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武中学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下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A D CB 初二数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在下列图形中,即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2.若分式32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2 B .x=2 C .x>2 D .x<2 3.下列约分正确的是A .326x x x = B .0=++y x y x C .x xy x y x 12=++ D .214222=y x xy 4.计算:xy y y x x 222-+-,结果为A .1B .-1C .y x +2D .y x +5. 当x 取何值时,分式242+-x x 的值为0.A.x=-2B.x=2C.x=±2D.x=06.计算n m mn m n 2222⋅÷-的结果是A .n -B .22nm - C .3n m -D .4n m-7.某厂去年产值是m 万元,今年产值是n 万元(m <n ),则今年的产值比去年的产值增加的百分比是A .%100⨯-n n m B .%100⨯-m m n C .%100)1(⨯+m n D .%10010⨯-mmn 8.如果m 为整数,那么使分式13++m m 的值为整数的m 的值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9. 如图所示,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在上面打3个洞,则纸片展开后是( )10、几名同学租一辆面包车前去旅游,面包车的租价为180元,出发时又增加了两名同学,结果每个同学比原来少摊了3元钱车费,设参加游览的同学共x 人,则所列方程为【 】 A .32180180=+-x x B .31802180=-+x x C .32180180=--x x D .31802180=--xx 二、 填空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1.计算:a 2·a 4=_________.12.分解因式:ax+ay=______________.13.平行四边形ABCD 中,∠A=500,则∠B=____。

八年级第二学期 第二次月考检测数学试卷

八年级第二学期 第二次月考检测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ABC沿射线BC向右平移到DCE∆的位置,连接AD、BD,则下列结论:(1)AD BC=(2)BD与AC互相平分(3)四边形ACED是菱形(4)BD DE⊥,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42.如图,在△ABC中,BF平分∠ABC,过A点作AF⊥BF,垂足为F并延长交BC于点G,D为AB中点,连接DF延长交AC于点E。

若AB=12,BC=20,则线段EF的长为()A.2 B.3 C.4 D.53.如图,把正方形ABCD沿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对折后展开,折痕为,MN再过点B折叠纸片,使点A格在MN上的点F处,折痕为,BE若AB长为2,则EN的长为(()A.233-B.322-C.22D.23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4AB=,E是对角线AC上的动点,以DE为边作正方形DEFG,H是CD的中点,连接GH,则GH的最小值为()A.2 B.51-C .2D .422-5.如图,在正方形ABCD 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 ,AC ,BE 相交于点F ,则∠CBF 为( )A .75°B .60°C .55°D .45°6.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分别以AB ,AC ,BC 为边,在AB 的同侧作正方形ABHI ,ACFG ,BCED .若图中两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记为1S ,2S ,则对1S ,2S 的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 .12S S >B .12S SC .12S S <D .无法确定7.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BC 上一点,过点E 作EF ∥CD ,交AD 于F ,交对角线BD 于G ,取DG 的中点H ,连结AH ,EH ,FH .下列结论:①∠EFH =45°;②△AHD ≌△EHF ;③∠AEF +∠HAD =45°; ④若BEEC=2,则1113=BEH AHES S .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8.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908C AC ∠==°,,F 是AB 边上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AC 、BC 边上运动,且保持AD CE =.连接DE 、DF 、EF .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①DF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四边形CDFE 不可能为正方形, ③DE 长度的最小值为4; ④四边形CDFE 的面积保持不变;⑤△CDE 面积的最大值为8.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③B .①④⑤C .①③④D .③④⑤9.如图,正方形ABCD 中,在AD 的延长线上取点E ,F ,使DE =AD ,DF =BD ,连接BF 分别交CD ,CE 于H ,G 下列结论:①EC≠2HG ;②∠GDH =∠GHD ;③图中有8个等腰三角形;④CDG DHF S S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A .1B .2C .3D .410.如图,一个四边形花坛ABCD ,被两条线段MN , EF 分成四个部分,分别种上红、黄、紫、白四种花卉,种植面积依次是S 1、S 2、S 3、S 4,若MN ∥AB ∥DC ,EF ∥DA ∥CB ,则有( )A .S 1= S 4B .S 1 + S 4 = S 2 + S 3C .S 1 + S 3 = S 2 + S 4D .S 1·S 4 = S 2·S 3二、填空题1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30,3,2A AD BD ∠=︒==,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于_____.12.如图所示,菱形ABCD ,在边AB 上有一动点E ,过菱形对角线交点O 作射线EO 与CD 边交于点F ,线段EF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AD 边于点G 、H ,得到四边形EGFH ,点E 在运动过程中,有如下结论: ①可以得到无数个平行四边形EGFH ; ②可以得到无数个矩形EGFH ; ③可以得到无数个菱形EGFH ; ④至少得到一个正方形EGFH . 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13.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 =2AB ,∠BAD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E ,DH ⊥AE 于点H ,连接BH 并延长交CD 于点F ,连接DE 交BF 于点O ,下列结论:①∠AED =∠CED ;②OE =OD ;③BH =HF ;④BC ﹣CF =2HE ;⑤AB =HF ,其中正确的有_____.14.在ABC 中,AB=12,AC=10,BC=9,AD 是BC 边上的高.将ABC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A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DEF 的周长为______.15.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F 为CD 上一点,BF 与AC 交于点E ,若∠CBF=20°,则∠AED 等于__度.16.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E 为AD 的延长线上一点,且DE =DC ,点P 为边AD 上一动点,且PC ⊥PG ,PG =PC ,点F 为EG 的中点.当点P 从D 点运动到A 点时,则CF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17.如图,在ABC 中,D 是AB 上任意一点,E 是BC 的中点,过C 作//CF AB ,交DE 的延长线于F ,连BF ,CD ,若30FDB ∠=︒,45ABC ∠=︒,22BC =DF =_________.18.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E 平分∠BAD 交边 BC 于 E ,DF 平分∠ADC 交边 BC 于 F ,若 AD=11,EF=5,则 AB= ___.19.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8,BC =6,点D 为平面内动点,且满足AD =4,连接BD ,取BD 的中点E ,连接CE ,则CE 的最大值为_____.20.如图,有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4AB =,3AD =.先将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边AD 落在边AB 上,点D 落在点E 处,折痕为AF ;再将AEF ∆沿EF 翻折,AF 与BC 相交于点G ,则FG 的长为_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1,AC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E 、H 分别为边BA 和边BC 延长线上的点,连接EH 交AD 、CD 于点F 、G ,且//EH AC . (1)求证:AEF CGH ∆≅∆(2)若A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D ∠=,F 是AD 的中点,8AD =,求BE 的长:(3)在(2)的条件下,连接BD ,如图2,求证:22222()AC BD AB BC +=+22.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将ABE ∆沿BE 折叠,点A 的对应点为点G .图1 图2(1)填空:如图1,当点G 恰好在BC 边上时,四边形ABGE 的形状是________; (2)如图2,当点G 在矩形ABCD 内部时,延长BG 交DC 边于点F . ①求证:BF AB DF =+. ②若3AD AB =,试探索线段DF 与FC 的数量关系.23.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M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请你仅用无刻度的直尺,用连线的方法,分别在图(1)、图(2)中按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在如图(1)的AB 边上求作一点N ,连接CN ,使CN AM =; (2)在如图(2)的AD 边上求作一点Q ,连接CQ ,使CQAM .24.社团活动课上,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索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图1,90MON ∠=,点A 为边OM 上一定点,点B 为边ON 上一动点,以AB 为一边在∠MON 的内部作正方形ABCD ,过点C 作CF OM ⊥,垂足为点F (在点O 、A 之间),交BD 与点E ,试探究AEF ∆的周长与OA 的长度之间的等量关系该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索:(动手操作,归纳发现)(1)通过测量图1、2、3中线段AE 、AF 、EF 和OA 的长,他们猜想AEF ∆的周长是OA 长的_____倍.请你完善这个猜想(推理探索,尝试证明)为了探索这个猜想是否成立,他们作了如下思考,请你完成后续探索过程: (2)如图4,过点C 作CG ON ⊥,垂足为点G 则90CGB ∠=90GCB CBG ∴∠+∠=又四边形ABCD 正方形,AB BC =,90ABC ∠=则90CBG ABO ∠+∠=GCB ABO ∴∠=∠在CBE ∆与ABE ∆中, (类比探究,拓展延伸)(3)如图5,当点F 在线段OA 的延长线上时,直接写出线段AE 、EF 、AF 与OA 长度之间的等量关系为 .25.如图,菱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2,60,BAC ∠=︒翻折,,B D ∠∠使点,B D 两点重合在对角线BD 上一点,,P EF GH 分别是折痕.设()02AE x x =<<.(1)证明:AG BE =;(2)当02x <<时,六边形AEFCHG 周长的值是否会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 (3)当02x <<时,六边形AEFCHG 的面积可能等于53吗?如果能,求此时x 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26.已知:如下图,ABC 和BCD 中,90BAC BDC ∠=∠=,E 为BC 的中点,连接DE AE 、.若DCAE ,在DC 上取一点F ,使得DF DE =,连接EF 交AD 于O .(1)求证:EF DA ⊥.(2)若4,23BC AD ==,求EF 的长.27.如图,四边形ABCD 为矩形,C 点在x 轴上,A 点在y 轴上,D(0,0),B(3,4),矩形ABCD 沿直线EF 折叠,点B 落在AD 边上的G 处,E 、F 分别在BC 、AB 边上且F(1,4). (1)求G 点坐标 (2)求直线EF 解析式(3)点N 在坐标轴上,直线EF 上是否存在点M ,使以M 、N 、F 、G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M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8.(问题情境)在△ABC中,AB=AC,点P为BC所在直线上的任一点,过点P作PD⊥AB,PE⊥AC,垂足分别为D、E,过点C作CF⊥AB,垂足为F.当P在BC边上时(如图1),求证:PD+PE=CF.图① 图② 图③证明思路是:如图2,连接AP,由△ABP与△ACP面积之和等于△ABC的面积可以证得:PD+PE=CF.(不要证明)(变式探究)当点P在CB延长线上时,其余条件不变(如图3).试探索PD、PE、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请运用上述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完成下列两题:(结论运用)如图4,将长方形ABCD沿EF折叠,使点D落在点B上,点C落在点C′处,点P为折痕EF 上的任一点,过点P作PG⊥BE、PH⊥BC,垂足分别为G、H,若AD=8,CF=3,求PG+PH 的值;(迁移拓展)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1:y=443x -+与直线l 2:y=2x+4相交于点A ,直线l 1、l 2与x 轴分别交于点B 、点C .点P 是直线l 2上一个动点,若点P 到直线l 1的距离为1.求点P 的坐标.29.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 =nAB ,E ,F 分别在AB ,BC 上. (1)若n =1,AF ⊥DE . ①如图1,求证:AE =BF ;②如图2,点G 为CB 延长线上一点,DE 的延长线交AG 于H ,若AH =AD ,求证:AE +BG =AG ;(2)如图3,若E 为AB 的中点,∠ADE =∠EDF .则CFBF的值是_____________(结果用含n 的式子表示).30.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6,10O AB AC AB cm BC cm ⊥==,点P 从点A 出发,沿AD 方向以每秒1cm 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连接PO ,并延长交BC 于点Q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BQ 的长(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2)当四边形ABQP 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 的值; (3)当325t =时,点O 是否在线段AP 的垂直平分线上?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先求出∠ACD=60°,继而可判断△ACD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可判断①是正确的;根据①的结论,可判断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可判断②是正确的;再结合①的结论,可判断③正确;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得AC⊥BD,再根据平移后对应线段互相平行可得∠BDE=∠COD=90°,进而判断④正确.【详解】解:如图:∵△ABC,△DCE是等边三角形∴∠ACB=∠DCE=60°,AC=CD∴∠ACD=180°-∠ACB-∠DCE=60°∴△ACD是等边三角形∴AD=AC=BC,故①正确;由①可得AD=BC∵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D、AC互相平分,故②正确;由①可得AD=AC=CE=DE故四边形ACED是菱形,即③正确∵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A=BC∴.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C//DE∴∠BDE=∠COD=90°∴BD⊥DE,故④正确综上可得①②③④正确,共4个.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移的性质,关键是掌握菱形四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2.C解析:C【解析】【分析】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DF=BD=12AB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证得DE ∥BC ,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求得DE 的长,则可求得EF 的长.【详解】 解:∵AF ⊥BF ,D 为AB 的中点,∴DF=DB=12AB=6, ∴∠DBF=∠DFB ,∵BF 平分∠ABC ,∴∠DBF=∠CBF ,∴∠DFB=∠CBF ,∴DE ∥BC , ∴DE 为△ABC 的中位线,∴DE=12BC=10, ∴EF=DE−DF=10−6=4,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是斜边的一半可得△DBF 为等腰三角形,通过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等角对等边可得DF//BC ,即DE 为△ABC 的中位线,从而计算出DE ,继而求出EF.3.A解析:A【分析】根据翻转变换的性质求出BM 、BF ,根据勾股定理计算求出FM 的值;再在Rt △NEF 中,运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得到EN 的长.【详解】∵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B=2,过点B 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MN 上的点F 处,∴FB=AB=2,BM=12BC=1,BF=BA=2,∠BMF=90°, 则在Rt △BMF 中,FM ==∴2FN MN FM =-=-设AE=FE=x ,则EN=1x -,∵Rt △EFN 中,222NE NF EF +=,∴()()222123x x -+-=,解得:423x =-,∴EN=1233x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转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翻转变换是一种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4.A解析:A【分析】取AD 中点O ,连接OE ,得到△ODE ≌△HDG ,得到OE=HG,当OE ⊥AC 时,OE 有最小值,此时△AO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E=AE ,再根据正方形及勾股定理求出OE ,即可得到GH 的长.【详解】取AD 中点O ,连接OE ,得到△ODE ≌△HDG ,得到OE=HG,当OE ⊥AC 时,OE 有最小值,此时△AO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E=AE ,∵AD=AB=4,∴AO=12AB=2 在Rt △AOE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OE2+AE2=AO2=4,即2OE2=4解得OE=2∴GH 的最小值为2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根据题意确定E 点的位置是解题关键.5.A解析:A【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E=15°,∠BAC=45°,再求∠BFC ,进而得出∠CBF .【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AD,又∵△ADE是等边三角形,∴AE=AD=DE,∠DAE=60°,∴AB=AE,∴∠ABE=∠AEB,∠BAE=90°+60°=150°,∴∠ABE=(180°-150°)÷2=15°,又∵∠BAC=45°,∴∠BFC=45°+15°=60°.∴∠BFA=180°-60°=120°,∴∠CBF=180°-∠BCA-∠BFC=180°-45°-60=75°,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本题的关键是求出∠ABE=15°.6.B解析:B【分析】连接EH,过点H作HK⊥BF于点K,令AE与BH交于点J,HL与BF交于点L,根据已知条件易证△BHK≌△ABC,继而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S△BHK=S△ABC,BC=HK,∠ABC=∠BHK,再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得△BCJ≌△HKL,进而可得S1=S△BHK=S△ABC,由正方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知△ABC≌△AIG,继而可得S△ABC=S△AIG=S2,等量代换即可求解.【详解】解:连接EH,过点H作HK⊥BF于点K,令AE与BH交于点J,HL与BF交于点L,由题意可知:四边形BCED是正方形,四边形ACFG是正方形,四边形ABHI是正方形,∠ACB=90°∴∠CEH=∠ECK=90° ,CE=BC∵∠BKH=90°,∴四边形CEHK是矩形,∴ CE=HK又∠HBK+∠ABC=90°, ∠BAC+∠ABC=90°∴∠HBK=∠BAC∴△BHK≌△ABC(AAS)∴S△BHK=S△ABC,BC=HK,∠ABC=∠BHK,∵∠ABC+∠CBJ=90°,∠BHK+∠KHL=90°∴∠CBJ=∠KHL∴△BCJ≌△HKL(ASA)∴S△BCJ=S△HKL,∴S1=S△BHK=S△ABC,∵四边形ACFG是正方形,四边形ABHI是正方形,∴AB =AI ,AC =AG ,∠G =∠ACB =90°∴△ABC ≌△AIG (SAS )∴S △ABC =S △AIG =S 2,即S 1=S 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7.A解析:A【分析】①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证明∠ADB =45°,进而得△DF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得∠EFH =12∠EFD =45°,故①正确; ②根据矩形性质得AF =EB ,∠BEF =90°,再证明△AFH ≌△EGH 得EH =AH ,进而证明△EHF ≌△AHD ,故②正确;③由△EHF ≌△AHD 得∠EHF =∠AHD ,怀AH =EH 得∠AEF +∠HEF =45°,进而得∠AEF +∠HAD =45°,故③正确;④如图,过点H 作MN ⊥AD 于点M ,与BC 交于点N ,设EC =FD =FG =x ,则BE =AF =EG =2x ,BC =DC =AB =AD =3x ,HM =12x ,AM =52x ,HN =52x ,由勾股定理得AH 2,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BEH AHE S S,便可判断④的正误.【详解】 证明:①在正方形ABCD 中,∠ADC =∠C =90°,∠ADB =45°,∵EF∥CD,∴∠EFD=90°,∴四边形EFDC是矩形.在Rt△FDG中,∠FDG=45°,∴FD=FG,∵H是DG中点,∴∠EFH=12∠EFD=45°故①正确;②∵四边形ABEF是矩形,∴AF=EB,∠BEF=90°,∵BD平分∠ABC,∴∠EBG=∠EGB=45°,∴BE=GE,∴AF=EG.在Rt△FGD中,H是DG的中点,∴FH=GH,FH⊥BD,∵∠AFH=∠AFE+∠GFH=90°+45°=135°,∠EGH=180°﹣∠EGB=180°﹣45°=135°,∴∠AFH=∠EGH,∴△AFH≌△EGH(SAS),∴EH=AH,∵EF=AD,FH=DH,∴△EHF≌△AHD(SSS),故②正确;③∵△EHF≌△AHD,∴∠EHF=∠AHD,∴∠AHE=∠DHF=90°,∵AH=EH,∴∠AEH=45°,即∠AEF+∠HEF=45°,∵∠HEF=∠HAD,∴∠AEF+∠HAD=45°,故③正确;④如图,过点H作MN⊥AD于点M,与BC交于点N,设EC=FD=FG=x,则BE=AF=EG=2x,∴BC=DC=AB=AD=3x,HM =12x,AM=52x,HN=52x,∴22225113222AH x x x⎛⎫⎛⎫+=⎪ ⎪⎝⎭⎝⎭=,∴211021132BEHAHEBE HNS=S AH⋅=,故④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这是一道几何综合型题,关键是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线段的等量关系,然后利用矩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8.B解析:B【分析】①连接CF,证明△ADF≌△CEF,得到△E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根据中点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四边形CDFE是菱形,利用正方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③当DE最小时,DF也最小,利用垂线段的性质求出DF的最小值,进行计算即可;④根据△ADF≌△CEF,得到S四边形CEFD=S△AFC;⑤由③的结论进行计算即可.【详解】①连接CF,∵△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F是AB边上的中点,∴∠FCB=∠A=∠B =45°,CF=AF=FB,∵AD=CE,∴△ADF≌△CEF,∴EF=DF,∠AFD=∠CFE,∵∠AFD+∠CFD=90°,∴∠CFE+∠CFD=∠EFD=90°,∴△E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①正确;②当D、E分别为AC、BC中点,即DF、EF分别为Rt△AFC和Rt△BFC斜边上的中线,∴CD=DF=12AC,FE=EC=12BC,∴CD=DF=FE=EC,四边形CDFE是菱形,又∠C=90°,∴四边形CDFE是正方形,②错误;③由于△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当DE最小时,DF也最小,当DF⊥AC时,DE最小,此时EF=DF=12BC=4.∴==④∵△ADF≌△CEF,∴S△CEF=S△ADF,∴S四边形CEFD=S△AFC,∴四边形CDFE的面积保持不变,④正确;⑤由③可知当DE最小时,DF也最小,DF的最小值是4,则DE的最小值为当△CEF面积最大时,此时△DEF的面积最小.此时S△CEF=S四边形CEFD-S△DEF=S△AFC-S△DEF=16-8=8,⑤正确;综上,正确的是:①④⑤,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9.B解析:B【分析】关键结合图形证明△CHG≌△EGD,即可逐项判断求解【详解】解:∵DF=BD,∴∠DFB=∠DBF,∵AD∥BC,DE=BC,∴四边形DBCE是平行四边形,∠DFB=∠GBC,∴∠DEC=∠DBC=45°,∴∠DEC=2∠EFB ,∴∠EFB=22.5°,∠CGB=∠CBG=22.5°,∴CG=BC=DE ,∵DE=DC ,∴∠DEG=∠DCE ,∵∠GHC=∠CDF+∠DFB=90°+22.5°=112.5°,∠DGE=180°-(∠BGD+∠EGF ),=180°-(∠BGD+∠BGC ),=180°-(180°-∠DCG )÷2,=180°-(180°-45°)÷2,=112.5°,∴∠GHC=∠DGE ,∴△CHG ≌△EGD ,∴∠EDG=∠CGB=∠CBF ,∴∠GDH=90°-∠EDG ,∠GHD=∠BHC=90°-∠CGB ,∴∠GDH=∠GHD故②正确;∴∠GDH=∠GHD又∠EFB=22.5°,∴∠DHG=∠GDH=67.5°∴∠GDF=90°-∠GDH=22.5°=∠EFB,∴DG=GF,∴HG=DG=GF∴HF=2HG,显然CE≠HF=2HG,故①正确;∵△CHG ≌△EGD ,∴CHG EGD S S ∆∆=∴CHG DHG EGD DHG S S S S ∆∆∆∆+=+,即CDG DHGE S S △四边形=而=EFG DHGE DHF S S S ∆+四边形△,故CDG DHF S S ≠△△故④不正确;结合前面条件易知等腰三角形有△ABD ,△CDB ,△BDF ,△CDE ,△BCG ,△DGH ,△EGF ,△CDG ,△DGF 共9个,∴③错误;故正确的有①②,有2个,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10.D解析:D【分析】由于在四边形中,MN ∥AB ∥DC ,EF ∥DA ∥CB ,因此MN 、EF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割成四个小平行四边形.可设MN 到DC 的距离为h 1,MN 到AB 的距离为h 2,根据AB=CD ,DE=AF ,EC=FB 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MN ∥AB ∥DC ,EF ∥DA ∥CB ,∴四边形ABCD ,四边形ADEF ,四边形BCEF ,红、紫、黄、白四边形都为平行四边形, ∴AB=CD ,DE=AF ,EC=BF .设MN 到DC 的距离为h 1,MN 到AB 的距离为h 2,则S 1=DE •h 1,S 2=AF •h 2,S 3=EC •h 1,S 4=FB •h 2,因为DE ,h 1,FB ,h 2的关系不确定,所以S 1与S 4的关系无法确定,故A 错误; S 1+S 4=DE •h 1+FB •h 2=AF •h 1+FB •h 2,S 2+S 3=AF •h 2+EC •h 1=AF •h 2+FB •h 1,故B 错误; S 1+S 3=CD •h 1,S 2+S 4=AB •h 2,又AB=CD ,而h 1不一定与h 2相等,故C 错误;S 1·S 4=DE •h1•FB •h 2=AF •h 1•FB •h 2,S 2·S 3=AF •h 2•EC •h 1=AF •h 2•FB •h 1,所以S 1·S 4=S 2·S 3,故D 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边长与该边上的高的积.即S=a •h .其中a 可以是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边,h 必须是a 边与其对边的距离,即对应的高.二、填空题11.【分析】分情况讨论作出图形,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长度,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过D 作DE AB ⊥于E ,在Rt ADE △中,30A ∠=︒,AD =132DE AD ∴==,332AE AD ==, 在Rt BDE △中,2BD =,22222(3)1BE BD DE ∴=-=-=,如图1,4AB ∴=,∴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4343AB DE ==⨯=,如图2,2AB =,∴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2323AB DE ==⨯=,如图3,过B 作BE AD ⊥于E ,在Rt ABE △中,设AE x =,则23DE x =-,30A ∠=︒,3BE x =, 在Rt BDE △中,2BD =, 22232()(23)x x ∴=+-, 3x ∴=,23x =(不合题意舍去),1BE ∴=,∴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12323AD BE ==⨯=,如图4,当AD BD ⊥时,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43AD BD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2.①③④【分析】由“AAS ”可证△AOE ≌△COF ,△AHO ≌△CGO ,可得OE =OF ,HO =GO ,可证四边形EGFH 是平行四边形,由EF ⊥GH ,可得四边形EGFH 是菱形,可判断①③正确,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由“ASA ”可证△BOG ≌△COF ,可得OG =OF ,可证四边形EGFH 是正方形,可判断④正确,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O =CO ,AD ∥BC ,AB ∥CD ,∴∠BAO =∠DCO ,∠AEO =∠CFO ,∴△AOE ≌△COF (AAS ),∴OE =OF ,∵线段EF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AD 边于点G 、H ,∴GH 过点O ,GH ⊥EF ,∵AD ∥BC ,∴∠DAO =∠BCO ,∠AHO =∠CGO ,∴△AHO ≌△CGO (AAS ),∴HO =GO ,∴四边形EGFH 是平行四边形,∵EF ⊥GH ,∴四边形EGFH 是菱形,∵点E 是AB 上的一个动点,∴随着点E 的移动可以得到无数个平行四边形EGFH ,随着点E 的移动可以得到无数个菱形EGFH ,故①③正确;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OC =90°,∠GBO =∠FCO =45°,OB =OC ;∵EF ⊥GH ,∴∠GOF =90°;∠BOG +∠BOF =∠COF +∠BOF =90°,∴∠BOG =∠COF ;在△BOG 和△COF 中,∵BOG COF BO COGBO FCO ∠=∠⎧⎪=⎨⎪∠=∠⎩,∴△BOG≌△COF(ASA);∴OG=OF,同理可得:EO=OH,∴GH=EF;∴四边形EGFH是正方形,∵点E是AB上的一个动点,∴至少得到一个正方形EGFH,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是关键.13.①②③④【分析】①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E=∠DAE=45°,可得出△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2=,从而得到AE=AD,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BE 和△AH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E=DH,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ADE=∠AED=67.5°,根据平角等于180°求出∠CED=67.5°,从而判断出①正确;②求出∠AHB=67.5°,∠DHO=∠ODH=22.5°,然后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OE=OD=OH,判断出②正确;③求出∠EBH=∠OHD=22.5°,∠AEB=∠HDF=45°,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BEH和△HD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H=HF,判断出③正确;④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F=HE,然后根据HE=AE﹣AH=BC﹣CD,BC﹣CF=BC﹣(CD﹣DF)=2HE,判断出④正确;⑤判断出△ABH不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到AB≠BH,即AB≠HF,得到⑤错误.【详解】∵在矩形ABCD中,AE平分∠BAD,∴∠BAE=∠DAE=45°,∴△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2=.∵AD2=,∴AE=AD.在△ABE 和△AHD 中,∵90BAE DAE ABE AHD AE AD ∠=∠⎧⎪∠=∠=︒⎨⎪=⎩,∴△ABE ≌△AHD (AAS ),∴BE =DH ,∴AB =BE =AH =HD ,∴∠ADE =∠AED 12=(180°﹣45°)=67.5°,∴∠CED =180°﹣45°﹣67.5°=67.5°,∴∠AED =∠CED ,故①正确;∵∠AHB 12=(180°﹣45°)=67.5°,∠OHE =∠AHB (对顶角相等),∴∠OHE =∠AED ,∴OE =OH .∵∠DOH =90°﹣67.5°=22.5°,∠ODH =67.5°﹣45°=22.5°,∴∠DOH =∠ODH ,∴OH =OD ,∴OE =OD =OH ,故②正确;∵∠EBH =90°﹣67.5°=22.5°,∴∠EBH =∠OHD .在△BEH 和△HDF 中,∵EBH OHD BE DH AEB HDF ∠=∠⎧⎪=⎨⎪∠=∠⎩,∴△BEH ≌△HDF (ASA ),∴BH =HF ,HE =DF ,故③正确;由上述①、②、③可得CD =BE 、DF =EH =CE ,CF =CD ﹣DF ,∴BC ﹣CF =(CD +HE )﹣(CD ﹣HE )=2HE ,所以④正确;∵AB =AH ,∠BAE =45°,∴△ABH 不是等边三角形,∴AB ≠BH ,∴即AB ≠HF ,故⑤错误;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①②③④.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各性质并仔细分析题目条件,根据相等的度数求出相等的角,从而得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或判断出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14.15.5【分析】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 DE EAD EDA =∠=∠,再根据垂直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 BDE ∠=∠,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 DE =,从而可得6DE AE BE ===,同理可得出5DF AF CF ===,然后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1 4.52EF BC ==,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即可得. 【详解】由折叠的性质得:,AE DE EAD EDA =∠=∠AD 是BC 边上的高,即AD BC ⊥90B EAD ∴∠+∠=︒,90BDE EDA ∠+∠=︒B BDE ∴∠=∠BE DE ∴=1112622DE AE BE AB ∴====⨯= 同理可得:1110522DF AF CF AC ====⨯= 又,AE BE AF CF ==∴点E 是AB 的中点,点F 是AC 的中点EF ∴是ABC 的中位线119 4.522EF BC ∴==⨯= 则DEF 的周长为65 4.515.5DE DF EF ++=++=故答案为:15.5.【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利用折叠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E DE =是解题关键.15.65【分析】先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到∠ABF 的角度,从而得到∠AEB 的大小,再证△AEB ≌△AED ,得到∠AED 的大小【详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CB=∠ACD=∠BAC=∠CAD=45°,∠ABC=90°,AB=AD∵∠FBC=20°,∴ABF=70°∴在△ABE 中,∠AEB=65°在△ABE 与△ADE 中45AB AD BAE EAD AE AE =⎧⎪∠=∠=︒⎨⎪=⎩∴△ABE≌△ADE∴∠AED=∠AEB=65°故答案为:65°【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解题关键是利用正方形的性质,推导出∠AEB 的大小.16.【分析】由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得出AB=BC=4,∠B=90°,得出AC=P 与D 重合时,PC=ED=PA ,即G 与A 重合,则EG 的中点为D ,即F 与D 重合,当点P 从D 点运动到A点时,则点F运动的路径为DF,由D是AE的中点,F是EG的中点,得出DF是△EAG 的中位线,证得∠FDA=45°,则F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CF⊥DF,此时CF最小,此时CF=12AG=22.【详解】解:连接FD∵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AB=BC=4,∠B=90°,∴AC=2,当P与D重合时,PC=ED=PA,即G与A重合,∴EG的中点为D,即F与D重合,当点P从D点运动到A点时,则点F运动的轨迹为DF,∵D是AE的中点,F是EG的中点,∴DF是△EAG的中位线,∴DF∥AG,∵∠CAG=90°,∠CAB=45°,∴∠BAG=45°,∴∠EAG=135°,∴∠EDF=135°,∴∠FDA=45°,∴F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CF⊥DF,此时CF最小,此时CF=12AG=2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掌握正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4【分析】证明CF∥DB,CF=DB,可得四边形CDBF是平行四边形,作EM⊥DB于点M,解直角三角形即可.【详解】解:∵CF∥AB,∴∠ECF=∠EBD.∵E是BC中点,∴CE=BE.∵∠CEF=∠BED,∴△CEF≌△BED(ASA).∴CF=BD.∴四边形CDBF是平行四边形.作EM⊥DB于点M,∵四边形CDBF是平行四边形,22BC=,∴BE=122BC=,DF=2DE,在Rt△EMB中,EM2+BM2=BE2且EM=BM∴EM=1,在Rt△EMD中,∵∠EDM=30°,∴DE=2EM=2,∴DF=2DE=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30度角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18.8或3【分析】根据AE和DF是否相交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①当AE和DF相交时,如下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11,EF=5,∴BC=AD=11,AD∥BC,AB=CD∴∠DAE=∠BEA,∠ADF=∠CFD∵AE 平分∠BAD,DF 平分∠ADC∴∠DAE=∠BAE,∠ADF=∠CDF∴∠BEA=∠BAE,∠CFD=∠CDF∴BE=AB,CF=CD∴BE=AB= CD= CF∵BE+CF=BC+EF∴2AB=11+5解得:AB=8;②当AE和DF不相交时,如下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11,EF=5,∴BC=AD=11,AD∥BC,AB=CD∴∠DAE=∠BEA,∠ADF=∠CFD∵AE 平分∠BAD,DF 平分∠ADC∴∠DAE=∠BAE,∠ADF=∠CDF∴∠BEA=∠BAE,∠CFD=∠CDF∴BE=AB,CF=CD∴BE=AB= CD= CF∵BE+CF+EF =BC∴2AB+5=11解得:AB=3综上所述:AB=8或3故答案为:8或3.【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等角对等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9.【分析】作AB的中点E,连接EM、C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以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求得CE和EM的长,然后确定CM的范围.【详解】解:作AB的中点M,连接EM、CM.在Rt△ABC中,AB22+10,86AC BC+22∵M是直角△ABC斜边AB上的中点,∴CM=12AB=5.∵E是BD的中点,M是AB的中点,∴ME=12AD=2.∴5﹣2≤CE≤5+2,即3≤CE≤7.∴最大值为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等知识,掌握基本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02【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DAF=∠BAF=45°,再由矩形性质可得FC=ED=1,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出FG即可.【详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DAF=∠BAF=45°,∴AE=AD=3,EB=AB-AD=1,∵四边形EFCB为矩形,∴FC=BE=1,∵AB∥FC,∴∠GFC=∠DAF=45°,∴GC=FC=1,∴22112FG GC FC=+=+=2.【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变换,矩形的性质是一种对称变换,理解折叠前后图形的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证明见解析;(2)BE =(3)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可证明∠E=∠CGH ,∠H=∠AFE ,再证明四边形ACGE 是平行四边形即可证明AE=CG ,由此可利用“AAS”可证明全等; (2)证明△AEF ≌△DGF (AAS )可得△DGF ≌△CGH ,所以可得12AEDG CG CD ,再结合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CD ,由此可得结论;(3)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结合勾股定理分别把22AC BD +和22AB BC +用2CD 表示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证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CD ,AD//BC ,∴∠E=∠EGD ,∠H=∠DFG ,∵∠CGH=∠EGD ,∠DFG=∠AFE ,∴∠E=∠CGH ,∠H=∠AFE ,∵//EH AC ,AB//CD ,∴四边形ACGE 是平行四边形,∴AE=CG ,∴△AEF ≌△CGH (AAS );(2)∵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CD ,AB=CD ,∴∠E=∠EGD ,∠D=∠EAF ,∵F 是AD 的中点,∴AF=FD ,∴△AEF ≌△DGF (AAS );由(1)得△AEF ≌△CGH (AAS ); ∴△DGF ≌△CGH,∴12AE DG CG CD ,∵A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D ∠=,8AD =, ∴2422AB CD AD ,∴AE =∴BE AB BE =+=(3)如下图,∵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CD=AB ,AD=BC ,AC=2OC ,BD=2OD ,∵A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D ∠=,AC=CD ,∴222222244()AC BD AC OD AC OC CD ++++==2222222(2)446AC A OC CD AC D C CD C ++=++==,且222222223CD AD CD AC CD C AB BC D =+=+++=,∴22222()AC BD AB BC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中解题关键是利用证明四边形ACGE 是平行四边形证明AE=CG ;(2)得出DG CG =是解题关键;(3)中能正确识图,完成线段之间的代换是解题关键.22.(1)四边形ABGE 的形状是正方形;(2)①详见解析;②DF=3CF【分析】(1)由四边形ABCD 是矩形,可得90A ABC ︒∠=∠=,由折叠得:90BGE A ︒∠=∠=,根据三个内角是直角可判断四边形ABGE 为矩形,由折叠得:AB=BG ,根据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可判断矩形ABGE 为正方形;(2)①如图,连结EF ,在矩形ABCD 中,AB=DC ,AD=BC ,∠A=∠C=∠D=90°,由△ABE 沿BE 折叠后得到△GBE ,可得BG=AB ,EG=AE=ED ,∠A=∠BGE=90°,故∠EGF=∠D=90°,由HL 可判断Rt △EGF ≌Rt △EDF ,得到DF=FG ,问题得证;②设AB=DC=a ,则3,另设CF=x ,则DF=DC-CF=a-x ,由①得BF=AB+DF =2a-x ,在Rt △BCF 中,由勾股定理得:BF 2=BC 2+CF 2,代入数据运算可得:x=14a ,即CF=14a ,DF=a-x=34a ,进而可得DF 与CF 关系. 【详解】 (1)四边形ABGE 的形状是正方形.理由是:∵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A ABC ︒∠=∠=,由折叠得:90BGE A ︒∠=∠=,。

最新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测试卷(带答案)

最新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测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范围: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1.√(4−a)(a−2)2=(a−2)√4−a成立的条件是().A. a≤2B. a≤4C. a≥2D. 2≤a≤42.如图,△ABC中,∠ACB=90°,CD⊥AB于点D,AC=3,BC=4,则CD的长为()A. 5B. 52C. 125D. 23.如图,▱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E⊥BD交AD于点E,连接BE,若▱ABCD的周长为28,则△ABE的周长为()A. 28B. 24C. 21D. 144.在▱ABCD中,已知AB=(x+1)cm,BC=(x−2)cm,CD=4cm,则▱ABCD的周长为()A. 5cmB. 10cmC. 14cmD. 28cm5.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AB=17,BD=15,DC=6,则AC的长为()A. 11B. 10C. 9D. 86.已知√8n是整数,非负整数n的最小值是()A. 4B. 3C. 2D. 07.下列各式,不论x为任何数都没有意义的是()A. √−6xB. √−x2C. √−x2−1D. √−x2+1(k>0)的图象交于A,B两点,点P在8.如图,一次函数y=2x与反比例函数y=kx,以C(−2,0)为圆心,1为半径的⊙C上,Q是AP的中点,已知OQ长的最大值为32则k的值为()A. 4932B. 2518C. 3225D. 989.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AB =8,E 为平面内一动点,且AE =4,F 为CD 上一点,CF =2,连接EF ,ED ,则EF +12ED 的最小值为( ) A. 6√2 B. 4 C. 4√2 D. 610.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 四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C.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1.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P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PEF =30°,则∠PFE 的度数是________.12. 《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框架,它里面记载了一道“折竹”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三尺,问折者高几何?”题意是:一根竹子原高1丈(1丈=10尺),中部有一处折断,竹梢触地面处离竹根3尺,试问折断处离地面多高?答:折断处离地面 尺高.13. 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 2−|a −b|= .14. 要使式子√x+3x−1+(x −2)0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15. 如图,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赵爽弦图”,得到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EFGH.连接EG ,BD 相交于点O ,BD 与HC 相交于点P.若GO =GP ,则S 正方形ABCD S 正方形EFGH 的值是 .16. 如图,延长矩形ABCD 的边BC 至点E ,使CE =BD ,连接AE ,∠ADB =30°,则∠E =___________°.17. 四边形ABCD 是菱形,∠BAD =60°,AB =6,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点E 在AC 上,若OE =√3,则CE 的长为______.18. 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为AB ,AC 边上一点,且BE =CD ,CD ⊥BE.若∠A =30°,BD =1,CE =2√3,则四边形CEDB 的面积为______.19. 若|2017−m|+√m −2018=m ,则m −20172=______.20.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6,2,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0分)21. (12分)计算:(1)5√2+√8−7√18 (2) 9√3+7√12−5√4822.(12分)如图,某人欲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A偏离欲到达地点B相距50米,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的路程比河的宽度多10米,求该河的宽度BC为多少米?23.(12分)如图,折叠长方形纸片ABCD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4,BC=5.(1)求线段BF的长;(2)求△AEF的面积.24.(14分)若a,b都是正整数,且a<b,√a与√b是可以合并的二次根式,是否存在a,b,使√a+√b=√75?若存在,请求出a,b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14分)已知a,b,c满足(a−3)2+√b−4+|c−5|=0.(1)求a,b,c的值.(2)试问以a,b,c为边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构成三角形,求出三角形的周长;若不能构成三角形,请说明理由.26.(16分)如图,已知▱ABCD,O是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OE是△ABC的中位线,连接AE并延长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连接BF.求证:四边形ABFC是平行四边形.答案1.D2.C3.D4.B5.B6.D7.C8.C9.A10.D11.30°12.4.5513.−b14.x≥−3且x≠1,x≠215.2+√216.1517.4√3或2√318.19419.201820.90°21.解:(1)原式=5√2+2√2−21√2=−14√2;(2)原式=9√3+14√3−20√3=3√3.22.解:根据题意可知AB=50米,AC=BC+10米,设BC=x,由勾股定理得AC2=AB2+BC2,即(x+10)2=502+x2,解得x=120.答:该河的宽度BC为120米.23.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4,BC=AD=5,∵把△AED折叠得到△AEF,∴△AEF≌△AED,AD=AF=5,EF=DE,在Rt△ABF中,BF=√AF2−AB2=3,(2)∵FC=BC−BF,∴CF=5−3=2,在Rt△EFC中,EF2=CE2+CF2,∴EF2=(4−EF)2+4,∴EF=52,∴S△AEF=12×AF×EF=254.24.解:∵√a与√b是可以合并的二次根式,√a+√b=√75,∴√a+√b=√75=5√3.∵a<b,且a,b都是正整数,∴当√a=√3,√b=4√3时,a=3,b=48;当√a=2√3,√b=3√3时,a=12,b=27.25.解:(1)a=3,b=4,c=5.(2)∵32+42=52,∴以a,b,c为边能构成三角形,且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它的周长为3+4+5=12.26.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E=∠FCE.∵OE是△ABC的中位线,∴E是BC的中点.∴BE=CE.在△ABE和△FCE中,{∠ABE=∠FCE, BE=CE,∠BEA=∠CEF,∴△ABE≌△FCE(ASA).∴AB=CF.又∵AB//CF,∴四边形ABFC是平行四边形.。

八年级(下)学期 第二次月考检测数学试卷及解析

八年级(下)学期 第二次月考检测数学试卷及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O 点,BE 平分∠ABO 交AO 于E 点,CF ⊥BE 于F 点,交BO 于G 点,连接EG 、OF ,下列四个结论:①CE=CB ;②AE=2OE ;③OF=12CG ,其中正确的结论只有( )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③D .①②2.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4,60,A E ∠=是边AD 的中点,F 是边AB 上的一个动点,将线段EF 绕着E 逆时针旋转60,得到EG ,连接EG CG 、,则BG CG +的最小值为( )A .33B .27C .43D .223+3.已知PA 2PB 4==,,以AB 为一边作正方形ABCD ,使P 、D 两点落在直线AB 的两侧.当∠APB=45°时,PD 的长是( );A .25B .26C .32D .54.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EFG 中,点D 在CG 上,1BC =,3CE =,H 是AF 的中点,那么CH 的长是( )A .2B .52C .332D .55.如图,菱形ABCD 中,∠BAD =60°,AC 与BD 交于点O ,E 为CD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D =DE ,连结BE 分别交AC ,AD 于点F 、G ,连结OG ,则下列结论:①OG =12AB ;②与△EGD 全等的三角形共有5个;③S 四边形ODGF >S △ABF ;④由点A 、B 、D 、E 构成的四边形是菱形.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6.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P 是AB 的中点,BE DP ⊥的延长线于点E ,连接AE ,过点A 作FA AE ⊥交DP 于点F ,连接BF 、FC.下列结论中:ABE ①≌ADF ;PF EP EB =+②;BCF ③是等边三角形;ADF DCF ④∠∠=;APF CDF SS .=⑤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④⑤D .①③⑤7.如图所示,在周长是10cm 的ABCD 中,AB AD ≠,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在AD 边上,且OE BD ⊥,是ABE △的周长是( )A .2cmB .3cmC .4cmD .5cm 8.如图,在ABCD 中,AD=2AB ,CE AB ⊥,垂足E 在线段AB 上,F 、G 分别是AD 、CE 的中点,连接FG ,EF 、CD 的延长线交于点H ,则下列结论:①12DCF BCD ∠=∠;②EF CF =:③2BEC CEF S S =;④3DFE AEF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9.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分别以AB ,AC ,BC 为边,在AB 的同侧作正方形ABHI ,ACFG ,BCED .若图中两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记为1S ,2S ,则对1S ,2S 的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 .12S S >B .12S SC .12S S <D .无法确定10.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以对角线AC 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 ,再以对角线AE 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 ,依此下去,第n 个正方形的面积为( )A .2n ﹣1B .2n ﹣1C .2)nD .2n二、填空题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 的边CO 、OA 分别在x 轴、y 轴上,点E 在边BC 上,将该矩形沿AE 折叠,点B 恰好落在边OC 上的F 处.若OA =8,CF =4,则点E 的坐标是_____.12.如图,正方形ABCD 中,DAC ∠的平分线交DC 于点E ,若P ,Q 分别是AD 和AE 上的动点,则DQ+PQ 能取得最小值4时,此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____.1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B =OB ,点E ,F 分别是OA ,OD 的中点,连接EF ,EM ⊥BC 于点M ,EM 交BD 于点N ,若∠CEF =45°,FN =5,则线段BC 的长为_____.14.如图,在Rt △ABC 中,∠BAC=90°,AB=5,AC=12,P 为边BC 上一动点(P 不与B 、C 重合),PE ⊥AB 于E ,PF ⊥AC 于F ,M 为EF 中点,则AM 的取值范围是__.15.在ABC 中,AB=12,AC=10,BC=9,AD 是BC 边上的高.将ABC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A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DEF 的周长为______.16.如图,在菱形ABCD 中,AC 交BD 于P ,E 为BC 上一点,AE 交BD 于F ,若AB=AE ,EAD 2BAE ∠∠=,则下列结论:①AF=AP ;②AE=FD ;③BE=AF .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17.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4AB =,6AD =.延长BC 到点E ,使2CE =,连接DE ,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 CD DA --向终点A 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当t 的值为_____秒时,ABP ∆和DCE ∆全等.18.如图,在ABC 中,D 是AB 上任意一点,E 是BC 的中点,过C 作//CF AB ,交DE 的延长线于F ,连BF ,CD ,若30FDB ∠=︒,45ABC ∠=︒,22BC =,则DF =_________.19.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E 平分∠BAD 交边 BC 于 E ,DF 平分∠ADC 交边 BC 于 F ,若 AD=11,EF=5,则 AB= ___.20.如图所示,已知AB = 6,点C ,D 在线段AB 上,AC =DB = 1,P 是线段CD 上的动点,分别以AP ,PB 为边在线段AB 的同侧作等边△AEP 和等边△PFB ,连接EF ,设EF 的中点为G ,当点P 从点C 运动到点D 时,则点G 移动路径的长是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1所示,把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ECF 和一个正方形ABCD 摆放在一起,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正方形的顶点C 重合,点E ,F 分别在正方形的边CB ,CD 上,连接AE 、AF .(1)求证:AE =AF ;(2)取AF 的中点M ,EF 的中点N ,连接MD ,MN .则MD ,MN 的数量关系是 ,MD 、MN 的位置关系是(3)将图2中的直角三角板ECF ,绕点C 旋转180°,如图3所示,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2.如图, 平行四边形ABCD 中,3AB cm =,5BC cm =,60B ∠=, G 是CD 的中点,E 是边AD 上的动点,EG 的延长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连接CE ,DF . (1) 求证: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2) ①当AE 的长为多少时, 四边形CEDF 是矩形;②当AE = cm 时, 四边形CEDF 是菱形, (直接写出答案, 不需要说明理由).23.如图,在Rt ABC ∆中,90,40,60B AC cm A ∠=︒=∠=︒,点D 从点C 出发沿CA 方向以4/cm 秒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同时点E 从点A 出发沿AB 方向以2/cm 秒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地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 E 运动的时间是t 秒(010t <≤).过点D 作DF BC ⊥于点F ,连接,DE EF .(1)试问四边形AEFD 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 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2)当t 为何值时,90FDE ∠=︒?请说明理由.24.已知在ABC 和ADE 中, 180ACB AED ∠+∠=︒,CA CB =,EA ED =,3AB =.(1)如图1,若90ACB ∠=︒,B 、A 、D 三点共线,连接CE :①若522CE =,求BD 长度; ②如图2,若点F 是BD 中点,连接CF ,EF ,求证:2CE EF =;(2)如图3,若点D 在线段BC 上,且2CAB EAD ∠=∠,试直接写出AED 面积的最小值.25.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M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直角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经过点D ,且直角顶点E 在AB 边上滑动(点E 不与点A B 、重合),另一直角边与CBM ∠的平分线BF 相交于点F .(1)求证: ADE FEM ∠=∠;(2)如图(1),当点E 在AB 边的中点位置时,猜想DE 与EF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如图(2),当点E 在AB 边(除两端点)上的任意位置时,猜想此时DE 与E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6.已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将线段CD 绕点C 逆时针旋转α(090α︒<<︒),得到线段CE ,联结BE 、CE 、DE . 过点B 作BF ⊥DE 交线段DE 的延长线于F .(1)如图,当BE =CE 时,求旋转角α的度数;(2)当旋转角α的大小发生变化时,BEF ∠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请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如果不变,请求出BEF ∠的度数;(3)联结AF ,求证:2DE =.27.已知E ,F 分别为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点,AF ,DE 相交于点G ,当E ,F 分别为边BC ,CD 的中点时,有:①AF=DE ;②AF ⊥DE 成立.试探究下列问题:(1)如图1,若点E 不是边BC 的中点,F 不是边CD 的中点,且CE=DF ,上述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不需要证明)(2)如图2,若点E ,F 分别在CB 的延长线和DC 的延长线上,且CE=DF ,此时,上述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基础上,连接AE 和BF ,若点M ,N ,P ,Q 分别为AE ,EF ,FD ,AD 的中点,请判断四边形MNPQ 是“矩形、菱形、正方形”中的哪一种,并证明你的结论.28.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BCD =90°,AB =AD =10cm ,BC =8cm 。

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若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经过点(1,-2),则k=( )A 、―2B 、2C 、12、 D 、―122.已知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m n ,,则它一定也经过点( ) A .()m n -, B .()n m ,C .()m n -,D .()m n ,3.如果把分式ba ba 22-+中的a 、b 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一定( ) A 、是原来的3倍 B 、是原来的5倍 C 、是原来的31D 、不变 4.表示一次函数y mx n =+与正比例函数y mnx =(m 、n 是常数且0mn ≠)图象是( )5.如图,一次函数y 1=x+1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2=2x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AC⊥x 轴于点C ,过点B 作BD⊥x 轴于点D ,连接AO 、B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点A 和点B 关于原点对称B. 当x <1时,y 1>y 2C. S ⊥AOC =S ⊥BODD. 当x >0时,y 1、y 2都随x 的增大而增大6.如图,过x 轴正半轴任意一点P 作x 轴的垂线,分别与反比例函数y 1=2x 和y 2=4x的图像交于点A 和点B.若点C 是y 轴上任意一点,连结AC 、BC ,则⊥ABC 的面积为( ) A .1B .2C .3D .47.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 ( ) A.等腰梯形 B.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矩形8.若x<0,则xx x 2-的结果是( )A .0B .—2C .0或—2D .2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9.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请补充一个条件,使它成为矩形ABCD .你补充的条件是 . 10.分式,当x=_____________时,值为零;当x=_____________时,无意义. 11.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60o ,两条对角线的和为8cm ,则这个矩形的一条较短边为 cm . 12.已知反比例函数32m yx,当______m 时,其图象的两个分支在第一、三象限内;当______m 时,其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13.已知空气的单位体积质量为0.00124克/厘米³,将0.00124克/厘米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14.在函数y =21m x+的图象上有三个点(-2,y 1),(-1,y 2),(15,y 3),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用“<”连接).15.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BC 、CD 上,且AE =EF =F A .你能得出的结论:⊥ ⊥ ⊥26+-x 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班级 姓名 考号··································装·······························订···························线··············· 姓名考号16. 如图,一次函数y=mx 与反比例函数y=xk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AM⊥x 轴,垂足为M ,连结BM,若=3,则k 的值是 .三、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计12分)17.先化简24x 4x 4x x x ++⎛⎫-÷⎪⎝⎭再从-3<x<2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值代入求值。

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有答案)

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有答案)

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各点中,位于第二象限的是()A.(8,﹣1)B.(8,0)C.(﹣,3)D.(0,﹣4)2.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是()A.0B.﹣l C.5D.13.已知点(,6)在函数y=的图象上,则m的值是()A.﹣3B.﹣12C.1D.﹣14.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3﹣2=﹣6B.=C.a﹣1•a﹣2=a2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B.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C.菱形的四个角都相等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平分一组对角6.菱形ABCD的面积为120,对角线BD=24,则这个菱形的周长是()A.64B.60C.52D.507.如图,已知矩形ABCD,将△BCD沿对角线BD折叠,记点C的对应点为C′,若∠ADC′=20°,则∠BDC的度数为()A.55°B.45°C.60°D.65°8.如图,O是坐标原点,菱形OABC的顶点A的坐标为(﹣3,4),顶点C在x轴的负半轴上,函数y=(x<0)的图象经过顶点B,则k的值为()A.﹣12B.﹣27C.﹣32D.﹣36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9.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0.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5,2),则点P的坐标是.11.分式方程的解是.12.造成宜宾雾霾天气的“元凶”是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0.00000025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会给人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将0.0000002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3.将直线y=7x﹣1向上平移8单位长度,得到的直线解析式为.1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E⊥AB,E为垂足.如果∠A=125°,则∠BCE=度.15.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动点,PE⊥AB于点E.当P运动到一定位置时PE =4,则此时点P到AD的距离为.三、解答题:(本大题8个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12分)(1)计算:(﹣2018)0﹣+||﹣3﹣1;(2)解分式方程:=﹣2;17.(6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2.18.(8分)已知:如图,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两点,BE=DF.求证:(1)△ADF≌△CBE;(2)CE∥AF.19.(8分)如图,直线y=kx+b与双曲线y=交于A(2,n)、B(﹣3,﹣2)两点,与x轴,y轴分别交于C、D两点.(1)试求双曲线y=的解析式;(2)试求直线y=kx+b的解析式;(3)试求△AOB的面积.20.(8分)宜宾军分区帮助群众修建水渠抗旱减灾,原计划在规定时间内修建500m,由于加大了机械化作业程度,实际每天的进度是原来的1.5倍,结果不仅超额完成计划修建米数的20%,而且还比规定时间提前了5天.(1)设原计划的每天修建xm,利用工效、工作总量、时间之间的关系填写下表.(要求:填上适当的代数式,完成表格)速度(m/天)工作总量(m)所用时间(天)原计划x500实际(2)列出方程,并求原计划每天修建水渠的长度.21.(8分)宜宾绿源超市购进A、B两种白醋,已知每瓶B型白醋进价比A型贵0.50元,6瓶A型白醋与3瓶B型白醋进价共42元.两种白醋的销售价格如下表:品名A B售价(元) 6.58.0(1)求这两种型号的白醋每瓶的进价;(2)宜宾绿源超市打算购进这两种白醋共100瓶,进货总价不超过480元,全部售出后总利润不低于250元.设应购进A型白醋m瓶,总利润为w元.①求w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求m的取值范围,并求出全部售出这批白醋后的最大利润.22.(10分)如图,过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作对角线AC,BD的平行线,分别相交于E,F,G,H四点,若AB=6,BC=8.(1)求证:四边形EFGH是菱形;(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3.(12分)已知直线与x轴交于点A(﹣4,0),与y轴交于点B.(1)求b的值;(2)把△AOB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点A落在y轴的A′处,点B若在x轴的B′处.①求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②设直线AB与直线A′B′交于点C,矩形PQMN是△AB′C的内接矩形,其中点P,Q在线段AB′上,点M在线段B′C上,点N在线段AC上.若矩形PQMN的两条邻边的比为1:2,试求矩形PQMN的周长.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各点中,位于第二象限的是()A.(8,﹣1)B.(8,0)C.(﹣,3)D.(0,﹣4)【分析】依据位于第二象限的点的横坐标为负,纵坐标为正,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位于第二象限的点的横坐标为负,纵坐标为正,∴位于第二象限的是(﹣,3)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解题时注意:位于第二象限的点的横坐标为负,纵坐标为正.2.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是()A.0B.﹣l C.5D.1【分析】直接利用分式的值为零则分子为零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分式的值为0,∴x=1=0,解得:x=﹣1,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正确把握定义是解题关键.3.已知点(,6)在函数y=的图象上,则m的值是()A.﹣3B.﹣12C.1D.﹣1【分析】根据点(,6)在函数y=的图象上,可以求得m的值,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点(,6)在函数y=的图象上,∴,解得,m=﹣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答.4.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3﹣2=﹣6B.=C.a﹣1•a﹣2=a2D.=【分析】利用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对A、C进行判断;根据最简分式的定义对B进行判断;利用约分对D 进行判断.【解答】解:A、原式==,所以A选项错误;B、为最简分式,所以B选项错误;C、原式=•=,所以C选项错误;D、原式==,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约分:约去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B.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C.菱形的四个角都相等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平分一组对角【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各个命题分别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错误;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错误;C、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错误;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平分一组对角,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真命题与假命题的定义,能根据有关性质与判定对命题的真假进行判断是关键.6.菱形ABCD的面积为120,对角线BD=24,则这个菱形的周长是()A.64B.60C.52D.50【分析】菱形的面积可以根据对角线的长计算,已知菱形的面积,对角线BD的长即可计算AC的长,进而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菱形ABCD的面积S=AC•BD=120,∵BD=24,∴AC==10,∴AB=,∴这个菱形的周长=13×4=5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对角线长计算菱形的面积的方法,本题中正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已知矩形ABCD,将△BCD沿对角线BD折叠,记点C的对应点为C′,若∠ADC′=20°,则∠BDC的度数为()A.55°B.45°C.60°D.65°【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DC=∠BDC′,故∠ADB=∠BDC′﹣∠ADC′=∠BDC﹣20°,根据∠ADB+∠BDC=90°,列方程求∠BDC.【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得∠BDC=∠BDC′,则∠ADB=∠BDC′﹣∠ADC′=∠BDC﹣20°,∵∠ADB+∠BDC=90°,∴∠BDC﹣20°+∠BDC=90°,解得∠BDC=5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关键是根据∠ADB+∠BDC=90°列方程求解.8.如图,O是坐标原点,菱形OABC的顶点A的坐标为(﹣3,4),顶点C在x轴的负半轴上,函数y=(x<0)的图象经过顶点B,则k的值为()A.﹣12B.﹣27C.﹣32D.﹣36【分析】根据点C的坐标以及菱形的性质求出点B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k的值即可.【解答】解:∵A(﹣3,4),∴OA==5,∵四边形OABC是菱形,∴AO=CB=OC=AB=5,则点B的横坐标为﹣3﹣5=﹣8,故B的坐标为:(﹣8,4),将点B的坐标代入y=得,4=,解得:k=﹣3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点B的坐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9.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可知:2x﹣1≥0,解得x的范围.【解答】解:根据题意得:2x﹣1≥0,解得,x≥.【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10.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5,2),则点P的坐标是(5,2).【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解答】解: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5,2),则点P的坐标是(5,2),故答案为:(5,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关于x轴、y轴对称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11.分式方程的解是x=13.【分析】解分式方程的步骤:①去分母;②求出整式方程的解;③检验;④得出结论.【解答】解:去分母,可得x﹣5=8,解得x=13,经检验:x=13是原方程的解.【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有可能使原方程中的分母为0,所以应检验.12.造成宜宾雾霾天气的“元凶”是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0.00000025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会给人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将0.0000002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2.5×10﹣7.【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解答】解:0.00000025=2.5×10﹣7.故答案为:2.5×10﹣7.【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13.将直线y=7x﹣1向上平移8单位长度,得到的直线解析式为y=7x+7.【分析】直接根据“上加下减”的原则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把直线y=7x﹣1向上平移8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直线的解析式为:y=7x﹣1+8,即y=7x+7.故答案为:y=7x+7.【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变换,熟知函数图象平移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E⊥AB,E为垂足.如果∠A=125°,则∠BCE=35度.【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已知,可求出∠B,再进一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答】解:∵AD∥BC,∴∠A+∠B=180°,∴∠B=180°﹣125°=55°,∵CE⊥AB,∴在Rt△BCE中,∠BCE=90°﹣∠B=90°﹣55°=35°.故答案为:3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运用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的性质,得到邻角互补的结论,这是运用定义求四边形内角度数的常用方法.15.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动点,PE⊥AB于点E.当P运动到一定位置时PE =4,则此时点P到AD的距离为4.【分析】作PF⊥AD于D,如图,根据菱形的性质得AC平分∠BAD,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PF=PE=4.【解答】解:作PF⊥AD于D,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AC平分∠BAD,∵PE⊥AB,PF⊥AD,∴PF=PE=4,即点P到AD的距离为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也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三、解答题:(本大题8个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12分)(1)计算:(﹣2018)0﹣+||﹣3﹣1;(2)解分式方程:=﹣2;【分析】(1)原式利用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法则,以及算术平方根定义计算即可求出值;(2)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1)原式=1﹣6+﹣=﹣5;(2)去分母得:2x=3﹣4x+4,移项合并得:6x=7,解得:x=,经检验x=是分式方程的解.【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以及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7.(6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2.【分析】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把a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原式=•=•=,当a=2时,原式=2.【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8.(8分)已知:如图,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两点,BE=DF.求证:(1)△ADF≌△CBE;(2)CE∥AF.【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D=BC,∠DAF=∠BCE,利用SAS地理证明;(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FD=∠CEB,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得到∠AFB=∠CED,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证明CE∥AF.【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DAF=∠BCE,在△ADF和△CBE中,,∴△ADF≌△CBE;(2)∵△ADF≌△CBE∴∠AFD=∠CEB,∴∠AFB=∠CED,∴CE∥AF.【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9.(8分)如图,直线y=kx+b与双曲线y=交于A(2,n)、B(﹣3,﹣2)两点,与x轴,y轴分别交于C、D两点.(1)试求双曲线y=的解析式;(2)试求直线y=kx+b的解析式;(3)试求△AOB的面积.【分析】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重点是确定关键点坐标.【解答】解:双曲线y=交于A(2,n)、B(﹣3,﹣2)两点(1)由B(﹣3,﹣2)坐标知:m=6,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将A(2,n)代入上式,得n=3,答: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2)将A、B两点坐标A(2,3)、B(﹣3,﹣2)代入直线y=kx+b方程,易求直线表达式为:y=x+1,C点坐标为(﹣1,0),答:直线表达式为:y=x+1;(3)△AOB可以看成由底均为OC的△OCA、△OCB组成,△AOB的面积=•OC•(y A﹣y B)=×1×(3+2)=2.5.答:△AOB的面积为2.5.【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通过求坐标,确定函数表达式,体现了方程思想.20.(8分)宜宾军分区帮助群众修建水渠抗旱减灾,原计划在规定时间内修建500m,由于加大了机械化作业程度,实际每天的进度是原来的1.5倍,结果不仅超额完成计划修建米数的20%,而且还比规定时间提前了5天.(1)设原计划的每天修建xm,利用工效、工作总量、时间之间的关系填写下表.(要求:填上适当的代数式,完成表格)速度(m/天)工作总量(m)所用时间(天)原计划x500实际 1.5x500(1+20%)(2)列出方程,并求原计划每天修建水渠的长度.【分析】(1)根据题意直接得出结论;(2)根据“比规定时间提前了5天”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设原计划的每天修建xm,∵实际每天的进度是原来的1.5倍,∴实际每天修建为1.5xm,∵不仅超额完成计划修建米数的20%,∴实际完成了500(1+20%)m,即:所用时间为,故答案为:1.5x,500(1+20%),;(2)根据题意得,﹣=5,解得,x=20,经检验,x=20符合实际,即:原计划每天修建水渠的长度为20m.【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审清题意,找到相等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21.(8分)宜宾绿源超市购进A、B两种白醋,已知每瓶B型白醋进价比A型贵0.50元,6瓶A型白醋与3瓶B型白醋进价共42元.两种白醋的销售价格如下表:品名A B售价(元) 6.58.0(1)求这两种型号的白醋每瓶的进价;(2)宜宾绿源超市打算购进这两种白醋共100瓶,进货总价不超过480元,全部售出后总利润不低于250元.设应购进A型白醋m瓶,总利润为w元.①求w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求m的取值范围,并求出全部售出这批白醋后的最大利润.【分析】(1)设A型白醋的进价为x元/瓶,B型白醋的进价为y元/瓶,根据“每瓶B型白醋进价比A型贵0.50元,6瓶A型白醋与3瓶B型白醋进价共42元”,即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2)①设应购进A型白醋m瓶,总利润为w元,则购进B型白醋(100﹣m)瓶,根据总利润=单瓶利润×销售数量,即可找出w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根据进货总价不超过480元结合全部售出后总利润不低于250元,即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之即可得出m的取值范围,再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最值问题.【解答】解:(1)设A型白醋的进价为x元/瓶,B型白醋的进价为y元/瓶,根据题意得:,解得:.答:A型白醋的进价为4.5元/瓶,B型白醋的进价为5元/瓶.(2)①设应购进A型白醋m瓶,总利润为w元,则购进B型白醋(100﹣m)瓶,根据题意得:w=(6.5﹣4.5)m+(8﹣5)(100﹣m)=﹣m+300.②根据题意得:,解得:40≤m≤50.∵w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一次函数,且k=﹣1<0,∴w随m的增大而减小,∴当m=40时,w取最大值,最大值为260.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为40≤m≤50,全部售出这批白醋后的最大利润为260元.【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以及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2)①根据数量关系,找出w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②根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结合m的取值范围确定w的最大值.22.(10分)如图,过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作对角线AC,BD的平行线,分别相交于E,F,G,H四点,若AB=6,BC=8.(1)求证:四边形EFGH是菱形;(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析】(1)由题意易得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可得EH=HG,所以平行四边形EFGH是菱形.(2)根据图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矩形的面积解答即可.【解答】证明:(1)由题意知,HG∥EF∥AC,EH∥FG∥BD,HG=EF=AC,EH=FG=BD,∴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对角线相等,∴AC=BD,∴EH=HG,∴平行四边形EFGH是菱形.(2)由图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矩形的面积=6×8=48.【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及菱形的判定.注意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①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四边相等;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23.(12分)已知直线与x轴交于点A(﹣4,0),与y轴交于点B.(1)求b的值;(2)把△AOB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点A落在y轴的A′处,点B若在x轴的B′处.①求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②设直线AB与直线A′B′交于点C,矩形PQMN是△AB′C的内接矩形,其中点P,Q在线段AB′上,点M在线段B′C上,点N在线段AC上.若矩形PQMN的两条邻边的比为1:2,试求矩形PQMN的周长.【分析】(1)点A在直线上,直接代入即可得b;(2)①根据旋转性质确定旋转后A′B′坐标,即可得解析式;②根据几何图形,确定P、Q、M、N四点的关系即可确定周长.【解答】解:(1)由题意得把A(﹣4,0)代入,得;(2)①由(1)得:,令x=0,得y=2,∴B(0,2)(4分)由旋转性质可知OA'=OA=4,OB'=OB=2∴A'(0,4),B'(2,0)(5分)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ax+b,把A'、B'分别代入得:,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4;(7分)②∵点N在AC上∴可设N(x,)(﹣4<x<0)∵四边形PQMN为矩形∴NP=MQ=(8分)(ⅰ)当PN:PQ=1:2时PQ=2PN=∴Q(x+4+x,0)∴M(2x+4,)∵点M在B'C上∴解得此时,PQ=∴矩形PQMN的周长为(10分)(ⅱ)当PN:PQ=2:1时PQ=PN=∴Q(,0)M(,)∵点M在B'C上∴解得x=0此时PN=2,PQ=1∴矩形PQMN的周长为2(2+1)=6.(12分)综上所述,当PN:PQ=1:2时,矩形PQMN的周长为8.当PQ:PN=1:2时,矩形PQMN的周长为6.(13分)【点评】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及其坐标特征,并综合几何旋转性质应用,是个综合性比较高的题,要求要熟练掌握函数图象性质.。

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第二次月考试题学号_______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把答案填在题前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 )1. 如果3n a 是最简二次根式,则整数n = _____.A. 4B. 3C. 2D. 1( )2. 如图1,梯形ABCD 为等腰梯形,AC 、BD 相交于点O ,则图有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A. 4B. 3C. 2D. 1( )3. 如图2,在ABC ∆中,D 、E 分别在AB 、AC 上,下列条件中:⑴ADE B ∠=∠ ⑵AD AE AC AB = ⑶DE ADBC AC=,其中能判定 ABC ADE ∆∆与相似的是________.A. ⑴B. ⑴⑵C. ⑵⑶D. ⑴⑵⑶ ( )4. 在Rt ABC ∆中,90OC ∠=, AC = 6,cosA =23,那么AB 的长为_______. A. 4 B. 9 C. 35 D. 25( )5. 在Rt ABC ∆中,045B ∠=,060C ∠=, AB = 62,则AC 的长为_______. A. 4 B. 23 C. 43 D. 83 ( )6. 在方差的计算公式中,()()()222212155...520n S x x x ⎡⎤=-+-++-⎣⎦中,数字20与5表示的意义分别是__________.A. 数据的个数与极差B. 平均数与数据的个数C. 数据的个数与平均数D. 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 )7. 下列对“等角的补角相等”的逆命题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等角的补角B. 如果两角相等,那么补角相等C. 如果两个角的补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相等D. 相等的补角相等 ( )8. 如图3,AB //CD , 01120∠=,0330∠=,则2∠度数是_____.A. 060 B. 070 C. 080 D. 090( )9. 已知甲的方差是2,乙的标准差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OCDBA图1图2CEBDABDCA图3231A. 甲和乙一样稳定B.甲比乙稳定C. 乙比甲稳定D. 无法判断 ( )10. 已知,如图4,Rt ABC ∆,090C ∠=,DE 垂直平分AB ,且AB = 6 ,则BC 的长为_______.A. 6B. 5C. 4D. 3 二、填空 (每空3分,共30分) 11. 如果最简二次根式112m +与372m --是同类二次根式,则m = ________. 12. 如图3,在ABC ∆和ADE ∆中,已知AB = AC , AD = AE ,且BAC EAD ∠=∠,则BE _______CD .(填“ = 、< 、 >” )13.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底边长为8,则它的底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_____.14. 在Rt ABC ∆,090C ∠=,如果AC = 2,BC = 5,那么tanA =______. 15. 在Rt ABC ∆,090C ∠=,如果AC = 3, 060B ∠=,那么BC =_________.16. 计算00001sin 30tan 60cos 45tan 302+-+= _____________. 17. 一组数据1、2、0、-1、-2,则这组数据的方差,2s =__________. 18. 一船向正东方向航行,上午10时在灯塔的西偏南030方向24海 里处,到上午12时到达灯塔的正南方,那么船的航行速度是_______. 19. 如图6,五角星的五个角度数的和为____________.20. 如图7,090BAC ∠=,030C ∠=, AD BC ⊥与D ,DE AB ⊥与E ,BE = 1 ,则BC = _________.三、计算(共40分)21.一排小树苗的高度(单位:cm )如下:178、177、179、179、178、178、177、178、177、179,求这排小树苗高度的方差。

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果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A.扩大3倍B.缩小3倍C.缩小6倍D.不变2.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P(﹣1,2),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A.第二,三象限B.第一,三象限C.第三,四象限D.第二,四象限3.如果代数式有意义,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A.x≥0 B.x≠1 C.x>0 D.x≥0且x≠14.计算的结果是()A.B.C.D.5.已知点A(﹣2,y1)、B(﹣1,y2)、C(3,y3)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A.y1<y2<y3 B.y3<y2<y1 C.y3<y1<y2 D.y2<y1<y36.如图,过双曲线y=(k是常数,k>0,x>0)的图象上两点A,B分别作AC⊥x轴于C,BD⊥x轴于D,则△AOC的面积S1和△BOD的面积S2的大小关系为()A.S1>S2 B.S1=S2C.S1<S2 D.S1与S2无法确定7.解分式方程+=3时,去分母后变形为()A.2+(x+2)=3(x﹣1)B.2﹣x+2=3(x﹣1)C.2﹣(x+2)=3(1﹣x)D.2﹣(x+2)=3(x﹣1)8.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为()A.﹣1 B.0 C.2 D.﹣1或29.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分布在一三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A.m<0 B.m>0 C.m<D.m>10.函数y=kx+1与函数y=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下图中的()A.B.C.D.二.填空(共8题,每题3分,共24分)11.若关于x的方程=+1无解,则a的值是.12.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2,﹣1),则k的值为.13.的最简公分母是.14.若=2﹣x,则x的取值范围是.15.如图,矩形ABOC的面积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过点A,则k=.16.计算:=.17.化简:a≥0,b≥0时,=.18.若实数a、b满足|a+2|,则=.三.解答题(共9题,共66分)19.计算:×(﹣1)2++﹣()﹣1.20.(a﹣)÷.21.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a=﹣1.22.解方程:﹣=1.23.已知,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E∥AC,CE∥DB.求证:四边形OBEC是菱形.24.到离学校15千米的风景区去秋游,骑车的同学提前40分钟出发,其余的同学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3倍,求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25.某乡镇要在生活垃圾存放区建一个老年活动中心,这样必须把1200m3的生活垃圾运走.(1)假如每天能运xm3,所需的时间为y天,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每辆拖拉机一天能运12m3,则5辆这样的拖拉机要用多少天才能运完?26.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4时,y=3.(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画出函数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说出当2≤x≤3时y的取值范围.27.(10分)(2015春•新沂市校级月考)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点A的坐标为(0,2),点B的坐标为(0,﹣3),反比例函数y1=的图象经过点C,一次函数y2=ax+b的图象经过点A、C.(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直接写出y2>y1时x的取值范围;(3)若点P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OAP的面积恰好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积,求点P的坐标.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果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A.扩大3倍B.缩小3倍C.缩小6倍D.不变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析:要解此题,可以将x,y用3x,3y代入、化简,跟原式对比.解答:解:将x,y用3x,3y代入中可得=,∴分式的值不变.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分式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2.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P(﹣1,2),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A.第二,三象限B.第一,三象限C.第三,四象限D.第二,四象限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专题:待定系数法.分析:先把点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出k值,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k=﹣1×2=﹣2<0,∴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k>0时,图象在第一、三象限,k<0时,图象在第二、四象限.3.如果代数式有意义,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A.x≥0 B.x≠1 C.x>0 D.x≥0且x≠1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专题:计算题.分析:代数式有意义的条件为:x﹣1≠0,x≥0.即可求得x的范围.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0且x﹣1≠0.解得:x≥0且x≠1.故选:D.点评:式子必须同时满足分式有意义和二次根式有意义两个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为:分母≠0;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为:被开方数≥0.此类题的易错点是忽视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导致漏解情况.4.计算的结果是()A.B.C.D.考点:分式的加减法.专题:计算题.分析:先通分,再根据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加减法,异分母分式加减把分母不相同的几个分式化成分母相同的分式,再把分子相加减即可.5.已知点A(﹣2,y1)、B(﹣1,y2)、C(3,y3)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A.y1<y2<y3 B.y3<y2<y1 C.y3<y1<y2 D.y2<y1<y3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解答即可.解答:解:∵k>0,函数图象在一,三象限,由题意可知,点A、B在第三象限,点C在第一象限,∵第三象限内点的纵坐标总小于第一象限内点的纵坐标,∴y3最大,∵在第三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y2<y1.故选:D.点评:在反比函数中,已知各点的横坐标,比较纵坐标的大小,首先应区分各点是否在同一象限内.在同一象限内,按同一象限内点的特点来比较,不在同一象限内,按坐标系内点的特点来比较.6.如图,过双曲线y=(k是常数,k>0,x>0)的图象上两点A,B分别作AC⊥x轴于C,BD⊥x轴于D,则△AOC的面积S1和△BOD的面积S2的大小关系为()A.S1>S2 B.S1=S2C.S1<S2 D.S1与S2无法确定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专题:数形结合.分析:因为A,B都是双曲线y=(k是常数,k>0,x>0)的图象上的两点,根据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k|,可知S1=S2.解答:解:依题意可知,△AOC的面积S1和△BOD的面积S2有S1=S2=|k|.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k的几何意义.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的关系即S=|k|.7.解分式方程+=3时,去分母后变形为()A.2+(x+2)=3(x﹣1)B.2﹣x+2=3(x﹣1)C.2﹣(x+2)=3(1﹣x)D.2﹣(x+2)=3(x﹣1)考点:解分式方程.分析:本题考查对一个分式确定最简公分母,去分母得能力.观察式子x﹣1和1﹣x互为相反数,可得1﹣x=﹣(x﹣1),所以可得最简公分母为x﹣1,因为去分母时式子不能漏乘,所以方程中式子每一项都要乘最简公分母.解答:解:方程两边都乘以x﹣1,得:2﹣(x+2)=3(x﹣1).故选D.点评: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对一个分式方程而言,确定最简公分母后要注意不要漏乘,这正是本题考查点所在.切忌避免出现去分母后:2﹣(x+2)=3形式的出现.8.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为()A.﹣1 B.0 C.2 D.﹣1或2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析:根据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可得x﹣2=0,再解方程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x﹣2=0,且x+1≠0,解得:x=2,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关键是掌握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注意:“分母不为零”这个条件不能少.9.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分布在一三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A.m<0 B.m>0 C.m<D.m>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所在象限可得1﹣2m>0,再解即可.解答:解:∵反比例函数y=,图象分布在一三象限,∴1﹣2m>0,解得:m,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反比例函数(k≠0),(1)k>0,反比例函数图象在一、三象限;(2)k<0,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10.函数y=kx+1与函数y=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下图中的()A.B.C.D.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判断出k取值,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判断出k的取值,二者一致的即为正确答案.解答:解:A、由函数y=kx+1的图象可知k<0,由函数y=的图象可知k>0,相矛盾,故错误;B、由函数y=kx+1的图象可知k<0,由函数y=的图象可知k>0,正确;C、由函数y=kx+1的图象可知k<0,由函数y=的图象可知k<0,相矛盾,故错误;D、由函数y=kx+1的图象可知k>0,由函数y=的图象可知k<0,相矛盾,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要掌握它们的性质才能灵活解题.二.填空(共8题,每题3分,共24分)11.若关于x的方程=+1无解,则a的值是2或1.考点:分式方程的解.专题:压轴题.分析:把方程去分母得到一个整式方程,把方程的增根x=2代入即可求得a的值.解答:解:x﹣2=0,解得:x=2.方程去分母,得:ax=4+x﹣2,即(a﹣1)x=2当a﹣1≠0时,把x=2代入方程得:2a=4+2﹣2,解得:a=2.当a﹣1=0,即a=1时,原方程无解.故答案是:2或1.点评:首先根据题意写出a的新方程,然后解出a的值.12.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2,﹣1),则k的值为﹣2.考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分析:将此点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y=(k≠0)即可求得k的值.解答:解:将点(2,﹣1)代入解析式,可得k=2×(﹣1)=﹣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比较简单,考查的是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是中学阶段的重点内容.13.的最简公分母是12x3yz.考点:最简公分母.分析:利用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字母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求解即可.解答:解:的最简公分母是12x3yz.故答案为:12x3yz.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最简公分母,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最简公分母的定义.14.若=2﹣x,则x的取值范围是x≤2.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分析:根据已知得出x﹣2≤0,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解答:解:∵=2﹣x,∴x﹣2≤0,x≤2则x的取值范围是x≤2故答案为:x≤2.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的应用,注意:当a≤0时,=﹣a.15.如图,矩形ABOC的面积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过点A,则k=﹣.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得出等量关系|k|=,求出k的值.解答:解:依题意,有|k|=,∴k=±,又∵图象位于第二象限,∴k<0,∴k=﹣.故答案为:﹣.点评:反比例函数y=中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做此类题一定要正确理解k的几何意义.16.计算:=3.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首先根据乘法分配律打开括号,然后合并同类根式即可求解.解答:解:,=﹣+3,=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在加减的过程中,有同类二次根式的要合并;相乘的时候,被开方数简单的直接让被开方数相乘,再化简;较大的也可先化简,再相乘,灵活对待.17.化简:a≥0,b≥0时,=2ab.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分析: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即可.解答:解:∵a≥0,b≥0,∴=2ab.故答案为:2a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8.若实数a、b满足|a+2|,则=1.考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出方程求出a、b的值,代入所求代数式计算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解得:,则原式==1.故答案是:1.点评: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三.解答题(共9题,共66分)19.计算:×(﹣1)2++﹣()﹣1.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负整数指数幂.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得到原式=×(3﹣2+1)++2﹣,然后合并即可.解答:解:原式=×(3﹣2+1)++2﹣=2﹣++2﹣=2+﹣.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计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也考查了负整数指数幂.20.(a﹣)÷.考点:分式的乘除法.专题:计算题.分析:做乘法运算时要注意先把分子、分母能因式分解的先分解,然后约分,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解答:解:原式=×=.点评: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一般是统一为乘法运算,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时,通过分解因式,把分子分母中能够分解因式的部分,分解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找到其中的公因式约去.21.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a=﹣1.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分析:先根据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把原式进行化简,再把a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1﹣×=1﹣==.当a=﹣1时,原式==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通分及约分的灵活应用.22.解方程:﹣=1.考点:解分式方程.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去分母得:x(x+2)﹣2=x2﹣4,去括号得:x2+2x﹣2=x2﹣4,解得:x=﹣1,经检验x=﹣1是分式方程的解.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23.已知,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E∥AC,CE∥DB.求证:四边形OBEC是菱形.考点:菱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先由已知条件证明四边形OBEC是平行四边形,再由矩形的性质得出OB=OC,由菱形的判定方法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BE∥AC,CE∥DB,∴四边形OBEC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OC=AC,OB=BD,AC=BD,∴OB=OC,∴四边形OBEC是菱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论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4.到离学校15千米的风景区去秋游,骑车的同学提前40分钟出发,其余的同学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3倍,求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设骑自行车的速度是x千米/小时,根据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走了40分钟后,其余同学乘汽车出发,结果两者同时到达可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自行车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解得x=15.经检验,x=15是原方程的根,3x=45.答:自行车的速度是15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是45千米/时.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关键是知道他们同时到达,所以以时间做为等量关系可列方程求解.25.某乡镇要在生活垃圾存放区建一个老年活动中心,这样必须把1200m3的生活垃圾运走.(1)假如每天能运xm3,所需的时间为y天,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每辆拖拉机一天能运12m3,则5辆这样的拖拉机要用多少天才能运完?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分析:(1)根据每天能运xm3,所需时间为y天的积就是1200m3,即可写出函数关系式;(2)把x=5×12=60代入,即可求得天数;解答:解:(1)∵xy=1200,∴y=;(2)x=12×5=60,代入函数解析式得;y==20(天);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成反比例函数的两个变量,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是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实际意义求解.26.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4时,y=3.(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画出函数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说出当2≤x≤3时y的取值范围.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分析:(1)根据题意,设y=(k≠0),然后将x=3,y=4代入该函数式求得k的值;(2)利用描点法作出图象,根据图象回答问题.解答:解:(1)∵y是x的反比例函数,∴设y=(k≠0),又∵当x=3时,y=4,∴k=xy=3×4=12,∴该函数解析式为:y=;(2)函数y=的图象如图所示:当2≤x≤3时,4≤y≤6.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作法与图象的运用,较为简单,容易掌握.27.(10分)(2015春•新沂市校级月考)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点A的坐标为(0,2),点B的坐标为(0,﹣3),反比例函数y1=的图象经过点C,一次函数y2=ax+b的图象经过点A、C.(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直接写出y2>y1时x的取值范围;(3)若点P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OAP的面积恰好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积,求点P的坐标.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分析:(1)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求出点C的坐标为(5,﹣3),再将C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y1=中,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同理,将点A,C的坐标代入y=ax+b 中,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函数的解析式;(2)求得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根据图象即可求得;(3)设P点的坐标为(x,y),先由△OAP的面积恰好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积,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再将x的值代入y=﹣,即可求出P点的坐标.解答:解:(1)∵点A的坐标为(0,2),点B的坐标为(0,﹣3),∴AB=5,∵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点C的坐标为(5,﹣3)∵反比例函数y1=的图象经过点C,∴﹣3=,解得k=﹣15,∴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1=﹣;∵一次函数y2=ax+b的图象经过点A,C,∴,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2)解得或,∴交点坐标为(5,﹣3),(﹣3,5),由图象知:当x<﹣3或0<x<5时,y2>y1;(3)设P点的坐标为(x,y),∵△OAP的面积恰好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积,∴×OA•|x|=52,∴×2|x|=25,解得x=±25.当x=25时,y=﹣=﹣,当x=﹣25时.y==,∴P点的坐标为(25,﹣)或(﹣25,).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难度适中.运用方程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武中学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满分100分) 制卷人 ―― 李平德
班级 : 姓名 学号 :得分
亲爱的同学:数学使人严谨,数学使人聪明,数学充满趣味,你对数学感兴趣吗?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努力,到了展示你的数学能力的时候了,祝你成功!
一 仔细选一选。

(2×8=16分)
1、下列命题:
(1) 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3) 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4) 任意两个矩形一定相似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当x 为任意实数时,下列分式一定有意义的是-------------------------( )
(A )212-x ; (B )112
+x ; (C )||1x ; (D )21
+x .
3、适合不等式
52
5
≤<x 的整数为边长且每边都不等,可以构成一个(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一般三角 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条“鱼,它有六个顶点”,则( ) A.将各点横坐标乘以2,纵坐标不变,得到的鱼与原来的鱼位似
B.将各点纵坐标乘以2,横坐标不变,得到的鱼与原来的鱼位似
C.将各点横、纵坐标都乘以2,得到的鱼与原来的鱼位似
D.将各点横坐标乘以2,纵坐标乘以2
1,得到的鱼与原来的鱼位似
5、如图5:AD 是Rt △ABC 斜边BC 上的高,DE 是△ABD 的AB 边上的高,则图中与△与三角形ABC 相似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
4
A
B
E
D 图5
6、如图,测量小玻璃管口径的量具AB C ,AB 的长为12cm,AC 被分为60等份.如果小玻璃管口DE 正好对着量具上20等份处(DE ∥AB),那么小玻璃管口径DE 是 ( )
A 8 cm
B 10 cm
C 20 cm
D 60cm
7.如果不等式组
m
x x x >-<+1
48 的解集是x>3,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3
B m ≤3
C m=3
D m <3
8、如图,这是圆桌正上方的灯泡(看作一个点)发出的光线照射桌面后,在地面上形成阴影(圆形)的示意图.已知桌面的直径为1.2米,桌面距离地面1米.若灯泡距离地面3米,则地面上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0.36π平方米
B . 0.81π平方米
C .2π平方米
D . 3.24π平方米
二 认真填一填。

(每小题3分共3×10=30分) 9、简便计算:。

-________________75.225.722===
10.科学研究表明,当人的下肢长与身高之比成0.618时,看起来最美,某成年女士身高为153cm ,下肢长为92cm ,该女士穿的高跟鞋鞋跟的最佳高度约为 cm (精确到0.1cm )
11. If a a 20+=,then result of a a 2001200012++ is ________。

12、 若
=++≠==a
c b a a c b a 则),0(753 . 13、如图,在△ABC 中,点D 在AB 上,请再添一个适 当的条件,使△ADC ∽△ACB ,那么可添加的条件 是 。

(只需填写满足要求 的一个条件即可)
14、在比例尺为1∶20的图纸上,某矩形零件面积为12cm 2;则零件实际面积为
_________cm 2。

1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4,0)、B(0,2),如果点C 在x 轴上(C 与A 不重合),当点C 的坐标为 或 时,使得由点B 、O 、C 组成的三角形与ΔAOB 相似(至少写出两个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
(第15题图)
16、某厂接到加工720件衣服的订单,预计每天做48件,正好按时完成, 后因客户要求提前5天交货,设每天应多做x 件,则x 应满
A
C
B
足的方程为。

17. 如图,⊿ABC 中,∠C = 090,CD 是斜边AB 上的高, AD =
9,BD = 4,那么 CD= ,AC = .
18、如图,在△ABC 中,M 、E 把AC 边三等分,MN ∥EF ∥BC ,MN 、EF 把△ABC 分成三部分,则自上而下三部分的面积比为
.
三、解答题:(各小题的分标在小题后面)
19、解分式方程(4分):32121---=-x x
x
20、解不等式组⎪⎩⎪
⎨⎧.3)4(2
1,012<+>-x x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4分)
21.有这样一道题:“计算:222211
1x x x x x x x
-+-÷--+的值,其中2004x =.”甲同学
把“2004x =”错抄成“2040x =”,但他的计算结果也是正确的.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5分)
22.已知零件的外径为25cm ,要求它的厚度x ,需先求出它的内孔直径AB ,现用一个交叉卡钳(AC 和BD 的长相等)去量(如图),若OA ∶OC=OB ∶OD=3,CD=7cm.求此零件的厚度x . (5分)
23、如图,矩形ABCD 中,E 为BC 上一点,DF ⊥AE 于F. (1)ΔABE 与ΔADF 相似吗?请说明理由.
(2)若AB=6,AD=12,BE=8,求DF 的长. (6分)
试一试, 你就会有收获!
24.阅读理解:(5分)
符号:“||
d c b a ”称为二阶行列式,规定它的运算法则如下:||d
c b
a = ad -bc 例如:|8
765|
的计算方法为:|8
765|
= 5×8-6×7= -2,请根据阅读理解,
化简二阶行列式:1|
|1
11a a
a
+-
25、如图,一电线杆AB 的影子分别落在了地上和墙上,某一时刻,小明竖起1
米高的直杆,量得其影长为0.5米,此时,他又量得电线杆AB落在地上的影子BD长3米,落在墙上的影子CD的高为2米。

小明用这些数据很快算出了电线杆AB的高。

请你计算,电线杆AB的高是多少?(5分)
26、现有一块直角三角形边角料,两条直角边分别长6cm和8cm,要你利用这块边角料裁剪出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材料,你准备怎样裁剪?所得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6分)注意:要讨论哦,自己标上字母
27、一个钢筋三角架分别是:20c m、50cm、60cm,现要做一个与其相似的三角形钢筋架,而只有长30cm和50cm的两根钢筋,要求以其中一根为一边,从另一边上
截下两段(允许有余料)作为两边,问有几种不同的截法?(7分)
28、 如图,1l 、2l 分别表示一种白炽灯和一种节能灯的费用y (费用=灯的售价+
电费,单位:元)与照明时间x (小时)的函数图象,假设两种灯的使用寿命都是2000小时,照明效果一样. (共7分) (1) 根据图象分别求出1l 、2l 的函数关系式;
(2) 一个白炽灯和一个节能灯的售价分别为多少? (3) 当照明时间为多少时,两种灯的费用相等? (4) 小亮房间计划照明2500小时,他买了一个白炽灯和一个节能灯,请你帮他设计最省钱的用灯方法(此小题只需要直接给出答案,不必写出解答过程).
500
x
2
y
l 1 1000
17 1500
2000
2500 26 20 l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