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年无锡地区猪无名高热病病例中常见病原的检测分析

合集下载

猪_无名高热病_的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1]

猪_无名高热病_的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1]



依据, 特开设本专栏, 但所载内容不完全代表本刊观点, 以期对广大养殖户有所裨益。
猪“ 无 名 高 热 病 ”的 原 因 分 析 及 防 控 措 施
刘智明 1, 陈建军 2, 柴少征 1, 郑 岩 1 ( 1.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南 郑州 450008; 2.信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经对多个“猪无名高热病”的病猪病料进行病 原 学 检 测, 结果检出了猪瘟病毒( HCV) 、猪 繁 殖 与 呼 吸 障 碍 综 合 征病毒( PRRSV) 、伪狂犬病毒( ADV) 、猪圆环病毒( PCV- I- I) 、猪支原体肺炎( MH)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APP) 、多杀 性 巴 氏 杆 菌 ( PM) 、附 红 细 胞 体 、猪 弓 形 虫 、猪 霍 乱 沙 门 氏 菌( SC) 以及猪钩端螺旋体等多种病原体, 由此可见该病为 多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4.2 气候因素
从 2006 年 5 月份开始, 一些地区气温较高, 许多猪场 猪舍饲养密度过大、通风能力低差、隔热条件差, 猪群容易 发生热应激, 加上炎热的天气导致饲料中维生素等营养成 分氧化而失效, 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 4.3 饲养管理因素
猪群免疫和保健工作不够健全。由于猪价低, 许多中 小型猪场为了节约成本, 减少了猪群药物保健、驱虫和疫 苗接种的内容, 并使用质量较差的原料, 猪群营养不良, 对 疾病的抵抗力明显下降。 4.4 饲料因素
夏季高温和潮湿环境中饲料较容易发生霉变而产生 霉菌毒素, 导致畜禽产生免疫抑制, 引起猪群免疫失败, 猪 只摄入霉菌毒素后, 疫苗接种效果不理想, 猪群抗体偏低。 而目前猪场使用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大部分只能吸附黄曲 霉毒素, 对玉米赤霉烯酮、单端孢霉 烯(T- 2 毒 素)、呕 吐 毒 素、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的吸附效果差, 因而一些猪场 虽然已用了霉菌毒素吸附剂, 仍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5 防控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探寻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探寻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探寻【摘要】猪无名高热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

病因主要是由于病毒的传播,通过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食物水源传播等途径引起感染。

为了有效控制疫情,建议加强防控措施,包括加强养殖管理,定期清洁消毒猪舍,防止疫情的传播。

疫苗预防也是重要的措施,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可有效降低猪无名高热的发病率。

猪无名高热的防控至关重要,需要全面加强养殖管理和预防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猪无名高热、病因、病毒传播、防控措施、养殖管理、疫苗预防、防控关键、加强管理、有效措施1. 引言1.1 猪无名高热的概述猪无名高热,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主要影响猪类动物。

这种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且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给养猪行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污染的水、饲料及其他动物传播,一旦猪群感染,很容易迅速扩散。

对猪无名高热的病因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猪无名高热的病因、病毒传播途径、防控措施建议、养殖管理措施以及疫苗预防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养殖户提供科学的防控指导,有效预防和控制猪无名高热的传播,保障猪群健康与安全。

2. 正文2.1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猪无名高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猪只。

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毒感染:猪无名高热的病原体是一种RNA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或者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病毒一旦侵入猪只体内,会导致病猪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粘膜出血等症状。

2. 猪群密度过高:如果养殖场的猪只密度过高,容易造成猪只之间的接触频繁,从而增加了病毒传播的机会。

尤其是孵化期间,由于幼猪的免疫力较弱,很容易被病毒感染。

3. 不良的养殖环境:养殖场的卫生状况和通风情况直接影响了猪只的健康状况。

如果养殖环境脏乱、通风不良,会导致病毒滋生,加重了猪无名高热的传播。

生猪“无名高热病”病因及综合防控探析

生猪“无名高热病”病因及综合防控探析

生猪 “ 高热病 ” 具有发病急 、 流行面广 、 高发病
率 等特 点 , 年 龄 与 品种 猪 群均 易 感 , 害性 巨大 。 各 危 目前 普 遍 认 为猪 “ 高热 病 ” 以猪 繁殖 与 呼 吸 综合 是 征 (R S 变 异毒 株 为 主要 病 原协 同其 它致 病 因素 PR )
高 的为 P R V和 P V ,分别 为 5 . %和 3 . %, R S C2 83 97
体感染 ,00年以后免疫抑制性病原猪蓝耳病病毒 20
(RR V) P S 和猪 圆环病 毒 ( C 传 播 ,呼吸 道病 复合 P V) “ 体 ” P D ) 为 重 大危 害 , 致 20 (R C 成 导 06年 高 致 病 性 猪 蓝 耳 病 变异 株 出现 。各 地 大量 报 道 , 本症 状 的 对
上 世
山东 、 南 、 西 、 东 , 河 广 广 后继 续 扩 散至 北京 、 黑龙 江
等地 ,0 7 20 年疫情减缓 ,00年以来 , 2 0~ 0 8 21 多地方
连 续爆 发 , 主要表现为病猪高热稽 留 、 高发病率与高死 亡率。 现在度晴呈现季 节性 、 区域 性 , 药物治 疗 无 明显 效果 , 紧急接 种加 重病情 , 亡率 更 高等特 点【 死 。 2 生猪“ 高热 病” 因探 索 病 21病 毒细菌 混 合感染 .
细菌 检测 猪 链球 菌 阳性率 为 2 . %, 猪 嗜血杆 菌 72 副
研究更加深入。 0 1 5 9 20 年 - 月份在江苏 、 山东 、 安徽 等地暴发流行 “ 猪无名高热”仔猪死亡率在 4 %左 , 5
右 , 猪 和育 肥 猪 死 亡 率 约 3 母 %。 2 0 0 3年 夏 , 安 在
疫病 防 制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探寻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探寻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探寻猪无名高热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和全身不适。

这种病症给养猪产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研究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

一、病因探究1. 病原体猪无名高热的病原体是一种与动物活动密切相关的病原体。

目前尚未完全确认猪无名高热的病原体,但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结果,猪无名高热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病毒感染可以引起猪体内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高热和全身不适症状。

2. 传播途径猪无名高热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猪只或其排泄物传播。

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感染猪只、食用受感染的猪肉或猪产品以及呼吸被感染猪只排泄的飞沫等。

3. 环境因素猪无名高热的发生与饲养环境密切相关。

不良的饲养条件、不洁净的饲养环境和空气污染都会增加猪无名高热的发病风险。

二、防控措施探究1. 加强疫情监测对于养殖场等猪无名高热易发地区,应加强疫情监测,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温检测和临床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进行隔离和诊断。

2. 完善消毒措施定期对猪舍和饲养设施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特别是对于猪无名高热易发地区和疫情暴发地区,应加强消毒频次和力度,有效减少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3. 强化管理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合理安排饲养密度,保证养殖环境的洁净,提供优质饲料和饮水,并加强猪只的运动和锻炼,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猪无名高热的发病风险。

4. 饲养规范化规范养殖场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卫生隔离制度,避免受感染猪只与健康猪只接触,实行物品消毒、人员消毒和车辆消毒等措施,防止猪无名高热的传播。

5. 加强疫苗研发加强疫苗的研发工作,探索有效的疫苗接种方案,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并保护猪只免受猪无名高热的侵害。

6.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猪无名高热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养殖户的防控意识,引导养殖户科学饲养、加强疫情监测和消毒防控,共同预防和控制猪无名高热。

猪“无名高热”现象的分析和处置

猪“无名高热”现象的分析和处置
地 养猪 户 也先 后 反 映 猪 群发 生 “ 名 高 , ~5日 内 陆 续 出现 死 亡 , 病 死 率 }体 { 3
4 ~ 6 。 检 多 数表 现 为 肝脏 重 大 、 色 深 暗 , 部充 O O 剖 颜 肺 血 肿 大 , 肖 口溃 疡 ; 分 病 例 有 喉 头 出血 , 部 肾脏 肿 人 。 大 肠 溃疡 。

在 我 省 的发 生 和流 行情 况
8月下 旬 , 省 周 口市 的淮 阳 县 、 我 沈 县 , 阳 市 的 信 固始县 、 县、 山县 , 马店市的新 蔡县、 南县 、 息 罗 驻 汝 正
阳 县 等地 养 猪 户报 告 发 生 有 与 “ 无 名 高 热 ” 症 状 相 猪
似 、 又不 完 全 相 同病 例 : 但 9月 上 、 中旬 , 丘 市 的 柘 城 商
旬, 早期 报 告 病 例 较 多 的 驻 马 店 市 、 阳 市 和 剧 口市 较 濮 少 报 告 , 乡、 州 、 阳 、 阳 等 先 期 报 告 病 例 较 少 地 新 郑 南 洛
区报 告病 例 明显 增 多 。伞 省 除 了三 门峡 、 源 、 壁 、 济 鹤 漯
( ) 热加 耳 、 二 高 四肢 下部 淤 血 型 : 发于 育 肥 猪 , 多
密 市 、 义 市 和 新 乡 市 的 原 阳县 、 县 市、 丘县 , 阳 巩 辉 封 洛 市 的孟 津 县 、 师 市 和 洛 龙 区 , 阳 市 的 卧 龙 区 和 镇 平 偃 南 县、 内乡 县 。 昌 市 的 襄 县 猪 群 相 继 发 病 : O月 中 旬 以 许 1 来 , 阳市 的林 州市 、 顶 『 市 的叶 县 、 作 市武 陟县 等 安 平 l J 焦
镇 付 某 某猪 场 )。 临 床 症 状 因地 区 和 猪 群 不 同而 有 差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关键要素探究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关键要素探究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关键要素探究猪无名高热是一种常见的猪病,主要发生在猪群中。

这种疾病对养猪业产生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究猪无名高热的病因以及防控措施的关键要素。

一、病因探究1. 病原体猪无名高热的病原体是一种属于“无名高热病毒”的RNA病毒。

这种病毒主要通过猪的食物和水源传播,在高温环境下会复制和扩散,从而引发猪的感染。

2. 宿主猪是猪无名高热的唯一宿主。

猪感染了无名高热病毒后,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呕吐、腹泻等,严重的病例还会导致猪的死亡。

3. 环境因素除了病原体和宿主,环境因素也是猪无名高热的重要病因之一。

高温潮湿的环境会提高病毒的传播速度,从而加剧猪无名高热的流行。

二、防控措施的关键要素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无名高热的关键措施之一。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猪无名高热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猪群的感染。

养猪场应该严格按照疫苗接种的时间和剂量进行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

2. 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是防控猪无名高热的重要手段之一。

养猪场应该保持猪舍的干燥和清洁,定期进行杀菌消毒,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3. 畜禽运输管理畜禽运输是猪无名高热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防止疫情的传播,养猪场应该加强对畜禽运输环节的管理,确保猪群的健康与安全。

4. 饲料管理饲料是猪群的主要食物来源,因此饲料的管理对于防控猪无名高热非常重要。

养猪场应该选择正规安全的饲料供应商,定期进行饲料质量检测,并根据猪群的生长发育状态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

5. 疫情监测定期对猪群进行疫情监测是防控猪无名高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猪群的体温、粪便等生理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疫情的流行趋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6. 人员管理养猪场的工作人员是猪群健康的重要保障。

养猪场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疫情防控的认识,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主要包括病原体、宿主和环境因素。

猪无名高热病的病因调查与防治措施

猪无名高热病的病因调查与防治措施

猪无名高热病的病因调查与防治措施摘要在对流行的猪无名高热病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病因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和治疗方案。

关键词猪无名高热病;病因探讨;防治措施从2006年6月起,在肥西县相继发生生猪无名高热病。

该疾病主要是从山东、江苏等地传播而入我县部分地区。

当时疾病流行相当严重,造成肥西县生猪饲养量下降,生猪存栏减少了约60%,给广大养猪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探究疾病的发生原因,为广大养猪户提供科学的防治措施,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以及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笔者对猪无名高热病流行比较严重的地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

1调查方法1.1调查地区和对象对发病比较严重也比较集中的山南、花岗、柿树等乡镇的9个生猪养殖小区和45个生猪散养户的发病猪群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

1.2调查方法对生猪养殖小区和生猪散养户饲养的发病猪只,采取耳尖静脉血涂片,经姬姆萨氏染色后进行镜检,或采取耳尖静脉血用生理盐水对倍稀释制成悬滴片镜检。

对病死猪只剖检,主要观察其内脏器官:肝、脾、肺、肾、膀胱、淋巴结的病理变化;并采集病猪脾脏、肺及与肺相毗连的淋巴结样品,以及流产死亡的乳猪内脏器官样品送相关专业机构检测猪瘟病毒、猪传染性感冒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等感染情况。

2调查结果2.1猪无名高热病的特征该疾病在猪的不同品种和不同年龄均有发生。

发病母猪及发病育肥猪死亡率为7%左右,发病乳猪、发病仔猪死亡率达54%左右。

发病猪体温升高到42℃,且呈稽留热,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燥,呼吸加快和困难,不咳嗽,不流泪,鼻镜干燥,极少数病猪流清涕。

有的病猪有时可见整个耳廓、尾以及四肢的末端明显地发绀。

病程一般在1周以上,极个别病程可达1个月以上。

怀孕母猪发生疾病时,主要表现为流产或产死胎、弱胎。

哺乳母猪发病时呈高热稽留,食欲减退或废绝。

哺乳仔猪感染后,死亡率极高。

育肥猪感染后,为高热,不食或少食,但死亡率在7%左右。

病猪频死期出现体温不降,有的病猪排出酱油色或红色尿液。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探寻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探寻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探寻猪无名高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猪群中,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导致生猪养殖产业损失巨大。

在猪无名高热的防控过程中,了解病因及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进行探究,以期为生猪养殖提供参考。

一、病因探究1. 病原体:猪无名高热的病原体主要是猪无名高热病毒(Swine fever virus),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猪无名高热病毒属(Pestivirus),是一种单链RNA病毒。

该病毒主要通过猪群内部的直接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粪便、血液等途径进行传播,造成猪的感染。

2. 病原传播途径:猪无名高热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1)直接接触:猪群中病猪与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是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2)呼吸道传播:病猪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富含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可以感染其他猪只。

(3)粪便传播:感染病毒的猪只排泄的排泄物中也含有病毒,未经处理的粪便污染环境,也是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3. 饲养管理不当:饲养管理不当也是猪无名高热的病因之一。

如饲养环境不洁净、饲料管理不合理、疫病防控不到位等,都会造成猪无名高热的发生和传播。

二、防控措施探寻1. 强化疫病防控:加强疾病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猪,防止病毒传播。

对于猪只的免疫工作也要加强,及时做好猪只的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2.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猪无名高热的重要措施之一。

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合理的饲料管理,良好的消毒措施等,都是预防猪无名高热的必要举措。

3. 控制病媒传播:疫病的传播途径很多,控制病媒的传播对于预防和控制疫病至关重要。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减少污染源,控制昆虫、吸血动物等病媒的传播,也是防控疫病的重要环节。

4. 严格检疫措施:加强畜禽的检疫工作,从源头上防止疫病的输入。

对于有可疑症状或疑似病例的猪只,要及时隔离和处理,防止疫病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 从禽 的种类 来看 ,鸡的免疫效 散养禽的免疫情况 。 . 在疫苗 使用过 程 中, 因运输 、 保存 不 果较 好 , 鸭、 等水禽 的免 疫抗体 4 建 议 而 鹅 当或疫苗取 出后在免疫接种前受到 日 或取出时问过长, 或疫 水 平 较 低 。这 可 能 有 两 方 面 的原 因 , 4 1 建议将春秋两次集 中免 疫改为 光的直接照射, 。 是 可能与我 省养 鸡的 规模化 程度 程序化 免疫。由于只有在疫苗首次免 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都会 和管 理水平 水平较 高 ,免疫 比较到 疫 后 1 月加 强 免 疫 ,才 能产 生 坚 强 影响疫苗的效价甚至失效 。 个 因此 , 建议 位, 目前水禽养殖的规模化程度不 的保护力。 而 因此, 春秋两次集中免疫的 加强防疫员免疫方法的培训。 高 , 牧或 半放牧 的饲养 方式 , 放 免疫 科学性值得商榷 。 从监测结果来看 , 种 4 3 加强水 禽专用 疫苗的研发 。 目 . 难度 大有关 。 二是 目前禽流感疫苗均 禽场的免疫抗体合格率最高,也充分 前, 我们所使用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 是针 对鸡的 ,没有 水禽专用疫苗 , 可 证明了程序化免疫的科学、 有效。 只有 苗均 为针对 鸡的疫苗 , 疫苗的毒株与 能影响免疫效果。 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才能 水禽所 带毒株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 3 2 从监测 场点 的监测 结果 来看 , 确保免疫保护水平和疫情不发生。 . 因此 ,建 议加 强水 禽专用 疫苗 的研 种禽场 的抗 体水平 较高, 种禽场在养 4 2 加强免疫技术培训 。影 响疫 苗 发, . 以提高水禽的免疫效果 。 禽业 的上游 , 规模 化程度和养殖水平 免疫效果的原 因很多 , 免疫方法是其 4 4 建议开展 禽的带毒监 测 。由于 . 明显高于商品场和散养户 ,而且 , 种 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 我们招标采购了 免疫不能消除动物体 内的病毒 , 因此 禽场的禽多为多次免疫 , 免疫应答也 合格 的疫 苗 ,采用 了科 学 的免疫程 动物 会有免疫带毒现象 。另外 , 水禽 比免疫 一两次 的商 品 肉鸡 的免 疫效 序 , 但是如果我们 的防疫 员没 有掌握 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 , 因此水禽 果好 。散养 户免疫水平也较高 , 可能 正确 的免疫方法 ,如肌注 免疫 时, 出 存在健康带毒现象 。 这些现象的存在 与本 次检测 散养户 样品数量较少 , 样 现“ 飞针 ”疫苗根本没有注射进 去或 是造 成疫情发生的主要来源 ,因此 , , 品代 表性较 差有关 。今后 , 应加大散 注入的疫苗从注射孔流 出, 能造成 建议加强禽的带毒监测 , 均 特别要加 强 养户 的采样监测力度 , 力求全面摸清 疫 苗 注 射 量 不 足 ,影 响 免 疫 效 果 ; 或 水禽 的带 毒 监 测 。
0 7年 6月 份 到 20 0 8年 1 O月 20 年以来 , 01 江苏 以及周边地区 与 呼吸综合 征病 毒 、猪 伪狂 犬病病 于 2 0 来 在每年 的 5月底至 1 O月份 ,爆 发一 毒 、 猪瘟病 毒 、 细小 病毒等 五种 常 份, 自于江苏无锡及周边地区 。采 猪 脾脏、 巴结 、 淋 扁桃体等器 种 以高热 , 食欲下 降, 呼吸困难, 部分 见病毒和 巴氏杆菌 胸 官 , 合研 磨 , PS(H .) 15 传 混 用 B p 72 按 : 妊娠母猪 流产, 死产 为特 征的猪传染 猪 病 。 该病 可 感染 不 同 年龄 猪 , 病 率 膜肺炎放线杆菌 、 附红细胞体 等五 稀释 ,反复冻 融 3次后离 心取上 清 发 用于提取 R A和 DA N N。 高, 几乎达到 10 ; 0 % 死亡率随病程、 继 种常见细菌状况进行流行病学 调查 , 液, 发感染的严重程度不 同而异。 我市深 为无名高热病的防制提供参考数据 。 12 病毒 PR检测 . C 受“ 无名高热 ” 猪 的危害, 在猪无名高 1 材料 与方法 按 研 究一建 立 的方法 进行病 毒 热病没有 完全确定的情况下 , 对猪无 1 1 病料 的收集和处理 。 检测 。 . 名高热病病 例中猪 圆环病毒、 猪繁殖 1 1 猪 无 名 高热 病 病 料 ,收 集 13 细 菌分 离和 鉴 定 5份
3 无锡 市动 物 卫 生监 督 所 , 24 2 ) . 1 06
摘 要 : 用建立的两个多重 PR方法, 应 C 对无锡及周边地 区的 1 1 份猪 高热病病料进行检 测, 5 病毒检测结果 中阳 性率最 高的为 PR V 阳性率 为 5. % 其次是 P V , RS , 8 3; C 2 阳性率 为 3 .% C F 排 第三 , 9 7 ,S V 阳性 率为 2 .% P V PV的 阳性 0 5 ,R 、P 率分别为 13和 2 0。在细菌检 测结果 中阳性率最高的为猪链球 菌, .% . % 阳性率为 2 .% 其次是 副猪嗜血杆菌, 7 2; 阳性率 为 1. % 致病性大肠杆 菌排第三 , 85 , 阳性率为 1. % 猪 巴氏杆 菌排 第四, 13, 阳性率为 6 0 , .% 猪肺 炎支原 体 、 传染性胸膜 肺 炎放线杆菌和猪 附红细胞体 的阳性率分别为 O7、.% 26。通过流行病 学调查 , 明 PRVPV 、SVS 、 .%2O和 .% 表 RS 、C2CF、S H s EC l 和 P 在 无锡地 区猪 无名 高热病 中呈流行趋势 , P 、.O i m 混合感 染严重 , 采取有效的综合 防制措施。 应 关键 词:P V ;R S ; p ;S V PV 猪 巴氏杆 菌; C 2 PR V p' C F ;R ; q 副猪嗜血 杆菌; 猪肺 炎支原体; 大肠杆菌; 染性胸膜肺 炎放 传 线杆 菌; 猪链球菌; 猪附红细胞体; 混合感染 中图分类号:8 8 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5 9 4 2 1 )2 O 5— 3 ¥5 . 8 B 10 — 4 X(0 0 0 一 00 0
中国 动物 检 疫
21 第2 0 0年 7卷 第 2期
一5 O一
2 0 - 0 8年 无锡 地 区猪 0 720 热病病例 中常见病原 的检测分析 无名 高
毛爱民 , , 王耀君 z , 毕邹生 。袁冬东 。冯嘉林 , , (. 1无锡市动物疫 病预防控 制 中心, 2 42 ; 1 06 2 宜兴 市丁蜀镇农业服 务中心 , 24 2 ; . 1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