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辅导材料19~21

合集下载

教育学教育理论-21

教育学教育理论-21

教育理论-21(总分:14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教育学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二、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教育是 ____(分数:2.00)A.应试教育B.政治教育C.素质教育√D.思想教育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的概念。

2.学校产生于 ____(分数:2.00)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解析:[解析] 除了掌握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这一点,还要掌握在奴隶社会中一些不同的学校名称。

3.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可以加快人的发展。

反映了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 ____ 。

(分数:2.00)A.顺序性B.不平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解析:4.在我国当前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中,中小学应实行(分数:2.00)A.校长负责制√B.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C.学校委员会负责制D.党支部负责制解析:5.“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德育原则是遵循 ____ 的规律而提出来的。

(分数:2.00)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解析:6.“教学的教育性”这个命题最早提出者是 ____(分数:2.00)A.赫尔巴特√B.杜威C.赞科夫D.布鲁纳解析:[解析] 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了“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命题。

7.《教学与发展》的作者是 ____(分数:2.00)A.凯洛夫B.赞科夫C.加里宁D.马卡连科√解析:[解析] 本题考核对教育学发展阶段中教育家代表作的识记。

注意对不同的教育家的代表作及主要教育观点的记忆。

8.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____ 。

(分数:2.00)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培养》D.《理想国》解析:9.反映教师对待自己的道德素养要求的是______。

教育学考试必备资料.doc

教育学考试必备资料.doc

、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耍思想有:“不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屮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魯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了》,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牛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而;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乂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小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牛.。

13、我国全而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木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Z—是发展学牛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木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教育学资料(部分)

教育学资料(部分)

教育学资料(部分)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4、通过_____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5、________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______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3、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要依靠______,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中国古代代表人物是____。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____"是一个典型代表。

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____,他甚至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社会烟草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8、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

9、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发展的特征。

10、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______到______,再到______的发展过程。

11、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学复习材料.doc

3教育学复习材料.doc

伊春区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教育学复习材料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校园文化(华勒首先提出此概念)概念: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最高层次)及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

八教师与学生教师及其职业素养(―)概念: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填空)。

(-)职业的性质与特点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3、特点:教师角色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具体: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角色;6、研究者和学习者角色(三)新课程倡导的师生角色教师角色: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

其内涵包括: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2教师是学牛人*的领路人。

要求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康品徳形成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会口我调适、自我选择,引导学生向更高目标前进。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1、复杂性。

表现:(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2)教学任务的多样性;(3)劳动对象的的差异性。

2、创造性。

表现:(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3、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岀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学》备考资料(打印版)

《教育学》备考资料(打印版)

◆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简述遗传素质的定义,以及它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

意义: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③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简述课程评价定义及其基本步骤。

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实施步骤:第一、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第二、搜集信息;第三、组织材料;第四、分析资料;第五、报告结果。

◆简述贯彻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应注意的基本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①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②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③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简述美育在普通中学的实施要求。

①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②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③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贯彻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的民主。

◆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前辅导材料(直接打印出来就是小抄)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前辅导材料(直接打印出来就是小抄)

1、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理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教育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3、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即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由于历史和传统的不同,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三种典型的学制类型。

5.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艰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6.什么是普通教育?什么是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主要是以生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客与学校教育。

7.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那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分为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两个大的时期.(1)古代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①原始形态的教育的特点是: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第三,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是: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二,教育具有阶级型和等级性.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3)现代学校教育.分为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两个阶段.A 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是: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二,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第第三,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水平日益提高.B、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的特点是:第一,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全套辅导材料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全套辅导材料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题库:名词:六经:是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时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学记:是战国末期乐正克的作品。

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基础,系统地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

亚里斯多德:是古代希腊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道德、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历史研究法:是通过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进行发掘和考察,认识教育现象机器发展规律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是借助样本分析,达到弄清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方法。

实验研究法:是通过对实验对象施加新异实验变量,并对环境干扰因素加以控制,然后观察实验对象变化的方法。

广义教育:是泛指一切有意识地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在不同程度上都可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或影响人的情感、个性的发展。

狭义教育: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

所谓学校教育,是由社会专门组织的,对青少年一代身心成长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期把它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指教师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动作等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遵循的行动规范。

教育机智:教师在处理各种突发的教育问题时,要有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进行快速反映的能力。

教师资格:是指教师任职所需要的学历与道德修养及能力标准。

《大教学理论》:被19世纪英国哲学家的约翰穆勒称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文化(广义和狭义):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精神文化,是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

文化融合:将不同质,不同源的文化综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法则之一。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

年龄特征: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木质的共同特征。

遣传(遣传素质):指个体从先代那里继承下来的解剖的生理特点。

环境(广义和狭义):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教育学 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 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以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为对象,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规律性联系,并服务于教育实践的一门学问。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3.教育目的: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4.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纵横衔接关系。

5.义务教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是一种普遍的、全民的教育。

6.课程: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7.课程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8.课程标准:指学科课程标准,它是各学科的纲领文件。

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9.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10.教学:是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动态生成为存在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11.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1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13.班级授课制: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页
优: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4演示、参观
共性:直观性强,丰富感性知识,帮助理解和验证间接知识,培养观察能力。

缺点:不易于教学生掌握概念
区别:演示: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辅助方法配合讲授,谈话进行(实物,陈示教具,做实验)参观:到校外一定场所去观察了解处在自然状态下的实物或现象(扩大视野,联系生活)
5.实验实习作业
定义:通过运用仪器设备或实际操作,观察变化与规律,以获取知识技巧,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方法。

6练习关键;提高练习质量和效果。

定义:教师指导学生巩固知识,形成各种学习技能、技巧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的一种实践活动
(此外:讨论法、情境法(以陶冶为主)、示范、欣赏法(音乐美术))
六教学组织形式
A概念234
解决教学活动如何组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怎样有效的加以控制和利用问题(主要解决班课时的问题)具体说是以什么形式把学生组织起来并与之发生联系的教学活动如何安排教学时间如何制定
B班级授课制(概念优缺点类型与结构)247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概念:通常称课堂教学,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有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教,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教学制度)
类型:1单式教学(在单式编制的班级里进行教学)
单式班:一个班里的学生只有一种程度(年级)的学生
2复式教学(在复式编制的班级里进行教学)
复式班: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学生编在一个班里
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级体的教育作用
缺点:不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全部潜在的发展
课的类型即课的种类,主要教学任务划分为1综合课(即一堂课中完成两种以上的教学任务的课2单一课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即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的可能性
检查与评定的两大类型1目标参与检测2常模参与检测
检测的基本要求1较高的质量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客观性等)
2内容全面,方法灵活各样
课的类型与结构247(综合单一)
七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248
A五大环节(看看)
1备课(前提)
1钻研教材2了解研究学生3设计教学方案(学期年的教学进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
划教案)
2上课
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4组织得好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评(有机组成部分)
(分量适当,难易适度,要求明确,及时检查,个别指导,评讲)
4课外辅导(补充形式)(不是上课的继续,也不是上课的简单重复)
包括:答疑,补缺补漏,给学习优异或差的学生个别指导,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教育,指导学习方法
形式:个别辅导集体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质量的关键:试题)
检查:意义:1诊断作用2强化作用3调节作用
方法:考察:(日常观察,口头提问,检查作业,书面检测)
考试(学期考试,毕业考试,口试,笔试,实践性活动,开卷闭卷)
评定:1只写评语不评分2评分(百分制记法等级评分法)
B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1备文本(与课标、与教材与课程资源对话)
2备学生(与学生对话)
设计教法:写好三种计划(与自己与同行对话)
(教学设计,方案)
C老师上课的基本要求(评价好课的标准)252
归根结底看教学效果
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4板书有序5语言艺术6结构合理7师生积极性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