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sychology

合集下载

第一讲 社会心理学 绪论

第一讲 社会心理学 绪论

• 进化社会心理学
研究的伦理道德
• 知情同意 • 事后说明 • 最小风险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档案法 1.档案法
档案法是根据一定目的,收集大量现存资料, 通过分析,找出社会心理现象的规律的方法。 优点: 优点: 不引人注目、非觉察的、非反应性的,排除了特 殊反应 研究一段时间内的一种社会心理趋势、特点 缺点: 缺点: 不易得到档案,也易受档案编著者等因素的限制 量大、耗时 有赖于分析者的抽样方法及概括与分析能力 不能排除社会现象的多因性,不够准确客观
• 动机理论
– 精神分析
• 认知理论
– 人的行为取决于人对环境的认识
巴甫洛夫的实验
斯金纳的实验
本我、自我、 本我、自我、超我
• 本我
• 快乐原则 • 建立人格的基础 • 为自我所控制和调节
• 自我
• 现实原则 • 人格的执行部分 • 统辖本我与超我
冰山一角
• 超我
• 至善原则 • 人格中体现道德准则的部分 • 发源于自我
社会心理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王 恪 wangke@
考核方式
• 考核方式为考查,结课论文一篇;分组讲课 ,三人一组,每组准备讲解一次。 • 结课论文占总成绩的60%,分组讲课、课堂 出勤、讨论等占总成绩的40% 。
参考书
• 《社会心理学》,Elliot Aronson等著、侯玉波等译,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2007年。 • 《社会心理学》,S.E.Taylor等著、谢晓非等译,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4年。 • 《吉洛维奇社会心理学》,托马斯.吉洛维奇等著,周晓虹 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 《社会心理学》(第三版),斯蒂芬.弗兰佐著,葛鉴桥等 译,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社会心理学》作者:戴维迈尔斯(全本)

《社会心理学》作者:戴维迈尔斯(全本)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分支之一。

按照著名心理学家杨国枢先生的观点,当今世界的心理学可分为两大领域:一是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二是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社会、实验、认知也因此成为了心理学的四个支柱。

其它的心理学分支都是在这四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人格心理学从人本身出发,探讨个体内在的特征对个体的行为与心理有什么样的影响;社会心理学除了考虑个体本身的特性,而且也把个体与社会的种种关系加以考虑,它的目的在于了解各种社会因素对个体及群体行为的影响;实验心理学解决的是研究方法问题,所有的心理学研究都是以它所提供的方法为基础;认知心理学则解决的是过程和机制问题,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心理现象发生的规律。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心理学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不同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观点。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J.L.Freedman)从行为主义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到我们如何认识他人,如何对别人作出反应,别人如何对我们作出反应,以及我们怎样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等。

总之,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包括与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各种行为。

与弗里德曼的观点不同,迈尔斯(D.Myers)则从社会认知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怎样想、怎样相互影响以及怎样与别人相联系的科学。

正是由于这一点,在迈尔斯编著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其它书中看不到的一些内容,比如社会信念等,他的书中也用较多的篇幅讨论了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

国内学者也有人对社会心理学做了定义。

比如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吴江霖教授就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变化发展的科学”。

但他的定义明显是以个体为主,尽管也提到了若干个体,但若干个体并不等于集体。

实际上吴教授的观点和他对心理学框架的看法有关,在他看来心理学的基础有两个:生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Social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SocialPsychology

為何發生?
Zajonc 「只要在場」(mere presence) Cottrell 「可能的評價來源」 (potential
source of evaluation) Baron 「分心衝突模式」(distraction-
conflict model )
二、社會衝擊理論
他人的存在對個人影響程度的決定因素:
社會抑制(Social inhibition)
何時發生?
其他人的存在
激發狀態(Arousal)
當作業是已學會 的或簡單時,強 勢反應是『正確』
的反應
對強勢反應的增強 (Dominant Response)
當作業是複雜或 困難時,強勢反 應是『不正確』
的反應
表現較好
表現較差
☆ Zajonc’s Drive Theory of Social Facilitation
第三節:互動團體的工 作表現
1. 工作類型 2. 社會閒散 3. 社會彌補
一、工作類型
加成性工作(additive task) 不連續性工作(disjunctive task) 連續性工作(conjunctive task)
二、社會閒散(Social loafing)
林格曼效應(Ringlemann Effect): 隨著團體人數增加,個人平均付出量減少。
二、團體的形成
心理動力說(The 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
社會生物說(The Sociobiological Perspective)
社會比較說(Social Comparison Perspective)
社會交換說(Social Exchange Perspective)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社会心理学》讲稿第一章绪论总的学习要求:完整阅读一本教材;2、听课;3、按时完成作业;4、积极参与实验、讨论等;5、到课情况通过多种办法掌握。

本章教学目的: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方法,了解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其他学科尤其是心理学学科的关系等,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WHY,WHAT,HOW“WWW”)本章教学要求:学生要重点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心理健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等;本章教学时间:4学时(第一周一晚2学时;第二周一晚2学时)本章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为主;2、课堂心理小实验;3、课堂小作业说明:课文中有个别内容和案例可能已较陈旧未及删除,但讲授时不再使用,请同学们谅解。

导言: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健康与心理健康目前,除了文学类的书籍,在书市里最好卖的书有两类,一类是金融投资类的理财致富书籍,例如《穷爸爸富爸爸》、《如何成为百万富翁》等;另一类书籍便是探讨美好生活的通俗心理学。

这一现象说明人们希望通过知识这一捷径获得所需要的财富和快乐。

对第一类书籍我们在这里就不妄加评论,然而对于这些大众心理学书籍,许多读过的同学都反映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些书籍打着科学旗号传播心理学,但为了迎合读者的兴趣,“美化了”心理学,却也扭曲了心理学。

所以许多心理学系的大学生,在接触了心理学课程后觉得心理学和他们以前所想的大不相同。

现在许多所谓的通俗大众心理学把心理科学歪曲成了算命学甚至巫术。

所以,有志于(或有兴趣)要掌握心理学的同学,需要通过比较系统的学习、研究,才能真正掌握心理学的科学内涵。

一个人的身体不健康,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很愉快;如果一个人的心理不健康,那么即使他的身体非常非常健康,他也可能生活得非常痛苦。

(正例:张海迪,苏丹;反例:99级本校生物生,台湾陈宝莲,三毛,戴安娜等)一、关于健康从健康的涵义看,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成立就做了阐明,20世纪末又做了补充,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方面的内容。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书 -回复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书 -回复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书-回复什么是《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书籍?《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是一本广泛被用于大学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心理学入门教材。

该书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全面了解。

通过探索各种心理学领域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该书使读者深入了解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

第一步:理解心理学的定义《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心理学的定义和范畴。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涵盖了认知、感知、学习、社会互动、发展心理学、个体差异以及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

第二步:认识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接下来,该书探索了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它介绍了心理学的起源和早期思想家如弗洛伊德、皮亚杰和华特等的贡献。

此外,它还探讨了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主要学派的出现和影响。

第三步:学习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随后,该书分析了研究心理学所使用的科学方法。

它介绍了实证研究的基本原则、统计分析和伦理问题。

读者将了解如何设计和执行心理学实验、调查和观察,并学习如何解释和报告研究结果。

第四步:探索认知和感知领域《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的下一个部分重点介绍了认知和感知领域的重要概念。

它讨论了记忆、思维、意识、语言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同时探讨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知过程的基础原理。

第五步:了解学习和行为领域该书继续探讨了学习和行为领域的关键内容。

读者将了解到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等学习理论。

此外,它还涵盖了动机、情绪和人格等行为领域的重要主题。

第六步:学习社会互动和发展心理学《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的下一部分介绍了社会互动和发展心理学。

它探讨了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群体行为等社会心理学主题。

同时,它还涵盖了儿童和青少年发展、成年发展和老年发展等不同阶段的个体差异。

01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补充-心理学与你-苏彦捷

01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补充-心理学与你-苏彦捷

心理学与你●苏彦捷副教授我们系办心理学文化节,叫我来讲一些心理学的问题。

他们让我讲“心理学与你”,这个题目太大了,不可能细讲,这样也好,只粗略地讲一下,让大家对心理学有个大概的了解。

如果你把研究心理学作为职业,不可能什么心理学都搞,每个人只做一方面,大家合在一起就是整个的心理学。

今天我们从一般人认识中的心理学入手。

你们可能碰到一个学心理学的就想问他知不知道我们在想什么,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许多心理学家都在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但研究内容在具体情况下有所不同。

今天我们就讲讲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常识。

有一句话说每个人都是半个心理学家,或说通俗心理学家(folk psychology),一个热心人也可以给人解决心理问题,因为每个人都对生活经验有所积累,对人的行为有所了解,虽然许多都是误解。

心理学家就是探测一些规律。

举一个例子,你们说做一个梦要多长时间?几分钟?几个钟头?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脑的电位变化规律来解答这个问题。

他们发现在睡眠的不同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不同,将要入睡时是8-12Hz/s,睡眠越深频率越慢。

后来又发现人在做梦时电位快,电波幅度小,伴随着快速眼动。

电位和快速眼动这两个指标表明你正在做梦。

这样研究结果表明做梦一般会持续20分钟左右。

还有一个问题,人一般多长时间做一个梦呢?应该是一次做好几个。

说只做了一个梦那是因为你只记住了一个,梦都是刚醒时记得,过一段时间就忘了。

一般人只对常识有所了解,经验是这样的。

心理学家则要研究实际是什么样,他们讲究实验的方法,不能用常识代替研究结果。

心理学家研究的主题是行为现象,发现人们的一般行为规律、思维方式、情感状态,去预测、控制、解释人的行为。

要理解人的行为,得从各方面去研究。

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些主要的研究方法分支。

最早是用所谓内省的方法,就是让被试写报告,自己陈述心理行为,心理学家听多了就积累了经验,以后就可以指出在某种情况下人们一般想些什么。

后来有人说这种方法太主观了。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

[5] 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第十版),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界定
• 定义的分歧、社会心理分类系统、本书的定义、对定义 的补充理解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 社会心理发展、认知社会心理学、社会互动、社会影响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 学科性质、与人格心理学、社会学的关系
第一部分 概论、导论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三章 社态度极其测量
第四章 社会化
社会化:如何习得社会认可的心理行为模 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第四章 社会化
第四章 社会化
第 四 章 社 会 化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 田营
导言
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
社会与个体的相互作用
(1)起点:个体生存于并活动于社会之中 (2)社会对个体:社会会影响到个体的思 想、感情和行为 (3)个体对社会:对社会上或周围环境中 的人或事情有自己的认识、体验和行动 ……
一个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
部分:
社会心理 社会化;态度及其测量 发展
社会知觉;刻板印象与归因;自我概念;价 社会认知 值取向 沟通;人际吸引;人际关系;助人行为;侵 社会互动 犯行为
社会影响
从众、依从和服从;劝导与态度改变;
群体中的相互作用;合作、竞争与冲突
•社会心理学概论 •社会心理发展 •认知社会心理学 •社会互动
社会 心理学
•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发 展
社会 影响 社会互动
认知 社会 心理 学
本书中未提到或未足够提到的内 容

社会心理学引论

社会心理学引论
出版社,2023。 • 6. 孙时进编著.社会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 • 7. 申荷永主编.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9。。
: 总旳教学目旳
• 1.掌握社会心理学旳概念、性质及其研 究对象和措施,了解社会心理学旳历史 和现状。
• 2.掌握社会心理学旳基本理论以及发展 趋势。
• 三、 性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以为人旳精神活动旳能量起源于本能,本能
是推动个体行为旳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旳本能有两类:
一类是生旳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旳本
能涉及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旳是保持种族旳繁
衍与个体旳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旳眼里,性
欲有着广义旳含意,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旳欲望,性本
从而缓解焦急,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旳心理防御机制,
它涉及压抑、否定、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
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多种形式。人类在正
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利用,利用得当,可减轻痛
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预防精神崩溃,利用过分就会体
现出焦急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 压 抑——当一种人旳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 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 之而产生焦急、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旳主动遗忘和 克制。
性欲。成年人成熟旳性欲以生殖器性交为最高满足形
式,以生育繁衍后裔为目旳,这就进入了生殖期。
• 弗洛伊德以为成人人格旳基本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 已基本形成,所以小朋友旳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 后旳人格形成起着主要旳作用,许多成人旳变态心理、心 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旳情结。
• 弗洛伊德在后期对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纳托斯,它是促使 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旳力量。死亡是生命旳终止, 是生命旳最终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满 足生理欲望而斗争。只有在此时,生命不再有焦急和抑郁, 所以全部生命旳最终目旳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 破坏、战争等一切消灭行为。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造成 个体旳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造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