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蝗虫的网络新闻摘录

合集下载

时政热点专题01从东非蝗虫肆虐看蝗灾

时政热点专题01从东非蝗虫肆虐看蝗灾

时政热点专题01从东非蝗虫肆虐看蝗灾近日,非洲蝗灾大爆发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热度甚至仅次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 年年底至2020 年初,起源于非洲东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的沙漠蝗灾爆发,此次沙漠蝗虫的爆发是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25 年来最为严重的蝗虫灾害。

据悉,蝗虫群飞过红海进入欧洲和亚洲,目前已经到达了巴基斯坦和印度。

据印度拉贾斯坦邦财政部长的说法,有4000 亿只蝗虫袭击了该邦,导致大量农作物被毁并有向其它邦蔓延之势;而该邦驻扎的70 万印军因粮食被吃光不得不撤军;印度有学者预测蝗灾将造成印度30%-50% 的粮食减产。

当下,来势汹汹的蝗群正在逼近中国,虽然我国有着天然的高原山脉作为屏障,但同样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以热点事件为背景,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考查发生蝗灾地区的气候特征、蝗灾形成的原因、蝗虫的生长习性、蝗灾产生的危害、蝗灾的防治。

1.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

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

蝗虫趋水喜洼,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由干旱地方成群迁往低洼易涝地方。

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说。

2.蝗灾的致灾物种主要为蝗虫。

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身体一般绿色或黄褐色,咀嚼式口器,后足大,适于跳跃,不完全变态,其幼虫称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种类很多,世界上共约有1 万余种,在我国就有300 余种,如飞蝗、稻蝗、竹蝗、意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农林业的主要害虫。

3.蝗虫的生长习性(1) 它有群居的习性。

(2) 它有很强的繁殖力。

(3) 它有多食性,也就是它能吃很多种植物。

(4) 它的飞翔能力很强,难于防治。

(5) 它的卵深藏于地下,难于被破坏。

4. 蝗灾的形成原因(1)干旱: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干旱灾引起的蝗灾。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

蝗灾历史记录

蝗灾历史记录

蝗灾历史记录
蝗灾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灾难,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
影响。

在古代,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蝗灾往往造成严重的破坏
和死亡。

本文将对蝗灾历史记录进行简要介绍。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就有了关于蝗虫的记载。

《尚书》中就有“荐禽之祷”一篇,其中提到了“旱蝗”这个词汇。

这表明在那个
时代,蝗虫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在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蝗灾之一是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发生的蝗灾。

当时,由于长时间干旱和土地过度开垦等原因,导致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出现大规模的蝗虫肆虐。

据记载,在此次蝗灾中,全国有近半数地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除了中国以外,在其他国家也曾经发生过多次严重的蝗灾。

例如,在
19世纪初期,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周边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规模庞大的蝗灾。

当时,数以亿计的蝗虫袭击了埃及、苏丹、利比亚等国家,导
致大量农作物被毁。

在这场蝗灾中,有数百万人因饥荒和疾病死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蝗灾的防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
和有效。

例如,在中国,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蝗虫预测和防治
体系。

通过对气象、环境等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并结合现代化的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蝗灾带来的危害。

总之,蝗灾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伤害。

但是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进步,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面对这种自然灾害时会有更加有效和可靠的应对措施。

蝗灾实例

蝗灾实例

蝗灾实例
蝗虫为典型的植食性昆虫,取食贪婪,危害多种禾本科植物,是我国历史上严重成灾的大害虫。

它分布广,在全国各地都有。

蝗灾是我国历史上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说:"凶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蝗灾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绝不亚于水灾、旱灾;类似"天下旱蝗,黄金一斗,易米一斛"之类的记录在历史上实在大多了。

据记载,从公元前707年至公元935年的2000多年间,在我国蝗虫成灾约800次,平均每三年一次。

蝗虫成灾时,受灾面积跨省,迫使数百万灾民离乡背井,四处逃荒,危害十分惨重。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蝗虫的防治,短短几年就基本控制了蝗虫的危害。

但近几年,由于环境恶化等原因,局部地方蝗灾又有所发生,如:1999年,河北、山东、新疆、海南等地发生蝗灾。

四川省海兴县的荒滩上满地都是蝗虫,密密麻麻铺天盖地,高密度地区每平方米至少有3000只以上。

据说在海兴县杨埕水库,每平方米的蝗虫竟有一万只。

所有的生命在蝗虫飞过之后都黯然失色。

2000年,山东省的蝗虫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年,面积之广泛、虫卵之多,令人震惊。

那么,为什么会大面积地发生蝗灾呢?这首先与气候异常有关。

近几年,旱、涝天气不断,而这种气候条件最适合蝗虫的生长。

第二个原因是秋蝗基数高,越冬产下的卵,第二年春如逢干旱气候,成活率极高。

第三个原因是环境因素。

近几年,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黄河断流,加上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使蝗虫的抵抗力加强。

这些都是形成蝗灾的主要原因。

遮天蔽日的梦魇——蝗灾

遮天蔽日的梦魇——蝗灾

遮天蔽日的梦魇——蝗灾作者:***来源:《大自然探索》2020年第05期藏的内蒙古出土的1.65亿年前的蝗虫化石。

2020年2月17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西非、东非和南亚20多个国家已经受到蝗灾影响,索马里、巴基斯坦等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蝗虫灾害。

蝗灾使作物生产、粮食安全和数以百万计人的生计受到严重影响。

造成这次蝗灾的蝗虫数量犹如天文数字,有4000亿只沙漠蝗虫已经飞过红海到达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西亚、南亚国家。

蝗虫属于直翅目蝗科,根据对化石(华希博物馆馆藏化石)的分析,蝗虫至少在1.65亿年以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

关于蝗灾的记载、书籍汗牛充栋,从西伯利亚到北美,从中国的中原大地到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每一篇都描写了几乎一样的恐怖——蝗灾暴发时,大群的蝗虫乌云蔽日般铺天盖地而来,所到之处,它们咀嚼吞咽几乎一切绿色植物,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大规模的沙漠蝗虫群似乎已逼近中国。

那么,这次沙漠蝗虫暴发会对中国造成大灾难吗?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并结合我对蝗虫的了解后,我的初步判断是:现在暴发的沙漠蝗虫灾害,要到达中国还是比较困难的。

沙漠蝗虫喜欢的是干热气候,最高飞行高度只能达到2000米左右。

喜马拉雅山脉东西绵延2400多千米,它的主干部分在中国和尼泊尔境内,平均海拔高达6000米,是一道天然隔绝屏障。

目前蔓延至南亚的蝗虫群最多只会抵达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很难越过喜马拉雅山这种冰天雪地的高海拔山脉。

蝗虫最多可能对察隅、墨脱等藏南低海拔地区有一些影响。

除了取道西藏外,沙漠蝗虫从云南入境的可能性也几乎没有。

沙漠蝗虫面对中南半岛和我国接壤的云南边境大片的热带雨林时,很难适应这里大量降雨的气候。

因为雨水会打湿它们的翅膀,让它们无法飞行。

而且,沙漠蝗虫也并非什么植被都会啃食,它们啃食的主要是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而热带雨林里绝大多数植物不是沙漠蝗虫的食物。

所以这些沙漠蝗虫对云南应该也没有什么影响。

由于沙漠蝗虫对我国的环境“水土不服”,从历史上看,非洲沙漠蝗虫从未大量进入我国,即便少量到达我国境内,也早已是强弩之末,从未造成大的蝗灾。

蝗灾形成的原因和防治

蝗灾形成的原因和防治

蝗灾形成的原因和防治今年7月下旬,有消息传出,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草原上发生了蝗灾,大面积草场面临威胁.那为什么在这里会突然发生蝗灾?面对蝗灾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今年发生,不偶然根据媒体报道,这次在巴林左旗草原上爆发的蝗虫主要由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宽翅曲背蝗(Parar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痂蝗(Bryodema)、蚁蝗(Myrmeleotettix)、长翅燕蝗(Eirenephilus longipennis)等蝗虫组成.这是多种蝗虫组成的混合群体,其密度达到了每平米平均42头,高密度区达到了每平米123头,密度不小。

虽然报道中没有指明,但估计这次蝗灾的主力和重点防范对象应该是亚洲小车蝗,这种体长大约3厘米的大头蝗虫是我国北方的主要害蝗之一,也是近年来内蒙古草原上主要的成灾蝗虫类型-—一般可以占到整个蝗虫群体的50%—60%,严重发生时可以达到90%.而且,这种蝗虫成年后迁飞能力很强,后期不仅威胁秋粮生产和畜牧业安全,也存在向北京等大城市迁飞的风险,必须及早加以控制.而今年是这一轮厄尔尼诺气候效应的第二年,其影响可能会强于头一年,典型的气候特征为“南涝北旱”,而连续两年干旱的气候环境是有利于蝗灾的发生的。

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其一生要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以亚洲小车蝗为例,这种蝗虫在内蒙古草原上一年发生一代,一般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孵化,7月中、下旬开始主要转变为成虫,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始产卵.蝗虫在产卵和越冬的时候都非常喜欢干旱的环境,它们是典型的喜旱昆虫,湿润的土壤会滋生真菌等有害微生物,影响卵的孵化,如果卵被水浸泡,那更无法孵化了.因此,降水量多的年份会严重影响蝗虫的孵化。

一般来讲,土壤含水量为20%时,最适宜蝗虫产卵,如亚洲小车蝗的雌虫就会选择向阳温暖的板结土壤产卵。

良好的产卵地点,每平方米土壤被埋下多达5000个卵块,如果每个卵块有60枚卵,即使孵化率为10%,其数量亦仍然客观。

第八期 2020年2月热点04 东非蝗灾肆虐(解析版)

第八期 2020年2月热点04 东非蝗灾肆虐(解析版)

2020年2月时政热点专题东非蝗灾肆虐2020年2月,东非地区蝗灾肆虐,蝗虫数量之多几十年未见,且这种现象未来可能会更加普遍。

本次蝗灾发源于非洲,目前已经影响到巴基斯坦、印度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专家表示如果这些蝗虫得不到控制,到4月粮食成熟以后,蝗虫数量还将扩大500倍。

非洲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大洲之一,同时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等人地关系问题。

此次东非蝗灾的成因,既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关,也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其影响既加剧了当地粮食短缺、环境恶化的问题,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生产。

关于热点对应的考点主要有:非洲的地理概况、全球气候变暖。

1.非洲的自然环境(1)位置: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大部分位于热带。

(2)地形: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阔,海拔在500米-1000米的高原占非洲面积的60%以上,有“高原大陆”之称。

(3)气候:有“热带大陆”之称,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从赤道向南北两侧分别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4)河流: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非洲流量最大的河流-刚果河2.非洲的经济生产(1)非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洲。

大多数国家经济落后。

由于历史上受殖民主义掠夺,非洲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农业在非洲国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支柱。

非洲的粮食作物种类繁多,有麦、稻、玉米、小米、高粱、马铃薯等。

非洲的热带经济作物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3.非洲的人地关系问题(1)问题:人口增长过快、粮食供应不足、生态环境恶化。

(2)对策:控制人口增长、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完善民族经济体系、加强合作、引进人才技术等。

4.全球气候变暖(1)原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大气有保温作用。

蝗灾历史记录

蝗灾历史记录

蝗灾历史记录一、前言蝗灾是一种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古今中外都有历史记载。

本文将从蝗灾的定义、影响、历史记录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以期更深入地了解蝗灾的历史演变与应对方式。

二、蝗灾的定义与特征蝗灾是由成群的蝗虫引发的大规模破坏农作物的现象。

蝗虫是一种飞行昆虫,以植物为食,能够迅速繁殖,并形成庞大的蝗群。

蝗虫在集群状态下,具有强大的破坏力,能够迅速吞噬一片田地的庄稼,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三、蝗灾的影响蝗灾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农作物破坏蝗灾会迅速吞食庄稼,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蝗灾发生后,田地上的庄稼很快被蝗虫吃光,农民的劳动成果化为乌有,导致粮食供应紧张。

3.2 生态平衡破坏蝗灾繁殖过程中,蝗虫大量吞食植物,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蝗虫吞食植物后,会造成局部地区的植被减少,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3.3 经济损失蝗灾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国家的经济造成重要影响。

蝗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使得粮食价格上涨,给居民生活带来负担。

此外,由于农业是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蝗灾还会对全国经济带来较大冲击。

四、历史记录4.1 古代蝗灾古代各个文明古国都有蝗灾的历史记录。

据史书记载,中国古代蝗灾频繁,有时甚至发生连续数年的蝗灾。

古代蝗灾给中国带来巨大破坏,影响了国家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

4.2 近现代蝗灾19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蝗灾有所减少,但仍然不时发生。

20世纪的非洲蝗灾是近现代最严重的蝗灾之一。

1950年代至今,非洲大草原地区蝗灾频发,给当地居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粮食短缺。

4.3 蝗灾的应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对于蝗灾的应对能力也有所提高。

现代应对蝗灾的措施主要包括:1.监测预警: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蝗虫的迁徙和繁殖情况,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2.化学防治:利用农药对蝗虫进行灭杀,以减少蝗虫数量和破坏程度。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虫等生物方法来控制蝗虫的繁殖和传播。

蝗虫成灾的神话故事

蝗虫成灾的神话故事

蝗虫成灾的神话故事在古老的神话故事中,关于蝗虫成灾的神话故事描述有很多。

以下是一个例子:有一年,人间闹灾荒,庄稼颗粒无收,人们生活艰苦。

玉皇大帝知道了,派了天神皇姑去人间体察灾情。

皇姑看到人间惨状,怜悯百姓,将天庭的谷种洒向大地,但因为洒的太多,第二年庄稼疯长,禾苗过膝,人们开始惊慌失措。

此时,天庭的七位仙女下凡游玩,看到人间奇景,好奇之下摘下仙桃吃下,无意中将吃剩的桃核丢到人间。

这些桃核落地后立刻长出高大的桃树,树上结满了金黄色的桃子,人间凡人吃了这些桃子,全都变成了白胡子的老头儿和满头白发的老婆婆。

他们找到仙女请求不要让他们老去。

仙女们觉得是自己闯的祸,急忙摘下头上的发簪,将天地划出一条缝隙,说是要把这缝隙当作时光隧道,让人们通过这缝隙回到年轻时代。

可是仙女们没有想到的是,她们的发簪太过神奇,缝隙太大,时间乱了套,季节也颠倒了。

春季万物茂盛,冬季草木葱茏。

人间出现了很多怪现象:一条条毒蛇从雪地里钻出来攻击人类;大群大群的蝗虫从裂缝中涌出来吃光了庄稼;狂风暴雨不断肆虐人间。

人们惊恐万分,却又无可奈何。

这时,一位白胡子老人说:“这是天神惩罚我们啊!因为我们偷吃了天神的桃子。

”人们纷纷说:“我们知错了!快想办法拯救我们吧!”老人说:“蝗虫是皇姑撒下的;毒蛇是七仙女变的。

她们都是受了天神的旨意来惩罚我们的。

我们只有到天上向玉皇大帝求情才能拯救得了啊!”于是众人选出七个年轻人去天上求情。

他们手拉手,头顶着头组成一座人梯,想通过云端爬到天上。

玉皇大帝被他们的诚心感动了,答应只要人们从此真心悔过并保证不再乱动天庭之物,就派皇姑和七仙女关闭时空隧道,让一切恢复正常。

人们照做了。

自此人间灾难消除,春夏秋冬恢复了正常。

以上是一个关于蝗虫成灾的神话故事。

它强调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恐惧以及对神秘力量的敬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蝗虫的网络新闻摘录(收集人:王建安)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沙漠蝗虫是世界上最危险的移栖害虫。

一个普通大小的蝗群可有多达4000万只蝗虫,一天就可移动150公里,吃掉3.5万人的粮食。

近日来,沙漠蝗在东非及西亚罕见暴发,多国宣布进入应对紧急状态。

据中国科学报,本次蝗灾始于东非,目前已渡过红海进入欧洲和亚洲,到达巴基斯坦和印度,距中国可谓仅一步之遥。

2月16日,一条“蝗灾到6月或再增500倍”的消息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有网友表示:“可别来中国,离我们远点。

”对此,农业农村部近日表示:国内大面积暴发蝗灾风险很低。

蝗灾肆虐,多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据新华社报道,此轮蝗灾在东非地区尤其严重。

去年12月以来,非洲肯尼亚发生70年来最严重的蝗灾,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也发生25年来最严重的蝗灾。

据估计,这三国的蝗虫数量已达3600亿只,三国随即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上周,蝗虫已进入坦桑尼亚、乌干达东北部和南苏丹。

新华社援引媒体报道称,进入2月以来,一些东非蝗虫群已开始产卵孵化,将在4月形成新的蝗群。

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说,如果到6月旱季前蝗灾仍得不到控制,蝗虫数量可能再增加500倍。

蝗虫不仅在东非各国肆虐。

今年1月以来,由非洲之角向东,沿红海两岸,蝗虫侵入沙特阿拉伯、苏丹、也门、阿曼、伊朗等国,之后沙漠蝗虫和伊朗蝗虫又跃过巴基斯坦国境线,使巴基斯坦遭受1993年以来最严重蝗灾,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2月,蝗虫侵袭印度,37万公顷农田遭殃,造成上百亿卢比经济损失。

据中国科学报,巴基斯坦遭遇了非洲蝗虫与伊朗蝗虫双重入侵,创下该国27年未见的蝗灾。

巴官方表示:如任其发展,国家将会无粮可收。

目前,该国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印度情况也不容乐观。

据报道,有4000亿只蝗虫袭击了印度拉贾斯坦邦,导致大量农作物被毁并有向其它邦蔓延之势。

有印度学者预测,蝗灾将造成印度粮食减产30%-50%。

这极大引发了印度政府的担忧。

月10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举行通报会,呼吁国际社会采取紧急行动,筹措资金,帮助非洲之角国家抵御蝗虫入侵,避免发生严重蝗灾和人道主义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此次蝗灾对农作物的破坏力是东非地区25年之最,是肯尼亚70年之最;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已宣布农业生产完全停滞。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表示,如不迅速采取行动,我们将面临一场迅速扩大的人道主义危机,东非、红海地区和西亚国家可能面临大规模蝗灾。

联合国粮农组织副总干事Maria Semedo发出最严厉警告:“各国必须立即联合采取行动,蝗虫不会等待,它将铺天盖地而来并制造毁灭性灾难”。

波及范围广、发生程度重、后期形势严峻据央视新闻,沙漠蝗是非洲、亚洲热带荒漠地区的河谷、绿洲上的重大农业害虫,飞行能力强、食量大,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每天可随气流飞行达150公里,可跨红海、波斯湾迁飞。

据了解,2019年1月,沙漠蝗群从阿拉伯半岛的苏丹和厄立特里亚飞越红海,2月到达也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于3月到达巴基斯坦西南部,6月到达中北部,对上述国家造成严重危害并积累了较高的虫源。

受雨量充沛和季风时间长等因素影响,当前东非、西亚及南亚国家正遭遇历史罕见的蝗虫灾害,索马里、巴基斯坦等多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应对蝗虫灾害。

此次蝗虫灾害有三大特点:一是波及范围广。

目前,已有10多个国家遭受沙漠蝗危害。

波及的国家包括:东非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苏丹、乌干达、坦桑尼亚,西亚的伊朗、也门、阿曼,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等。

据报道,肯尼亚已经有约105万亩土地受到影响。

印度555万亩农田受害,损失超百亿卢比。

二是发生程度重。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警告,东非地区情况极度危急,沙漠蝗虫数量已达到3600亿只。

肯尼亚蝗灾为70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虫暴发,仅一个蝗虫群就长60公里、宽40公里。

沙漠蝗虫自2019年6月在埃塞俄比亚东部和索马里北部聚集并快速发展,迅速成为该地区过去25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虫入侵事件。

巴基斯坦暴发情况超过了1993年历史上最严重的蝗灾,今年预计仅小麦就可能损失10亿美元。

三是后期形势严峻。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预测,今年2月至3月中旬,红海两岸和非洲之角的气候和雨水条件仍然对蝗群繁殖有利。

专家监测,沙漠蝗在40℃左右预计一个月一代,每代存活期长达3个月,蝗群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增加20倍。

如果不加以遏制,数量将呈指数型上涨,可能在6月份达到500倍之多。

从非洲情况看,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肯尼亚蝗群的迁移、产卵、孵化和聚集,将对南苏丹和乌干达构成威胁,并向苏丹、沙特阿拉伯和也门内陆移动,东非各地的农民面临粮食短缺。

从西南亚情况看,沙漠蝗将在伊朗南部孵化并形成蝗群迁移危害,巴基斯坦蝗灾扩散暴发成灾概率大,可能造成粮食减产30%~50%,并对南亚印度等国构成威胁。

在我国大规模暴发风险很低农业农村部监测调度分析显示,沙漠蝗对我国的危害概率很小,国内大规模暴发蝗灾风险很低。

据央视新闻,专家分析认为,我国史料中尚未发生沙漠蝗危害记载,但专家推测在云南和西藏自治区的聂拉木有沙漠蝗的分布。

40℃左右是沙漠蝗蝗蝻和成虫迁移活动的条件,相对湿度需要达到60%~70%。

沙漠蝗猖獗发生的最大扩散区为缅甸、尼泊尔和印度。

春季发生区的蝗群迁飞方向为印度—尼泊尔—缅甸—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

考虑到我国边境地区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阻隔,蝗虫很难越过高海拔的寒冷地区。

我国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边境与尼泊尔和缅甸沙漠蝗发生区毗邻,随季风可能有少量迁入我国,但危害的概率很小。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植保植检处:近年来,我国蝗虫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不断提升,防治技术水平属于世界领先水平,防蝗药械储备充足,国内大面积暴发蝗灾风险很低。

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同时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区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严防迁入危害。

蝗虫所到之处无可收割这次蝗灾有多可怕,我们先来看看相关官方表述。

“今年沙漠蝗虫活动是前所未有的。

”巴基斯坦国家粮食安全和研究部植物保护司技术主管塔里克·汗说,3000万到5000万只蝗虫可以覆盖150公里,一天吃掉200吨作物。

印度拉贾斯坦邦财政部长说,4000亿只蝗虫袭击了该邦,大量农作物被毁,并有向邻邦蔓延之势;在该邦驻扎的70万印军因粮食被吃光不得不撤军。

印度学者预测蝗灾将造成印度粮食减产30%-50%。

印度官员说,抵达印度的蝗虫,一部分从巴基斯坦过来,一部分是伊朗来的。

来自东非的沙漠蝗虫是最主要的群体。

一小群沙漠蝗虫平均每天吃掉的食物,“相当于大约10头大象、25匹骆驼或2500人的口粮”。

肯尼亚政府的声明说:“一个沙漠蝗虫群每平方公里可容纳多达1.5亿只蝗虫。

蝗虫群随风迁移,一天可以覆盖100到150公里。

一个普通的蝗虫群一天能摧毁的粮食数量足以养活2500人。

”而且这种蝗虫的繁殖力异常惊人。

《科学》杂志说,2018年5月,热带气旋袭击阿曼、也门和沙特阿拉伯三国间的沙漠地带,强降雨使植被迅速生长,蝗虫数量在6个月内增了400倍。

早在1月中旬的报道这样描述东非的蝗虫群:在肯尼亚东北部有一个蝗虫群,长60公里,宽40公里。

不敢想象,这样的规模,这样的繁殖速度,会形成多少蝗虫群。

2月10日,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洛科克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通报会上表示,蝗虫入侵将使大约190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风险。

专家监测,沙漠蝗如果不加以遏制,数量将呈指数型上涨,可能在6月份达到500倍之多。

联合国已经划拨1000万美元抗击蝗灾,“如果得不到快速应对,我们今年会面临巨大难题。

”他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1月初预计,遏制蝗灾需要投入7600万美元,但“我们迄今只有2000万美元”。

农业农村部:沙漠蝗在我国大规模暴发风险很低沙漠蝗会不会危及中国?很多网友对此非常。

对此,农业农村部通过监测调度分析显示,沙漠蝗对我国的危害概率很小,国内大规模暴发蝗灾风险很低。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表示,近年来,我国蝗虫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不断提升,防治技术水平属于世界领先水平,防蝗药械储备充足,国内大面积暴发蝗灾风险很低。

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同时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区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严防迁入危害。

中科院院士、生态和昆虫学家康乐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应不会对我国形成严重威胁”。

他解释说,现在,非洲、阿拉伯国家和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发生的蝗灾是由沙漠蝗造成的,这种蝗虫在中亚和西亚也可以形成灾害。

但中国不是沙漠蝗的分布区。

上世纪初,有科学家报道在我国云南发现沙漠蝗,但未被之后的科学家再次证实。

关于此次蝗灾的成因,康乐表示,沙漠蝗的发生与蝗卵孵化期和降雨密切相关,降雨会增加孵化率。

因此,降雨量和频次对沙漠蝗的预警和预测非常重要。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上一年蝗虫种群密度较高,产卵量很高密切相关。

如果具备上述原因,翌年温度比较高,回升比较快,就容易导致蝗灾的爆发。

而从中国历史上看,很多蝗灾与干旱联系在一起。

康乐表示,干旱造成的蝗灾主要是指飞蝗带来的蝗灾,它和造成这次东非蝗灾的沙漠蝗是不同的种类。

“我国蝗灾治理是非常成功的,主要是改治结合策略。

通过蝗灾发生区的生态环境改造,消除适宜蝗虫发生的环境;同时,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种群数量,并利用化学药剂及时防治高密度的蝗虫发生区。

”康乐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