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复习提要简编版.docx

合集下载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最新整理).doc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最新整理).doc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1、(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是不系统、不自觉的,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理论论证;而哲学则是把自发的、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所以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2、(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是:一方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区别是:4、(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或者说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认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5、(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了解)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划分标准是: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二、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一)规律
1. 规律 2.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 造、消灭。
(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 规律客观பைடு நூலகம்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
不能创造、消灭、违抗规律,认识、利用规律;必须 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1)物质(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
马哲物质观: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客观实在 (2)为什么说世界统一于物质?
①自然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③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 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产生)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
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求真务实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 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 过程。我们既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又要在实践中 检验和发展真理。
【综合探究】:党的思想路线
一、思想路线 (P51)
(1)理论基础 (2)基本内容 (3)重要地位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按 规律办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6课
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二、认识发展的规律 认识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5 课 唯物论
一.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前言:-介绍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及其重要性一、生活的意义与价值1.生活的定义与本质-动物性与人性的区别-生活的基本特点:时间、空间、自由意志等2.生活的意义与目的-存在主义观点:自由、选择与责任-幸福观点: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3.生活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人生观与人生目标的建立-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二、哲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哲学的定义与本质-三个基本问题:存在、知识与伦理-哲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2.哲学的基本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策略论与批判性思维的运用三、生活与伦理1.伦理的定义与意义-伦理与道德的关系-伦理的功能与作用2.生活的价值与伦理的冲突-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平衡-道德困境与道德选择3.伦理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公正与公平的原则-人生尊严与人权的价值四、生活与知识1.知识的定义与本质-直觉与经验的知识-理性与科学的知识2.生活中的知识需求与知识获取-判断力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3.知识与心灵的关系-知识的价值与人的自我实现-知识的限度与人的局限性五、生活与存在1.存在的定义与本质-真实与虚幻的区别-存在与本体的关系2.个体存在与普遍存在-个体的自我意识与他者关系-普遍与虚幻的存在意义3.生命与死亡的存在问题-生命的意义与生死观的塑造-生命的有限性与死亡的必然性结语:-总结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及其对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性-鼓励读者思考与应用哲学原则来指导生活与人生的选择。

专业班教案生活与哲学全册复习提纲

专业班教案生活与哲学全册复习提纲

生活与哲学全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哲学概述1.1 哲学的定义与起源1.2 哲学的基本问题1.3 哲学的主要分支1.4 哲学的功能与意义第二章:唯物主义哲学2.1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2 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2.3 唯物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2.4 唯物主义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价值第三章:唯心主义哲学3.1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3.2 唯心主义的历史发展3.3 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3.4 唯心主义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价值第四章:辩证法哲学4.1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4.2 辩证法的历史发展4.3 辩证法哲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4.4 辩证法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价值第五章:人的生活与哲学5.1 人的生活与哲学的关系5.2 哲学对人的生活的指导作用5.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哲学思维5.4 哲学在个人成长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第六章:伦理学与道德哲学6.1 伦理学的定义与意义6.2 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6.3 主要伦理理论及其代表人物6.4 伦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挑战第七章:政治哲学7.1 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7.2 主要政治哲学理论及其代表人物7.3 政治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价值7.4 政治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挑战第八章:美学与艺术哲学8.1 美学的定义与意义8.2 艺术哲学的基本问题8.3 主要美学理论及其代表人物8.4 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挑战第九章:宗教哲学9.1 宗教哲学的基本问题9.2 主要宗教哲学理论及其代表人物9.3 宗教哲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价值9.4 宗教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挑战第十章:当代哲学热点问题10.1 当代哲学的发展趋势10.2 全球化背景下的哲学挑战10.3 科技发展对哲学的影响10.4 哲学在应对现实问题中的角色与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伦理学与道德哲学6.1 伦理学的定义与意义:伦理学是研究道德规范、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如何区分善恶、如何做出道德决策等问题。

生活与哲学提纲

生活与哲学提纲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⑴哲学本义:爱智慧和追求智慧。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⑵真正哲学的作用:①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②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③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④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总之,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方法论、具体科学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①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②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注: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即我们常说的哲学原理。

②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即怎么去想问题、办事情。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⑵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①具体知识有三类:一类即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化学等。

另一类即社会科学知识,如伦理学、经济学等。

还有就是思维科学知识,如心理学、逻辑学等。

②哲学与具体知识之间的关系。

第一,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第二,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

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⑵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⑶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一、生活与哲学的关系•生活与哲学的本质区别•生活对哲学的影响•哲学对生活的影响•生活中哲学问题的体现二、人生观与价值观1. 人生观•人生观的概念和分类•人生观与生活态度的关系•不同人生观的比较分析2. 价值观•价值观的概念和种类•价值观对人生的指导作用•不同价值观的比较分析三、思维方法与生活1. 逻辑思维方法•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关系•逻辑思维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2. 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辩证思维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辩证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发展四、生活与人生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及其反思•人生的意义及其追求•生活与人生意义的联系和辩证关系五、人与自然的哲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地位•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古代与现代哲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六、人与社会的哲学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和地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社会问题背后的哲学思考七、人际关系与沟通的思考•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模式•沟通的重要性和方法•原因与解决方法八、伦理问题与道德选择•伦理问题的本质和分类•道德选择的依据和困境•道德决策的思考和判断九、人的自由与责任•自由的内涵和限度•责任的内涵和层次•自由与责任的统一与相互关系十、人的幸福与境界•幸福的定义和实现•境界的内涵和形成•幸福与境界的关联与互动以上提纲为《高二政治》课程中的《生活与哲学》主题复习提纲。

将以上各部分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对生活和哲学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生活与哲学》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生活与哲学》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区别: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联系:哲学关于世界观的沥青拌合站增压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正确地看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生活与哲学》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以下有下划线斜体者即为其含义)
二、基本关系: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③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doc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doc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高二政治第一单元★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3) 三个代表高二政治第二单元★★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
(―)唯物论(物质观+运动观)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遺识(世界观),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②意识对物质具冇能动作用(世界观),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克服错误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意识,坚持科学发展观(方法论)。

关键词提示:当出现“针对……情况,采取……措施”等类似说法时,从唯物论角度即可解读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即人和规律关系的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总:志为转移的(世界
观),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方法论);②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
能为力的(世界观),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并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方法论);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世界观),我们既要尊
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
尊重客观规律性结合起來(方法论)。

3、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①口然界是客观的物质的,口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口身所固冇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世界观);②我们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方法论)。

△4、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①“尊规律”: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②“发主性”: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一结合”: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來。

5、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①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冇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世界观);②我们要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挣止的统一(方法论)。

(二)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
1、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惫识:实践是认识的來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克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世界观),耍求我们耍立足实践,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方法论);②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世界观),我们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利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真理客观性的原理:①冀理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世界观);②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方法论)。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课(世界观);②我们要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利改正错误(方法论)。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①认识具冇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世界观);②要求我们耍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方法论)。

(三〉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
1、联系观:
(1)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原理: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观);②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

关键词提示:当出现“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等类似说法时,从辩证法角度即可解
读为: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的原理:①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观);②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爭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同吋乂要根据半物固有的联系,改变半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