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验案类编

合集下载

倪海厦医师讲经方病案整理

倪海厦医师讲经方病案整理

一、血癌的治疗血癌案例1、04-10-2009初诊,血癌,男,白人,75岁。

处方:炙甘草10钱、生姜二片、大枣十枚、桂枝5钱、麻子仁3钱、熟地2钱、党参3钱、阿胶3钱、当归2钱、白术3钱、茯苓3钱、炮附子4钱、龙骨3钱、牡蛎8钱。

一周后来诊,原WB39已经降到28了。

(正耀注:炙甘草10钱、桂枝5钱、生姜二片、大枣十枚、党参3钱、阿胶3钱、熟地2钱、麻子仁3钱-----------------------------------------------------------------------------------------炙甘草汤加减益气滋阴温阳复脉;当归2钱、白术3钱、茯苓3钱------------------------------------------活血通便健脾利水;龙骨3钱、牡蛎8钱、炮附子4钱---------------------------------------潜阳安神软坚散结。

)倪师解说:炙甘草汤由九味药组成,用于治疗心律不齐心脏跳跳停停。

甘草有蓄水性,所以就不能用到有腹水的癌症病人身上。

炮附子既是阳药,又是热药。

白芍甘草附子汤去寒去湿,可以很简单地解决瘀血的问题,基本上就用不到丹参、丹皮、红花、桃仁等活血化瘀的药,这些活血化瘀的药很容易导致流产。

当归是活血润肠,让大便通畅。

用龙骨是因为病人有盗汗的现象,龙骨、牡蛎有潜阳安神软坚散结的作用。

月经是奶水的残渣,心脏功能好的话就会把这些残渣逼到子宫阴道而排出。

男人精子的残渣逆流进入第六椎就是导致男人血癌的真正原因,进一步讲也是心脏被西药伤害而导致逆流的。

所以说血癌是根本上就不存在的病,都是西药制造出来的。

血癌案例2、03-05-2009初诊,Parks Thomas,白人,73岁。

五年前得到左乳癌,经西医开刀治疗后现在出现移转成淋巴癌与血癌,同时右乳又出现硬块。

处方:生附子2钱、干姜2钱、炙甘草5钱、桂枝3钱、白芍3钱、大黄2钱、黄芩3钱、黄柏3钱、黄连2钱、防己5钱、瓦楞子5钱、牡蛎8钱、紫根3钱、茯苓5钱、阿胶3钱。

整理的经方医案50例(不看看是太遗憾)

整理的经方医案50例(不看看是太遗憾)

整理的经方医案50例(不看看是太遗憾)祖上四代中医,受家庭耳濡目染的影响自幼便对中医有了那份刻骨铭心的感情。

屈指算来中医临床已有13年了,曾有过博览群书的刻苦,曾有过漫长的求师之路,几多成功,几多失败,多少迷茫,多少辛酸。

自己虽然愚钝,但对中医的热爱还算坚定和执着。

医海中多年来一直痛苦的沉浮和坚强的挣扎着!对黄煌老师的人品学问一直仰慕已久,但深入学习老师的学术经验还是最近一年多的事情,时间虽然不长,但通过对老师著作的学习及临床经验的运用,通过反复的比较和冷静的思考,我的眼前为之一亮!疗效的迅速提高,病源大量的增加,使我发现了前行道路中的一盏鲜红而耀眼的明灯!今就运用老师经验治疗的部分病案陆续发出,以就正于同道!一,长期低热案李某,女,22岁,河间市城关镇野场村人。

三个月前不明原因引起低热,体温波动在37.3-38.2之间,反复发作,无规律,胸闷。

无恶寒身痛,咳嗽咽痛口苦等症。

二便可,眠差,血常规,血沉化验正常。

胸片无异常。

曾予菌必治,双黄连等药静脉点滴数日而无效。

他医投银翘散中药治疗亦效果不佳。

舌红苔白脉弦,处方:柴胡24黄芩10清半夏10党参10生姜3片,大枣5个,炙甘草6五付水煎服二诊,病人前三副药后,发热依旧,服四五副后有一天未热。

精神较前好。

原方再进七副。

病人电话告知,自前热退后未在反复。

嘱停药观察。

后有其邻居来诊言已痊愈。

按:小柴胡为《伤寒论》少阳病之专方,治疗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

黄师认为:柴胡证中往来寒热的“往来”有其特殊意义。

第一是指有节律性,或无节律性,或周节律,或月节律。

第二是指没有明显节律,时发时止。

该病人发热日久,西医诊断不明,用清热解毒之时方也未见效,余则据黄师所说抓住病人的往来寒热之特点,另据胸闷脉弦等证而应用了小柴胡,最后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前本人也用小柴胡治疗过发热,但那时的着眼点却是把往来寒热的方证仅仅认为是一阵冷一阵热,寒热交替的表现。

经方验案——摘录

经方验案——摘录

经方验案——摘录1 、眩晕患者,男, 55 岁,教师。

主诉:头晕、目眩反复发作 2 年余,加重1周。

患有高血压病史2 年余,经服开搏通、速尿等西药后,血压有所下降,但头晕缓解不明显,曾服补气养血、平肝潜阳方药,效果不佳。

平素血压控制在:16O~190/ 90~ 1 10 m m Hg。

现证:头晕目眩,轻时眼花,头重脚轻感,重则如坐车船,走路不稳,兼有畏寒、肢厥、困倦乏力,胃纳欠佳,胸闷作恶,舌黯红,苔白腻,脉沉弦。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Ⅲ级(极高危组) 。

中医诊断:眩晕(阳虚水饮上泛夹痰瘀) 。

治疗维持原有降压药,但应逐渐减量。

中医以温阳利水为法。

方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加减:茯苓 30 g,桂枝 10 g,白术20 g,甘草 6 g,泽泻 15 g,熟附子(先煎) 10 g,干姜 6 g,党参 15 g,法半夏 12 g,蔓荆子 10 g,砂仁(后下)6 g,川芎 1O g。

4 剂,水煎服,日 1 剂,分 2 次服。

复诊:眩晕、纳差、困倦乏力、畏寒症状好转,但肢端触之仍冷,有少许胸闷作恶,白腻苔略化。

守前方,熟附子量增至12 g,加田七片 ( 先煎) 10 g、黄芪 30 g。

续服 4 剂,诸症明显好转,腻苔渐化,弦脉转缓。

共服 16 剂后,患者眩晕愈,四肢渐温,精神可,纳佳,舌黯红,苔薄白,脉沉微涩。

血压趋于正常: 13O~140/ 80~90 m m Hg,以健脾滋肾,兼活血为主调理善后。

(按):本案易被误认为是气血亏虚、肝阳上亢之证。

前医曾用补气养血、平肝潜阳方药,效果欠佳。

缘患者头晕目眩,走路不稳,肢厥怕冷,舌苔白腻,脉沉等,四诊合参,当辨为阳虚水饮上泛。

阳虚水湿不化,湿阻清窍,故见以上诸症。

治宜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加减。

方中熟附子、桂枝、干姜温阳散寒;用大剂量茯苓、白术、泽泻、党参以健脾行水:法半夏、砂仁健脾理气化痰;蔓荆子、川芎熄风活血止眩。

此与仲景健脾温肾利水治眩相类。

阳气温复,运化之力复职,则水湿之邪得以消除,诸症也随之消失。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太有用了,全是名医验案)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太有用了,全是名医验案)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太有用了,全是名医验案)(一)感冒例一薛XX,男,60岁,初诊日期:1963年3月8日。

冒两周,尚发烧,鼻塞流涕,咳嗽,咽痒且痛,大便于燥,小便正常。

脉浮微数,舌淡苔白黄腻。

属感冒夹湿,治宜疏解。

方药:苏叶4.5克杏仁6克桔梗3克炒枳壳3克前胡3克制香附3克陈皮3克炒莱菔子4.5克薄荷(后下)3克荆芥3克甘草1.5克葱白(后下)3寸3月16日(二诊):体温正常,咳嗽已止,咽已不痛痒,鼻塞减轻,流黄粘鼻涕,大便软,量少。

脉浮滑,秽苔未净。

病势虽减,外邪未尽,治宜疏解,兼理肠胃。

方药如下:苏叶6克杏仁6克桔梗3克炒枳壳4.5克前胡3克制香附4.5克陈皮3克炒莱菔子4.5克僵蚕4.5克炒神曲6克甘草1.5克豆豉9克葱白(后下)3寸4月2日(三诊):药后鼻塞减,不流涕,食纳尚可,腹胀,大便不畅量少。

脉沉滑,秽苔未尽。

外邪已解,湿滞未尽,治宜和脾消滞,清利湿热。

方药如下:炒苍术6克厚朴6克陈皮4.5克炙甘草1.5克法半夏6克蕾香梗6克槟榔4.5克炒枳实3克大黄(另包后下)3克神曲(炒)6克生姜3片继用香砂平胃丸3袋,早晚各服6克,白开水下,调理而愈。

(《蒲辅周医疗经验》)例二曹X,男。

形寒骨楚,风寒束干太阳之表,腠理不得疏泄也。

不更衣七日,仲景有桂枝汤加大黄之例,今师其意。

方药:川桂枝3克(后下)生麻黄3克蔓荆子3克羌活9克生锦纹3克(挫细末分吞)郁李仁12克杏仁泥18克晚蚕砂9克(包)粉甘草3克(《章次公医案》)例三朱XX,体赢弱,素有遗精病,昨日赴席邻村,醉酒饱食,深夜始归,不兔风寒侵袭,次日感觉不适,不恶寒而微热,身胀腰瘦,头隐痛,有微汗,自煎服葱鼓生姜汤,病未除,精神呈不振,口淡不思食,遂舆而来诊。

脉细微乏力,参之前证,则属阳虚感冒。

党参15克桂枝9克酒芍甘草各9克生姜4.5克附子9克大枣5枚嘱服3帖再论,复诊,诸证悉已,食亦略思,精神尚萎顿,脉仍微弱,阳气衰微,仍宜温补,处以附子汤加巴戟、枸杞、鹿胶、芦巴补肾诸品。

经方治验小案

经方治验小案

经方治验小案更新时间:偶尔更新,随意写写微信公众号:经方日记全文字数:3260阅读时间:10分钟作者:广西南宁宁毅患者顾某芳,女,40岁。

病:感冒首诊时间:2019年12月21日08:52微信就诊,信息如下:早起,鼻塞,头晕。

着凉感冒了,昨晚一直找水喝,唇裂又像上火。

张庆军老师伤寒病脉证治问诊单:1、头痛,头晕,脖子难受,怕冷,怕风,不爱出汗;2、口不苦,胸闷;3、大便不干,口不渴,饭量不大,不怕热,心中郁闷,嗓子感觉有痰咳不出来;4、大便稀,大便不粘,平时吃凉东西难受;5、手脚凉;6、无精神,四肢凉;7、脉无力;8、小便黄,胃胀;9、小肚子不胀;10、胃部无压痛;11、无黄疸。

舌象:舌暗红,有红点,苔薄白。

六经辨证:少阴太阴合病。

头痛,头晕,脖子难受,怕冷,怕风,不爱出汗,手脚凉,无精神,脉无力,少阴病;嗓子感觉有痰咳不出来,大便稀,大便不粘,平时吃凉东西难受,胸闷,脉无力,太阴病。

方证辨证:患者无发热,头痛,怕风,怕冷,不出汗,无精神,手脚凉,脉无力,少阴病之麻黄附子甘草汤证;脖子难受,葛根证;心中郁闷,嗓子感觉有痰咳不出来,脉无力,太阴病之半夏厚朴汤证;大便稀,大便不粘,平时吃凉东西难受,脉无力,太阴病之理中汤证。

综上所述,处方为麻黄附子甘草汤加葛根合半夏厚朴汤合理中汤。

处方:麻黄20g,附子20g,炙甘草30g,姜半夏30,厚朴15g,茯苓20g,生姜切片25g,紫苏叶10g,太子参30g,干姜30g,白术30g,葛根40g,1剂。

煮服方法:1400ml冷水,煮成450ml,去渣分三次温服。

二诊:12月22日11:30,诉服完药后,精神好了很多,心情也好了,还需继续服用中药吗?根据其病情,建议继续予两副巩固。

三诊:12月23日06:57,诉感觉喉咙痛,上火了。

昨晚吃了萝卜炖羊肉,问是否为这个原因引起?因其感冒后大补,所以感冒后清淡饮食示非常重要的,因其喉咙痛,考虑为转出少阳,建议予在原方中加入黄芩15g进行截断。

刘玉洁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验案4则

刘玉洁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验案4则

肝 主风 , 故 刘师从 肝论 治 。拟调肝 气 , 安 心神 , 山、 鲁兆 麟 , 临证 三 十余 载 , 临 床 经验 丰 富 , 崇 尚仲 为肝 ,
景, 擅用 经方 愈顽 疾 。笔者 随刘 玉洁 老师 ( 以下称 刘 和枢 机 , 化 痰浊 之法 。方用 柴胡加 龙骨牡 蛎 汤 。《 伤 师) 从 事 临床 学 习 , 感悟 颇深 , 尤 其是 刘 师 深谙 经 方 寒论 ) ) 1 0 7条云 : “ 伤 寒八 九 日, 下之, 胸 满烦 惊 , 小便 谵语 , 一身尽重 , 不 可转 侧 者 , 柴 胡 加 龙 骨 牡 之法 理 . 屡 屡 活用 经 方 治 疗 疑 难 杂病 , 治 疗 效 果 良 不 利 ,
患者 因在 白天 有不 可抗 拒 的短 暂 睡 眠发 作 , 不 化 痰宁 心 , 开 窍醒 神 。丹参 、 郁金、 合 欢皮 行气解 郁 , 能 自制 , 多方就 医效 果不 著 , 遂来 就诊 。每次 发作很 清 心安 神 。诸 药共奏 解郁 化痰 、 行气 醒神 之功 , 故 收 快 即进入 睡 眠状 态 , 睡 眠 一 般持 续 数 分 钟 , 每 日可 良效 。
( 先煎) 。常法 煎服 。
上方 服 用 7剂 , 溃疡 面 分 泌物 减少 , 开 始收 口。
加减 连 服 3个 月 ,左侧 大 腿 内侧 皮肤 完 全 愈合 , 面
服药 7剂后 白天 睡眠 时间减 少 ,上方加 减前 后 部 皮肤 恢 复 正 常 。其 后 以知 柏 地 黄 汤 加减 调 理善
褥蠹 ≮ 。 0 ≥ 薯 0 。 l l : :
刘玉洁运用经方治疗疑难 杂症验案 4则
曹 洋
( 河北联 合 大学 中 医学院 , 河 北唐 山 0 6 3 0 0 0 )

经方实践验案2则

经方实践验案2则

光明中医2012年10月第27卷第10期cJGMcM0ctober2012.Vol27.10・2075・经方实践验案2则邵晓颖关键词:经方;伤寒论;金匮要略doi:10.3969/j.issn.1003_8914.2012.10.079文章编号:1003—8914(2012)一10—2075-02经方以其独特的魅力,历千年而不朽,临证如能应用得当,则效若桴鼓,可覆杯而愈。

笔者多年来一直学习使用经方,现将验案3则报告如下,敬请指正。

1小陷胸汤治疗胃痛患者,男43岁,2010年7月7日来诊。

缘于3天前淋雨后感觉凉爽,晚饭时较平时多吃了些即感觉胃有些不适,当晚睡至凌晨时,被胃痛醒,胃中噪杂疼痛难耐,心下灼热,泛酸。

自以为伤食,不进食就好了,次日自服维u颠茄铝胶囊l粒,日3次,早餐未进,中午吃得很少,至夜疼痛加剧,辗转反侧,难以人睡。

7月7日晨起疼痛难以忍受,故来医院就诊,因患者以前体检时发现血脂较高(具体不详),故考虑是否为胰腺炎,当即检查血常规、血尿淀粉酶,报告均正常,排除胰腺炎。

钡餐透视亦未见明显异常。

刻下心下痞满不适,痛不可近,必须弯腰屈曲身体而坐,否则疼痛难忍,麦氏点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柔软,舌淡苔略黄,脉浮滑。

诊断:小结胸。

给予小陷胸汤加味:黄连109,半夏109,栝蒌209,柴胡159,佛手109,白芍159,桂枝159,炙甘草lOg,木瓜209,丹参209,3剂,水煎服。

下午2:00左右,药煎好了,当即口服1代(150m1),服药后即觉胃中舒服,疼痛消失,可以挺直身体,不必再弯腰而坐。

共服5袋(每剂煎3袋)后停药,诸症皆失,痊愈。

按:该患者患有高脂血症,素体湿热,夏月贪凉冒雨,外感风寒,化热入里,痰热互结于胸中。

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佛手、木瓜、炙甘草缓急解痉止痛,柴胡升清,与桂枝、白芍解除表邪,丹参活血益气,改善血行,众药合用方证相合故能药到病除。

小陷胸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黄连、半夏、栝蒌组成。

经方临床验案3则

经方临床验案3则

虚燥 热 , 而该 患者症 见 舌 淡、 沉 之 象 , 然 脉 知其 并非 阴
虚燥 热 , 而是 中阳不 足 , 失健 运 。脾 为治 水之 脏 , 脾 主 运化 水液 , 脾 阳不足 , 今 水津不化 , 津液 下趋 , 见小便 故 频数 而 口渴 。渴故 当饮水 , 而脾 阳不运 , 水愈 多则 小 饮 便 愈数 。治 疗 当以小建 中汤温 中健 脾 , 化水液 。 运 3 桂枝汤 治疗过 敏性 鼻炎
剂, 诸症悉 除 。 。 。
之 。从渗 出性胸 膜 炎的 临床 表现 看 , 痰饮 病 的 悬饮 ” 与
极 为 相 似 , 辨 证 为 悬饮 。现 代 实 验 研 究 发 现 : 遂 、 故 甘
按: 过敏 性 鼻 炎 多见 于肺 气 虚弱 , 抗 力差之体 , 抵
老 少皆易发 。本 病 以喷 嚏 、 塞 、 清 涕、 闻香央 为 鼻 流 不 主症, 易反 复发 作 , 而患者 以喷嚏之 症最 感痛苦 。观 本
者咳嗽少 痰 , 侧 胸 痛 , 吸 困难 , 热 5天 , 苔 厚 左 呼 发 舌
腻 , 弦 滑 。西 医查 体 见 : 神差 , 养 尚可 , 吸 急 脉 精 营 呼
促, 左胸 部语 颤音 减 弱 , 叩诊 呈 浊 音 , 吸音 消失 。胸 呼
腔穿 刺液 呈 淡 黄 色 , 结核 菌 未 发现 , 沉 3 m dJ时。 血 8 n l, '
妙 , 世称 之为 “ 后 经方 之 祖 ” 。其 后 世众 多 医家将 其 方
根据其表 现 , 合 脉证 , 断 为 “ 渴 证 ” 脾 阳亏 虚 结 诊 消 之
型 。故 治 以小 建 中汤温 阳健 脾 。处 方 : 饴糖 3g 桂 枝 0,
9, g 白芍 9 , g 生姜 9 , g 炙甘 草 6 , 枣 6枚 。水 煎服 , g大 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验案类编寒山远上编目录经方 .................................................................................................................................................................... - 1 -麻黄汤证 (1)刘渡舟:伤寒表实证 ................................................................................................................................ - 1 -胡希恕:感冒发烧 ....................................................................................................................................... - 1 -胡希恕:肺炎 ............................................................................................................................................... - 2 -经方实验录:太阳伤寒 ............................................................................................................................ - 2 -经方实验录:太阳伤寒 ............................................................................................................................ - 3 -经方实验录:太阳伤寒 ............................................................................................................................ - 3 -经方实验录:太阳伤寒 ............................................................................................................................ - 4 -经方实验录:太阳伤寒 ............................................................................................................................ - 4 -临证实验录:发热 .................................................................................................................................... - 5 -临证实验录:荨麻疹 ................................................................................................................................ - 6 -射干麻黄汤证 . (7)胡希恕:哮喘 (7)经方实验录:哮喘 (7)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9)胡希恕:瘙痒 ............................................................................................................................................ - 9 -经方实验录;寒热数度发 ........................................................................................................................... - 9 -临证实验录:发热 .................................................................................................................................... - 9 -临证实验录:荨麻疹 .............................................................................................................................. - 10 -临证实验录:荨麻疹 .............................................................................................................................. - 10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 (12)经方实验录:寒热往来一日再发 .......................................................................................................... - 12 -经方实验录:崩漏 .................................................................................................................................. - 12 -桂枝二越婢一汤 (15)临证实验录:发热 .................................................................................................................................. - 15 -葛根汤证 . (16)刘渡舟:头痛 (16)胡希恕:骨质增生 (16)胡希恕:感冒 (17)胡希恕(胃肠型感冒) (17)经方实验录:太阳伤寒项背强痛 (18)经方实验录:太阳伤寒口燥渴 (20)经方实验录:太阳伤寒口燥渴 (21)经方实验录:百日咳出疹子 (22)临证实验录:臂痛 (23)葛根加半夏汤证 (25)胡希恕(急性胃肠炎) (25)刘景棋:胃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6)胡学曾:泄泻 (26)四逆汤证 (27)胡希恕:昏冒 (27)临证实验录:过汗亡阳 (28)临证实验录:脘痛 (28)临证实验录:阴茎冷痛 (29)临证实验录:腿痛 (29)茯苓四逆汤方 (30)胡希恕: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30)附子粳米汤证 (31)刘渡舟:腹痛(肠功能紊乱) (31)四逆加人参汤 (32)刘渡舟:但欲寐(老年性脑痴呆) (32)临证实验录:崩漏 (32)四逆散证 (34)胡希恕:紫癜 (34)胡希恕:肠功能紊乱 (34)临证实验录:脘痛 (35)临证实验录:泄泻 (36)临证实验录:乳癖 (36)临证实验录:乳癖 (37)临证实验录:胁痛 (37)茯苓救逆汤证 (39)胡希恕:惊悸 (39)黄连阿胶汤证 (40)刘渡舟:不寐 (40)刘渡舟:尿血(肾小球肾炎) (40)刘渡舟:崩漏 (41)胡希恕:肺炎后心烦失眠 (42)临证实验录:失眠 (42)临证实验录:失眠 (42)黄芩汤方 (44)胡希恕:肠炎 (44)临证实验录:痢疾 (44)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45)胡希恕:肠炎 (45)经方实验录:麻疹兼热利 (45)经方实验录:口疮 (46)经方实验录:小便已阴疼 (47)临证实验录:麻疹 (47)临证实验录:痢疾 (48)临证实验录:痢疾 (48)临证实验录:目赤胂痛 (49)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50)刘渡舟:心悸 (50)麻黄附子甘草汤 (52)胡希恕:少阴感冒 (52)经方实验录:痧疹但欲寐 (52)临证实验录:感冒 (53)桂枝汤证 (54)刘渡舟:营卫不和 (54)胡希恕:发热、肩背拘急 (55)胡希恕:发热 (55)临证实验录发热 (55)胡希恕:发热头痛 (56)胡希恕:头痛 (56)经方实验录:太阳中风 (56)经方实验录:夏日太阳中风 (57)经方实验录:暑日感寒复饮冷 (58)经方实验录:暑日感寒复饮冷 (58)经方实验录:暑日感寒复饮冷 (59)经方实验录:脑疽 (61)经方实验录:月经后期 (62)临证实验录:不食 (63)临证实验录:麻木 (63)临证实验录:臂痛 (64)桂枝新加汤证 (66)刘渡舟:产后身痛 (66)胡希恕:午后身疼 (66)临证实验录:泄泻 (67)临证实验录:大便失禁 (67)临证实验录:带下 (68)临证实验录:腰背痛 (68)临证实验录:足跟痛 (69)芍药甘草汤证 (71)刘渡舟:髓关节痛(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71)胡希恕:前阴抽痛 (71)经方实验录:足痛 (71)经方实验录:右足行步不良 (72)临证实验录:腹痛 (73)临证实验录:小便失禁 (74)临证实验录:头痛 (74)临证实验录:头痛 (74)临证实验录:腿痛 (75)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77)临证实验录:自汗恶寒 (77)临证实验录:牙痛 (77)甘草干姜汤证 (79)胡希恕:心慌,惊悸, (80)临证实验录:心悸 (80)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81)胡希恕:惊恐 (81)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 (83)胡希恕(瘾病) (83)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84)胡希恕:性功能障碍 (84)胡希恕:性功能障碍 (84)经方实验录:虚劳 (85)经方实验录:盗汗 (86)临证实验录:心悸 (86)临证实验录:心悸 (87)临证实验录:梦交 (87)瓜蒌薤白半夏汤证 (89)胡希恕:冠心病 (89)枳实薤白桂枝汤 (90)临证实验录:咳嗽哮喘 (90)桂枝加芍药汤证 (91)刘渡舟:下利(慢性菌痢) (91)胡希恕:腹痛 (91)临证实验录:腹痛 (91)桂枝加黄芪汤证 (93)胡希恕:黄汗 (93)芪芍桂酒汤证 (94)胡希恕:黄汗 (94)桂枝加大黄汤方 (95)胡希恕:腹痛 (95)经方实验录:伤寒头痛便秘 (95)临证实验录:脘痛 (95)临证实验录:痢疾 (96)临证实验录:痢疾 (97)小建中汤证 (98)胡希恕:胃脘疼痛 (98)胡希恕:胃脘疼痛 (98)胡希恕:慢性前列腺炎 (99)经方实验录:腹痛,喜按 (99)经方实验录:进行腹痛 (100)黄芪建中汤证 (101)刘渡舟:产后胃院痛 (101)经方实验录 (101)临证实验录:不食 (104)当归建中汤证 (105)胡希恕:青光眼 (106)胡希恕:头痛 (106)临证实验录:呕吐 (107)理中汤方 (108)胡希恕:腹泻 (108)经方实验录: 泄泻 (108)临证实验录:脘痛 (108)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109)胡老讲述医案 (109)临证实验录:腹胀 (109)桂枝加葛根汤证 (110)刘渡舟:口眼歪斜 (110)刘渡舟:项背拘急 (110)胡希恕:感冒项强 (111)临证实验录:手术后发热项强 (111)临证实验录:痢疾 (111)临证实验录:痢疾 (112)临证实验录:痢疾 (112)瓜蒌桂枝汤证 (114)刘渡舟:柔痉 (114)桂枝加桂汤证 (115)刘渡舟:奔豚 (115)胡希恕:气功出偏,气上冲胸 (115)经方实验录奔豚 (116)临证实验录:奔豚 (120)炙甘草汤方 (121)胡希恕:心脏病 (121)经方实验录:脉结代 (121)经方实验录脉结代 (121)经方实验录脉结代 (122)临证实验录:心悸 (123)桂枝加附子汤证 (124)胡希恕:骨质增生 (124)临证实验录:崩漏 (124)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125)刘渡舟:胸满 (125)桂枝去芍药加白术附子汤证 (126)刘渡舟:痿证(腓总神经损伤) (126)黄芪桂枝五物汤证 (128)刘渡舟:痿证(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128)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130)刘渡舟:咳喘(感冒并发肺炎) (130)胡希恕:感冒咳嗽 (130)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证 (132)刘渡舟:赚胀(肝硬化腹水) (132)桂枝人参汤 (133)胡希恕: (133)小青龙汤证 (134)刘渡舟:咳喘(慢性支气管炎) (134)胡希恕:咳嗽 (135)经方实验录咳嗽 (136)临证实验录:咳嗽 (137)临证实验录:水肿 (137)临证实验录:妊娠恶阻 (138)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证 (139)胡希恕:咳嗽 (139)苓甘五味姜辛夏杏仁汤证 (140)经方实验录:咳喘 (140)葶苈大枣泻肺汤证 (141)经方实验录肺痈其一 (141)经方实验录肺痈 (143)皂荚丸证 (148)经方实验录:咳逆上气 (148)经方实验录:咳逆上气 (148)经方实验录:咳逆上气 (149)经方实验录:咳逆上气 (149)小青龙加石膏汤证 (151)胡希恕咳嗽 (151)大青龙汤方 (152)胡希恕;肾盂肾炎水肿 (152)胡希恕:肺炎 (152)临证实验录:发热 (153)临证实验录:发热 (153)五苓散证 (154)胡希恕:癫痫 (154)胡希恕:腹胀尿涩 (154)胡希恕:头痛 (154)胡希恕:前列腺炎 (155)临证实验录:水肿 (155)苓桂术甘汤证 (158)刘渡舟:水心病(冠心病) (158)刘渡舟:心悸(室性早搏) (159)刘渡舟:舌麻(高血压型冠心病) (159)胡希恕:眩晕耳鸣 (160)临证实验录:眩晕 (161)苓桂姜甘汤(茯苓甘草汤)证 (162)刘渡舟:心下悸 (162)甘姜苓术汤证 (164)刘渡舟:腰腿痛 (164)刘渡舟:带下 (164)泽泻汤证 (165)刘渡舟:眩晕 (165)经方实验录:咳吐眩冒 (165)临证实验录:眩晕 (165)临证实验录:眩晕 (166)真武汤证 (168)胡希恕:颈椎增生 (169)胡希恕:膀胱炎 (169)临证实验录:咳嗽哮喘 (170)临证实验录:咳嗽哮喘 (170)临证实验录:脘痛 (171)临证实验录:水肿 (172)临证实验录:眩晕 (172)附子汤方 (174)胡希恕:腹痛腹泻 (174)临证实验录:失眠 (174)甘草附子汤证 (175)胡希恕:脊椎骨质增生 (175)十枣汤证 (176)胡希恕:胸腔积液 (176)胡希恕:腹水 (176)经方实验录悬饮 (176)经方实验录悬饮 (179)临证实验录:悬饮 (181)临证实验录:脘痛 (181)临证实验录:眩晕 (182)临证实验录:湿疮 (183)临证实验录:腰背痛 (184)临证实验录:关节炎 (184)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证 (187)胡希恕:心衰 (187)甘遂半夏汤证 (188)临证实验录:结肠炎 (188)刘渡舟:咳喘 (189)小柴胡汤证 (190)刘渡舟:气郁发热(皮肌炎后遗症) (190)刘渡舟:低热鼻衄 (190)刘渡舟:少阳病腹痛 (191)胡希恕:咳嗽 (191)临证实验录:发热 (192)临证实验录:脘痛 (193)临证实验录:胁痛 (194)临证实验录:黄疸 (195)临证实验录:水肿 (195)临证实验录:淋证 (196)临证实验录:脱肛 (196)临证实验录:麻木 (197)柴胡桂枝汤证 (198)刘渡舟:肩背疼痛(肩周炎) (198)胡希恕:进行感冒 (198)胡希恕:前列腺炎 (199)胡希恕:头痛 (199)临证实验录:咳嗽 (200)临证实验录:脘痛 (200)临证实验录:阳痿 (201)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202)刘渡舟:腹胀(慢性乙型肝炎) (202)胡希恕:肝炎癫痫 (202)临证实验录:心下痞 (203)临证实验录:颤抖 (203)旋复花汤证 (205)刘渡舟:胁痛 (20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206)刘渡舟:癫痫 (206)胡希恕:不寐,妄想 (206)临证实验录:心悸 (207)临证实验录:失眠 (207)临证实验录:颤抖 (208)临证实验录:气厥 (209)临证实验录:癫狂 (209)临证实验录:痫病 (210)临证实验录:痫病 (210)小柴胡加石膏汤证 (211)刘渡舟:外感发热(病毒性感冒) (211)胡希恕:发热 (211)胡希恕感冒 (212)胡希恕感冒 (212)胡希恕:肺炎 (212)胡希恕:肺炎 (213)胡希恕:噤口痢 (214)胡希恕:噤口痢 (214)胡希恕:头痛 (215)柴胡加芒硝汤方 (217)大柴胡汤证 (219)刘渡舟:呕利痞 (219)胡希恕:高热患者: (219)临证实验录:发热 (220)胡希恕(腮腺炎合并脑炎) (220)临证实验录:泄泻 (221)临证实验录:慢性肾炎 (221)大承气汤证 (223)胡希恕:肺炎 (223)经方实验录:阙上痛 (223)经方实验录:阙上痛 (224)经方实验录:发热,头痛,目中不了了,睛不和 (225)经方实验录:腹痛下利色纯青 (226)经方实验录:热厥口伤烂赤 (226)经方实验录:神志恍惚 (227)经方实验录:暑天阳明 (228)经方实验录:产后阳明病 (228)经方实验录:阳明大实 (230)临证实验录:发热 (231)临证实验录:发热 (231)小承气汤证 (233)经方实验录:头痛 (233)临证实验录:脘痛 (233)临证实验录:泄泻 (233)临证实验录:泄泻 (234)调胃承气汤方 (235)胡希恕:发热头痛 (235)经方实验录:腹痛 (235)临证实验录:便秘 (238)大黄附子汤 (240)临证实验录:阳痿 (240)临证实验录:不育 (240)猪胆汁导证 (242)经方实验录: (242)麻子仁丸方 (243)胡希恕:感冒后大便干燥 (243)经方实验录: (243)白虎汤证 (244)刘渡舟:高热不退 (244)刘渡舟:热厥 (244)刘渡舟:湿温 (245)胡希恕:高热 (245)经方实验录:大热大渴之阳明证 (246)临证实验录:头痛 (248)白虎加人参汤方 (249)胡希恕:高热 (249)临证实验录:发热 (249)临证实验录:血精 (249)白虎加桂枝汤证 (251)刘渡舟:产后发热 (251)经方实验录:汗出而热不除 (251)猪苓汤证 (254)刘渡舟:少阴阴虚热与水结(结核性心包积液) (254)刘渡舟:经行泄泻 (254)刘渡舟:产后下利 (255)胡希恕:膀胱炎 (255)胡希恕:失眠 (256)胡希恕:膀胱结石 (256)胡希恕:膀胱炎 (257)胡希恕:前列腺炎 (258)临证实验录:淋证 (258)栀子豉汤方 (260)胡老讲述医案 (260)胡老心中懊侬案 (260)临证实验录:懊憹 (260)临证实验录:懊憹 (261)栀子大黄汤方 (262)胡希恕:外感发热 (262)栀子厚朴汤证 (263)刘渡舟:烦满〔神经官能症) (263)刘渡舟:烦满 (263)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265)刘渡舟:火热痞(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265)泻心汤证 (266)刘渡舟:躁狂 (266)刘渡舟:半身不遂 (266)刘渡舟:脱发 (267)胡希恕:高血压衄血案 (267)胡希恕:半身不遂案 (268)临证实验录:齿衄 (268)黄土汤证 (270)胡希恕:便血 (270)胡希恕:便血 (270)附子泻心汤证 (271)刘渡舟:上热下寒证 (271)半夏泻心汤证 (272)胡希恕慢性胃肠炎 (272)胡希恕慢性痢疾 (273)临证实验录:心下痞 (273)临证实验录:呃逆 (274)临证实验录:泄泻 (274)临证实验录:头痛 (275)生姜泻心汤证 (276)刘渡舟:水气痞 (276)胡希恕:腹泻 (276)胡希恕:慢性肠炎腹泻 (276)临证实验录:泄泻 (277)甘草泻心汤证 (278)刘渡舟:狐惑病 (278)胡希恕:口舌溃疡 (278)胡希恕:狐惑病 (278)胡希恕:产后口腔溃疡 (279)胡希恕:产后口腔溃疡 (279)胡希恕:急性肠炎 (279)旋覆代赭汤证 (281)胡希恕:噫气不除 (281)白头翁汤证 (282)刘渡舟:下利 (282)经方实验录: (282)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证 (284)胡希恕妊娠痢疾 (284)小陷胸汤证 (285)刘渡舟:小结胸证 (285)临证实验录:结胸 (285)临证实验录:脘痛 (286)大陷胸汤证 (287)经方实验录:结胸 (287)经方实验录:上膈有湿痰 (291)临证实验录:大陷胸汤证 (293)桃核承气汤证 (294)刘渡舟:蓄血证 (294)经方实验录:腹满下血 (294)经方实验录:蓄血发狂 (296)经方实验录:经行鼻衄 (296)临证实验录:尿血 (298)临证实验录:阳痿 (298)临证实验录:癫狂 (299)临证实验录:崩漏 (299)临证实验录:产后腹痛 (300)抵当汤证 (302)经方实验录:闭经 (302)经方实验录: (302)经方实验录: (302)抵当丸证 (305)经方实验录: (305)下瘀血汤证 (306)胡希恕:少腹瘀血 (306)茵陈蒿汤证 (307)临证实验录:带下 (307)茵陈五苓散证 (308)刘渡舟:黄痘 (308)竹叶石膏汤证 (309)刘渡舟:气阴两虚发热 (309)刘渡舟:邪热不清,气阴两伤(乳腺炎术后) (309)胡希恕高热 (310)临证实验录:牙痛 (310)麻杏甘石汤证 (312)刘渡舟:咳嗽 (312)刘渡舟:咳喘 (312)胡希恕:外感咳喘 (313)经方实验录:伤寒肺气闭塞发热痰黄 (313)经方实验录:伤寒 (314)经方实验录:猩红热 (315)临证实验录:风温 (315)临证实验录:咽痛发热 (316)临证实验录:淋证 (316)临证实验录:目赤胂痛 (317)麻杏苡甘汤证 (318)胡希恕:痹症 (318)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 (319)刘渡舟:周身痒疹 (319)胡希恕:黄疸身痒 (319)临证实验录:黄疸 (319)临证实验录:水肿 (320)乌梅丸证 (322)刘渡舟:胃脘痛 (322)胡希恕:过敏性结肠炎 (322)黄连汤证 (324)刘渡舟:下利(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324)临证实验录:呕吐 (324)临证实验录:脘痛 (325)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326)大黄牡丹皮汤证 (328)刘渡舟:泄泻(慢性肠炎) (328)经方实验录:肠痈 (328)经方实验录:肠痈 (330)经方实验录:肠痈 (331)防己黄芪汤证 (335)刘渡舟:水肿 (335)大半夏汤证 (336)刘渡舟:青盲〔青光眼) (336)当归贝母苦参丸证 (337)刘渡舟:小便不利(急性泌尿系感染) (337)肾气丸证 (338)刘渡舟:消渴(病毒性肝炎并发糖尿病) (338)临证实验录:泄泻 (338)温经汤证 (340)刘渡舟:痛经 (340)大黄蛰虫丸证 (341)刘渡舟:闭经 (341)胶艾汤证 (342)刘渡舟: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342)胡希恕:术后出血 (342)当归芍药散证 (344)刘渡舟:崩漏 (344)胡希恕头痛 (344)临证实验录:带下 (345)当归四逆汤方 (346)胡希恕:冻疮 (346)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347)胡希恕:偏头痛 (347)越婢汤证 (348)胡希恕:肾炎 (348)越婢加半夏汤证 (349)胡希恕:头痛,鼻窦炎 (349)越婢加术汤证 (350)胡希恕:肾炎 (350)胡希恕:狼疮性肾炎 (350)胡希恕:肾炎 (351)胡希恕:肾炎 (352)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 (353)胡希恕:根骨骨质增生 (353)经方实验录历节 (353)半夏厚朴汤证 (355)胡希恕咳嗽 (355)临证实验录:心悸 (356)甘麦大枣汤 (358)临证实验录:脏躁 (358)瓜蒂散证 (359)临证实验录:头痛 (359)临证实验录:癫狂 (359)临证实验录:癫狂 (360)临证实验录:癫狂 (360)临证实验录:痫病 (361)干姜人参半夏丸证 (362)临证实验录:妊娠恶阻 (362)经方合方 (363)小柴胡汤白虎汤合方 (363)刘渡舟:湿温 (363)临证实验录:发热 (363)临证实验录:发热 (364)临证实验录:发热 (364)小柴胡汤栀子豉汤温胆汤合方 (366)刘渡舟:不寐 (366)小柴胡汤四逆散合方 (367)刘渡舟:郁证 (367)刘渡舟:阳痿 (367)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 (369)刘渡舟:痰热火气交郁 (369)小柴胡汤越鞠丸合方 (370)刘渡舟:肝气郁结 (370)小柴胡汤平胃散合方 (371)刘渡舟:肝郁挟食 (371)小柴胡汤茵陈蒿汤合方 (372)刘渡舟:黄疸 (372)刘渡舟:瘅热病 (372)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合方 (374)刘渡舟:梅核气 (374)小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合方 (375)胡希恕:头痛(颅咽管瘤术后) (375)小柴胡汤苓桂术甘汤合方 (376)胡希恕:癫痫 (376)小柴胡汤当归芍药散合方 (377)胡希恕:月经淋漓不断 (377)四逆散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方 (378)胡希恕:阳痿 (378)四逆散合吴茱萸汤 (379)临证实验录:胃癌 (379)临证实验录:上吐下泻 (381)大柴胡汤葛根汤大青龙汤合方 (382)胡希恕哮喘 (382)大柴胡汤大黄牡丹皮汤合方 (384)胡希恕:肠痈 (384)胡希恕:肠痈 (384)胡希恕:肠痈 (385)大黄牡丹汤合芍药甘草汤 (386)胡希恕阑尾炎 (386)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当归芍药散 (387)胡希恕:阑尾炎 (387)大柴胡汤茵陈蒿汤合方 (388)胡希恕:黄疸 (388)胡希恕:黄疸 (388)大柴胡合己椒苈黄汤 (389)胡希恕:肝硬化腹水 (389)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390)胡希恕:哮喘 (390)胡希恕:哮喘 (390)胡希恕:胃痛 (391)胡希恕:冠心病 (392)胡希恕: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 (393)胡希恕(脑震荡后遗证) (393)胡希恕癫痫 (394)胡希恕:脑梗塞 (395)胡希恕:头痛 (395)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茵陈蒿汤合方 (397)胡希恕;肝炎 (397)大柴胡汤合抵当汤方证 (398)胡希恕:紫癜 (398)大柴胡汤和桃核承气汤 (399)胡希恕:四肢抽搐 (399)胡希恕:哮喘 (399)胡希恕:心梗 (400)胡希恕:癔病 (400)胡希恕: (401)大柴胡汤增液承气汤合方 (402)胡希恕:前列腺炎 (402)瓜蒌薤白半夏汤旋复花汤合方 (403)柴胡桂枝汤合半夏厚朴加石膏方 (404)胡希恕:咳嗽 (404)柴胡桂枝汤合附子理中汤 (405)胡希恕:紫癜 (405)胡希恕:肝炎 (406)胡希恕:痹症 (407)胡希恕:癫痫 (407)胡希恕:系统性红斑狼疮 (407)胡希恕:系统性红斑狼疮 (408)胡希恕:肾炎 (409)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桃仁承气汤证 (410)临证实验录:癫狂 (410)吴茱萸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合方 (412)胡希恕:青光眼头痛 (412)吴茱萸汤合生姜泻心汤 (413)胡希恕:慢性结肠炎 (413)附子粳米汤合人参汤 (414)胡希恕:慢性肝炎 (414)苓桂术甘汤合当归芍药散方 (415)胡希恕:再生障碍性贫血 (415)当归芍药散苓桂术甘汤酸枣仁汤方 (416)胡希恕失眠 (416)旋覆代赭汤合茯苓饮加乌贝散 (417)胡希恕:胃溃疡 (417)吴茱萸汤合半夏厚朴汤 (418)胡希恕:胃溃疡 (418)吴茱萸汤合理中汤 (419)经方实验录奔豚 (419)小半夏合苓桂术甘吴茱萸汤 (420)胡希恕:头痛 (420)当归芍药散合小半夏汤加吴茱萸 (421)胡希恕:(美尼尔氏综合征) (421)胶艾汤合桂枝茯苓丸 (422)胡希恕尿血 (422)五苓散合猪苓汤 (423)胡希恕:尿路结石 (423)桃仁承气汤合礞石滚痰丸证 (424)临证实验录:癫狂 (424)经方序贯使用 (425)桂枝汤→大承气汤 (425)经方实验录太阳转阳明其一 (425)桂枝汤→麻子仁丸 (426)经方实验录太阳转阳明 (426)麻黄汤→大承气汤 (427)经方实验录:太阳转阳明 (427)小青龙汤→大承气汤 (428)经方实验录:太阳转阳明 (428)经方演化方 (429)苓桂杏甘汤 (429)刘渡舟:咳喘 (429)春泽汤 (430)刘渡舟:水肿 (430)四逆散枳壳易枳实方 (431)刘渡舟:胁痛(无黄疸型肝炎) (431)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枝汤 (432)刘渡舟:少阳病气上冲 (432)大柴胡加石膏汤 (433)胡希恕:外感发热 (433)葛根加苓术附汤 (434)胡希恕:痹症 (434)桂枝加苓术附大黄汤 (435)胡希恕:痹症 (435)黄芪桂枝五物加苓术防己汤 (436)胡希恕:痹症 (436)麻杏甘石汤演化之辛凉扁桃体炎方 (437)经方实验录:扁桃体炎 (437)十枣汤演化方控涎丹 (439)临证实验录:消渴 (439)临证实验录:狂证 (439)临证实验录:鼠漏 (440)临证实验录:臂痛 (441)临证实验录:腰痛 (442)临证实验录:悬饮咳嗽 (442)小柴胡汤演化方调心汤 (444)临证实验录:厌食 (444)临证实验录:癃闭 (444)临证实验录:真心痛 (445)临证实验录:惊恐血崩证 (445)临证实验录:闭经 (446)临证实验录:不孕 (446)临证实验录:脉管炎 (447)经方麻黄汤证刘渡舟:伤寒表实证刘某,男,50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