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特征与过程概述ppt
全球变化课程教学大纲

《全球变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全球变化 / Global Change课程编码:12014007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适用范围:06地理科学学时数:36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课外学时:学分数: 2 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考核方式:考查制定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制定日期:2006年执笔者:千怀遂审核者:林媚珍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全球变化是目前全人类对地球知识关注的焦点,它是一种新的地球观,以地球系统的概念为基础,从整体上研究地球系统在各个时间尺度上随时间的变化,集中研究那些把系统中所有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并导致系统发生变化的过程和机制。
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化及人类对全球变化的适应受到特别的关注。
狭义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该课程阐述了地表自然环境在历经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后,随着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受到的人类活动深刻影响。
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表环境的自然演化过程、全球环境的控制因子(太阳辐射、大气、海洋、冰川等)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反馈机制、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影响和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人类与自然协调相处等重大科学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在全球尺度上的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变化问题的实质以及人类如何应对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帮助学生从时间维认识地理环境的过程、区域特征的形成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使学生建立起地理科学是时空耦合的综合科学的观念。
增强学生关注地球、关注环境和从整个地球系统认识环境变化的意识。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
课堂讲授部分全部使用多媒体技术授课。
(四)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基础。
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态学基础。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张兰生、方修琦、任国玉,全球变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小学科学探索地球课件ppt

地质年代划分及意义
地质年代的划分
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将地球历史划分为不同的地质年代 ,如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
地质年代的意义
地质年代是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重要依据,也是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的 重要参考。同时,了解地质年代还有助于我们认识地球环境的变化和预测未来 发展趋势。
03
影响
全球变暖会导致气候变化加剧,极 端天气事件增多,海平面上升,生 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
极端天气事件包括暴雨、洪涝、干旱、台风、龙卷风、热浪等,这些事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会造成严重影 响。
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会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大气层能够保护地球免受外来天体的撞击, 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稳定,以及为地球上的 生物提供必要的氧气和水分等。
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问题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能够让 阳光透进来照射地面,而阻止地
面热量散发出去的自然现象。
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面温度不断升 高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导 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所致 。
地球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热 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大 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每种 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温度和降
水特征。
气候变化与影响
地球气候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这种变化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 因素的共同影响。气候变化会对 地球生态系统、人类社会和经济
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海洋污染需要从源头控制污染排 放,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研发,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方面入手。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全球变化课件01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分析

• 不同的地球系统过程具有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通常用
10 n表示。
尺度
四、地球系统的驱动力
地球系统的驱动力
太阳和其他外力 (人类活动)
放射性和内部深处的原生热
在以上两个驱动力的相互作用下,地球表层产生了复 杂的循环过程。人类在其发展进化的进程中,为了自 身的生存和发展,逐步用人类所驯化的植物和动物组 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几乎全部由人类自己构建的城市体 系来代替自然生态系统,使人类生态系统逐渐成为地 球环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成为影响地 球系统状态、引起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 Global Climate Research Program)
1,1979年启动 2,全球变化形成的基础与组成部分 3,气候是一个系统 4,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
•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
(二)研究近况 1980年以来,我国积极参与了国际全球变化研
究计划的酝酿、组织和实施全过程,并正对我国 特点实施了与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相对应的全球变 化。 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
一、具有全球意义的我国急需解决的区域性 生存环境问题。
二、全球变化对我国的气候、环境和经济发展 的影响。
谢谢
三、全球变化的研究意义
• 研究全球变化的主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全球变化研究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科学基础。 深化对地球系统的认识,促进地球科学发 展。 改变人类的观念、促进应用基础科学个有 关社会科学的发展。
第三节 全球变化研究的历史、 现状和趋势
• 一、早期:
1,竺可桢开创的基于考古和历史文献的气候变化研究 2,中科院对青藏高原组织的数次科学考察研究 3,刘东生等领导的中国第四纪黄土研究,以及古季风
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培训课程

两个时段增暖最明显
在空间上,中高纬陆地地区升温幅度较
大,南半球升温比北半球明显
③ 降水变化
全球降水量的资料不如温度可靠, 且现有的分析也没有发现全球性变 化趋势,但在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 地区,降水量在过去的100年里一般 明显地增加了。 降水和云量的增加可能和增暖有直 接关系(全球增暖可能会使水文循环 过程加强,大气可降水及云量增加)
1、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 2、全球生态系统的变化
--以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为例
热带森林开始受到砍伐和烧毁,是当今全球 森林面积变化在性质上不同于过去的重要特 点
北半球温带各主要国家森林面积不再缩小,有 一些还表现出增加趋势 广大热带地区的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森林 面积不断减小
-----由于热带森林的较迅速破坏,尽管北半球 一些温带国家森林面积略有增加,全球森林 总面积仍在不断减少
7100
过去的100年, 海平面上升了 10~20cm, 每年上升 1~2mm, 近年有加快的 趋势。
海平面 (mm)
7000
布 雷 斯 特 ( 欧 洲 , 1.3mm/a)
6900
6800
1800
1850
1900
1950
2000
世界上6个长记 录验潮站记录 的海平面变化
年
一、全球环境变化的表现
原因:氯氟碳(C1O)对臭氧的破坏
Molina和 rowland提出,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
质是造成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形成的真正元凶.最典型的
氟氯化合物即氟里昂和哈龙产品.
Cl+O3----CLO+ O2 CLO+O----CL+O2
全球变化与全球变化研究

大气化学成分的演变等。 几千年至几十万年: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以及与此 相关联的大气成分、土壤的发育、 生物种类区域分布的相应变化等。
几十年至几百年: 气候变化、大气化学成分变化、地表
干燥度或酸度变化,以及地球和海洋
生物系统的变化等。
几天至几个季度: 天气现象、洋流中的旋涡,极区海
冰覆盖的季节增长和融化,地面径 流和风化以及植物生长的年循环等, 受制于日射年循环的时间尺度。
几秒到几小时: 陆地、海洋、冰、大气和生物群落
之间的质量、动量和能量通量全部 由时间尺度小于一天的过程所支配。
几十年至几百年的中等时间尺度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
的重点,在此时间尺度内的自然变化对人类有着重要 的影响,而人类活动对全球过程的影响也最为显著。
年际尺度的异常扰动也是全球变化研究特别关注的
问题。
不同尺度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较长时间尺度的变化
是较短尺度变化的背景,较短尺度的变化有时是较长 尺度过程的表现。
(3)人类的作用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全球变化过程正以前所未 有的速度加快进行,人类已经成为导致全球变化的营
力之一。开展全球变化研究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挑战,
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提高人类应付全球变化的能力。
定义:
全球环境(包括气候、土地生产力、海洋和 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及生态系统等)中的、能 改变地球承载生命的能力的变化。
(1)全球观点与全球尺度
全球观点:就是从地球系统的思想出发把地球看作 一个整体,研究地球系统随时间的变化,集中研究 那些把系统中所有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并导
致系统发生变化的过程和机制,而不是孤立地研究
地球的不同组分和它的环境。
张兰生全球变化.

人类生态系统是一个构建在固体地球系统、 物理气候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上,并作 为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地球岩石 圈循环过程的一个中间环节的系统,是地 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地球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地球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转换与交换是通过一系列的过程 来实现的。这些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物理过程、化学过程 和生物过程三种类型。地球系统的过程是地球系统中由物 理、化学或生物学规律所支配的那些现象的集合。以全球 碳循环为列。
地理学之父-竺可桢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 爱国教育家,当代 闻名的科学家、地 理学家和气象学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 气象学的奠基人。
科学考察
黄土之父-刘东生
刘东生(1917-2008),我国 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世纪80年代,刘东生基于中国黄 土重建了250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 历史,使黄土与深海沉积、极地冰 芯并列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三 大支柱,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做出 了重要贡献,为国际科学界所信 服 。
全球变化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对于 人类社会而言,全球变化意味着人类生存条件的 变化,势必对人类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二、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4、全球变化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
技术
全球环境演变、与环境演变相联系的过程和 驱动力、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与人类的响应构 成了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需要并产生大量 的、多种类型的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包括反映 过去全球变化的各种信息、监测正在进行的全球 变化过程所获得的信息,以及由各种分析、模拟 所产生的信息等。其数据涵盖地球系统的各个方 面,全球各种尺度数据的获取、接收、分析处理、 汇编存档和使用,决定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成败。
全球变化 Global Change
全球变化

全球变化导论复习材料1.全球变化的定义及内涵全球变化:全球环境(包括气候、土地生命力、海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及生态系统等)中的、能改变地球承载生命的能力的变化。
全球变化:是指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而造成的全球性的环境变化,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大气组成变化(如CO2浓度及其他温室气体的变化),以及由于人口、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压力而引起的土地利用的变化三个方面。
2.全球变化研究的对象---地球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冻圈和生物圈(包括人类圈)所组成的作为整体的行星地球.它是由一系列相互作用过程(包括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基本过程的相互作用以及人与地球的相互作用)联系起来的复杂的非线性多重耦合系统。
3.全球变化研究的科学目标描述和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系统运转的机制,它的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未来环境变化的预测能力,为全球环境问题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全球变化研究的内容全球变化的过程和驱动力;全球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与人类的响应;全球变化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分析技术5.大地女神假说(Gaia Hypothesis)Gaia假说的主要论点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在起着调节作用:只根据物理学和化学规律是很难解释的,必须同时考虑生物学规律。
地球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地球大气的组成、气温、海水温度、海水pH值等都是由生物圈积极通过自己的影响使地球的气候环境长期保持在适合自己的“稳态”上。
地球生态系统是一种进化系统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大地女神)具有新陈代谢功能——地球生理学(geophysiology)6.冰期-间冰期的转换机制一、地球轨道参数变化深海氧同位素序列和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可检测出地球轨道参数变化的特征周期。
说明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可能是第四纪环境周期变化的驱动力在不同阶段,起主导作用的周期有明显差别:1.6-2.5MaBP期间,以偏心率周期(0.1Ma、0.4Ma)较明显,其它周期不明显0.9-1.6MaBP期间,以黄赤交角周期(41ka)较明显,其它周期不明显0.9BP以来,0.1Ma周期成为主要周期7.米兰柯维奇理论能否完美解释冰期间冰期的转换?偏心率变化(0.9MaBP以来)引起的太阳辐射变化分量不足以解释温度的大幅度变化不能解释地球温度变化在时相上落后于太阳辐射变化,以及转换过程的其它时滞现象不能解释转换过程中的不对称性不能解释快速变化事件8.撒哈拉地区畜牧业文化的兴衰全新世之初,受到季风增强影响的撒哈拉沙漠和亚洲的类似地区,均是巨大的绿色地带,现代的撒哈拉沙漠中曾经是人类活动的场所。
全球环境的变化

全球环境的变化
全球环境的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地球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气候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表现之一。
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也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威胁。
环境污染也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这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措施。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共同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人为因素
•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地球系统的状态和功能的改变, 在工业化以来的200多年里急剧加速,在几十至 几百年的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 响与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均极为显著,人类生 态系统过程已成为全球变化过程的一个不可忽视 的组成部分。
• 而人类生态系统、土地覆盖变化、污染物排放影 响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地球表层系统组 成→自然系统功能失调和变化,并通过累积性变 化或系统性变化导致全球环境变化。(如全球最 高温记录不断打破)
驱动力: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大气环流的 长期变化,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等自然因子和 大气温室效应的增强等人为因子。
几天至几个季度
典型事件:大气环流的季节震荡,气温、 降水和地表经历的季节波动,植物群落季 相与农事季节的更替,土壤-植物-大气之间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年际变化。
驱动力:太阳辐射量输入的年循环。
几秒至几小时: 典型事件:气候要素的日变化,几分钟到几 小时的天气现象,植物与土壤的温度日变化, 土壤-植物-大气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传递。 驱动力:太阳辐射能量输入的日周期。
全球环境变化的时间尺度
二、空间尺度
• 全球尺度:空间范围>20000km,大约相当于半球
至全球尺度。特征事件太阳辐射能分布、大气环流和 洋流、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等。 (1a~几十亿a)
陆地与海洋的C、N、P、S元素的循环
大气作用下的C、N、P、S元素的循环
三、地球系统内部的反馈作用
• 全球环境变化在太阳辐射与活动、地球内 部因素与人类活动下,由地球系统中一系 列复杂的作用与反馈过程来实现的。
§3.3 全球环境变化的三大循环过程
(Three cycle proces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
一、生物循环
• 生物循环包括
• 地球内部物质分布导致的地极漂移。
阳伞效应: 强火山爆发能在平流层下部形成一个
持久的含有硫酸盐粒子的气溶胶层,它们存留在平流层中 增加了大气的反射率,因而减少了到达地面的直接太阳辐 射,进而导致温度下降,这个影响被称为“阳伞效应”。 如1963年3月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阿贡火山爆发约3个月后, 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直接太阳辐射减少23%,散射辐射增加 1倍, 但散射辐射的绝对值小,所以总辐射减少达6%。一 般认为,一次较大火山爆发后一两年,半球或全球平均温 度下降0.3℃左右,以后逐渐回升,四五年后恢复正常。北 半球的火山喷发往往使全球温度在3个月后产生最大降温, 并可影响南半球的气温,但影响时间短。而南半球的火山 喷发要在19~20个月之后才产生最大降温、但影响时间长, 对北半球影响不大。
• 局地尺度:空间范围<10km。特征事件事件有 火山爆发、小流域地表侵蚀、小尺度天气系统(如 龙卷风、山谷风、海陆风)、植物物候期随地形的 变化、植被冠层的微气象、土壤的养分循环、点 源和线源污染事件等。(几s~1a)
三、时空尺度的联系性
• 全球系统中各种事件和过程的时间尺度与空间尺 度是相关联的。 一般说来,较大空间尺度的事件 和过程,其时间尺度的范围也较大;较小空间尺 度的事件和过程,其时间尺度的范围也较小。全 球气候变化的空间尺度可达20 000km以上,相应 的时间尺度为几十年到百年,而植被冠层微气象 变化的空间尺度仅为数厘米到数米,相应的时间 尺度是几秒到几分钟。
§3.2 全球环境变化的驱动力
(Driving force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
一、外部因素
• 太阳辐射 • 太阳活动:黑子和光斑,谱斑、耀斑,
日珥等。
二、地球内部因素
• 板块运动造成的系列变化:海陆分布变化、 山地和高原的隆起、火山活动(降温作用 →“阳伞效应”)、
一、时间尺度
• 全球环境变化可划分为5个时间特征(陈效 逑, 2001)
几百万年至几十亿年(地质历史时期)
全球变化事件受地球行星演化规律与进程的控制, 如岩石圈板块的运动导致地球上沧海桑田的演变, 陆地上的造山运动和造陆运动形成山脉、高原等大 的地形单元,大气圈和水圈的形成与演变,以及生 命起源与原始人类出现。(不可逆事件)
几千年至几十万年(最近的地质历史时期)
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交替,海面的升降, 伴随冷暖、干湿变化的大气成分改变,如 尘埃含量的变化、古土壤层的发育、生物 种的分布、迁移和灭绝,人类文明的诞生 与发展。(可逆事件)
几年至几百年(年际、年代际-世纪际)
典型事件包括全球气温的趋势性上升,气温、 海温、降水量、径流量、地表侵蚀、植物物 候期及生长季节等的准周期性波动和突变, 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和植被带的可能移动。
• 区域尺度:空间范围100~20000km,地域单元有大
陆、大洋陆地上的自然地带以及海区。特征事件季风 和大型天气过程、海流、厄尔尼诺一南方涛动、岩石 围板块构造运动与造山运动、冰期一间冰期交替、气 候带与地带性植被一土壤的形成等。(1a~十几亿a)
• 地方尺度:空间范围10~100km。特征事件地震、 流域的水土流失、中尺度天气系统(如中气旋、雷 暴等)、植物物候期的水平变化、城市气候与大气 污染、河流与水域的污染、成矿作用等。(1d~百 万a)
• 地球表层系统作为一个开放体系,太阳辐射、大 气成分、大气过程、海陆关系、海洋环流、冰盖、 陆地地形、地表组成物质和人类活动等的相互作 用,在一个时间序列当中可表现为多层次驱动、 响应、反馈、放大等十分复杂的关系。
• 因此,全球环境变化既会表现出某种周期性变 化,又会表现为一些渐变和突变。
全球环境变化的时空尺度
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特征与过程概述p pt
第3章 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特 征与过程
重点及难点Leabharlann (1)全球环境变化的时空尺度及其联系 (2)全球环境变化的驱动力 (3)全球碳氮循环与水循环
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特征与过程概述p pt
§3.1 全球环境变化的时空谱特征
( Space-time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