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历史人物专题——朱棣
喜欢朱棣作文

喜欢朱棣作文提起朱棣,我就忍不住满心欢喜。
为啥喜欢他?且听我细细道来。
那还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历史课本上看到了朱棣的名字和他的一些事迹。
当时只是匆匆一瞥,没太在意。
后来,暑假里闲着无聊,我就翻出了家里那本厚厚的,这一翻,可就像打开了一个神奇的宝盒,让我彻底迷上了朱棣。
当时外面烈日炎炎,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而我却沉浸在朱棣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书里描述的朱棣,那可真是个有血有肉、充满魅力的人物。
朱棣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从小就见惯了战争的残酷。
他不像其他皇子那样养尊处优,而是跟着父亲朱元璋南征北战,练就了一身的本领和坚毅的性格。
这一点就让我特别佩服,你想啊,一个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皇子,那得多有胆识和魄力!朱棣的军事才能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他多次亲率大军出征,北击蒙古,那场面,光是想想都觉得热血沸腾。
记得书上有一段描写他指挥作战的细节,说是在一个寒风刺骨的夜晚,朱棣带领着他的军队悄悄地靠近敌军的营地。
他亲自骑着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眼神中透着坚定和果敢。
当接近敌军营地时,朱棣突然一声令下,士兵们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向敌军。
一时间,喊杀声、马蹄声响彻云霄。
朱棣在战场上纵横驰骋,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剑,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
他的战袍被鲜血染红,却依然奋勇杀敌,毫不退缩。
这一幕幕的描写,仿佛让我亲眼看到了那个英勇无畏的朱棣,在战场上威风凛凛的样子。
还有他夺取皇位的过程,那叫一个惊心动魄。
都说“成王败寇”,朱棣愣是凭借着自己的谋略和勇气,成功地登上了皇位。
虽然这其中的手段可能不太光明,但在那个权力争夺的残酷世界里,又有谁能说他做错了呢?朱棣当了皇帝后,也没闲着。
他改革吏治,加强中央集权,让国家变得更加稳定和强大。
他还派郑和下西洋,向世界展示了大明王朝的国威。
想象一下,那一艘艘巨大的宝船,满载着精美的货物和优秀的文化,航行在茫茫大海上,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一起讨论历史人物。
当我说起朱棣时,他们一脸茫然,根本不知道我在说谁。
历史名人朱元璋和朱棣的故事

历史名人朱元璋和朱棣的故事
朱元璋(1328年-1398年),字元璋,号溥仪,汉族,汝南(今河南省宝丰县)人,明朝开国皇帝,朱棣(1360年-
1424年),字瑾瑜,号景炎,汉族,汝南(今河南省宝丰县)人,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元璋和朱棣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和继承者,共同建立了明朝的基础。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曾经在蒙古的攻打下,英勇奋战,最终击败蒙古,建立了明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明朝皇帝。
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改善了民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明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朱棣是明朝第二位皇帝,他继承了朱元璋的遗志,继续实行改革,推动社会的发展,扩大了国家的统治范围,使明朝更加强大。
他还积极推行文化改革,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使明朝成为当时最具有文化气息的国家。
明太祖的历史

明太祖的历史明太祖朱棣,是明朝第一位皇帝,也是明朝的奠基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史实为基础,详细讲述明太祖的历史,回顾他的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明太祖朱棣,原名朱棣,后改名朱高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出生于1378年。
明太祖朱元璋立朱棣为太子,一直将他视为继承皇位的有力候选人。
但是在1392年,明太祖突然废黜了太子朱棣,并将皇位继承人改为朱棣的骊嫔儿子朱标。
这一事件对于朱棣来说,是他一生中的重大打击。
然而,机会往往出现在人生的转折点上。
1398年朱元璋去世,由于新皇帝朱棣的表现不佳,政治局势混乱不堪。
此时,朱棣的兄长建文帝朱允炆执政,朱棣被罢夺统帅权,调到边远地区任职。
此番变故一度使朱棣深感失望和绝望,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希望,准备了七年的时间,并结交了一些忠心耿耿的将领,最终迎来了逆袭机会。
1402年,朱棣在军事力量的支持下,发动了靖难之役,击败了兄长建文帝,并篡夺了皇位。
不久后,他将年号定为永乐,正式称帝,成为明太祖朱棣。
明朝自此建立,朱棣开始了自己的统治。
明太祖朱棣是一个具有雄心壮志的皇帝,他的统治充满了改革和创新。
他首先将首都迁往北京,并开始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紫禁城。
紫禁城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明朝皇室的行宫和政治中心,至今仍然是北京市的一大名胜古迹。
明太祖朱棣还注重发展经济和加强国防。
在经济方面,他继续推行农田水利和改良税收制度,提高了国家财政收入。
在国防方面,他大力整顿军队,加强边防和海防,保护国家安全。
此外,朱棣还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促进了国内外商业的繁荣。
明太祖朱棣还重用人才,提拔了一大批有才华的官员,包括了后来的明成祖朱棣和著名文学家吴敬梓等人。
这些人才的加入,使得明朝在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然而,明太祖朱棣在统治中也有一些争议。
他采取了严密的控制措施,限制了官员的权力,使得朝廷集权过大,造成了对文人豪强的镇压。
历史趣谈:明成祖朱棣是怎样的皇帝?明成祖朱棣生平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成祖朱棣是怎样的皇帝?明成祖朱棣生平简介导语:明成祖朱棣(公元1360-1424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
攻败侄儿建文帝后称帝位,在位22年,亲征漠北返师途中病死,终明成祖朱棣(公元1360-1424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
攻败侄儿建文帝后称帝位,在位22年,亲征漠北返师途中病死,终年65岁,葬于北京昌平天寿山下的长陵(今北京十三陵)。
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了不起的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肇基了“永宣盛世”,正如旧史家所说:“高祖(朱元璋)成祖(朱棣)肇造,享国长久,六七十年间,仓廪赡足,生齿繁殖。
”因此朱棣也和其父朱元璋一样,是个值个肯定的人物。
朱棣十一岁就被父亲明太祖朱元璋册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藩于北京,当时元朝的势力虽然已经被赶到了大草原上,但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部边境。
因此北京并不安宁,他是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而存在的。
朱元璋将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代替功臣宿将掌握兵权,从而使明朝的政权更加稳固。
可谁知就是这个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权最终夺取了皇帝的位子,这是当初朱元璋无法预料到了。
朱棣在北京期间,在众多忠臣猛将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为了一位出色的军事统帅,公元1390年,朱棣出兵攻伐元朝残余势力乃儿不花而获得全胜,得到朱元璋的嘉奖,命其节制北部边境兵马,使朱棣的军事实力大大加强。
并屡次统帅诸将出征,威名大振。
到洪武末年已经成为北方最强大的一镇诸侯。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
建文帝即位之初除了进行一系列的必要的改革之外,便在齐泰。
黄子澄等人的提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名人朱元璋和朱棣的故事

历史名人朱元璋和朱棣的故事历史名人朱元璋和朱棣的故事导语:燕王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叫朱棣。
传说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弄得朱元璋疑神疑鬼,险险乎把他杀掉,朱元璋疑心病怎会这么重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则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谢谢。
历史名人朱元璋和朱棣的故事朱元璋和朱棣的怨仇燕王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叫朱棣。
传说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弄得朱元璋疑神疑鬼,险险乎把他杀掉,朱元璋疑心病怎会这么重的呢?有缘故的。
当初,朱元璋领兵造反那刻,有一回,跟一伙弟兄摸黑赶夜路。
荒郊野外,伸手不见五指,一帮人走得跌跌冲冲,好不容易摸到一座破庙旁边,朱元璋对着破庙发狠:“菩萨啊菩萨,你今儿要是烧掉,给大家伙儿照个路,我姓朱的日后成了事,保险赔你一座金殿!”话音才落,破庙当真劈哩拍拉着火了,照得天地一片通亮。
一帮人欢喜得连拜是拜,甩大步子赶路去了。
后首,朱元璋登基了,七事八事,哪记得这桩小事啊。
这天夜里。
朱元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身披金甲、头戴金盔的菩萨走到他面前来。
朱元璋不认得他,问“你……”“我是都天菩萨,来跟你讨金殿的。
”朱元璋吓了一跳,说:“金殿是我皇帝的宝殿,怎么能给你?”都天菩萨哈哈一笑:“你金口玉言许的愿,怎能赖账!”朱元璋想起当年赶夜路烧破庙的事来,心想,我随口说的一句大话,他就认真了。
赶紧一脸堆笑说:“都天菩萨莫计较,我说的是玩话。
如今赔你一座佛殿也就罢了?”“不要!”“一座银殿还不行?”都天菩萨“哈哈”一阵笑:“皇帝说话不算数!不给,我就自已来取金殿了!”“啊呀!”朱元璋吓出一身冷汗,惊醒过来。
就在这刻,太监进来报:贡妃生了个儿子了!四太子出世本当是桩喜事,可朱元璋一听,心惊肉跳脸刷白。
什么事?这贡妃本是元朝的妃子,跟朱元璋怀胎后,他总疑心不是他朱家的`亲骨血。
此刻又不早不晚地出世了,只怕是都天菩萨投胎来要他金殿的?!朱棣就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了,十多年后,这块心病到底发作了。
这年朱棣不过十来岁。
一天,朱元璋带了文武百官,登上后宰门,看他新造好的城墙。
朱棣介绍小论文

朱棣燕王朱棣,在重演了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夺权把戏之后,终于夺取了皇位:装疯卖傻麻痹对手,上交兵权表达忠心,背地里招兵买马,为取得对手的信任铤而走险,主动将自己置于任人宰割的境地,等待时机,制造借口,把事做绝,悍然出击不给自己和对手留退路……毛泽东都曾说:“朱棣搞得比较好!”他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儿子,他出生于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长到8岁父亲才想起来要给他取个名字,21岁开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遭猜忌,被排挤,父皇驾崩,侄儿登基,把他逼上绝境,也给了他夺权的天赐良机……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
总体来说是功大于过。
《明史》说他“貌奇伟,美髯髯,智勇有大略。
”又说他“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
”似非溢美之词,他确有过人之处。
朱棣十一岁就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番北京。
在众多忠臣猛将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为了一位合格的军事指挥家,在洪武末年已经成为北方最强的一镇诸侯。
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即位之初除了进行一系列的必要的改革之外,便在齐泰等人的提议下开始削番。
在先后削夺了五位番王后,建文帝的矛头直指燕王朱棣。
朱棣杀死了朝廷派到北京的驻守大臣,发动靖难。
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燕王造反,建文帝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
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
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侄儿建文帝。
1402年夺位登基,改元永乐。
永乐初年,为清除建文余党,朱棣采取了血腥的政策,“瓜蔓抄”,“杀十族”。
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交趾、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
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编修《永乐大典》—被誉为古代类书之冠。
疏浚大运河。
1421年迁都北京,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初中历史明清帝王简介归纳

初中历史明清帝王简介归纳明清帝王简介归纳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个朝代,这两个朝代的帝王扮演了关键角色,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明清时期的帝王,并对他们的执政和影响进行简要介绍。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中国化政权。
明朝帝王在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明朝帝王的简要介绍:1. 宣德皇帝(朱棣,明成祖):他是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的第四位皇帝。
他成功夺取了明朝的权力,建立了稳定的政治局面。
他重视军事力量,推动海外贸易的发展,并进行了一系列文化和政治改革。
2. 永乐皇帝(朱棣,明仁宗):他是明仁宗朱棣(1377年-1426年),明朝的第二位皇帝。
他的政府以重大建筑项目著称,包括著名的北京紫禁城。
他还加强了对外贸易,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3. 世宗皇帝(朱厚照,明英宗):他是明英宗朱厚照(1470年-1505年),明朝的第十四位皇帝。
他以其悠闲奢华的生活方式而闻名,喜好文学艺术,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还进行了对外扩张和贸易的努力。
4. 明神宗皇帝(朱翊钧,明穆宗):他是明穆宗朱翊钧(1572年-1620年),明朝的第十四位皇帝。
他致力于恢复明朝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虽然他面临着许多困难,但他的统治下中国仍然保持了相对和平和繁荣的局面。
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者是满洲人。
以下是清朝帝王的简要介绍:1.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他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清朝的第二位皇帝。
他在就位时年仅五岁,因此在他幼年时由摄政王辅政。
他的统治期间,中国边境地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稳定,经济开始恢复。
2.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他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最长寿的中国皇帝。
明朝朱棣野史

明朝朱棣野史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明太祖第四子,大明第三位皇帝,1402年登基,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明朝朱棣野史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明朝朱棣野史朱棣也就是明成祖。
他出生在应天,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南京,朱棣野史在民间广为流传。
朱棣野史版本众多,其中最骇人听闻的是朱棣曾有两次对宫女的集体活刮。
第一次是在一四零一年,屠杀宫女数量不是很多,只有一百名。
第二次活刮宫女是在永乐末年,活刮的宫女数量惊人,达到三千多人。
徐皇后去世之后,朱棣就一直没有再立皇后,在后宫有一位漂亮、聪慧的女人,朱棣很喜欢她,成为他最喜欢的妃子。
在公元一四零一年,他亲自带领士兵北征,还带着他最爱的嫔妃去打仗,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妃子竟然病死。
朱棣正处在伤心欲绝的时候,有人跟他说,是有人下毒毒死嫔妃。
当时朱棣正处在伤心的时候,没有心思去查明原因,直接屠杀了一百名宫女。
经过一段时间,朱棣从悲伤中走了出来,王贵妃替代了权氏,可是就在朱棣要立王贵妃为皇后的时候,王贵妃也去世了,王贵妃的死又给朱棣带来很沉痛的打击。
在他伤心欲绝的时候,贾吕跟人对食,一听到这个消息,朱棣很是生气,贾吕上吊自杀,可是朱棣还是不罢休,开始审讯贾吕身边的人,因为许多人被屈打成招,这一次屠杀近三千多人。
这就是朱棣野史中最著名的一件事。
但此事是真是伪,目前并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朱棣人物评价总评明成祖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用兵应变,机智神勇。
郡县有遇到灾害的,就免租赈灾,荣受直言,保全功臣。
外国受封之国多达三十余个,国势极盛!唯独对建文帝忠臣处理过狠,不能说是没有遗憾的。
[53]史书评价《明史·成祖本纪》中评价明成祖: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
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
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忆大考验
《永乐大典》是我国 《永乐大典》初名 古代编纂的一部大 《????》。明 永乐元年(1403年) 型类书,是中华民 七月,明成祖朱棣 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命解缙、姚广孝、 全书正文(?)卷, 王景、邹辑等人纂 目录(?) 修大型类书, 卷,装成(?)册, (??)二年 总字数约(?)字。 (1404年)十一月 编成《????》。
填空题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燕王旧部,降燕从战 者甚多。燕军先后下通州、蓟州、怀柔等城,宋 忠等战死。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耿炳文) 为大将军,率师(30)万伐燕,屡战失利。 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 争。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 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 四年朱 棣由燕王荣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
迁都北京
明成祖朱棣(1360~1424) 明朝第三代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应天(今江苏南京)。洪 武三年(1370),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 所知。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预北 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 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 晋王朱樉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 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后, 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於建文元 年(1399)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 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
• 过:为清除建文余党, • 功:让郑和下西洋; 朱棣采取了血腥的政 迁都北京;修筑紫 策,“瓜蔓抄”, 禁城 ;编写《永乐 “杀十族”都是在这 大典》;打击北元 一时期产生的 „„
蒙古残部 ;完善了 文官制度,在朝廷 中逐渐形成了后来 内阁制度的雏 形……
考考你
• 请简单概述朱棣十分重视经营北方,永乐初即 改北平为北京,设行在六部,增设北京 周围卫所,逐渐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军 事中心。七年在女真地区,设立奴儿干 都司。与此同时,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 好关系。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政 府封号。八年至二十二年,朱棣亲自率 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用七年 时间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 方的决心。十四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 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
于是朱棣成功地从地方领导人转型成国家最 高领袖,永乐盛世就此拉开序幕。
靖 难 之 役 要 图
填空题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燕王旧部,降燕从战 者甚多。燕军先后下通州、蓟州、怀柔等城,宋 忠等战死。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 ) 为大将军,率师( )万伐燕,屡战失利。 靖难之役,是( )朝开国皇帝( ) 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 争。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 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 四年朱 棣由燕王荣登皇位而结束,历时( )年。
朱棣用什么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
朱棣用什么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
• 用七年时间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
•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初名 《文献大成》。明永乐 元年(1403年)七月, 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 广孝、王景、邹辑等人 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 年(1404年)十一月编 成《文献大成》。
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 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 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 位的战 争。起于建文元 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 “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 兵反抗朝廷,至建文 四 年朱棣由燕王荣登皇位而 结束,历时4年。
靖 难 之 役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燕王旧部,降燕从战者甚多。 燕军先后下通州、蓟州、怀柔等城,宋忠等战死。八月, 朱允炆以太祖旧将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30万伐燕,屡 战失利。 建文三年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知南京空虚 可图,决计改变战略,于四年正月率师南下。四月,连破 何福、平安师,五月克泗州、扬州。朱允炆败局已定,遣 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四年六月,江 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 谷王朱炆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燕,南京城陷,宫中火起, 朱允炆不知所终。
明成祖之终
• 永乐十年以后,为打击北元蒙古残部, 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朱棣开始了北征,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北征的频率越来越 快。1424年7月,朱棣在第五次北征时,病 逝于榆木川,在位22年,终年65岁,葬于 北京昌平天寿山下的长陵。
亿)字。
• 《永乐大典》是解缙等人组织编修的, 被誉为古代类书之冠。与清代的《四 库全书〉相比,《永乐大典》更具价 值,因为他对古代的书集只是做了收 集、整理、分类,并没有大的改动。 而满清统治者编的《四库全书》对于 反映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抽毁, 对于不得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 改。因此《永乐大典》无愧于古代类 书之冠的称号。
改革吏治
• 明太祖朱元璋时,由于废除了丞相制 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都要皇 帝亲自处理,所以皇帝非常累。明成祖时 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 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这个内阁制度后 来被西方国家所效仿,一直延续到现在。 但内阁品级不高,一般要经过翰林院庶吉 士锻炼,后来形成了“不是庶吉士不能进 内阁”的潜规则。
记忆大考验
《永乐大典》是我国 《永乐大典》初名 古代编纂的一部大 《文献大成》。明 永乐元年(1403年) 型类书,是中华民 七月,明成祖朱棣 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命解缙、姚广孝、 全书正文(228 王景、邹辑等人纂 77)卷,目录 修大型类书,(永 (60)卷,装成 乐)二年(1404年) (11095)册, 十一月编成《文献 总字数约(3.7 大成》。
朱棣下南京后,自即皇帝位,下令大索齐泰、 黄子澄等建文朝臣50余人,榜其名曰奸臣,大行 屠杀,并实行族诛之法,族人无少长皆斩,妻女 发教坊司,姻党悉戍边。朱棣还令尽复建文中所 改的一切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于恢 复祖训。朱棣夺取皇位后,改革中央行政机构, 建立厂卫,继又迁都北京,使中央集权得到进一 步加强。
朱棣
制作:林 健 李梅芳
明成祖朱棣
•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受 封为燕王 。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 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次年改元永 乐(1403~1424年)。他统治期间社 会安定、国家富强,由于成祖年号为 “永乐”,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 盛世”。
朱棣的功与过
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 立有不世之功 ;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 手上沾满了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