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历史《全册重要人物事迹汇总》
七年级下册历史人物及主要史实

七年级下册历史人物及主要史实七年级下册历史人物及主要史实★隋朝▲隋文帝杨坚★隋朝▲隋文帝杨坚①建立隋朝、统一南北;②励精图治、提倡节俭;③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③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杨广①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②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②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唐朝★唐朝 ▲唐高祖李渊▲唐高祖李渊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①注意吸取隋朝灭亡教训;②重视发展生产;③注意“戒奢从简”; ④注意减轻人民负担;⑤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⑥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⑥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⑦重视发展科举,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⑧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被北方各族尊奉为“天可汗”键人物⑧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被北方各族尊奉为“天可汗”⑨在今新疆地区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⑩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女皇帝武则天▲女皇帝武则天①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②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贞观”③爱惜人才、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④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武举,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⑤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北庭都护府。
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北庭都护府。
▲唐玄宗▲唐玄宗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②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③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
④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⑤开元年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史称“开元盛世”。
⑥唐玄宗统治后期,渐渐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
七年级下册重大历史事件

七年级下册历史重大事件包括:
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使唐朝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文化繁荣,被誉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安史之乱:唐朝中期的政治事件,安禄山、史思明等人领导的一场叛乱,导致了唐朝的衰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岳飞抗金:南宋时期,金朝南侵,岳飞等将领率军抗击金兵,保家卫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
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这些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历史时,需要理解这些事件的发生背景、经过和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历史名人小故事七年级下

历史名人小故事七年级下
以下是一个关于历史名人小故事,适合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阅读:
故事标题:王羲之的墨池
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从小就酷爱书法,每天都在书房里刻苦练习。
为了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王羲之经常在池塘边写字,将池塘里的水染成墨色。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家里的佣人看到他写字时,不小心将笔掉进了池塘里。
佣人担心他会生气,但王羲之并没有在意,只是让佣人再去拿一支笔来。
从那天起,王羲之更加努力地练习书法,每天都要在池塘边写字。
时间久了,池塘里的水变得越来越黑,就像墨水一样。
后来,人们就将这个池塘称为“墨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个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
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才能够最终实现目标。
希望这个故事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历史名人的故事,以及他们所传递的价值观。
七下名著英雄人物总结

七下名著英雄人物总结《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主要人物有宋江、吴用、李逵、林冲、武松等;《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主要人物有曹操、刘备、诸葛亮、司马懿、周瑜等。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主要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一、《水浒传》1、简介《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
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2、作者介绍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新垛镇,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
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
71岁或72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
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3、主要人物介绍①、宋江宋江(1073~1124),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
原为山东省郓城县押司,身材矮小,面目黝黑,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在一百零八将中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因私放晁盖等人,被小妾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期间结交诸多英雄好汉,辗转周折上了梁山。
并曾带兵征讨祝家庄和高唐州。
历史初一下学期第二单元人物和他的贡献

历史初一下学期第二单元人物和他的贡献
1、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农历四月十六)—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
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
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
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
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
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
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
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2、隋炀帝杨广对历史的贡献有:1、登基前完成祖国统一。
2、修建东京迁都洛阳。
3、下令修建完成大运河。
4、亲自开拓疆土。
5、畅通丝绸之路。
6、开创科举。
7、开发西域。
8、建立天朝体系。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中国名人故事七年级

中华文化历史久远,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000年以上,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演绎出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国名人故事七年级,欢迎查阅。
中国名人故事七年级1宋徽宗赵佶,北宋第八代皇帝,河北琢县人,是着名的书画家。
他的书与画均可彪炳史册,其书,首创“瘦金书”体;其画尤好花鸟,并自成“院体”,充满盎然富贵之气。
赵佶倡导文艺,使承继五代旧制的“翰林图画院”又营运了一百多年。
在政治上赵佶昏庸无能,是北宋最荒淫腐朽的皇帝。
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今浙江省绍兴县永佑陵。
1104年7月10日,宋徽宗按照蔡京的提议,将司马光为首的反对王安石变法者共309人重定党籍,刻石于朝堂,即“元佑党人碑”。
宋徽宗赵佶元符三年正月,年仅25岁的哲宗驾崩,没留下子嗣。
显然,皇帝只能从哲宗的兄弟中选择。
神宗共有14子,当时在世的有包括端王赵佶在内的五人。
赵佶虽为神宗之子,却非嫡出,按照宗法制度,他并无资格继承皇位。
哲宗去世当天,向太后垂帘,哭着对执政大臣们说:“国家不幸,哲宗皇帝无子,天下事须早定。
”宰相章惇当即提出,按照嫡庶礼法,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
不料向太后不同意。
章惇只好改口说,若论长幼,那么当立年长的申王赵泌(bi)为帝。
这两个建议都排除了端王赵佶。
然而,向太后看中的恰恰是赵佶。
赵佶并非向太后所生,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向太后坚持立赵佶为帝,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可能与赵佶在向太后心目中良好的印象有关。
赵佶每天都到向太后住处请安,称得上是又聪明又孝顺的孩子,因此向太后偏爱他。
哲宗病重期间,向太后对谁继承皇位,早已胸有成竹,故她并不接受章惇的意见。
她语气坚决地说:“老身无子,所有的皇子都是神宗的庶子,不应再有区别,简王排行十三,不可排在诸兄之前,而申王眼有疾病,不便为君,所以还是立端王为好!”表面上看,向太后办事公平,但在这些冠冕堂皇的言辞背后,显然是在偏袒赵佶,为其继承皇位找到合情合理的借口。
七年级下学期有关的历史人物

信山历史人物杨坚隋文帝杨坚生于公元541年7月27日(公历),(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隋朝开国皇帝。
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
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
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
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颠峰时期。
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
被尊为“圣人可汗”。
杨广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唐时谥炀皇帝,其孙皇泰帝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夏主窦建德谥闵皇帝。
一名英,小字阿 。
隋文帝杨坚次子,母文献独孤皇后。
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即位之后,对于国政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
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推动大建设,开创科举,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等。
李渊唐高祖李渊,字叔德。
唐朝开国皇帝,汉族,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李昞四子,北周天和元年丙戌年丁酉日生于长安,属相狗。
高祖出生当天,紫气充庭,神光照室。
出身于北朝的关陇贵族,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
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
武则天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曾出现另一个民间起义的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
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
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初一下册历史全册重要历史人物及主要事迹汇总

七下历史《全册重要历史人物及主要事迹》汇总隋朝隋文帝杨坚主要事迹:1、建立隋朝,统一全国;2、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3、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杨广主要事迹:1、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2、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确立;3、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隋炀帝的暴政引发农民起义,招致亡国。
唐朝唐高祖李渊主要事迹: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太宗李世民主要事迹:1、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2、广纳贤才,知人善任;3、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4、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5、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6、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7、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千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8、在位期间,玄奘西行天竺,进中印友好交往。
女皇帝武则天主要事迹:1、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管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4、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李隆基主要事迹: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3、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人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4、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导致安史之乱。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房玄龄主要事迹:善于谋略。
魏征主要事迹:政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是贞观时期最著名的谏臣。
姚崇宋璟主要事迹:辅佐唐玄宗实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