支垫块、枕垫块进行1:1制作,材料是奥氏体不锈钢0Cr19Ni9N ,尺寸3500mm ×400mm ×180mm ,试板一边开长180mm 、深10mm 、坡口角度为75°的V 型坡口,采用钨极氩弧焊进行对接,焊接前进行退火处理.焊缝宽22mm ,余高115mm 左右.因为板厚>38mm ,所以焊前应进行100~120℃预热.预热应在板厚全断面均匀加热,预热区宽度应不小于焊缝两侧3倍的板厚,且不小于100mm.距焊缝50mm 处用表面测温计进行温度测量.在焊态下进行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测量时,测量方法采用钻盲孔测量法,盲孔直径2mm 、深2mm.测试前,用钢锉锉平焊缝并用砂布打磨,方便应变片的粘贴.测试表面的处理工艺应保持一致,残余应力计算时应消除切削应力和孔边效应的影响.在距熔合线7,17,27,37,47mm 处粘贴应变计,监测焊接残余应力.在距熔合线1,13,33和45mm 处,并在表面下3mm 的地方安装4个热电耦,用于测量热循环过程中焊接残余应力的变化.焊接参数如表1所示,有5种焊接条件.表1 焊接参数焊接条件电流/A 电压/V 焊接速度/(cm ・min -1)气体流动速度/(L ・min -1)热输入/(kJ ・cm -1)A 20016.012.015.015.0B 18015.012.015.013.5C 16014.011.215.012.0D 14013.210.615.010.5E13012.810.015.010.0 在焊接条件C 情况下,最大、最小焊接残余应力随距熔合线距离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图2 最大、最小残余应力的变化在焊接C 条件下,热输入对最大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如图3所示.图3 热输入对最大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材料特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2]如图4所示.相变温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3]如图5所示.图4 材料特性随温度的变化图5 相变温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3 焊后热处理的作用及工艺方案3.1 焊后热处理的作用通过对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原理、相变温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材料特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及焊接参数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焊接过程中材料金相变化同热处理过程非常相似.如果根据焊接构件的特性,采用合理的焊接热处理工艺过程,对焊接构件进行焊后热处理,可以充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达到实际工程的要求.焊后热处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方法可分为两个过程,即加热和保温过程.在加热过程中,焊接残余应力随着材料屈服点的降低而降低,到达焊后热处理的温度后,残余应力被减弱到材料在此温度的屈服点以下.在保温过程中,由于蠕变现象(高温松弛)残余应力得以充分降低.图6为热处理释放残余应力的试验图.图中两98 第22卷第4期 周金枝等 用热处理方法消除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残余应力根试件的初始残余应力分别为500M Pa 和350M Pa ,通过热处理方法即先加热后保温来消除残余应力.加热速度为600℃/h ,加热到500℃左右后,保温2~3h ,可以达到充分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通过该试验分析可发现,起主要作用的是加热温度,如果降低加热温度,即使延长保温时间,也达不到充分消除残余应力的理想效果[4,5].另外,在热处理过程中,焊接区和热影响区使材料硬化、脆性化的组织被软化,形成了强度、韧性较好的退火组织,提高焊缝接头材料的延展性和断裂韧性.图6 热处理释放残余应力试验图3.2 热处理工艺方案根据上述情况,结合焊接构件本身的材料特性,经过多次试验,制定某大型防护门的门轴柱、斜接柱焊后热处理工艺过程.该门轴柱、斜接柱结构复杂,板厚变化也大、焊接接头多、焊缝长.通过焊后热处理,该结构的焊接残余应力得到充分释放,取得良好的效果.其焊后热处理工艺程序为:1)加热、保温温度:防止变形的下限温度550±10℃;2)加热速度:V 1≤200×25/δmax ℃/h ,其中δmax 为最大板厚;3)保温时间:以构件钢板(或焊缝)的最大厚度计算,按2~2.5min/mm 计算保温时间;4)进炉温度:为减少构件在加热过程中炉温与工件之间过大的温度差,应以低温进炉,进炉炉温≤300℃;5)冷却速度:冷却速度V 2≤260℃/h ,到300℃以下出炉在空气中冷却.图7 工艺曲线为防止变形,采用等温升温,即使工件在300~400℃温度范围等温1h ,使工件整体温度均匀一致,当厚板、薄板的温度完全均匀一致后再升到保温温度.4 结论通过对门轴柱、斜接柱热处理前后的残余应力测试对比,可发现焊后热处理对焊接构件的及时消氢、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具有很好效果.对大型、板厚不均匀的焊接结构进行焊后热处理后,整个结构将有如下特点:1)在1.96mm 深处的平均应力能较全面地反映整个焊件宏观残余应力水平.2)通过对热处理前后的残余应力值进行比较,可发现经热处理后,残余应力的最大值低于1/3屈服极限.材料的应力强度越高,残余应力峰值下降越明显,降低幅度平均为70%.材料的应力强度越低,残余应力峰值降低越小,但整体残余应力水平下降许多.3)残余应力分布均匀化.4)热处理前后的硬度基本上无变化.[ 参 考 文 献 ][1] 拉达伊D.焊接热效应温度场、残余应力、变形[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2] Lin Y C ,Chou C P.A New Technique for Reducingthe Residual Stress Induced by Welding in Type 304Stainless Steel [J ].J.Eng.Mater.Technol.,1995,48:693-698.[3] 王文先,霍立兴.相变温度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分析[J ].中国机械工程,2003,14(3):246-249.[4] 陈怀宁,林泉洪,吕建民.现场快速降低小直径管道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方法[P ].中国专利:03133348.6,2003205220.[5] 张定铨,何家文.材料中残余应力的X 射线衍射分析和作用[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6] 许天已.钢铁热处理实用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 张 洁.属热处理及检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下转第96页) R esearch Iinto the Functions of B ed Course in Compound FoundationGU Bing2rong1,HUAN G J u2hua(1W uhan R ailw ay B ri d ge S econdary S chool,W uhan430052,Chi na;2S chool of Mechanical Engi n.,H ubei Uni v.of Technolog y,W uhan430068,Chi na)Abstract:Considering t he formation of compound foundation,t his paper deals wit h t he important f unctio ns of bed course in compound foundation and t he reaso nable t hickness setting of bed course.K eyw ords:compound foundation;bed course;f unction;t hickness setting[责任编辑:张 众] (上接第90页)E limination Welding R esidu al Stress in Austenite StainlessSteel with H eat T reatment MethodZHOU Jin2zhi,ZHON G Bin(1S chool of M echanical Engi n,H ubei Uni v.of Technolog y,W uhan430068,Chi na;2De p artment of Equi p ment i n S ets B usi ness S ection,W uhan430060,Chi na)Abstract:Through analyzing t he influence of welding parameter on welding residual st ress,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 he processing requirement of test sample,t he best craft p rocedure of heat t reat ment is deter2 mined,which can eliminate welding residual st ress,and show t he good result.K eyw ords:residual st ress;heat t reat ment after welding;weld;craft p rocedure[责任编辑:张岩芳]。

控制和消除焊接应力的措施及方法

控制和消除焊接应力的措施及方法

OCCUPATION2012 03120实践与探索E xploration控制和消除焊接应力的措施及方法文/鲁兆鹏一、控制焊接应力的措施焊接以后留下一定的残余应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恰当的工艺措施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和调节,使应力值尽可能减小,分布尽可能合理。

焊接应力是由于焊后收缩受到制约造成的,制约越严重,内应力也就越大。

因此,控制内应力的方法虽有多种,但基本原则只有一个,就是缓和对焊缝收缩的制约。

通常采用的工艺措施有以下几种。

1.采用合理的焊接次序 所谓合理的焊接次序,主要是应该尽量使焊缝能比较自由地收缩,特别是那些收缩比较大、残余应力比较大的焊缝。

图1是拼接工字梁的情况。

这时应事先留出一段翼板——腹板角焊缝3,先焊接受力最大的翼板对接焊缝l,然后再焊接腹板对接焊缝2,最后焊满角焊缝3。

这种焊接次序可以使翼板的对接焊缝预先受压应力,而腹板对接缝受拉应力。

角焊缝留在最后焊可以保证腹板有一定的收缩余地,同时也有利于在翼板对接焊时采取反变形措施以防止角变形。

实验证明,这样焊成的梁的疲劳强度比先焊腹板的梁高出30%。

图1 工字梁拼接2.预热法焊接温差越大,残余应力越大,同时从组织转变来说,冷却速度越快组织应力也越大。

预热可以达到减小温差和减慢冷却速度的目的,从而减小焊接应力。

焊件是否需要预热,主要是从钢材的化学成分、厚度和结构刚度等方面来考虑,而预热温度的选择则主要是根据钢材的化学成分来确定。

一般来说,钢材含合金元素越多,越容易形成淬硬组织;而合金元素含量越多的钢材,就越需要预热,同时预热温度也偏高。

钢板越厚越要求预热。

因为钢板越厚散热越快,冷却越快,就越需要通过预热来减慢冷却速度。

所以对一些含合金元素较低的钢种不需要预热,但钢材若具有一定厚度时就要增加一道预热工序。

刚度越大的结构,越需要预热。

因为结构的刚度越大,焊缝收缩所受到的制约也越大,应力就越大,所以需要通过预热来降低焊接应力。

3.同步收缩法焊缝(确切地说是有效区段)的收缩因受到旁边冷金属的牵制而形成拉应力,也就是说,有效区段旁边的较冷的金属不允许它收缩,从而形成较大的应力。

最新对于消除焊接应力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

最新对于消除焊接应力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

对于消除焊接应力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对于消除焊接应力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一般来说,温度越低,时间越长,通常到了550度的时候只需要2-3小时就可以消除90%左右的焊接应力了。

我们使用的基本上都是560度,保温2小时,这是对于中小型焊接结构件,对于大型焊接件也基本适用。

另外楼上说的也有道理,可以进行振动时效处理,效果也不错,但如果大部分的板子厚度大于30mm的话,建议还是进炉处理,时间倒是没有必要那么长。

大型焊接件去应力处理方法:去应力退火一般在梢高于再接近温度下进行,结构钢一般都在550-650度,然后随炉冷却到300度以下空冷.大型焊接件须去应力处理,560度,保温8小时,然后随炉冷,200度以下出炉空冷焊接结构件消除内应力退火工艺守则1 范围1.1 本守则适应于碳素(合金)结构钢制造的电机、电器、机械等产品的焊接结构件的退火。

退火可以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还能使钢的品粒细化,以及消除内应力,并为下一步工序作准备。

1.2 焊接结构件的退火,是因为构件在制造过程中,产生了残余内应力。

将会使在机械加工后,引起变形,从而对产品的加工尺寸和装配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个别情况下的退火,是为了避免焊接后机械强度的降低。

必须经过退火,消除其内应力的有:1.2.1 拼合的和有断面的焊接结构件,以及不对称形状的和尺寸长、刚性小,且受单向机械加工的零件:1.2.2 在大的动负荷条件下工作的焊接件:1.2.3 特殊的与工艺要求的构件。

注:一般的须经过退火的焊接零件,均应在图样上的技术要求中予以说明。

2 设备2.1 320KW方井式电阻炉2.1.1 炉体及相关的辅助设备与工具。

2.1.2 控制系统2.1.3 技术说明书。

2.1.3.1 320KW方井式电阻炉操作说明书。

2.1.3.2 320KW炉温控制系统操作说明书。

2.1.3.3 EH.SERIES中型打点式长图记录报警仪使用操作说明书。

3 准备工作3.1 将准备退火的工件,运至炉旁,并均具有检查合格证,无合格证者,不得入炉退火。

焊接应力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焊接应力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焊接应力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方法,常用于制造业和修复工程中。

然而,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焊接应力却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能导致焊接结构的变形、开裂甚至破坏。

了解和处理焊接应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焊接应力的原因1. 温度梯度引起的收缩应力:焊接过程中,焊接区域会受到短时间内的高温冲击,而周围区域的金属温度则较低。

这样的温度梯度将导致焊接区域产生热收缩,而周围区域则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引起焊接应力。

2. 相变引起的体积变化:在焊接过程中,金属的结构可能发生相变,如固态相变或晶体结构重排。

这些相变往往伴随着体积的变化,从而引起焊接区域的应力。

3. 材料匹配问题:如果焊接材料与基材存在差异,如化学成分、热膨胀系数等方面的不匹配,焊接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应力。

4. 焊接变形的限制:焊接过程中,由于局部加热和相变的影响,金属可能发生形状变化。

而焊接变形的限制,如约束或夹具,会阻碍焊接结构的自由变形,从而产生应力。

5. 焊接过程参数的选择:焊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选择不当,例如焊接速度、电弧电流或电压等方面的选择错误,可能导致焊接区域过热或冷却不充分,进而产生焊接应力。

二、焊接应力的处理方法1. 预热和后热处理:预热焊接材料可以减少焊接区域的温度梯度,从而降低焊接应力的产生。

后热处理可以通过对焊接结构进行加热和冷却的控制,缓解或消除焊接应力。

2. 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包括焊丝、焊条和填充材料,可以减少焊接区域与基材之间的差异,从而降低焊接应力。

3. 使用轻量化结构设计:在焊接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减少焊接材料的使用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焊接应力。

4. 控制焊接过程参数:通过合理选择焊接速度、电流、电压等参数,控制焊接过程的热输入和冷却速度,从而降低焊接应力的产生。

5. 合理约束和夹具设计:在焊接过程中,合理约束和夹具的设计可以防止过大的焊接变形,减少焊接应力的产生。

三、对焊接应力的个人观点和理解焊接应力是焊接过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对于确保焊接结构的长期稳定和性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焊接应力产生原因及去应力方法

焊接应力产生原因及去应力方法

焊接应力产生原因及去应力方法摘要:焊接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融化和再凝固的工艺过程,因凝固时间不同,导致先后凝固部分相互作用而产生了内应力。

这种内应力再焊接制造过程中往往带来的都是不好的质量结果,所以我们需要分析其产生原因,针对性采取措施减少焊接应力以及消除焊接应力。

关键词:焊接应力;去应力引言焊接应力即是在焊接结构时由于焊接而产生的内应力,它可以依据产生作用的时间被分为焊接瞬时应力和焊接残余应力。

所谓焊接瞬时应力是指在焊接的过程中某一个焊接瞬时产生的焊接应力,它是会跟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而在焊接之后,某一个受到焊接的焊件内还残留的焊接应力被称为焊接残余应力。

1 产生焊接残余应力的原因之所以会产生焊接残余应力,主要是由于焊件在焊接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加热是不均匀的。

按照焊接残余应力的发生来源,可将焊接残余应力分为直接应力、间接应力和组织应力三种。

直接的焊接应力是焊接残余应力所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它是受到不均匀的加热和冷却之后所产生的,根据加热和冷却时的温度梯度而发生变化。

间接的焊接应力则是焊件由于焊前的加工状况造成的应力。

焊件在受到轧制和拉拔时会产生一定的残余应力。

间接的残余应力如果在某一种场合下叠加到焊接的残余应力上去,焊件受到焊接发生变形,也会将其影响附加到焊接残余应力上去。

而且,焊件一旦受到外来的某一种约束,产生相应的附加应力,也属于间接应力的范畴。

组织应力也就是由相变造成的比容变化而产生的应力,它的产生是由于焊件的组织发生了变化。

虽说组织应力会由于含碳量和材料其他成分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但我们一般都会将其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2 减少焊接应力的措施焊接是产生焊接残余应力的根本原因,减少焊缝数量和尺寸能有效减少焊接量,通过控制焊接量可有效减少应力。

在同等焊接强度下,焊缝尺寸较小的,其焊接残余应力较小。

应尽量避免多条焊缝在同一部位集中,焊缝距离过近时,焊缝间会产生耦合,形成复杂残余应力场,焊缝间距离一般应大于3倍板厚且不小于10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总则
1.1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碳素钢及低合金钢压力容器及受压元件的焊后热处理。

1.2本守则规定了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通用工艺要求,具体实施应按图纸设计的要求和专业工艺文件的规定执行。

2要求
2.1人员及职责
2.1.1 热处理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方可进行焊后热处理操作。

2.1.2 焊后热处理工艺由热处理工艺员编制,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核。

2.1.3 热处理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焊后热处理工艺进行操作,并认真填写原始操作记录。

2.2 设备及装置
2.2.1能满足焊后热处理工艺要求;
2.2.2在焊后热处理过程中,对被加热件无有害的影响;
2.2.3 能保证被加热件加热部分均匀热透;
2.2.4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控制温度;
2.2.5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应当连续记录;
2.2.6炉外加热时,热电偶的布置应满足工艺标准的要求;
2.2.7被加热件经焊后热处理之后,其变形能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3焊后热处理方法
3.1炉内热处理
3.1.1 焊后热处理应优先采用在炉内加热的方法,其热处理炉应满足GB9452的有关规定。

3.1.2 被加热件应整齐地安置于炉内的有效加热区内,并保证炉内热量均匀、流通。

在火焰炉内热处理时应避免火焰直接喷射到工件上。

3.1.3为了防止拘束应力及变形,对薄壁大直径容器,内部应加支撑。

卧式容器底部应放鞍式支座,支座间距不大于2米且底部应垫平。

3.1.4有密封面和有高精度螺孔的部位应加以保护,可用机油和石墨粉膏剂涂于被保护面,然后用石棉布包扎。

3.2分段热处理
焊后热处理允许在炉内分段进行。

对于超出炉子长度需要分段热处理的大件,其重复加热长度应不小于1.5米;露在炉外靠近炉门处应采取合适的保温措施,保温长度不得小于1米。

3.3炉外热处理
产品整体炉外热处理热处理时,在满足2.2的基础上,还应注意:
a)考虑气候变化,以及停电等因素对热处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应急措施;
b)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被加热件温度的均匀稳定,避免被加热件、支撑结构、底座等因热胀冷缩而产生拘束应力及变形
3.4局部热处理
3.4.1 B、C、D类焊接接头,球形封头与圆筒相连的A类焊接接头以及缺陷焊补部位,允许采用局部热处理方法。

3.4.2局部热处理时,焊缝每侧加热宽度不小于钢材厚度δs的2倍(δs为焊接接头处钢材厚度);接管与壳体相焊时加热宽度不得小于钢材厚度δs的6倍。

3.4.3靠近加热区的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使温度梯度不致影响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4热处理工艺规范
4.1工件装炉温度和出炉温度应低于400℃。

但对厚度差较大、结构复杂、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残余应力值要求较低的被加热件,其入炉或出炉时的炉内温度一般不宜超过300℃。

4.2 焊件升温至400℃后,加热区升温速度不得超过(5000/δs)℃/h,且不得超过200℃/h,最小可为50℃/h。

4.3 升温时,加热区内任意5000mm长度内的温差不得大于120℃。

4.4 保温时,加热区内最高与最低温度之差不宜超过65℃。

4.5 升温保温期间,应控制加热区气氛,防止焊件表面过度氧化。

4.6 炉温高于400℃时,加热区降温速度不得超过(6500/δs)℃/h,且不得超过260℃/h,最小可为50℃/h.
4.7 焊件按出炉温度出炉后应在静止空气中继续冷却。

4.8 常用钢号推荐的焊后热处理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见表1
表1常用钢号焊后热处理规范
V加——加热速度(℃/h)
V冷——冷却速度(℃/h)
δS —焊接接头处钢材的较大厚度(mm)
4.9当碳素钢、强度型低合金钢焊后热处理温度低于表1规定温度的下限值时,最短保温时间按表2进行。

表2焊后热处理温度低于规定值的保温时间
4.10不同钢号相焊时,焊后热处理规范按温度较高的钢号执行,但温度不应超过两者任一钢号的下临界点AC1。

4.11非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相焊时,应按受压元件的焊后热处理规范执行。

4.12对有再热裂纹倾向的钢,在焊后热处理时应注意防止产生再热裂纹。

5质量记录
热处理温度—时间曲线自动记录
热处理原始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