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公务员行测:如何解决构造类问题

合集下载

国家公务员行测巧解数学运算中构造问题上

国家公务员行测巧解数学运算中构造问题上

国家公务员行测巧解数学运算中构造问题上在历年考试中,数学运算中有一类考题称为“构造问题”,这种问题的问法经常涉及到“最多”或者“最少”。

在最近这几年的公务员考试中,这样的题目花样在不断的翻新,并且难度在加大。

很多考生面临这样的题目,感觉无从下手,在考试的时候一看就直接放弃。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对这样的题目归类不清晰,且解题的思路不明确,造成了对这一类题目的恐惧。

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首先对有关“构造问题”的题目进行归类,然后又对每类题目逐一进行了解答。

一、抽屉原理的构造问题识别:有若干种不同的事物,从中至少抽出几个,才能保证在抽出的事物符合问题的要求。

这类问题的识别往往不是靠“至少”去识别,而是有“保证”或隐藏“保证”含义这样的关键字。

解法:确定问题的要求(取N个),运用最不利的原则,每种事物最多取(N-1个),某种事物不满足问题要求或者数量不够(N-1个),则全取,把所有数量相加以后,再加1,即可。

【例题1】有300名求职者参加高端人才专场招聘会,其中软件设计类、市场营销类、财务管理类和人力资源管理类分别有100、80、70和50人。

问至少有多少人找到工作,才能保证一定有70名找到工作的人专业相同?()A. 71B.119C. 258D.277【答案】C【解析】先确定目标“有70名找到工作的人专业相同”。

但是我们发现有的专业能满足70个;有的不能满足70个。

运用最不利原则,能满足的取70个,则需要取69×3=207个,不能满足的,全部取完,就去50个,一共需要207 50 1=258个,故答案为C。

二、数列型构造问题识题:题目中有若干个雷同事物且数量的和为定值,求其中某一特定排名的量所对应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解法:将问题中所需要的变量设为X,如果其为最大,则只需要让其它量最小即可;反之,要求X最小,则考虑其它量尽可能大,相加等于总量,解方程就可以得出结论。

【例题2】一次数学考试满分是100分,某班前六名同学的平均得分是95分,排名第六的同学的得分是86分,假如每人得分是互不相同的整数,那么排名第三的同学最少得多少分?A. 94B. 97C. 95D. 96【答案】D【解析】6个人总分为570分,排名第三要最少,则其他部分需要尽可能大。

(完整版)行测图形推理技巧之三大解题方法技巧

(完整版)行测图形推理技巧之三大解题方法技巧

行测图形推理技巧之三大解题方法技巧图形推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必考题型,是建立在分析图形构成、合理提取图形中所存储信息的基础上的综合性思维过程。

面对形状各异的图形众多考生都会感到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处入手,教育专家在此将对图形推理中三大方法技巧——特征分析法、位置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结合真题进行详解,帮助考生摆脱图形推理“瓶颈”。

一、特征分析法教育专家认为,特征分析法是从题干的典型图形、构成图形的典型元素出发,大致确定图形推理规律存在的范围,再结合其他图形及选项猜证图形推理规律的分析方法。

通常分为特征图形分析和特征元素分析。

(一) 特征图形分析法【例题1】解析:此题答案为C。

题干给出的都是一些线条明了的简单图形,观察可知,这组图形的共同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都有封闭区域;二是图形都具有对称性。

题干图形的封闭区域数依次为1、2、1、1、2,数量上不具有规律性;再来看图形的对称性,依次为具有水平对称轴、竖直对称轴、水平和竖直对称轴、水平和竖直对称轴、竖直对称轴,可以发现这种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应该选择有水平对称轴的图形,正确答案为C。

(二) 特征元素分析法【例题2】题干图形重新组合将得到选项中的哪个图形?解析:此题答案为A。

解决片块组合的问题时,经常利用题干中有特征元素的片块图形确定答案。

此题中第一个图的左上角与第四个图的右下角就具有明显的特征,对比四个选项,只有A项的图形和这一特征相符合,确定答案为A。

二、位置分析法【例题1】解析:此题答案为A。

题干图形的构成相同,只是箭头的位置不同,需要对比分析箭头位置变化的规律。

从第一个图形开始,短箭头每次逆时针旋转60°,长箭头每次顺时针旋转120°,由此可确定问号处图形箭头的位置,答案为A。

【例题2】解析:此题答案为C。

题干及选项给出的图形组成元素大小形状都相同,只是位置不同,首先锁定移动、旋转和翻转考点。

解决此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出图形构成元素间的这种转换方式。

公务员行测做题方法及解题思路

公务员行测做题方法及解题思路
那 就 回 到 已 知 题 干 验 证 笔 画 类 考 点。有 一 些 由 于 考 场 上 时 间 紧
张 想 放 弃 的 题 目 ,也 可 以 只 看 选 项 蒙 一 个 最 与 众 不 同 的 选 项 再
放弃。 二、定义判断 如 何 快 速 锁 定 那 个 最 重 要 的 关 键 信 息?答 案:看 选 项 脸 色 行 事 。
和 选 项 友 好 共 处 者 , 得 定 义 判 断 之 天 下。其 共 处 原 则:一 是 选
项 如 货,要 比 三 家 , 即 选 项 间 没 有 最 好 只 有 更 好 ,只 有 比 较 才 能 找 到 更 好 的 它;二 是 怀 着 一 颗 包 容 的 心 看 选 项 ,选 项 可 能 不 尽 完 美 ,不 要 轻 易 排 除 不 完 美 项。
润率 = 利润 + 成本
- 3、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 n=a l + ( n 1 ) d, 求和公式:S n
+ 中位数 X n = 平均数 X ( a l a n ) X n + 2
4、最值问题:分为最不利构造 、数列构造和多集合反向构造。 最不利构造的答案 =最不利的情形+1;
数 列 构 造 四 步 :① 排 序 ② 设 问 ③ 构 造 ④ 加 和 ; 多集合反向构造三步:①反向②求和③ 作差们与题干的异同来确定答案 。 ④ 理解法:发挥阅读理解的能力,分析选项间的异同
⑤观察法:提炼题目里的特征元素 ,把他和知识点做贴合, 或者选项之间做捆绑; ⑥ 逻辑法:以排序题最为典型 ,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规律去 作答。 另外 , 试题中还会埋很多坑 , 作答时需要注意: ① 明确题目要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尤其是题干使用双重 否定描述的; ② 找准题干关键字关键词,有可能选项描述正确,但是和题 干无关 , 要选择和题干关联度最高的一项 ③三观要正,涉及到国家自信 、民族自信 、领导人言论的选 项 ,一般优选为正确; ④一般情况下 ,绝对化的描述 ,可以判定为错误选项; ⑤ 多联系生活实际,符合生活中常理的选项一般为正确的。

吴敦葵行测考试中“构造问题”的解题方法

吴敦葵行测考试中“构造问题”的解题方法

行测考试中“构造问题”的解题方法华图教育吴敦葵“构造问题“是国考以及联考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不难发现在2012年和2013年的国考中也再次出现此种类型的题。

对于这种题型,很多同学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从而在考试中往往很容易选错答案,下面我们就这类题型的分类以及常用的方法进行一下讲解“构造问题”其实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题:构造数列、构造最不利(也叫抽屉原理)、多集合反向构造。

常见“构造数列”题的特征是:最……最……,排名第……最……,对于这样的“构造问题”,解题方法就是构造出一个满足题目要求的数列。

常见“构造最不利(抽屉原理)”题的特征是:至少(最少)……保证,这样的“抽屉原理”题,解题方法是构造出一种最不利的情况,最后的答案为:答案=最不利的情况+1。

常见“多集合反向构造”题的特征是:都……至少……,这样的“多集合反向构造”题,解题的方法就是反向、加和、作差。

以上是“构造问题”的分类、不同的外在特征以及常用的一般解题方法,下面我们就通过对一些真题的详细讲解,把这种方法真正运用到实际的解题当中来。

一、构造数列【例题1】(国考-2013-61)某单位2011年招聘了65名毕业生,拟分配到该单位的7个不同部门,假设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比其他部门都多,问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至少为多少名?()A.10B.11C.12D.13【答案】B【解析】很明显这题属于我们“构造问题”里面的“构造数列”题,对于这样的题,我们常常构造出一个满足题目要求的数列。

经分析得知:若要使得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尽可能地少,则应该使得其他剩余部门分得的人数应该尽可能地多(但必须注意的是,行政部门的分得的毕业生人数一定是所有部门中最多的,这是前提条件),所以,依题意设行政部门分得的人数为X,则其余部门的分得的人数应该尽可能地大,但还是一定要小于行政部门,且其他部门分得的人数也可以相同,因此,可以构造出的一个数列为:X, X-1, X-1, X-1,X-1, X-1,X-1,这分别是7个部门分得的人数,从而即有:X+(X-1)+(X-1)+(X-1)+(X-1)+(X-1)+(X-1)=65,解得X≈10.1人,题意是要求行政部门最少分得的人数,所以,应该最少是11人,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2018广东省考行测数学运算题型解读之最不利构造

2018广东省考行测数学运算题型解读之最不利构造

更多点击》》广东人事考试网
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的信息,关注广东人事考试网
继我们解读过高频题型之一的行程问题中的流水行船之后,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个新的问题:最值问题。

在最值问题当中,通常会考查三类题型:最不利构造、数列构造和多集合反向构造,今天我们就先来看看最不利构造问题。

针对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解题技巧和方法,但是首先要对题型的特征有所了解,才能用对方法去快速解题。

那么很多同学就会问了,最不利构造问题的特征是什么呢?一般在问题中出现“至少(最少)……保证……”的关键词时,就可以判定是属于最不利构造问题。

对于最不利构造问题,我们要出问题当中的最不利情况,再借助其答案形式:最不利情况+1,那么这一类题目都可以迎刃而解了,让我们结合例题,来感受一下吧。

【例】一副完整的扑克牌,至少要选多少张才能保证至少五张花色相同?( )
A.17
B.18
C.19
D.20
【解析】一副完整的扑克牌里面一共有4种花色,每种花色有13张,另外还有2张大小鬼,要保证抽出的牌中有5张花色相同,所以最坏的情况是每种花色均有4张,这样一共就有16张,外加2张大小鬼,总共18张,在这18张中时没有花色相同的5张,必须再添一张牌就一定有5张牌花色相同,所以抽19张扑克牌才一定能保证有5张牌的花色相同。

故本题选C 。

相信了解最不利构造的题型特征及解题技巧,在考场上就能轻而易举的攻下这一类题目了。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比较构造法巧解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比较构造法巧解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比拟构造法巧解问题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比拟构造法巧解问题行测运算题目中经常会用到比拟构造法,那么比拟构造法是一种什么方法呢?它其实是对同一事物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分配方案,比拟两种方案的异同,建立方案之间的联络,构造关系式,这就是比拟构造法。

我们先来举个例子:假如买10张桌子和6把椅子花费136元,假如买12张桌子和6把椅子花费156元。

先找两种方案的一样,再找差异,很容易发现两次购置椅子的数量是一样的。

而差异在桌子的数量,相差2张,而花费的钱数相差20元。

由此,可以得出一张桌子的单价为10元。

)一、比拟构造法的一般步骤步骤1:列方案步骤2:比拟方案间的联络与差异(先分析^p 一样再找差异)步骤3:构造关系式步骤4:求解二、比拟构造法的常见应用(一)题干中出现:假如……假如…… 、假设……假设……(二)出现并列或排比句式三、比拟构造法的详细题型(一)简单的比拟构造例1:某车队运输一批蔬菜。

假如每辆汽车运3500千克,那么还剩下5000千克;假如每辆汽车运4000千克,那么还剩下500千克,那么该车队有( )辆汽车。

A.8B.9C.10D.11【答案】B方法一:方程法解:设一共有n辆汽车,那么根据两次运输蔬菜的质量相等可以构建等量关系。

即3500n+5000=4000n+500,我们可以解出n=9。

方法二:比拟构造法解:这两种方案中的联络是两次所使用的车辆数一样,以及两次所运输蔬菜的质量相等。

不同的是每辆车运输蔬菜的质量不同以及两种方式运输剩余蔬菜的量也不同。

即每辆车多运500kg,总体少剩余4500kg。

所以,用总量的变化量除以个体的变化量等到汽车的数量即4500/500=9辆。

【比照】明显可以感觉两种方法,方程法更为根底,想起来更为简单,但是过程没有比拟构造法便捷。

比拟构造法省略了书写的过程,通过考虑即可得到答案。

【解题技巧】利用总量之差与分量之差构造关系(二)工程问题例2:一项工程交由甲乙两人做,甲乙两人一起做需要8天,如今甲乙两人一起做,途中甲分开了3天最后完成这项工程用了10天,问甲单独做需要多少天完成?A.10B.11C.12D.13【答案】A。

2014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如何解决构造数列问题

2014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如何解决构造数列问题

中公教育2014年公务员考试2014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如何解决构造数列问题构造问题又称为最值问题,是国考、省考中的重点、难点。

近5年来,每年国考都会出现1-2题。

而构造问题中,又以构造数列类问题最为令人犯难。

由于在初高中应试教育中几乎没有出现过此类题型,导致很多考生看到其后无从下手,没有思路。

其实,考生简单训练后,掌握解决此类题型的思维、固有步骤,就可以快速解答之。

什么样的题目算是构造数列类问题呢?我们总结出此类题型基本具有如下特征:“最……最……”或者“排名第……最……”。

具体我们看一道真题:100人参加7项活动,已知每个人只参加一项活动,而且每项活动参加的人数都不一样,那么,参加人数第四多的活动最多有几个人参加?( )A. 22B. 21C. 24D. 23题中有“第四……最多……”的特征,是一道构造数列问题。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再来解答这道真题。

下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及其几种变形,讲解构造数列题型所涵盖的几种形式以及其对应的解题思路、流程。

【例1】5个小朋友分40块糖,已知每个小朋友分得的糖数不同且必须分到糖,问分得糖数最多的小朋友最多可以分到多少块糖?()A. 28B. 29C. 30D. 31看到题目后,发现“最多……最多……”的特征,确定此题为一道构造数列问题。

首先,题干中有5个小朋友,且分得糖数各不相同,那么他们必然可基于分得的糖数进行排序,不妨令分得最多的小朋友为A,第二多的为B,以此类推,C、D、E分别为第三、第四、第五。

要使A分得的最多,那么就要使B、C、D、E分得的糖尽量少。

那如何使B、C、D、E尽量少呢?我们可以推断,当他们分别分到4、3、2、1块糖时,满足“尽量少”、“各不相同”,那么此时A分得的糖也就是最多的。

A此时分得了多少块糖?一共有40块糖,即五人分糖总数为40,即A+4+3+2+1=40,所以A=30,因而答案为C。

从此题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套路:①排序,②定位,③构造数列,④求和。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比较构造法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比较构造法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比较构造法任何一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日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面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比较构造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的考试资讯!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比较构造法在行测考试中,同学们都喜欢的自己的“初恋情人”——方程法去解题目,但是很多题目有时候利用其他方法能够很快将题目解决掉,那么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新的方法叫做“比较构造法”。

比较构造法用于对同一事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案,比较方案间的异同,建立方案之间的联系,构造关系式。

所以在解相关题目是我们的核心是要找出不同方案的差异,通过差异列出等量关系进行解题。

我们就通过几道例题来帮助大家理解。

一、简单的比较构造法解题技巧:利用总量之差与分量之差构造关系式。

例1、若干学生住若干房间,如果每间住4人,则有10人没地方住;如果每间住6人,则所有学生都有房间住且所有房间刚好住满。

问共有多少名学生?解析:原来每间房4人多了10人,现在每间房6人恰好住满。

所以每间房多分配2人,刚好10人全部分配完,则共有10÷2=5间房,所以学生人数为5×6=30人。

除此之外,也能发现每间房6人刚好住满,所以学生数一定能被6整除。

例2、某车队运输一批蔬菜,如果每辆汽车运3500千克,那么还剩5000千克;如果每辆汽车运4000千克,那么还剩500千克。

问该车队有多少辆汽车?解析:原来每辆3500千克时,多5000千克;每辆4000千克时,剩500千克,所以我们能够得到每辆车多运500千克,刚好5000-500=4500千克全部分配完,则共有4500÷500=9辆车。

二、根据倍数关系构造新的方案解题技巧:利用假设法,改变分配比例,构造新的方案,转化为第一种情况。

例3、书店购回一批新书,科技书是文艺书的4倍,如果每天卖出去10本科技书和3本文艺书,则最后还剩下20本科技书。

问该书店一共进回来多少本书?A.100B.120C.150D.180解析:因为科技书是文艺书的4倍,所以当每天卖出12本科技书和3本文艺书时,应该恰好可以同时卖完,但是现在每天只卖出了10本,所以每天都会剩2本科技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公务员行测:如何解决构造类问题
构造问题考察的是考生的一种构造的思维,做题方法相对比较固定,难度适中,做这类题目有一定的技巧,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一下。

构造问题分为三类,第一种就是构造最值数列,这种题目往往有一个条件是“各不相同”。

做题方法就是排序——定位——构造——求解。

看一道题目:
在一次抽奖活动中,要把18个奖品分成数量不等的4份各自放进不同的抽奖箱。

则一个抽奖最多能抽到多少个奖品( )。

A.6
B.8
C.12
D.15
这是2015年广东的一道考题,这道题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个抽奖最多能抽到多少个奖品”,要达到“最多”,那么其它几个要尽可能的少,还不能相同,那么最少的情况是1、2、3,因此最多能有12个奖品。

对于这类题目往往也是考察最多的一类题目,要注意运用极端思维进行构造,按部就班的走肯定能够找到答案。

这类题目还有一种类型就是条件中并没有“各不相同”这种条件,同样也是构造一个数列,只不过这种数列各项可以数据相同而已。

比如2015年北京的这道题:
某贸易公司有三个销售部门,全年分别销售某种重型机械38台、49台和35台,问该公司当年销售该重型机械数量最多的月份,至少卖出了多少台?( )
A.10
B.11
C.12
D.13
题目中要求“最多的月份要尽可能的少”,那么其它月份要尽可能的多。

三个部门一年总共销售了38+49+35=122台,如果想要最多的月份少,那就要每个月尽可能的平均,一年12个月,平均每
个月能卖出10台,还余2台,题目中没有说最多的不能并列,因此最多的月份至少卖出11台。

这两类题目用到构造的思维基本是相同的,但是题目中的条件上的细微差异对整个题目影响较大。

因此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我们要把握以下几点:1.问的是最大的量、最小的量还是中间的某个量。

2.题目中是否要求数量“各不相同”。

3.如果条件中没有各不相同,还要注意“最大的量或最小的量”是否是“唯一最大或唯一最小”。

通过对今年考察的构造类问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类题目的共同点在于要运用极端思维进行分析,从题目的问题着手,在题目的条件中找到突破点,进而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