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控制工程基础》硕士考试大纲_北京邮电大学考研网

合集下载

2018年北京邮电大学控制科学工程考研招生专业目录、研究方向、考试科目、考试大纲-新祥旭考研

2018年北京邮电大学控制科学工程考研招生专业目录、研究方向、考试科目、考试大纲-新祥旭考研

2018年北京邮电大学控制科学工程考研招生专业目录、研究方向、考试科目、考试大纲一、招生信息招生院系:自动化学院招生人数:45招生专业: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研究方向01 (全日制)机器人、大型工业自动化02 (全日制)智能化目标识别、图像处理与理解03 (全日制)机器人控制、智能信息处理技术04 (全日制)移动机器人视觉定位与控制05 (全日制)可靠性检测技术06 (全日制)电接触理论与电连接可靠性检测技术07 (全日制)电接触系统检测与控制技术08 (全日制)机器人测控技术09 (全日制)机器人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10 (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技术及应用11 (全日制)监测监控与智能控制、物流自动化技术12 (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可信计算13 (全日制)机器学习、仪器分析、最优化方法14 (全日制)控制网络与自动化系统15 (全日制)嵌入式系统与测控网络16 (全日制)检测技术与智能维护17 (全日制)系统健康智能监测与控制技术18 (全日制)机电控制及自动化19 (全日制)机器学习、系统工程20 (全日制)数据挖掘、安全监测与智能控制21 (全日制)物联网技术、移动终端远程智能监控技术22 (全日制)模式识别与测控技术23 (全日制)图像处理及识别24 (全日制)人机交互与认知智能25 (全日制)鲁棒控制、复杂动态网络分析与控制26 (全日制)非线性控制27 (全日制)模式识别、信息检索28 (全日制)图像处理、视频处理29 (全日制)语音识别、音频信息检索30 (全日制)信息检索31 (全日制)控制理论与应用三、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2电子电路⑤804信号与系统⑥810控制工程基础四、专业课考试大纲参考书目:802电子电路: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华成英、董诗白主编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闫石主编804信号与系统:1.《信号与系统》上下册,或者1本的都行郑君里编。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科目代码:895 一、考试要求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北京未来网络科技高精尖创新中心(085211)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数据结构与C语言程序设计,这两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

数据结构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数据结构、排序、索引、检索、高级数据结构等内容,从逻辑结构的角度包括线性表、栈、队列、二叉树、树和图等各种基本数据结构;从算法的角度包括各类排序、检索和索引算法。

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有很深入的理解,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本概念、合理组织数据的基本方法、高效处理数据的基本算法、并具备面对实际问题选择恰当数据结构与相应算法的能力。

C语言程序设计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概念、方法和技巧。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高级语言的基本控制结构、数据组织和程序组织形式。

熟练使用C语言的结构体、指针、文件等。

具有基本的计算思维能力,熟悉简单算法,能够构建实际问题的模块化解决方案。

二、考试内容数据结构部分:1.数据结构的相关概念、算法概念、算法性质及算法分析(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2.线性表逻辑结构定义、存储结构的表示,以及在特定存储结构下线性表基本运算的算法实现;3.栈与队列的逻辑结构定义、存储结构的表示,基本操作特点,栈与队列的基本应用;4.串的逻辑结构定义,基本操作的含义与实现;5.数组定义及其顺序存储,矩阵的压缩存储,广义表定义及存储结构;6.树的定义与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定义与性质、存储结构,二叉树遍历算法(三序遍历与按层遍历),赫夫曼树与赫夫曼编码以及二叉树基本算法的实现与应用;7.图的定义与术语,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与广度优先搜索),最小生成树、拓扑排序以及最短路径的求解;8.查找的相关概念,静态查找表(顺序表的查找与有序表的查找),动态查找表(二叉排序树),B-树,A VL树,哈希表的相关概念;9.排序的相关概念,掌握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算法的执行过程、时空复杂度、稳定性以及使用场合。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大纲(2017)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大纲(2017)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A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大纲制定(修订)时间: 2017年7月课程名称:机械工程控制基础A 课程编码:01013102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课程总学时:40实验(上机)计划学时: 4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一、大纲编写依据1.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13教学计划;2.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械工程控制基础A》理论教学大纲对实验环节的要求;3. 近年来《机械工程控制基础A》实验教学经验。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1.《机械工程控制基础A》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2.本实验是对《机械工程控制基础A》课程的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3.本实验可帮助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和特性以及对PID校正控制器的理解,且对控制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有积极作用,对后续课程和毕业设计等课程有指导意义。

三、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1.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学习控制系统分析、校正、设计的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建立模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实际物理系统方框图的绘制;4. 了解PID控制器中参数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经验法整定PID参数的方法;5. 培养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使学生亲自动手了解系统的模拟、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性能与参数的关系。

实验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验基本要求对于本综合性演示实验,要求学生做到:1.实验项目的选定依据教学计划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2.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性能分析方法以及实际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3. 做好实验预习,了解实验原理、方法及具体内容;4. 学会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数据的测试及处理;5.针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五、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六、教材(讲义、指导书)1.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自编七、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1.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具体要求,根据每个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准备,实验过程的考查,实验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的质量,综合给出实验成绩。

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物理学》硕士考试大纲_北邮考研论坛

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物理学》硕士考试大纲_北邮考研论坛

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物理学》硕士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研究方法,系统地掌握大学物理学各部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并具备灵活运用这些概念与原理的能力,能分析问题与解决相关问题。

二、考试内容1、力学(1)质点运动学:参照系和坐标系;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运动方程与轨迹方程;切向与法向加速度、相对运动。

(2)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惯性系与非惯性系、惯性力。

(3)动量与角动量: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质心与质心运动定理、力矩、角动量、角动量定理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4)功和能:功与动能定理、保守力的功与势能、功能原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5)刚体力学:定轴转动角速度与角加速度、定轴转动定律与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力矩的功和转动动能、刚体的角动量。

2、电磁学(1)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及计算、电偶极距、电场线、电通量和高斯定理、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能、电势及计算、等势面与电势梯度。

(2)导体与电介质中的电场:导体的静电平衡、导体上的电荷分布及静电屏蔽、电容器及电容的计算、电介质的极化和电极化强度矢量、束缚电荷、电位移矢量、电场能量与能量密度。

(3)稳恒电流:电流密度矢量、电流连续性方程与稳恒条件、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非静电力与电动势。

(4)稳恒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应线、磁通量与磁场的高斯定理、毕奥-萨伐尔定律、运动电荷的磁场、安培环路定理、安培力与洛仑兹力、磁场对载流导线与载流线圈的作用、霍尔效应。

(5)磁介质:顺磁性与抗磁性、磁化强度与磁化电流、磁场强度。

(6)电磁感应与电磁场: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与有旋电场(感应电场);自感与互感、磁场能量与能量密度、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

3、振动与波(1)简谐振动: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和动力学方程、简谐振动的特征量与初始条件、旋转矢量法、简谐振动的能量、简谐振动的合成。

(2)机械波:机械波的形成、纵波与横波、频率与波长、波速、波动方程、波的能量、能流和能流密度、惠更斯原理、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驻波、半波损失、多普勒效应。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教育管理与教学论考试科目代码:807 一、考试要求教育管理与教学论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0451)教育(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试内容包含教育管理学、发展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三个部分。

这三门课程是教育(专业学位)学科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重要基础理论课。

教育管理学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教育管理、教育领导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管理实务知识,对教育管理改革取向的理解与综合分析能力等。

发展心理学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心理学的理论、认知发展、情绪与依恋的发展、自我与社会认知的发展、道德的发展、发展的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及必要的基础知识, 较为熟练地掌握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以及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考试内容教育管理学部分:(一)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及其流派(1)管理、教育管理、教育管理现代化等基本概念的内涵,管理与行政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二)中西方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与思想(1)我国历史上的主要教育管理实践与思想。

(2)西方国家历史上的主要教育管理实践与思想。

(三)教育管理的层次、相关管理理论与管理实务知识(1)宏观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国内外改革历程和趋势。

(2)教育政策与法律、教育计划、教育督导、教育财政的基本概念、主要议题、相关理论与改革趋势。

(3)学校管理过程、学校效能、学校组织管理、学校质量管理及实务管理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观点、实施与评价。

(4)领导的概念、教育领导理论、领导者管理制度及其取向。

发展心理学部分:(一)发展心理学的进展与理论(1)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变迁与进展。

(2)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维果茨基、皮亚杰、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北京邮电大学2022年《810控制工程基础》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北京邮电大学2022年《810控制工程基础》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北京邮电大学2022年《810控制工程基础》考研专业课
真题试卷
202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控制工程基础
请考生注意:@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计成绩。

@允许使用计算器。

1.(20分)图1为两个形式相同的RC电路串联而成的滤波网络,Ui 为输入电压,u。

为输出电压。

回答:
(1)零初始条件下滤波网络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2)若RC=l,求滤波网络的单位阶跃响应u。

(t)。

U;RC_J_Rc—u。

丁丁
图1两级RC滤波网络
2.(20分)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为3+72+12+10=0,且系统不存在零点,并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0。

回答:
(1)求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

(2)判断闭环系统是否存在主导极点,并计算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和调整时间(误差带I:::.=0.02)。

3.(30分)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K
(+l)(+3)
(1)绘制系统在开环增益K变化时的根轨迹图,并写出详细步骤。

(2)若开环传递函数去掉一个极点=-3,则系统的根轨迹有何变化?
4.(20分)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H()=K(+l)
2(+5)(+40)
(1)使用劳斯判据,确定控制系统稳定时K的取值范围。

(2)计算控制系统的无阻尼振荡频率硃o
考试科目:810控制工程基础第1页共2页。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01 考试科目名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等知识,掌握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方式,并能够对基本原理进行灵活运用,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引论经济学产生的根源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需求曲线1.需求函数⒉需求表和需求曲线3.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别第三节供给曲线1.供给函数2.供给表和供给曲线3.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区别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1.均衡价格的决定2.均衡价格的变动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及类型2.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的关系3.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4.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含义及计算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实例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第三章效用论第一节效用论概述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2.需求曲线的推导3.消费者剩余第二节无差异曲线1.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其特点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概念第三节预算线1.预算线的含2.预算线的变动第四节消费者均衡1.消费者均衡的条件2消费者均衡的图形分析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四章生产论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1.短期、长期、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曲线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4.一种变动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1.等产量曲线的含义及其特征2.边际技术替代率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第五节等成本线等成本线的含义及其变动第六节最优生产要素组合1.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2.关于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3.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第七节规模报酬1.规模报酬的类型2.规模报酬递增产生的原因第五章成本论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1.TFC、TVC、TC、 AFC、 AVC、 AC、 MC的定义及曲线的形状2.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3.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3.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第三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及各种情况;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第六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第七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1.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2.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3.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第一节垄断1.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2.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3.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第二节垄断竞争1.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2.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3.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4.非价格竞争第五节不同市场的比较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第五节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第一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要素供给原则第二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劳动供给曲线第六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第二节经济效率1.帕累托标准;2.帕累托改进;3.帕累托最优第三节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四节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六节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垄断1.市场失灵的含义2.垄断与低效率3.寻租理论4.对垄断的公共管制第二节外部影响1.外部影响及其分类2.外部影响和资源配置效率3.科斯定理第三节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排他性和竞用性2.公共物品3.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第四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均衡产出1.均衡产出的概念;2.投资等于储蓄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五节乘数论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第七节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1.政府购买乘数;2.税收乘数;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第八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一节投资的决定1.实际利率与投资;2.投资边际效率曲线;第二节 IS曲线1.IS曲线及其推导;2.IS曲线的斜率;3.IS曲线的移动第三节利率的决定1.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2.流动性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3.流动性陷阱;4.货币需求函数;5.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第四节 LM曲线1.LM曲线及其推导;2.LM曲线的斜率;3.LM曲线的移动第五节 IS-LM分析1.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2.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第六节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一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1.财政政策的含义;2.货币政策的含义;第二节财政政策的效果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2.挤出效应;第三节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二节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工具;2.自动稳定器、预算赤字、预算盈余第三节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一节总需求曲线第四节古典总供给曲线第五节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第六节常规总供给曲线第七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第一节失业的描述1.失业率;2.失业的分类;第二节失业的经济学解释第三节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描述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分类;第五节通货膨胀的原因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4.结构性通货膨胀第六节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第七节菲利普斯曲线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经济增长的含义;2.新古典增长理论;3.内生增长理论;4.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5.加速原理;6.乘数-加速数模型三、题型及比例:1.简答题(40分)2.论述题(40分)3.计算题(30分)4.综合题(40分)四、参考书目《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高鸿业主编。

控制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控制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控制技术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能源与材料工程、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Ⅰ考查目标能源与材料工程、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等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控制技术基础》课程,考查考生掌握控制技术所涉及的电工与电子基础及程序编写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运用相关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具体电路知识及编程应用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或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C语言程序 30分电工与电子部分 30分数据结构 4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简答题共100分Ⅲ考查范围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本理论考查主要内容:(1)十进制编码表示(8421BCD、格雷码、余3码)(2)基本门电路(与门、或门、与非门)使用(3)三态输出与非门逻辑功能(4)组合逻辑电路特点(5)常用逻辑函数表示方法(6)时序逻辑电路特点(7)JK触发器特性方程(8)基本触发器组成N进制计数器(9)计数器种类划分二、程序设计及数据结构考查主要内容:(1)算法的基本概念(2)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3)顺序程序、选择结构、循环结构(4)数组的概念和使用(5)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6)指针与结构体(7)线性表(8)栈和队列(9)递归(10)树和二叉树(11)图参考教材[1]谭浩强著.C程序设计(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2] 秦曾煌主编.《电工学》(第七版)下册-电子技术;[3]李春葆.数据结构教程(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控制工程基础》硕士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考试旨在考核自动控制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注重考核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定理的理解与掌握、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和运用自动控制相关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术语和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负反馈控制原理,能确定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

掌握绘制系统方框图的方法。

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及对自动控制系统稳、准、快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了解数学模型的概念、表达方式,掌握一般物理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

熟悉拉氏变换的定义、性质,常见的简单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式,可根据拉氏变换的性质求解较复杂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和拉氏反变换。

理解并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性质。

理解典型环节的概念。

熟悉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理解并掌握控制系统结构图的运算法则、相加点和分支点的移动法则以及简化方法。

掌握控制系统的前向通道传递函数、反馈通道传递函数、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偏差信号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求法。

理解并掌握控制系统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了解控制系统的典型输入信号,及时域响应指标定义。

熟悉并掌握一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及性能指标。

熟悉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及其与极点之间的关系,重点掌握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指标与参量z、wn间的关系及计算。

理解系统稳定性概念以及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重点掌握判断稳定性的代数判据及应用。

能运用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了解稳态误差的概念、定义、类型。

理解并掌握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及用终值定理计算稳态误差的前提条件。

理解并掌握系统类型与静态误差系数的关系。

掌握控制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

理解并掌握各静态误差系数的计算,动态误差系数的计算,特别是非单位反馈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

第四章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
掌握根轨迹的基本方程和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条件与思路。

掌握绘制负反馈闭环控制系统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掌握利用根轨迹求闭环极点的方法,估算系统性能指标与改善系统品质的方法。

了解广义根轨迹的绘制方法。

第五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掌握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频率特性的两种主要表达方式:幅相频率特性、对数频率特性。

熟悉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了解最小相位系统的概念。

熟悉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奈奎斯特图和伯德图)的绘制。

掌握利用实测开环幅频特性确定系统的开环传递
函数的方法。

理解和掌握奈魁斯特稳定判据及应用。

理解并掌握系统相角裕度与幅值裕度概念、图示及计算。

掌握系统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的联系。

了解并掌握分析开环系统在低、中、高频区域上频率特性与控制系统性能间的关系。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
了解控制系统校正的概念、校正的实质、校正的方法、校正装置的形式。

熟悉串联相位超前校正、相位滞后校正、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特点、频率特性、作用。

掌握串联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

掌握反馈校正的特点。

掌握反馈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

掌握系统校正前后的性能指标的变化
三、试题结构
1、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50分;
2、基本概念10%,分析证明20%,综合计算70%。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