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成型技术及在我国的发展
试析国内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滞因及未来发展趋势

试析国内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滞因及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在国内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这项技术以其快速、高效、灵活的特点,正在逐渐改变传统制造业的面貌,并对未来的制造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此国内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还存在一些发展滞因,需要通过深入分析找到解决之道,并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
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是一种通过熔化金属或塑料等材料,并将其层层堆积,最终形成所需形状的制造工艺。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三维打印设备来实现,其工作原理是从三维CAD模型数据开始,经过切片处理,然后逐层堆积材料实现零件的成型。
由于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可制造复杂形状等优势,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国内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技术研发力度不足是一大滞因。
国内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研发产业链条,导致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设备和材料方面的制约也是一个问题。
国内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所需的设备和材料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导致设备性能和使用成本相对较高。
行业标准和规范的不完善、工艺技术的局限等问题也制约了国内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解决之道。
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强研发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形成行业内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国内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需要加强政府支持和产业政策引导,为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推动行业内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的整体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内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还存在一些滞因,但其未来发展前景依然非常广阔。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的设备和材料将会不断得到提升,其性能和成本将得到更好地控制。
随着国内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于高效、灵活、个性化生产需求的增加,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试析国内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滞因及未来发展趋势

试析国内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滞因及未来发展趋势一、国内熔融沉积技术发展的滞因1. 技术壁垒高熔融沉积技术属于高级制造技术,对设备、工艺、材料等方面要求都较高。
国内在金属3D打印设备和相关技术方面的研发相对滞后,尤其是在高性能设备和粉末材料的生产方面。
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意识,导致国内熔融沉积技术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2. 设备专业性强熔融沉积技术的设备需要具备高功率激光器、高精度光学镜头、精密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而这些设备都需要经过长期的研发和实验才能够达到商业化水平。
国内从事熔融沉积设备生产的企业在制造工艺、核心部件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设备性能和稳定性无法与国外相提并论。
3. 材料研发不足金属3D打印技术的关键在于材料的选择和研发。
目前国内金属3D打印所使用的金属粉末主要依赖进口,而国内的金属3D打印材料研发和生产水平较低,且相关标准和规范也相对滞后。
这就使得国内熔融沉积技术的材料研发难以突破,制约了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尽管国内熔融沉积技术面临诸多滞因,但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国内熔融沉积技术仍然有了一定的发展。
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投入大量的资金,鼓励国内企业加大对熔融沉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关注和投资熔融沉积技术,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和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材料,加快了国内熔融沉积技术的发展步伐。
目前,国内熔融沉积技术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制造等领域。
一些知名的航空航天企业和高校研究院所也开始开展熔融沉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其中不乏一些取得了较好技术成果的案例。
在国内一些行业领军企业的带动下,熔融沉积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三、未来发展趋势虽然国内熔融沉积技术面临一定的滞因,但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熔融沉积技术仍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
未来,国内熔融沉积技术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1. 技术创新将成为主要动力随着市场对高性能、高精度、高效率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熔融沉积技术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设备的性能、降低成本、完善生产工艺等方面。
快速成形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

快速成形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快速成形技术,又称为三维打印、增材制造等,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制造技术,它可以将数字化的设计文件转化为实体物体,而且速度快、成本低,能够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该技术的发展已经引起海内外制造业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下面介绍快速成形技术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快速成形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最初被用于快速制作模型,其发展始于CAD 设计技术、计算机组成技术以及材料工程技术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技术经过不断的改良和完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主要涉及到汽车、航空、医疗、建筑等领域。
目前,全球主要的快速成形技术公司有美国Stratasys、德国EOS、瑞典Arcam和中国沃特玛等。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技、智能制造和数字工厂的发展,快速成形技术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 多材料、多工艺:不同快速成形技术采用不同材料和工艺,未来发展方向是多材料、多工艺的结合。
例如,增材制造可以利用多种材料打印出复杂的组件,立体光绘可以通过多重叠加实现更高的可塑性和更精细的表面质量。
2. 智能化、网络化:快速成形技术已经与计算机、互联网和智能化制造相结合,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未来将趋向于更加智能化和网络化,实现生产和流程的自动化。
例如,智能打印机具有自我诊断和自动修复的功能,可以自主管理并调节打印参数,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打印效率。
3. 个性化、定制化:快速成形技术具有快速、便捷、低成本的特点,可以实现个性化和定制化的生产,未来将趋向于更加个性化和高效化。
例如,医疗领域可以利用该技术制作个性化的医疗器械、假体和植入物,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商品领域可以利用该技术实现全球化生产和本地化供应,提高响应速度和市场竞争力。
4. 生态可持续、绿色制造:快速成形技术采用增材制造和材料回收等技术,可以实现生态可持续和绿色制造,未来将趋向于更加环保和节能。
例如,采用生物降解材料可以实现零污染和资源循环利用,采用能源节约技术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成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代成型技术与发展趋势论文:XXX学号:7XX师X大学2011级机械设计及造及自动化Modern molding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trendNan:Shaoxing ZhuStudent number: 7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mechanical design and build and automation level 2011摘要本篇文章是通过网上查询资料和图书并联系生活现实讲述了现阶段成型技术铸造、锻造、焊接、快速成型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
他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国内国外的发展情况和对生活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展望了未来得出现代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成型技术、焊接、锻造、快速成型、铸造In this paper,This article query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books and contact life reality tells the story of molding technology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casting, forging, welding, rapid prototyping, development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problem. H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status quo. The development of home and abroad and to the life in the production of actual situation, prospects the futu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molding technology.Key words: molding technology, welding, forging, molding, casting引言现代成型技术成型技术自人类开始以来就有来,以前人们用尖的树枝打猎这是人们开始认识到怎么样可以更快的杀手猎物。
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熊文恪模具1111 2011118501266摘要:阐述了快速成型技术的基本概念,总结了快速成型技术的特点,并通过制作实例展现了快速成型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展望了快速成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快速成型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当今时代,制造业市场需求不断向多样化、高质量、高性能、低成本、高科技的方向发展,一, 快速成型技术在成型过程中无需专用的夹具或工具,成型过程具有极高的柔性, 这是快速成型技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特征。
1—5 自动化程度高。
快速成型是一种完全自动的成型过程, 只需要在成型之初由操作者输入一些基本的工艺参数,整个成型过程操作者无需或较少干预[ 4] 。
出现故障, 设备会自动停止, 发出警示并保留当前数据。
完成成型过程时, 机器会自动停止并显示相关结果。
2快速成型技术应用近年来, 快速成型技术在工业造型、制造、建筑、艺术、医学、航空、航天、考古和影视等领域得到迅速良好的应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设计和功能验证。
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可以快速制作产品的物理模型, 以验证设计人员的构思, 发现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而使用传统的方法制作原型意味着从绘图到工装模具设计和制造, 一般至少历时数月, 经过多次返工和修改。
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则可节省大量时间和费用。
同时, 使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原型可直接进行装配检验、干涉检查和模拟产品真实工作情况的一些功能试验, 如运动分析、应力分析、流体和空气动力学分析等, 从而迅速完善产品的结构和性能、相应的工艺及所需工模具的设计。
2—2 非功能性样品制作。
在新产品正式投产之前或按照定单制造时,需要制作产品的展览样品或摄制产品样本照片,采用快速成型是理想的方法。
邵敏[ 5]在首饰设计方面提出首饰设计是立体的物质实体性设计,,逐层制造的优点,探索制造具有功能梯度、综合性能优良、特殊复杂结构的零件,也是一个新的方向发展。
3—2.概念创新与工艺改进。
快速成型与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形的要求。
另外,快速成型技术在⽛科⽅⾯也有⼴泛的应⽤。
制造领域如前所述,快速成型技术在制造领域应⽤最多,达到了67%,⼀⽅⾯显⽰出了RP技术在⽣产制造业独特的优势,另⼀⽅⾯也显⽰出了制造⾏业对新技术、新⼯艺的需求。
严格来说,⽬前RP 技术应⽤在制造领域中的⽅式并不是前⽂所定义的快速制造(RM),即并不是利⽤RP设备直接制造不经过再加⼯即可使⽤的制品。
通常RP技术在制造业的应⽤主要在产品试制和试验阶段(57%),⽐如功能检测和装配检测等。
同时,也有利⽤RP技术直接制造的例⼦。
波⾳公司建⽴了⼀整套的“定制⽣产(Production On Demand-POD)”⽣产流程,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制造传统加⼯⽅法很难加⼯的航空航天⼯业中的导风管道。
RP技术的发展就⽬前RP技术的发展来说,其⽣产的制品在表⾯粗糙度、精度、可重复性和制品质量⽅⾯与传统制造⽅法均存在差距。
这也是现在RP技术发展的⼀个重要的⽅⾯。
现存的RP⼯艺以及⼯艺链条都必须经历⼀段发展以实现⼀个可靠、安全的技术,来达到⼯艺所要求的精度和质量。
上⽂提到的RP⼯艺都有⼏乎相同的精度(0.1-0.2mm/100mm)和粗糙度(Ra 5-20µm)和较低的可重复性。
进⼀步的改进应该从机械设计⽅⾯开始⼿,可以通过技术回馈系统来实现。
为了提⾼制品的质量,将出现RP⼯艺和传统⼯艺相结合的复合⼯艺设备。
在设备本⾝和材料⽅⾯,⽬前研究的主要⽅向⼤多集中于加⼯⽅法、加⼯设备、激光发⽣器和材料等⽅⾯,⽬的在于提⾼制品的强度、耐久性和精度,同时也⼒于提⾼⽣产制品的周期⽅⾯。
这些研究,终究会为快速成型到快速制造的过渡提供强⼤的动⼒。
快速成型技术经过20余年的发展⽬前已经在加⼯⽅法、材料等⽅⾯取得了研究⽅⾯的突破。
在市场推⼴⽅⾯,也取得了⼀定成绩。
但是就从快速成型(RP)到快速制造(RM)的过程来看,进展仍不理想。
在市场⽅⾯,2001年快速成型技术已经⽣产了近350万套模具和产品原型,并在此后以每年20%的速度稳定增长。
试析国内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滞因及未来发展趋势

试析国内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滞因及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可以通过将金属粉末或塑料颗粒熔化并按照预定路径逐层堆积,最终制造出复杂形状的零部件或构件。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国内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日渐成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研究机构。
与国外相比,国内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仍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制约着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首先对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国内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现状,接着探讨导致技术发展滞后的原因,最后展望未来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内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探讨国内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滞因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的概述和国内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找出导致技术发展滞后的原因,为未来的技术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们也将展望未来国内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国内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倡导。
2. 正文2.1 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概述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它通过将金属、塑料等材料加热至熔化状态,然后通过喷射或喷涂的方式将熔化的材料沉积在特定的位置上,最终形成零件或构件。
这项技术具有快速成型速度、成型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
熔融沉积快速成型技术的工艺流程包括材料加热、喷射沉积、成型控制等步骤。
将所需材料加热至熔点以上,形成熔池。
然后,通过喷嘴或喷头将熔化的材料喷射或喷涂到工件表面,控制喷射轨迹和速度实现成型。
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摘要:;快速成型技术凭借其加工原理的独特性和相对传统加工时间的大大节省,在模具工业和修复医学方面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也是一种结合计算机、数控、激光和材料技术于一体的先进制造技术,并提出快速成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快速成型;快速模具;修复医学;成型方法;成型材料;引言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简称RP)是80年代末期开始商品化的一种高新制造技术,它是集CAD/CAM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和新材料等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于一体的零件原型制造技术.快速成型不同于传统的用材料去除方式制造零件的方法,而是用材料一层一层积累的方式构造零件模型.它利用所要制造零件的三维CAD模型数据直接生成产品原型,并且可以方便地修改CAD模型后重新制造产品原型.由于该技术不像传统的零件制造方法需要制作木模、塑料模和陶瓷模等,可以把零件原型的制造时间减少为几天、几小时,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减少了开发成本.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三维CAD软件应用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产品基于三维CAD设计开发,使得快速成型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快速成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宇航、航空、汽车、通讯、医疗、电子、家电、玩具、军事装备、工业造型(雕刻)、建筑模型、机械行业等领域[1]。
1.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1.1 工业产品开发及样件试制作为一种可视化的设计验证工具,RP具有独特的优势。
(1)在国外,快速原型即首版的制作,已成为供应商争取订单的有力工具。
美国Detroit的一家制造商,利用2台不同型号的快速成型机以及快速精铸技术,在接到№rd公司标书后的4个工作日内生产出了第一个功能样件,从而拿到了Ford公司年生产总值300万美元的发动机缸盖精铸件的合同。
(2)在RP系统中,一些使用特殊材料制作的原型(如光敏树脂等)可直接进行装配检验、模拟产品真实工作状况的部分功能试验。
Chrysler 直接利用RP技术制造的车体原型进行高速风洞流体动力学试验,节省成本达7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速成型技术及在我国的发展发表时间:2010-02-04T09:45:51.67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1月上旬供稿作者:罗庚[导读] 快速成型技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罗庚(贵阳生产力促进中心快速成型服务中心)摘要:快速成型技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介绍了快速成型技术的产生、技术原理、工艺特点、设备特点等方面,同时简述快速成型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快速成型烧结固化叠加发展服务0 引言在现代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今天,企业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掌握先机,占据有利地位,需要有技术和产品上的创新,把握并引导市场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对于市场的需求,企业需要做出快速的响应,切合当前需求,而现有的常规技术手段已经不能对市场的需求做出最快的反应。
与此同时快速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体现了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对全球制造业的支撑,通过应用快速成型技术企业能迅速响应市场需求,最快速度的抢占新兴市场。
企业需要通过采用快速成型技术来降低开发、生产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高市场快速响应能力,保持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1 快速成形技术的产生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又称快速成形技术,是当今世界上飞速发展的制造技术之一。
快速成形技术最早产生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3M公司的阿伦赫伯特于1978年、日本的小玉秀男于1980年、美国UVP公司的查尔斯胡尔1982年和日本的丸谷洋二1983年,在不同的地点各自独立地提出了RP的概念,即用分层制造产生三维实体的思想。
查尔斯胡尔在UVP的继续支持下,完成了一个能自动建造零件的称之为Stereolithography Apparatus (SLA)的完整系统SLA-1,1986年该系统获得专利,这是RP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同年,查尔斯胡尔和UVP的股东们一起建立了3D System公司。
与此同时,其它的成形原理及相应的成形系统也相继开发成功。
1984年米歇尔法伊杰提出了薄材叠层(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以下简称LOM)的方法,并于1985年组建Helisys公司,1992年推出第一台商业成形系统LOM-1015。
1986年,美国Texas大学的研究生戴考德提出了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简称SLS)的思想,稍后组建了DTM公司,于1992年开发了基于SLS的商业成形系统Sinterstation。
斯科特科瑞普在1988年提出了熔融成形(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简称FDM)的思想,1992年开发了第一台商业机型3D-Modeler。
自从80年代中期SLA光成形技术发展以来到90年代后期,出现了几十种不同的RP技术,但是SLA、SLS和FDM几种技术,目前仍然是RP技术的主流,最近几年LJP(立体喷墨打印)技术发展迅速,以色列、美国、日本等国的RP设备公司都力推此类技术设备。
2 快速成型技术特点RP技术与传统制造方法(即机械加工)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采用逐渐增加材料的方法(如凝固、焊接、胶结、烧结、聚合等)来形成所需的部件外型,由于RP技术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废弃物造成环境的污染,(传统机械加工的冷却液等是污染环境的),因此在当代讲究生态环境的今天,这也是一项绿色制造技术。
RP技术集成了CAD、CAM、激光技术、数控技术、化工、材料工程等多项技术,解决了传统加工制造中的许多难题。
RP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离散与堆积,在使用该技术时,首先设计者借助三维CAD或者通过逆向工程所采集的几何数据,建立数字化模型,这是完成快速成型制造的一项基本条件,借助现有的主流三维设计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再经过三维CAD导出相应的文件格式输入快速成型机当中,通过逐点、逐面进行三维的立体堆积,部件完成后,再经过必要的后续处理,使完成的部件在性能、形状尺寸、外观上等方面达到设计要求。
RP技术的特点从原理上说,应用RP技术来进行产品制造,可以忽略产品部件的外形复杂程度(这也是与传统机械加工方式制造产品的最大区别之一),原材料的利用率接近100%,制造精度最高可达0.01mm。
RP技术的主要特点有:2.1 制造快速RP技术是并行工程中进行复杂原型或者零件制造的有效手段,能使产品设计和模具生产同步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研发效率,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极大的降低了新品开发的成本及风险,对于外形尺寸较小,异形的产品尤其适用。
2.2 CAD/CAM技术的集成设计制造一体化一直来说是现在的一个难点,计算机辅助工艺(CAPP)在现阶段由于还无法与CAD、CAM完全的无缝对接,这也是制约制造业信息化一直以来的难点之一,而快速成型技术集成CAD、CAM、激光技术、数控技术、化工、材料工程等多项技术,使得设计制造一体化的概念完美实现。
2.3 完全再现三维数据经过快速成型制造完成的零部件,完全真实的再现三维造型,无论外表面的异形曲面还是内腔的异形孔,都可以真实准确的完成造型,基本上不再需要再借助外部设备进行修复。
2.4 成型材料种类繁多到目前为止,各类RP设备上所使用的材料种类有很多,树脂、尼龙、塑料、石蜡、纸以及金属或陶瓷的粉末,基本上满足了绝大多数产品对材料的机械性能需求。
2.5 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与传统机械加工方式比较,开发成本上节约10倍以上,同样,快速成型技术缩短了企业的产品开发周期,使的在新品开发过程中出现反复修改设计方案的问题大大减少,也基本上消除了修改模具的问题,创造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2.6 应用行业领域广RP技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技术上已基本上形成了一套体系,同样,可应用的行业也逐渐扩大,从产品设计到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工程、医学研究、文化艺术、建筑工程等等都逐渐的使用RP技术,使得RP技术有着广阔的前景。
3 现阶段主流的RP工艺方法介绍3.1 SLA(立体光造型技术)立体光造型技术是典型的逐层制造法,采用光敏树脂(聚丙烯酸脂)为原料,紫外激光在工控机的控制下根据零件的分层截面信息,在光敏树脂等相应材料的液面进行逐点扫描,被扫描区域的树脂经过光聚合反应而固化,形成零件的一个分层截面,一层固化好后工作平台下降一个分层厚的距离,以便在先前固化好的零件分层截面是重新涂抹一层新的液态树脂,然后工控机控制激光再扫描下一分层截面,层与层之间也因此而紧密连接在一起没有缝隙。
如此反复直至整个零件成型。
国外的SLA技术以美国的3D SYSTEM公司为代表,设备技术都较为成熟,同时日本德国以色列都也有各自具有特色比较成熟的SLA快速成型技术。
国内是以西安交大的设备较为成熟,现已开发出一整套SLA快速成型机,成型速度、零件精度都已接近国外先进技术。
总体来说SLA技术的优势是成型零件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原材料利用率高,而且可以制作形状复杂的零件。
但SLA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不能选用多种材料,只能固定用光敏感材料。
3.2 SLS(选择激光烧结技术)SLS与SLA有相似之处,都是在激光的选择下对材料进行烧结,区别在于SLS的材料不是液态的光聚合物,而是粉末材料,金属、尼龙、塑料、陶瓷等粉末材料均可,这样就使得SLS的适用范围更广,航空、航天、汽车、家电等行业中去,因此在这里的行业在工艺上,SLS控制激光,选择性的烧结粉末,使粉末烧结固化形成一个层面,经过电机的驱动,使粉末固化层下降一个层厚的高度,重新涂铺一层粉末再进行激光扫描重复之前的步骤,直到完成整个三维数模的实体造型。
目前世界范围内进行SLS技术研究的主要是美国的DTM公司,德国队EOS公司以及中国北京隆源公司。
其中DTM公司的SLS设备在市场使用率上占据领先地位,而EOS公司在金属粉末烧结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
3.3 FDM(熔融沉积成型技术)FDM与之前的SLA、SLS有一些区别,它采用热熔喷头,使熔融的材料,比如尼龙、塑料等,根据CAD数据信息的将材料挤压在制定位置凝固成型,逐层堆积,最后形成完整的零件。
现在世界上FDM技术较为领先的是美国的Stratasys公司和Dimension公司,占据了市场大多数的份额。
3.4 LJP(立体喷墨打印技术)LJP技术在早些年就已经产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成功,但并没有完全推向市场,大多应用于内部研究,而近来立体打印技术经过技术改进,逐步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从技术特点以及工艺上来看,LJP与FDM有相似之处,都采用的是将材料加热到熔融状态,再将材料喷出,堆积形成实体三维模型,但LJP的成型速度更快,表明质量更高,而且吸取了FDM可以随意更换制造原料的特性,一种材料装在一个墨盒里,每次制作前根据需要选择原料,方便快捷,同时又排除了FDM的缺点,比如成型速度慢,表面光洁度较低,模型精度不理想等,LJP制作出样品的外观质量基本上可以与SLA相媲美,因此近几年采用LJP工艺的快速成型设备逐渐占据了主流市场。
还有一种是LOM(纸张叠层造型技术)由于制作出的三维模型精度低,表明光洁度差,经常无法准确再现三维数字模型,现在已经逐渐走向没落。
4 我国RP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快速原型是世界制造业的一次重大创新,是先进制造技术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集中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激光技术和材料科学技术,在没有传统模具和夹具的情况下,快速制造出任意复杂形状而又具有一定功能的三维实体模型或零件。
快速原型与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明显缩短新产品的上市时间,节约新产品开发和模具制造、修复的费用。
美国、日本及欧洲发达国家已将快速成形技术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通讯、医疗、电子、家电、玩具、军事装备、工业造型(雕刻)、建筑模型、机械行业等领域。
而我国RP研究工作起步于90年代初。
刚开始时技术引进较多,1994年以来,我国已有20余家企业或机构从国外引进RP机器,加快了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由于引进价格昂贵,如美国3Dsystem公司生产的SLA250系统售价20万美元,SLA500价格高达40万美元,加之材料也依靠进口,使生产成本过高,往往是国内大多制造型企业无法承受的。
为了解决中国制造业对RP的迫切需求,1991年以来,在中国政府资助和支持下,一些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积极开展RP研究,并取得较大的进展。
我国最早在快速成型技术方面开展研究的科研机构主要有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
这些科研机构早期在开发系统设备方面各有侧重。
1992年,清华大学引进了当时先进的SLA-250光固化成形设备,成立了激光快速成形中心,开展快速成形技术的研究。
研制出世界上最大的LOM双扫描成形机,已提供给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研制成功的多功能快速造型系统MRPMS已打入国际市场,自主开发的大型挤压喷射成形RP设备SSM1600SSM成形尺寸已达1600×800×750mm3,也居世界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