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学复习要点
物流管理学大一知识点

物流管理学大一知识点物流管理学是一门涉及物流系统中运输、仓储、配送、原材料供应和产品返回等方面的学科。
作为物流行业的核心理论之一,它对于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物流管理学大一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一、物流管理的定义和作用物流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协调、组织和控制措施,以最低的成本实现物流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过程。
它对于企业降低库存、提高交付能力、加快资金周转、降低运输成本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物流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
2. 原则:信息一体化、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效率优先、服务导向。
三、物流管理的要素1. 信息流:物流活动中的信息传递和处理,包括订单处理、运输跟踪、库存管理等。
2. 物流设施:物流系统中的设备和设施,如仓库、运输工具等。
3. 物流人员:物流活动中的从业人员,包括仓库管理员、运输员等。
4. 物流资金:物流活动中的资金投入和回报,如进货、销售等。
四、物流网络和供应链管理1. 物流网络: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组成的物流流程和渠道网络。
2. 供应链管理:对物流网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和优化,以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和价值创造。
五、仓储管理1. 仓储类型:包括生产仓储、配送仓储、中转仓储等。
2. 仓储设计:包括仓库布局、货架设置、设备选型等。
3. 库存管理:包括库存控制、库存盘点、库存周转率等。
六、运输管理1. 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运、航空运输等。
2. 运输计划:包括运输路线规划、货物包装和装载、运输跟踪等。
3. 运输成本:包括运输费用、保险费用、油价等。
七、物流信息系统1. 物流信息系统的作用:提供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功能,以支持物流管理决策。
2. 物流信息系统的模块:包括供应链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运输管理模块等。
八、经济运输批量与经济运输距离1. 经济运输批量:最佳经济运输条件下所能运输的最小货物数量。
物流单元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流单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1. 物流的定义: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是指在满足社会和个人需求的过程中,对物品及信息、资金等进行综合协调,使之在空间上和时间上达到一定的位置、数量和质量的过程。
包括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
2. 物流管理的概念:物流管理是指通过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实现物流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3. 物流成本:物流活动所需的成本包括运输、仓储、包装、信息处理等费用,物流成本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支出,需要合理控制。
二、物流管理的基本原则1. 服务原则:物流管理的核心是以顾客为中心,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满足顾客需求。
2. 经济原则:在服务原则的基础上,物流活动需要保证运作的经济性,尽可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益。
3. 综合原则:物流活动需要综合考虑各个环节,使之协调配合,形成高效的物流网络。
4. 过程原则:物流活动是一个过程,需要通过规划、组织、实施和监控来确保物流流程的顺利进行。
三、物流管理的关键环节1. 计划:物流管理的第一步是完成物流计划,确定物流活动的目标、范围、时间表等,为后续的物流活动提供指导。
2. 采购: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物流活动的采购,需要协调供应商和企业内部的配送。
3. 生产:生产过程也是物流活动的一部分,需要协调生产计划和物流需求。
4. 仓储:包括原材料、成品的仓储管理,需要保证仓储设施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5. 运输:货物的运输是物流活动的核心环节,包括陆运、水运、航空运输等形式。
6. 包装:包装的选择和设计是物流管理中需要考虑的关键环节,需要协调产品的保护和运输需求。
7. 配送:将产品送达顾客手中的最后一环节,需要协调最后一公里配送和客户服务。
四、物流管理的关键技术1. 信息技术:物流管理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和传递。
2. 自动化技术:仓储、运输等环节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物流管理基础期末复习资料已整理

物流管理基础期末复习资料已整理物流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实现物资、信息和资金在供应链中的高效流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运营效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物流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对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梳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一、物流管理的定义和作用物流管理是指在供应链中对物流资源和活动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运输效率: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优化仓储设施布局,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
2.增加库存周转率:通过精细化的库存管理和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实现库存的及时优化和及时补充,提高库存周转率。
3.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准确的订单处理和灵活的配送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4.优化供应链协作: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实现供应链中各环节的高效运作,降低整体成本。
5.降低运营风险: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措施,降低物流运营中的各类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物流管理的要素和流程物流管理的要素包括物流基础设施、运输、仓储、包装、信息系统和人员等。
其中,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管理的基础条件,运输和仓储是物流活动的核心环节,包装和信息系统是物流活动的有效支撑,人员则是物流管理的重要保障。
物流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需求管理、供应管理、生产管理、配送管理和逆向物流管理。
其中,需求管理环节通过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确定物流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供应管理环节通过供应商评估和谈判,确保物流资源的供应稳定;生产管理环节通过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协调生产活动和物流活动;配送管理环节通过订单处理和配送调度,实现产品的及时配送;逆向物流管理环节通过售后服务和产品回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物流成本与性能评价物流成本是衡量物流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包装成本、信息成本和库存成本等。
物流管理考试重点

物流管理考试重点一、物流管理的定义和意义物流管理是指对物流流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以提供最佳的物流服务和运输效果。
它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物流管理可以降低成本,通过合理的物流策略和流程来优化成本结构。
其次,物流管理可以提高服务水平,确保产品及时、准确地到达终端客户手中。
最后,物流管理可以增加企业竞争力,通过物流管理的优化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
二、物流管理的主要流程1. 物流需求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和订单信息,确定物流需求,如货物数量、质量、运输时效等。
2. 采购和供应商管理:对物流所需的原材料、配件等进行采购,并建立健全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3. 仓储管理:对于物流过程中的货物进行仓储管理,包括入库、出库、库存管理等环节。
4. 运输管理:选择最适合的运输方式,确保货物安全、准时到达目的地。
5. 订单管理:对客户订单进行管理,包括接单、派单、跟踪等环节。
6. 信息管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物流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实现物流过程的可视化和数据化管理。
三、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中,运输成本是物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运输设备和人员的成本、油费、路桥费等。
为降低运输成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合理选择运输方式:不同的产品和距离适合不同的运输方式,如陆运、水运、铁路运输等。
2. 利用物流网络:通过建立物流网络,实现货物的批量整合和集中配送,降低运输成本。
3. 增加运输效率: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减少空驶率,提高运输效率。
4. 与运输商谈判:与运输商进行谈判,争取更优惠的价格和服务条件。
四、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对物流过程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控和管理。
物流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订单跟踪系统:通过订单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对订单的跟踪和监控,及时了解订单的状态和进展。
2. 仓储管理系统:通过条码或RFID等技术手段,对仓储管理进行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
物流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物流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物流管理概念1.1 物流管理的定义物流管理是指对物流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达到经济、快捷、安全、准确的物流目标的管理活动。
它涉及到货物的采购、生产、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环节。
1.2 物流管理的目标物流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物流活动的有效管理,实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速度、提高物流质量、减少库存和提高客户满意度等目标。
1.3 物流管理的重要性物流管理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竞争力,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2.1 采购物流管理采购物流管理是指对企业采购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确保企业获取所需的物资、设备和服务,并且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满足生产和经营的需要。
2.2 生产物流管理生产物流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确保企业按时、按量、按质生产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3 库存物流管理库存物流管理是指对企业库存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确保企业在需求和供给之间保持合理的库存水平,并且减少库存成本和风险。
2.4 仓储物流管理仓储物流管理是指对企业仓储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确保企业在物流网络中有效地进行货物的存储、装卸、分拣和配送。
2.5 配送物流管理配送物流管理是指对企业配送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确保企业按时、按量、按质地将产品送达客户手中。
2.6 逆向物流管理逆向物流管理是指对企业逆向物流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地处理退货、废品和旧货等物流活动。
三、物流管理的重要环节3.1 物流网络规划物流网络规划是指对企业物流网络进行规划、设计和优化,以确保企业物流活动能够有效地支持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
3.2 运输管理运输管理是指对企业运输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确保企业采购、生产、仓储和配送活动之间的货物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进行运输。
物流管理第一章知识点

物流管理第一章知识点一. 物流管理概述物流管理是指在现代企业中,通过合理的规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物流活动,实现准时、准确、经济地完成物流任务的一种管理方法。
物流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 物流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订单交付速度:物流管理能够优化物流流程,提高订单的处理速度,使得客户能够更快地收到产品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2. 降低物流成本:合理的物流管理能够节省时间、费用和资源,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并提高企业利润。
3. 提升供应链效率:物流管理能够整合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协调供应商、生产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合作,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协同性。
4. 提高库存管理:物流管理能够精确掌握库存情况,减少库存积压和滞销产品,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成本。
三. 物流管理的基本原则1. 需求管理: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订单情况,制定合理的库存策略,确保可靠供应和及时交付。
2. 订单处理:建立高效的订单处理系统,确保订单的快速处理和准时交付。
3. 运输管理: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以降低运输成本和缩短运输时间。
4. 仓储管理:建立有效的仓储管理系统,提高库存周转率和仓储空间的利用率。
四. 物流管理的关键环节1. 供应链管理:通过对供应链的全面管理,优化物流流程,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合作性。
2. 订单管理:建立高效的订单处理系统,确保订单的及时处理和准时交付。
3. 仓储管理:通过合理的仓储规划和布局,提高库存周转率和仓储空间的利用率。
4. 运输管理: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五. 物流管理的应用案例1. 快递物流管理:快递公司通过建立强大的物流网络和高效的仓储管理系统,实现快速、准确、安全地送达包裹。
2. 零售物流管理:零售企业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提高商品的供应速度和销售能力。
3. 工业物流管理:工业企业通过合理的物流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物流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物流的概念和基本职能一、物流的概念物流,是物资有形或无形地从供应者向需求者进行的物资物质实体的流动。
具体的物流活动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和信息等诸项活动。
通过物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流通加工活动还可能创造物资的形质效用。
这个定义中,明显地包含了几个要点:①“有形”、“物资物质实体”,强调实体流动;②“从供应者向需求者”,强调是分销领域,亦即流通领域;③“有形或无形”,有形指物质实体,无形指信息;④“流动”,而不是“流通”;⑤“具体的物流活动”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和信息等诸项活动;⑥物流的功能包括“可以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形质效用”。
这个定义中,明显地包含了几个特点:第一,突出了流通,即把物流看成是流通的一部分。
因为,它强调了“从供应者到需求者”,强调了“流通加工”等;第二,突出了专业物流活动,强调了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信息等几项专业活动;第三,突出了物流的功能:“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形质效用”。
二、流通的功能流通的功能,一是通过购销等商品交易活动创造物资的所有权效用;二是通过运输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三是通过储存创造物资的时间效用,将商品转移到用户手中。
流通活动包括购、销、运、存、包装、装卸、加工和信息。
其中,购、销以及商流信息活动属于商流活动,而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和物流信息活动属于物流活动,商流信息和物流信息共同构成流通信息流活动。
三、商流的定义商流,是物资在由供应者向需求者转移时物资社会实体的流动,主要表现为物资与其等价物的交换运动和物资所有权的转移运动。
具体的商流活动包括买卖交易活动及商情信息活动。
商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所有权效用。
这个定义中,也包含了几个要点:①“物资社会实体”,强调物资价值实体的流动;②“从供应者向需求者”,强调是流通领域;③“从供应者向需求者转移时物资社会实体的流动”,强调与物资物质实体流动,即物流的伴随关系;④“流动”,而不是“流通”;⑤商流主要表现为等价交换和所有权的转移,“具体的商流活动包括买卖交易活动及商情信息活动”;⑥商流的功能包括“可以创造物资的所有权效用”。
物流管理考试知识点整理

物流管理考试知识点整理一、物流管理的定义与发展物流管理是一种协调、组织和控制物资流动和信息流动的活动,旨在实现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流通与运输,以及信息在各个环节的有效传递与管理。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再到物流管理的过程,逐渐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1. 物流指的是在实现企业生产和销售目标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计划和组织,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对物品、元件、信息等进行调度、具体操作、监控和控制的活动。
2. 物流系统由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物料管理、包装管理、信息管理等部分组成的一整套物流运作体系。
3. 供应链管理强调统筹考虑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等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通过信息的共享与协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快速高效运作。
4. 运输管理包括运输计划的编制、运输工具的选择和调度、运输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等,确保物资能够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运输。
5. 仓储管理负责存储、保管和货物配送的管理工作,包括仓库的选择、布局和管理、货物的入库、出库、盘点和存储等。
6. 物料管理是指对物资进行需求预测和计划、采购、入库、发放和库存管理等活动的系统化、科学化管理,以最低的成本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
7. 包装管理在物流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包装设计,保护商品的完整性,提高货物搬运和储存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和损耗率。
8. 信息管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物流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使用,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和灵活性。
三、物流管理的重要性物流管理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成本物流管理能够通过优化物流运作流程,减少运输、仓储等环节的成本,实现物流成本的最小化。
2. 提高服务水平物流管理能够通过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利用,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缩短交货周期,为客户提供更加准确、及时和满意的物流服务。
3. 增强竞争力物流管理能够通过优化供应链、加强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合作,提高企业整体运作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管理学复习要点一.填空题1.“物流”一词的英文翻译是( Logistics )。
2.企业物流管理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装卸搬运管理、包装管理、配送管理等诸多(物流活动要素)的管理。
3.物流节点选址是否合理,对物流战略的成功与否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不属于选址时必须考虑的原则是(开放性原则. )4.企业物流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品从原材料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产成品和销售,以及伴随(生产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的完整循环活动。
5.销售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着一种二律背反(效益背反)的关系6.物流系统中,库存成本与客户服务水平之间呈现(效益背反)的关系。
7.通过将物流功能达到最佳的组合,企业物流管理可以创造多种价值,其中(流通加工)可以创造形式效用。
8.对于物流设施的规划、建设、维修、运用等方面的管理属于(物流技术管理)。
9.将大批量运到的货物分成批量较小货物的物流节点是(物流分货中心)。
10.时间、(可靠性)、通讯和(方便性)作为销售物流服务的四个要素,对买方成本和卖方成本的影响都很大。
11 .在产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中,(配送环节)处于流通过程的最后环节。
12 .应对可预期的需求变化的进攻性工具是(企业物流战略规划),是企业具有长远竞争力和生命力的战略规划。
13.物流系统的网络化是将物流经营管理、物流业务、物流资源和(物流信息)等要素按照网络的方式在一定的市场区域进行规划、设计、实时,以实现物流系统快速反应和总成本最优等要求的过程14.拉动式模式物流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常把计算机管理和(看板管理)相结合。
15.企业物流管理的各项功能中,能够创造时间效用的是(仓储)。
16.企业选择自营仓储还是公共仓储属于物流战略规划的(选址战略)。
17.企业物流系统的转换是指(企业生产物流),它是企业物流的核心部分。
18.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念是在满足期望的服务水平的同时,使得系统在(成本最小)的目标下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仓库、零售商和顾客有效的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将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送达到正确的地点。
19.在企业物流的多项功能要素中,(包装)既是企业生产物流的终点,也是销售物流系统的起点。
20 .企业是自建仓库还是租赁公共仓库或采用合同制仓储需要考虑(周转总量)、需求的稳定性和市场密度。
21.(企业物流战略规划)是用以应对可预期的需求变化的进攻性工具,是企业具有长远竞争力和生命力的战略规划。
22 .当采用定量订货法采购时,首先要确定的两个因素是(订货点)和(订货批量)23 .有利于采购环节与存货、供货等环节的协调配合,使其工作富有弹性的采购方式是(分散采购)24.从客户发出订单到卖方收到订单的时间间隔属于(订单传送时间)25.如果采购单位认为供应商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而且供应商也认为采购单位的业务对他们也很重要,那么这样的供应商就是(伙伴型供应商)26.采购是根据企业生产计划所要求的供应计划制定采购计划并进行原材料外购的作业,它将供应物流与(社会物流)衔接起来。
27.定期订货法采购需要事先确定(订货周期和最高库存量)。
28.在市场中,供应少、采购难、价值高、重要性高的商品属于(紧缺重要品)。
29.在订货成本中,与订货次数无管的开支属于(固定成本)。
30.根据市场的状况和经营方针,需要经常调整生产或采购数量的物品适宜采用(定期库存控制法)进行库存控制。
31.(VMI采购)是在供应链机制下,采购不再由采购者操作,而是由供应商操作。
32.VMI采购可以使用户从繁琐的采购事务中解脱出来,而且服务效率也非常高。
这里VMI指的是(供应商管理库存)。
33.用于处理客户订购单并准备装运的时间是(订单处理时间),这一功能涉及客户资信调查、销售记录的处理、订单移交到仓库以及装运文件的准备。
34.在供应物流中,采购是供应物流与社会物流的衔接点,是根据企业(生产计划)所要求的供应计划制定并组织实施的。
35.对于产品加工对象多样化,但加工工艺、方法相同的生产形势可以按照(工艺专业化形式)组织生产物流36.装卸搬运的灵活性可以用装卸搬运指数来衡量,它共分为5级,灵活性最高的是(4级)37.生产物流是指(制造系统)中物流结构化因素生产技术、设施、能力的有机组合,是一个完整的产品制造加工过程。
38.准时化的生产需要准时化的物流,准时制是指(JIT )39.大批量定制化生产按照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其中不包括(面向订单采购)。
40.“现场一个流”的生产方式可以使物流始终处于不停滞、不堆积、不超越、按节拍地贯穿于生产全过程中,这种生产方式是(拉动式生产)。
41.能够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的管理系统是( ERP )42.在基于TOC的生产物流运营模式中,可以通过(“绳子”)系统的控制,使瓶颈前的非瓶颈设备均衡生产。
43.生产的各阶段、各工序都按后续阶段和工序的需要生产,即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生产所需要的零部件的特性是(准时性)。
44.车间设施布置设计要充分考虑(物流路线)的合理性,尽量减少迂回与倒流,并使物料搬运量最小以节省搬运费用。
45.MRP系统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执行物料计划和执行能力计划等部分。
46.对于独立需求的产品进行管理时,主要依据准确的(需求预测)。
47.一个好的库存策略不应该是为准备应付某种情况,而应是为了准时供货,所以企业库存管理的目标是(零库存)。
48.当企业产品改型换代或品种结构发生变化时,生产物流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49.有资料表明,在产品的总生产时间中,加工时间仅占10%—20%,其余时间都消耗在无聊运输、等待时间上,因此在车间设施布置设计时,要考虑(路线合理性)。
50.JIT的基本思想是(适时、适量、适度生产)。
51.在“鼓—缓冲器—绳子”系统中,(“绳子”)的目标是使库存最小,(“鼓”)的目标是使产出率最大。
52.考虑了相邻工序上加工时间尽量重合,又保持了物料在工序上的顺序加工的移动方式是(平行顺序)。
53.在MRP中,开展物料需求计划与能力需求计划的主要依据是( MPS )。
54.对于生产废弃物进行处理时,适用于对地下水无毒害的固体垃圾处理的物流方式是(废弃物掩埋)。
55.要求设备与人力按工艺内容组织成一个生产单位,每一个生产单位只完成相同或相似工艺内容的加工任务,具备这种特点的流程是(工艺导向型流程)。
56.针对加工装配型企业,一批要加工的物料在各工序之间加工的过程难免会有批等待现象,所以其生产物流的组织适宜采用(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57.接受原材料、零部件后的储存活动,加工过程中间的在制品储存活动,成品出厂前的储存活动等物流活动属于(工序间物流)。
58.R.缪瑟提出的(系统布置设计(SLP))法,提出了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密集表示法,使布置设计由定型阶段发展到定量阶段。
59.精益生产下的拉动式物流在生产物流计划编制和控制上,以零件为中心,计算机编织物流生产计划,并运用看板系统执行和控制,以实施为中心,工作的重点在(制造现场)。
60.为了达到JIT的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的目标,工厂应采用基于(对象专业化)的布局形式。
61.大型生产制造企业的均衡化生产要求生产物流在组织时要注意(节奏性)。
62.库存持有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不属于变动成本的是(仓库折旧成本)63.在物流系统中,可以创造时间价值的物流活动是(仓储)64.盘点作业的主要内容包括(查数量、查质量、查保管条件、查安全)65.用于反应仓库生产作业质量的指标是(账实相符率)66.库存管理既要根据企业生产计划控制(库存数量)和(库存结构),又要完成生产资料的接货、验收、保管、保养等具体功能。
67.ABC分类法是常用的存货分类方法,其中A类库存的库存成本将占到总数的(70%--80% )68.企业是自建仓库还是租赁公共仓库或采用合同制仓储需要考虑(周转总量)、需求的稳定性和市场密度。
69.企业将物流活动转包给外部公司,由外部公司为企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仓储模式是(合同仓储)。
70.一个好的库存策略不应该是为准备应付某种情况,而应是为了准时供货,所以企业库存管理的目标是(零库存)。
71.在仓库管理中,可以用(物品损耗率)这一指标反映仓库物品保管和维护的质量和水平。
72.企业为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稳定运行而持有的库存属于(战略库存)。
73.ABC分类法是常用的存货分类方法,其中C类库存的库存成本仅占到总数的(5% )。
74.适合承担大数量、长距离、散装低价货运输任务的运输方式是(水路运输)75.货物运单可以作为(运输合同),用以约束托运人、收货人和承运人三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76.(公路运输)的灵活性很强,可以实现便捷的“门到门”运输。
77.利用图上作业法优化运输问题时,首先要避免出现(对流运输)。
78.在组织运输时,80公里的一次装运的每公里运输成本要(低于)40公里的两次装运的每公里运输成本。
79.在五种运输方式中,灵活性最强的是(公路运输)。
80.通过将物流功能达到最佳的组合,企业物流管理可以创造多种价值,其中运输可以创造(空间效用)81.第三方物流是接受客户委托为其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以及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
82.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商需要向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他们之间通常是(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 83.可以向货主提供包括供应链物流在内的全程物流服务和特定的、定制化服务的物流活动是(第三方物流)。
84.企业物流业务外包时首先要确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它不仅能为顾客带来长期性的关键性利益,还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因此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价值性)的特殊性质。
8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物流信息系统组成部分的是(SMS)86.企业物流绩效评价体系中,起到中枢作用的要素是(评价目标)。
87.物流运营成本、流动资金占用、物流系统利润、营业利润率等绩效指标主要用于评价物流系统的(经济性)。
88.用于反应仓库生产作业质量的指标是(账实相符率)。
二.名词解释:1.物流——是物资有形或无形的从供应者向需求者进行的物资物质实体的流动。
2.供应链管理——就是对供应链进行的管理。
具体包括对供应链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供应链——是以物资产品为核心、以产品的制造支持、转配或筹集以及产品分销等运作为主要内容,由包括核心企业、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分销商、用户、用户的用户等多个单元组成的,以更低的成本、更好的质量满足最终用户对最终产品难的需求为目的、多层次多功能的有机结合体。
4.废弃物流——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