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八年级语文下册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褶.皱(zhě)雾蔼风雪载.途(zài)衰草连天B.缄.默(jiān) 装置销声匿.迹(nì) 偷偷摸摸C.悬殊.(shū) 沼泽沉淀.物(diàn) 草长鹰飞D.龟.裂(ɡuī) 凋零鹅卵.石(luǎn) 花香鸟语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自然界很奇妙,总在周而复始....地按照规律循环发展。

B.只要有目空一切....的决心和勇气,任何困难就都不值一提。

C.转瞬即逝也好,海枯石烂....也罢,只要我们用心感受,一切都是美好的。

D.灰太狼总以为自己设置的陷阱是天衣无缝....的,但在机智的喜羊羊眼中,却是破绽百出,不堪一击的。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B.科技发明和人力资本会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

C.2017年是建军九十周年,我国举行了庄严、隆重的阅兵仪式来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刻苦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4.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两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嘁嘁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⑤①②③⑥④B.⑤③⑥①②④C.⑤③①②⑥④ D.⑤①②⑥③④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套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套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套第二单元测试题(一)[测试范围:第5、6课时间:45分钟满分:45分]一、基础清(12分)1.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3分)①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sùsù()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shuāi ()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②南极附近发现鸟臀.()目恐龙骨骼化石,为“版块构造”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给上面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字词。

(2分)(2)上面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A.一些过去种群繁盛的野生动物,由于被大肆捕杀,已经濒临..灭绝。

B.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中国政府也要将逍遥法外的巨贪绳之以法。

C.一年前失败的痛苦仍刻骨铭心,一年后他带着十足..的信心重新开始。

D.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读了《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我终于弄清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了?B.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用传说,诉说着对深邃而神秘的太空的向往。

C.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杰出贡献有目共睹。

D.聊起最近读什么书或喜欢什么作品时,很少有人提到《聊斋志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文学经典,这种现象确实令人担忧。

4.下列选项括号中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宇宙有多少奥秘?我们与宇宙将发生怎样的关联?“中国天眼”在巡视着,仰望着。

(此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B.共建“一带一路”,让不少外国友人把象征“天圆地方”的一头圆、一头方的筷子装进了行李箱。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总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姓名:班级: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古诗文默写。

(7分)(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无为在歧路,。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 ,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点明送别之地和游人将去之地,描写景物为离别创设环境氛围的诗句是:,。

(5)登临岳阳楼,俯瞰洞庭湖,你能领略到洞庭湖的壮阔气势,正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所说“, ”。

2、根据语境作答。

(7分)春天,一个yùn yù( )新生命的季节,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一切都变得那么huóyuè( ): 冰雪早已销声匿迹,小草探出了头,开始A( );蝴蝶扑打着翅膀,翩然起飞;花朵伸着懒腰,准备在温暖的阳光下B( )开放……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写正确的词语。

(2分)(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A、B处。

(2分) 萌发萌生次第轮次(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3分)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群众的科学精神, ;有利于教育人民掌握科学方法, ;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创新意识,;也有利于人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①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②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风格③激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智慧和创造力A.①③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4、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阿西莫夫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品有《基地》《新疆域》。

B.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清明前三天称为“寒食”,农历九月初九称为“重阳”。

C.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更在戊时,称人丁,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测试卷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本试题满分150分,包括卷面分5分,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周南.关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

(《诗经.秦风.蒹葭》)③缺月挂疏桐,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⑤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⑦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①在河之洲(2).②蒹葭苍苍(3).③漏断人初静(4).④气蒸云梦泽(5).⑤两鬓苍苍十指黑(6).⑥青山横北郭(7).⑦只有香如故(8).⑧清晨入古寺(9).(2)城阙辅三秦,(10).风烟望五津。

(11).与君离别意,(12).同是宦游人。

点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二单元单元小测(解析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二单元单元小测(解析版)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物候.(hòu)两栖.(xī)蟾蜍.(chú)销声匿.迹(nì)B.腐蚀.(shí) 连翘.(qiáo) 纬.度(wěi) 诸.如此类(zhū)C.农谚.(yàn) 狩.猎(shòu) 龟.裂(jūn) 衰.草连天(shuāi)D.缄.默(jiān) 哺.乳(bǔ) 迁徙.(xǐ) 风雪载.途(zài)【答案】A【解析】A项,“栖”应读“qī”。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萌发暄嚷雾霭天衣无缝B.彗星维幕弥漫海枯石烂C.翩然沼泽枯躁目空一切D.陨石松弛凋零偷偷摸摸【答案】D【解析】A项,“暄”应为“喧”。

B项,“维”应为“帷”。

C项,“躁”应为“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这座城市到处出一派蓬蓬勃勃的景象。

(2)物候资料对于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3)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4)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A.显现选择周密分割B.呈现安排致密分裂C.出现安插致密分割D.显现安排周密分裂【答案】B【解析】根据近义词词义的细微差别,结合语境确定选项。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改正有误的一项是()(3分)从2017年5月10日起,“蓝鲸一号”开始试采可燃冰。

沉睡海底不知多少年的“冰”,穿透厚达200米的泥质粉砂地层,①变为天然气被输送到大约1 200米以上的海平面上,②这不但是全球首次,而且也是我国首次对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

③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02(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02(含答案解析)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3分)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相关问题。

(4分)夏夜,皎.洁的月光笼罩着整个山村,远处起伏的山峦朦胧在如纱的月色里。

周围一片寂静,只听见chán chán的流水声和此起彼伏的昆虫的欢唱。

梦里我又回到了陕北老家,家人见我回来,dēng时放下手中的糜.子,围了过来。

(1)看拼音写汉字。

①chán chán的流水声()②dēng()时(2)给加点字注音。

①皎.洁()②糜.子()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听到这个消息,老师脸上的笑容戛然而止....。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1(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1(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2一、积累与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犹豫.(yù)两栖.(qī)龟.裂(jūn)草长莺.飞(yīng)B.农谚.(yàn) 骨骼.(luò) 粗糙.(zāo) 销声匿.迹(nì)C.海棠.(táng) 翩.然(piān) 山麓.(mí)海枯石烂.(làn)D.沼.泽(zhǎo) 雾霾.(mái) 追溯.(sù) 天衣无缝.(féng)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在《上新了·故宫》这档节目中,我们能随着镜头进入很多未对外开放的区域去大饱眼福,里面陈列的各种稀世珍宝,做工考究、图案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B.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C.这个周末阳光明媚,平日宁静冷清的黄龙溪古镇一派热闹景象,游客熙熙..攘攘..,空气里弥漫着快乐的味道。

D.为了班级的荣誉,小王和小李这对老搭档,果断将私人恩怨抛开,在球场上配合得天衣无缝....。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杭州开出首条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公交专线,游客坐着它沿着西子湖畔游览一圈,绝对会充满正能量。

B.来自铁路部门的数据显示,杭黄高铁开通以来,富阳、桐庐、建德东、千岛湖四个站点日均客流达9 800人次,高峰期突破3万人次。

C.“塑战速决”是201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旨在呼吁大家齐心应对塑料污染,降低其对自然环境、动植物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沉重负担。

D.在“蚂蚁森林”项目运行之后,仅仅两年的时间就已经在荒漠中种了将近5 000万棵树,这些树木守护着中国近4万亩的土地。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①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测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字词复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萌发(méng)翩然(piān)连翘(qiáo)悬殊(xuán)B.衰草(suāi)农谚(yàn)物候(hòu)观测(cè)C.簌簌(sù)活跃(yuè)载途(zǎi)荣枯(gū)D.短促(chù)盛开(shèng)丘陵(lín)纬度(wěi)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项是()A.领域(yù)骨骼(gé)两栖(xī)岛屿(yǔ)B.深渊(yuān)褶邹(zhě)覆盖(fù)蟾蜍(cán)C.应急(yīng)措施(cuò)趋势(qū)损石(yǔn)D.携带(xié)潮汐(xī)致密(zhì)缓慢(huǎn)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草长鹰飞蕴育灵敏综合B.割麦插禾蛊然剌梅适宜C.消声匿迹抽青乔木土壤D.周而复始起源推移侵害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项是()A.我们的社会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全球化造成的文化同一,而这种文化同一的趋势几乎是不可抗拒的。

B.微信社交的强关系应用特点,使人们的思维也变得简单了,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溯,导致谣言泛滥。

C.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信手拈来古人古事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界,可谓化用典故入词的范例。

D.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可使这种变化加快。

(2)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的迹象。

(3)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才有的植物和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0分)1.给下列给加点字注音。

(4分)忸怩.( ) 叱.骂( ) 隘.口( )蹲踞.( ) 厮.守( ) 窒.息( )参.天大树( ) 拯.救(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A.立堆之地长久之计眼泪盈眶B.背乡离井红的黄的又苦又涩C.俯拾皆是极端贪困无依无靠D.清脆甜美举目无亲寄人离下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唾手可得....的东西我们往往不知道珍惜,只有艰苦奋斗的劳动成果,我们才感到它的可贵。

B.王大妈嫁女儿要亲家用轿子接,这真是思想顽固不化....。

C.最后兄弟被逼远走高飞....,到济南谋生。

D.刚才吓唬她的那个大个子现在呆若木鸡....。

4.下面各组句子在表意上有明显差别的一项是( )(3分)A.①传说八路军差一点把城攻破;②传说八路军差一点没把城攻破。

B.①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误;②每个人都不免犯错误。

C.①老王未免太不会讲话了;②老王不能不说是不会讲话。

D.①这地方好不热闹!②这地方好热闹!5.根据提示修改下面一段文字。

①又是一个宁静的清辰,阳光洒在草地上,柔柔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睡梦中的儿子。

②一阵风吹来.凝聚着泥土和草木的气息,我贪婪地吮吸着,心里感到久违的舒畅。

③我绕着校园慢慢地走着,看着优美的环境,心中涌起种种欣喜和娇傲,为自己、为母校。

④请让我带着你领略她的风韵与内涵,绕着校园走一圈。

(1)第①③句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分)第①句:________改为________ 第③句:________改为________(2)第②句有个词语运用不当,请修改:________应改为。

(2分)(3)第④句语序不当,应改为。

(2分) 6.文学常识(11分)(1)读叙事散文首先得抓住行文线索。

第一单元的几篇散文,如《背影》以_______________为线索,《永久的悔》以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铁骑兵》以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苏珊·安东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

(2)《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代诗人,原名蒋海澄,代表作有、。

(3)《致空气》的作者是,祖籍浙江绍兴,他的诗歌代表作有、。

二、阅读理解(58分)(一)欣赏下列诗歌,完成7~9题。

(14分)【甲】乡愁(节选)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乙】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

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________、________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应物上。

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7分)8.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3分)最欣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欣赏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放飞思绪,想象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4分)“我”的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肠人”的倾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0~13题。

(10分)盼望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 )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 )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10.依据诗的上下文,将“抛锚”和“起锚”填人合适的括号里。

(2分)11.这首现代诗的主题是( )(3分)A.描绘两海员不同的想法。

B.“出发”充满希望,“到达”带回果实。

C.表现的是海员们与大海“拼搏”的渴望,是到达“胜利”彼岸的期待。

D.赞颂大海的广阔。

12.这首诗押韵的四个字分别是( )、( )、( )、( )。

(2分)13.同样的意思也要注意变化,这首诗一、二两节,哪两个不同短语表明相同的意思( )(3分)。

A.“洁白的浪花”“铁链的喧哗”B.“他最喜欢的”“最使他高兴的”C.“激起”“发出”D.“一片”“一阵”(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

(12分)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14.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2分)15.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详写在南京的见闻?(2分)16.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2分)17.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18.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3分)(四)(2010山西临汾中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3题。

(22分)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二十年前,我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

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和学杂费。

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

这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测试费,父亲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去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和我上路了。

“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

”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叨咕。

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

一阵阵轻微的凉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有白而软的东西从天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

①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

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

这时,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蒙。

不知不觉,县城到了。

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

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地找买主。

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

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

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

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

”“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

“昨天是昨天。

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实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

“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实。

”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

“今天下雪了,道远路滑,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②我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钱,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钱往地上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风裹着雪吹过来,5元钱落到父亲的脚边。

父亲愣愣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因为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捡地上的钱,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钱捡起来,揣在怀里。

父亲弯腰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零度角,头几乎触到地上。

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了一声“多谢了!”然后拉着我默默地离开。

“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

因为要挑担,出门时父亲穿得有点少。

③“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

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

“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测试。

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可能保送上大学。

”眼看就要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

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

“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

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

”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结尾1:后来,我终于替父亲圆了上大学的梦。

但是,20年前的这一幕,从未在我心底消逝。

每当天空飘起雪花,每当我毫不犹豫地给儿子掏出5元钱时,父亲20年前的叮嘱就会在耳边响起,异常地亲切而又清晰……结尾2: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

“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如果也遇到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什么,爹?”“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19.梳理作者写作的思路,把下面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4分)父亲摸黑砍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揣摩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①处画线句中的“冰凉”说的是雪花落在鼻尖上的感觉,“酸”字融入了“我”当时怎样的一种感情?(2分)(2)第②处画线句写买柴者付钱时连用了“摸”“抓”几个动词,这几个动作体现了他人性中的哪些特点?(3分)(3)第③处画线句体现的是父亲对“我”未来前途的期望,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

(3分)21.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试找出一例,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3分)22.本文提供了两个结尾,联系全文内容,你认为哪个更好一点?说出你的理由。

(3分) 结尾____更好,因为:23.本文与《背影》都是写父爱的,两篇文章在刻画父亲形象时有哪些共同之处?请就其中一处作点分析。

(4分)三、作文(32分)24.(2010陕西中考,21)人总是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座山峰,甚至一种精神……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激起一丝涟漪。

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个崇高伟大的形象,还有那难以磨灭的记忆就会从心底涌起…… 请以“仰望”为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