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专题八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课件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现代的对外关系学生版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现代的对外关系学生版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专题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基础达标】1.(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40年前,法新社曾这样评论某事件,说它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同时埃及开罗《金字塔报》也评论说:“西方帝国封锁新中国的神话破灭了,这是亚非人民的伟大胜利!”这些评论针对的事件最可有能是()A.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B.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中日正式建交D.中美正式建交2.(2013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三入学考试)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3.(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C.中美处于敌对和仇视状态D.美中两国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可言4. (2013届山西省第二次诊断考试)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 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C. 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5. (2013届山西省第二次诊断考试)右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材料二 美国总统杜鲁门认为台湾是“一块由 于盟军在太平洋的胜利而从日本手里接收过来的领 土。像其他这样的土地一样。它的法律地位在国际 上采取行动决定它的前途之前是不能确定的”。 ……1971年9月22日,美国同日本国一起向联 合国大会提出了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既确 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又确认“中华民国” 继续拥有代表权的“双重代表权”提案。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运用一切 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 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1950年12月美国政府 要求“所有希望向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出口任何 商品的个人和公司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1951年 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 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 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1949~1972》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 (1)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 ①特点:“一边倒”。 ②原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 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 上孤立的政策。 ③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 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 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
②重视发展同东盟的关系,成为东盟全面对 话伙伴国; ③保持同欧盟的友好关系,双方就建立面向 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 ④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领导建立 “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6月)。 (3)参与多边经济领域的外交活动: ①1980年,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 银行的席位; ②2001年底,正式加入WTO。
重大外交活动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解析-教育文档

专题八、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试说明: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三个阶段:1. 20世纪50年代:外交原则的确立及其走向成熟2. 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3.改革开放后:重大调整、日趋灵活一、建国初期的外交(一)背景1、战后两大阵营对立2、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和封锁3、新中国要捍卫主权、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二)建国初期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一一((共同纲领》l、总(根本)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基本方针(毛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1)“另起炉灶”:A含义:两个含义: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系,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当作普通侨民对待;对内在建国初期要创立新型的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外交队伍。
B影响:①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②建立了一支忠诚可靠的外交队伍’为50年代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A含义:“就是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B影响: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3)“一边倒”:A含义: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B原因:①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②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和封锁政策(由中美、中苏间的关系决定):③由建国初期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决定。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八课时: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变迁

第九讲专题八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变迁教学目标: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3.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4.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教学时间:1课时复习导入:外交是内部政治制度的延续,通过与内部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联系,导入外交政策的变迁。
教学主体:一、古代对外关系:1、基本特征:(1)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对外关系格局基本形成;(2)隋至元朝,对外关系的规模不断扩大;(3)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对外关系发生重大转折。
2、目的:(1)传播中国文化;(2)发展对外贸易;(3)学习外国文化;(4)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
3、发展的条件和途径:①、条件:国家统一,国力强大,经济发达,对外交通畅通,政府开明,政策开放等;②、途径:官方和民间贸易;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宗教和文化传播;战争;4、对外政策:①、对外开放政策:自汉朝至明朝,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②、闭关锁国政策:A、含义:B、内容:C、影响: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的自卫性质;但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却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为近代中国的被动挨打埋下了祸根。
5、外贸商路:①、秦汉:以陆路为主;陆上丝绸之路:路线、交换物品;海上丝绸之路:路线;②、隋唐:分海、陆路。
海路从广州出发,最远可达波斯湾;从登州、扬州出发,可达朝鲜、日本;③、明清: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红海;清康乾以后,实行闭关政策,只准广州一地接待外商。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问点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成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根底上另建新的同等外交关系使我国变更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退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稳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同等互利外交关系的根底。
一边倒坚决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问点二:和平共处五项根本原那么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1954年,周恩来先后访问印度和和缅甸,两国相同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根本原那么2.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内容:相互敬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扰、互不干预内政、同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①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与,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②1955年的万隆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胜利做出了巨大奉献。
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4.意义:①标记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因为它是在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前提下提出的,既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加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根本原那么。
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莫定了根底。
②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根本准那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涵性和开放性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时间成就意义1949.101950.1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标记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4年参与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与1955年参与万隆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问点三:中国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睬的常任理事国。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高三一轮复习原创)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轮复习原创)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常州市⽥家炳⾼级中学【新课导⼊】⼀带⼀路”战略是中国在由⼤国向强国转型时期采取的重⼤外交策略,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国际版”。
但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影。
中美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两个⼤国,中美关系影响着全世界的发展。
中美关系的微妙变化也折射出各个时期中国的外交战略部署特点。
今天让我们⼀起来回顾建国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和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考考点】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外交活动。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建交;中美、中⽇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的影响。
3、改⾰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外交活动。
师:在新中国成⽴初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改⾰开放新时期,中美关系呈现出鲜明的阶段特征。
【链接20世纪50年代】材料⼀:在杜鲁门决定让美国再次⼲预中国内战之后的⼗年⾥,反华态度及反华政策进⼀步发展及强硬化。
国务卿杜勒斯……许诺,要结束对远东的忽视,并努⼒孤⽴、包围中国,使北京政府崩溃。
他强调中国只有⼀个,就是台湾的蒋介⽯政权……除了经济上、政治上采取⾏动反对中国以外,艾森豪威尔政府还通过迅速发展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基地和与亚洲的反共国家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继续并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美国]孔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Q1:概括指出新中国成⽴到20世纪60年代的中美关系状况,并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1)中美两国长期处于敌对、对抗状态。
原因是美国政府坚持反华⽴场;继续⽀持蒋介⽯集团⽽拒绝承认新中国政权;对中国进⾏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
师:可以看出这些都是美国实⾏的对华孤⽴政策。
为什么美国对华实⾏孤⽴政交封锁,寻找国际伙伴的?(提出什么具体外交政策,外交原则、⽅针)社会主义国家、邻近国家、亚⾮国家1、⼀边倒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求同存异⽅针②其中直接针对美国,能使中国在国际⽃争中不致于处于孤⽴地位的是哪⼀项措施?为什么?⼀边倒是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
最新高中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 精品

第12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纲要求】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②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课程标准】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重难点分析】1.重点: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三大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外交成就及特点——建国初期、70年代和新时期(80年代以后)。
2.难点:(1)正确理解新中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正确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中美关系的改善。
(4)不同时期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不同特点及原因。
【学法指导】一要熟练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二要结合世界发展形势和国际外交背景认识当今我国外交活动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关注大国关系的发展。
【知识整合】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1)国际背景:二战后,因为世界日益形成“两大阵营”的格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①有利形势:a 资本主义阵营(削弱);b 社会主义阵营(壮大);c 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d 新中国的成立②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2)国内形势: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3.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⑴1949年,第一次建交高潮与17国建交(最突出的成就: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019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19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它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造成广泛深远影响,发展成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情况日内瓦会议(瑞士):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结果:中国代表团积极推动下,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大大提高新中国国际声誉。
万隆国际会议(印尼):1955年,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作用: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成功,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联系。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的重大成就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意义: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重大胜利。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大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12月,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约、撤军);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 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1.(2015 年 6 月· 广东学考· 单选Ⅰ)21 世纪初,中国 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 的重要举措是(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
C.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中国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 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 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宣言》 ,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 的区域性国际组织,B 项符合题干中俗语的含义,A、C、 D 三项均不能体现题干中俗语的含义。 答案:B
►双项选择题 5.(2017· 肇庆学考模拟)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我国积 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A.向海地派驻维和警察 B.参加朝核六方会谈 C.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会议 D.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
答案:D
2.(2013 年 6 月· 广东学考· 单选Ⅰ)改革开放初期,中 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 )
解析:1961 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20 世纪 50 年代 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 世界和平外交政策目标。 答案:C
解析:B 项和 C 项与联合国没有关系,而“维和” 和“禁止核试验”是属于联合国范畴的。 答案:AD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美苏结盟并且主宰世界
解析: 根据“哈萨克斯坦”以及“反恐”等信息可以 判断这一国际组织指的是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A
►单项选择题Ⅱ 3.1991—1992 年,短短两年时间内,有 19 个亚欧 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次建交高潮出现的背景 是( ) A.第三世界成为重要政治力量 B.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影响扩大 C.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D.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区域合作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1.背景: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流。 2.新特点:不结盟政策。 3.影响:符合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有利于世界的 和平与稳定。
二、重大外交活动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裁军、维和等。 2.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1)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2001 年,在上海 举办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2001 年,领导建立 “上海合作组织” 。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建交高潮出现在 1991—1992 年,当时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故 C 项正确。 答案:C
4.(2017· 清远学考模拟)中国有句俗话“一个好兄弟 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 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 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解析: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外交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内容。 答案:C
2.(2017· 佛山学考模拟)某一国际组织在哈萨克斯坦 共和国东部边境的乌恰拉尔市首次举行的名为“联合— 2003”多边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这一国际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独立国家联合体 )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并按 照“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四项原 则,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答案:A
图示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及成就
►单项选择题Ⅰ 1.(2010 年 6 月· 广东学考)关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 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日本正式建交 B.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D.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3. (2010 年 6 月· 广东学考· 单选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外交策略也发生相应调整,主要目标是( A.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孤立政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解决国家安全问题 D.联合美国对抗苏联 )
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外交政策的主要目 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故选 B 项。A、C 两 项不符合题干,D 项说法错误。 答案:B
3.参与多边经济领域的外交活动:2001 年底,正式 加入 WTO。
【例】 (2016 年 6 月· 广东学考· 单选Ⅰ)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处理与外国的关系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 则,在对外交往中( )
A.坚持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原则 B.继续“一边倒” C.大力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D.倡导建立反对美国的国际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