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安徽省六安市七年级生物上册 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 北师大版
1.1形形色色的生物(1)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1-1形形色色的生物(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说出生物圈的范围。
2.描述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3.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重点:1.生物圈的范围。
2.生物多样性。
3.生物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1.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2.新陈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1.教师提前收集生物圈、生物多样性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等。
2.制作教学授课课件。
3.若条件允许,学生提前收集物种多样性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和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图片展示】:各种各样的生物,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
【提问】:这些生物都生活在哪里呢?(二)新课学习1.生物圈的概念:①【提问】:是不是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有生物存在呢?并不是,例如:大气层的最顶部、火山熔岩里、地球最里面等就没有生命存在。
【过渡】: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里面,海平面以下约11000m~海平面以上约10000m。
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生物圈。
②【提问】:地球的直径为12750km,为什么只有仅仅这21km左右的范围内存在生物的足迹?这里有支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2.生物多样性使自然界生机勃勃:【过渡】:无论是11000m深的海底,还是海拔8844.43的珠穆朗玛峰巅,都有生命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生物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物种的多样性。
①物种多样性:【图片展示】:迎客松、荷花、银杏东北虎、孔雀、长颈鹿动物(介绍乌贼)平菇、香菇、蘑菇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细菌艾滋病毒、非典病毒病毒【学生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的资料(旨在引起学生关注生物多种多样)【总结】:生物家族中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
已命名的生物种类200多万种,其中70%以上是动物(绝大多数是昆虫),约22%是植物和真菌。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生物上册 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 教案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学情分析:本课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展示生物学研究的范围与内容,通过在交流和讨论中让学生获得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基本特征的知识,能够区别生物和非生物,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喜欢生命、爱护动物的行为,认识到人类是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初中生物的第一章第一节,通过教学意在从情感上引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三、教学目标:1.知识:(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2)举例说出生物的多样性。
(3)列举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4)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1)尝试运用统计、处理数据的方法和分析资料的方法;(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四、提前准备教师:(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个地球仪。
(2) 准备一个机器人和一个珊瑚标本。
(3)对小组长进行活动前的培训。
学生:(1)收集生物多样性的资料。
(2)提前通知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五、重点与难点重点:(1)生物圈的范围(2)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1)学生统计和处理数据;(2)遗传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1.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正确地利用各种图片,增强直观性和激发学生兴趣。
七、学习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物上册第⼀单元认识⽣命第1章⽣命的世界1.1形形⾊⾊的⽣物教案(新版)北师⼤版形形⾊⾊的⽣物1、⾯向全体学⽣,提⾼学⽣⽣物科学素养,倡导⾃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等⽣物课程标准理念。
2、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和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北师⼤版)七年级第1单元第1章第1 节。
教学⽬标1、知识⽅⾯⑴描述⽣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⑵通过观察区别⽣物与⾮⽣物,举例说明⽣命的基本特征。
2、能⼒⽅⾯⑴初步培养学⽣收集、共享、积累和分析资料的能⼒;⑵初步培养学⽣⼀定的书写和⼝头表达能⼒;⑶培养学⽣观察显微投影并区别⽣物与⾮⽣物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激发学⽣学习⽣物学的热情;⑵初步培养⼩组成员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⑶培养学⽣关注我国特有珍稀动植物的感情。
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节教学重点:⑴⽣物的多样性;⑵⽣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⑴遗传多样性;⑵应激性;⑶新陈代谢概念。
本节安排的活动有交流、演⽰建⽴⽣命档案册等,意在初步培养学⽣收集、处理、积累和使⽤信息的能⼒。
本节是《⽣物》全书的开篇章节,从情感上意在引领学⽣⾛⼊⽣命的世界,激发学⽣学习⽣物学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总之,通过本节的学习,在知识、能⼒、情感等⽅⾯都能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1、组织学⽣课前分⾓⾊排演⼩短剧,将“致同学们”的内容呈现给全班。
2、“交流物种多样的资料”是本书的第⼀次学⽣活动,所以活动前要合理建⽴学习⼩组,并对各⼩组长进⾏培训,使其能有效地进⾏组织分⼯、讨论和记录等⼯作。
3、尽可能多地收集⽣物多样性的资料,包括图⽚、⽂字、数据、照⽚、录像⽚、光盘等。
4、采集池塘中的⽔样备⽤,并在课前进⾏观察,了解⽔样中⽣物与⾮⽣物的情况是否适合教学演⽰,如不适合应更换采集⽔样的地点。
5、显微投影要在课前“预演”,以保证教学中的演⽰顺利。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章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北师大版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描述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能力: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在调查、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更加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其他生物的平等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在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求知、探索的精神。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全书的开篇,从情感上意在引领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教材编写上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来探讨生物的多样性,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力求改变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而是以教材为媒介,注意开发课程资源(包括校园、实验室、社区、公园、图书馆、媒体、报刊、书籍、互联网等),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参与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表达交流等方面。
目的是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使学生逐步获得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节课的课前准备工作尤为重要,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推选一名组长,负责调查活动的分工等工作。
然后为学生提供一些获得信息的途径,如鼓励他们调查校园、实验室、社区、公园等处的生物种类,通过图书馆、媒体、报刊、书籍、互联网等收集生物多样性的信息。
课前要培训各组组长,明确调查的方法、目的和对象,然后做出调查前的计划,做好组内的分工,整理记录好数据,写好调查记录等。
建议在生物实验室上课,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观生物实验室,参观时要注意秩序和把握好时间。
然后组织学生将各组参观的收获和课下调查的结果、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2 (新版)北师大版

第一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1)区别生物与非生物,并能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2)概述生物圈及生态系统(3)举例说明生物的多样性2、能力性目标:通过参与活动,交流与讨论,得出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3、情感性目标:养成积极思考,善于总结,推论、想象的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描述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难点:遗传的多样性,生物的特征三、课时安排:45分钟四、活动安排:交流生物多样性的资料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将自己所熟知的生物名称写在一张纸上,,然后统计每个小组总共列出多少种生物。
将全班各个小组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一次统计,新增加了多少,总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
五、内容要点:板书设计 第一章 生命世界第一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概念:1、生物: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就叫做生物。
2、生物圈:地球上由生命活动的生物和它周围的环境构成。
3、物种:物种是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自然条件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4、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教学过程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生物学这门新课程。
在进入课程学习之前,请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你能指出哪些是生物吗?谁能试着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 老师:为什么大家觉得它们是生物呢?老师:嗯。
我们请24号同学来跟我们分享下她的想法好不好?情况一:24号同学:不知道。
认真想一下,看看它们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老师:好!坐下。
我们大家一起来发现下,其实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是活的,1、物种的多样:猫、狗、猴………2、遗传的多样性:遗传物质决定的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湿地、陆地、海洋生态系统………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情况二:24号:因为它们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老师:对了!因为它们都是活的,有生命的物体。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2.docx

北师大版2018 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知性目:(1)区生物与非生物,并能例明生物的特征(2)概述生物圈及生系(3)例明生物的多性2、能力性目:通参与活,交流与,得出生物多性的特点。
3、情感性目:养成极思考,善于,推、想象的良好的学度。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描述生物的多性,生物圈生物的特征点:的多性,生物的特征三、课时安排:45 分四、活动安排:交流生物多性的料将学生分成小,每将自己所熟知的生物名称写在一上,,然后每个小共列出多少种生物。
将全班各个小的果行交流,再一次,新增加了多少,共列出多少种生物。
五、内容要点:板第一章生命世界第一形形色色的生物概念: 1、生物: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就叫做生物。
2、生物圈:地球上由生命活的生物和它周的境构成。
3、物种:物种是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形构和生理功能,自然条件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生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4、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境所形成的一整体。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系。
1、物种的多:猫、狗、猴⋯⋯⋯生物的多性:2、的多性:物决定的3、生系的多性:湿地、地、海洋生系⋯⋯⋯生物的特征:激性、生、繁殖、新代等教学程1北师大版2018 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老: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来学生物学新程。
在入程学之前,同学看看些片,你能指出哪些是生物?能着回答老的个?老:什么大家得它是生物呢?老:。
我24 号同学来跟我分享下她的想法好不好?情况一:24 号同学:不知道。
真想一下,看看它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老:好!坐下。
我大家一起来下,其它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它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情况二: 24 号:因它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老:了!因它都是活的,有生命的物体。
从上面的中,我知道了,生物的概念。
(板生物的概念)老:了解了生物的概念,我就来学第一章生命世界的第一形形色色的生物。
大家看雪生活在 3000 米的高山,在天空翔,在水里游,人生活在地上。
1.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课堂
1.课堂评价
(1)提问: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和多样性的掌握情况,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回答问题,以及他们的思考过程。
(2)观察:在课堂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了解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测试:在课堂结束前,进行一次简短的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接下来,我会带领大家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我会给大家分发一些植物和动物的标本,让大家近距离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从而认识它们的特征。同时,我会引导大家思考:为什么生物会有如此多样的形态和结构?这是因为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各种形态和结构的变化。这种多样性是生物界的一大特点。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科学课程,对于科学探究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生物这个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具体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多样性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不足。
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有待提高,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同时,通过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梳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以及生物特征与生物生活的关系。板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

课题
第一章
Hale Waihona Puke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能力方面
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思想教育
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6)多变的生存行为
板书设计
教 学 反 思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一)物种多样性
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
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
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
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
教师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交流
学生分组统计交流
本节从开始就突出生态学观点,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交流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挂图等,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提出课题,所以要示教师课前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资料。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
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
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
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
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
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
第一次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很重要,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课前培训,以承担分组的任务,并多花时间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并布置学生建立生命档案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1)概述生物圈的范围;(2)举例说明生物的多样性。
2、能力:(1)尝试运用统计、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分析资料的方法;(2)通过讨论、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2)爱护生物,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3)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4、重点与难点:重点:(1)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学生统计和处理数据。
5、教学思考: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通过多种媒体都有一些了解,我的设想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接受探究教学的思想,并且把新课标倡导的“人与生物圈关系”的主线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人是生物圈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形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生物圈中地位平等的一员的观念。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生物学的第一节课,课的形式、风格将影响到以后的教学。
课的开始使用课件导入生物圈的知识。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和阅读课文,学生能整理出生物圈层的相关知识,并为学习生物多样性埋下伏笔。
接下来的教学利用初一学生爱表现的年龄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讨论,将学生脑海中原有的零散的生物学知识系统整理为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并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在教学中,注意贯穿“人与生物圈”的理念,培养学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把情感与态度方面的教育贯穿始终。
通过学生的统计、讨论、发言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软件,准备一个地球仪。
教学过程导入:师: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蓝色的星球,那里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有无数的生命在地球上生生不息。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欣赏这美丽的地球!学生观看课件并讨论。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呢?(讨论发言)生:有草原、河流、森林、蔚蓝的天空,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美丽的动物和植物……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
我想请大家讨论一下,是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有生命存在呢?生:(讨论后发言)不是,地球上有的地方就没有生物。
比如:在大气层的最顶部、火山熔岩里、在地球的最里面……师:(教师拿出地球仪,一边指点一边讲解)讲得非常好。
可见,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有一定范围的。
现在,我们就给地球上生物能够生存的空间起个名字,你们认为应该起什么名字好呢?学生讨论后,有的同学说出了“生物圈”这个名字。
一、生物圈的知识师:大家觉得“生物圈”这个名字怎么样?生:(讨论)我们觉得“生物圈”这个名字很恰当。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准确。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空间,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
那么,你们知道生物圈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吗?(阅读课文并讨论)生: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天空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海平面下约10千米的深处,生物圈的整个厚度约为20千米。
师:回答非常正确。
那么,在这个20千米的厚度当中,不同的生物生存的位置不一样。
毛主席有一首词中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很明显,不同的动物生活在生物圈不同的层次中,我们的生物圈到底可以划分为几个圈层呢?(提示:大家可以根据生物生活环境的不同来划分) (学生讨论)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生:我们认为有的生物生活在天空中,有的生活在海洋中,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所以生物圈应该划分为三个圈层。
师:具体地说一下这三个圈层的范围。
生: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师:非常好,地球上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就包括这三个圈层。
二、物种多样性师: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从幼嫩的小草到参天的大树,从水中的游鱼到天上的飞鸟,从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到海洋中庞大的蓝鲸,从栽培的瓜、果、蔬菜到驯养的鸡、鸭、猫等动物,以及我们人类自身,都是生物。
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你们知道在生物圈的三个圈层中都有哪些生物生活吗?我们来做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代表一个生物圈层,试着将你熟悉的这个生物圈层的生物名称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伙伴交流一下,去掉重复的,统计你们小组总共列出多少种生物。
详细的要求请大家看教材第8页。
(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代表一个生物圈层进行讨论)。
教师来到同学中间,帮助解决学生统计过程中的问题。
学生分组叙述(略)师:原来大家知道这么多的生物,看来大家平时都非常善于观察,非常热爱大自然。
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对本组代表的生物圈层内生活的生物做一个表述。
生:大气圈位于生物圈的最顶部,生活的生物有鸟类、会飞的昆虫,还有漂浮在空气中的细菌等。
师:原来大气圈中有这么多的生物啊!生:水圈约占地球表面的70%,主要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
在水圈中生活着鱼类、微小的浮游生物、水生植物等。
师:水圈也是“藏龙卧虎”,生活着那么多的生物,那是不是水圈的所有地方都有这么多的生物呢?生:(讨论)不是。
师:在水圈的哪个部分生活的生物多呢?生:(讨论)应该是在水圈的表面。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
水圈中的生物大都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我们把海洋称为“生命的摇篮”,就是因为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中。
下面我们说说岩石圈的情况。
生:岩石圈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主要场所。
在这个圈层中,有我们熟悉的各种陆生动物和植物,还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
我们人类也生活在这个圈层。
师:刚才,三组同学分别对生活在生物圈不同圈层中的生物进行了概括,讲得非常好,可见我们同学的知识都很丰富。
既然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请大家从教材中提供的科学资料里找一下,生物圈中有多少种生物呢? 地球上曾经生活过多少种生物呢?学生阅读课文(有的边看边画),讨论。
生:有记载的或命名的共有200多万种。
师:这么多!生:但是我看报纸介绍,每年有上万种生物灭绝。
师:是什么原因,你能给大家分析一下吗?生:大多数是因为人类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而灭绝的,还有许多濒临灭绝的生物。
师:算上已经灭绝的生物,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多少种生物呢?生:地球上曾经出现过10亿种左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有人说“人类是地球上其他生物的主宰”,我想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不对,我们人类和其他所有生物一样,都是生物圈的一员,地位是平等的。
生:老师,我有不同意见。
师:请谈一下你的观点。
生: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砍伐树木、捕杀动物,人类甚至可以灭绝任何一种生物,难道我们还不是主宰吗?师:大家对这个观点怎样看呢?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
(讨论后发言)生:只能说明人类以前只顾自己发展,破坏了许多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了许多生物的灭绝。
我还看过关于恐鸟和旅鸽的故事,它们都是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的。
生:我认为表面上人类好像可以为所欲为,甚至灭绝一种生物,但许多个体微小的生物如细菌、病毒,我们就没办法战胜它们,比如“非典”病毒。
生:还有,由于许多鸟死亡了,很多地方都暴发了虫害,农民就给庄稼喷洒大量的农药,而好多农药对人都有害。
师:也就是说,最后受害的是我们自己。
师: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和发言让我们很受启发,我们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一定不要危害到其他生物的生存,我们和其他生物都是平等的。
同学们在生活中更应该爱护其他生物,别忘了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地球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
师:生物圈中的物种具有多样性,有的我们非常熟悉,有的我们也早有耳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再来欣赏一下和我们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的美丽的生物。
(播放课件,展示多种生物的美丽图片。
)(学生仔细观看,不时发出惊讶的声音,遇到自己熟悉的生物还禁不住小声说几句。
)三、遗传多样性师:地球上生活着这么多的生物,大家也看到了,同样是菊花,花的颜色、形状都各不相同;而我们大家熟悉的动物――狗,也是种类繁多,这些都说明了地球上的物种具有多样性,下面我想请大家分析一下物种多样性的原因。
(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生:我们在电视上了解到,生物体内有一种叫做基因的物质,不同物种的生物体内的遗传基因有差别,而生物体内的基因又有很多,基因不同生物就不同。
所以,我们组认为,物种多样性的原因就是因为遗传基因的多种多样决定的。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
生物表现出来的外在差异,可以用基因的差别来解释。
两种生物体内的众多基因中只要有少量的差异,那这两种生物的外在表现就有很大差别,所以我们说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遗传的多样性。
例如,菊花原来只产于我国,现在世界各地都在种植,种类有2万多种。
正是因为遗传物质的多种多样,才使得生物的多样性更加丰富。
至于遗传物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我们将在以后的课中继续探讨。
四、生态系统多样性师:通过我们前面的探讨,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科学家们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统称为生态系统,所以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说一下你对生态系统有哪些了解,不清楚的同学可以先看一下书。
(阅读后发言)生:生态系统有大有小,最大的是生物圈,比生物圈小的是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生:还可以继续划分为次级生态系统,小到一片森林、一个花园、一块农田,都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师:经过同学们的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地球生机盎然的根本,很难想像地球上只有人类会是什么样子。
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身边的每一棵小草、每一个小动物,为生物多样性尽我们的一份力。
小科学家行动每组的小科学家要对我国濒危或灭绝的生物进行调查,详细要求在教材第12页。
教学点评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第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呈现给学生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料,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常识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谈话式教学,通过师生对话、学生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形形色色的生物,形成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教师的教学反思,可以看到该教师在如何实施小组教学,以及在小组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这一问题上,经过了深层的思考,并能结合学生情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充分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
第二课时形形色色的生物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2、能力:初步具有观察、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利用相关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的态度、创新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的特征的知识,初步形成乐于探索的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