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度变化对黄斑篮子鱼存活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水产养殖学

盐度对仔鱼SAI值得影响
一般而言,仔鱼孵出后每天存活率越高和存活时 间越长,其SAI值越大,表明仔鱼的活力越好,反 之,SAI值越小,表明仔鱼的活力越差,培育时其 成活率相对较低。
SAI=∑(N - hi)*i /N
式中:N为实验起始时仔鱼数,计算的天数时仔 鱼全部死亡所需的天数,hi为第i日时仔鱼的累计 死亡数
盐度胁迫对仔鱼生长发育的影响
盐度胁迫对仔鱼生长发育的影响
水层分布
存活率
能量收支
生存指数
初孵仔鱼在不同盐度的水层分布
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初孵仔鱼的水层分布与受精 卵的沉浮分布情况相似。 盐度较低时,仔鱼静卧在水底 盐度较高时仔鱼分布在水面和水上层 盐度适宜时仔鱼在水体的各层面分布,且游动灵 活。
盐度胁迫对仔鱼存活率的影响
盐度对仔鱼存活率的影响比较明显,在适当的盐 度范围内,仔鱼的成活率较高。 当盐度超出一定范围,则对胚胎发育不利,仔鱼 死亡率显著上升。 相对而言,高盐度比低盐度更不利于仔鱼的存活 和生长。
盐度对仔鱼生长过程中能量收支的影响
尤宏争等对星斑川鲽仔鱼的研究发现,其等渗点 盐度在0.8%~1.6%之间,在此盐度下仔鱼用于调 节渗透压的代谢耗能最少而用于生长的能量较多, 所以将更多的能量用于生长。 进行仔鱼能量收支研究有助于能量学的角度找到 最佳养殖盐度,以提高仔鱼的生长率以及食物转 化效率,降低饲料系数,为其人工养鱼与种苗培 育等提供理论依据。
盐度的影响
盐度对 鱼类胚胎 发育 盐度 对仔鱼的 生长发育
盐度对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
受精卵的沉浮分布 畸形率
胚胎发育速度
盐度
适宜温度
孵化率
能量收支
鱼类受精卵在不同盐度下沉浮分布
盐度对养殖鱼类的影响

盐度对养殖鱼类的影响首先,盐度对鱼类的生理特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差异较大。
一些海水鱼类如鲈鱼、平鱼和鲻鱼等对较高的盐度更为适应,而淡水鱼类如鲫鱼、草鱼和鲢鱼等对较低的盐度更为适应。
这是因为鱼类身体的渗透调节机制不同,海水鱼类具有排盐功能较强的鳃结构,可以通过盐腺排出多余的盐分。
相反,淡水鱼类则依赖尿液排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和血液中的盐分。
其次,盐度对养殖鱼类的饲养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盐度的变化会引起鱼类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方面。
例如,对于一些迁移性鱼类,盐度的变化可能会对其生殖习性和回游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妨碍其繁殖周期。
鱼类对于盐度的不同反应也决定了其适宜的饲养盐度范围,只有在适宜的盐度条件下,鱼类才能获得最佳的生长和养殖效果。
第三,盐度对养殖鱼类的健康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
盐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鱼类的应激反应和免疫系统的紊乱。
在盐度较高的海水环境下,鱼类需要通过增加摄食量来维持所需的营养供应,否则就会导致营养不足和生长迟缓。
而在盐度较低的淡水环境下,鱼类则容易患上水质相关的疾病,例如鱼霉病和体内寄生虫感染等。
最后,盐度对养殖鱼类的养殖效益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合理的盐度调控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在海水养殖中,适当提高盐度可以增加鱼类的产卵数量和质量,提高鱼苗的存活率。
同时,海水养殖的鱼类在市场上有较高的价值,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而在淡水养殖中,适当调整盐度可以改善鱼类的水质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综上所述,盐度对养殖鱼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其生理特性、饲养环境、健康状况和养殖效益等方面。
了解和掌握鱼类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和调控机制,合理调整养殖环境中的盐度,可以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盐度对鱼类生态生理学特征的影响

盐度对鱼类生态生理学特征的影响盐度是水生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
它对鱼类的生长、繁殖、分布以及行为等生态生理学特征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概述盐度对鱼类生态生理学特征的重要性,并介绍盐度对鱼类的具体影响,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来加强理解,最后总结盐度在鱼类保护和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渗透压:盐度的高低会影响水的渗透压,导致鱼类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和生理功能发生变化。
在低盐度环境下,鱼体内水分流失速度加快,可能会导致脱水;而在高盐度环境下,水分子进入鱼体内速度加快,可能导致水肿。
离子平衡:盐度的变化会影响鱼体内离子的平衡状态,从而影响其生理功能和行为。
例如,高盐度环境会导致鱼体内钠离子过多,影响心血管系统和渗透压调节功能;而低盐度环境则可能导致钾离子缺乏,影响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功能。
繁殖和分布:盐度是鱼类繁殖和分布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一些鱼类只能在特定盐度范围内繁殖和生存,过高或过低的盐度都会影响其生存和繁殖能力。
因此,盐度也决定了鱼类的栖息地和分布范围。
以大西洋鳕鱼(Atlantic cod)为例,这种鱼类是一种典型的低盐度适应性鱼类。
它们生活在相对较淡的海水中,具有较低的渗透压和良好的离子调节能力。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海洋环流变化,一些鳕鱼的栖息地盐度发生了变化。
研究发现,当盐度低于适宜范围时,鳕鱼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下降;当盐度高于适宜范围时,它们的心血管系统和渗透压调节功能出现异常。
这些影响可能导致大西洋鳕鱼的种群数量减少,对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产生负面影响。
盐度还对鱼类的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在某些淡水鱼类中,盐度的变化会影响其迁移和集群行为。
当盐度升高时,鱼类的活动范围可能会缩小,因为高盐度环境可能对它们的生理功能产生压力。
而在低盐度环境中,鱼类可能会表现出更强的迁移和集群行为,因为低盐度对它们的生存和繁殖更为有利。
盐度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对鱼类的生态生理学特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盐度对鱼类的影响

正 常 摄 食 。 而 将 鲢 鱼 ( H y p o p h t h a l m i c h t h y s
中 ] 。有 实验 表 明 ,点带 石 斑 鱼鱼 苗从 盐 度 3 O 直 接分别 放 人 盐度 l 5和 5的海水 中 ,未 出现 死 亡 ,且 5 h后就 能正 常摄 食 ;将这 些 鱼苗 重新 放
回盐度 3 O的海 水 中 ,实 验 鱼没 有 不 适 反 应 ,能
物生 长 、繁殖 和存 活密 切相 关 。盐度 变化 不仅 影
>尼奥 鱼 ( T i l a p i a n i l o t i c i a ×O r e o c h r o m i s a u r e u s
6) > “ 吉富” > “ 7 8 ” E 6 ] 。对 比研究 了莫 桑 比 克罗 非 鱼 ( O r e o c h r o mi s m o s s a m b i c u s ) 和 荷 那 龙
构 、激素和肌 肉品质等的影响 。总结盐度对鱼类生理影 响 的规律 ,可 为今后鱼类健 康养殖和耐盐 品系开 发 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鱼类 ;盐度 ;生理指标
中 图 分 类 号 :¥ 9 1 7 . 4 文 献标 识 码 :A
盐度 作 为重要 的水 环境 因子 之一 ,与水产 动
1 鱼 类 的耐 盐 性
当环境 的盐 度改变 时 ,鱼类 最 明显 的变化 就 是活 动减 弱 、摄食 减 少或停 食 。研 究表 明 ,点带 石斑 鱼 ( E p i n e p h e l u s m a l a b a r w u s ) 的适 盐范 围较
盐度对鱼类的影响

盐度对鱼类影响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盐度对鱼类的各方面的影响,包括了盐度对鱼类体内,繁殖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每一种鱼类对于盐度都有一个耐受范围超过或低于都会产生影响。
使鱼类体内发生各种变化,对于鱼类的消化系统,呼吸代谢,体内代谢和渗透压都会使之发生改变。
而随着这些指标的改变,从而影响了鱼类的繁殖生长和存活率。
关键词:盐度水中溶解盐类的总量称盐度或者矿化度,盐度是与鱼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之一,与鱼类的生长、发育、体内的各机能调节密切相关。
盐度变化会迫使水产动物自身通过一系列生理变化来调整体内外渗透压的动态平衡,致使其生长存活、呼吸代谢、肌肉品质和生殖发育相关指标产生相应的变化一、盐度对鱼类体内的影响盐度,是影响鱼类生长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环境因素,盐度的变化迫使鱼类自身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来调整体内外渗透压的动态平衡,致使其生长存活与摄食等相关生理指标发生相应变化。
[1]可以通过对盐度的调节来控制鱼类的生长发育,使其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1.1盐度对鱼类体内各系统的影响盐度可以影响鱼类生存、生长,同时也对鱼类的体内机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1.1.1盐度对鱼类消化系统的影响盐度是与鱼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因子之一,它的改变不仅可以影响鱼类的食物摄食水平,还影响其消化酶活力, 进而影响鱼类的活动与生长。
消化酶的活力可以反映鱼类基本的消化生理特征。
环境盐度的改变会导致鱼体消化道内消化酶活力的变化,可能对鱼类产生激活作用、抑制作用或者没有影响。
例如,黄鳍鲷幼鱼在盐度为10的时候, 蛋白酶活力最高, 盐度如果高于25的话,对其活力就会产生抑制作用。
陈品键等研究了在不同盐度水体中真鲷消化酶的变化情况, 发现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比活力在不同盐度下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当盐度为25 时, 比活力最大。
盐度上升或下降, 消化酶比活力均下降。
[5]1.1.2 盐度对鱼类呼吸代谢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关于盐度对鱼类呼吸代谢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少的相关报道, 从这些报道中可以总结出关于耗氧率与盐度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 即鱼类在接近于其长期生活的适宜盐度环境中, 其耗氧率、代谢率最低。
盐度对虹鳟耗氧率及排氨氯的影响

肌 肉营养 价值 的 影 响及 其 机 制 , 旨在 为深 入 开展 不 同养殖 条件 下虹 鳟 的生长代 谓 及 营养学 的研 究 } 提 供基础 资料 和 理论 依 据 , 以促 进 虹鳟 养 殖业 更
班 红 琴 , 吴 垠 : (. 凝 兵 川 农 三师 小海 水 库错 理 处 , 鞭 I 舒兜 8 3 0 ;. 1新 新 矧术 4 9 12 人连 水 产 学 院 2 辽 . j 迮 l62 ) 人 10 3
虹鳟 作为 冷水性 名贵 鱼类 . 在世 界范 围 内其
养 殖 技 术 已 然 成 熟 。 国 内 目前 已有 2 多 个 省 0 ( )开 展 了虹 鳟养 殖 , 多为淡 水 养殖 。据报 道 市 但
2 , ‰ 至盐度 8 o 驯养 4d 第 5d继 续提升 盐 度 , %后 ,
按 照 此方 法 依 次 过 渡 到盐 度 1 ‰ 、 4 、 1 8 6 2 ‰ 3 . ‰ ( 纯海水 度不 变 , 采用 同样 的管理 方法 饲养虹 鳟 , 最 后 与 驯化组 同时取 样后结 束饲 养 。代 谢 试验在 驯 化组 的- i 过程 中进行 。淡水 组养殖 用 水为经 过 T: g . ̄ l l 曝气 的 自来 水 , 驯化 组 各盐 度 海 水 为黑 石 礁 海 区
12 日常管 理 . 试验 挑选 无病 无 伤生 命 力 旺盛 的 健康 个 体 ,
基金项目: 辽 省科 技 厅 攻 关 项 f(9 3 8 资 助 。 — 90 6 ) i
盐度胁迫对黄鳍鲷抗氧化酶和ATP酶影响的研究技术总结

1.2 实验方法
设4个实验组,其中以自然海水组(盐度20)为对照组,再设 盐度分别为15、10、5和淡水的4个处理组,每组3个平行, 每平行放养30尾鱼,起始为自然海水养殖。根据预实验结果, 盐度15由自然海水直接过渡并计时。盐度10、5和淡水过渡 过程为:采用逐级降低盐度的方法,设置每48h降低一级 (盐度由20→10→5→淡水共4级),按淡水、5、10的顺序, 每组间隔48h,按48 h盐度下降一级的速度分别将盐度降至 淡水、5和10,当达到各组相对应的盐度时开始计时,当各 组分别实验至24、48、72、96和120h 时,各组随机抽取6尾 幼鱼用于生化测定。因淡水组在实验开始计时的24h内有死 亡,所以增设在盐度5中停留120h后过渡到淡水的实验组。
• 黄鳍鲷(Sparus latus )属鲷科(Sparidae),鲷属 (Sparus),广泛分布于红海、阿拉伯海、印度洋、西
太平洋沿岸,我国东南沿海均有分布。黄鳍鲷生活于 近岸海域及河口湾,杂食性,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 国内外学者在黄鳍鲷的消化酶、配合饲料以及病害等 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盐度变化对黄鳍鲷幼鱼鳃 和肾脏ATP酶及肝脏抗氧化酶活力影响的研究未见报道。 为了分析黄鳍鲷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探讨盐度变 化对黄鳍鲷胁迫的程度,同时也为黄鳍鲷的淡化及半 咸水养殖提供一些基础资料,本项目开展了不同盐度 对黄鳍鲷幼鱼的存活率、鳃和肾脏Na+/K+、 Ca2+/Mg2+-ATP酶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 化氢酶(CAT)活力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黄鳍鲷幼鱼购自福建诏安沿海,在实验环境中采用自然海 水(盐度20)养殖28d后,随机挑选健康、体表无受伤、个 体大小均匀的幼鱼用于实验研究,用于鳃ATP酶和肝脏抗 氧化酶活力实验的幼鱼全长36±3mm,体重0.59±0.15g, 用于肾脏ATP酶实验的幼鱼全长113±10mm,体重 36.70±3.25g。采用140 L红色塑料桶作为实验容器。实 验用水为砂滤天然海水与曝气自来水按比例配制的不同盐 度的海水。连续充气,每天换等盐度海水一次,水温 18±1℃。实验期间,分别于8:00和17:00投喂饲料,取样 前22h停止投喂。各组实验开始前进行生化测定,在测定 的指标没有显著差异时开始实验。
盐度和光照对泥蚶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第36卷第5期2015年 11月水生态学杂志JournalofHydroecologyVol.36,No.5Nov. 2015DOI:10.15928/j.1674-3075.2015.05.015 收稿日期:2015-03-13基金项目:海域使用金项目-广东海岸带生态修复及保护示范及建设(201305021);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典型滨海湿地修复效果评估与功能保育(2013418021 5)。
作者简介:熊安安,1989年生,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生生物学研究。
E mail:kungfubear@126.com通信作者:黎祖福,男,教授,主要从事水生生物学研究。
E mail:lsslzf@mail.sysu.edu.cn盐度和光照对泥蚶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熊安安,袁 星,汪先进,林 ,黄建荣,黎祖福(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大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摘要:为了解盐度对泥蚶(Tegillarcagranosa)生理活动的影响,探究其昼夜活动节律,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控制水温25℃,采用静水养殖法,以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作为呼吸和排泄的生理指标,研究了20、24、28、30、32共计5个盐度梯度下泥蚶的呼吸和排泄强度,同时对泥蚶在光照条件和暗处理下的呼吸与排泄强度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泥蚶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均先上升、后下降,耗氧率为0.33~0.48mg/(g·h),排氨率为0.044~0.067mg/(g·h);泥蚶在盐度28的环境下呼吸和排泄强度最高,且不同盐度下耗氧率之间、排氨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
暗处理下泥蚶的耗氧率在0.42~0.53mg/(g·h),排氨率在0.049~0.057mg/(g·h);光照条件下泥蚶的耗氧率在0.40~0.44mg/(g·h),排氨率为0.042~0.051mg/(g·h);暗处理条件下呼吸与排泄强度比光照条件下的更高,但2种状态下耗氧率和排氨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实验条件下泥蚶对光照和暗处理反应不明显,即泥蚶不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又名长鳍篮子鱼,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篮子鱼科(Siganidae),篮子鱼属,是一种以植食性为主的近岸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非洲东岸至太平洋中部海域[1-2]。
此鱼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种苗来源较广,饲养周期较短,病害较少等优点[3-5]。
另外,黄斑篮子鱼刮食固着藻类的能力强,在网箱养殖时可以起到清洁网衣的作用,因此有望成为国内良好的海水养殖对象的选择[6]。
在我国,篮子鱼类作为目前较为新兴的植食性海水养殖鱼类,其养殖规模还远远不及其他肉食性海水鱼类。
盐度作为鱼类生理学和生物学的重要参考指标,是影响鱼类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当外界的盐度发生变化时,鱼类会改变自身的生理活动以维持稳态来应对这种变化[7-17],从而导致其存活率、耗氧率、排氨率等一系列的生理指标发生改变,根据边平江[18]等人研究发现,当外界的盐度发生变化时,鱼类机体就会进入一种应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鱼类的生理活动会加剧。
因此在鱼类养殖的过程中,控制适宜的养殖水体盐度,采取合理的盐度调节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盐度对篮子鱼生理、生化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
该文研究了高盐度向低盐度骤变、高盐度向低盐度渐变、低盐度向高盐度骤变、低盐度向高盐度渐变等四种海水盐度变化对黄斑篮子鱼病死率和生理代谢的影响,为黄斑篮子鱼养殖海水盐度选择或淡化驯养的提供重要参考和基础资料。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及饲养方法试验用鱼来自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清江基地养殖的黄斑篮子鱼。
选择无病无伤、行动迅速、生命力强、大小体型相近的2000尾作为试验用鱼,规格为体长(6.53±0.75)cm,体质量(1.92±0.46)g。
试验前于室内水泥池(6m×4m×1.5m)中暂养,24h充气,试验用水为砂滤海水,pH值为8.21±0.3,盐度为23.3±0.8,水温为(26±1)℃。
不同盐度的海水配置利用砂滤海水添加曝气自来水的方式获得,利用盐度计进行盐度校准,每天早上换水1次,换水前调整盐度。
试验期间早晚两次投喂相同的配合饲料,每次投喂的质量为桶中鱼体质量的1%~3%。
盐度变化对黄斑篮子鱼存活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滕爽爽1,2,宋呈锴1,2,林兴管1,2,柴雪良1,2,方军1,2,肖国强1,2(1.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温州325005;2.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浙江温州325005)摘要:该实验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探讨了盐度变化对于黄斑篮子鱼存活和生理代谢的影响,综合分析了盐度骤变和盐度渐变2种条件下,黄斑篮子鱼的病死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盐度的骤变和渐变对黄斑篮子鱼存活有一定影响,其病死率随盐度变化的幅度增大和速度加快而上升;相同的盐度变化幅度,渐变组的病死率均低于骤变组。
黄斑篮子鱼的耗氧率随着盐度下降逐渐升高,而排氨率随着盐度的上升而上升,到达峰值后逐渐下降,说明盐度变化对其生理代谢没有造成显著的影响。
黄斑篮子鱼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大,但是盐度变化范围太大对存活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黄斑篮子鱼;盐度;病死率;耗氧率;排氨率中图分类号:S9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2091(2018)10-0042-05资助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47);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18C02039);浙江省温州市公益性农业科技项目(N20150030)作者简介:滕爽爽(1983—),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水养殖与分子生态学研究.E-mail:188175998@通信作者:肖国强(1978—)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滩涂贝类海水养殖模式与养殖技术研究.E-mail:xiaogq1978@第10期1.2试验方法1.2.1盐度变化对黄斑篮子鱼病死率的影响该试验共设置4个试验组,分别为高盐度海水向低盐度海水骤变组、高盐度海水向低盐度海水渐变组、低盐度海水向高盐度海水骤变组、低盐度海水向高盐度海水渐变组。
试验组篮子鱼暂养盐度分别为30±0.7和5±0.7。
高盐度海水向低盐度海水骤变的试验组盐度梯度设置为0、5、10、15、20,低盐度海水向高盐度海水骤变盐度梯度为10、15、20、30。
每组均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组放入30尾取自暂养池的黄斑篮子鱼,在1、3、5、7d分别统计各试验组的累计病死率。
高盐度海水向低盐度海水渐变试验组初始水体的盐度为30,每2d下降一次盐度,分别下降至20、15、10、5、0;低盐度海水向高盐度海水渐变试验组初始水体的盐度为5,每2d上升一次盐度,分别上升至10、15、20、30。
试验设置3个平行组,每个平行组放入30尾取自暂养池的黄斑篮子鱼,试验结束后计算病死率。
1.2.2不同盐度对黄斑篮子鱼耗氧率、排氨率的影响试验用黄斑篮子鱼暂养在500L玻璃缸中,盐度为30±0.8。
试验设置5、10、15、20、30五个盐度梯度,试验开始前饥饿处理24h,7:00和19:00两个时间段各做一次,结果取平均值。
采用静水密闭式呼吸试验方法[20],以5L玻璃瓶为试验容器,每个试验组设3个平行,试验组每个瓶中放3尾鱼,并设置对照组,试验开始1.5h 后,测定对照组和试验组中溶解氧和氨氮的含量,溶解氧的测定采用数字化多参数分析仪(Muliti 3410,WTW,德国)。
溶解氧计算公式为:R O=[C DO0-C DO0×S DO-C DO t]×Vm×t式中:R O为单位体质量耗率mg/(g·h);C DO0和C DOt 分别为起始溶氧质量浓度和t时间后质量浓度溶氧(mg/L);S DO为对照组溶解氧变化系数,S DO=(C0-C t)/ C0,C0和C t分别为对照组试验开始和t时间后的溶氧质量浓度;V为代谢瓶容积(L);m为鱼体质量(g);t为试验时间。
排氨率测定采用次溴酸氧化法和重氮—偶氮法测定氨氮的浓度。
根据试验始末氨氮浓度的变化,排氨率计算公式为:R N=[C Nt-C N0×S N-C N0]×Vm×t 式中:R N为单位排氨率μg/(g·h);C N0和C Nt分别为起始氨氮质量浓度和t时间后氨氮质量浓度(mg·L-1);SN为对照组氨氮变化系数,S N=(S t-S0)/S0,S0和S t分别为对照组试验开始和t时间后的氨氮质量浓度;V为代谢瓶容积(L);m为鱼体质量(g);t为试验时间。
1.3数据处理试验所得数据用Microsoft Excel2007统计处理,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误。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Tukey 多重比较法分析,P值统计学意义临界水平为0.05。
2结果2.1盐度变化对黄斑篮子鱼病死率的影响2.1.1盐度下降对黄斑篮子鱼病死率的影响由图1可见,高盐度海水向低盐度海水骤变0盐度第1天骤变组的病死率为100%,其他试验组的病死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骤变7d后黄斑篮子鱼成活率仍保持80%以上。
由图2可见,高盐度海水向低盐度海水骤变和渐变时,各试验组黄斑篮子鱼的成活率变化趋势相图1高盐度海水向低盐度海水骤变(7d)黄斑篮子鱼累积病死率图2高盐度海水向低盐度海水骤变及渐变黄斑篮子鱼累积病死率滕爽爽,等盐度变化对黄斑篮子鱼存活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43水产养殖39卷同,盐度为0的骤变组与渐变组黄斑篮子鱼的病死率均为100%,其他各试验组黄斑篮子鱼的7d 累计病死率都随着盐度的下降而上升。
2.1.2盐度上升对黄斑篮子鱼病死率的影响低盐度海水向高盐度海水骤变时,7d 内黄斑篮子鱼的病死率由图3可见。
黄斑篮子鱼的病死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相较于高盐度海水向低盐度海水骤变试验,低盐度海水向高盐度海水骤变时,黄斑篮子鱼的病死率有所上升,但是依旧维持在50%以内。
低盐度海水向高盐度海水骤变和渐变时,黄斑篮子鱼最终的病死率都随着盐度的上升不断上升(图4)。
与骤变组相比,渐变组黄斑篮子鱼的病死率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16.67%~26.67%。
2.2盐度对黄斑篮子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图5表示盐度对黄斑篮子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耗氧率随盐度的上升不断下降(图5),其中耗氧率在盐度为5、10、15组别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其余两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图6显示在5到30的盐度区间内,随着盐度的上升黄斑篮子鱼的排氨率呈上升的趋势,在盐度15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
盐度为30的试验组与其他各试验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3讨论3.1盐度对黄斑篮子鱼病死率的影响鱼类能否适应盐度的变化同鱼自身有关,篮子鱼属于广盐性鱼类,据Lam [19]报道,篮子鱼能在盐度为5的海水中生存,在巴林沿海盐度达41~47的水域也能正常生长繁殖,在该试验中黄斑篮子鱼在各个盐度水平都有较高的存活,病死率均维持在50%以内。
该试验结果显示,盐度骤变比盐度渐变更易造成黄斑篮子鱼病死。
盐度下降试验,骤变时的最终病死率为16%,渐变的病死率为20%,盐度上升试验中,骤变和渐变的最终病死率分别为46%和20%,两组试验骤变的最终病死率均大于渐变时的图3低盐度海水向高盐度海水骤变(7d )黄斑篮子鱼病死率图4低盐度海水向高盐度海水骤变及渐变最终黄斑篮子鱼病死率注:柱上无相同字母者表示相互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图5盐度对黄斑篮子鱼耗氧率的影响注:柱上无相同字母者表示相互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图6盐度对黄斑篮子鱼排氨率的影响44第10期病死率;而当盐度由5上升至30的过程中,病死率分别为:16.67%、33.33%、40%、46.67%,病死率均随着盐度变化的幅度增大而升高。
这说明盐度变化的速度是影响黄斑篮子鱼存活率的一个关键因素,盐度变化的速度越大,病死率越高,虽然黄斑篮子鱼对盐度变化适应性较高,但其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由高盐度向低盐度变化的试验中,骤变与渐变的试验结果均显示盐度由30下降至5的过程中病死率较低(约20%),但当盐度下降至0时,病死率达到了100%,这与陈凯的研究结果篮子鱼具有广盐性特点[20],但10~20的培育盐度似乎更适合篮子鱼的生长相一致。
说明黄斑篮子鱼对高盐度向低盐度环境变化适应性佳,但具有一定限度,低于5盐度的海水适应性差,淡水环境易造成其大批量死亡。
3.2盐度对黄斑篮子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盐度是海水养殖中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对鱼类的生理代谢有着显著的影响[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