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现代和传统:发展的第三种模式

合集下载

2023届高三T8联考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作文分析+范例

2023届高三T8联考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作文分析+范例

2023届高三T8联考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作文分析+范例【作文原题】【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过去20多年,中国的芯片处理器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北斗模式。

以龙芯为代表的企业,独立构建技术体系,独立建设产业生态,通过完全自主来实现产品可控。

二是高铁模式。

以海思为代表的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研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近年来,出现了第三种模式——5G模式,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全球生态建设,通过融入国际生态,打造具有国际优势的产品。

这三种模式都需要重视,都对当前中国的处理器发展有推动作用。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材料主要介绍了中国芯片处理器发展的三种模式:强调独立自主发展的“北斗模式”,侧重引进技术后再创新的“高铁模式”,主张参与全球化竞争的“5G模式”。

启示学生探讨科技发展中“独立自主”“引进创新”“全球化竞争”的多元化形式,考生可以在行文中向个人发展、文化建设、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等层面拓展,展现思维水平。

北斗模式:关键词是“独立自主”。

关联点:自力更生,科技自强。

不依赖外国技术,避免被“卡脖子”,确保相关芯片的自主可控性,从而具有了国家安全的高度,这种模式的攻关克难过程中,蕴含了中国科学家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钻研精神。

而这种精神是永不过时的。

高铁模式:关键词是“引进创新”。

材料明确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也就是在引进技术后再做创新。

体现“开放”“吸纳”“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理念,一方面充分学习、借鉴外国先进技术,一方面结合自身实情有突破有创新。

且,中国高铁从最开始的“走出去”学习技术,到现在的“走出去”输出技术,其间实现了质的飞跃,可谓是技术的“双向奔赴”,如今的中国高铁已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论科技发展的模式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论科技发展的模式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论科技发展的模式科技发展的模式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科技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科技发展的模式,并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引言科技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对生产力的提升、社会变革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技发展的模式是科技发展的路径和方式,它涉及到科技创新、科技政策和科技应用等方面。

二、科技发展的模式分类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技发展的传统模式,也是最早被接受和采用的模式。

它认为科技发展是一种线性的、单向的过程,科学研究的成果通过技术创新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种模式忽视了科技发展的复杂性和非线性性,不适应现代科技创新的需求。

2. 线性-交互模式线性-交互模式是对线性模式的修正和扩展。

它认为科技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社会需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科技发展不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而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形成一个动态的交互系统。

3. 逆向模式逆向模式是对传统科技发展模式的颠覆性挑战。

它认为科技发展不仅仅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结果,而是社会需求和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

逆向模式强调社会需求的主导地位,科技创新需要从社会需求出发,以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

三、科技发展模式的影响1. 经济影响科技发展模式对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线性模式下,技术创新被视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科技进步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增加。

线性-交互模式下,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逆向模式下,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科技创新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2. 社会影响科技发展模式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线性模式下,科技发展主要关注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得不到充分的重视。

线性-交互模式下,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目标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

社会主义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社会主义及其初级阶段再认识

社会主义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社会主义及其初级阶段再认识
、 、 、
产 能 力成为 他 们的社会 财 富 这 一 基 础 上 的 自由个 性 是 第三个 阶段
展 而 没 落 下去 现 代 社会 则 随着这 些 东 西 一 道 发 展 起来
, , ,
因 此 家 长 制 的 古代 的 ( 以 及 封 建 的 ) 状 态 随 着商业 奢侈 货 币 交换 价值 的 发
思想
,
当 然 这 并 不 意 味着对 于 什 么 是社 会 主 义 怎样 建设社 会 主 义 这 个 根 本 问 题 的认识 和




探索 进 程 已 经完 成
正 如 十 五 大报 告 所指 出 的
:

在 实 践 中 继 续 丰 富 和 创造 性 地发 展 这个 理
② 本 着 这 一精神
“ ”
,
论 这 是党 中央集体 和 全党 同 志 的 庄 严 历史 责任
和 反资 防
“ ”
,



于 是 中 国逐 步 建 立

,
起 一 种排斥 商品 生产 与市场 交 换 的计 划 经济体树 孔 并 不 断 发 动 提 高 公有 程 度 的生 产关 系变 革
修 的 政怡 运动 直 至 延续 + 年 的 文化 大革命

,


,
绝整个社会推 至 崩溃的 边缘
、 , ,
其 寒 马 克 思对 人类社 会 历史发 展规 律的播 示 并 不 是筒 单 绝 对 的单 线论 而是 从不 同 角 度 子 同 历史条 件 出 发做过 多蚕分
至 少 需 要 一 百 年时 间
、 , ,
多的时 间 需 要几 代 人 十几 代 人 甚 至 几 十 代 人 坚 持 不懈 地 努 力奋 斗

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四种海权模式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四种海权模式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收稿日期!#!#,)!,!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研究专项重大项目"四种海权发展模式互动中的周边国家和域外国家的海洋 政策及其中国对策研究#$)+^Xd##+&前期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兰$)%*4,&%女%江苏扬州人%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关系)海洋战略研究*
上述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的四种海权模式对中国海权发展模式的建构带来了极大的参考意义*中国 正在探寻中国特色海权发展的实践模式%建构中国的海洋话语权%维护中国的海权权益%发展中国的海 权力量*早在!#)!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明确中国海洋强国战略 的目标+!#)+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确立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节奏+ !#)%年.月!&日%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奠定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指 导思想*根据上述政策指针%中国正在积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国情需要%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从世界各国海洋发展史来看%存在着以下四种不同的海权发展模式*第一种模式%英国与美国的 "世界性海洋霸权大国#*第二种模式%日本与俄罗斯的"挑战世界海权的传统型海洋强国#*第三种模 式%印度的"崛起中的新兴海洋大国#*第四种模式%菲律宾)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东南亚国家的 "发展中的海洋国家#*
!参见"中共十八大代表强烈支持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新华网%!#)!年))月)#日* "参见王宏'"海洋强国建设助推实现中国梦#%人民网f人民日报%!#)+年))月!#日*

谈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谈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谈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谈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党的十七大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

五年来,我国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中国经济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诸多问题。

究其根源,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理论尚未廓清,对诸如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哪个方向转变以及怎么转变等问题,尚待探究。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对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解,我们往往只从经济学的一般认识入手,只从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入手,片面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即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但是,离开对经济时代变化大趋势的根本认识,就会本末倒置,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错误,难免事倍功半。

经济发展方式,或称财富增长方式,是由所处经济时代的特点决定的。

一个时代有与其相适应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

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驱动力是土地和体力劳动者,谁拥有的土地越多,谁拥有的劳动力越多,谁就越有财富。

土地是第一资源,劳动力是第一资本,简单的体力劳动是第一劳动。

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驱动力是资本和机器。

工业经济的成熟期,以机器为主的机械劳动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形式。

工厂越大机器越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高,创造的财富就越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就越大。

工业经济时代,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是第一资源,机器设备和货币资本等传统资本是第一资本,复杂体力劳动是第一劳动。

世界正在由工业经济时代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

时代变了,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做相应的转变。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知识资本成为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发展模式的概念

发展模式的概念

发展模式的概念发展模式的概念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发展模式也逐渐成为国际关系和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发展模式是指一种国家或地区在特定历史和社会条件下,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制度、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安排和组织。

本文将围绕发展模式这一概念进行探讨。

二、发展模式的定义1. 概念发展模式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制度、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安排和组织。

2. 特点(1)具有时代性: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2)具有地域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3)具有阶段性: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经济发展也存在不同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

(4)具有可持续性:应该以可持续性为前提,避免过度消耗资源和环境破坏。

三、发展模式的分类1. 传统发展模式传统发展模式是指在农业社会时期,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基本靠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增长缓慢,人口增长率高。

2. 工业化发展模式工业化发展模式是指在工业时代,以工业为主导产业,通过扩大工业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生产力水平提高,城市化程度加深,但也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

3. 知识经济发展模式知识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在信息时代,以知识为主导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来实现经济增长。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依赖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具有高附加值和可持续性。

4. 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时代,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条件,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保障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1. 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2. 经济结构和产业基础3. 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资源4. 政府管理能力和政策制定水平5. 国际经济环境和全球化趋势五、发展模式的评价标准1. 经济增长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

第四代评估——教育政策

第四代评估——教育政策

The Interpretive Turn:“解释学转 向”
• 历史,文学和社会科学学科中的解释学转向,可 以被看作是一种认识,即事实只有在一些理论框 架内是“事实” ,事实上,很多所谓的科学是一 个理论话语系统内的主张( Bloland ,1995)。 这是相当接近上自然或第四代评价提出的社会建 构原则的声明。 • 社会建构主义断定,两种现实并存,并在同一域 内运作: • 第一个现实存在于有形的物体,地点和事件,存 在于有特定的社会和历史地点和社会性兴趣的个 人、团体。 • 第二个现实主要存在个人和团体的头脑,并且由 人们对有形的、物理的现实感受组成。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 建构主义认为,传统科学重视的衡量有形的现实情 况只是评价的一半;调查或评估工作的另一半是个 人、理解物质现实利益相关方、实际和物质内相互 作用。 • 意义理解(Meaning-making)活动是重要的,因 为它是人类认知的深入,关键的部分,因为他们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性人们将如何向物质现实和事件行 动。 • 第四代评估者关注由利益相关方通过适度规模、与 大多数评价工作有关的成本效益分析推进的结构。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 我们需要一些模型、范式、一套方法工具,它可 以突破传统的西方科学,并允许本土知识作为围 绕社会行动计划的一种有意义的话语形式出现。 第四代评价具有这种可能性。 • 再次,第四代评价受到普遍欢迎,因为它不依赖 于特定的话语,除了那些多义、多元化利益的具 有发言权。
• 第四代评价本身并没有提出对身份政治敏感,追 溯到反应评价作为其理论源泉之一, 它试图通过 考虑到不同利益群体的社会,文化,教育和政治 利益,的确对身份政治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这个 意义上讲,第四代评价是各种形式的评价中最有 包容性的。 • 在这个范围内,只要找到利益相关者并鼓励他们 参与整个评估工作,他们的意见被探讨、尊重并 纳入所有描述、终期评估报告和技术报告中 。 • 第四代评估为他们提供信息、其他个人和团体的 组织和免费数据。这些活动作为评估的一部分, 促进了利益攸关方更多的社会参与,并且更敏感, 评价形式也更民主。

发展范式与生产方式

发展范式与生产方式

发展范式与生产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发展范式和生产方式成为了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它们分别指的是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生产组织形式,对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对发展范式和生产方式进行具体的解释和分析。

一、发展范式发展范式指的是经济增长的方式、路径以及发展理念的总体框架,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模式。

发展范式包含了经济政策、制度安排和思维模式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具有较大的影响。

目前,发展范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传统型发展范式、新自由主义发展范式和创新型发展范式。

传统型发展范式是指以农业为主导,重视自然资源开发和劳动力的数量积累,注重保持社会稳定和传统文化的延续。

这种发展范式主要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对环境的破坏较大,可持续发展性不足。

新自由主义发展范式则是强调市场经济、私有化和自由化的发展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市场和竞争,削弱政府调控,注重利润和效益,使企业和市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但这种发展范式也存在问题,如加剧社会不平等、环境污染等。

创新型发展范式则是强调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发展模式,以创新引领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向高品质、高附加值和可持续性转变。

此种立足于技术的发展范式,强调人才、科技和知识的积累,素质教育成为突破口,初步形成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国民经济创新升级,是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发展起来对于提升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二、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指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体配置。

它是指一个社会或者国家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方式,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生产方式主要受到科技、经济政策、社会制度和文化习俗等影响,影响着生产者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各方面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目前,生产方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封建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 交 际 能 力 , 如 我 下 面 要 解 释 的 , 们 所 需 要 的 正 我
性、 精神 、 知觉 、 代理 、 骗 , 等 。从 物质 主义 的角 欺 等
度看 , 质是纯 粹 的 客观存 在 , 物 因此 它也 不 可 能具
这种形态 就是顺其 自然 ( 为) 进一步延 伸就是协 无 ,
前 物质 主义 =传 统 ; 质 主 义 =现 代 ; 物质 物 后
收 稿 日期 :0 5一O 2 2o 5— 5
作者简介 : F・玛休 斯 ( ry te s 女 , 大利 亚拉特 罗 比大 学 教授 ; FeaMahw ), 澳 李玲 ( 9 1 ) 女 , 1 8 一 , 山东 青 岛人 , 京 林业 大 学 社会 南 生态学硕 士 生 。 ①该文所论述 的物质 主义是与环境主义相对的 , 可参阅作者于本刊 20 0 5年第 2期发表的《 超越物质 主义的环境主义》 一文。 ②我之所 以详 细说 明国家社会类型 , 因为这个纲要并不适用于猎人 聚集类 型的本土 社会 , 是 前物质 主义 ( 宗教 ) 社会和 后物质 主义 ( 宗 教 但 不 是 反 宗 教 ) 会 的 形 而 上 学 并 不 会 明确 地 应 用 到 本 土 社 会 。 后 社
在新 的形 而上学前提条 件下 , 同成为 我们 新 协
的形态 , 种形态模式 决定 着我们 的文 化形 式 。可 这
持续性 的实践 活动 在 这种 形态 下 是 自然 而 然 而又 无可避 免的 , 就如 在现代社会 的物 质 主义文化 里不
能缺 少工具实践一 样 。
具有这 样一 种 特征—— 它影 响着 我们 所 想 所 做 的
或 传 统 社 会 的 形 态 , 是 一 种 诉 求 的形 态 , 从 超 自然 的 资 源 中 寻 求 帮 助 ; 这 即 第二 种 是 物 质 主 义 社
会或现 代社会抑 或非 宗教社会 的形 态 , 是 一种 工 具主 义形 态 , 主张按 照人 类 的 需要 来主 宰 、 这 它 统 治和重 塑世界 ; 第三种是 未来 的( 即将 来的 ) 后物 质 主 义社 会 的形 态 , 些社 会是后 宗教 的 , 这 但 不是后 精神 的 , 它们 的形 态是让世 界按 照其 本性 自然发 展 , 一 步说 , 在人 类 意 愿和 非人 类 生 进 是
同。
有大脑 的诸如意 义 、 目的 、 值和交 流 能力等 特征 , 价 从根本 上来说 , 不 具有 任 何类 似 于 心理 的东西 。 它 而且 , 物理学在 广义上将 物质定 义为所 有现 实 的总 体, 存在 的所 有东西就 是物质 。
这 个形而 上学的前提需 要一 种工 具形 态 , 种 这 形态试 图根据 自身 认 为有 用 的或 有好 处 的标 准来 衡量世 界的客观 存 在 。这 种 工 具 主 义使 现 代 文化
每 一件事情 的模 式 , 中涉及 身份 、 交 、 治 以及 其 社 政 科学、 技术 和 环境 等 问题 。但 是 , 如果 我 们采 取 _ 种新 的形 而上学 的前提 , 那我 们就 需要一 种新 的形
在本 文中 , 了揭 开形 而上学前 提与不 同社 会 为 基本形态 之间 的关 系 , 想列 出一个 纲 要 , 我 论证 国 家社会 的理想类 型。 这个 纲要如下 : ②
Vol6 No 2 _ .
J n. O0 u 2 6
超越现 代和传 统 : 展的第三 种模 式 发
F・ 玛休 斯 , 著 李玲 译
( . 大利亚拉特 罗比大 学, 大利亚 维 多利 亚 3 8 2 南京林 业大学 , 苏 南京 1澳 澳 0 6;. 江 203 ) 10 7
现 代 社 会 形 而 上 学 的 前 提 是 物 质 主 义 ( a r l m) m t a s 。我 认 为 , 谓 的物质 主 义 是指 物 质 e i i 所 现实本身缺少 任何与心 理相似 的 内在原则 , 主观 如
态 。从某种 意义上来说 , 当这种 形而 上学 的前提 是 后物质 主义 的时候 , 就 归属 于 物质 的意 义 、 它 目的

要: 我们 怎样 理解世界 ( 即我 们形 而上 学的 前提 ) 在很 大程 度 上 决定 了我们 怎样 对待世 界 。 ,
而我们 怎样 对待世界构 成 了我们 的基本形 态 , 这个形 态影 响 着我 们所做 的每 一件 事情 , 我们 的整
个文化也 来源 于此 。本 文 区分 了三种 基本 形 态 : 第一种 是 建 立在 宗教 基础 上 的前 物质 主 义社 会

5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维普资讯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
第 6卷
第 2期
主义 =未来 或将 来 。 下面就这个 纲要如何 才能行 之有 效 , 又如何 帮 助我们在 现代 和传 统 之 间寻 求一 个 新 的概 念进 行
维普资讯
第 6卷第 2期
2 0 年 6月 06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人
Ju a o aj gF rsyU i r t H maie n oi c ne dt n orl f ni oet nv sy( u n i adSc l i cs io ) n N n r ei ts aSe E i
命 意愿之 间寻找 一种创 造性的协 同 , 参照道 家的“ 为” 点可 以很好 地 阐述这 种协 同。 无 观
关键词 : 物 质 主 义 ; 质 主 义 ; 物 质 主 义 ; 为 ; 同 前 物 后 无 协
中图分类 号 : 8 B 2—0 8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1 6 ( 0 6) 2—0 0 17 15 2 0 0 0 5—1 3
探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