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工程塑料研究进展
PET结晶行为改进的研究进展

Keck 在 对 苯 二 甲 酸 二 甲 酯 ( DMT) 与 乙 二 醇 ( EG) 缩聚反应的后期加入二异丙苯衍生物 , 所制成 的共 聚 物 比 PET 均 聚 物 结 晶 速 度 快 、玻 璃 化 温 度 低[9 ] 。还有人以
此外 , PET 与对羟基苯甲酸 ( PHB) 共缩聚制得 的热致液晶聚酯也是一种高强度 、高模量的高性能材 料[13 ] 。Eastman 公司[14 ] 还研制出聚苯二甲酸21 , 42环
己烯乙二醇酯 ( Kodar5445) / PET 共聚酯 。 113 添加结晶成核剂和成核促进剂
PET常用的结晶成核剂有 : 苯甲酸钠及其衍生 物 、对苯二甲酸酯单羧酸碱金属盐 、二氧化硅 、滑石 粉 、粘土等 。 11311 添加苯甲酸钠成核剂
型的二元酸作为共缩聚单体 , 也获得具有较高结晶速 度的 共 聚 物[10 ,11 ] 。Zeilstra 将 CH2CH2CH2CH2O 型聚醚 POTM 与 DMT 及 EG 共缩聚 , 使 PET 可在 80 ~90 ℃的模温下成型[12 ] 。 11212 PET - 聚乙二醇 ( PEG) 共聚物
中国科学研究院化学研究所[17] 开发的非化学成 核剂 —对苯二甲酸酯单羧酸碱金属盐是以对苯二甲酸 酯为原料 , 在丙酮溶液中用氢氧化钠水解制成 ; 其显 著特点是可减少 PET 在加工过程中的热降解 。 11314 添加离聚物成核剂和氧化聚乙烯蜡 、聚乙二 醇促进剂
离聚物是国外常用的一类成核剂 , 它们既有小分 子成核剂的特点 , 又具有突出的分散性 。可与其它高 分子形成横穿晶区 ; 与适当的促进剂使用 , 会使结晶 速度更快 。ICI 公司[18] 将 NaOH、KOH、Ca (OH) 2 等 强碱与 PET 进行反应性共挤出 , 合成出含 Na 、K、Ca 等金属离子的离聚物 ; 以其作成核剂 , 同时添加氧化 聚乙烯蜡 、聚乙二醇作增塑剂 , 可使 PET 冷结晶峰 温降低 5 ℃以上 。美国 DuPont 公司[19] 开发的 Surlyn 系列离聚物 (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钠盐或锌盐) 即可加速成核 , 又能起到增韧 、增容的作用 , 使模温 降到 70 ℃以下 ; 且钠盐比锌盐更好 。翟丽鹏[20]合成 的 LDPE2g2MALA 离聚物 , 改善了 PET/ LDPE 共混体 系的相容性 , 因而改善了 PET 的结晶行为 。专利文 献[21]还报导二元羧酸 (大于 36 个碳) 和三元羧酸
PET回收技术进展和发展前景

PET回收技术进展和发展前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广泛用于制造瓶装饮料、食品包装、纤维和薄膜等。
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和广泛应用,全球PET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未经处理的废弃PET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PET回收技术成为当前研究和开发的焦点之一、本文将介绍PET回收技术的进展以及其发展前景。
近年来,PET回收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包括物理回收、化学回收和生物回收等多种方法。
物理回收是最常用的PET回收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对废弃PET进行破碎、洗涤、熔融和造粒等步骤,将PET回收为再生PET(rPET),可用于再次制造PET瓶、纺织品和其他塑料制品。
物理回收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具有较高的回收率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化学回收是一种将废弃PET转化为低分子化合物的方法。
这些低分子化合物可以用于合成其他有价值的化学品,如溶剂、润滑剂和聚酯树脂等。
化学回收技术可以处理多种PET废弃物,包括彩色PET瓶、破碎的PET片和塑料垃圾。
然而,由于化学回收的成本较高,目前还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
生物回收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或酶降解PET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具有很大的潜力,因为微生物和酶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取,并且可以高效降解PET废弃物。
然而,目前这种技术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PET回收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增加,人们对环境友好型塑料的需求不断增加。
PET作为一种可回收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次,PET回收技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能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回报。
再者,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实施了针对塑料废弃物的严格法规和政策,要求企业回收和利用废弃PET。
这为PET回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保障。
然而,PET回收技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准确分离和识别不同类型的废弃PET是一个复杂而耗时的过程。
其次,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工程塑料用PET的现状及展望肖海军

工程塑料用PET的现状及展望肖海军发布时间:2021-07-28T08:01:16.033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2期作者:肖海军[导读] :PET 综合性能优异,但作为工程塑料应用时,存在结晶速率慢、质脆、易燃等问题,以致国内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没有使该类产品需要从国外进口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
本文介绍了PET工程塑料的发展概况,国内外研究改性热点,并对我国发展PET工程塑料进行展望。
肖海军万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海宁 314400摘要:PET 综合性能优异,但作为工程塑料应用时,存在结晶速率慢、质脆、易燃等问题,以致国内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没有使该类产品需要从国外进口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
本文介绍了PET工程塑料的发展概况,国内外研究改性热点,并对我国发展PET工程塑料进行展望。
关键词:PET工程塑料;聚酯;结晶;增韧;阻燃1 引言当前,国内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主要应用于纤维、塑料瓶、薄膜等方面,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很少。
PET产量大、价格低廉,并且综合性能优良,但PET分子链中具有刚性苯环以及短柔性碳烷链段,因此结晶速率慢,当PET熔体快速冷却(如注塑成型)时结晶度低,造成相应PET注塑制品的耐热性、尺寸稳定性及力学性能差。
因此通常在实际的注塑加工过程中,不得不保持模具温度高于100℃,以保证PET的冷却速率相对较慢,才有足够的时间让PET熔体充分结晶,最终导致PET注塑加工能耗高、模塑周期长、生产成本高,限制了PET在汽车、电气及建筑等领域的工程化应用。
PET在性能、来源及成本上的潜在优势使它一直不曾淡出工程塑料领域。
我国开发工程塑料用PET的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国外从事PET工程塑料研究的科研机构大部分属于大公司如帝人、杜邦、DSM等,这样较容易实现产品的工业化,而国内主要是一些大专院校和研究所,大部分都停留在理论或实验室研究阶段,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没有使该类产品需要从国外进口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
PET聚酯

聚酯(PET)市场分析和技术进展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由聚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聚合而成,聚酯(PET)主要用于瓶级聚酯(广泛用于各种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的包装)、聚酯薄膜(主要用于包装材料、胶片和磁带等)以及化纤用涤纶。
发展现状聚酯(PET)发明于1944年,1949年率先在英国实现工业化生产,因其有优良的服用和高强度等性能,成为合成纤维中产量最大的品种。
聚酯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其生产增长率为:1960年200%、1965年50%、1970年60%,此后增速减缓并呈周期性发展趋势,1975年增速为30%、1982年为10%、1987年为12.6%、1992年为6%、1999年为4.3%、2001年为4.8%,预计2004年为8%。
上个世纪90年代后,聚酯工业的发展重心开始转向亚洲,至90年代中期,因产能扩充过多,除中国外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到1999年,聚酯工业又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主要由于瓶用和膜用、复合等非纤用聚酯的用量增加,衣用涤纶需求也达到高峰。
据聚酯世界大会分析,从1999~2005年,聚酯产能还可以增长33~40%,年均增长率为6.6~8%。
从2000年开始,世界聚酯工业又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
在聚酯产品上,非纤聚酯的发展速度很快。
1996年,世界聚酯包装树脂和薄膜产量分别为451.9万吨和138.2万吨,占世界聚酯总产量的20.7%和6.3%,1998年则分别为699.5万吨和163.1万吨,占世界聚酯总产量的24.6%和5.7%。
2000年分别达到823.6万吨和176.9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6%和6.2%,各占世界聚酯总产量的26.0%和5.59%。
预计到2003年,非纤聚酯产量约占聚酯总产量的1/3。
PET的用途不再主要局限于纤维,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各类容器、包装材料、薄膜、胶片、工程塑料等领域,目前,PET正在越来越多地取代铝、玻璃、陶瓷、纸张、木材、钢铁和其他合成材料,聚酯的家庭也在持续扩大。
pet发泡材料产业发展趋势与技术进展及市场现状

pet发泡材料产业发展趋势与技术进展及市场现状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pet发泡材料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技术进展、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pet发泡材料产业进行全面评估,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行业的发展情况。
二、技术进展1. 原材料技术的进步pet发泡材料的性能和品质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和加工工艺。
随着化工技术的进步,pet原材料的纯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提高,为发泡材料的品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2. 生产工艺的创新制备pet发泡材料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创新,例如采用新型的发泡剂和加工设备,使得发泡材料的生产效率和成本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更加环保和节能。
三、市场现状1. 应用领域的拓展pet发泡材料在包装、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在包装行业,pet发泡材料因其轻巧、坚固和环保的特性,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包装材料,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 行业竞争格局目前,pet发泡材料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激烈,主要厂商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方面均有所竞争,行业内企业正在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
四、发展趋势1. 环保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pet发泡材料产业正在朝着更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环保型pet发泡材料问世,以满足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
2. 个性化定制需求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pet发泡材料的个性化定制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消费者对产品的外观、性能有着更高的要求,对pet发泡材料产业提出了挑战和机遇。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pet发泡材料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在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我对其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
然而,也要意识到这一产业仍然存在技术瓶颈和市场不确定性,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创新来应对。
六、总结通过全面评估pet发泡材料产业的技术、市场和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到其潜在的商业价值和发展前景。
PET/PBT合金性能研究进展

d i r e c t i o n o f f o l l o w i n g r e s e a r c h w a s p o i n t e d o u t .
:m e l t a b i l i t y; c o mp a t i b i l i t y ;p r o c e s s i n g s t a b i l i t y
H a n Xi a o y i Xi n Fe i 。 Xu Xi a o n a n 。 Wa n g Xu e b a o 。 Z h a n g S h e g e o f M a t e r i a l s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B e i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e m i c a l
:a n d Me c h a n i c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Be i j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 a n d Bu s i n e s s Un i v e r s i t y, Be i j i n g 1 0 0 0 4 8 ;:
:v i e we d,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c r y s t a l l i z a t i o n, me l t a b i l i t y ,c o mp a t i b i l i t y ,p r o c e s s i n g:
i
:
K e y w o r d s : p o l y e t h y l e n e t e r e p h t h a l a t e / p o l y b u t y l e n e t e r e p h t h a l a t e a l l o y ; c r y s t a l l i z a t i o n ; i
玻璃纤维增强PET工程塑料性能及界面研究

V o l.12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N o15 1996年9月POL Y M ER I C M A T ER I AL S SC IEN CE AND EN G I N EER I N G Sep t.1996玻璃纤维增强PET工程塑料性能及界面研究α安 军 刘佑习(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广州,510275)摘要用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粘弹谱仪、差示扫描量热法及力学性能测试方法,考察了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界面情况及力学性能等,并分析了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剂对PET树脂及其界面粘结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经偶联剂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对PET树脂有明显的增强效应,能显著提高PET工程塑料的力学性能及界面粘结强度。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玻璃纤维增强,界面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一种结晶性高聚物,链段刚性较大,在较长时间内仅用于制造聚酯纤维。
这是因为PET常温下结晶速度慢,加工模塑温度高(140℃以上),耐冲击性能差等因素限制了PET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
1966年,日本帝人公司首先开发成功玻璃纤维增强的PET工程塑料制品,经玻璃纤维增强后的PET可直接注塑,各项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均有大幅度提高。
国内对PET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玻纤增强PET的单位有晨光化工研究院、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等,皆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PET力学性能。
但未发现有关PET与玻璃纤维界面粘结的报导。
根据界面粘结的化学键理论,经过表面剂处理的玻纤在增强树脂时,偶联剂的一端和玻纤表面不饱和的硅氧键成键,而另一端上的特殊的偶联剂基团可与PET树脂链节反应成键,从而得到较为牢固的界面粘结。
本文考察了玻璃纤维经偶联剂处理对PET树脂的增强效应,发现玻纤表面有偶联剂存在时,能显著提高PET塑料的力学性能。
1实验部分1.1 样品制备1.1.1 玻纤的烧蚀:550℃马福炉中烧蚀0.5h,使其表面有机物残留量在1%以下。
1.1.2 增强样品制备:短切玻纤(珠海玻纤有限公司)、PET(巴陵公司涤纶厂)及其它助剂在双螺杆挤出机(南京橡塑机械厂SHJ230型)255℃下共混挤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介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介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热塑性聚酯中最主要的品种,英文名为Polythylene terephthalate 简称PET或PETP(以下或称为PET),俗称涤纶树脂。
它是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缩聚物,与PBT一起统称为热塑性聚酯,或饱和聚酯。
1946年英国发表了第一个制备PET的专利,1949年英国ICI公司完成中试,但美国杜邦公司购买专利后,1953年建立了生产装置,在世界最先实现工业化生产。
初期PET几乎都用于合成纤维(我国俗称涤纶、的确良)。
80年代以来,PET 作为工程塑料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相续研制出成核剂和结晶促进剂,目前PET 与PBT一起作为热塑性聚酯,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之一。
我国的PET生产规模远远落后于国外几个主要生产厂商。
进入80年代,我国逐步从国外引进万吨~几十万吨级先进的PET树脂合成装置,质量和产量都有了长足的进展。
根据中国纺织学会统计,1997年我国生产PET切片树脂174万吨,其中高粘度包装用(饮料瓶和包装片材等)切片树脂生产能力为22.4万吨,所以生产PET工程塑料级的树脂来源充足。
由于制备各种混配改性PET塑料的装置与其他聚合物混配改性用的装置是通用的,国内混配用挤出机等制造也形成一定规模,所以只要市场一旦开拓,国内PET塑料的生产也会快速增长。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特性与应用一.特性PET是乳白色或前黄色高度结晶性的聚合物,表面平滑而有光泽。
耐蠕变、抗疲劳性、耐摩擦和尺寸稳定性好,磨耗小而硬度高,具有热塑性塑料中最大的韧性;电绝缘性能好,受温度影响小,但耐电晕性较差。
无毒、耐气候性、抗化学药品稳定性好,吸水率低,耐弱酸和有机溶剂,但不耐热水浸泡,不耐碱。
PET树脂的玻璃化温度较高,结晶速度慢,模塑周期长,成型周期长,成型收缩率大,尺寸稳定性差,结晶化的成型呈脆性,耐热性低等。
通过成核剂以及结晶剂和玻璃纤维增强的改进,PET除了具有PBT的性质外,还有以下的特点:1.热变形温度和长期使用温度是热塑性通用工程塑料中最高的;2.因为耐热高,增强PET在250℃的焊锡浴中浸渍10s,几乎不变形也不变色,特别适合制备锡焊的电子、电器零件;3.弯曲强度200MPa,弹性模量达4000MPa,耐蠕变及疲劳性也很好,表面硬度高,机械性能与热固性塑料相近;4.由于生产PET所用乙二醇比生产PBT所用丁二醇的价格几乎便宜一半,所以PET树脂和增强PET是工程塑料中价格是最低的,具有很高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