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

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摘要】目的探究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上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救治的危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将两组的急救相关时间指标、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①急救时间:观察组的急诊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②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态度、沟通方式、科室环境和转运护理上的满意度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运用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上优势显著,既可以缩短急救时间,又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急诊;危重症;护理效果急诊中收治的危重症患者较多,患者普遍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情危急,患者入院后需要立即予以针对性的救治和护理干预,积极预防相关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以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以往临床上多采取常规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但常规的护理措施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并且护理工作多以疾病作为中心,忽视了患者的主体地位[1-2]。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是一种科学的、优质的救护措施,让护理工作更加规范、更加规范,提高急救和护理工作的效率。
本次研究共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0例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评价分析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患者是我院急诊科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各50例。
观察组:男女各27、23例;年龄24-65(42.53±3.29)岁。
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7岁,平均是(42.48±3.64)岁。
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可进行对照研究。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急救护理:密切配合急诊医生完成对患者的救治,监测患者病症和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效果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效果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加强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进一步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方法:实验选取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调研的主体,在时间段上则截取了208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进行对比探究,对100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分析护理结局。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急救工作平均耗时为(3.9±0.5)h,对照组为(6.6±0.7)h,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方案有利于节约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时间,为患者的抢救治疗争分夺秒,并按照急救流程开展及时的护理支持。
关键词: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急诊危重症患者;急救工作平均耗时急诊危重症患者多属于突发性质的疾病,在急救人员接到急救电话开展病人接收后,则需要医护人员的联合协作,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1】。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车祸、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依然居高不下,急救工作必须肩负起抢救的重担,护理人员也不能放松。
本次实验选取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调研的主体,在时间段上则截取了208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进行对比探究,对100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现对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选取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调研的主体,在时间段上则截取了208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进行对比探究,对100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56例和44例,在患者年龄上看,最小的26岁,最大不超过74岁,平均年龄为(41.6±4.5)岁。
从疾病类型上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外伤、脑外伤等,患者入院病情稳定后,取得其知情同意并签字,由研究者负责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再进行的。
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创伤外科/全科医学普通外科830054【摘要】目的研究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护理上的应用效果。
方法共纳入急诊危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照组开展常规急诊急救护理,将护理前后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的变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对比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改善程度:观察组护理后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显著小于护理前,且小于对照组(P<0.05);对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运用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上有显著性优势,既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又可以改善预后,有借鉴意义和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护理效果急诊中收治的病患多为危重症,此类患者的起病急、病情严重且病情进展速度快,需要予以及时有效的抢救和针对性护理。
目前的急救护理工作中多存在一些负性影响因素,导致抢救效率下降,影响患者的抢救结局和预后。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是一种系统性和综合性较强的护理措施,旨在辅助提高救治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1-2]。
本次研究共纳入80例急诊危急重症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进一步分析和评价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对象是80例急诊危急重症患者,纳入时间是2020年8月——2022年12月。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中包括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大者74岁,年龄最小38岁,平均是(52.53±2.46)岁。
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是24例、16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5岁,平均为(52.48±2.63)岁。
对性别和平均年龄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对照研究的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急救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分诊,并持续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协助医生完成对患者的救治。
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将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应用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效用价值。
方法:此次研究所选取的108例患者均为急诊危重症,采取奇偶数的方式进行分组,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观察组各54例患者,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展开比较。
结果:经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分诊、转诊、抢救用时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此同时抢救成功率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
结论:对于急诊危重症患者而言,给予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抢救时效性,更可促进抢救成功率的提升,相比常规护理患者满意度更高。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临床效果结合以往经验来看,急诊护理质量及效率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密切关联,为能够使得急诊危重症患者可及时得到系统性治疗,还应当不断对护理工作进行完善。
本文主要探讨了不同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差异表现,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21年 11月~2022年10月之间作为主要研究时间段,期间随机抽取108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后期需对此项研究展开对比,对此还应当做好分组工作,在保证人员均等性的前提下随机完成。
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2.37±4.38)岁,观察组以上数据分别为29、25例(53.62±5.16)岁。
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P>0.05)。
1.2 方法对照组沿用常规护理,结合患者情况展开急救护理,并辅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将评估结果反馈医生,协助医生完成治疗。
观察组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模式,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①做好人员分配,为保证急诊急救护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还应当提前做好工作安排工作,明确岗位及职责范围,并与其他科室建立良好联系,同时做好培训演练,切实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
②院前急诊护理,在接到急救中心电话时应当在三分钟内安排人员完成出诊,途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取得联系,了解具体情况,指导其简单护理对策,并在到达现场后观察患者症状表现,及时展开急救处理,视情况给予氧气支持,而后将其运送至院内,询问患者家属其发病诱因、既往病史、过敏史等相关情况,并进行详细记录,而后进行心电监护,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联系医院准备接诊,告知其患者各项情况,以便于能够做好准备工作[1]。
探究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

探究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发布时间:2021-11-27T09:11:54.712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月14期作者:杨华莲[导读]杨华莲(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目的:就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近一年内(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予以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
结果:经相应护理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较高,急救时间较短,促进了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结论:针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而言,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实施直接影响着急救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效果急诊急救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医护人员就需完善各准备工作,确保在抢救患者时,能够迅速地展开操作,尽可能缩短抢救时间,以促进抢救成功率的提高。
本文主要就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近一年内(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7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
其中,对照组的男女患者相比之下男性较多,男女例数分别为18例、17例,年龄区间为21至79岁;研究组的男女分布情况同样为男性居多,男女例数分别为20例、15例,年龄区间为22至83岁。
疾病类型:严重创伤、脑血管、呼吸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本次研究,已提前告知了患者家属,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将患者的一般资料予以分析、比较,数据间呈现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急诊急救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其具体内容如下:1)院前急救:在接到急诊通知后,需在白天3分钟,夜间5分钟内出诊,并对各出诊人员的职责范围予以明确,包括急救药品的准备、联系家属等,以为现场急救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2-11-21T12:44:01.33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9月9期作者:束玲玲[导读]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束玲玲(南京市江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1199)【摘要】目的:评估急诊危重症患者施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有效性。
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就诊的68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使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34例,对照组施行传统护理,观察组施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将两组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病情确诊时间(4.23±1.14)min、急救时间(32.14±5.45)min、住院时间(23.32±1.45)d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急救费用(856.76±123.43)元少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急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包括科室环境(94.34±1.41)分、护理技术(93.83±4.14)分、护理态度(93.78±4.34)分、转运处理(91.61±5.41)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施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提高急救护理效率,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急诊;危重症患者;并发症;护理满意度Clinical effect of holistic emergency nursing care for critical patients inemergency departmentShu LinglingNanjing Jiangn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1199, Jiangsu[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holistic emergency care for critical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Methods: 68 cases of emergency critical patients who visited the hospital from May 2021 to May 2022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drawing lots. 34 cases wer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34 cases we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holistic emergency emergency nursing.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of emergency critical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ime of diagnosis (4.23 ± 1.14) min, the time of first aid (32.14 ± 5.45) min, and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23.32 ± 1.45) 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st of first aid (856.76 ± 123.43) yua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deep vein catheter associated infection, indwelling catheter associated inf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94%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atisfaction of emergency nurs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including the scores of department environment (94.34 ± 1.41), nursing technology (93.83± 4.14), nursing attitude (93.78 ± 4.34), and transfer treatment (91.61 ± 5.41), which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holistic emergency first aid nursing for emergency critical patients can reduce patients' complication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mergency nursing, 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Key words] Overall emergency first aid nursing; emergency treatment; Critical patients; complica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急诊科是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首站,即是院前与院内的中枢枢纽,也是救治危重患者的一个关键部门,它能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科学的治疗。
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

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n=34),采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照组(n=34),采用常规急诊急救护理。
观察两组急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评分、预后评分。
结果:(1)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观察组护理满意评分及预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生存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障其预后,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预后评分;不良事件临床[1]指出,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可取得满意效果。
本院针对上述理论开展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45.55±2.25)岁;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45.58±2.18)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n=34),采用常规急诊急救护理。
观察组(n=34),采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具体内容如下:患者入院之后急救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对其生命体征予以监测,记录患者个人信息及病情,并及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联系相应急救医师及准备急救治疗,考虑患者为危重症,多存在休克、出血及心律失常等症状,应尽可能缩短患者等待接受治疗的时间。
急救过程过程中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建立吸氧及静脉通道,维持其正常氧气需求,并准备相关急救治疗药品,认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变化及时告知医师作相应处理。
护理人员全程贯彻无菌操作原则,对于患者需要建立多通道情况,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减少通道堵塞或脱管情况,确保管道通畅。
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王红
【期刊名称】《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年(卷),期】2020(7)21
【摘要】目的研讨急诊危重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为其提供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服务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改善满意率的价值。
方法将选取到的62例急诊危重患者均分成两组且实施不同护理方法开始研究,对照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其提供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其提供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服务,其护理内容主要围绕患者病情为其展开心理及生理上的护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为重要目标,并在研究结束后将得到的研究结果进行比对,如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率等。
结果经过一系列研究得出结果并深入分析后得知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护理满意率经过比对后显示观察组更高,显示组间差异统计有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急诊危重症患者提供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服务对改善患者救治工作效果显著,在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同时,能够提升护理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总页数】2页(P119-120)
【作者】王红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2
【相关文献】
1.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2.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3.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4.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5.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及对缩短急救时间的作用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7-10-12T14:13:17.3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5期作者:殷燕
[导读] 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能够获取显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江阴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214443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名急诊危重症患者,设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开展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能够获取显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患者;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临床效果
急诊科是救治各种危重患者的主要科室,急诊科救治的患者大都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及危重[1]。
因此,医院对于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必须及时、快速、准确,把握最佳抢救时间,并通过采取有效、合理的护理手段,从而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改善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以下是我院关于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的相关研究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名急诊危重症患者,设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22-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6.17)岁,对照组开展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2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36)岁,观察组开展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P>0.05表明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1.2方法
对对照组的患者开展常规急诊急救护理,主要包括:医院需快速对患者进行分诊,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护理人员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并在抢救工作结束后,护送患者进入相应的病房。
对观察组的患者开展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具体包括:
(1)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医院立即组织急救团队,并立即赶往现场;同时,护理人员需与现场急救人员保持联系,从而全面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
此外,护理人员在患者送往医院的途中,需充分了解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等,从而做好抢救准备,并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急救时间。
(2)在患者入院后,医院快速向急救车开放绿色通道,并迅速将患者送往急救室。
首先,医护人员需再次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对其进行吸氧与分诊治疗,及对患者进行静脉疏通,再结核其生命体征对药品滴速进行合理调整;其次,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急救流程对患者进行抢救,积极配合医生的抢救工作,并确保在“无菌”环境对患者进行抢救,从而有效的杜绝发生交叉感染现象;再其次,若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且发展较快,护理人员需将情况向医院的医务部上报,根据医生的嘱咐进行会诊;最后,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记录,一旦患者发生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相应治疗及时,同时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做好对其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及时补充或准备急救所需各类物品。
(3)在急救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将患者送往住院部,并与住院部的护理人员做好护理交接工作,从而确保患者顺利进行后续治疗。
1.3效果评估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估标准为: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数据处理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表示,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为(20.32±1.32)min,抢救成功率为97.50%(39/40),患者满意度为92.50%(37/40),对照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为(25.12±1.32)min,抢救成功率为90.00%(36/40),患者满意度为80.00%(32/40),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诊危重症的抢救工作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医院必须对这一工作高度重视。
在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争分多秒、相互协助,从而做好抢救工作,为患者赢取最佳抢救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同时,在抢救过程中,若没有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一旦发生纰漏,将会使患者错过最佳的救治时间,使患者的急救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严重情况会导致患者死亡[2]。
因此,医院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应用到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手段,其使急救工作的标准化得以实现,并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本研究中,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王蕊[3]的研究结果相符,可以得出,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能够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并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应用到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能够获取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秀纯.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17):187-188.
[2]黄燕平.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58-59.
[3]王蕊.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04(21):4078-4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