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下册第四、五单元导案
部编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优秀教案

部编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优秀教案全文共7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部编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
2、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篇文章?(《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2、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描写时抓住景物特点。
)3、我们的祖国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自己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
2、学生交流:要按游览顺序写;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景物的特点;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
三、启发思路。
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出示: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一望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2、刚才老师展示的这些地方,你去过吗?有什么印象?3、同学们在假期里还游览过哪些地方呢?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4、如何才能把你游览过的地方清楚地介绍给大家,使别人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呢?请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1)要抓住景物最吸引你的地方来介绍,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
(2)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游览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3)要用上过渡段或者过渡句。
(4)要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5)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习作指导。
1、补充题目。
在横线上填上游览的地方名称,可以是小区附近的公园、果园、田野,也可以是各地的风景名胜等。
2、画路线图。
可以先画出游览的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3、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
例如,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4、习作思路示例:开头:可以总体介绍你所要写的地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思维导图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思维导图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四年级学生提供一份有关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梳理,达到更好的记忆和理解效果。
二、目录1.第一单元:对课文和课外内容加注音和标点符号2.第二单元:观察现象学习认字法3.第三单元:学习字音字形4.第四单元:学习辨读词语5.第五单元:学习认识词的构造6.第六单元:学习课文的背诵7.第七单元:朗读课文8.第八单元:学习课文和课外内容的理解9.第九单元:学习课文和课外内容的复述10.第十单元:学习课文和课外内容的表达三、思维导图详解第一单元:对课文和课外内容加注音和标点符号•认识注音符号和常用标点符号•学习如何正确地加注音和标点符号•练习在课文和课外内容中加注音和标点符号第二单元:观察现象学习认字法•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学习通过观察认识生字和生词•掌握正确的认字方法•练习通过观察现象学习认字第三单元:学习字音字形•学习不同的字音和字形•掌握正确的字音和字形•练习辨别字音和字形的差异第四单元:学习辨读词语•学习正确地辨读词语•掌握常见词语的读音•练习辨读包含生字的词语第五单元:学习认识词的构造•学习认识词的构造和意义•掌握常见词的构造方式•练习通过构造认识词语和理解句子第六单元:学习课文的背诵•学习正确地背诵课文•掌握背诵课文的技巧•练习熟练地背诵课文第七单元:朗读课文•学习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朗读的语调和节奏•练习流利地朗读课文第八单元:学习课文和课外内容的理解•学习如何理解课文和课外内容•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练习正确地理解课文和课外内容中的意思第九单元:学习课文和课外内容的复述•学习如何正确地复述课文和课外内容•掌握复述的要点和技巧•练习熟练地复述课文和课外内容第十单元:学习课文和课外内容的表达•学习如何正确地表达课文和课外内容•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练习准确地表达课文和课外内容的意思四、总结通过本文档所提供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对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指导性文章。
通过分析教材,我发现本篇文章具有以下特点:1.文章内容丰富,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便于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
2.文章结构清晰,段落分明,有利于学生掌握段落构成和句子连接的方法。
3.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欲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以下问题:1.写作内容单一,缺乏想象力。
2.句子结构简单,缺乏丰富性。
3.段落划分不清,文章结构混乱。
针对以上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句子结构多样性,并学会合理划分段落。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习作例文》的内容,通过模仿和创作,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2.学会在写作中运用丰富的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段落的划分方法,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2.运用不同的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合理划分段落,使文章结构清晰。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2.模仿法:学生通过模仿《习作例文》,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借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习作例文》的相关资料,以便进行讲解和示范。
2.学生准备写作素材,如图片、故事等。
3.投影仪、黑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习作例文》,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了解文章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根据《习作例文》进行写作,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写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第五单元的重点知识,包括诗歌、叙事文等文学形式。
2.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情节和主题。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诵和理解,叙事文的分析和理解。
2.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感悟和想象。
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分析叙事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
三、教学内容与方式教学内容1.复习第五单元中的诗歌和叙事文,包括课文的朗诵和解读。
2.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和思考。
教学方式1.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采用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诗歌诵读与理解1.教师诵读诗歌,引导学生跟读,并讲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2.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展示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二节叙事文分析与讨论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探讨故事背后的主题和含义。
2.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对叙事文的理解和感悟,交流彼此的观点和想法。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文的阅读与理解,写出关键词或关键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2.撰写读后感或感悟心得,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复习第五单元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操。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青岛版(2017年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思维导图版

第一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第二单元实验操作题(1):实验名称:声音的传播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知道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
实验器材:音叉、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水槽、水、石块、闹钟、玻璃罩 实验方法:1、一同学在材料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且将材料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材料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材料绷紧。
2、学生敲击音叉,另一名学生认真听。
3、分别用不同材料来试验。
4、在装有水的水槽里用两块石块互相敲击。
5、在玻璃罩中放入闹钟,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听闹钟的声音。
实验结果:1.从木制米尺另一端听到的声音效果_____________ 。
2.从尼龙绳另一端听到的声音效果_____________ 。
3.从棉线另一端听到的声音效果_____________ 。
4.在装有水的水槽里用两块石块互相敲击能听到_____________ 声。
5.在玻璃罩中放入闹钟,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_____________ 听闹钟的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
真题(一)如图所示,小明利用闹钟、钟罩等材料组成的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传播现象。
(1)用钟罩罩住发声的闹钟。
在抽掉钟罩内的空气之前小明_______到闹钟的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2)当钟罩内的空气逐渐被抽走之后,闹钟的声音会逐渐_______。
(3)如果在钟罩内装满水,小明_______听到闹钟的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 (4)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第二单元实验操作题(2):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的变化实验目标:明白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实验器材:钢尺、鼓、鼓槌等实验方法:1、用手把尺子压在桌子的边沿,先将尺子伸出桌面长一些,再将尺子伸出桌面短一些,骨同样的力分别用手拨动尺子,仔细听高低变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13 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本课“虑、折”等生字,规范书写“贪、职”等生字。
(2)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描写猫的古怪和淘气可爱的特点的。
2.过程与方法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
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3.情感与价值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老舍先生及其作品。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们喜欢哪些动物呢?它们都很可爱,猫就是其中的一个。
你们喜欢猫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非常喜爱猫,他还专门为猫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下老舍先生家的猫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1.老师先来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
谁来介绍一下作者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我国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老舍先生一生除了写作之外,还有两大爱好:养猫和养花。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贪玩、尽职、屏息、稿纸、踩印、丰富多腔、变化多端、解闷、淘气、花盆、遭殃、生气勃勃。
多音字:“屏”在课文里面读“bǐng”,组词“屏息”;还有个读音是“píng”,组词“屏幕”。
多音字:“闷”在课文里面读“mèn”,组词“解闷”;还有个读音是“mēn”,组词“闷热”。
多音字:“折”在课文里面读“shé”,组词“枝折”;还有个读音是“zhé”,组词“折断”。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的特征》大单元整体学习备课设计

【学习活动二】
小组合作:
先自主阅读探究指南,小组长A1进行整体协调,由C进行记录,B1B2进行总结。
【学习活动三】
小组合作,按照要求做好计划,小组长做好整体协调和分工,共同查阅资料,分工展示。
学习目标达成评价:
7.2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实现生态平衡。
课标分析: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特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总结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学习中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科大概念】大自然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具有不同特征,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条件。
【课程大概念】生物和非生物组成了大自然整体,相互依存。
学情
分析
学习起点分析:根据课前预习反馈:关于 “养蚕的知识”,有96% 的学生不了解,个别学生能够做到 “简略说出”。对于 “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有91% 左右的学生“能够说出”但是不能准确说出其4个阶段。 关于 “大树是哪些动物的家”,极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小鸟在树上搭鸟巢。大部分学生能够说出一到两种动物依靠植物制作巢穴。对于“生物和非生物的特点”,大部分同学认为“会动的是生物”,13%的学生认为“植物不属于生物”。
学习过程设计
教材分析及学习任务设计:
本单元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的特征》本单元将生物的特征作为探究的主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本单元安排了《养蚕》《动物的家》《生物与非生物》三课。《养蚕》这节课通过调查了解养蚕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养蚕,认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部编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6个单元)

部编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6个单元)部编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单元复课教案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研究目标】1.在生活、研究中能够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宽容他人的过错。
2.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
3.懂得反思的意义,养成反思的行为惯,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4.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自己。
5.认识到每个人教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都应当得到尊重。
6.了解尊重自己的意义和主要表现,学会尊重自己。
7.认识到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表现,学会从语言和行动等方面尊重他人。
8.体验宽容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宽容他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到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表现,学会从语言和行动等方面尊重他人。
评价任务】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导入二、复内容一)知识结构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反思二)知识点复第1课《学会尊重》从每个人都值得尊重的话题人手,让学生体会尊重是每个人都应无条件享有的。
第2课《学会宽容》从宽容对生活的价值人手,引导学生体会宽容的意义,再从大度、不计较和包容两个层面。
第3课《学会反思》引导学生回顾个人的反思经历,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反思及其意义的理解与认识。
三)深切拓展谈谈通过本单元内容的研究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三、反馈测试1.从早到晚,怙恃总在忙碌,为()努力,为()奔波,为我们操心。
2.怙恃做那么多事,很()。
我们都爱怙恃,也想为他们()。
3.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不想给父母添(),只是有时候不能从父母的()想问题。
4.我们不经意的一句()或一个(),都有可能使怙恃徒增懊恼。
评价检测】自己自由复本单元的知识,准备迎接测试。
板书设计】完善自我健康成长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反思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进修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者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
2.了解农业生产的首要种类及他们与人们生活的紧密接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银区第三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第四单元)导案主备李燕梅副备审核课时第周课题名称第四单元:我们的手教学目标1、我会读写本课的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并做摘录笔记。
2、我能正确理解“传递、跨越、彼此、星辰、飞翔”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我能理解以“是“为比喻词的比喻句,并能仿写一节。
我能正确、流利朗读诗歌,感悟手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难点1、我能正确理解“传递、跨越、彼此、星辰、飞翔”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我能理解以“是“为比喻词的比喻句,并能仿写一节。
我能正确、流利朗读诗歌,感悟手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环节教学流程执教教师重构导入同学们,伸出你的手,看看你的手像什么?(枫叶、海星……)你用你的手做些什么?(剪纸、画画、写字……)看来同学们有的拥有灵巧的手,有的拥有能干的手,有的拥有智慧的手。
不过,我们的手还有神通广大的本领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手》,看看作者还发现了手的哪些功能。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自主学习我能正确读通课文,在读中认识生字词。
:我能理解词语“传递、跨越、彼此、星辰、飞翔”等在课文中的意思。
还有那些不理解的词语:我能辨清形近字:第()托()辰()递()拖()晨()我再把课文读一遍,画出喜欢的词句,并摘抄下来。
通过读‘金钥匙“,我知道了比喻词“是”,并能仿照课文写一节。
交流协作小组内交流易读错的字和易混的形近字,说说自己的方法。
交流讨论“是”的比喻句。
再把课文默读一遍,说说每节诗歌作者分别把手比作什么?用笔圈出来,讨论还可以把手比作什么?1、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提示:抓住文中次词句体会。
)展示激励小组分工展示:动情诵读,读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达标检测把下面句子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我们的手,在陆地和陆地之间传递彼此的问候。
拓展延伸我要积累一些带有“手”的成语。
课题一双手课时第二课时主备李燕梅重难点1.我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能把课文中的新字、词找出来,并摘录下来。
2.我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惺忪、惊讶、火燎燎、铸造、介绍、创建”等在课文中的意思。
3.我通过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教学目标1.我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能把课文中的新字、词找出来,并摘录下来。
2.我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惺忪、惊讶、火燎燎、铸造、介绍、创建”等在课文中的意思。
3.我通过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执教教师重构导入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
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过程自主学习1、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把课文读一读,我发现这些字易读错:我发现这些字易写错:我能把生字正确、工整地抄写一遍,并组成词语3、我能利用工具书给不认识的生字注音。
4、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惺忪惊讶火燎燎铸造介绍创建5、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他的职业是什么?本课主要讲了他的什么事?交流协作小组内交流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说说自己识字的方法。
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内自由读课文,重点段落可以互读,也可以轮流读,将课文读通顺。
展示激励1、小组分工展示:2、我能正确流利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深化引领善于发现身边默默奉献的人。
拓展延伸积累有关手的成语、诗句。
板书反思主备李燕梅副备审核课时第二课时第周课题名称一双手教学目标1、我能找出描写张迎善手的外形的词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我能在文中有数字的段落句子处做标记,并摘录下来,认真品读。
3、我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主人公的高尚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作者对他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1、我能找出描写张迎善手的外形的词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我能在文中有数字的段落句子处做标记,并摘录下来,认真品读。
3、我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主人公的高尚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作者对他的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熟读课文教学过程环节教学流程执教教师重构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自主学习1、通过上节读课文我知道了张迎善的手的形状。
(用文中词语来形容)2、我知道这是一双的手。
从那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我把课文又读了一遍,在有数字的地方作了批注。
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这双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
5、通过读第19、20自然段,我了解到张迎善的这双手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6、我能算出来这双手仅1981年到1985年就造林400多亩。
是我们整个村子的倍。
是我们学校的倍。
感受张迎善的贡献之大。
交流协作我把描写张迎善的手的形状的句子画出来,认真默读,互相说说自己的感受。
讨论张迎善是一个的人。
交流讨论文中那些数字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感受张迎善的伟大贡献和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文中“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对他的敬佩。
展示激励1、小组分工展示。
(读句子、谈感受)2、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
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
动情诵读,读出作者对张迎善的敬佩之情。
达标检测课文填空:这是一双的大手,活像半截,手的纹络又有,一个个手指就像,掌面像,整只手呈,手上布满了和。
摘录文中列数字的句子,并体会好处。
句子:好处:拓展延伸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课题手上的皮肤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李燕梅重点难点1、我能自学生字、新词,并做摘录笔记。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教学目标1、我能自学生字、新词,并做摘录笔记。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我能简单概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环节教学流程执教教师重构导入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召开一个关于手的“新闻发布会”,希望大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介绍给大家。
自主学习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两遍,遇到不认识的字从课后的生字表中找或查字典。
把字音标注在课文中。
通过读课文我把易读错写错的字找出来,在田字格本上多写几遍,直到掌握为止。
我能把课文中的新字词找出来,写到摘录笔记上。
程4、默读课文,我能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
交流协作1、小组互读生字并纠错。
2、交流识字方法,重点说说易错字。
3、组内互读课文,交流讨论不懂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展示到黑板上。
展示激励小组分工展示: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深化引领了解了哪些手上皮肤的知识?达标检测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手是干活的,手心有许多,手背有,这样手能自如地抓握东西。
(2)每个人的指纹都与别人的,并且。
是手指皮肤的孪生兄弟,它们会像毛发一样。
拓展延伸你打算怎样保护自己的双手?主备李燕梅副备审核教学时间第周教学课题手上的皮肤教学目标1、我能通过读课文,了解手上皮肤的特点和功能。
2、我能找到本文的中心句,知道课文的结构。
3、我能用“金钥匙”教授的方法,标注出第四自然段的要点。
教学重难点1、我能通过读课文,了解手上皮肤的特点和功能。
2、我能找到本文的中心句,知道课文的结构。
教学准备教学过环节教学流程执教教师重构导入继续学习课文《手上的皮肤》自主学习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这是一篇说明文,我还找到了课文的中心句:2、我能略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段落说明对象特点用途说明方法程23453、我要把第四自然段认真读两遍,在课文里用①②③标出要点,还要在这一段旁边注上“指纹特点用途”几个字。
交流协作1、小组内交流,我理清了课文的结构是:。
我找到课文的中心句是:。
2、、讨论第一和第六自然段各起到什么作用?3、讨论交流刚刚完成的表格。
展示激励小组展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的问题。
深化引领运用批注的方法自读《手指》。
达标检测、我能找出课文中的三组反义词()——()()——()()——()2、我要试着选一个词来造句。
3、通过给第四自然段标要点,我知道课文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明指纹的特点和作用。
拓展延伸我能利用课文中的三组反义词复述课文。
反思1、鼓励学生,设疑解疑。
2、根据课后提示,指导学法。
3、加强训练,注重延伸。
白银区第三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第五单元)导案第五单元课题:智谋主备人:李燕梅复备人:课题草帽计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积累“隐蔽、凌乱”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积累“隐蔽、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贺龙,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了解历史上的谋略故事。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复备导入课题一、导入新课,引发质疑1.贺龙是中国开国元帅,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贺龙元帅的资料,现在谁愿意汇报一下你收集的资料。
师:同学们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把贺龙元帅介绍得很详细。
贺龙一生十分神奇曲折,他一生经历无数战役,其中有一场战役他没用一枪一炮就击败了敌人,你们知道是什么战役吗? 2.(板书:草帽计。
)看到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预设学生问题:为什么叫草帽计?是谁使用了草帽计?为什么要用草帽计?他是怎样使用草帽计的?他的计谋成功了吗?)3.同学们针对课题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可结合课前的预习与同伴交流。
(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 2.谁能简要介绍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发言时,说的不全面的地方,可让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故事发生的6要素。
边读、边找、边画出相关内容,然后与同桌交流。
交流展示谁能简要介绍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发言时,说的不全面的地方,可让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指导点拨面面相觑人困马乏喜出望外神机妙算的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巩固练习巩固练习1.抄写词语,查字典了解课文中成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
拓展延伸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
行程二万五千里。
课题草帽计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在长征中英勇作战、巧计破敌的情况:学习贺龙同志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聪明智慧。
2.通过对比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体会红军战士虽然面对贺龙的命令感到莫名其妙,但仍然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的严明军纪和敌人面对红军扔掉的草帽,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
重点难点学习课文,比较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感受贺龙同志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理解文章重点段的意思,理清层次,复述贺龙草帽计。
教学环节教学流程复备复习导入导入1.(板书课题)昨天,大家针对课题提出了很多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