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作业课件PPT课时1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课件集(全单元共5课时)

练习十一
1. 80÷2+76÷4
=40+19 =59
45-20×6÷5 =45-120÷5 =45-24 =21
28+84÷7-13 =28+12-13 =40-13 =27
练习十一
2.
25×30+25×20 25×(30+20)
=750+500
=25×50
=1250
=1250
840÷40-400÷40 (840-400)÷40
=40×40
=1600
练习十一
6. 25×(22+576÷32)
=25×(22+18) =25×40 =1000
(75+49)÷(75-44) =124÷31 =4
练习十一
6. 6×58-(74+89)
=348-163 =185
540÷(30×15÷50) =540÷(450÷50) =540÷9 =60
括号里面的,又该怎么计算?
新知讲解
2
300-(120 + 25 × 4 )
=300-(120+100)
=300-220
=80
新知讲解
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括号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 法,要先算乘、除法。
巩固练习
20×(60-120÷4) =20×(60-30) =20×30 =600
=440-240×0÷840 =440-5320 =48305
巩固练习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10-20×5+25
=91100×-30100+25 =21700+025 =35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含有小括号的 混合运算
复习导入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运算顺序。
380-100÷5×2 =380-20×2 =380-40 =340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_课件1

除法算式a÷b=9……10,如果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2倍,商是 ( 1 ),余数是( 10 )。 除法算式a÷b=9,如果被除数 扩大10倍,除数缩小10倍,商是 ( 9 )。
可以买2个,剩15元
够喂3天,剩10千克
需要9节车厢才能装完
判断
1.计算除法时,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 √ ) 2.两个数相除商是36,如果被除数减少10, 除数也减少10,商不变。 ( × ) 3.一个数是50的3倍,则这个数是30的5 倍。 ( √ ) 4.除法计算中,每次余下的数不能比除数 大。 ( √ )
(1)王阿姨从12只蚌里剖出了432 颗珍珠,平均每只蚌产珍珠多少颗? 432÷12=36(颗) 答:平均每只蚌产珍珠36颗.
巩固练习
□39÷4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5 ),商是一位数, □里最大填( 4 )。
把54看作50试得的商可能会( B )。 A、偏小 B、偏大 C、不大也不小 D、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
想一想:(
)最大能填几?
40×( 7 )<316 90 ×( 7 )<643 50×( 8 )<408 80 ×(6 )<50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 最高 ) 位除起,先用除数 的前( 两 )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 ) 位。 三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 )。 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 ( )。 小
80÷20=4 14+86=100 480÷80=6 600+40=640
150÷50=3 630÷70=9 36÷2=18 550÷5110
15×6=90 300÷60=5 16×3=48 70÷5=14
竖式计算
162÷30=5……12 162÷34 =4……26 162÷38 =4……10 4 4 5 34 ) 162 38 ) 162 30 ) 162 136 152 150 26 10 12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课件PPT课件

1. 同学们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 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 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 理能力。
第1页/共15页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左边物体的哪一个面看到的?连一 连
第2页/共15页
先摆一摆,再连一连 正面 侧面
第6页/共15页
从正面看形状相同
从侧面看形状也相同 从上面看形状不相同
第7页/共15页
归纳总结
• 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看到的视图形 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第8页/共15页
先摆一摆,再看一看
从哪面看这三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完全 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从正面看: 从侧面看: 从上面看:
上面
第3页/共15页
如果摆成右边的样子,从正面看,与刚 才看到的形状相同吗?从侧面和上面看 呢?
正面 侧面
上面
第4页/共15页
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按下面的 要求摆一摆。
第5页/共15页
数一数,这三幅图由几个小正体摆 成。
从正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从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从上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第14页/共15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5页/共15页
第9页/共15页
摆一摆,说一说。
(1)
(2)
(4)
(5)
(3) (6)
(1)(3)(5)
(2)(4)(6)
第10页/共15页
你能用几个正方体搭出下面的楼 房模型吗?
第11页/共15页
先数一数各有几个正方体。
6个
7个
第12页/共15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运算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能,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运算顺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学具:为学生准备练习纸、计算器等学习用品。
3.教学场地:教室环境布置舒适,便于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问题,引发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思考。
提问:“如果你买一本30元的书,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钱?如果再买一支5元的笔,应找回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引出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如“23 + 17 × 4 - 5”让学生观察,提问:“按照什么顺序计算这个算式?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运算顺序。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明确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第七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复习课件)-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核心考点集训(苏教版)

考点精讲练
考点05 表内乘除混合的计算
【真题强化】(2021秋•钟楼区校级期末)计算下面各题。
96﹣80÷16×13
解:96﹣80÷16×13 =96﹣5×13 =96﹣65 =31
856÷8×(12+18)
解:856÷8×(12+18) =856÷8×30 =107×30 =3210
100÷[(108﹣33)÷3]
解:方法一:20×14+8×2 =280+16 =296(个)
方法二:20×6+22×8 =120+176 =296(个)
方法三:22×14﹣6×2 =308﹣12 =296(个) 所以解答错误是选项B。 故选:B。
考点精讲练
考点01 表内乘加、乘减的计算
【真题强化】(2022秋•兴化市月考)在横线填上“>”“<”或“=”。
480÷8÷3
4001毫升
401升
13升
13000毫升
点拨:450÷30×3=45,450÷(30×3)=5,据此比较;据除法的性质直接比较; 401升=401000毫升,据此比较; 13升=13000毫升,据此比较。
解:450÷30×3>450÷(30×3) 480÷24=480÷8÷3 4001毫升<401升 13升=13000毫升 故答案为:>;=;<;=。
解:(367﹣215)÷4 =152÷4 =38(页) 215÷(9﹣4) =215÷5 =43(页) 答:一本儿童读物有367页,小芳已经看了4天,还剩215页,平均每天看38页。如果这本 书要用9天看完,从第5天起,平均每天要看43页。 故答案为:38;43。
考点精讲练
考点04 表外除加、除减的计算
考点精讲练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观察物体》课件

小药箱
小药箱
前面是长方形
讲授新课
右面是长方形
上面是长方形
巩固练习
你能指出电冰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前面
上面
右面
巩固练习
连一连。
前面
右面
上面பைடு நூலகம்
巩固练习
填一填。
1. 正方体的( 右 )面和长方体的(上 )面都是红色。 2. 正方体的( 上 )面和长方体的(前 )面都是蓝色。 3. 正方体的( 前 )面和长方体的(右 )面都是黄色。
巩固练习
把烤箱放在桌子上,如果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下 面哪种说法是对的,在对的后面打“√”。
1. 最多能同时看到一个面。( ) 2. 最多能同时看到两个面。( )
√ 3. 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学习了:
从不同的方向视察同一物体,认识了 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以及从各个方向 看到的图形。
讲授新课
上面
投
右面
票
前面
箱
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视察投票箱,看到 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呢?
讲授新课
前面 投 票 箱
投 票
你发现了 什么?
箱
右面
上面
讲授新课
从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讲授新课
说一说下面正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各 是什么数字?各是什么形状?
前面的数字是1,右面的数字 是2,上面的数字是3。
谢谢大家
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
讲授新课
前面
右面
上面
你发现了 什么?
从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讲授新课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的内容。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对简单的数学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太会运用数学运算方法,尤其是对于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等,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讲解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全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全单元教案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70-7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研究惯。
教学重点: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例图、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程序:首备设计一、复引入1、计算:240×2+180.600-600÷4学生独立运算,指名板演。
2、提问:算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指名回答。
3、明确:当算式中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4、谈话: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混合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出示情境图: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我们一起去看看XXX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演例如题,指名说说图上的信息: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象棋的单价是12元,围棋的单价是15元读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元?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个基本数量关系式?复:单价×数量=总价2)学生尝试列式,并交换:分步列式:12×3=36元15×4=60元36+60=96元综合:12×3+15×4可能还有):(12+15)×(3+4)讲评:指着分步列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比较两个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下面的算式为什么是错的?它这样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