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达州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关于达州的红色故事作文

关于达州的红色故事作文
我的家乡在达州。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洒满了革命的鲜血。
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哺育了千千万万的英雄,其中王维舟甚为出名。
今天,我去参观了王维舟纪念馆。
今天,太阳公公起来得很早,把金黄的阳光洒满了大地,白云飘飘,天空湛蓝,我怀着激动的心情。
迈入了王维舟纪念馆,我即将进行一次红色的旅行。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王维舟塑像:他真威风啊!只见他骑着一匹骏马,左手紧紧的拉着缰绳,右手挥舞着大刀,仿佛决心消灭敌人。
沿着青苔铺满了的.石阶,闻着松柏的味道,我们参观了两旁繁花嫩叶当中的石墙碑,墙上刻满了关于王维舟将军有关的文字,很激励人生……
我来到王维舟纪念馆展示厅。
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有锈迹斑斑的步枪、战刀,还有红军战士穿过的被子弹千穿万孔的衣服。
我不禁想到他们在战场上冲锋向前与敌人英勇战斗的情景:战场上,万马奔腾,沙场烽烟……
我不禁为王维舟的事迹而感到自豪,更为他是我们宣汉人而感到骄傲。
他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一定要发奋图强,建设祖国。
望着那一座雄伟的塑像,在夕阳中耸立,我依依不舍,我不禁产生了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将一直激励我向前!。
红色达州展示馆心得体会

红色达州展示馆心得体会本人近日去了位于四川达州市的“红色达州展示馆”,对此次参观有一些心得体会,想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该展示馆位于达州市区中心地带,交通十分便利。
从门口进入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又一副鲜艳的大型展板,用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达州红色革命历程。
这些展板中包括了达州的历史人文、革命斗争、建设发展等许多方面,而我最为感兴趣的自然是放映红军长征进入达州的那一段影像资料。
那段历史的燃情气息让人非常震撼,让我深刻认识到了革命战士们为了人民利益不畏牺牲的精神。
除此之外,展馆还有一些互动体验项目,例如模拟红军长征路程、拉票选举等,让参观者有一定的参与感。
这些互动项目在展馆中穿插上下,丰富展览形式,使得整个展览不显得枯燥无味。
在展览内容的质量上,展馆也下了一番功夫。
整个展览以达州的红色历史为主线,对革命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的达州人物、组织等进行了重点介绍。
许多展板的内容还呈现了红色文化、农村建设等许多方面,展示了达州自1950年代以来的各个方面的发展。
此外,展馆还对红色旅游景点的资源进行了整合,推动了达州旅游业的发展和提升。
在展馆设计上,展馆内部整洁明亮,导航清晰,容易引导游客参观。
同时,馆内的故事性和感染力极强,使得参观者对红色历史产生了深刻的感受。
最后提一下,我在参观过程中还了解了一些关于红色文化的新信息。
例如,在新时期,红色文化逐渐与当地优秀的文化传统相融合,最终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更加完善的面貌。
通过参观红色达州展馆,我还获得了更多有关此领域的知识。
在总体上,这是一次非常难忘和有收获的参观体验。
我相信,对于走进红色达州展示馆的每一个人而言,都是这样一次生动的经历和思想的碰撞。
最后,衷心感谢达州为这个美妙的展馆所做出的贡献,感谢馆内为我们提供的加深了解达州红色历史和发展的机会。
川东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以达州市为例

川东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以达州市为例【摘要】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则是这一先进文化的载体。
达州作为川东北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战争年代,达州人民发扬了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革命精神也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形式被保留了下来。
目前达州市红色文化资源呈体量大、种类多等特点。
对达州市目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成效和不足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挖掘并传承当地的红色文化,并将其红色基因注入达州人民血脉代代相传。
近年来,达州市愈发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也做出了许多成果,但仍存在着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工作滞后、资源利用模式单一、红色宣传教育力量薄弱等问题。
建议从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活化红色资源形式、拓展宣传教育渠道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改进,以期传承和保护川东北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进而促进达州市的红色旅游发展。
【关键词】川东北革命老区|达州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聂佳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先进文化。
红色文化资源则是这一系列历史实践过程中革命精神的载体。
川东北革命老区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包含抗战时期政治、军事、文化以及红军生活、战斗的各个方面。
达州市是川东北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战争年代,达州人民发扬了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革命精神也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形式被保留了下来,红色文化记录了达州人民的革命历史,针对达州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既有助于传承和保护川东北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又对达州市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保护以及红色旅游的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也对探索其他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新模式、探究红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新路径具有实践价值。
一、达州市红色文化资源特点及保护现状达州市红色文化资源种类多样,不仅拥有红军和广大群众在血与火的年代,以生命的代价创造出来的革命文化,还拥有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进行的工业实践、改革建设而形成的融合文化。
四川革命老区的历史贡献及发展现状

四川革命老区的历史贡献及发展现状一、四川革命老区的重大贡献与重要地位(一)四川革命老区的界定四川革命老区特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四川境内所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共9个:①川东游击革命根据地。
这是1929年4月,王维舟等在万源县领导一千余农民自卫军发动固军坝起义,建立“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而开创的革命根据地。
②蓬溪革命根据地。
1929年6月,旷继勋等发动蓬溪起义,宣布建立全省第一支正规中国工农红军——“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军”,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权,主要分布于今蓬溪县和大英县境。
③虎(城)南(岳)大(树)游击革命根据地。
这是由王维舟等于1932年夏创建的,分布于达县及毗邻的梁山(今梁平)境内。
④川陕革命根据地。
这是1932年底,徐向前等率领红四方面军转移到川陕边后,以大巴山为中心,在西迄嘉陵江畔,西北达广元县北部和陕南的宁羌(今宁强)县,南达蓬安、营山,东抵城口的区域内,创建的革命根据地。
⑤古(蔺)叙(永)游击革命根据地。
这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于1935年1月进行有名的四渡赤水之战时,进入川南古蔺、叙永地区开创的游击区。
⑥广(元)绵(阳)革命根据地。
这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4月底撤出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后,在嘉陵江以西、涪江上游,今广元、绵阳地区建立的革命根据地。
⑦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这是1935年4月底,红四方面军西进岷江上游,在四川西北部松(潘)理(番,今理县)茂(县)懋(功,今小金)屯区,即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相邻地区建立的革命根据地。
在这个革命根据地内,创建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革命政权“格勒德沙共和国及其中央革命政府”(简称“番人革命政府”)。
⑧川康革命根据地。
这是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在青衣江流域之夹金山以南,二郎山以东,川西平原以西,大相岭以北地域,即今雅安市境内及相邻县境建立的革命根据地。
达州红色旅游心得体会感想

达州红色旅游心得体会感想2014年10月28日上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和宣汉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4年红色旅游(达州市宣汉县沙坝镇西阳村)采风活动在达州宣汉县沙坝镇举行。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元中出席活动并讲话。
市委常委、宣汉县委书记张新文主持采风活动。
副市长彭清华,市旅游局局长谭成军等领导及宣汉县委、县政府全体领导出席了当天的开幕式。
西阳村位于达州市宣汉县境内,距宣汉县城12公里,西临大巴山。
距市区13公里;距西阳乡5公里。
全镇总面积307.7平方公里,总人口2456人,其中农业人口840人;辖2个社区(龙门村(社区))、1个镇、6个乡),有4个居民小组,3个居委会(白水塘居委会、大庙村(组))。
西阳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长征过坝纪念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标语博物馆”;市级文物保护区“西阳村革命旧址群”;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传统工艺)保护名录“文房四宝”等。
西阳户遗址、西阳公社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是“红军长征过坝纪念馆”建成于1999年,是中国第一个专题反映红军长征历史的纪念馆。
该馆于1999年4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是一个集宣传、教育、参观、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纪念馆。
纪念馆主要由纪念广场、纪念堂、纪念碑、陈列室和陈列馆五部分组成。
纪念堂: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
纪念堂分为:长征会师纪念堂、川陕革命根据地与中央苏区纪念堂、东渡黄河纪念馆、胜利会师纪念广场、长征胜利纪念广场等七大部分。
广场上塑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和“红星照耀大渡河”两个浮雕雕像、长征纪念亭2座、胜利纪念碑1座、胜利会师碑1座等10多个浮雕及壁画。
红军过坝雕塑:包括4组红军过坝雕塑及10多个红军在大渡河南岸留下的战斗足迹、长征英雄群像、川陕革命根据地建设纪实、红军在大渡河畔留下的枪声等资料雕组成。
二是“红军标语博物馆”建于2002年,是全国唯一的反映红军长征题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科技创新助推革命老区经济转型发展--赴四川达州革命老区创新驱动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清华 i-Space 合作建设的粤港澳(大 省级产业技术攻关项目 12 项。
湾 区 )- 万 达 开 - 清 华 i-Space 达
五 是 在 细 分 产 业 上“ 下 功 夫 ”,
州异地孵化器,已推动 12 个高新项 推动主导产业精深发展。新材料产业
目落户园区 ;同步支持深兰科技、软 方面,布局建设玄武岩纤维产业园、
谈会,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还参观了张 爱萍将军旧居。结合调研主题,经认 真研究,形成了赴四川达州革命老区 创新驱动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达州市位于四川东部、川渝陕结 合 部, 辖 2 区 4 县 1 市, 幅 员 1.66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 700 万,是四 川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工业重镇、 交通枢纽和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享 有“巴人故里、红色达州、中国气都” 美誉。一是历史悠久。至今已有 1900 多年的建城史,历为州、郡、府所在地, 曾是 4000 多年前古巴人繁衍生息的 沃土,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 成部分,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
二是加强区域协作和对口帮扶。
通过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结对帮 扶,形成帮助欠发达地区科技、产业、 人 才 等 长 效 发 展 机 制, 围 绕 园 区 建 设、 机 制 改 革、 产 业 转 型、 创 新 创 业 等 方 面 深 入 开 展 交 流 合 作。 调 研 过 程 中, 达 州 与 浙 江 安 吉 形 成 很 好 的帮扶,促进茶叶、纺织深加工等产 业发展,进一步深度理解和把握新时 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使命和 战略定位,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积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共同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同时, 支持和推动达州高新区积极链接成 渝、浙江、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先进资 源,通过异地孵化、飞地经济、伙伴 园区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
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观后感

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观后感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观后感1. 引言在我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有幸参观了位于四川省达州市的红军文化陈列馆。
这个陈列馆致力于展示中国革命时期红军在这片土地上的英勇事迹和深厚文化底蕴。
我对这个陈列馆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篇文章将对我的观后感进行总结与回顾,并分享我对达州红军文化的理解与观点。
2. 简述陈列馆内容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以红军时期的历史背景为基础,通过丰富的展品和生动形象的场景再现,向观众展示了红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从陈列馆的第一展厅开始,观众就能感受到红军战士们的艰辛历程和无畏精神。
在展厅内,陈列着大量的实物、图片、文件和文献,这些展品真实地再现了红军战斗的场景和生活的细节。
除了展品,陈列馆还通过模拟机器和音频的方式,让观众更好地了解红军时期的军事训练和战斗情景。
3. 对陈列馆的评估基于深度和广度的评估标准,我认为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在内容和展示方式上都非常出色。
陈列馆的展品丰富多样,展示了红军战士们的服装、武器、日常用品等。
这些物件不仅能够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历史背景,还确保了陈列馆的深度和真实性。
陈列馆在场景还原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战场和生活环境中。
这种沉浸式的展示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观众的情感和思考。
陈列馆的解说和介绍非常清晰,通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使观众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4. 简述达州红军文化的深度与广度达州红军文化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广泛涵盖了许多方面。
首先是历史纵深,达州地区是中国红军的重要驻地之一,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这里培养了许多革命先烈,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是文化广度,达州红军文化以红军为主线,融入了革命歌曲、革命诗词、红色艺术等众多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仅是对红军历史的诠释,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寻革命老区的实践报告

探寻革命老区的实践报告
一、前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许多地区成为了红色根据地,被誉为“革命老区”。
这些地方承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记忆,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为了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我走进了某革命老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
二、实践活动
1. 参观革命纪念馆:在革命纪念馆中,我看到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和实物展品,了解到了老区人民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如何坚持革命斗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深入乡村调研:我走访了几个老区的村庄,与当地的老百姓进行了深入交流。
他们讲述了父辈们参与革命的故事,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革命老区的精神内涵。
3. 参加主题讲座:我还参加了一场由当地党史研究专家主讲的主题讲座,从理论上对革命老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实践感悟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对革命老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基地,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发源地。
老区人民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结语
革命老区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珍惜这份财富,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和支持革命老区的发展,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此次探访革命老区的实践活动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增长了知识,也提高了思想认识。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一定能在新的征程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俄 国十月革命 的影 响下 , 四爱 国运 动浪 潮深深 震 五 撼 了中 国大 地 , 也唤起 了达 州人 民的觉 醒 。许多 有志之 士 和青年 深受鼓 舞 , 纷纷外 出探 索救 国救 民真 理 。在吴玉 章
的影 响下 , 大竹县 陈崇 宪 等人 参 加 了成 都 留法 勤 工俭 学 ,
并于 11 年赴 法 国寻 求革命 真理 。12 年戴 治安从上 海 98 91 学 习归来 , 在达县 蒲家五 高小与 进步教 师张鲤 庭等 积极倡 导新文 化 、 传播新 思想 。12 牟永 正赴 上 海求 学 , 识 94年 结 了潘汉年 、 达夫 和郭沫若 , 加 了“ 郁 参 创造社 ” 。从 11 99年
达州进 行革命 宣传 和创建革 命组 织 。这期 间, 任 国民革 时 命 军第 2 军林 冀如 旅 党代 表 的陈 毅到 达 州作 了“ 命 文 8 革 艺之使命 ” 的专 题 报 告 , 与达 州 的进 步 青 年李 家俊 、 爱 张
萍 、 元 昌、 张 田闻蝉等进 行 了广 泛 的接 触 , 解析 全 国革 命形
李彩云( 9 3 ) 女 , 16 一 , 四川渠县人 。达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 主要 从事 中共党史研 究;
郑丽天( 95 ) 女 , 17 一 , 四川渠县人。达州市委党史研 究室主任科 员, 主要从 事 中共党史研 究。
5 5
2 1 年第 1 01 期
蒋吉平 , 李彩云 , 郑丽天 : 革命老区达州对 中国革命的贡献
革命 老 区达 州对 中 国革命 的贡 献
蒋吉平 , 李彩云 , 郑丽天
( 中共达 州市委 党 史研 究室 , 四川 达 州 6 50 ) 3 0 0
摘
要 : 州市是典型的革命老 区, 中国近现代革命 史上 , 达 在 涌现 了无数 的仁人志士 , 孕育 了一大批老一辈
无产阶级革命家。在 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 下, 达州人 民开展 了长期 的艰苦卓绝 的革命斗争 , 中国民主革命的胜 对
灭 的贡献 。
中国早 期革 命 的摇篮 之 一 : 蒙点 燃 星 启 壮 、 永大 等 人到 成都 、 庆 、 州 、 牟 重 广 上海 、 武汉 等地 求 学 , 星之 火 开始 接触并 接受 了马克 思主义 , 身中 国革 命 洪流 。王维 投
辛 亥革命 失败后 , 中国陷入 四分五裂 的军 阀割 据 和军
安 、 萍 、 传统 、 张爱 魏 王荣澍 等 创 立的文 学 团体 “ 烂漫社 ” ,
使 人 民群众 深受压 榨 , 多 无辜 群 众惨 遭 杀 戮 , 会极 为 许 社 动荡 。 此 时期 的达 州 处处 蕴藏 着 人 民反 抗 和 革命 的火
种, 先后 爆发 了达县 红灯 教 抗捐 斗 争 , 县 川北 民军 支援 渠 人 民抗捐 、 抗粮 斗争 , 万源 县花萼 山人 民抗捐 斗争。
势, 宣讲党的理论。 口 随着政治斗争的深入开展 , 达州进步
知识分子 也 自 报刊宣 传 民主思想 、 思 主义 。主要 有 办 马克
万源旅外学生联合创办 的《 山报》 达县 张鲤庭 、 治 萼 , 戴
收 稿 日期 :00— 9—1 21 0 6
作者简介 : 吉平( 9 3 ) 男, 蒋 16 一 , 山东东平人 。达 州市委党 史研究室主任 , 主要从 事 中共党史研 究;
舟、 陈崇 宪 、 唐伯壮 等人先 后在 国 内外加 入 中国共 产党 , 并 通过 各种渠 道在 家乡传播 和宣传 新文化 、 思想 以及 马克 新
思主 义 。
阀混 战的局 面 。 四川 实行 “ 区制 ” 反 动 军 阀和 地 主 阶 防 , 级为争夺 势力 范 围 , 相 混 战 , 酷剥 削人 民 。达州 是 川 互 残
东北要 地 , 多地 广 , 大 小军 阀 争夺 、 占的重 要 目标 。 人 是 抢
与此 同时 , 国共 产党 一些著名 的革命 活动 家也 来到 中
达州各地 战事频 繁 , 政治混 乱 , 短短 十多年 间 , 先后 有不 同
番号 的部 队 2 0多支 进驻 。军 阀所 到 之处 拼命 扩 大 防地 、 抓丁拉夫 、 征暴敛 、 横 高利 贷 盘 剥 , 之 土匪 抢 劫残 害 , 加 致
到 12 9 4年 , 州 留法学 生 达 2 达 O人 之多 。1 2 9 0年前 后 , 达 州进 步青 年 王维 舟 、 德 、 徐 郭子 权 、 永 年 、 开元 、 伯 冯 余 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和李家俊、 唐在刚、 徐彦刚等全国著名烈士。 …在中国共产
党 的领导 下 , 州 人 民 开展 了 长期 的艰 苦 卓 绝 的 革命 斗 达 争 , 中国 民主革命 的胜 利 和新中 国的建立 作 出了不 可磨 对
利 和 新 中 国的 建 立作 出 了不 可磨 灭 的贡 献 。
关键词 : 革命老 区; 州; 达 贡献
中 图 分 类 号 :2 94 K 6 .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64— 2 8 2 1 ) 1 0 5 0 17 5 4 (0 1 0 - 0 5— 6
达州 市位 于四川省东 北部 , 巴 山南 麓 , 陵江 上游 , 大 嘉 川渝鄂 陕结 合部 , 通 川 区 、 县 、 汉 县 、 江 县 、 竹 辖 达 宣 开 大 县、 渠县 , 代管 万源市 。达 州市 是典 型的革命 老 区 , 中国 在 近现代革命 史上 , 现 了无数 的仁人 志士 , 育 了王维 舟 、 涌 孕 张爱 萍 、 陈伯钧 、 向守志 、 魏传 统等老 一辈无 产 阶级革 命 家
第 2 卷第 1期 l
Vo . No. 1 21 1
四川文 理学 院学报
Sc u n Un v r i fArsa d S in e J u n l ih a ie s y o t n ce c o r a t
21 0 1年 1月
J n 2 1 a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