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平衡(lql)

合集下载

生产线平衡

生产线平衡

生产线平衡生产线平衡是一种优化生产过程的方法,旨在确保各个工序之间的负荷均衡,避免因为某个工序的效率低而导致整个生产线的效率下降。

在制造业中,生产线平衡是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生产线平衡的概念、方法和优势。

概念生产线平衡是指在给定的生产能力和工期要求下,通过调整工序所需的时间和资源,使得各个工序的负荷相对均衡,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生产线平衡需要考虑工序之间的依赖关系、工序的能力和资源限制以及生产线的整体目标。

方法1. 流程图分析首先,可以通过绘制流程图来分析和优化生产线的流程。

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展现每个工序的顺序和依赖关系,帮助我们找出潜在的瓶颈和不平衡的地方。

通过观察流程图,可以确定哪些工序需要调整以实现平衡。

2. 工序时间研究确定了需要调整的工序后,可以进行工序时间研究。

工序时间研究的目的是测量每个工序所需的时间和资源,并分析造成时间差异的原因。

通过工序时间研究,可以找出效率低下的工序,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 任务调度优化任务调度是生产线平衡的关键环节。

在任务调度时,需要合理安排工人和设备的使用,以保证各个工序之间的负荷均衡。

可以使用任务调度算法来优化工序的排程顺序,减少等待时间和负荷不平衡。

优势生产线平衡可以带来多方面的优势,包括: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平衡各个工序的负荷,可以避免某个工序因为资源不足或效率低下而拖慢整个生产线的节奏。

平衡后的生产线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

2. 降低生产成本生产线平衡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损失。

通过减少等待时间和调整工序顺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

3. 提高产品质量在平衡的生产线上,各个工序之间的负荷均衡,不会因为某个工序效率低下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平衡的生产线可以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生产环境,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

4. 增加生产线的灵活性生产线平衡可以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和市场变化。

生产线平衡(line balance)

生产线平衡(line balance)

生产线平衡(line balance)什么是生产线平衡生产线平衡是依照流水线作业的工程顺序,以生产目标算出周期时间,将作业分割或者结合,使各个工序的负荷均匀,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

一个产品,少则两三个工程,多则几十个,而每个工程又是由多个作业要素所组成,在生产工场里,制造部门依物料的加工流程分为一组、二组、三组,而每组内又由许多的个别工序所组成,所以又把它联结成一条条的生产线。

生产线平衡的相关概念流程的“节拍”(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

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

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而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

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

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

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

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运作流程中的瓶颈则制约着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

瓶颈还有可能“漂移”,取决于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

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与节拍和瓶颈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是流程中的“空闲时间”空闲时间是指工作时间内没有执行有效工作任务的那段时间,可以指设备或人的时间。

当一个流程中各个工序的节拍不一致时,瓶颈工序以外的其它工序就会产生空闲时间。

这就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平衡。

制造业的生产线多半是在进行了细分之后的多工序流水化连续作业生产线,此时由于分工作业,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容易提高,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

工厂生产线平衡与瓶颈分析

工厂生产线平衡与瓶颈分析

工厂生产线平衡与瓶颈分析工厂生产线平衡与瓶颈分析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线运作的关键方法,它可以帮助工厂实现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产品质量。

本文将介绍生产线平衡的概念、目的和方法,以及如何进行瓶颈分析来识别和解决生产线的瓶颈问题。

一、生产线平衡的概念及目的生产线平衡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时间内,合理分配各个工序的任务,使得各个工序的生产频率和产量能够达到相对均衡的状态。

其目的是确保整个生产线各个工序的生产速度相匹配,避免因某个工序产能过剩或不足而导致整个生产线效率的低下。

二、生产线平衡的方法1.对各个工序进行评估首先,需要对生产线上的每个工序进行评估,了解其生产能力、生产周期和需求量等。

这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生产数据来完成。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每个工序的重要性和效率状况。

2.分析生产线的瓶颈接下来,需要进行生产线的瓶颈分析。

瓶颈是指限制生产线流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其产能决定了整个生产线的产量。

通过对生产线的观察和数据分析,可以找出生产线上的瓶颈并加以解决。

3.制定平衡计划在了解各个工序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周期后,可以制定一个平衡计划,确保各个工序的生产速度相匹配。

这可以通过提高瓶颈工序的生产能力,或者通过调整其他工序的生产速度来实现。

4.持续监控和调整平衡计划的实施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持续监控和调整的过程。

通过定期检查生产数据和进行生产线观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生产线的平衡状态。

三、瓶颈分析的概念及方法瓶颈分析是一种通过识别生产线上的瓶颈来优化生产流程的方法。

其目的是找出生产线上的弱点和限制性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整个生产线的效率。

1.流程图分析通过绘制生产线的流程图,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工序的顺序和关联性。

在绘制流程图的过程中,可以找出可能存在的瓶颈和生产线上的延误点。

2.时间观察和测量对每个工序的生产时间进行观察和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每个工序的生产效率和产能。

通过比较不同工序的生产时间,可以找出生产线上的瓶颈所在。

生产线平衡

生产线平衡

生产线平衡生产线平衡生产线平衡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合理地安排和调配各种生产资源,使得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能够协调配合,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减少浪费和提高质量。

生产线平衡不仅可以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生产线平衡的主要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最大数量的产品,并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适的生产计划,合理分配生产资源,设定生产节拍和工作标准,监测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生产线平衡的实现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生产计划制定: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生产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明确生产任务和时间节点。

2. 生产资源分配: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合理分配所需的生产资源,包括人员、设备、原材料等。

3. 工作标准设定:根据产品的生产要求和企业的生产能力,设定合适的工作标准和生产节拍,确保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

4. 生产监控: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和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5. 优化改进: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分析和总结,不断优化生产过程和工作标准,减少浪费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生产线平衡的重要性:1. 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合理利用生产资源和设定工作标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和失误。

2. 降低生产成本:生产线平衡可以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和废品,优化生产过程,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 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生产线平衡,企业能够按时交付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线平衡需要遵循一定的生产流程和工作标准,可以优化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培训,构建有效的生产团队。

5. 改善企业形象:通过生产线平衡,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改善企业形象和口碑。

生产线平衡 (2)

生产线平衡 (2)

生产线平衡
生产线平衡是指在制造过程中,通过合理地分配和安排工
作任务,使得生产线上的工位之间的负荷均衡,从而提高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产线平衡的目标是使得每个工位上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
相对均衡,并且生产线的生产节奏能够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

平衡的生产线能够避免工位之间的等待和闲置时间,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

要实现生产线平衡,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详细的工作分析,确定每个工位上的工作内容、时间和数量,并结合工人的
技能和经验,合理地分配工作任务。

同时,还需要考虑各
种因素的影响,如不同工序之间的依赖关系、设备的容量
和效率以及工人的疲劳程度等。

生产线平衡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包括重新安排工作
顺序、调整工作时间和数量、调整工位布局、提高设备效
率、培训工人等。

同时,可以利用生产线平衡的原理来优
化生产计划和调度,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生产
效益。

生产线平衡是现代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有效地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交付能力,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生产线平衡指标

生产线平衡指标

生产线平衡指标生产线平衡指标是指衡量生产线运行效率和生产能力充分利用程度的指标。

它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和改进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本文将介绍生产线平衡指标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常用的衡量方法。

一、生产线平衡指标的定义生产线平衡指标是用来度量生产线各工位之间的工作负载平衡度的指标。

在一个完全平衡的生产线上,每个工位的生产能力、工作量和任务分配是相对均衡的。

而实际生产线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工位之间的平衡度往往存在差异。

二、生产线平衡指标的重要性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减少生产线上的闲置时间和拥堵情况,提高生产效率。

由于工位之间的平衡度均衡,产品在各个工位之间的流动更加顺畅,从而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和停滞时间,有效提高了生产速度和生产数量。

2. 降低生产成本:平衡生产线可以减少工人和设备的浪费。

在不平衡的生产线上,一些工位的工作负荷可能过重,而其他工位则相对较轻。

这不仅会造成一些工人过度劳累,还会导致其他工人的闲置。

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合理分配工作负荷,降低员工的加班情况,减少设备的闲置和维护成本。

3. 提高交货能力:生产线平衡可以使产品的生产和交付更加可靠和及时。

通过减少生产线上的不均衡情况,可以避免某些工位由于过载而无法按时完成任务,从而确保产品的按时交付。

三、衡量生产线平衡指标的方法1. Takt时间:Takt时间是指在给定生产需求下,生产一个产品所需的时间。

通过计算Takt时间,可以评估生产线的平衡度。

如果各个工位的工作时间之和等于Takt时间,那么说明生产线是平衡的。

2. 各工位工作负载比例:通过检查各个工位的工作负荷比例,可以判断生产线的平衡情况。

工作负荷比例可以通过计算某个工位的工作时间与Takt时间的比值来得出,工作时间与Takt时间的比值越接近1,说明该工位的工作负荷越合理和平衡。

3. 工位之间的任务可视化:将生产线的任务和工作过程可视化,可以直观地看到工位之间的平衡情况。

生产线平衡

生产线平衡

生产线平衡什么是生产线平衡?生产线平衡是指在制造业中,通过合理安排工作站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使得各个工作站之间的工作负荷达到一致,从而实现整个生产线的高效运行和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线平衡可以有效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并降低生产成本。

生产线平衡的优势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安排工作站的工作负荷,避免因工作站负荷过大或过小而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生产线平衡可以避免一些工作站因工作内容过多而产生等待时间,以及其他工作站因工作内容过少而导致的工作站闲置的情况。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3.增强生产线的灵活性:通过生产线平衡,可以使得生产线上各个工作站之间的工作负荷相对均衡,从而增强生产线的灵活性和应对能力。

当需要进行产品类型或生产数量的调整时,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而不需要对整个生产线进行大幅度的调整。

4.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线平衡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和工作站的闲置时间,从而减少了生产线上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工人在有充足时间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可以更加专注和仔细地完成工作,提高产品质量。

实施生产线平衡的步骤1.确定生产线的结构:首先需要明确生产线中包含哪些工作站,以及它们之间的工作关系。

这有助于确定工作站之间的工作负荷平衡目标。

2.测量工作站的工作时间:对于每个工作站,需要测量其完成工作所需的具体时间。

这有助于了解每个工作站的工作负荷情况,为后续的平衡安排提供依据。

3.分配工作到每个工作站:根据上一步测量得到的工作时间,合理地分配工作到每个工作站。

将工作任务合理分配,并确保每个工作站的工作负荷均衡。

4.调整工作站的工作时间:如果发现某些工作站的工作负荷过重或过轻,可以适当调整工作站的工作时间,使得工作负荷达到平衡。

5.定期评估和调整:生产线平衡并非一次性的过程,而是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

随着生产线上产品类型和数量的变化,需要及时地对生产线进行评估和调整,以保持生产线的平衡状态。

生产线平衡概述

生产线平衡概述

生产线平衡概述1. 简介生产线平衡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合理分配工作环节的工作量,以实现各个工作环节的协同配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产线平衡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优化生产线的运作,避免工作环节之间的阻塞和浪费,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2. 生产线平衡的优势生产线平衡可以带来许多优势,包括: - 提高生产效率:生产线平衡能够避免工作环节之间的堵塞和浪费,使得生产线的运作更加顺畅,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合理分配工作环节的工作量,能够避免某些环节过度工作,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线平衡可以确保每个工作环节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时间和资源,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次品率。

- 加强员工协作:生产线平衡需要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协作和配合,能够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3. 实现生产线平衡的方法要实现生产线平衡,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流程分析:对生产线上的每个工作环节进行详细分析,确定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和资源,找出潜在的瓶颈和浪费,以便进行优化。

- 工作流程设计:根据流程分析的结果,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合理分配工作环节的工作量和时间,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与顺畅。

- 人员培训:对参与生产线的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整个生产线的运作和各个工作环节的重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

- 设备优化:通过升级和改善设备,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确保生产线的持续运转。

4. 生产线平衡的实施步骤以下是实施生产线平衡的基本步骤: 1. 确定目标:明确生产线平衡的目标和期望效果,例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

2. 流程分析:对生产线进行详细的流程分析,找出每个环节的工作量、时间和资源需求。

3. 工作流程设计:根据流程分析结果,重新设计工作流程,确定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

4. 人员培训:对参与生产线的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新的工作流程和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线平衡
1 生产线平衡 1.1 基本概念
将作业分成可控制的作业包分配给各个工作地,每一个工作地有一个或者两个工人操作,决定如何将作业分配给工作地这一过程叫生产线平衡。

生产线平衡的目标是分到各个工作地的时间大致相等。

达到生产线完全平衡的障碍主要在于组成具有同样加工时间的作业包是困难的。

1) 由于对设备要求不同或一些活动不相容,把这些活动分配到一个作业包是不行的。

2) 基本作业的时间差异通过作业分组解决不了。

3) 所要求的技术顺序也可能妨碍作业组合。

考虑到下面三个操作:把第一个操作和第三个
操作分配到一个工作地时该工作地的时间正好等于第二个工作地的时间,但是,很明显是不可能的。

1.2 生产线的节拍
节拍是指将完成单位产品所需要的作业分配到各工作地,各个工作地完成其上作业所容许的最大时间,如果节拍是2分钟,那么该生产线将每两分钟完成一个产品。

例如有一套工序,可能最小的节拍等于最长的那个作业时间(1分),可能最大作业时间等与各作业时间之和(0.1+0.7+1.0+0.5+0.2=2.5)。

很明显,最大节拍是所有的作业在一个工作地上完成时出现的,最小作业节拍是分别在五个工作地上完成时出现的。

最小和最大节拍确定了生产线可能的产量范围,产量=OT/CT OT=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 CT=节拍
假定一生产线一天运转8小时(480分),节拍为一分钟,则产量为OT/CT=480单位,当节拍为2.5分时,产量= OT/CT=192单位,假如无平行活动(两条生产线),那么产量必定介于192和480之间。

若计划期产量确定后,可计算出节拍。

CT=OT/D D ——计划期产量
例如,产量是每天480单位,节拍是每天480分/每天480单位=1.0分 可用下面的公式求出工作地数的理论最小值:min N t /CT =

t ∑—各作业时间之和
假如计划产量为480,那么为达到这一目标最少需要的工作地数目为 完成单位产品时间2.5分/节拍1分=2.5 取整数3。

1.3 生产线平衡的程序
生产线平衡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一种启发式方法:
1)先分配后续作业最多的作业
2)先分配位置权数最大的作业,位置权数等于该作业及其所有后续作业的时间总和。

程序如下:
1.确定节拍,求出最小所需工作地数
2.从工作地1开始,按顺序给工作地分配作业。

作业的分配按作业下先后顺序图由左
至右进行
3.在每一分配前,利用下列标准确定哪些作业够资格分配给一工作地:
a)所有先行作业都已经被分配
b)该作业时间不超过该工作地的剩余时间
如果没有够资格分配的作业,继续下一工作地
4.每当一个工作分配后,计算出该工作地的剩余时间,剩余时间等于节拍减去工作地
总的作业时间。

5.如果出现两个作业情况都一样的情况,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解决:
A.分配加工时间最长的作业
B.分配后续作业最多的作业
6.继续下去直到所有工作都已经被分配
7.计算一些指标。

生产线平衡率=各工序时间和/(人数*CT)*100%
平衡损失率=1-平衡率
例:利用下图,完成:1.画出作业先后顺序图 2.假定一天工作8小时,计算一天要达
(2)CT=OT/D=480/400=1.2分 (3)min N t /CT =∑=3.8/1.2=3.14
1. A 和c 够资格分配,因为a 的后续作业较多,所以先分配a
2. b 和c 够资格分配,由于采用后续作业数最多,所以分配所需时间最长的作业
3. 尽管f 是够资格的,但是他不适合
请读者自己计算平衡率。

韩格逊一伯尼法
该方法又称为位置加权法或阶位法,是1961年由W ·B ·Helgeson 和D .P .Birnie 提出的。

这种方法是首先求出每个作业要素的阶位(或称为位置权重),所谓阶位是作业要素时间与其所有后续作业要素时间的总计,然后根据阶位的高低进行作业安排,优先安排阶位高的
作业要素,从而尽量减少工作地数。

下面举例介绍韩格逊一伯尼法的具体步骤。

.例如:某产品装配共需11
个作业要素,其先后顺序及作业时间(单位:ITlin)如图8—3所示。

假定节拍为10rain ,试进行流水线的平衡。

图8-3某产品装配作业要素示意图


步,编制作业要素先后矩阵(见表8—1)。

若作业要素i 先于作业要素J .则矩阵元素值为J 的作业时间。

处于对角线上的元素也表明作业时间。

‘ 第二步,计算各作业要素的阶位,计算公式为 i i j
j p
w ττ
∈=+

式中i w ——作业要素i 的阶位;
i τ ——作业要素i 的作业时间;P ——所有在i 作业要素以后的作业要素集合。

从表8—2中可以看出,在矩阵各行相加,即得各作业要素阶位。

第三步,按阶位由大到小排列,并标明各作业要素的紧前作要素(表8—2)
第四步,作业要素的分配。

根据表8—2,按作业要素阶位由到小的顺序,并考虑紧前作业要素和作业时间。

在本例中,首先配作业要素①,其时间为4min ,和节拍相差6min 。

再将
②分配第一
个工作地,仍和节拍差3min 。

若将⑤也可配给第一个工作就
会超出节拍,而将③和④分配给第一个工作地后作业时间之和等于节拍,因此分配给第一个工作地的作业为①、②、③、④。

删除已分配的作业要素,继续按阶位由大到小的顺序分配第二个I作地,将⑤分配给第二个工作地,此时作业时间和节拍相差1min,后续作业要素的时间皆超过lmin,因此分配给第二个工作地的作业为⑤。

继续按上述方法分配,最后的结果见表8—3。

该流水线负荷系表8-3装配作业要素分配表
┏━━━━━━┳━━━━━━━┳━━━━━━━┳━━━━━━━━━━━┓
┃工作地┃作业要素┃作业时间┃工作地负荷系数/%┃
┣━━━━━━╋━━━━━━━╋━━━━━━━╋━━━━━━━━━━━┫
┃ 1 ┃①②③④┃ 10 ┃ 100 ┃
┃ 2 ┃⑤┃ 9 ┃ 90 ┃
┃ 3 ┃⑥⑨⑦┃ 10 ┃ 100 ┃
┃ 4 ┃⑩⑧┃ 9 ┃ 90 ┃
┃ 5 ┃⑩┃ 8 ┃ 80 ┃
┗━━━━━━┻━━━━━━━┻━━━━━━━┻━━━━━━━━━━━┛
上面的已经给出解析方法,现在我做些补充:
1.
上图可根据其紧后作业联系在一起,用笔在草纸上绘出起关系式;最终就可以绘出上面图示了。

1. 1 CT是生产节拍,根据目前要求400pcs的产量,一天8小时共480分钟,所以要求在480/400的时间内出来1pcs产品。

所以CT=1.2分钟
1.2 N nm(工站数)=总时间/除以节拍时间(整数)
1.3 优先顺序:后续作业内容最多的优先作业,依次类推,以至到其总和时间小于等于节拍时间为止定义到一个工站内,然后再进行下道工站的分配决定。

2. 平衡率(定义各站的作业内容后即作业时间也就定了):
平衡率= (这我明白的)
平衡率= = = 79.2%
你解释的我明白了一点,谢谢!
上面说紧后作业又是怎么回事?我不明白啊,
最大工站时间 X 工站数 各站总时间
第1站 1.2 分钟 第2站 0.9分钟
第3站 1.0分钟 第4站 0.7分钟
1.2+0.9+1.0+0.7 1.2 X 4 3.8
4.8
上图可根据其紧后作业联系在一起,用笔在草纸上绘出起关系式;最终就可以绘出上面图示了。

(就是要你给我画出来啊,我找不好啊)
1. 1 CT 是生产节拍,根据目前要求400pcs 的产量,一天8小时共480分钟,所以要求在480/400的时间内出来1pcs 产品。

所以CT=1.2分钟 1.2 N nm (工站数)=总时间/除以节拍时间(整数)
1.3 优先顺序:后续作业内容最多的优先作业,依次类推,以至到其总和时间小于等于节拍时间为止定义到一个工站内,然后再进行下道工站的分配决定。

(就是不明白什么是优先作业啊,什么是后续作业内容最多的优先作业啊?)
2. 平衡率(定义各站的作业内容后即作业时间也就定了):
第二步,计算各作业要素的阶位,计算公式为 i i j
j p
w ττ
∈=+

式中i w ——作业要素i 的阶位;
i τ ——作业要素i 的作业时间;P ——所有在i 作业要素以后的作业要素集合。

从表8—2中可以看出,在矩阵各行相加,即得各作业要素阶位。

上面 是怎么计算的?
什么是作业要素阶梯?我不太明白啊,告诉我了。

谢谢了,昨天我没有加班,但是昨天下午我就看到了,我没有把问题写完,所以昨天没有发给你,今天一早就写好了 呵呵
这里你讲我的明白了,但是你所说的在草稿纸上画画就知道他们的关系了,真是的,我就不是画啊,找不好他门之间的关系啊,你还是帮我画画好吗?告诉我好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