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精品学案教案-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导学案(含答案)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3.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学习重难点】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自主学习】1.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_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_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严重失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4.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5.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
先后出现以林彪为首的反革命集团及王洪文、姚文元、江青、张春桥的“四人帮”,进行抢夺国家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1976 年,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革”。
文革对我国民主法制造成严重破坏。
6.1956-1966年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取得巨大成就。
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及大港油田。
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是这一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
7.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重创,但仍然取得一些成就。
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两弹元勋邓稼先);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
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教案: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精选教育文档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材分析1956年到196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前进。
一方面,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在这个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基本上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这是主导方面。
另一方面,1958年以来“左”的错误是严重的,后来又逐渐发展,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为“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发动埋下了伏笔。
这一时期的历史,教材中安排一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讲述本课,应抓住三个特点,把握准这段历史。
第一,有探索。
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61年中共中央全面调整国民经济,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有曲折。
本课主要讲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失误,这些失误造成严重的后果,使社会主义建设受到挫折。
这部分内容,理解透教材即可,不必过多发挥。
第三,有发展。
我国工业总产值1956年为642亿元,到1965年达1 402亿元,增加一倍多,石油工业的成就突出,科技成就突出。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参与意识较以前有所增长,但其认识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去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焦裕禄、王进喜是这一时期著名的英模人物,他们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这两位英模人物是《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内容。
还有一位英模人物没有规定为教学内容,即雷锋。
我们认为,雷锋也是这段历史时期影响很大的历史人物,“雷锋精神”影响了几代人。
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读第32页的“知识拓展”,进行思想教育。
此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
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第六课,主要讲述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
本课内容涉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新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其中的艰辛和曲折,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2.难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成就。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过程和经验教训。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人物和事件,让学生分析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感人至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六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2.资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的资料。
3.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新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基础。
部编版(2016)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导学案

三、例题精析
考点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例1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 ( )
A.群众的积极性 B.客观的经济规律 C.党内不同意见 D.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答案】B
【解析】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因此B正确。
二、课题教学
考点1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的召开
(1)时间:_1956_年。
(2)内容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总路线的提出
(1)时间:_1958__年。
(2)内容:__鼓足干劲__、_力争上游__、___多快好省__地建设社会主义。
(3)评价: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经济规律__。
4.文化大革命结束标志: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标志着文革的结束。
考点3 建设成就
1.建设成就
(1)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的建成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2)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3)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2.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
【答案】A
【解析】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了大批英雄模范任务,其中有石油工人王进喜,因此A正确。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 4.B 5.D6.D7.B8.D9.D
二、材料分析
10.(1)土地改革运动。
(2)人民公社。
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教案: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材分析1956年到196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前进。
一方面,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在这个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基本上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这是主导方面。
另一方面,1958年以来“左”的错误是严重的,后来又逐渐发展,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为“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发动埋下了伏笔。
这一时期的历史,教材中安排一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讲述本课,应抓住三个特点,把握准这段历史。
第一,有探索。
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61年中共中央全面调整国民经济,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有曲折。
本课主要讲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失误,这些失误造成严重的后果,使社会主义建设受到挫折。
这部分内容,理解透教材即可,不必过多发挥。
第三,有发展。
我国工业总产值1956年为642亿元,到1965年达1 402亿元,增加一倍多,石油工业的成就突出,科技成就突出。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参与意识较以前有所增长,但其认识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去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焦裕禄、王进喜是这一时期著名的英模人物,他们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这两位英模人物是《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内容。
还有一位英模人物没有规定为教学内容,即雷锋。
我们认为,雷锋也是这段历史时期影响很大的历史人物,“雷锋精神”影响了几代人。
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读第32页的“知识拓展”,进行思想教育。
此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掌握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贡献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辨别图片通过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宣传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的崇高品质对比鉴别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情感态度价值观崇敬楷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唯物史观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精品学案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学习目标】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3.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学习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 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分析了当时国内的,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变为先进的。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严重失误:“________ ”和__________ 运动,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至1961年,我国的发生严重困难。
4.中共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
5.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6.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
二、合作探究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三、随堂演练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
这次会议()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
这是发生在()A.“一五”计划期间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3.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其表现有()①广大知识分子遭到批斗②刘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③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逮捕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5.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期,广大人民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誊为()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朴D.人民公朴、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6.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表格式教学设计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 揭
课 示
导 目
入 标
预 自设 主问 先题 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大改造,而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对我国产生了什么重要作用?
面对此种情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又是怎样展开社会主义建设的?
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中共八大主要任务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评价
3、出现哪些失误?
本课课标要求: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虽然是识记层次的要求,但在理解上却并不容易,需要通过大量史料,通过论从史出的方式,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初期是曲折发展的。根据新课改要求,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采用创设情境、微课、小组合作讨论、史料法、对比分析法、交互性白板多媒体等方法,让学生乐学会学,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本课的学习。
交互式白板使用、网络答题等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更好的解决课堂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标和教学重难点,本课难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表现,通过操作白板连线当时的民谣进行了解。本科重点是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将其设计为播放微课,并进行网上答题环节,教师实时回收答案,进行反馈,可以直观准确对学生进行指导。
年级
八
科目
历史
授课人
课题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型新授课Biblioteka 课时1班级
授课时间
学情分析
对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学生了解较少,比较陌生。
教材处理
主要运用图片加深理解,重点处理教材第一目内容。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2.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2.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2.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以及在不同时期取得的建设成就。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如土地改革、工业化建设、科技教育成就等。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新中国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性和复杂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节课所涉及的具体知识点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知识盲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理解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掌握不同时期我国在土地改革、工业化建设、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艰辛;不同时期我国在土地改革、工业化建设、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2.教学难点: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和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后所经历的艰辛。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我国在土地改革、工业化建设、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梳理知识点,设计教学环节;收集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困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教案
精品教案 学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 精品教案学案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3.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学习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分析了当时国内的 ,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
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 变为先进的 。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3.严重失误:“________”和__________运动。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至1961
年,我国的 发生严重困难。
4.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____。
5.中共中央提出“ ”的八字方针。
6.1966年,“ ”全面发动起来。 年,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革”。
7.“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 ,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8.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 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9.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党的好干部 、解放军好战士 。
10.193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 ; 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 。
二、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精品教案 学案
三、练习巩固
1.中共八大提出的总任务是( )
A.在本世纪末,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B.15年内赶超英国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2.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 )
A.“一五”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3.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
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遭到严重破坏,其表现有( )
①广大知识分子遭到批斗 ②刘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 ③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逮捕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5.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
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誊为( )
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 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
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朴 D.人民公朴、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6.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出现了失误,请你举出两件具体事例。
(2)你认为政府制定政策要注意些什么?
四、课后反思
精品教案 学案
参考答案:
一、1.1956 主要矛盾 农业国 工业国 2.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 3.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国民经济 4.经济规律 5.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6.文化大革命1976 7.挫折 8.工业体系
9.王进喜 焦裕禄 雷锋 10.氢弹 1970 籼型杂交水稻
二、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会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1.D 2.B 3.C 4.B 5.A
6.(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实事求是,立足于基本国情;要考虑制定政
策的实用性和长远性;要立足于改善国民生活和提升国家实力等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