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液复习-(第五稿)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复习第五部分专题二化学计算第三节溶液的有关计算课件新人教版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 二十九分。
(2)溶液和溶液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对于溶液与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固体 和溶液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类似。首先应明确反应后 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然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溶 质的质量,接下来可依据守恒法:溶液质量=所有溶液的质 量之和-生成的沉淀质量-生成的气体质量,求出溶液总质 量,最后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若稀溶液的质量为M,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 水的质量为n,蒸发浓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则 M×a%=(M-n)×b%。
3. 溶液混合的计算: (1)计算原理:混合前后溶液、溶质的总质量不变。 (2)若溶质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的两种溶液,其质量分 别为A、B,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A×a% +B×b%=(A+B)×c%。
第五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二 化学计算
第三节 溶液的有关计算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 二十九分。
知识梳理
1.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公式:
(1)溶质质量分数(a%)=m质/m液×100%=m质/(m质+m剂)×100% (2)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3)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一点 二十九分。
5. 将8.1 g氧化锌固体放入100 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试 计算:
(1)可生成硫酸锌多少克?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化学方程式:ZnO+H2SO4===ZnSO4+H2O) 解:设可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综合复习集训卷原卷版+解析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综合复习集训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真题•金华市浦江县)如图表示地球上水体的分布情况,其中的灰色填充部分表示的是()A.海洋水B.陆地水C.大气水D.冰川水1题图2题图2.(真题•湖州市南浔区)水是生命之源,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时,有以下描述:①甲试管应该连接在电源的正极②甲、乙两试管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③3.(真题•舟山市岱山县)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下图的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的()A.溶质质量相同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均为不饱和溶液D.溶剂质量相同4.(真题•湖州市安吉县)选用氢氧化钠固体与水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①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2.0g ②称量前托盘天平应先检查游码是否归零,并调节平衡③选用250mL量筒量取18mL的水④存放溶液时,为确保数据准确,将试剂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立即倒入所配溶液封存A.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③5.(真题•台州市路桥区)选择下列部分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乙实验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操作①和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相同的B.甲实验和乙实验都要用到实验操作①C.甲实验在操作⑤时,将水全部蒸发后停止加热D.乙实验在操作②时,在托盘上垫纸的主要目的是方便转移食盐6.(真题•金华市东阳市)人们常用“浮筒打捞法”打捞沉船,它的做法是:把几个浮筒灌满水并沉到水底,潜水员用钢缆把它们拴到沉船两侧。
接着开动打捞船上的压气机,把空气压进这组浮筒,这些浮筒就会带着沉船一起浮到水面。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浮筒浸没后,随着深度增加,所受的浮力增大B.浮筒在水底只受到浮力作用C.将空气压进浮筒,是为了增大浮力D.浮筒在水下充满空气时,浮力大于重力7.(真题•台州市玉环市)制作“叶脉书签”需要配制8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已知氢氧化钠固体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而变潮,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
溶液(复习课)

扩散过程: 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 放出热量
2、几种表现: (1)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表现为放热,温度升高. (2)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表现为吸热,温度降低. (3)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表现为温度不变.
(1)浓硫酸、NaOH固体等溶于水温度升高; (2)NaCl固体等溶于水温度不变; (3)NH4NO3固体等溶于水温度降低。
强调
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 指明温度,溶剂质量和溶质。
注意:浓溶液和稀溶液只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 质含量的多少 。
知识回顾
2、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 不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饱和溶液
特殊溶质:Ca(OH)2 升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降温、加溶剂
练习: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B ) A.2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 B.2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知识回顾
一.溶液 1.概念 : 一种或几种物质 分散 到另一种物质 里所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
均一性: 各部分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溶剂量)不
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溶质不会从溶剂中
分离出来。
均一、透明、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硫酸铜溶液(蓝色)—— Cu2+
曲线上的点: 该点温度下的溶解度 点
交点: 两物质在该点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线: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曲线上面: 表示溶液为饱和溶液(有晶体)
面
曲线下面: 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022届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4知识点复习 第三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Word版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一)水溶液1、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以下电离平衡2H2O H3O++OH-,ΔH>0 简写为:H2O H++OH-;ΔH>0。
25℃时,c(H+)=c(OH-)=10-7mol·L-1水的电离程度: 1.8×10-7%水的离子积:K W=c(H+)·c(OH-)=10-14(25℃ )理解K W时要留意:(1)K W与温度有关,由于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所以温度上升,有利于水的电离,K W增大。
如100℃时,K W =10-12。
(2)K W 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
不管哪种溶液均有如酸性溶液中{c(H+)酸+}·=K W碱性溶液中:{c(OH-)碱+} ·=K W(3)K W与c(H+)及c(OH-)的计算对于水溶液,要精确求算c(OH-)、c(H+)的大小,可依靠K W来计算。
对于中性溶液(或纯水),c(H+)=c(OH-)=。
而酸性溶液,若已知c(H+)、c(OH-)其中之一,另一种离子的浓度即可代入关系:K W=c(H+)c(OH-)求出。
应留意的是:在酸、碱性很弱的溶液中c(H+)和c(OH-)都很小,这时由水电离生成的c(H+)和c(OH-)与酸或碱供应的c(H+)或OH-的浓度较接近,因而不行忽视由水电离生成的c(H+)和c(OH-),应考虑水电离出来的c(H+)和OH-的浓度、并将总的离子浓度代入水的离子积常数关系式中进行求解。
(4)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1)酸、碱:抑制水的电离(pH之和为14的酸和碱的水溶液中水的电离被同等的抑制)(2)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3)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pH之和为14两种水解盐溶液中水的电离被同等的促进)2、溶液的酸碱性和pH(1)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与c(OH-)的相对大小。
(2)pH:①水溶液里的H+浓度的负对数叫做pH,即pH=-lgc(H+)。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五辑)考点六十九 溶液的酸碱性与pH计算试题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考点六十九溶液的酸碱性与pH计算聚焦与凝萃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2.掌握溶液pH的简单计算。解读与打通常规考点一、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1.pH的计算:pH= -lg c(H+)2.酸碱性和pH的关系:在室温下,中性溶液:c(H+)= c(OH-)=1.0×10-7 mol· L-1,pH=7酸性溶液:c(H+)>c(OH-),c(H+)>1.0×10-7mol·L-1,pH<7碱性溶液:c(H+)<c(OH-),c(H+)<1.0×10-7mol·L-1,pH>7 3.pH的测定方法:①酸碱指示剂:粗略地测溶液pH范围②pH试纸:精略地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操作方法:用镊子夹取一小块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试纸的,变色后与比色卡对照,即可确定溶液的pH。
)③pH计:精确地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4.酸混合、碱混合、酸碱混合的溶液pH计算:①酸混合:直接算c(H+),再求pH。
②碱混合:先算c(OH-)后转化为c(H+),再求pH。
③酸碱混合:要先看谁过量,若酸过量,求c(H+),再求pH;若碱过量,先求c(OH-),再转化为c(H+),最后求pH。
隐性考点一、溶液稀释后的pH计算:1.强酸、强碱溶液的稀释后溶液的pH:(1)对于酸溶液中的c(H+),每稀释10n倍,pH增大n个单位。
(2)对于碱溶液中的c(OH-),每稀释10n倍,pH减少n个单位。
(3)pH值相同的强酸与弱酸(或强碱与弱碱),稀释相同的倍数,pH变化为强酸变化大,弱酸变化小。
2.强酸与强弱溶液混合的计算:反应的实质:H++OH- = H2O(1)恰好中和,pH=7;(2)若余酸,先求中和后的c(H+),再求pH;(3)若余碱,先求中和后的c(OH-),再通过K w求出c(H+),最后求pH。
3.溶液无限稀释后pH的计算(1)对于强酸溶液,c(H+)每稀释10n倍,pH增大n个单位(但最后溶液的pH 不超过7)。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本章复习提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本章复习提纲专题一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粒子的守恒关系1.明确两个“微弱”(1)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产生的离子的浓度小于弱电解质分子的浓度。
如弱酸HA溶液中c(HA)>c(H+)>c(A-)>c(OH-)。
(2)单一的弱酸根阴离子和弱碱阳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水解生成的粒子的浓度小于盐电离产生的离子的浓度。
ⅰ.单一溶液中不同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①正盐溶液基本遵循c(不水解离子)>c(水解离子)>c(显性离子),当离子外有角标时,顺序提前,如醋酸钠溶液中有c(Na+)>c(CH3COO-)>c(OH-)>c(H+)。
在浓度为c mol·L-1(NH4)2SO4溶液中,c(NH+4)>c(SO2-4)>c(H+)>c(OH-)。
②酸式盐溶液a.以电离为主的酸式盐,遵循c(自身)>c(电离产物)>c(水解产物)。
如NaHSO3溶液中,c(Na+)>c(HSO-3)>c(H+)>c(SO2-3)>c(OH-)。
b.以水解为主的酸式盐,遵循c(自身)>c(水解产物)>c(电离产物)。
如NaHCO3溶液中,c(Na+)>c(HCO-3)>c(OH-)>c(H+)>c(CO2-3)。
ⅱ.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综合分析水解因素、电离因素。
①如相同浓度的NH4Cl和氨水混合液中,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
则c(NH+4)>c(Cl-)>c(OH-)>c(H+)。
②又如相同浓度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中,因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Na的水解程度,则c(CH3COO-)>c(Na+)>c(H+)>c(OH-)。
[特别提示]多元弱酸要考虑分步电离(K a1≫K a2≫K a3),多元弱酸的正盐要依据分步水解分析离子浓度,如Na2CO3溶液中,c(Na+)>c(CO2-3)>c(OH-)>c(HCO-3)>c(H+)。
电解质溶液专题复习

四、酸碱中和滴定 指示剂的选择方法通常为: 一、指示剂的选择方法通常为: 1. 酸滴定碱
a强酸滴定强碱若用酚酞作指示剂,到达终点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强酸滴定强碱若用酚酞作指示剂, 强酸滴定强碱若用酚酞作指示剂 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到达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到达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b强酸滴定弱碱一般用甲基橙,到达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强酸滴定弱碱一般用甲基橙, 强酸滴定弱碱一般用甲基橙 到达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2. 碱滴定酸 a强碱滴定强酸若用酚酞作指示剂,到达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 强碱滴定强酸若用酚酞作指示剂, 强碱滴定强酸若用酚酞作指示剂 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到达终点时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 色;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到达终点时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 b强碱滴定弱酸一般用酚酞,到达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强碱滴定弱酸一般用酚酞, 强碱滴定弱酸一般用酚酞 到达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二、中和滴定误差分析及仪器的使用
命题要求: 初步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命题要求: 初步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仪器使用的注意点, 掌握仪器使用的注意点,能把中和滴定的原理与 方法运用在生产、 方法运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一些简单的定量分 析。
盐类的水解: 五、盐类的水解:
(1)实质: )实质: (2)规律: )规律: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4)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5)盐类水解的应用: )盐类水解的应用:
盐类的水解: 盐类的水解:
①弱酸的酸根离子、弱碱的阳离子参加水解反应 弱酸的酸根离子、弱碱的阳离子参加水解反应 NH4Cl: NH4+ + H2O : NaAc: : Ac- + H2O NH3·H2O + H+ HAc + OH”,不写“↑”、“↓” 不写“ ” ”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 复习课件

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 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注:曲线下
方的点表示不 饱和溶液,其 纵坐标表示 100g溶剂中 实际溶解的溶 质质量,与溶 解度无关。
趋势、交点、分离、溶液状态
《溶液》复习课2
《溶液》复习课
提示:溶液部分内容是承接《金属》与 《酸碱盐》两部分核心内容的重要部分, 弄懂溶液部分就抓住了化学九下的关键!
一、基本概念复习
溶液的形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乳化、溶解过程 、饱和与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质的质量分数
•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三、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 浓溶液、稀溶液之关系
对于不同溶质的溶液 来说,浓溶液不一定 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说,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 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四、溶解度
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 物质里的能力,而溶解度是溶解性 的定量表示方法。
20℃时,根据各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 小,可将物质的溶解性分为下列四类:
杂质的质量,所以还要减去杂质 的质量
(4)小华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即用 6g生铁粉与20%的硫酸铜溶液反应来分 析生铁中铁的含量。请你画出加入硫酸 铜溶液质量与固体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
(80,6.8)
•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 混合物.
•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 物.
巩固练习一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 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BD )
A.面粉 B.氯化钠 C.汽油 D.蔗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饱和 NaHCO3 溶液
0.5mol/L CaCl2溶液
0.5mol/L CaCl2溶液
0.5mol/L CaCl2溶液
任务二 再认识CO2与Ca2+的反应
不断通入
饱和CaCl2溶液
数据支持
25 ℃ 时,Ksp(CaCO3)=2.8 × 10-9 饱和CaCl2溶液中的:c(Ca2+) ≈6.7mol/L
侯氏制碱法的工业流程图
NaCl
任务三 再探侯氏制碱法
加NaCl细粉, 通NH3 NaCl 冷却,过滤 洗涤,干燥
思考与交流:你能解释往滤液中加入NaCl细粉
和通氨气来回收NH4Cl产品的原理吗?
课堂小结
其实,对水溶液中离子反应进行调控与
设计的过程就是对水溶液中化学平衡、
电离程度和溶解度的充分应用。
由平衡再看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水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平衡
1.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 盐类的水解平衡
3.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
蛋壳的主要成分: CaCO3
请用平衡原理解释为什么蛋壳可以溶于醋酸呢? 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的反应。
任务一 再探Na2CO3与
NaHCO3的鉴别
不断通入NH3 不断通入CO2
通入CO2至饱和的食盐水
通入NH3至饱和的食盐水
CO2在水中溶解度 1: 1
NH3在水中溶解度 1:700
数据支持
常温常压下: 饱和H2CO3溶液中的:c(H2CO3) ≈0.033mol/L 饱和氨水中的:c(NH3· H2O) ≈18.53mol/L 饱和NaCl溶液中的:c(Na+) ≈6.02 mol/L
饱和H2CO3溶液中的:c(CO32-) ≈5.5×10-11mol/L
Qc < Ksp(CaCO3) 实验视频 2
任务三 再探侯氏制碱法
原料 NaCl固体、 目标 产物 NaHCO3
CO2、氨气、
水
,加热分解得
到Na2CO3
思考与交流:如何使NaHCO3沉淀从溶液中析出?
任务三 再探侯氏制碱法
请你预测能否利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溶液
与NaHCO3溶液?说出你的理由。
【实验探究】
实验提示:在点滴板中滴加4滴CaCl2溶液,再
分别逐滴滴加4案上。
实验现象分析
0.01mol/L Na2CO3溶液 0.01mol/L NaHCO3溶液
应用拓展
27. 研究 在海洋中的转移和 CO2 海洋表面 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 HCO3 钙化作用 光合作用 研究的前沿领域。 (1)溶于海水的 主要 (CH2O)x CaCO3 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 其中HCO3-占95%。写出CO2溶于水产生HCO3- 的 方程式: 。 (2)在海洋碳循环中,通过右图所示的途径固碳。 ① 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