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气候.ppt2003

合集下载

气候的形成和分布PPT课件

气候的形成和分布PPT课件

海拔高低 洋流性质
——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
大气环流形势决定降水情况
赤道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气流上升 气流下沉
极地高压带
多雨 干燥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极地东风带
季风区
夏季
冬季
温和多雨 干燥少雨 暖湿多雨 干燥少雨
1.单一气压带、风带、气团影响下形成的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冰
7月 29
27
26
A.上海 莫斯科 孟买 B.上海 罗马 孟买
平均降 1月
47
75
1
水量
C . 北 京 罗 马 雅 加 达 mm
7月 150
5
610
D.北京 莫斯科 雅加达
9.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
10.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D
酸雨
练一练
1、造成地球上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是( C ) A、大气环流 B、下垫面性质 C、太阳辐射 D、人类活动
2、下列各组地区的气候差异主要受什么气候因子的影响? A、海口——哈尔滨( 太阳辐射 ) B、拉萨——成都 ( 地面状况 ) C、罗马——上海 ( 大气环流 ) D、北京——吐鲁番( 海陆位置 )
19世纪末以来
41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以“初步研究”为名,实际上是竺可桢在 “历史时期气候变迁”这一科学领域数十年 辛勤劳动所取得的科学成果,旨在充分利 用我国丰富的古代物候、考古资料,从古 气候研究中作出周期性的长期预报。
● 地质时期(从距今22亿年~1万年), 曾反复出现过3次大冰期气候,气温呈下降趋 势,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气温呈上升趋势。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PPT(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PPT(商务星球版)

地形影响
地形对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高山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 著,盆地地区气候较为封 闭。
影响气候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系统的能量 来源。不同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
射量不同,导致气候差异。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影响全球气候的重 要因素。不同环流系统带来不 同的天气和气候变化。
海陆分布
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导 致海陆间气流交换,影响沿海 地区的气候。
由于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大气压力较低, 空气稀薄,氧气含量相对较低。
高原地区大气层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小,因此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气温低,日较差大
降水少,干湿季分明
高原地区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多,但 大气保温作用弱,因此气温较低,且日较 差大。
高原地区水汽含量少,降水量相对较少, 且干湿季分明。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四 节世界的气候ppt(商务星球 版)
目录
• 世界气候概述 • 热带气候类型及特征 • 温带气候类型及特征 • 寒带气候类型及特征 • 高原山地气候类型及特征 • 世界各地特殊气候现象解析
01
世界气候概述
气候定义与特点
气候定义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 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等 要素的平均值和变化范围。
施。
拉尼娜现象
定义
01
拉尼娜现象是指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降低,导致全球气候异
常的一种自然现象。
影响
02
拉尼娜现象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如干旱、洪涝、极端天气等。
对农业、渔业、林业等自然资源产生严重影响。
监测与预测
03
科学家们通过海洋观测、气象卫星等手段对拉尼娜现象进行监
测和预测,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四章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课件(70张)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四章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课件(70张)
(3)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气候面积最大)、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强化训练:
2、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热带季风气候
(1)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2)该气候的气候特征是: 终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3)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 ①热带沙漠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温带季风气候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 C、①②③
D、①③④
• 7、读“亚欧大陆图”,回答下列问题
B • (1)从A-B-C-D的气候类型,正确的组合是( )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 B、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凉爽.冬季漫长而严寒.
观察与思考?
气温/℃
30
降水量/mm
600
15
500
0
400
-15
300
-30
200
-45
100
-60
1 4 7 10(月) 1 4 7 10(月)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观察与思考?
气温/℃
30
15
0
-15
-30 -45
-60 1 4 7
10(月)
地中海气候
降水量/mm
海洋性 气候
温带大陆 性气候
气候特征
夏季 暧热多雨. 冬季 寒冷干燥
全年温和 降水分配 均匀
夏季高温. 冬季寒冷. 全年干燥
完成94页活动题
气候
相同特 征 主要差 异

大气污染与全球气候ppt课件

大气污染与全球气候ppt课件

•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化石燃料和水泥生产的CO2排放:按国家排序
CO2 排放,亿吨/年
90
80
人口:45%
70
GDP:46%
60
CO2排放:56%
50
40
30
20
10
0
201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前14国家
21
人均CO2排放,kt/人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 人类活动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大部分已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的升 高很可能是由于观测到的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所导致的
17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一、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变化
•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影响气候变化的大气成分
➢ 辐射强迫:2005年与工业革命前(1750年)相比
15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一、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变化
• 影响气候变化的大气成分
➢ 主要温室气体及其特征
GHG CO2 CH4
一、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变化
• 全球气候变化与温室效应
• 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减
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使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变热
长寿命温室气体:CO2、CH4、CFCs、 N2O
5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课件4:3.4 世界的气候

课件4:3.4 世界的气候

影响气候的因素之三:
地形因素的影响,气候不同。
气候与人类活动
寒 带
热带
小结


气温
受纬度位置、海陆 位置、地形影响


同 的 气 候


降水

(长时间,较稳定)
练一练
、狂风暴雨
C、今天风和日丽
D、东边日出西边雨
C 2、下列气候类型中不属于热带的气候类型是 (
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地形 )
100 0
终年严寒干燥
终年高温多雨 终年严寒干燥
影响气候的因素之一:
纬度位置不同,各地气候不同。
新 疆
差同

异一
里 木 盆
为纬 什度

么,
那两

么地

大的
海 滨 一
?景 观

影响气候的因素之二:
海陆位置不同,各地气候不同。
在山地地区,气温 随海拔的升高而降 低
迎风坡
背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以下词语是不是描述天气?
气候的含义: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 不大。
我们这里一年到头都很热,几乎天天下雨。
我们这里一年到头也很热,却极少下雨。
我们这里四季分明。夏季热,常下雨;冬季冷,很干燥。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活动
分布地区 热带 温带 寒带

气候变化英文ppt

气候变化英文ppt
பைடு நூலகம்
Glacier retreat
1875
2004
02
Glaciers and frozen ground are receding
Increased Glacier retreat since the early 1990s
Area of seasonally frozen ground in NH has decreased by 7% from 1901 to 2002
Direct Observations of Recent Climate Change
Some aspects of climate have not been observed to change:
• Tornadoes
• Dust-storms
• Hail
• Lightning • Antarctic sea ice
Observed surface temperature trend
Trends significant at the 5% level indicated with a ‘+’. Grey: insufficient data
Other evidence of Climate Change
01
Observations of climate change
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chart?
① Global mean temperatures are rising faster with time ② Warmest 12 years: 1998,2005,2003,2002 ,2004,2006, 2001,1997,1995,1999 ,1990,2000

地理七年级上湘教版4.1天气和气候课件

地理七年级上湘教版4.1天气和气候课件
利用图表展示观测数据的 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如 绘制气温曲线图、降水量 柱状图等。
相关分析
探讨不同气象要素之间的 相关关系,如气温与湿度 的关系、风向与风速的关 系等。
05
应对不同天气和气候条件
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
针对极端天气事件制定应急计划
01
包括疏散路线、紧急避难所和救援资源的准备。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
连续观测
对某一气象要素进行连续不断 的观测,并记录数据变化,如 连续记录风向风速变化。
自动记录
使用自动气象站等设备进行自 动观测和记录,实现数据的实 时更新和存储。
分析天气现象数据
01
02
03
统计分析
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算平均值、极值、标准 差等统计量,以揭示天气 现象的规律和特征。
图表分析
影响
候变化的关系

影响及责任
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垂直地带性
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气候类型出现垂直分异。
影响气候形成因素
太阳辐射
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的强弱,进而影响气候的 冷暖。
下垫面状况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形成 和变化有重要影响。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 因素。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状况、排放温室气体等 方式影响气候变化。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主要分布在南北 纬40°-60°的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 四季分明,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30°-60°的大陆内部。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02
01

冀人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17.天气与气候课件

冀人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17.天气与气候课件

巩固提升
填空题。
1.( 天气 )反映的是短时间的气象状况。
2.( 气候 )反映的是长时间的气象规律。 3.昆明四季如春,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春、秋温和,盛
夏火热,冬季寒冷,这些都是指( 气候
)。
4.河北省冬天干燥寒冷,夏天炎热多雨,这是在描述
( 气候 ) 5.今天下了一场小雨,这是指( 天气 )
我的家乡夏 季很热,冬 季很冷。
我的家乡 连续降雨 一周多了

资料:降水有 多种形式,包 括降雨、降雪
等。
哈尔滨 海口
我国不同地区季节变化有很大不同。 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数据,统计黑龙江 省的哈尔滨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 份有几个,海南省的海口平均气温在 20℃以上的月份有几个,降水量有哪 些不同。
巩固提升
说说气候会怎 样影响生ຫໍສະໝຸດ ?课堂总结1.什么是气候? 一个地区几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气温,降水等特征, 叫做气候。 2.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反映的是短时间的气象状况;气候反映的是长 时间的气象规律。
课堂延伸
气候影响生活
下面两种场景,哪个是夏季常见的,哪个是冬季常见 的?不同季节的气候,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17.天气与气候
科学冀人版 三年级下册
01 新知导入 04 实验结论 07 课堂延伸
目录
02 新知讲解 05 巩固提升 08 作业布置
03 观察实验 06 课堂总结
新知导入
“天气”与“气候”有 哪些区别和联系?
新知讲解
认识气候
观察实验
描述家乡不同时期的天气
你的家乡一年中气温是如何变化的?一年中不同时间的 降水一样吗? 总结你生活的地方在最近一周、一个月、一个季节、一 年或者连续几年的天气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5-11ka BP的末次冰期海平面波动下降趋势 明显,尤其是20-14ka BP间世界几个大陆架 上的试样14C年龄资料表明,世界海平面继晚更 世以来的降势,在此期间达到130ka BP以来的 最低点,海平面位于-100~-135m不等,如 北美-105m、日本-135m、黑海-110m、尼 日利亚-100m,中国-150m左右,这是目前 了解最多的一个全球沿海地带环境变化时代。
• 黄土是中国北方第四季主要沉积物,黄 土—古土壤系所反映的寒暖气候变化多波 动模式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北方季风区的第 四纪气候变化历史。
第四季气候变化梗概
中国上新世气候: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与东
部相连还把1000米以上,三大地貌阶梯尚未 形成,受行星风系影响,气候带大体呈纬向 分布从北而南是暖温带,亚热带,温带。 中国早更新世气候:冷暖气候变化频繁,按 气候特征可分为两冷加一暖三个气候时期。 每个气候时期都包括更次级气候波动。
• 中国全新世海平面历史大致分为三段:
• 我国的全新世海平面波动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上升-最高 -下降 • (1)上升阶段(10~6ka BP):由于气候的转暖,海平 面快速上升。在10~8ka BP期间,海平面从约40m上升 到15~20 m;到8~6ka BP已上升到5 m。 • (2)高海平面阶段(6~5ka BP):从北到南都发生了海 侵,渤海称为黄骅海侵,海岸线相当现今向西推进了80~ 100ka;东海称为镇江海侵,海岸线达沭阳-洪泽-镇江 -常州-杭州一线,长江口退缩到镇江。这个时期的海平 面比现今高2-4m。 • (3)下降阶段(5~0ka BP):海平面在波动中下降,达 到目前的海平面位置。在渤海湾西岸,留下了这个时期海 平面下降形成的四道贝壳堤,贝壳堤VI、贝壳堤III、贝壳 堤II、贝壳堤I。天津宁河县汉沽区贝壳堤。


第四节 晚更新世以来的海平面变化
• 一、晚更新世海平面(130—11ka BP)变化
• 这一阶段包括末次间冰期和末次冰期,后者海平面历史研 究详于前者。 130—75ka BP的未次间冰期的海平面变化 历史,据新几内亚海成阶地珊瑚礁台的铀系法测 年资料, 揭示出有120ka BP、100ka BP和80ka BP 3个高海平面 时期;可与大西洋巴巴多斯岛的3个高海平面:巴巴多斯 Ⅲ(1 25ka BP)、巴巴多斯Ⅱ(103ka BP)和巴巴多斯 I(82ka BP)对比。新几内亚海成阶地经校正后,其中只有 120kaBP的海平面比现代海平面 高6m ,其他都低于现 代海平面,并呈现下降趋势。据有孔虫和其他资料分析, 120ka BP(末次间冰期初期)高海平面阶段水温比现在高 2~3℃。

冰雪层——冰期覆盖面积大,间冰期小。 气候带移动——寒冷、温暖气候带迁移、变化


海平面变化——冰期下降、间冰期上升
• 微观气候标志
• 由于微观气候标志存在的广泛性,在古气候研究中越来越 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比较成熟和常用的微观气候标志主 要有以下几种: • (1)氧同位素 • 冰期环境: 海洋沉积物中 O18/O16——高 • 极地冰盖中 O18/O16——低 • (2)粘粒分子率(SiO2/Al2O3、SiO2/Fe2O3) • 比值低——湿热,比值高——干冷 • (3)CaCO3含量 • 冰期——CaCO3高,间冰期——CaCO3低 • (4)磁化率 • 一般地:磁化率大——温湿,磁化率小——干冷 • (5)粘土矿物 • 一般地:高岭土——湿热,伊利石——干冷

• 130(或150)ka BP来气候与环境变化
• 130(或150)ka BP来,气候与环境变化是目前第 四纪气候变化研究的重点,包括末次间冰期、末 次冰期和冰后期。 • ①晚更新世 (末次间冰期— 末次冰期)气候变化 • 这一时段大约从130(或150ka BP开始到11ka BP 左右,包括里斯-玉木间冰期和玉木冰期。 • 末次间冰期始于130ka BP左右,终于75ka BP, 是一个温暖气候阶段,其最温暖期大 约在开始的 120ka BP左右,当时年均温比现在约高 2~3℃, 以后气温渡动下降,在75 ka BP进人末次冰期。 末次间冰期内世界许多沿海地带发生海侵(如欧洲 北部沿海、中国华北平原东部)。
• 由于全球性海退,各洲大陆的岛屿岸线外 推几公里至几百公里不等,大部分陆架露 出水面许多近岸岛屿与陆地相联,内海形 成湖或缩小,大陆面积暂时增加约10%, 气候的大陆性增强动、植物发生相应的迁 移,在露出的陆架上可形成有价值的砂矿 和陆相沉积物。
• 中国130-14kaBP海平面变化史是根据沿 海陆架钻孔与平原海陆相交互地层和贝壳 堤推断的。
珊瑚礁
贝壳堤:海参的贝壳及其碎片、细粉砂、泥质组成,与海 岸大致平行的堤状堆积体,形成于高潮线附近。天津的 贝壳堤记录了天津沧海桑田的过程。贝壳堤的地板作为 平均海面,顶部不作为。
福建海蚀地貌-弥勒佛像
大连海蚀地貌
福建海蚀地貌-海坛天神 福建海蚀地貌-半洋石帆 福建海蚀地貌-青蛙
厄尔尼诺现象:是在秘鲁厄瓜多尔一代的

5.沉积-海平面变化——河流将沉积物搬运入海,使海盆容积变小,引起海
平面单向上升。
3.2.1 冰川性海平面变化的一般特点 全球的一致性 现在的海洋相互之间都是连通 的,因此海平面的任何波动必然会通过世界海 洋的传递,因此具有全球性,而与某一地区有 无冰川无关。 海水温度变化、沉积作用、冰川体积变化的影 响作用较大。
第十章 第四纪海平面变化 主讲:苏强 王珏
PPT制作 :樊辉 李昊鑫 资料搜集:刘江富 卜祝源 温馨
第三节 第四纪海平面变化
掌握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一般特点 掌握中国第四纪气候及其演化 了解海平面变动标志 了解海平面波动原因
“绝对” 海平面,是海水表面的绝对平面,可 以用一些稳定的、不会被构造或均衡作用改变 的基准点之间的高差来测量(如古生物化石、 标准地层、同位素绝对年龄测定等)。 “相对” 海平面,即所记录的相对于陆地的 位臵。那些野外证据(古海岸线、珊瑚礁、海 蚀穴、红树林等等)一般只指示相对海平面。
• 25——14 kaBP末次冰期(大理冰期)晚冰阶,海 平面大幅度震荡下降,在18-15ka BP间,中国 东部发生130ka BP来的最大规模的东海海退。从 陆架上水下-112m、-136m、-141m和- 115m埋藏的残余贝壳堤,可反映海水分阶段再次 撤出沿海陆架。在东海陆架上当时海岸线最低时 在-150m左右(14C16000-14780a)。长江、黄 河在露出的陆架上往东推进,长江东进约600km, 其尾闾在水深-150—-160m左右。渤海洼地和 露出的陆架上沉积了B层陆相层(包括黄土和长江 三角洲沉积),北方哺乳动物(如野牛)游移其间。 在朝鲜济洲岛与中国台湾孤形连线以西,这片再 度出露且范围更大的陆架上,再次呈现干冷草原 环境。
(三)海平面变化机制

1.构造-海平面变化——海底扩张、洋脊增长、洋盆容积减少,引起海平
面上升,反之,海平面下降。

2.大地水准面-海平面变化 ——与地壳局部结构、构造、地球重力不均和 地球转动有关。

3.冰川-海平面变化 ——冰期时,海水蒸发转移到大陆形成冰川,造成海
平面下降,间冰期相反。

4.海温-海平面变化 ——海水温度升降引起海水体积变化导致海平面升降 变化。
1 .冰期与间冰期及其环境特征
(1)冰期与间冰期

期---第四纪时期全球性的降
温期,此期内发生大规模的冰川活动, 极地(高山)冰盖扩大,并向中纬推 进(高山冰川下移),从而引起生物 迁移和部分灭绝。

间冰期---两次冰期之间全球性的增温期,地
表大量的冰雪消融以致消失,大陆冰川消失或向
高纬后退,高山区由山下向山上后退,同样引起
中国中更新世气候: 是第四纪气候波动幅度最大和冷暖变化明显
的时期。 冷期在西部发育了中国第四纪最大规模的山 岳冰川, 暖期在东部广泛发育红土。
中国晚更新世气候:气候严寒干冷,引起中

第四纪海平面变化标志
类型
沉积物
地貌
沉没的 泻湖沉积物、湿地泥炭、海 古河谷、三角洲、冰 滩沉积物、滨岸化石、珊瑚 蚀冰积形态、灰岩溶 剂、海成阶地 礁、沿岸沙堤、原地生长的 哺乳动物化石 海相地层、贝壳堤 陆地上 海蚀穴、海成阶地、 抬升的 上升海滩
珊瑚礁:珊瑚虫形成的(棘皮、软体、腔肠动物),低潮 线以下50米,20米最佳,20-30度海水中,是地壳上升 或者下降的标志。
• 70——40ka BP间末次冰 期(大理冰期)早冰阶,中国东部
沿岸普遍发生海退,海水撤出 黄海陆架,海岸线位于-7 5m 处,称黄海海退(或黄海冷期); 当时东海陆架海岸线在-100m 左右。在海水退去的陆架上约 35ka内为荒凉的干冷草原。渤 海西部沉积了D层陆相层。
• 40——25 ka BP左右是一 个相对温暖的气候期(“中黄 海暖期”),中国东部发生 太湖海侵这次海侵历时不 长,在渤海西部沉积了C层 海相层(渤海西称第二海相 层 )。

海平面是海水和大气层的交界面,海岸线是海水和 陆地的交界线。全世界海岸线总长为44万公里,其 中大约80%为基岩海岸,20%为砂泥质海岸。 海平面变化:平均海面与陆地观察站之间高度的相 对变化。 平均海平面高度:多年的每小时潮位的平均值。 准海平面变化:以陆地观察站为基础,用平均海平 面与陆地的相对高度变化来推断相对海平面变化。 准海平面变化量:由各种标志获得的古海平面的相 对变化量。
• 14-11ka BP世界气候冷暖变化剧烈,海 平面随之发生幅度较小的变化,但中国资 料尚欠不足,估计这段时期海平面回升到 -30~-40m。沿岸岛屿(包括台湾)与大陆 最后分离发生在14—12ka BP间。
• 二、全新世(11ka BP)海平面变化
• 全新世(冰后期)是一个全球温暖期,除南北极冰盖变化不 大外,世界其它冰盖和中纬山地冰川全部或大部分消融, 在11-6ka BP(至5ka BP的 上推论是建立在大量近岸泥炭(部分地区用贝壳或珊瑚亚 化石)14C年龄基础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