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八单元第一课身边的故事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身边的故事》说课稿

《身边的故事》说课稿东湖中学柯玲娜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社会与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讲述的是学生生活和学习方面如家庭、服饰、衣食住行、文字、书籍等方方面面的变化,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基本概念:身边的一切都有历史,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也处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之中。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关注生活的历史,借助历史的眼光来认识今天的社会。
本节课以时间为主线展示事物变化的轨迹,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来叙述事物的发展脉络。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了如下的学习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根据图片和相关资料,感受身边正发生着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分析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学法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方法,学生能描述身边事物的发展过程,感知历史的发展变化。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以及介绍事物的演变,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传承文明、设想未来、开拓创新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①重点:从某个事物的演变中看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体会历史变迁对生活的影响。
②难点:从某个事物的演变中看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体会历史变迁对生活的影响。
二、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法教师指导法: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是“授之以渔”,通过教师的的思维启迪,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建设。
合作探究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法:学习最终的目的能够习之用之,因而,通过课堂最后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2.说学法把观察、比较、分析各种图文资料,结合讨论等各种活动,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流程(一)说课堂导入通过学生的个人成长故事引出我们身边的每一件物品都有着自己的发展历程,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比如服饰。
设计说明:此环节意在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减少陌生感,活跃课堂气氛,在激趣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身边的故事》说课稿7

《身边的故事》说课稿福臻中学宋赟一.说教学地位《身边的故事》本课内容位于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我们生活的世界,第八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一课,它主要包括走进家庭,与文字和书籍打交道两框内容。
在全册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首先,在七下全书中具有承上的作用。
从社会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到时光变迁中的生活,秉持一贯的主题——我们生活的世界;在第五单元中具有启下的作用,第一课《我们身边的故事》以时间为主线展示事物的变化及变化的轨迹,叙述事物的发展脉络,使学生学习从身边的事物和资料中感受身边的历史,并为第二课感受及记录自己的成长历史做好铺垫。
其次,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我们生活的历史承接到我们传承的文明,第一次为七年级学生打开历史的大门,从缝隙中一窥历史这位姑娘的真容,为八年级历史的学习做了预热。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物质生产与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以及教学要求,通过追寻身边事物的演变过程,感受历史的存在;从不同种类的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历史的观点了解身边的一切。
设置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物质生产与生活状况及其变化;2.能根据不同种类的图片和资料的描述,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和感受家庭、学习生活的变化;3.学会收集反映生活变化的材料,体会历史变迁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感受到历史的趣味。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家庭生活的变化,文字、书籍的产生与发展;教学难点: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描述身边熟悉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学导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学法: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五.说教学过程(一)说铺垫导入通过现代见面礼与古代见面礼之间的变化,引出礼仪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身边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从而导入新课。
此环节中,设置了一些小互动:老师与学生握手,微笑着说“你好”;邀请学生表演古代所知道的礼仪。
初一历史第一课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
- 熟悉我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包括史前时期、夏商周等。
-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资料中提取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 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
- 掌握我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地图等)- 历史资料(如史书、文献等)- 小组讨论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幅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吗?3.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历史的了解。
二、新课讲授1. 什么是历史?- 教师简要介绍历史的定义:历史是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一切。
-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历史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2. 我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 教师介绍史前时期、夏商周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古代文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3. 历史资料的分析- 教师展示一些历史资料,如史书、文献等。
-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提取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热爱历史,努力学习。
四、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2. 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古代文明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我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历史与社会初一下人教新资料8.1身边的故事说课稿

历史与社会课程《身边的故事》说课稿发布者:石峰发布时间:2018-4-2621:14:55《身边的故事》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xx,来自xx。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身边的故事》。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意图进行阐述。
首先,说教材: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
本课作为由七年级下社会部分教学内容向初二历史教学部分的重要过渡环节,不可或缺。
可以说本课是“历史的开端”。
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事例:服饰、工具的沿革变化,使学生感受到,变化无处不在,发展无时不有,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历史的长河中。
教材在编写和内容的选定上突出了三个一。
一条主线:时间;一个目的:感受;一种观念:变化。
它以时间为主线,通过感受周围事物的发展,形成这样的观念: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历史演变过程。
因此,我又在课文标题《身边的故事》下面加了一个副标题——“身边的历史”,来更好的表达本课的主题。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身边事物的发展变化,能选择与自己衣食住行等密切相关的【二】三事例,描述它们简要的发展历史。
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收集、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技巧。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互动、学习。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关注生活的历史,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借助历史发展的眼光来认识社会,关注社会、热爱社会。
【三】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服务于提高学生能力。
同时教学方法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即将升上初二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具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并且他们还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因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通过直观的图片、材料,进行导入、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8.1.1 身边的故事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山顶洞人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得 到火种?
人工取火
2、这种方法与利用天然火相比,有哪些好处?
人类可以随时 随地使用火,适应 自然环境的能力进 一步加强。
5、处于氏族公社时期 按血缘关 系结合起 来的,共 同劳动共 同分配食 物,居住 在一起。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对比简表
发现 地点 距今 时间 外貌特征 使用 工具 打制 石器 用火 生活 情况 群体 天 然 火
驱 赶 野 兽
归纳:北京人的生产生活
1.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共同劳动、
共同分享劳动果实
2.生存环境:森林密布,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3.食物来源:采集和猎取小型动物为主 4.工具:打制石器、木棍等简单工具 5.使用天然火
我做一天北京人
假如你身处北京人生活的时代, 过着北京人的生活,你能想象自己的 一天将会怎样度过吗?
烧骨
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 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 烧过的兽骨、树籽等。 兽肉、果实、 植物块根等。
2.北京人主要靠哪 些方法获得食物?
获取食物
采 集 ( 果 实 、 块 根 ) 狩 猎 ( 动 物 )
“北京人”考古档案三:
获取食物的方法(生产方式):采集、狩猎
生活方式:共同劳动,共同分享,过着群居生活。
过群居生活
请结合资料P99页的阅 读卡及相关图片资料分析北 京人群居生活的原因?(提 示:从生活环境、生产工具 等方面思考)
剑齿虎
《 韩 非 子 》 —
虫人民上 蛇民少古 。不而之 胜禽世 禽兽, 兽众人 ,
“北京人”考古档案四:
生活环境:森林密布,气候比较 温暖、湿润,凶猛的野兽威胁着 北京人的安全。(环境险恶) 单靠个人力量无法生存。
远古人类的生活区域特点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说课稿 身边的故事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说课稿身边的故事说课稿
《身边的故事》说课稿
第二课身边的故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身边的故事》属于初中历史与社会第七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本课内容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引导他们感受家庭生活和文字、书籍的历史,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生已经掌握关于家庭、服饰、住房、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方面的初步知识,这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大有帮助。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对身边各种事物不断演变的学习中懂得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地变迁,知道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有它们的过去,而且生活中各项事物的变迁都来自于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追寻身边事物的演变过程,感受历史的存在。
从不同种类的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历史唯物、发展的观点观察和理解身边的一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变迁中感受历史,明确。
8.1.9 身边的故事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
战国的青铜剑
步枪
炮
坦克
导弹
战
舰
说 一 说 : 生 产 工 具 的 变 迁
叙述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文 字 的 演 变
帛书有什么特点? 轻便、便于携带, 竹木简编连成册就是中国最古老的书
但写成的文字难以修改, 竹木简有什么特点?而且帛的价格昂贵
竹木简
富五车”,是形 帛书 东汉宦官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 容一个人读的书很多,特别有学问。那 印制的书 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在公元 为什么人们要用五车来形容读的书多呢? 105年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 因为在纸产生以前,古人用毛笔在竹片 破布和旧鱼网等铡碎捣烂,煮成浆状, 或木片上写字,并将写好的竹木片编连 再薄薄地平摊在细帘子上沥干,然后压 成册,然后卷成书。由于竹木简很笨重, 电子书籍 平,就成了体轻质薄、价廉耐用的纸。 现在的精装书 就需要用车来运载,这就是“学富五车” 这样制造的纸被人们称为“蔡侯纸”。 的由来
小结:
变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历
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 在历史的长河中.
纸张作为文字、文化的载体,使文化的传播 更加方便,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 你知道世界上其它文明古国是用什么来记载文 字的吗?
古埃及 苏美尔人 中亚和欧洲 古代中国
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有什么 影响?
泥板文书
羊皮书和牛皮书 甲骨、丝帛、竹木简、纸 纸草书卷
1、现代的书写材料电子 书籍与过去相比,有哪些 优点? 便捷,容量大,节约空间…… 2、为什么书写材料会有如 此的变化? 社会科技进步,要求高效率, 低消耗 ……
想一想 服饰为什么会不断变化?
(开 放、繁 荣) 风貌可以看出唐代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八单元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教案.docx

1教学冃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石器时代的西亚,懂得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从釆集渔猎到畜牧农耕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吋期;了解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知道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2.过程与方法: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域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农耕技术进步的意义,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2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Z前,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我国乃至世界的地理知识、气候特征及旧石器时代的相关知识,对学习木课的知识点都做了铺垫。
其次,七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对知识点己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总结分类的能力欠佳,因此,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与指导。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知道黄河和长江流域是屮华文明的发祥地。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原始先民的家园(第二课时)——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一、新课导入【展示】ppt给出一组现代和远古相对应的图片,主要反映的是农作物和家禽的演变,让同学们去组队,【提问】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至今己有漫长的历史,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如何产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带着疑问“走访元史的农业聚落”(揭示新课题)二、新授过程(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00页,同桌Z间互相合作完成导学案的第1题和第2题。
【教师】PPT出示:“1、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变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合作完成问题。
【展示】请学生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答案【学生】……【小结】结合学生陈述的答案,师生共同完善问题答案如下:1、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和狩猎难以满足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因此在某些条件适宜的地方人们开始对动植物进行栽培驯化,使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八单元第一课身边的故事教案 人
教新课标版
七 年级 历史与社会 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1、 能根据不同种类的图片和资料,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和感受家庭、学习生活的
变化。
2、 能举例说明自己衣食住行和学习用品等方面的事例,描述他们的历史发展过
程。
3、 能设想未来生活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根据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来描述身边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教学过程
第一次备课 第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我们都生活在历史的长河中,正是时间把我们从古代带到了现代。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有它自己的发展历史,都有着一段发展的故事,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身边的故事,从身边的故事出发,去感受一下生活的历史。 新课 : 走进家庭 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它伴随着我们出生和成长。对以前的家庭你们又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家庭,去看看家庭的变化。 展示课件,这张照片是现在的家庭照,大家对比着课本86页的图:20世纪初期的一个家庭的照片来谈谈今天的家庭和过去相比有哪些不同?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回答:从人口 衣服 房屋 头发 规模等方面 仅仅从两张照片中大家就发现了家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家庭成员方面外,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衣食住行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那么以房屋为例,我们来看看人们住的房屋的变化发展历史。 展示课件:房屋的历史 原始人类的时候,他们就直接在树上用茅草和树枝随便搭建一个住的地方, 发展到后来,人们住到了山洞里。躲避风雨 山洞里黑暗潮湿,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走出山洞,知道在地上用木头和茅草盖简单的房屋。 社会不断发展,人们住起了砖瓦的平方里。这个时候就不怕风导入:
提问:今天上课之前,
请同学们留心一下,现
在你们大多使用哪些
种类的笔?
教师小结过渡:书写工
具只是我们身边的一
种,除了笔,还有那些
我们身边的事物发生
变化,从而引入本课
《我们身边的故事》。
(1)、衣
多媒体显示服饰
的今昔:远古时期的服
装→战国时期的服装
→唐服→清代的服装
(旗袍)→民国→现代
时装。
1.赵武灵王为什
么采用北方少数民族
的短衣紧袖的胡服?
(为了适应骑战,增强
军队战斗力)
2.从唐代妇女衣
吹日晒,生活的比较安全了,但人们还没有满足,房屋还在不断发展着,发展到今天,我们现在住在哪里呀? 对了,现在的我们就住在现代化的住宅小区里。 从树屋——山洞——木屋——砖瓦房——现代化住宅小区 这是人们住房的变化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出发,来说说你身边事物的历史变化过程。可以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 分组讨论 学生从各个方面回答事物的变化(或者是上台表演) 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发现了生活中的这么多变化,可见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有历史,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变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刚才有的同学说到文字的变化,在没有文字之前,人们主要在绳子上打结,在木、石头或陶器上刻画符号,用这些固有的物品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现在我们一起回到没有文字的年代,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传达我的意思,看看大家能不能理解。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表演:狼来了,快逃跑吧!(写在纸上) 假如没有文字,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大约在六千年以前,文字开始出现了。文字出现后,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以中国的汉字为例。 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我们每天都书写的汉字也经历了很多的演变过程。同学们看一段有关汉字的录象,看完后回答老师的问题,汉字发展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展示录象,请同学回答。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 大家观察一下,文字不断的发展变化,是朝着什么方向变化的呢? 学生回答:简单,书写方便。 对,现在如果在让你们用甲骨文的话,考试的时候,写上名字,时间恐怕已经过了一半了。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是以它特有的社会背景为前提,我们以服饰的变化来看看。 分析战国时期服饰,请同学看看战国时期服饰的特点(紧身小袖) 说原因,讲胡服骑射 唐朝时期的服饰,特点(轻盈,雍容华贵)从中可以看出唐朝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唐朝时期: 社会繁荣 开放 现在服饰: 现代社会,服饰方便,多样 更加时尚,时髦 几年、几十年前人们无论怎么想也想不到,今天的我们会看着家庭影院,拿着手机,用着电脑,享受着高科技带给我们的舒适生活。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几年、几十年、几百年或者更远的将来,我们的生活和身边的事物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去畅想未来人们的生活。 裙的飘逸、低领薄衫,
雍容华贵的风貌能看
出唐代是一个什么样
的社会?(开放、繁荣
等)
3.从旗袍的被动
接受到流行,再到成为
中华民族服饰的象征,
这一曲折过程说明了
什么?(民族融合、文
化交融与文化改造、创
新不断作用的结果)。
多媒体显示汉代
陶俑(图5-18)、《洛
神赋图》(图5-19)、
《韩熙载夜宴图》(图5
-20)以及现代的豪华
沙发。(席地而坐→盛
行坐榻→高坐椅子)
提问:这一组图片
反映了日常起居中的
哪个方面的变化?
(坐)
。
阅读卡:“奇特的礼物”
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
什么?(在文字产生以
前,人们往往利用各种
物件或图形来传递信
息、表达意思)
文字
多媒体显示文字
的演变:从甲骨文→金
文→小篆→隶书→楷
书→简化字
书籍
1、竹木简:竹木简
有什么特点?笨重
阅读卡:成语学富五车
的由来。
2、帛书:帛书有什
么特点?轻便、便于携
带,但写成的文字难以
修改,而且帛的价格昂
贵。
3、植物纤维纸:阅
小组交流,合作探讨 学生回答 大家说的太好了,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去做,一定会用实际行动编出更多更精彩的生活故事! 最后,我来问一下大家,学了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感受,学到了什么? 三.作业:作业本, 读卡:蔡伦和蔡侯纸。
植物纤维纸有什么特
点?体轻质薄、价廉耐
用。
课后反思:课堂教学要建立在平等、民主、真诚的师生关系上。课堂教学一定要尊重学生,
因为教育教学关注的对象就是活生生的人。这节课之所以不成功就在于老师没有把学生放在
主体地位,始终关注学生情感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