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凭妻 搜神记

合集下载

《搜神记》人鬼恋故事探究

《搜神记》人鬼恋故事探究

《搜神记》人鬼恋故事探究作者:王若蘅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19期【提要】人鬼恋是《搜神记》最为典型的题材之一,无论文学表现还是思想意涵,《搜神记》的人鬼恋故事都颇具研究价值。

本文从女性形象的塑造,凡男奇遇的结构模式,“实录”的叙事方式,韵散结合的语言特点等多个角度入手,分析《搜神记》人鬼恋故事的艺术特色,考察人鬼恋故事的思想主题,并借此发掘《搜神记》人鬼恋故事生成与发展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搜神记》人鬼恋; 魏晋时期; 志怪小说一、引言晋人干宝的《搜神记》收录了大量远古先秦的妖异故事、两汉魏晋的奇闻轶事,开志怪小说创作之先河,记录趣味横生的谶纬神通,成为唐宋传奇、元明戏曲取材之渊薮。

无论从创作数量还是创作质量看来,人鬼恋都是《搜神记》最为重要的小说题材之一。

《搜神记》多讲述凡男与女鬼衍生出爱情,受封建礼教束缚、幽明殊途阻隔,最终或鹣离鲽背、或以死厮守的悲情故事。

这类故事初步具备志怪小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具有超越现实的浪漫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可窥见魏晋时期的社会风尚与人文思想,对后世小说的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学界对《搜神记》人鬼恋题材的研究,多侧重于异类婚恋故事蕴含的人文思想,剖析其特定的社会文化渊源,发掘背后的男权思想与晦暗情欲。

本文对《搜神记》人鬼恋故事的艺术特色加以分析,探究干宝的创作意图,发掘人鬼恋故事所蕴含的自由爱情与礼教抗争等进步意识,从而探索其背后特定的社会思潮与文化环境。

二、《搜神记》人鬼相恋的艺术描绘(一)女性形象《搜神记》人鬼恋故事塑造了一批立体鲜活的女性形象,或言辞激烈,或柔肠百转,或才华横溢,或脉脉情深。

干宝通过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多个角度的细致刻画,凸显出这些女性人物的性格特点,重在反映其精神世界与情感追求。

干宝笔下的女性大多极其专一深情,如《王道平妻》中,王道平对已故美女父喻表达哀悼之情,父喻遂现身茔前,言辞简短,铿锵有力:“且速开冢,破棺,出我,即活。

《搜神记·韩凭夫妇》论析

《搜神记·韩凭夫妇》论析

《搜神记韩凭夫妇》论析
姜丽凤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韩凭夫妇》写的是战国时期宋康王霸占人妻所造成的一个爱情悲剧故事。

后世小说、戏曲中,有不少官僚恶霸凭借权势抢掠、霸占他人妻女的故事,本篇实开这类故事的先河。

【总页数】1页(P118)
【作者】姜丽凤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搜神记》校释札记——《搜神记》语言研究系列之五 [J], 舒韶雄;
2.《搜神记》中的“是”字句——《搜神记》语言研究系列之二 [J], 舒韶雄
3.《搜神记》校释札记——《搜神记》语言研究系列之五 [J], 舒韶雄
4.《搜神记》的概数表示法——《搜神记》语言研究系列之一 [J], 舒韶雄
5.魏晋志怪小说中的"人神恋"故事解读r——以《搜神记》《搜神后记》中人神恋故事为分析对象 [J], 丁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名人故事】搜神记简介

【名人故事】搜神记简介

【名人故事】搜神记简介搜神记基本信息中文名:搜神记作者:干宝创作时代:东晋卷数:共20卷类别:志怪小说集、中国古代神奇怪异的故事集搜神记简介《搜神记》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的故事集,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先河,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

其中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

《晋书?干宝传》说他有感于生死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

”干宝想通过搜集前人著述及传说故事,证明鬼神确实存在。

故《搜神记》所叙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不少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

文章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鬼神信仰”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它与山川祭祀、祖先祭祀并列。

自商周以来,历代帝王无不亲登祭坛祭祀,而记载神鬼传说的典籍。

除《山海经》、《淮南子》外,《搜神记》称得上其中的集大成者。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本书为我们保留了不少珍贵的材料,是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及神话不可多得的收藏珍本。

搜神记主要内容《搜神记》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共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

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

其中《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暴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

《搜神记》中的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后有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0卷和宋代章炳文的《搜神秘览》上下卷,都是《搜神记》的仿制品。

《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传奇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及后世的许多小说、戏曲,都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

《搜神记》内容十分丰富,有神仙术士的变幻,有精灵物怪的神异,有妖祥卜梦的感应,还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恋爱,等等。

其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西汉传下来的历史神话传说和魏晋时期的民间故事,优美动人,深受人们喜爱。

《搜神记》小说介绍

《搜神记》小说介绍

《搜神记》小说介绍内容简介《搜神记》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

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

其中《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暴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

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后有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10卷和宋代章炳文的《搜神秘览》上下卷,都是《搜神记》的仿制品。

《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传奇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及后世的许多小说、戏曲,都和它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搜神记》内容十分丰富,有谶纬神学、有神仙变幻,有精灵物怪,有妖祥卜梦,还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恋爱,等等。

其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西汉传下来的历史神话传说和魏晋时期的民间故事,优美动人,深受人们喜爱。

神话,如卷十四的“盘瓠神话”,是关于古时蛮族始祖起源的猜测;“蚕马神话”是有关蚕丝生产的神话。

历史传说,如卷十一“干将莫邪”讲述的复仇故事;卷十六紫玉传说,讲吴王小女的生死爱情。

民间故事,如卷十一“东海孝妇”,讲孝妇周青蒙冤的故事;韩凭夫妇的传说则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卷一仙女下嫁董永的故事也是如此。

这些故事是《搜神记》的精华所在,历代长传而不衰。

《晋书·干宝传》说他有感于生死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

作品鉴赏特色:志怪小说的最高成就,应该体现在《搜神记》上。

它与地理博物作品不同,以辑录鬼怪神仙故事为主,也包括一些琐闻杂记,是直承《穆天子传》及《山海经》影响而出现的。

它的作者是东晋初年著名史学家干宝。

干宝,字令升,新蔡(今河南)人。

出身世家,少即勤学,博览群书,着《晋纪》二十卷,时称良史。

据《晋书》本传载,他作《搜神记》是有感于父亲之婢和兄长死而复生的神异经历。

遂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而成的。

一方面"考先志于载籍",另一方面"收遗逸于当时",涉猎颇广,历数十年而成。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3).doc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3).doc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3) -收之。

其妇出戒允曰: 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 举尔所知②,臣之乡人,臣所知也。

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

初,允被收,举家号哭。

其妇自若,云: 勿忧,寻还。

作粟粥待。

顷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

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 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 无预诸儿事。

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③及父,当收。

儿以咨母,母曰: 汝等虽佳,才具④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⑤;不可少问朝事。

儿从之。

会反,以状对,卒免。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注释】①虎贲(bēn):官名,负责侍卫君主和保卫王宫。

②举尔所知: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提拔你所了解的人。

③才流:指才能品级。

④才具:才能,才干。

⑤会止便止:古人按礼节慰问死者家属时当哭泣。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为称职与不( )(2)皆官得其人( )(3)举家号哭( )(4)寻还( )(5)早知尔耳( )(6)无预诸儿事。

( )2.选出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 )A.魏明帝遣虎贲收之(本文)B.句读之不知(《师说》)C.臣之乡人(本文)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E.帝核问之(本文)F.顷之(本文)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4.第一段中许允最终获释的原因是什么?二、李夫人不欲见帝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 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

愿以王及兄弟为托。

上曰: 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 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

妾不敢以燕媠①见帝。

上曰: 夫人弟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官。

夫人曰: 尊官在帝,不在一见。

上复言欲必见之,夫人遂转乡歔欷而不复言。

于是上不说而起。

夫人姊妹让之曰: 贵人独不可一见上属托兄弟邪?何为恨上如此?夫人曰: 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

搜神记翻译

搜神记翻译

搜神记翻译《搜神记》是一部由郭璞撰写的关于神话传说的文集。

《搜神记》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神异记”、“异闻记”和“怪谈记”,全书共计267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民间神话故事,其中有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有的是虚构的神话故事,但都是在古人口传心授的基础上形成和传承下来的,也是对古代中国文化遗产的珍贵记录和传承。

第一部分“神异记”主要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包括河神、山神、海神等各种神灵的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是关于董永与黄粱梦的传说。

董永是一位贫苦的农民,某日无意间得到了一株神奇的草药,这株草药让他在睡梦中得到了巨量的财富和权力,并最终成为一位富有的商人。

但是,当他醒来时却发现这一切只是一场黄粱梦。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财富与权力并不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而是一份简单而真诚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第二部分“异闻记”则介绍了许多世界奇闻异事,如有人身长三头六臂,猪吃人等等。

《搜神记》中许多故事都有其背后的深刻含义。

比如关于人吃狗肉的传说,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保护好动物,人类不应该对他们施加残忍的行为。

而人猪鬼的故事,则揭示了尊重自然、不要过度开采资源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怪谈记”则以恐怖、神秘的色彩为主线,主要讲述了鬼怪、妖魔的故事。

其中最有名的故事是关于孔雀东南飞的传说。

孔雀东南飞是一位美丽而神秘的女人,她用自己的美貌和声音来诱骗男人,最终让他们目不识丁,痴迷于自己,损害了道德伦理。

《搜神记》作为一部反映古代中国民间传说的著作,其价值不仅在于反映了中国古代民间的信仰、习俗和生活态度,还在于其所传递的价值观。

《搜神记》中的故事多以神话、传说、神秘事件等为故事线索,这些故事在传递信仰、道德及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文中无处不显现出古代人民对自然、人性、道德伦理等的思考和认识,早已融入了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综上所述,《搜神记》是一部描绘古代神话传说的珍贵文献,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料,也传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古代文化、民俗与风情,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搜神记的》的内容概述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搜神记的》的内容概述

《搜神记的》的内容概述《搜神记》为东晋初年史学家干宝编撰,全书凡二十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

作者在《自序》中称,“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

”就是想通过搜集前人著述及传说故事,证明鬼神确实存在。

故《搜神记》所叙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不少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

文章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鬼神信仰”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它与山川祭祀、祖先祭祀并列。

自商周以来,历代帝王无不亲登祭坛祭祀,而记载神鬼传说的典籍。

除《楚辞》、《淮南子》外,《搜神记》称得上其中的集大成者。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本书为我们保留了不少珍贵的材料,是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及神话不可多得的收藏珍本。

标注读音,文中生僻字词标注,读音,让读者无查阅之苦。

增加译文,让文字变得通俗易懂,易于为读者接受。

图文并茂,一百余幅古代珍稀版画,营造情境和氛围[1]。

《搜神记》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

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

其中《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暴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

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后有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10卷和宋代章炳文的《搜神秘览》上下卷,都是《搜神记》的仿制品。

《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传奇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及后世的许多小说、戏曲,都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

《搜神记》内容十分丰富,有神仙术士的变幻,有精灵物怪的神异,有妖祥卜梦的感应,有佛道信仰的因果报应,还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恋爱,等等。

其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西汉传下来的历史神话传说和魏晋时期的民间故事,优美动人,深受人们喜爱。

神话,如卷十四的“盘瓠神话”,是关于古时蛮族始祖起源的猜测;“蚕马神话”是有关蚕丝生产的神话。

历史传说,如卷十一“干将莫邪”讲述的复仇故事;卷十六紫玉传说,讲吴王小女的生死爱情。

初中课外名著导读:《搜神记》志怪小说的集大成之作.doc

初中课外名著导读:《搜神记》志怪小说的集大成之作.doc

初中课外名著导读:《搜神记》志怪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志怪小说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一种,主要记载神鬼怪异之事。

“志怪”一词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齐谐》者,志怪者也”一语。

魏晋南北朝是志怪小说的黄金时代,《搜神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它的作者是东晋文学家干宝。

干宝兼善文史,曾做《晋纪》。

据《晋书·干宝传》记载,他做《搜神记》的直接原因缘于他亲自经历的两件事:他父亲的宠婢被埋十几年后不死;他哥哥干庆死而复生。

由此干宝深信人死有灵,于是搜集古今神异奇特的故事,编写成为《搜神记》30卷。

这只是传闻,而干宝编写这本书的真正原因,一是时代风气的影响,即佛道思想的盛行;二是同他本人对神仙志怪的喜爱有关。

书中记载他“性好阴阳术数,留思京房、夏侯胜等传”。

另外作为史学家,他也有博览群书的便利条件。

志怪不能入正史,而佛道二教的兴盛,又使鬼怪之事被视为同人事一样实有。

因此史家干宝也要为鬼怪之事做传,干宝也就因此被称为“鬼之董狐”。

《搜神记》一共包括大大小小故事454则,这些故事一部分是在宣传神鬼迷信思想,另一部分是富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和世俗故事,是本书的精华所在。

《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其中有总结和整理,又有加工和创作。

书中内容博杂,总的看来有以下几方面。

记载神仙术士的法术异能之事。

书中仙家术士的画符念咒、隐身变形、驱鬼逐妖、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等法术既宣扬宗教思想,也反映了道教兴盛的历史现实。

如“左慈使神通”条载左慈参加曹操的宴会时,在盘中钓得松江鲈鱼,购得蜀中生姜,都是须臾间的事。

一坛酒一块肉干可使百官醉饱。

后来曹操要杀他,到集市上去搜捕他,然而集市上的人突然都和左慈长得一模一样。

后来左慈干脆逃到羊群里,化为羊了。

于此可见神仙方术异能之一斑。

书中记录的其他神仙术士还有赤松子、宁封子、葛玄、管护、郭璞等。

另有一则“天竺胡人”,写印度人来江南表演“断舌、复续、吐火”的魔术,大受欢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凭妻 11年级
——《搜神记》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

康王夺之。

凭怒,王囚之,论为城旦①。

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②:“其雨淫淫,河大而深,日出当心③。

”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

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

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④而死。

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

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

”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相交于下,枝错于上。

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桓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声音感人。

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

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选自干宝《搜神记》)
文言文翻译:
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娶何氏为妻,何氏貌美。

宋康王把何氏夺过。

韩凭心怀怨恨,宋康王把他囚禁起,并定罪判韩凭服城旦这种苦刑。

韩妻何氏暗中送信给韩凭,故意使语句的含义曲折隐晦,信中说:“久雨不止,河大水深,太阳照见我的心。

”不久宋康王得到这封信,把信给亲信臣子看,亲信臣子中没有人能解释信中的意思。

臣苏贺回答说:“久雨而不止,是说心中愁思不止;河大水深,是指长期两人不得往;太阳照见心,是内心已经确定死的志向。

”不久韩凭就自杀了。

韩妻于是暗中使自己的衣服朽烂。

宋康王和何氏一起登上高台,韩妻何氏于是从台上往下跳自杀;宋康王的随从想拉住她,因为衣服已经朽烂,经不住手拉,何氏自杀而死。

韩妻何氏在衣带上写下的遗书说:“王以我生为好,我以死去为好,希望把我的尸骨赐给韩凭,让我们两人合葬。


宋康王发怒,不听从韩妻何氏的请求,使韩凭夫妇同里之人埋葬他们,让他们的坟墓遥遥相望。

安康王说:“你们夫妇相爱不止,假如能使坟墓合起,那我就不再阻挡你们。

”很短时间内,就有两棵大梓树分别从两座坟墓的端头长出,十天之内就长得有一抱粗。

两棵树树干弯曲,互相靠近,根在地下相交,树枝在上面交错。

又有一雌一雄两只鸳鸯,长时在树上栖息,早晚都不离开,交颈悲鸣,凄惨的声音感动人。

宋国人都为这叫声而悲哀,于是称这种树为相思树。

相思的说法,就从这儿开始。

南方人说这种鸳鸯鸟就是韩凭夫妇精魂
变成的。

现在睢阳有韩凭城。

韩妻何氏作的歌谣至今还在流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