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8例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病毒性心肌炎儿科护理病例 解析 (3)

病毒性心肌炎儿科护理病例 解析 (3)

案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女,12岁,以“发热2天、胸痛、精神差4小时”为主诉入院。

2天前患儿受凉后出现发热,热峰39℃,无明显时间规律,初无心慌、乏力等表现,到当地诊所予口服“双黄连口服液、柴胡口服液、头孢克肟片”等药物治疗,体温可降至正常,但间隔数小时后易复升,4小时前突然出现胸痛,伴有精神差,患儿自述心慌、胸口疼痛,家属紧急带患儿到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心率224次/分,给予降温、营养心肌、激素应用,患儿胸痛、心慌无明显缓解,家属要求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救护车送至我院,病程中无呕吐、咳嗽、咯血、抽搐等。

急诊以“暴发性心肌炎?”收入PICU,入院时T:38.5℃,P:195次/分,R:32次/分,BP:70/30mmHg,W:32kg,血糖10.0mmol/L。

问题一:执行医嘱: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按照操作标准评分)情景模拟: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您如何处理?(50分)解析:1.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协助患儿取端坐位,双腿下垂。

同时安慰患儿及家属以减轻其紧张心理。

(10分)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6-8L/min,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

(10分)3.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

(10分)4.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

(10分)5.此外,静脉放血也是一种有效减少回心血量的最直接的方法,但应慎用,贫血者应禁忌采用。

(10分)问题二:医生开具如下医嘱,请根据病人情况合理选择医嘱执行顺序,并说明理由。

(20分)(1)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维生素C注射液2g ivgtt.ST.(2)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利多卡因注射液0.1g,首剂10mg.iv,随后5ml/h泵入,ivgtt.ST.(3)5%葡萄糖注射液100ml+单磷酸阿糖腺苷注射液1g ivgtt.ST.考点:1.室性心动过速的首优处理为纠正心律失常;2.治疗原则为尽快保护心肌而非抗病毒治疗。

单味黄芪佐治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5例

单味黄芪佐治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5例

单味黄芪佐治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5例摘要目的:探讨单味黄芪佐治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

方法:两组患儿均卧床休息,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1,6-二磷酸果糖静滴,根据病情给予吸氧、心律平等对症处理。

15天为1个疗程。

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单味黄芪20g,加水200ml,文火慢煎成100ml,分3次温服。

15天为1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14%)明显高于对照组(171%),P<001;总有效率(914%)亦高于对照组(686%),P<005。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单味黄芪能有效缓解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体征,促进心肌酶、心电图恢复,疗效确切。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心肌疾病之一,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的急性炎症病变。

目前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以对症及支持疗法为主,但疗效欠佳。

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应用单味黄芪佐治儿童病毒性心肌炎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儿童病毒性心肌炎70例,均符合全国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2~12岁,平均45±36岁;病程3~12天;临床表现乏力45例,胸闷、气短、心悸28例;心电图表现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2例,室性早搏7例,相邻2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36例;心肌酶谱示乳酸脱氢酶(LDH)增高38例,肌酸磷酸激酶(CK)增高36例,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增高21例,谷草转氨酶(AST)增高29例;肌钙蛋白增高47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

方法:两组患儿均卧床休息,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日)(05g/支),维生素C注射液150mg/(kg·日)(025g/支),1,6-二磷酸果糖(10g/支)150~250mg/(kg·日)静滴;根据病情给予吸氧、心律平等对症处理。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主讲人:万珊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同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包括无症状的心肌局灶性炎症和心肌弥漫性炎症所致的重症心肌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很多种病毒都可能引起心肌炎,其中以柯萨奇病毒,孤儿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较常见,尤其是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约占30%至50%。

此外,流感,风疹,单纯疱疹,肝炎病毒,HIV等也能引起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包括病毒直接作用对心肌的损害;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等介导的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伤。

这些变化均可损害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典型病变是心肌间质增生,水肿及充血,内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等。

【临床表现】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和严重性,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以猝死。

1.病毒感染症状约半数病人在发病前1至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等“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泻等消化道症状。

2.心脏受累症状病人常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胸痛、乏力等表现。

严重者甚至出现阿-斯综合征、心源性晕厥、猝死。

3.主要体征可见与发热程度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各种心律失常,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三心音或杂音。

或有肺部啰音、颈静脉怒张、肝大、心脏扩大、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体征。

病毒性心肌炎病程各阶段的时间划分比较困难,一般急性期定为3个月,3个月至一年为恢复期,一年以上为慢性期。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液生化检查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加。

急性期或心肌炎活动期心肌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增高。

2.病原学检查血清柯萨奇病毒IgM抗体滴度明显增高,外周血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或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心内膜心肌活检有助于病原学诊断。

3.X线检查可见心影扩大或正常。

4.心电图常见ST-T改变和各型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等。

严重心肌损害时可出现病理性Q波。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健康教育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健康教育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健康教育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症,症状有的显著,有的不显著,如果不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形成慢性心肌炎、心脏病或多次复发,甚至猝死。

因此,加强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控制病毒性心肌炎的复发及提高治愈率尤为重要。

一、知识教育1、病毒性心肌炎通常没有早期典型症状,因此常常忽略,加之小儿自觉症状不明显,以致到心肌损害后才得以确认。

轻者可无临床症状,严重可致猝死,诊断及时并经过适当治疗者,可完全治愈,迁延不愈者,可形成慢性心肌炎或导致心肌病。

近几年小儿的心肌炎发病率有增多趋势,患儿大多在7-8岁左右,还有一些是学龄前的儿童,这些孩子往往在感冒发烧之后病情长时间不见好转,最后经检查被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2、病因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病毒、腺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麻诊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最常见,一般认为与病毒及其毒素早期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和病毒感染后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参与有关。

3、临床表现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通常存在前驱感染史。

心肌炎的症状可能出现于原发病的症状期或恢复期。

如在原发病的症状期出现,其表现可被原发病掩盖。

多数患儿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症状。

这反映了全身性病毒感染,但也有部分患儿原发病症状轻而不显著,须仔细追问方被注意到,而心肌炎症状则比较显著,心肌炎患儿常诉胸闷、气短、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等为主诉或首见症状,其中少数重症患儿可由此发生昏厥或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甚至发生猝死。

4、感冒与心肌炎的关系扁桃体反复发作会损伤心肌,因为入侵身体导致扁桃体炎的病原微生物相当多,百分之七十是病毒感染,如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肠病毒等,这些病毒均可以通过咽一扁桃体感染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5、家长对孩子的观察小儿在感冒过程中或治愈后1-3周突发乏力、紫绀、气促、四肢发冷、出汗多、苍白、不明原因哭闹、腹痛、自诉心前区不适、胸闷等症状应及时看医生,以免遗误诊断而影响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护理
诊断方法
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方法,以及临床病史、 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
治疗措施
休息、营养心肌、控制心律失常等对症治疗,以及针对不同病因的 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等。
案例二:老年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及护理
01
老年人病毒性心肌炎症状
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心脏不适症状,以及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症状
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胸痛、 呼吸困难、晕厥、猝死等症状,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病因和病理生理
病因
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流 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
病理生理
病毒感染导致心肌细胞直接损伤,细 胞通透性改变,细胞内物质外流,导 致心肌炎症和心肌细胞坏死。
流行病学与预防
流行病学
并发症。
02
诊断方法
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方法,以及临床病史、体征
、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
03
治疗措施
休息、营养心肌、控制心律失常等对症治疗,以及针对不同病因的抗病
毒治疗、免疫治疗等。同时需要注意老年人病情变化快,需要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案例三: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体会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优势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护理
汇报人:
2023-12-05
CONTENTS
• 病毒性心肌炎概述 •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 •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 • 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与控制 • 病毒性心肌炎的案例分析
01
病毒性心肌炎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病毒感染引 起的心肌炎症性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好发于年轻人和儿 童。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特点分析及护理体会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特点分析及护理体会

I 摘要】 目的 分析并探讨, I , J L 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本病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0 1 2 年1 —1 2 月
儿科收治 的小儿病毒性 心肌炎患者 6 0 例, 均应 用 日 本光 电 6 5 1 1 型心 电图仪 行常规 1 2 导联 心电 图检查 , 并 于入 院当天行 心肌酶谱检查 .观察 并 比较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的检 出率 , 对 心电图改 变特 点进行分析并 对患儿临床疗效进行评 估 。在患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过程中给予标准化护理措施 , 包 括实施心理护理 , 加强基础护理 , 预 防呼吸道感染 , 督促 卧床
休息 , 加强饮食护理及给予出院健康指导等。 结果 6 0 例患儿心电图出现异常者 4 7 例( 7 8 . 3 %) , 其中室性期前收缩者 2 6 例 ,房性 期前 收缩 者 1 1 例 ,窦性心动过速 者 6 例 ,房室传 导阻滞者 2 例, Q — T间期延 长者 2 例 。心肌 酶谱改变者 3 5 例
者1 7例 。阳性检 出率 比较二者差异存 在统计学意义 ( P < O . 0 5 ) 。
表1 心电图与心肌酶谱检 出率 b b 较
6例 , 房性期前收缩者 1 1 例, 窦性 心动过速者 6例 , 房 室 讨心 电图改变在 本病诊断 中的价值 . 并对本病来自的护理体会进行总 收缩 者 2
1 8例 。
1 . 2 检 查 方 法 . 2患 儿 经 治疗 后 的疗 效 分 析 患儿入 院后行各项常规检查 ,采用 日本光 电 6 5 1 1 型心 电图 2 所 有患儿经 积极治疗 1 周后 痊愈 者 4 6例 ( 7 6 . 7 %) , 好转 1 4 仪行常规 1 2导联心电图检查 , 并于人 院当天行心肌酶谱检查。 确

心内科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护理要点

心内科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护理要点

心内科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护理要点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指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呈全球性分布,发展中国家居多,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和40岁以下成年人多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有30余种病毒可致本病发生,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肝炎病毒、腺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风疹病毒、脑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等,以柯萨奇B组病毒最常见。

发病机制主要包括:①急性或持续性病毒感染所致直接心肌损害;②病毒介导免疫损伤,以T细胞免疫为主;③多种致炎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等介导的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伤等。

二、临床表现50%以上患者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

根据病变范围、感染病毒类型和机体状态的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轻者无自觉症状,重者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可分为以下5型。

1.亚临床型病毒感染后无自觉症状,心电图示ST-T改变、房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数周后心电图改变消失或遗留心律失常。

2.轻症自限型病毒感染1~3周后出现轻度心前区不适、心悸,无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表现。

心电图示ST-T改变,各种期前收缩,CK-MB和心脏cTnT或cTnl升高,经治疗可逐渐恢复。

3.隐匿进展型病毒感染后有一过性心肌炎表现,数年后心脏逐渐扩大,表现为扩张性心肌病。

4.急性重症型病毒感染后1~2周出现胸痛、心悸和气短等症状,伴心动过速、奔马律、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

病情凶险,可于数日内因泵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死亡。

5.猝死型多于活动中猝死,死前无心脏病表现。

尸检证实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三、辅助检查1.血液生化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增加,急性期或活动期CK-MB、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 增高。

2.病原学检查血清柯萨奇病毒IgM抗体滴度明显增高、外周血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或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心内膜活检有助于病原学诊断。

护理查房心肌炎

护理查房心肌炎
10
护理诊断
• 活动无耐力 与心肌收缩力下降,组 织供氧不足有关。 • 潜在并发症 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 • 知识缺乏 与家长和患儿缺乏有关 疾病危险因素的正确认识有关。
11
护理措施
• • • • • • • 休息 严密观察病情 饮食护理 药物 预防感染 健康宣教 出院指导
12
(一)休息
17
(六)健康宣教
• 介绍本病的病因、诱因、转归及治疗方案,鼓励家 长参与至患儿的护理中来 • 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 注意营养,保证休息,一旦发病应及时就诊治疗
18
(七)出院指导
• • • • • 按时服药,坚持服药 定期复查 休息,生活规律 预防感染 加强营养
19
(七)健康教育
1.最根本的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消化 道等病毒感染,流行期少到公共场所,一旦发病及时 就诊治疗。注意营养,严格按心功能状况保证休息。 接受医务人员的康复指导,防止复发。 2.遵医嘱及时准确的给药,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副作用 。 3.教会病人及家属测脉率,节律,坚持药物治疗,定期 复查,病情变化时应及时就医。
6
临床表现(一)
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与部位。重者可至猝死,轻 者几无症状。 (一)症状 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 、咽痛、腹泻等症状,反映全身性病毒 • 常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头 晕。 • 临床上诊断的心肌炎中,90%左右以心律失常为 主诉或首见症状,其中少数患者可由此而发生昏 厥或阿-斯综合征。极少数患者起病后发展迅速 ,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5
发病机制
• 从动物实验、临床与病毒学、病理观察,发现有
以下二种机理:
一)病毒直接作用 实验中将病毒注入血循环后可以心肌炎 。以在急性期,主要在起病9天以内,病人或动物的心肌 中可分离出病毒,病毒荧光抗体检查结果阳性,或在电镜 检查时发现病毒颗粒。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后产生溶细胞物 质,使细胞溶解。 二)免疫反应 实验与人体病毒性心肌炎起病9天后心肌内已 不能再找到病毒,但心肌炎变仍继续;有些患者病毒感染 的其他症状轻微而心肌炎表现颇为严重;还有些患者心肌 炎的症状在病毒感染其他症状开始一段时间以后方出现; 有些患者的心肌中可能发现抗原抗体复合体。以上都提示 免疫机制的存在。研究还提示细胞毒性主要由T淋巴细胞 所介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