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朗诵设计

合集下载

2023年《黄河颂》教案范文9篇

2023年《黄河颂》教案范文9篇

2023年《黄河颂》教案范文9篇《黄河颂》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认读、理解、识记、运用本课词语。

3、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知识;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状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并在朗诵中想象、感受黄河的气势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朗诵打好基础。

2、采取听、读、诵、背等灵活多样的朗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在讨论交流,品味质疑探究中,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并献身于祖国。

2、树立对母亲河的忧患意识,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

◆教学步骤:一、引入,激发: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指哪条河?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黄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你对母亲河——黄河知多少?(提示:可从河长、流经省份、流域面积及人口、历史文化等方面回答)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相关资料,并让学生齐读: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30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

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观看屏幕显示图片,了解黄河与华夏文明的关系:蓝田人头像;仰韶文化中的器皿;殷墟发掘的甲骨文;秦始皇兵马俑:《清明上河图》等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教师顺势导入课题:既然我们的母亲河如此之伟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满怀激情地歌颂她吧!二、板书课题《黄河颂》,并对作者、作品、创作背景作简介:1、词作者——光未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

原名张光年。

湖北光化人。

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广泛传唱。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篇1课时计划20xx年上期总第课时计划课时第课时课题:黄河颂教学内容:《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能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设计: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1)、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2)、学生欣赏。

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3)、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二、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1、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听录音磁带。

)2、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明确:激昂、雄健、悲壮!3、教师配乐诗朗诵。

《黄河颂》教学设计5篇

《黄河颂》教学设计5篇

《黄河颂》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激发学生朴素的爱国感情。

3、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1、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2、把握诗歌的结构。

3、理解诗歌的主旨。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解决生字词;熟读诗文;查找有关《黄河大合唱》资料;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2、教师:查阅有关光未然和《黄河颂》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播放《黄河颂》学生欣赏,谈有关《黄河颂》的知识;2、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病情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3、板书课题。

二、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三、朗读课文教师范读。

(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欣赏到雄壮画面,以时代歌手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这是首颂诗,要把握豪迈、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要精神饱满,声音宏亮,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

(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例:伟大而又坚强。

这句话概括了黄河的根本气概,因此在读这句时伟大坚强应重读而且应有停顿。

学生配乐,表情朗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带问题读诗文。

大屏幕投影问题组: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用自己的话概括)2、诗人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

板书:朗诵词歌词五、研讨与赏析(一)教师导学:这首颂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

颂黄河是诗人写作主体,可朗诵词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初一下册《黄河颂》原文及教案

初一下册《黄河颂》原文及教案

初一下册《黄河颂》原文及教案《黄河颂》原文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黄河颂》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感情。

2、领略黄河的英雄气魄,学习诗歌的豪迈风格。

3、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和音乐的欣赏,体会黄河雄浑的气魄。

2、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语言感悟内在的气势。

一、导入请一两个同学简要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性。

欣赏《黄河船夫曲》,并且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内容(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达到了彼岸。

这象征我们伟大的名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黄河颂》那激昂的旋律……二、文学常识1、曲作家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的音乐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李同学朗诵《黄河颂》,赵同学朗诵《我的中国心》,设计一段串联

李同学朗诵《黄河颂》,赵同学朗诵《我的中国心》,设计一段串联

李同学朗诵《黄河颂》,赵同学朗诵《我的中国心》,
设计一段串联
1、欣赏完吴薇为我们带来的气势滂薄的《黄河颂》,接下来请一同聆听来自xx王淑涵的《我的中国心》。

2、是啊,黄河是我们的母亲,她哺育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我们要歌颂我们的母亲,更要歌颂我们这颗热爱祖国的中国心。

3、xx年的风雨沧桑见证了祖国XX年的荣辱与辉煌,下头请欣赏歌舞表演《我的中国心》
4、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这首歌曲承载着多少流落异国他乡的同胞的爱国情啊,正如歌曲所唱,虽然洋装穿在身,就算生在异国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下头请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5、欣赏了《黄河颂》,从踏青的山峦鸟瞰远方的云烟,从澎湃的海湾眺看搏击的风帆,我们团结一心拨响心海的琴弦,我们剪下一缕阳光献给祖国华诞。

下头请欣赏《我的中国心》。

黄河颂朗诵技巧

黄河颂朗诵技巧

黄河颂朗诵技巧
《黄河颂》是一首著名的爱国诗篇,朗诵这首诗时需要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以下是一些朗诵技巧:
1. 情感表达:在朗诵《黄河颂》时,需要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音调、语气和表情来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变化,例如通过对黄河滔滔江水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 节奏掌握:在朗诵《黄河颂》时,需要掌握好节奏。

可以通过对诗中关键词的强调和停顿,来表现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同时,需要注意节奏的变换,使朗诵更加生动有趣。

3. 声音控制:在朗诵《黄河颂》时,需要控制好自己的声音。

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音高、音量和音质,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语气。

同时,需要注意声音的变化,使朗诵更加有感染力。

4. 视角切换:在朗诵《黄河颂》时,需要灵活切换不同的视角,来表现出作者对黄河的感慨和赞美。

例如,可以通过切换不同的语气和表情,来表现出作者从个人情感到国家命运的转变。

5. 肢体语言:在朗诵《黄河颂》时,需要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

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身体语言,来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例如,可以通过摆动身体来表现出黄河滔滔江水的勢力,或者通过手势来强调诗歌中的重点词汇。

总结起来,朗诵《黄河颂》需要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同时通过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运用,使朗诵更加生动有趣,更具
感染力。

《黄河颂》教案优秀6篇

《黄河颂》教案优秀6篇

《黄河颂》教案优秀6篇初中七年级语文《黄河颂》精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

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 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4.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 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

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一,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二,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三) 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三篇】
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 诗人一样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 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 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创作背景 《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 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 激发 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 烈的情感, 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三、解题: 本文题目是《黄河颂》,哪个字最关键?(抓住“颂”字) 四、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我的问题: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黄河颂》问题生成——评价单 设计者:朱晓娟 学校:北郭中学 姓名: 班级:
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列题目,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
后,准备多元化展示。
问题一、语言体味: 1、“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想想看,“劈”字好在哪里?能否换成“分”? 2、“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在你这儿发源。你认为把黄河比作“摇篮”好吗? 3、“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你怎样看待作者在文章最后反复吟诵这句话的意图? 问题二、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2、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 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问题三、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问题四、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问题五、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2、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六、请写出本文表达的主题思想? 拓展题 你平时了解历史典故吗?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几处吗?写出下列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 (1)卧薪尝胆 (2)三顾茅庐 (3)负荆请罪 (4)破釜沉舟 A 古战场: B 历史人物( 1) 小组评价: 2) (3) 教师评价: (4) ( 《黄河颂》问题训练——评价单 设计者:姬秀珍 学校:方井小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朗诵设计
男1: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男2 :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合: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男1:我站在咼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男2 :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女1: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集体: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女2: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集体: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女1: 啊!黄河!(女生朗诵)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伸出双手,面带微笑,目视前方)
女生:中华民族的摇篮
女2: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男生: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男生朗诵)
男合: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双手握拳,举至眼前)集体: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女合: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的臂膀。

(举左手,向前方平移)
集体: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男女: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集体:伟大精神
男女: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集体:发扬滋长
男女: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集体: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全体握拳,举右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