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复习题及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 《小石潭记》(解析版)

专题12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小石潭记》(解析版)之一。
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⑵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
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⑶[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⑷[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冽:凉。
⑸[尤]格外。
⑹[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⑺[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⑻[坻]水中高地。
⑼[嵁]不平的岩石。
⑽[翠蔓]翠绿的藤蔓。
⑾[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⑿[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⒀[可]大约。
⒁[许]表示约数。
⒂[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⒃[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布:映照⒄[澈]穿透。
⒅[怡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⒆[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⒇[俶尔]忽然。
(21)[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2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3)[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24)[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25)[悄怆幽邃]凄凉幽深。
(26)[悄怆]凄凉。
(27)[邃]深。
(28)[清]凄清。
(29)[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30)[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⑴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答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答案】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答案】潭中的鱼大约的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
⑷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答案】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⑸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好像与游人一同欢乐。
⑹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石潭记》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八下第10课】

班级:姓名:
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⑤、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⑥、《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⑦、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五、文言知识积累:
1、一词多义
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久居:可以,能够。来自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由。
B卷:能力提升
四、理解性默写:
①、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③、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④、《小石潭记》中写出潭中石头形态各异的语句是: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②隶而从者:跟随。
清:
①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清。
差:
①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
见:
①下见小潭:看见。
②明灭可见:看见,动词。
乐:
①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②似与游者相乐:逗乐,嬉戏。
以
①以其境过清:因为。
②卷石底以出: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
初三九年级语文第24课 小石潭记复习题及答案

一、重点词语理解1、词语注解(1)如鸣珮环:(2)斗折蛇行:(3)清冽:(4)差乎:(5)翠蔓:(6)悄怆幽邃:(7)悄怆:(8)无所依:(9)篁竹:(10)水尤清冽:(11)坻:(12)屿(13)堪:(14)翕忽(15)可百许头(16)怡然2、古今异义词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古义:今义:)3、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下见小潭(3)皆若空游无所依(4)日光下澈(5)斗折蛇行(6)其岸势犬牙差互(7)心乐之(8)似与游者相乐(9)凄神寒骨(10)近岸4、一词多义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隶而从者清:(1)水尤清冽(2)以其境过清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2)不可久居差:(1)参差披拂(2)其岸势犬牙差互以:(1)以其境过清(2)卷石底以出环:(1)如鸣珮环(2)四面竹树环合为:(1)全石以为底(2)为坻,为屿二、根据要求做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妙用比喻写水声的句子。
2、巧用动词写潭石。
3、运用排比写石底4、精用短句写环境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5本段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6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7本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却又无处不在写。
(5分)8、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如本段对潭水的描写,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无一处不在写水。
请你就此做些品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这个说法有根据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和练习题汇总(含答案)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和练习题汇总(含答案)说明:总共合计40页,包括课文赏析,拓展比较阅读,重点字、词、句,以及练习题,历届中考(小石潭记)试题和答案等。
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
《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一、作者简介《小石潭记》作者______,字______,河东人。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重点词语解释水尤.清冽翠蔓可.百许.头佁然俶尔远逝翕忽犬牙差互凄伸寒骨悄怆以其境过清.三、重点句子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四、作者表达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
《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学习复习计划练习题及答案.docx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⑵俶尔远逝⑴潭中鱼可百许头2、说明句中加横线词的词类现象。
⑴皆若空游无所依空:⑵斗折蛇行斗:蛇:⑶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⑷凄神寒骨凄:寒: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⑵“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上文哪句话相呼应:⑶描写潭中鱼静态的一句是:。
写其动态的一句是: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
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5、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阅读训练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⑴水尤清冽⑵往来翕忽2、下列句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⑴伐竹取道⑵齐师伐我B、⑴乃记之而去⑵停数日,辞去C⑴不可知其源⑵其真无马邪D⑴以其境过清⑵属予作文以记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简要分析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拓展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小石潭记》全文。
〔乙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攦①之形;其旁,堡坞②,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劳而无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注释〕①梁攦(l ì):屋的正梁。
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
③箭:小竹子。
④疏数(c ù):疏密。
⑤中州:中原。
⑥更:经历。
⑦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1、用“ /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 、乃悟前狼假寐 C 、乃不知有汉 D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用现代汉语翻译“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中考复习:《小石潭记》巩固练习题 - 答案

文言文复习:《小石潭记》答案四、习题A套1.柳宗元;《黔之驴》/《捕蛇者说》。
2.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我)记下当时的情景后便离开了。
(关键词字:以、其、居、之、去)3.D(错在“充分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乐而忘忧的情怀”,应该是“表现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痛苦”)B套1.柳宗元;《柳河东集》。
2.溪流/它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关键字:其、犬牙、差互)3.D(错在“知音难觅,孤苦无助的苦闷心情”,应该是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C套1.唐;柳宗元2.向水潭的西南望去,(那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关键词:斗、蛇、明、灭)3.C(错在“写出小石潭岸势的险峻幽深”;这句话应该是写出小石潭岸势的曲折变化)五、考题链接200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卷1.柳宗元;《江雪》/《捕蛇者说》/《黔之驴》。
2.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关键字:以、其、居)3.B(有两个错误,错在“险峻的岸势”,应该是“曲折的岸势”;错在第三段并未写到“源头”。
)2015届一模卷A卷1.(3分)《小石潭记》唐柳宗元2.(5分)抑郁忧伤想排解被贬后忧伤凄苦的心情而最终无法解脱痛苦2015届普陀二模卷1.苏轼唐宋八大家(2分)2.若空游(建议:“无所依”是否也可得分?);月光清朗澄澈;闲适(各2分,共6分)2017届嘉定一模卷8.(2分)柳宗元宋朝9.(2分)(1)夕阳在山、树林阴翳;(5分)(2)柳宗元无法释怀个人遭遇,因此抑郁忧伤;欧阳修则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2017届一模B卷1. (2分)柳宗元2. (3分)(潭)以整块石头为底3. (4分)D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小石潭记》试题汇编(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小石潭记》试题汇编(附答案)从小丘西.(向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好像)鸣珮环,心乐.(以……为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格外)清冽..(以之为,用……作为)底,近..(清凉)。
全石以为岸,卷石底以.(相当于“而”)出,为坻.(水中高地)为屿,为嵁.(不平的岩石)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大约)百许.(表示约数,相当于“来”)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映)石上。
佁然..(轻快敏捷的样子),似与游..(忽然)远逝,往来翕忽..(呆呆的样子)不动,俶尔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像狗牙那样)差互..(参差不齐),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感到凄凉)神寒.(感到寒冷)骨,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深)。
以.(因为)其境过清.(凄清),不可久居.(停留),乃.(于是)记之而去.(离开)。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二、翻译句子。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复习训练题(答案)doc

《小石潭记》一、完成下列填空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中的第四篇。
③.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的气氛。
2.①抒情议论散文②柳宗元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二,积累运用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佩.()环.()佁.()然俶.()尔参.()差.()翕.()忽斗.()折悄.()怆.()差.()互.寂寥.()huáng pèi huán yíchùcēn cīxīdǒu qiǎo chuàng cīliáo②、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凛 liè()翠 màn()连 zhuì()清 chè()冽蔓缀澈三、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②、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④、伐竹取道。
伐:________ _ 取:________ _⑤、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__⑥、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 许:⑴向西走;往西走。
⑵以……为乐。
⑶在空中游动。
⑷伐:砍伐。
取:开避。
⑸格外⑥大约来四、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鱼儿)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五、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小石潭记》
一、解释重点字词。
篁竹:佩环:心乐.之:
伐:取:???下见:
尤:清冽.:全.石:
以为:为坻:屿:
堪:翠蔓:蒙:
络:缀:参差:
可.百许.头:空游:澈:日光直射
布:映在佁然:俶尔:
翕忽:相乐:斗:
蛇:明灭:犬牙:
差互:环合:..寂寥:
凄:寒:悄怆:
幽邃:以.其境过清.:.居:
乃.记之而去:隶.而从.者:跟从,跟随。如鸣.佩环:相碰击发出声音
二、翻译关键句子。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三、理解性默写。
1.文章第二段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的“水尤清冽”相照应。
2.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闻水声,如鸣佩环。
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写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文中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文中描写潭周围树木的语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8.文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9.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
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疑难探究。
1.小石潭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
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
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3.“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明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孤凄悲凉之情。
原因:1、周围的环境凄清,令作者顿生悲情2、作者当时处于被贬的状态,心中自然抑郁。
4.说说《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空游”的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既写水之清,又写鱼之态;“空游”写出了潭水清澈见底、空灵透明的特征。
5.请结合文章语句,简要说明,在文章第一、二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冽”
的特点?
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
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6.通读全文,说说作者心情有何变化,从哪些内容能看出来?
由乐到忧。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
(由鱼的活泼可爱而心生快乐;游览结束时,由景的凄清而触发身世之悲。)
7.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
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乐中有悲,而且悲是主调,只是悲中因见小石潭而得片刻的乐,而欧阳修中
《醉翁亭记》的乐是纯粹的乐,是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游人之乐,总结即是与民同乐,是最宽广的乐.
(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之乐,更有与
民同乐的情怀。)
8.柳宗元的“一乐一忧”与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有什么区别?
柳宗元被贬永州,为排遣心中郁闷来此赏景,听到水声悦耳,故“乐”,但潭景的清幽反而勾起往
事,因而更为“悄怆”。柳宗元的乐也罢忧也罢,都因自己、景色而发生变化;而范仲淹的“先忧
后乐”则是为国为民而忧乐,两者的思想境界不同。
9.本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刻画了潭水、游鱼各自的特点或情态,请任选一例作赏析。
示例:(1)运用比喻,将潭水触石的声音比成鸣佩环,生动地描写了潭水流动时的清脆悦耳。(2)
运用拟人,将游鱼往来穿梭的情境写成?似与游者相乐?,形象地刻画了游鱼自由自在的情状,也写
出了作者内心短暂的喜悦。
10.有人认为,小石潭其实是作者的象征,两者颇有相似之处,所以柳宗元才会觉得“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你赞成这种说法吗?谈谈你的理解。
赞成。小石潭拥有绝美风姿,却堙没于人迹罕至的幽僻之地;作者柳宗元拥有过人才华,却被贬谪
到荒凉之地。人与谭产生了某种心灵的契合,使他越发觉得凄冷,落寞,倍增失意之感。
11.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
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4分)
示例一:人的一生总不能一帆风顺,面对坎坷,面对不平等的待遇,我们不必叹息,"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啊!看一看您的后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您一定
会振作的!
1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行120步的地方,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幽美,是
观光旅游、愉悦身心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
潭记》,小石潭因此闻名遐迩。
13.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2分)
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
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14.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相应成趣。
15.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
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平野”、“大荒”四个意象贯
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