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合集下载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贸易 、 对外 投资 、 对外 技术 转 让 等方 面 的 内容 , 本
文 所 说 的企 业 “ 出去 ” 略 主要 是 指 企 业 对 外 走 战
投 资 。 突出 的形式是 企 业 以技 术 、 最 设备 、 资金 等
生 产要素 , 到境 外 投资 设厂 , 开展境 外 加工 贸 易 。
维普资讯
部前 进”如果部 门间的意见不统一 , 时误 事的事 , 误
就难免会发生。 由于 多头 管 理 , 各个 部 门视 角 不 同 , 口径 不

业 规 模小 、 竞争 力 不 强 、 企 业 服 务 的 中介 机 构 为
不 完善 等 问题 c必须 解 决这 些 问题 , 能加快 我 才 国 企业 “ 出去 ” 走 的进程 。
目, 大部分 都没 有报 我 国主 管对 外投 资 的外 经 绝
贸部 审批国, 多 “ 出去 ” 许 走 的私 营企 业 处 于现 行 对 外投 资管 理体 制之 外 。 因此 , 府 有关 部 门要 政 研 究 和总结 私 营企业 “ 出去” 走 的经验 , 并帮 助它 们解 决“ 出去 ” 困难 。 走 的
项 目只要 达 到 10 美元 则 要 由国 家外 经 贸部 审 0万 批 ,0 万 一 0 万美 元 要 由国 家 计 委 立 项 ,0 万 l0 5 0 50 美元 以上要 报 国务院立项 ” “ ;审批手续 繁琐 , 公文 旅行 , 审批 一个 项 目要 经 过经 贸 、 经 贸 、 汇管 外 外 理三 条线和 市 、省 、国家三个 级别 ,要 经过 九道 坎 ”“ , 其问 还要 经 过 中国驻 外 机构 的商 务 部 门审
委要 管 ; 如果是做 贸易 , 外经 贸部要管 ; 如果是行业 审批 , 则要牵 涉到外 贸 、 关 、 海 财政 、 务等诸 多部 税

浅谈中国企业_走出去_

浅谈中国企业_走出去_

经 济 纵 横33INTELLIGENCE························浅谈中国企业“走出去”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2班 文露彬摘 要: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与潮流,而企业成功地走向世界必须依靠政府和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

本文从分析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入手,阐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应采取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中国企业 走出去 必然性 策略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中国政府2000年提出了“走出去”发展战略,明确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改变了过去一味强调“引进来”的方针,是来自六方面的要求。

1、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经济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市场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迫切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学习和交流,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更大的动力。

2、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与趋势,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竞争。

中国企业要想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下获得生存,就必须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参与竞争,争取市场份额。

同时,也需要开发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3、中国加入WTO 的要求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根据WTO 的相关要求,我国必须开放国内市场,实现市场国际化,这将直面跨国公司的竞争。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必须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让中国企业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4、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国内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供过于求,需要企业“走出去”。

这既利用了他国的自然、人力资源等缓解紧张局面,又通过开发国际市场提升我国产业结构,按其他国家的需求和规则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更多地抢占市场份额,真正渗透进国际市场。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几点研究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几点研究
国际 的影 响力

带动 了各 国间生 产要 素 (包 括 资本
、 、 、

劳动
” ,
都还 显 得相对薄弱且 存在很 大 的

力 土 地 技术

自然 资 源 现 代 管 理 信 息 等 ) 的 进

差距

本 文结合我 国企 业 近 年在对外直接投 资 中

步 融 通 和 优 化 组 合 我 国鼓励 企 业 走 出去

品行业 中 国 内 已 出现 大量 产能过 剩 经 济 出现 偏
, ,
略利益 的实现 (2 ) 企
观 需要



热现 象


同 时 全 国 资 源 紧张 环 境 污 染 等 问题 日


走 出去
是 主 动 融


界经 济的客
益突出

在此 形 势下 加快资金 分流 与输 出 促进


中国企业 实施


能真正 落实到企业 的少
投 资 的产业 结构上


扶 持范 围也 有 限

在对外
相对忽
等 ;又 有 进 行 股 权 市 场 置 换 强 强 联 手 组 建 跨 国

我 国境外 投 资企 业 大 多偏 重

企 业 的战略性 发展 趋 势

如无 锡市兴 达 尼 龙 有 限

于 劳动密集 型 的初级 产 品和 消费 品产业



存在 的 问题 提 出 了 中国企 业 实施
的路 径 选 择
1

走 出去

我国企业如何实现“走出去”战略

我国企业如何实现“走出去”战略

我国企业如何实现“走出去”战略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了我国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实现“走出去”战略不仅可以帮助我国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机会,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本文将从战略选择、市场开拓、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我国企业如何实现“走出去”战略。

1. 战略选择实施“走出去”战略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定位。

企业应该选择适合自身实力和资源优势的“走出去”战略,在选择战略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市场环境、行业竞争情况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企业还需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阶段性目标,以确保战略的实施步骤和效果。

2. 市场开拓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市场开拓是关键的一步。

企业应该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并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法律政策以及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同时,企业还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竞争情况和市场规模,为进一步制定市场进入策略提供依据。

在市场开拓方面,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与当地合作伙伴合资合作、设立海外分公司或办事处、参展展会等。

同时,企业还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渠道体系,确保产品或服务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3. 品牌建设在“走出去”战略中,品牌建设是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应该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品牌价值的传播。

首先,企业要明确自身品牌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建立起与目标市场相符的品牌形象。

其次,企业还要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通过广告、营销活动、社交媒体等渠道,提高品牌在目标市场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同时,企业还应注重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创新能力,提供与当地市场需求相符的产品或服务,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合作企业或品牌代言人的方式,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

4. 人才培养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企业也面临着人才方面的挑战。

企业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起专业的国际化团队。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政策措施——基于投资发展路径理论对我国的实证研究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政策措施——基于投资发展路径理论对我国的实证研究

w r . rm 出ev w o t e crsac。 hsat l a a sstencsi f”o go t nd m k se ic s o lt n ol Fo d i f mt eerh ti rc l e eesyo g i u”a a e mpr a t t f ea os e s  ̄ ien y h t n il e r i b tenolc ut  ̄n t u addrc ivs n n N e ai codn eivs e t eeomet a e r I ) e e t o nr e o t r i tnet t dG Pp r pt acri t t et n vl w r y w e me a c a go h n m d p n t t o DP p h h y(
S r t g n l tv l y M e s r s t a e y a d Rea i e Poi a u e c
— —
An E iia e t fC iasOuwad Die t n et n a e n te mpr l s hn ' t r rc v sme tB s d o h c T o I
I v s me tD v l p n ah T e r n e t n e eo me t t h o y P
邵 学言 S a i a ; h o Xu n 吴琼 W uQin y og
( 东外语外贸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 州 502 ) 广 广 14 0 (c ol fne a oa Ta e& E oo c 。 un dn nvrt f oe nSu i . a gh u5 0 2 。 h a Sho t t nl rd oI r i n cnmi G a go gU i syo ri tde Gunz o 1 0 C i ) s ei F g s 4 n

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组织支撑。要有专门的组织系统和精干的机构,特别要建立相适应的咨询机构、强有力的决策机构、务求实效的办事机构,落实战略的具体措施。
管理支撑。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来落实好、组织好每一项具体的战略举措,能够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资金投向最需要、最有效益的地方,能够使效益最大化。
机制支撑。要有灵活的机制,来保护、激励、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奖优罚劣,为战略的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具备后发优势。我国的企业起步时间短、发展水平低,可以借鉴成功的经验和教训,探索一条后来居上,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3、新挑战——目前面临新问题,使“走出去”势在必行。
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应对挑战的重要途径,势在必行。
实力差距。我国企业的实力特别是技术实力与国外企业比较差距较大,投入少,科研水平低,导致企业的实力弱;我国企业的研发费只有美国的1/50、日本的1/40、韩国的1/3,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落后于世界水平;只有“走出去”,才能得到世界市场的洗礼,提升实力。
2、新机遇——重要战略机遇期,使“走出去”成为现实可能。
我们正处在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正处于小康社会的建设期、经济体制的完善期、经济结构的调整期、加入WTO的适应期、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现实可能性。
体制不断完善。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我国已加入WTO,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正在形成,国家正根据需要逐步完善企业境外投资办厂的相关政策和法律,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根据需要修改现行法律4000多条;新一届政府提出继续推进深化农村、企业、金融、机构改革;这些都形成了良好的“走出去”的体制环境和政策平台,生产关系适时调整和变革,必然要求实施“走出去”战略。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更大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和促进社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推动经济社会谐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认识和不断增加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我办经过系统学习和整理,对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形成以及“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意义拟成此文,仅供学习参考。

一、实施“走出去”战略理论的构成我国“走出去”战略最早可以追溯到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

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也还是我们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也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第3卷)我国较早时期的对外开放,侧重点是“引进来”,即引进国外资金、设备、科技和管理等。

同时,邓小平同志对“走出去”也有阐述,早在1984年,在论及经济特区时,他就为特区定位,即“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要成为开放的基地”,既要率先引进所需,同时也要对外宣传改革开放的政策,展示、推销改革开放的成果,既“引进来”又“走出去”,实现双向开放与交流。

1992年,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更多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引进先进技术”。

1993年3月中共十四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行国际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在继续巩固和扩大欧美、日本等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其他国际市场。

”1993年底,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十四大确定的“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进一步具体化了,提出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概念,指出: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开放型经济。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家发 展战略 的重要 位置 。1 9 年2 6日,江泽 民在十五 届 9 8 月2 二中全会 上的讲话 中,联系 当时发生 的亚 洲金融危机 ,谈 到
做好经济 工作 ,增 强承受和抵御 风险 的能力 时强调 了六 点, 其 中一点就 是实施 “ 出去 ”的战 略。 同年5 1 日,他 在 走 月 4 中共 中央 、国务院 召开的 国有企 业下 岗职工基 本生活保障和 再就业工作会 议上讲话 呼吁 : “ 要进 一步研 究如何加快实施
2 0 年 ,胡锦 涛对 “ 出去 ”战略作 了进 一步的论述 , 03 走 他 在 党 的十六 届 三 中全会 上 指 出 : “ 实施 ‘ 出去 ’战 要 走 略 ,完善对 外投资服务 体系 ,赋 予企业更大 的境外经营管理 自主权 ,健 全对境外投 资企业 的监 管机制 ,促 进我国跨 国公 司的发展 。”胡锦涛总 书记 在2 0 年 底召开 的中央经济工作 04
外开放水平 。”
宣传改革开放 的政策 ,展 示、推销 改革开放 的成果 ,既 “ 引 进 来”又 “ 出去 ”,实现双 向开放与交流 。 走 19 年 ,江泽 民在十四大报告 中提 出: “ 极开拓 国际 92 积 市场,促进对外 贸易多元 化,发展外 向型经济 ”, “ 积极扩 大我国企业 的对 外投资和跨 国经营 ”, “ 更多地利 用 国外 资 源 和 引进 先进技 术 ”。1 9 年3 9 3 月中共 十四届 二中全会 明确 提出 “ 要实行 国际市场多元化 的战略 ,在 继续巩 固和扩大欧 美 、 日本等市场 的同时 ,努力 开拓其他 国际市场 。”1 9 年 93 底 ,中共十 四届三 中全会把十 四大确定 的 “ 开拓 国际市场 ” 和 “ 利用 国外资源 ”进一步具 体化 ,提 出了 ’充分利 用 国际 ‘ ‘ 国内两个 市场 、两种 资源 ”的概 念 ,指 出:要积极参 与 国际 竞争与 国际经济合作 ,发展开放 型经济 。 “ 赋予具备 条件的 生产和科技 企业对外经 营权 ,发展 一批 国际化 、实业化 、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内容摘要:清朝历史的惨痛教训早已告诉世人,闭关锁国政策必将导致一个国家无法适应世界潮流,处处挨打,最终失去生存空间。

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给中国营造了一个具有无限潜力的发展空间,加快了我国企业发展的脚步,不断具备国际竞争力,国内市场早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才是当今企业发展的硬道理。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必经之路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一、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一)国内背景分析清朝时期,当局政府实施了“闭关锁国”政策,虽说其目的是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但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其弊端日益显露。

它使中国长期处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严重阻碍着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使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

这种“作茧自缚”的做法,不仅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更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被动挨打。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虽说我国打破了闭关锁国,但是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私企国有化的进程,任然阻碍着中国企业的发展。

直到1978年,邓小平同志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企业才真正进入了辉煌的发展时期。

在改革开放后到2000年前,“引进来”战略是过去我国对外开放的侧重点,在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基础上,我国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加快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并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模仿,使相当一部分企业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上都站稳了脚跟。

企业不断的发展使得国内相对饱和的市场无法满足它们的需求。

通过实施“引进来”的策略,我们不断获得世界先进一流的内容,不断加快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积累了不少经验,为我国迈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二)国际背景分析随着各国之间不断的交流,不断的往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的概念首次展现在世界面前。

简单的说就是社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种资本形态的运动超出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其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选择就是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不断成长。

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也慢慢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以金融活动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跨国公司为依托的新格局。

到1998年为止,全球有六万多家跨国公司,它们在国外有五十多万个分支机构,总共占全球产值的25%。

随着入世谈判的进展,中国开放的大门进一步加快了开启的速度。

国界对国际竞争的屏蔽作用越来越小,国内企业不仅面临着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的危险,还面临着丧失本土生存空间的可能。

同时就业的压力、资源保障以及生态环境的制约比以往更为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在当今全球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这都在提醒着我国企业应打开国门,把企业发展到国外去。

二、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一)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是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经之路外向型经济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为推动本国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根据比较利益原则,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的总称。

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就是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并且把促进出口和推动国际贸易平衡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加速推进外贸战略结构的转型,尽快使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二)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我国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能够将我国企业置身于世界市场之中,在激烈的世界竞争潮流中,不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以此来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过大企业的规模,达到企业发展的兴盛。

(三)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有利于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国家必须考虑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两个轮子,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

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迈进,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

中国企业有必要通过国际化经营向境外转移过剩生产能力,从而可以使国内产业生产能力向国外延伸,为国内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四)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是企业扩大出口,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的需要。

目前的中国市场,通过各项数据表明,如果只是发展国内经济,企业只停留于国内,那么中国的发展将出现停滞状态,所以中国需要发展对外经济。

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扩大出口,那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空间也是有限的,也难以长久地占领已有的市场并扩大市场份额。

因此在国外投资办厂是一个使其持续经营的重要策略。

在国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国内产品和原材料的出口。

由于境外加工贸易的内在特征,利用得好,就有可能成为我国扩大出口贸易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五)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国企业跨国投资,不仅可以发展国内经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可以对东道国经济发展做出相应贡献。

因为中国企业投资向东道国输入资本和的技术,能够增强其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可以增加当地就业和税收。

另外,中国企业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丰富的产品。

因此企业对外投资能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还可以增加两国的贸易来往,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感情,进而加强两国间的关系。

(六)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能够减少我国因出口而引起的贸易摩擦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我国在世界中所处地位越来越高。

据数据表明,中国近几年的出口总额排名很是考前,2011年世界排名第二,这就说明中国在世界中出口趋势很强,这就会引起其他进口国的高度警惕。

为了保护国内经济,进口国肯定会设立重重贸易壁垒,进而有可能增加与中国的贸易摩擦。

比如美国就多次对中国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增加对中货物的进口关税。

但如果我们实施“走出去”战略,直接设立跨国公司,结果将大大不同。

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平衡表中表现为直接投资。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东道国生产并销售,能够绕过贸易壁垒,提高了其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能直接利用东道国的资源,易于获得商业情报信息。

三、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可能性(一)国家政策的支持2000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在向中央政治局通报“三讲”情况的讲话中,在全面总结我国对外开放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把“走出去”战略上升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的高度。

2002年,在党的第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出:“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在今年刚刚结束的十八大中,又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

十八大之后,中国将会相应调整对外经济战略,更利于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

纵观最近的全国人代会,都高度关注“走出去”战略,因此,这一战略是可行的。

(二)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推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者众多的廉价劳动力,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为我国提供了较低的成本,这也就使我国出口的劳务、商品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连年顺差,每年吸收的外汇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

因此外贸顺差和外资的流入使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

这将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常年的贸易顺差是我的人民币趋于上升趋势,这将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

但与此同时,外国的资金价值较人民币来说就变得相对便宜,这将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海外并购的发展。

(三)加入世贸组织为“走出去”战略推波助澜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将会直接和全面地影响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有步骤地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新的条件下更好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开放战略,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把对外开放推向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是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重要途径。

四、总结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对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移过剩的生产能力,获取境外自然资源和先进技术,突破贸易壁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需要选择科学的战略模式。

企业应根据东道国的风险与成本状况、国内外市场的供求状况、产业发展状况、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状况等综合因素,选择各种适合自己的“走出去”模式。

对于“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国际、国内障碍,需要政府、企业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相互配合,共同克服。

只有这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才能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发展壮大,进而才能不断发展我国国内经济,是中国走向强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