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2020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期末质量评估试卷(一)

【解析】读图可知:①—④依次是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④广西壮族自治区。故D项正确。
2.图中属于自治区的是(D)
A.②③B.①②C.②④D.①④
【解析】读图可知:①—④依次是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中属于自治区的是①西藏自治区、④广西壮族自治区。故D项正确。
【答案】材料一:第二手资料。材料二:第一手资料。材料三:第二手资料。
(2)小恬所摘录的材料四、五、六分别通过哪些大众传媒获取?(3分)
【答案】材料四:书籍。材料五:电视。材料六:报刊。
(3)请从规则的存在和演变角度谈谈材料六中杭州垃圾分类新规告诉我们的道理。(4分)
【答案】规则的存在,源自生活的需要;规则的演变,见证着生活的变化。
海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生产方式
对应要素特点:__深居内陆__→__气候干旱__→畜牧业为主。
●比较差异
(3)以南北方为例比较区域差异。举一例说明南北方区域特征的差异。(4分)
【答案】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4)区内差异:西北地区植被自东向西呈现出__草原—荒漠草原—荒漠__的景观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__。(6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仙”李白不仅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个“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下图为李白行走足迹示意图,读下图,回答3—5题。
3.李白的足迹多在我国(B)
A.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B.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
C.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D.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
【解析】阅读材料及图片信息,可以得出,李白行走的足迹多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多在我国季风气候区,足迹地跨秦岭—淮河南北两大地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故B项正确。
生态扶贫推动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双赢” 青海省如期完成绝对贫困“清零”目标

E n viro n m en talE c o n o m y生态扶贫推动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双赢”青海省如期完成绝对贫困“清零”目标□李清源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
党的十八大以 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打响了 脱贫攻坚战,推动生态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成 就。
对于生态地位重要而生态环境脆弱的青海 省来说,大力实施生态扶贫战略,实现脱贫攻坚 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赢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生态扶贫推动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 “双嬴”推进生态扶贫战略是新时期全面打贏脱贫攻咯战的内住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 对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政策力 度,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实施了一系列中长期扶贫规划,贫困地区面貌 明显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对于生态环境 特别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的贫困地区要实行生 态保护扶贫,将生态扶贫视为精准扶贫、精准脱 贫的重要方式。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通过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还草等,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就业增收 渠道明显增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日益完善。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被誉为“三江之 源”“中华水塔”,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同时,青海近85%的面积在海拔3000米以上,人口承载力低下,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也是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
生态扶贫作为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受到了青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
近年来,青海省改善民生与治理生态齐头并进,迈出了决胜脱贫攻坚的坚实步伐。
目前,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稳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确保了扶贫实效和脱贫质量。
截至2020年4月,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完成绝对贫困“清零”目标。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实现六个突破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实现六个突破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巨大成果,蕴涵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三农”工作的主力军,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触手,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要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力量,努力实现六个新突破,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培优育新,在强化党员队伍上实现新突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近年来,阿克陶县通过大力实施党员发展工程,农村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和优化,但仍有一些村新党员发展工作滞后、党员“老龄化”“低文化”现象仍然存在。
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农村优秀青年外出打工比较多,培养对象难找;另一方面个别村党支部书记意识不高,深怕本村党员培养起来后,到换届时竞选对象就增多,压力更大;还有一方面,许多青年长期在外打工,对党组织接触不多,认识不深,不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针对以上问题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善于引导。
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宣传党的重要性和先进性,提高广大青年对党的认识,增强党的感召力,引导他们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二是要善于发现。
积极开展调查,掌握一批觉悟高、素质高、能力强的青年,鼓励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近,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增强农村党员发展后续力量。
三是要善于培养。
通过以老带新、以优教新等方法,加强党章党性教育,注重学教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以教育提高党性,通过实践锻炼党性。
四是要善于选拔。
对党员培养对象严格进行考察,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准确地把一些思想觉悟高、能力突出、经得起考验的社会青年选拔到党员队伍中。
五是要强力推动。
乡党委要出台强硬措施,健全考评机制,促进村党支部加强培养发展新党员。
特别是要注重发展一批农村大学生党员,不断壮大优化农村党员队伍。
选准配强,在构建班子队伍上实现新突破村级“两委”班子是一个村的核心,是一个村的希望。
“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二)

建设基础传输网。重点加快沿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贵阳至昆明、呼和浩特至南宁“三横一纵”宽带传输网的建设。继续完善和建设省、自治区内光缆、微波和卫星通信等干线传输网。加快用户接入网的建设。
3.能源建设。要加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发挥资源优势,优化能源结构,重点推进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开发并推广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电力。调整电源布局,大力发展水电,加强电网建设,推进全国联网。逐步开工建设龙滩、公伯峡、小湾、构皮滩、瀑布沟等大型水电站。抓紧长江上游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的前期论证工作。在陕西、内蒙古、宁夏、贵州、云南建设大型坑口电站。根据西部水电开发的进度,逐步完成我国北、中、南三条从西到东跨区域高压互联电网的建设,并完善网架结构。北部通道,实现黄河上游水电、“三西”(陕西、山西、内蒙古西部)地区火电向华北、山东以及东北的送电。中部通道,以三峡送电为龙头,实现川渝、华中向华东以及广东的送电。南部通道,实现西南地区水电及火电向广东的送电。继续加快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推进超临界大机组和洁净煤发电。因地制宜地发展小水电、沼气、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强农村电气化和能源建设。
发展通信信息业务网。继续发展固定电话网特别是农村固定电话网。加快发展移动电话,逐步发展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网。积极推进大中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完善计算机信息网络,发展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的建设。开发资源与环境、教育与科技、政务管理、交通旅游等应用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数据库。发展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等信息应用。
二、“十五”西部开发的主要任务
“十五”期间,要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科技教育等重点任务,集中力量在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市政、生态、农业、科技、教育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一批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重点工程,扎扎实实地推进西部大开发。
2022年精选畜牧工作总结3篇【多篇汇编】

2022年精选畜牧工作总结3篇畜牧工作总结篇1今年,我镇畜牧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顺应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要求和增加农民收入出发,不断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加快粮食过腹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镇域经济的重大措施来抓,着力推进畜牧业向产业化迈进,向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迈进,向农业的现代化迈进,经过一年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实质性效果,其主要标志是:——畜牧业饲养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生产进一步提高。
到今年末,肉牛饲养量24412头,同比增长13.3%,山绵羊饲养量3477只,同比增长18.8%,猪饲养量9000头,同比增长0.05%,家禽饲养量12万只,同比增长20%,全镇各类养殖专业户发展到140户,其中养肉牛黄牛86户,形成了畜牧业发展的稳固基础。
——畜牧业整体效益显著,在镇域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
全镇畜牧业过腹转化粮食3246吨,占粮食总产量40.6%,畜牧业总产值2876.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59.6%。
我镇在发展畜牧业生产上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
响应镇政府由粮食大镇变为畜牧大镇,实现主辅换位,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一是在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中把畜牧业调整为重点,调整为农民增收、财政增税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在种植业结构中实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
科学合理安排种植比例,尤其是引导农民种植饲料作物增加收入,用饲料作物比粮食作物效益高的典型做经验介绍开现场会,现身说法,带动种植饲料作物的积极性,全镇种饲草、青贮玉米一百多亩;三是进行畜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加快发展牛羊,突出发展肉牛,稳定发展猪禽,适度发展特种养殖;四是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来确定结构调整方向。
畜牧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已在结构调整中建立,也为今后的扶持发展奠定了基础。
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促进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意见

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促进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1.14•【字号】内党发[2008]1号•【施行日期】2008.0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促进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意见(内党发〔2008〕1号2008年1月14日)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提出了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把各项支农支牧惠农惠牧政策落到实处,夯实强化我区农牧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步伐,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力度,结合自治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构建强化农牧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需要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和长期不懈的努力,最重要的是不断加大强农强牧惠农惠牧政策力度。
(一)继续加大对“三农三牧”的投入力度。
增加农牧业投入,是强化农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迫切需要。
当前要抓住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切实向“三农三牧”倾斜,大幅度增加对农牧业和农村牧区投入。
要坚持并落实工业反哺农牧业、城市支持农村牧区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做到旗县级以上各级财政每年对农牧业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坚持把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牧区。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贯彻落实“内蒙古党委、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施意见”的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贯彻落实“内蒙古党委、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施意见”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公布日期】•【字号】内农牧法发[2006]127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贯彻落实“内蒙古党委、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施意见”的意见(内农牧法发[2006]127号)各盟市农牧业(农机、渔业、农管、产业化)局、办,厅属各单位: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内党发[2006]6号),把中央、自治区的重要决策落到实处,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1)整体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是农牧业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农牧业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内党发[2006]6号),结合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部的贯彻意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牧业、城市支持农村牧区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三化”互动战略,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中心任务,创新工作思路,找准位置,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紧紧把握“发展、提高、建设、培育”四个关键环节,强化措施,扎实稳步地开展工作。
(2)工作重点。
农牧业部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提高农牧业机械装备水平,发展循环农牧业和高效特色农牧业。
以调整农牧业结构为主线,加快推动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提升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能力,结合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实际,大力实施“特色、绿色、生态”农牧业发展战略,实现农畜产品增产、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三增”目标,努力使全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新疆南疆三地州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新疆南疆三地州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新疆南疆三地州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摘要:从发展规律上认识新疆南疆三地州的畜牧业发展阶段,既要有促进发展的积极态度,又要有客观评价现有水平的意识,农、林、牧各业发展规模和模式要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发展畜牧业,适度规划发展的步骤和速度以及发展模式的定位。
新疆南疆三地州包括克州、喀什、和田,三个地州的自然地理位置和农业生产条件各有不同的特点,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结构各有不同,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也各有差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水资源比较贫乏。
1 南疆三地州的畜牧业现状分析克州的克孜河、盖孜河汇集下游成喀什噶尔河;喀什的塔什库尔河,叶尔羌河;和田的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克里雅河。
七条主要的河流构成了三地州的主要农业水资源,河水的径流四季分明,全年的分布极不平衡,突出表现在春天干旱、夏季洪涝、秋冬季缺水,在农业生产急需用水的季节缺水,3~5 月份干旱,6-8 月份洪涝,9-10 月份缺水。
受河流来水季节性因素影响,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特别是对水肥要求比较高的农作物无法正常栽培种植。
但是,南疆三地州的光热资源非常丰富,又非常适宜种植棉花、水果林木、瓜菜等作物,在农业种植结构中除了口粮田以外,棉花、林果和设施农业占据了几乎所有的耕地。
棉花、瓜果、蔬菜的经济效益很高,地方的农民和兵团的农工把所有的土地都投入到这些高效益作物种植上,农业倒茬轮作种植的粮食小麦和玉米数量很少,因此,农区畜牧业赖以生存的基本饲草料不能满足。
家庭养殖的少量牛羊、驴的饲草除了自家的麦秸、玉米秸外,夏季田间地头的杂草作补充,秋季的林木树叶沙枣做冬季储备草料,数量也很有限,秸秆也不作加工处理,因此,大量地饲养家畜的饲草料基础没有,农区的畜牧业自然就成了家庭副业。
实质上这一区域的农区畜牧业仅仅是副业而已。
克州山多地少,仅有的草原就是天山南坡西段和墓士塔格山区和乌孜别里山区里的高原湿地,这一带的山区山岩陡峭,道路崎岖,山体绝大多数是裸露的岩体,没有植被和可供放牧的牧草生长,在大山的深处,海拔3000m 以上的山沟里有分散的高原湿地可供放牧养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 栏 l 0 万 只 , 乳 鸽 饲 养 规 模 达 到 “ 五 ” 期 畜 牧 业 发 展 的 预 期 目标 持 大 户 发 展 的 同 时 .引 导 鼓 励 大 户 10 十 时
2 0 万 羽 ;年 产 肉量 由 6 9 万 吨 增 是 : 2 0 年 牲 畜 存 栏 达 到 7 0 头 使 用 贫 困户 的 劳 力 , 这 样 既 可 以 提 10 .3 到 05 5万
加 到 l 万 吨 , 长 1 多 ; 类 产 量 只 , 均 增 长 2 8 出 栏 5 4 头 只 , 高 贫 困 户 的 收 入 ,也 使 贫 困 户 学 到 4 增 倍 奶 年 . 。; 6万
由 4 6 万 吨 增 加 到 8 4 万 吨 ,增 长 出 栏 率 7 %; 类 总 产 2 万 吨 , 均 养 殖 技 术 和 经 验 :我 们 计 划 到 “ .3 .9 5 肉 0 年 十
8 % 畜 牧 业 在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中 的 重 增 长 8 9 实 现 畜 牧 业 产 值 3 亿 元 , 五 ” 发 展 3 Y 大 户 . 个 大 户 带 动 3 : . %; 0 末 )个 1
维普资讯
愿 毒缓 避 重 麾
维普资讯
幅度 提高 :0 1 与 19 年 相 比 , 20 年 96 年 业 改 造 :积 极 推 进 畜 牧 业 产 业 化 经 家 万 户 : 同 时 把 发 展 大 户 带 动 贫 困 末 牲 畜 存 栏 由5 5 6 万 头 ( ) 加 营 , 力 培 植 、 持 养 畜 大 户 、 殖 户 作 为 扶 贫 工 作 的 一 项 重 要 举 措 : 7.5 只 增 大 支 繁 N 6 4 头 ( ) 增 长 1 %; 中 牛 6 大 户 和 养 殖 小 区 , 进 肉 、 加 工 龙 针 对 贫 困 户 缺 资 金 、 技 术 、 懂 经 7万 只 , 7 其 1 引 奶 缺 不
口 人 均 占有 和 消 费 肉奶 禽 蛋 水 平 还 发 展 肉 牛 为 重 点 , 加 强 对 母 牛 尤 其 发 展 特 色 畜 禽 养 殖 : 展 疆 岳 驴 、 发 土 相 对 较 低 . 时 畜 产 品 具 有 向 中 亚 、 是 可 繁 殖 母 牛 的 保 护 和 管 理 ,严 禁 鸡 、 鸽 、 鹅 、 子 、 牛 等 特 色 畜 同 乳 草 鸭 牦 西 亚 、 拉 伯 国 家 出 口 的 潜 力 , 展 屠 宰 与 外 调 , 确 保 生 产 母 牛 快 速 增 禽 品 种 , 出 地 方 特 色 , 建 品 牌 , 阿 发 突 创 畜 牧 业 的 市 场 前 景 广 阔 ; 喀 什 地 区 长 ; 把 牛 由 目 前 的 6 万 头 发 展 到 抢 占 市 场 : 1
要 作 用 越 来 越 突 出 ,0 1 全 区 畜 年 均 增 长 l . % 畜 牧 业 产 值 占农 业 1 2 贫 困 户 ,进 而 带 动 3 6 贫 20年 99 ; — 个 — 万
牧 业 产 值 占 农 业 总 产 值 的 比 重 达 到 总 产 值 的 比 重 达 到 3 %, 牧 业 收 入 困 户 = 这 为 今 后 贫 困 户 脱 贫 致 富 找 5 畜
接 、 现 实 、 最 有 潜 力 的 产 业 : 但 业 收 入 占人 均 收 入 的 2 %,达 到 3 8 体 落 实 中 采 取 以 小 换 大 的 做 法 . 最 也 5 l 从
是 ,我 区 畜 牧 业 总 体 发 展 水 平 还 比 元 :我 们 将 重 点 抓 好 以 下 工 作 : 较 低 ,与 发 展 现 代 畜 牧 业 的 要 求 还 有 较大差 距 :
2 %, l 9 年 提 高 9 3 百 分 点 , 4 比 96 .个 初 占农 民 人 均 收 入 的 3 . % 3 3 ,达 到 6 0 到 了 一 条 较 好 途 径 :大 力 推 进 养 殖 0
步 改 变 了 多 年 来 畜 牧 业 产 值 比重 徘 元 : 0 2 的 发 展 目标 是 : 畜 存 栏 示 范 小 区 建 设 , 养 殖 基 地 达 到 3 8 20 年 牲 使 2 徊 不 前 的 状 况 : 畜 牧 业 已 成 为 农 民 达 到 6 9 9万 头 只 , 长 2 3 出 栏 个 : 继 续 实 施 “ 、 、 、 ” 程 , 8. 增 . %; 万 千 百 十 工 增 收 的 重 要 途 径 , 0 0 . 区 畜 牧 4 . 8 头 只 , 栏 率 达 6 % 肉 类 在 已 培 育 5 产 肉 万 吨 县 、 7 产 肉 20年 全 U 7万 出 1; 个 l个
一
家 一 户 养 殖 土 鸡 、 鸽 做 起 , 累 乳 积
第一 , 续 实施 “ 大一 特 ” 继 两 战 资 金 , 步 发 展 壮 大 : 年 上 半 年 已 逐 今 略 , 快 壮大 畜牧 业:一 是实施 “ 尽 大 出 栏 土 鸡 3 6 3 万 只 、 鸽 子 3 9 8 7 .4 7. 5
业 农 民 人 均 收 入 2 8 , 0 1 增 加 总 产 l 万 吨 ;实 现 畜 牧 业 产 值 l 亿 千 吨 乡 、 3 产 肉 百 吨 村 、 万 个 养 0元 20年 6 9 9个 l
到 2 8 , 年 预 计 达 到 3 8 : 牧 元 , 上 年 增 长 l . % 畜 牧 业 产 值 殖 大 户 和 专 业 户 的 基 础 上 ,全 面 推 5元 今 l元 畜 比 32 ; 业 已经 成 为 我 区农 民 脱 贫 致 富 最 直 占农 业 总 产 值 的 比 重 达 到 2 %, 牧 动 家 家 户 户 参 加 畜 业 生 产 : 在 具 6 畜
喀 什 地 区 是 农 业 大 区 ,具 有 发 畜 战 略 ” 针 对 我 区 牛 的 存 栏 量 占 万 羽 , 肉6 0 吨 , 计 全 年 仅 禽 类 : 产 60 预
展 畜 牧 业 的 资 源 条 件 ; 内 4 0 人 9 , 产 肉 量 占 3 % 实 际 , 加 快 出 栏 就 可 产 肉 1 万 吨 :三 是 大 力 境 0万 %而 0 的 以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