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分辨率气温空间分布图的计算与绘制

合集下载

晋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串讲 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专题 (解析版)

晋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串讲 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专题 (解析版)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串讲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知识梳理一、气温概念:指大气的冷暖程度单位:℃(读作摄氏度)测量仪器:温度计气温日平均气温表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二、气温时间变化日变化最高气温: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日出前后气温年变化(北半球)气温最高月:7月(陆地)气温最低月:1月(陆地)三、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总结】1、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是从赤道地区向南北两极地区递减;北半球等温线弯曲且密集,气温差异大;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且稀疏,气温差异小,主要是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广阔。

2、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是从赤道地区向南北两极地区递减;除南极洲外,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多在0℃以上。

3、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

等温线: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等温线图。

气温不同纬度地区:低纬——高纬(气温逐渐降低)(纬度位置)的空分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间分布同纬度地区海陆分布布规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律山地:海拔升高,气温低(地形因素)四、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总结】日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每天8时和20时观测到的降水量数值相加。

含义: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形式:雨、雪、冰雹等降水单位:毫米(㎜)表示:多年的平均降水量五、降水的季节变化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降水量不同降水全年多雨型的季不同地区的不同季节全年少雨型节变降水量不同夏季多雨型化冬季多雨型六、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总结】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亚欧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起来的线。

降水分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位置)的空布亚欧大陆的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分布)间分规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案降水少律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七、天气天气概念: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气的风雨、冷热、阴晴等状况特点:短时间、多变的天气和我们天气人类生产、生活八、常用天气符号1、常见天气符号2、风向与风级的表示概括总结: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风速越快风力越大,反之风力越大风速则越快。

气温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

气温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

气温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主要知识点: 1气温垂直分布 2气温水平分布3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 一、气温垂直分布⑴读下表记忆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⑵读下图比较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主要特点答案: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减;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稳定重要结论:1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6℃/1000米 2上冷下热利于空气对流低层大气组成体积(%) 作用干 洁空 气N 2 78 地球生物体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O 2 21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O 2 0.03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03 很少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物起着保护作用水汽 很少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固体杂质 很少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3~4题。

(10高考文综卷)3.由图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4.当地该日A.日落时间为17时B.与相比白昼较长C.正午地物影子年最长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答案:3.A 4.B二、气温水平分布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①在南北半球上,无论 7 月或 1 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②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③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祥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 月份正好相反。

④7 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

1 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

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大陆上。

中国一、七月气温分布特点?一月: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七月:除青藏高原和高山外,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1616-- 16- 32- 16- 8 - 8 - 16 - 16 - 16- 16 我国一月 平均 气温分布图三、气温日变化和季节变化1为什么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日出前后,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和吸收太阳辐射热量达到平衡时,地面储存热量最少,地面温度最低,随后气温达最低值;日出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多于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地面储存的热量增加,地面温度升高,当午后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和吸收太阳辐射热量达到平衡时,地面储存热量最多,地面温度最高,地面辐射在把热量传给大气还需要一段时间,午后2是气温达最高值;2北半球陆地上和海洋上最冷和最热的月份?原因是什么?陆:7月最热;1月最冷海:8月最热;2月最冷地面储存热量的缘故,7月地面储存热量最多,1月最少。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人教版地理 (2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人教版地理 (22)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技能目标: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表达,充分表达比拟法的科学价值。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展标导入【活动一】复习提问: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刻?〔午后2时左右、日出前后〕北半球大陆,一年之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值分别是几月份?〔7月、1月〕这是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那么,气温在空间上有什么分布规律呢?【师生活动】学生思考答复【设计意图】复习上课所学,为本课内容打根底二、师生互动【活动二】引导学生回忆等高线地形图定义、特点,以及表示的地形形态,总结将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组成了等高线。

【师生活动】设问:地球外表上下不同,我们能用等高线图表示出来。

那么,世界各地的冷热也不同,能不能用类似的方法来表示出气温的水平分布呢?展示课本P55图3.16,带着学生学会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1〕通常根据等温线延伸的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2〕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的差异;〔3〕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读上下温中心。

【活动三】让学生仿照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以学习小组讨论完成以下各题。

【师生活动】〔1〕等温线是〔地图上气温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2〕运用等温线图是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3〕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同。

〔4〕等温线数值大,气温〔高〕,数值〔小〕,气温低。

〔5〕等温线〔稠密〕的地方,温差大,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6〕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的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的是高温〔中心〕。

4、在小组讨论交流后,选1名学生代表上讲台指图逐题讲述,大家逐题评判补充,教师逐题点击正确答案。

如何绘制精确的气候分布图

如何绘制精确的气候分布图

如何绘制精确的气候分布图绘制精确的气候分布图是一个独具挑战性的任务,它要求我们准确收集数据、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并结合地理和气象原理来呈现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绘制精确的气候分布图,并介绍一些关键要点和方法。

1. 收集准确的数据绘制精确的气候分布图需要大量准确的数据。

首先,我们需要收集全球范围内各地的气温、降水量、湿度、风向和风速等气象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从各国气象部门、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中获取。

确保使用最新和可靠的数据,因为气候条件可能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

2. 制定分类系统为了将气候数据转化为可供绘制的图表和图形,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合适的分类系统。

可以使用不同的气候分类系统,如柯本气候分类系统、索恩气候分类系统等。

选择适合自己研究和需要的系统,并根据不同的气候要素进行分类,如温度、降水量和季节变化等。

分类系统应该尽可能准确和全面,以确保绘制出包含了各种气候类型和特征的分布图。

3. 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对于绘制精确的气候分布图至关重要。

在绘制气温分布图时,我们可以使用等温线图或色斑图来展示温度的空间变化。

而在绘制降水量分布图时,我们可以使用等值线图或等面积填充图来展示降水量的变化。

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要考虑到要传达的信息、数据集的特点以及读者的易读性。

4. 运用地理和气象知识绘制气候分布图需要深入理解地理和气象原理。

了解地球自转、倾斜、季风和海洋影响等地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气压、气流、海洋环流等气象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知识,才能准确地解释和展示气候的分布规律。

5. 使用适当的软件和工具为了绘制精确的气候分布图,我们需要使用一些适当的软件和工具。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如ArcGIS和QGIS,可以帮助我们将地理数据与气候数据结合起来,以生成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气候分布图。

此外,图形软件和统计软件也可用于绘制和分析气候数据,例如Adobe Illustrator和Microsoft Excel。

浙江省嘉兴市求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嘉兴市求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嘉兴市求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读我国某农产品产量分布示意图,回答该农作物在世界的主要产区有①埃及②泰国③澳大利亚④乌兹别克斯坦A.①② B.①②③C.①④D.③④参考答案:C2.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成功发射升空。

据此完成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嫦娥一号”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参考答案:B3. 下图为全球平均降水量与蒸发量的纬度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实线代表蒸发量,虚线代表降水量②实线代表降水量,虚线代表蒸发量③甲地多余水汽主要由信风向北输送④乙地降水的水汽主要由西北风带来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0. 对全球海、陆蒸发量与降水量判断正确的是A. 陆地蒸发大于海洋B. 陆地降水大于海洋C. 海洋蒸发小于降水D. 陆地蒸发小于降水参考答案:19. D 20. D19. 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图中实线表示降水量线,虚线表示蒸发量;甲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乙地降水主要来自盛行西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北风,D正确。

20. 海洋水汽量大,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陆地、降水量大于陆地;海洋水汽有部分输送到陆地,因此海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陆地降水有部分来自海洋水汽,蒸发小于降水,D正确。

4. 外出旅行时,为了安排好行程,你会参考哪一类地图()A. 气候图B. 交通图C. 地形图D. 公交线路图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外出旅行时,为了安排好行程,你会参考交通图,故本题选B。

5. 下图为某山区地形图,读图回答3~5题。

3.甲地和乙地的相对高度为:A.100—300B.200—400C.300—500D.400—6004.A山顶位于B山顶的方位为: A.西北B.东北C.西南D.东南5.若P-P′两点之间建有一座桥,某校课外兴趣小组成员在桥下采样检测水质,发现有高浓度的农药残余。

最全T-ln-p图解

最全T-ln-p图解

1.1.3T-ln-p图T-ln-p图是一种用来判断测站大气层结稳定度、预报强对流天气的重要工具,是常用的一种辅助天气图。

它是根据干空气绝热方程和湿空气绝热方程制作的图表,也称绝热图或热力学图。

T-ln-p图是一种用来判断测站大气层结稳定度、预报强对流天气的重要工具,是常用的一种辅助天气图。

它是根据干空气绝热方程和湿空气绝热方程制作的图表,也称绝热图或热力学图。

图1.6为MICAPS平台上显示的一张图,图上有等压线(纵坐标)、等温线(横坐标)、干绝热线(即等位温线,表示未饱和空气在绝热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状态的变化曲线)、湿绝热线(即假相当位温线,表示饱和空气在绝热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状态的变化曲线)和等饱和比湿线(即饱和空气比湿的等值线)。

薄气层的稳定判断在实际大气中,γ>γd的绝对不稳定情况很少,只有在晴朗的白天近地面气层才可出现;γ<γm的绝对稳定层结通常出现在晴朗的夜间;大多数情况为条件不稳定层结。

利用T-ln-p图可分析气象站上空大气稳定度状况或计算表征大气温、湿特性的各种物理量。

大气稳定度有静力稳定度和动力稳定度,这里讨论的是静力稳定度,它是表示大气层结对气块能否产生对流的一种潜在能力的量度。

通常采用“气块法”比较绝热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气块温度递减率与环境大气温度递减率,来判断薄气层的稳定度,分为绝对稳定、绝对不稳定以及条件不稳定三种类型。

在T-ln-p图上比较层结曲线(斜率γ)、干绝热线(斜率γd=0.98℃/100m)和湿绝热线(斜率γm)的倾斜程度即可。

由于γd>γm,故:⑴当γ>γd时,干空气和湿空气均为不稳定,称为绝对不稳定;⑵当γ<γm时,干空气和湿空气均为稳定,称为绝对稳定;⑶当γm<γ<γd时,对干空气是稳定的,对湿空气为不稳定,称其为条件不稳定。

(薄气层)整层大气稳定度判断当气层比较厚,或要考虑整层大气的稳定度时,由于γ不是常数,不适用上述判据。

而是根据不稳定能量的正负和大小,判断厚气层的稳定度,分为绝对不稳定、绝对稳定和潜在(真潜和假潜)不稳定。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学会关注生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大屏幕电脑课件一套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炎热的夏天过了,我们都感到了秋天的寒意,同学们的衣着也由单薄的夏装换上了较厚的秋衣,这说明气温发生了变化。

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经常提到气温这个词。

气温就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气温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板书: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师)气温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板书一、气温与生活(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书50页的5则资料,看看气温与什么有关?(请生阅读后稍作讨论)(学生作答)生活(教师)这说明气温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很大,那么,气温到底怎样测出来的?请同学们阅读书50页“气温的观测”。

提问:气温的观测用什么工具?(温度计,放置离地1.5米)通常一天进行观测的次数、时间?(4次。

8时14时20时2时)(教师)过渡:气温是随时都在变化的还是不变的?请学生举例,得出:“气温是变化的”板书二、气温的变化(教师)气温是如何变化的?有规律吗?举例:早晨冷,中午热。

夏天热,冬天冷。

引出习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板书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教师)我们在研究气温的变化规律时,经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气温的值。

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大屏幕出示图3.10(教师)指图提问:日常说今天的气温多少度,这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最低值还是日均值?学生答:日均温。

日均温怎样计算呢?学生答:4次气温数相加除以4。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依次类推。

月平均气温是一月内每天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气温的分布与变化

气温的分布与变化

气温的分布与变化一、气温的空间分布指气温在全球各地区分布状况及其有规律的变化,叫气温的空间分布。

就全球而言,气温的空间分布从低纬到高纬递减分布规律。

全球最高气温绝对值出现在北纬30°大陆内部的沙漠中;北半球最低气温绝对值出现在西伯利亚;全球最低气温绝对值出现在南极大陆上。

我国最高气温出现在新疆吐鲁番盆地中,最高值达48.9℃;最低气温出现在黑龙江的漠河地区,气温达-52.3℃。

气温的垂直变化,一般规律是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二、阿济济耶有世界“热极”之称,位于北非利比亚的首都黎波里以南约50~100千米处。

这里气候炎热少雨,终年高温,1月份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夏季平均气温在30℃以上。

在这里测得的世界气温最高绝对值记录为57.8℃,称为世界热极。

三、气温垂直递减率又称“气温直减率”或“垂直温度梯度”。

大气近地面这层叫对流层,对流层内的温度在正常情况下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

这是因为对流层空气的热源来自地面,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首先使地温升高,地面再以辐射的形式将热传给大气,因此,越近地面的空气获得的热量越多,温度越高。

在对流层的不同高度,气温垂直递减率并不相同,平均为0.6℃/100米,即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减小随纬度、季节、湿度等条件不同而不同。

陆地上夏季因近地面层气温升高而使气温直减率增大,冬季近地面层气温低,气温直减率减小。

同理,白天直减率要大于夜晚,干燥地区或干燥季节直减率要大于湿润地区或湿润季节,低纬气温直减率大于高纬。

利用垂直递减率计算某地的气温或高度计算方法:分三步进行:1.求两地高差 H1-H22.求两地温差 T1-T23.T1-T2=(H1-H2)×0.6℃/100米。

4个未知数中,只要知道了3个,即可求得第4个。

四、等温线弯曲的分布规律五、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等温线变化示意图解说影响因素等温线平直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太阳辐射(或纬度)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海洋影响程度不同夏季:内陆向高纬凸冬季:内陆向低纬凸A、B、C同纬度,B处内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in—fa,Zeng
Yan.2011.Calculation
and
mapping
of high resolu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onthly
air
temperature
of
Zhejiang Prov‘
ince[J].Trans Atmos Sci,34(2):215-224.
a.correlation
between monthly
mean air temperature and altitude;b.correlation between monthly mean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daily global radiation:c.
correlation
万方数据
第2期
张丹,等:浙江省高分辨率气温空间分布图的计算与绘制
217
p p
赠 F 霹 斗 匠
赠 旷 墟 略 露 斗 贮
图1
浙江省月平均气温与相关物理因子的相关关系 与日照百分率;d.平均最低气温与相对湿度
a.平均气温与海拔;b平均最高气温与日总辐射;c平均最低气温
Fig.1
Correlations between monthly mean air temperature and related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m×100
m分辨率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
温空间分布的制图,分析了拟舍气温的局地分布规律,并从多个角度对拟合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 表明,月平均气温的绝对误差平均值为0.09—0.59 oC,平均最高气温误差为0.09—0.80℃,平均 最低气温误差为0.10~0.58℃。拟合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浙江山地月气温的宏观分布趋势和局地 分布特征,为浙江山地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浙江省;气温;栅格化;高分辨率 中图分类号:P9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097(2011)02-0215—10
et et
以100 m×100 m分辨率的DEM数据作为地
形的综合反映,利用综合考虑海拔、总辐射和长波有 效辐射影响的月平均气温物理经验统计模型,结合 浙江山地总辐射分布式模拟结果,实现了浙江省
100 m×100
a1.,2007;Benavides et
m分辨率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最高(最
低)气温空间分布的制图。
万方数据
216
大气科学学报 分发挥山地气候资源优势的重要基础。
第34卷
站多位于水平开阔地段,且数量有限,如何利用有限 的气象站观测资料,研究气温的宏观分布规律,进而 推算复杂地形下的气温空间分布,一直是气候学等 领域的研究热点(Aikawa a1.,2007)。 山区地形复杂多样,气候资源空间分布复杂。 20世纪80年代初,许多学者提出了以数理统计技 术(李军和黄敬峰,2004)为主的山地气象要素推算 方法,常用的有分离综合法(傅抱璞,1984)、统计回 归法(卢其尧,1988)、回归余项法(沈国权,1984)、 物象物候法(张福春,1984)等。计算模型中往往包 括海拔、纬度、经度等宏观地理因子和坡度、坡向等 局地地形因子(朱华忠等,2003),受当时的计算条 件和数据获取手段等方面的影响,存在计算烦琐、工 作量大、精度不高、空间分布制图困难等问题。20 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空间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DEM数据的推广应用 (Burrough,2001;Luna 林等,2004;Attorre
analyzed,and
error
the simulated results are validated from several
angles.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n absolute
are 0.09—旬.59℃for monthly mean air
temperature.
浙江省高分辨率气温空间分布图的计算与绘制
张丹1,邱新法2,曾燕3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3.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
摘要:以浙江省及周边74个气象站1961--2000年常规气温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月平均气温物理 经验统计模型,完成了浙江省100
第34卷第2期 201 1年4月
大气科学学报
Transactions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V01.34 No.2 Apr.2011
张丹,邱新法,曾燕.2011.浙江省高分辨率气温空间分布图的计算与绘制[J].大气科学学报,34(2):215-224.
Zhang
Dan,Qiu
2浙江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拟合
2.1
a1.,2006),为气象要素的
月平均气温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气温的因素众多,其中,海拔、太阳短波辐
空间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张洪亮等,2002;何洪
et
a1.,2007),克服了传统模拟方
射、地表长波辐射是影响地面气温的主要物理因子。 图1给出了浙江省月平均气温与相关物理因子的相 关关系。 图la给出了浙江省及周边74个常规气象站 1961_2000年7月气候平均气温与海拔高度的相 关关系。可见,在气象站海拔高差较大的情况下,气 温随海拔线性递减的规律显著。 投射到地表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气温 的高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反之则低。图lb给出 了浙江省内仅有的3个总辐射观i贝0站(杭州站、椒 江站与慈溪站)1961—2000年7月平均最高气温与 日总辐射量的相关关系,表明月平均气温与日总辐 射量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有效辐射是影响气温的另一重要物理因子。在 晴朗、干燥的夜晚,由于地表强烈的辐射冷却作用, 气温低,昼夜温差大,这在冬季表现得尤为明显。由 于有效辐射为非常规气象资料,采用有效辐射拟合 中常用的日照百分率和相对湿度两个要素(曾燕 等,2007),考察有效辐射对月平均气温的影响。图 lc给出了浙江省3月平均最低气温与日照百分率 的相关关系,可见它们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图1d 给出了浙江省1 1月平均最低气温与相对湿度的相 关关系,可见它们也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在 空气湿润的沿海和近水体地带,更加不容忽视。上 述分析表明,有效辐射对气温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法中小地形因子提取困难、精度不高、空间制图困难 等难题,从而逐步成为气象要素空间化研究的重要 手段。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 的发展,推算的气象要素由年平均气温到界限温度 下的有效积温,考虑的影响因子从宏观的海拔、经 度、纬度到局地的坡度、坡向、遮蔽度等,研究区域从 小范围内的农业气候区划到全国陆地生态信息空间 化研究(李军等,2006;徐宗学等,2007;潘文卓等, 2008;司鹏等,2010;潘敖大等,2010)。张洪亮等 (2002)提出利用平地与山地的辐射强度差异对山 区气温空间小尺度模拟的修正模型,陈晓峰等 (1998)提出引入太阳直接辐射对气温进行订正的 地理统计模型,程路和邱新法(2006)通过考虑实际 山地中天文辐射与水平面天文辐射的差异建立山地 气温空间分布模型,为探索局地地形对气温影响的 物理机理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地形复杂,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山地和 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 占6.4%,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优良的自然 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山区气候资源,使茶叶、柑桔等经 济作物的产量位于全国前列,在当地社会经济中起 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浙江省山地热量资源的精 细空间分布,是最大限度地发掘其自然生产潜力,充
收稿日期:2010-03-25;改回日期:2010-06-02 基金项目:科技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0806002);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重点项目(CMATG2006210);江苏省2008年度普 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CX08B_021Z) 作者简介:张丹(1985一),女,河南周I:1人,硕士,研究方向为3s技术在气象中的应用,nuistgiszd@163.tom.

resolution of 100 m×100 m for the monthly mean,
and
minimum air temperatures of
Zhejiang
province.The lo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itting temperature are
0.09—0.80 oC for montllly mean maximum temperature,and 0.1 0—0.58℃for monthly mean mini— mum temperature.respectively.The simulation Can reflect to a considerable extent for the macro and 10一
Institute of
Abstract: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data of 74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Zhejiang
prov—
ince and the surrounding from 1 96 1 to 2000,using the physical—experience model of monthly air tem— perature,we generated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s at the monthly mean maximum
(I.Key Laboratory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of Ministr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