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珠赞 教案

合集下载

露珠儿教案

露珠儿教案

露珠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露珠的形成原理和特点;2.掌握观察露珠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露珠的形成原理和特点;2.观察露珠的方法和技巧;3.实验探究露珠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露珠的形成原理和特点;2.教学难点:实验探究露珠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露珠的形成原理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露珠的基本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露珠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3.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露珠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露珠的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露珠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 讲授环节1.露珠的形成原理:露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接触到物体表面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形成的。

当物体表面温度低于空气中的露点温度时,水蒸气会凝结成水滴,形成露珠。

2.露珠的特点:露珠通常呈现出圆形或半球形,表面光滑,有一定的透明度,大小和数量与物体表面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有关。

3. 实验环节1.实验材料:玻璃杯、冰块、水。

2.实验步骤:1.将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2.在玻璃杯的表面放置冰块;3.观察冰块和玻璃杯表面的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4.将冰块取出,观察玻璃杯表面的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

3.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冰块和玻璃杯表面出现了露珠,取出冰块后,露珠消失了。

4. 讨论环节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露珠的形成原理和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露珠的基本知识;2.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如:为什么冰块会导致玻璃杯表面出现露珠?露珠的大小和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了解露珠的形成原理和特点;2.学生能够掌握观察露珠的方法和技巧;3.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露珠的形成过程;4.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13 露珠赞

13 露珠赞

十三讲:《露珠赞》教学目标:1. 掌握状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

2. 理解文章主旨内涵。

3.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掌握文章的修辞技巧。

教学步骤:导入:见过露珠的同学举手?露珠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呢?清晨,所以,早上睡懒觉的小朋友是看不到的哦,露珠晶莹剔透的,古人曾写了诗赞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露珠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

(板书课题)一、分角色通读一遍课文,初步感知,完成课后练习一。

1. 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在赞美露珠,实际上是赞美什么呢?找出相关句子。

露珠――――老师(借物喻人)(第四自然段:“它多像………洒在孩子的心田上。

”)2.作者为什么把露珠比作老师呢?(引导孩子抓住特点)因为老师和露珠一样有着默默奉献的精神。

3. 明确主旨:本文通过描写了晶莹剔透的露珠,赞美了像露珠一样默默奉献又不计回报,无所苛求的人。

(课练习四:教学生规范作答)4. 练笔:我们也可以选一个事物来写,也把它比作某一类人。

学生说:比如:台灯――知心朋友布娃娃――它陪伴我度过很多漆黑的夜晚,就像给我勇气的好朋友黑板――为了让我们学到知识不惜甘愿弄脏自己门――默默守卫人们的安全,就像负责的门卫爷爷粉笔――像孜孜不倦传授我们知识的老师……小草――边防战士5. 总结:现在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借物喻人。

板书:1. 确定写作对象(物――人)那么怎样把它写生动呢?那我们就具体学习课文。

二、再读课文第二段,找出你认为美的句子,画横线。

1. 重点分析朗读:“看!那无边的……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

”分析:这句话写出了露珠的外在美。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用的句式“像……像……又像……”2. 为什么把露珠比喻为珍珠繁星宝石眼睛呢?因为作者抓住了露珠晶莹剔透、细小、繁多的三个特点。

4. 仿写练笔:师例:朱自清爷爷曾写过一篇散文《荷塘月色》,里面也用到博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露珠赞教案

露珠赞教案

《露珠赞》导入:露珠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呢?清晨,所以,早上睡懒觉的小朋友是看不到的哦,露珠晶莹剔透的,古人曾写了诗赞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露珠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

(板书课题)一、分角色通读一遍课文,初步感知,完成课后练习一。

1. 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在赞美露珠,实际上是赞美什么呢?找出相关句子。

露珠――――老师(借物喻人)(第四自然段:“它多像………洒在孩子的心田上。

”)2.作者为什么把露珠比作老师呢?(引导孩子抓住特点)因为老师和露珠一样有着默默奉献的精神。

3. 明确主旨:本文通过描写了晶莹剔透的露珠,赞美了像露珠一样默默奉献又不计回报,无所苛求的人。

(课练习四:教学生规范作答)4. 练笔:我们也可以选一个事物来写,也把它比作某一类人。

学生说:比如:台灯――知心朋友布娃娃――它陪伴我度过很多漆黑的夜晚,就像给我勇气的好朋友黑板――为了让我们学到知识不惜甘愿弄脏自己门――默默守卫人们的安全,就像负责的门卫爷爷粉笔――像孜孜不倦传授我们知识的老师……小草――边防战士5. 总结:现在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借物喻人。

板书:1. 确定写作对象(物――人)那么怎样把它写生动呢?那我们就具体学习课文。

二、再读课文第二段,找出你认为美的句子,画横线。

1. 重点分析朗读:“看!那无边的……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

”分析:这句话写出了露珠的外在美。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用的句式“像……像……又像……”2. 为什么把露珠比喻为珍珠繁星宝石眼睛呢?因为作者抓住了露珠晶莹剔透、细小、繁多的三个特点。

3. 仿写练笔:师例:朱自清爷爷曾写过一篇散文《荷塘月色》,里面也用到博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现在同学们也来写一写,要求至少写出事物的一个特点。

露珠赞

露珠赞
1 . “ , 。’ ’
想法 : 家里一定开始吃晚餐 了, 父母正 盼着我 回家……
6 . 因为卡廷 不但 带 “ 我”走 出了困境 , 还 照顾到 了 “ 我” 的 自尊。
2 . 放伞 取伞 换伞
3 . ( B)
4 . 小姑 娘 ; 不贪便 宜 ,没有私 心 ,替他人 着想的 高尚
4 . 暑假 的一天 ,我和爸 爸在 青岛赶 海的趣 事。
5 . 提 示 :围绕 “ 赶 海” , 自由发挥 。
观 日出
1 . 3 2
居里夫人不忘恩师 1 . 震动 希 望 愿望 传播 2 . ( 1 )① B ② A ( 2) B 3 . ( 1 ) 居里夫人帮助她的法语老师完成重游 出生地的愿望。 ( 2 )在典礼 将要 结束 时,居 里夫人 突然从 主席 台上跑 下来,穿过人群 ,把 自己小时候的老师推上 主席 台。
( 2 )7 ;太阳升起 前大海和天空的颜 色;太阳 出来后 大海
和 天 空的 颜 色
( 3 )太阳出来的过程 ;时间 四年级 阅读主题 :生命赞歌 红梅 赞 1 . 震 、族、辨、曲
2 . 略
3 . 示例 :刘阿姨 ,您在厕 所备 了一桶 水 ,是 为 了半夜上 厕所 冲水不会吵到邻 居们休 息,我 非常感谢 您 ,我也要 向您学 习,多为剐人考虑 ,多关爱他人 。 4 . 我 回到 家里 ,跟妈妈说 我 家也要 准备 一桶 水 ,以备我 晚上上 厕所 用。妈妈 举 双手 赞 同。从此 ,我 再也 不会 因
为晚 上 上 厕 所 而 影 响 邻 居 们 。
3 . 两处都是表 示注释 、说 明。
4 . 冬天的树木抖去 了绿叶 ,缩着褐 色的身子立着。 5 . 借 红梅 的特点赞美顽 强不屈 的勇士们 。 6 . 示例 :希望 、盼望 、渴望、凝神 、考虑 、沉 思……

25.露珠赞

25.露珠赞

课文解析
短文共分四段,写出第二、三段段意。 第二段段意:写夏秋之际清晨的
露珠。 • 第三段段意:赞颂不平凡的露珠
精神。
作者在文中借“露珠精神”歌颂了什么?
歌颂了老师辛勤培 育祖国的花朵,把毕生 的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 的崇高精神。
• 资料宝袋
为什么有露水时是晴天 因为露水只能在无风晴朗的夜里才
形成。秋天里,白天气温高、水汽多, 晚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风,气温下降后,水汽遇冷凝结, 就形成了露珠。
预习检查
一、读下列词语
炫耀 哺育 璀璨 残酷 苛求 露珠
预习检查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火红)的太阳 ( 晶莹)的珍珠 ( 璀璨 )的繁星 ( 闪光)的眼睛 ( 辛勤)的园丁 ( 崭新 )的世界
• 资料宝袋
露珠的 形成 在温暖季节的清晨,人们在路边
的草丛、树叶和农作物上,可以看到 晶莹得如宝石般的露珠。
• 资料宝袋
露珠形成的原因 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强烈辐射冷却
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 降到空气冷却达到水汽饱和时,会有多余的水汽 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 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的物体上,这就是露珠 的形成。

露珠赞 教学设计

露珠赞 教学设计

露珠赞教学设计主题:露珠赞一、教学目标1.了解露珠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观察露珠的形态和变化,并能够描述和解释。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4.了解露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计算机、投影仪、课件、实验器材(玻璃杯、塑料薄膜、冰块)。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试管。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露珠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露珠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并与学生进行交流。

2.理论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露珠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包括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使得植物叶面上的水珠形成。

同时,介绍露珠的形态和变化。

3.实验观察(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每个小组分别准备一杯温水,一片塑料薄膜和一个冰块。

学生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杯子的口上,然后放入冰块。

观察一段时间后,学生可以观察到塑料薄膜上形成了露珠。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同伴分享。

4.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的结果,探究露珠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温度、湿度和杯子材质等变化,观察露珠形成的情况,并记录下来。

5.相关讨论(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露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生可以从植物叶面上的露珠滚落到根部提供水分的角度进行思考。

6.回顾总结(10分钟)教师通过回顾和总结概括教学内容,强调露珠的形成原因和特点,以及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四、教学拓展1.学生可自行查找资料,了解其他形成露珠的情况。

2.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观察自然环境中的露珠现象。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记录情况,评估其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2.课后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露珠的文章,包括形成原因、特点和对植物的影响等内容。

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深入了解了露珠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同时,通过相关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露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加深了学生对植物生态环境的认识。

中班语言教案露珠

中班语言教案露珠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露珠,了解露珠的形成过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能力及想象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及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露珠,知道露珠的形成过程。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能力及想象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露珠图片、实物露珠、画纸、画笔、彩泥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吸引幼儿注意力,为新课做好准备。

2. 基本部分:a. 教师出示实物露珠,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露珠的特点。

b. 教师讲解露珠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露珠的来源。

c.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观察活动,让幼儿自己发现身边的露珠。

d. 创意环节:让幼儿用画笔、彩泥等材料创作关于露珠的作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露珠的认识和兴趣。

2. 评价幼儿在创作环节的表现,观察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3. 通过家长交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于大自然事物的关注程度。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引导幼儿在家中观察露珠,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 社区活动:组织幼儿到公园、植物园等公共场所观察露珠,让幼儿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内容:1. 认识露珠:让幼儿了解露珠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 露珠的形成:讲解露珠形成的原理,让幼儿知道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3. 露珠的作用:让幼儿了解露珠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九、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幼儿观察露珠的特点。

2. 讲解法:教师讲解露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让幼儿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创作关于露珠的作品,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中班语言教案露珠

中班语言教案露珠

中班语言教案《露珠》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露珠的特点,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4. 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知露珠的特点,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片。

2. 生字词卡片。

3. 自然景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导幼儿观察课件或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b. 邀请幼儿讲述露珠的特点。

2. 讲述故事:a. 教师讲述故事《露珠》,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及露珠的特点。

b. 邀请幼儿复述故事主要情节。

3. 学习生字词:a.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幼儿认读、理解。

b. 邀请幼儿运用生字词进行语言表达。

4. 实践活动:a. 邀请幼儿观察自然景物,寻找露珠。

b. 引导幼儿用诗歌、故事等形式表达对露珠的喜爱。

五、作业: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用生字词编写小故事,培养幼儿的写作兴趣。

2. 课堂作业:教师布置绘画作业,要求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露珠。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以及他们对大自然和自然资源的热爱程度。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兴趣表现。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感知露珠的特点,以及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对生字词的学习兴趣和书写能力。

3. 考虑如何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以及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八、教学拓展:1. 开展户外活动,带幼儿去自然环境中观察露珠,增强他们的直观体验。

2. 组织幼儿进行自然艺术创作,如用露珠作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

3. 开展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对露珠和自然环境的感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露珠赞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及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的人所具备的“露珠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露珠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颗小小的露珠,包含着伟大的精神价值,到底是怎样的
精神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露珠赞》,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二、学习板块(一)
(一)合作探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理解带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3、完成1、2、3题。

(二)展示交流
交流字词朗读情况。

三、学习板块(二)
(一)合作探究——理清脉络
文章讲了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

(二)展示交流
找出文章的好词好句,写一写,同桌交流。

完成第4题。

四、学习板块(三)
(一)合作探究
1、文章一定有很多的好词好句引起了你的注意吧,请把它
摘抄下来,注意要写得工整哦!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

3、教师小结。

(二)展示交流
1、文章讲了什么内容?请用简单的话概括。

2、(指名说)完成第5、6题。

五、总结提升
作者借“露珠精神”赞美了什么?
六、达标检测
说说本课的收获与困惑。

七、作业布置
完成这篇课文阅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