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随堂检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随堂检测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所展示的史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思想。

这种思想到后来演变成清朝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是()A.盐铁官营B.重农抑商C.对外交流D.闭关锁国2.明朝前期,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到了清代中期时,工农业与西方国家相比,迅速落伍。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列强的入侵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闭关锁国”的实施D.自然灾害的影响3.如果时光倒转穿越到明朝的科举考场,要想金榜题名你只能采取()A.以诗赋文体作答充分体现个人才能B.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随意发挥C.运用史书《资治通鉴》的相关内容进行发挥D.利用科学技术知识来论证考题4.如图是清朝某行政机构,清朝时规定,其他人员不得靠近此地,皇帝与军机大臣议事时无关人员不得在旁。

在此工作的大臣主要任务是()A.裁决军国大事B.记录和传达皇帝旨意C.领导地方官吏D.掌管六部5.于谦是明代的读书人,他寒窗苦读,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他必读的科目有()A.唐诗B.宋词C.四书五经D.《伤寒杂病论》6.史学家赵翼在描述我国古代某机构职能时说:“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该机构反映了()A.古代制度的成熟B.专制皇权的强化C.中央集权的加强D.地方权力的削弱7.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抵制西方势力的入侵B.禁止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C.维护清政府的统治D.严禁一切对外贸易8.“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这些诗句被清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其作者往往会蒙受牢狱之灾,甚至满门抄斩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建立中央册封制度C.设立军机处D.大兴文字狱9.如图为明朝时期的科举考场,考试题目来自“四书”“五经”,严格规定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

该图反映了明朝时期选人用人的制度是()A.荫袭制度B.举荐制度C.征辟制度D.八股取士10.清代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描述了军机处是()A.专为应对西北战事的军事机构B.完全秉承皇帝旨意的附庸机构C.处理日常朝政事务的行政机构D.制约中央集权专制的监督机构二.填空题(共4小题)11.清政府推行了近二百年的“”政策,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2019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同步练习(含答案)语文

2019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同步练习(含答案)语文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同步练习1.清朝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A.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置B.设六部C.军机处的设置D.内阁的设置2.在我国封建社会,文字狱最严重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明朝D.清朝3.之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是因为( )A.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B.军机处本身编制不大,成员的级别不高C.军机处由皇帝的亲信组成D.军机处取代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4.清朝时,有一位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试题而丢官丧命。

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大兴文字狱B.焚书坑儒C.提倡言论自由D.独尊儒术5.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

该规定说明清朝( )A.继续禁止对外贸易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加强思想控制D.鼓励商业发展6.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争C.阻止西方殖民者的人侵D.维护清王朝的统治7.“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然执政之府也。

”这里的“执政之府”是( )A.市舶司B.中书省C.锦衣卫D.军机处8.明清时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我国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历史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 )A.强化君主专制是历史发展的主要表现B.强化君主专制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C.强化君主专制使人民所受的阶级压迫进一步加深D.强化君主专制说明了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9.“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A.设立特务机构B.制造文字狱C.实习八股取士D.设立军机处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练习题及答案

2019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清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重大措施是()A. 焚书坑儒B. 废除丞相C. 设锦衣卫D. 设置军机处2.右图是北京故官乾清门西的一处平房,这里曾经是清朝军机处的所在地。

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A康熙帝 B.雍正帝C.乾隆帝D.道光帝3. 清代的一位大臣用一句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由此可以判断该大臣()A.在皇帝心目中没有地位,心生怨恨B.完全听命于皇帝,处理军国大事C.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办事非常仔细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

其中无法通过小组审核的是( )A. 《浅析“焚书坑儒”》B. 《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雍正帝与军机处》D. 《清朝“文字狱”之我见》5、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雍正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被斩首,这反映了清朝()A. 设立军机处B. 实行八股取士C. 制造文字狱D. 设置厂卫机构6. 下列有关文字狱的表述,错误的是()A.文字狱的兴起有利于统治者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B.统治者故意挑剔文字错误而制造的冤狱称为文字狱C.文字狱历代都有发生,但明朝时达到顶峰D.文字狱严重阻碍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7. 下列对文字狱的解释,最准确的是()A. 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B. 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C. 因文字犯罪被捕入狱D. 为加强文化专制而设立的监狱8.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A. 压制知识分子B. 有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 完善法律体制9. 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内容有()①继续采用八股取士制度②设军机处,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③大兴文字狱④收缴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习题 2(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习题 2(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住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事件是()A.创立八旗制度B.在中央设立内阁C.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D.设立军机处2.如图是北京故宫乾清门西的一处平房,这里曾经是清朝军机处的所在地。

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A.康熙帝B.雍正帝C.乾隆帝D.道光帝3.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关于军机处认识正确的是()A.军机大臣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派B.军机大臣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C.军机处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D.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4.“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A.设立特务机构B.制造文字狱C.实习八股取士D.设立军机处5.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集权的强化6.某旅行社在介绍一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一一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B.唐尚书省C.明朝内阁D.清军机处7.某班四位同学撰写了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趣谈孔子的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创建》B.《论文成公主对西藏地区的影响》C.《从交子看北宋的商品经济》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8.如果你生活在宋元时期,看不到的社会现象是()A.在瓦舍中看戏、听书、看杂耍B.吃江南运来的大米C.大宗交易用纸币支付,不用带大量铜钱D.朝廷大兴“文字狱”9.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A.科举考试B.兴办学校C.八股取士、文字狱D.闭关锁国10.加强思想控制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措施.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A.四书五经B.唐诗C.《资治通鉴》D.宋词二.解答题(共4小题)11.王朝更替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特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习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习题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内容,属于制约皇帝的机构是()A、议政王大臣会议B、军机处C、科举制D、内阁、六部2、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

该机构是()A、锦衣卫B、军机处C、中书省D、六部3、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是()A、明成祖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4、清朝统治者为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A、专制政策B、大棒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D、文字狱5、清朝文字狱最严重的是在()A、顺治、康熙、雍正三朝B、康熙、雍正、乾隆三朝C、乾隆、嘉庆二朝D、雍正、乾隆、嘉庆三朝6、清朝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而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了财政危机是在()A、康熙以后B、雍正以后C、嘉庆以后D、光绪以后7、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他评论的是()A、“重本抑末”政策B、汉化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8、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是()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C、增设关口,加强管理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9、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

这反映了清朝()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10、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遭到顽强抵制的两大原因是()①清政府推行闭关政策②英国商品质量不高③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④中国人仇恨洋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二、材料解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

……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1)材料中“重大改组”指的是什么?其主要目的是什么?材料二雍正时,徐骏的诗集里有如下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而雍正帝却认为这是存心诽谤,并下令照天不敬律斩立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练习题(含答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同步练习1、刘军同学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

下列最可能成为论文标题的是() A.浅议清朝的民族关系 B.试论清朝的对外关系C.简论清朝的文化专制 D.略谈清朝的君主专制2、之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是因为( )A.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B.军机处本身编制不大,成员的级别不高C.军机处由皇帝的亲信组成D.军机处取代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3、清朝时,有一位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试题而丢官丧命。

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大兴文字狱B.焚书坑儒C.提倡言论自由D.独尊儒术4、在我国封建社会,文字狱最严重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明朝D.清朝5、清代以为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军机大臣( A )A.完全听命于皇帝,是皇帝的“奴才”B.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C.主要工作是画葫芦D.可以在军机处自由工作6、“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然执政之府也。

”这里的“执政之府”是( )A.市舶司B.中书省C.锦衣卫D.军机处7、“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A.设立特务机构B.制造文字狱C.实习八股取士D.设立军机处8、清朝许多知识分子不过问政治的主要原因是( C )A.接受东林书院议政的教训B.反封建的民族思想流行C.对残酷的文化专制感到恐惧D.受八股取士科举制束缚9、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

该规定说明清朝( )A.继续禁止对外贸易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加强思想控制D.鼓励商业发展10、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选择题1.这一机构的设置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这一特殊机构是()A. 锦衣卫B. 议政王大臣会议C. 南书房D. 军机处2.军机大臣的职责“只是传述缮撰(意为:抄写记录),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完全根据皇帝的旨意办事,是皇帝处理政务的机要工作班子。

首个拥有这样的“工作班子”的皇帝是()A. 顺治B. 康熙C. 雍正D. 乾隆3.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 君主权力的强化B. 生活习惯的变化C. 社会的文明进步D. 封建制度的完善4.“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

这个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

”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成立的影响是()A. 妨碍了皇权的加强B. 削弱了丞相的权力C. 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D. 加强了思想控制5.清代诗人龚自珍有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该诗直接抨击的是清朝的()A. 经济凋敝B. 文化专制C. 君主专制D. 官场腐败6.清李祖陶曾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窥视)景,畏避太甚。

”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 民族压迫B. 八股取士C. 特务统治D. “文字狱”7.清朝时期,社会上流传有“三年清知府,十年雪花银”的民谣。

这一民谣表明()A. 清朝知府薪水高B. 清朝国库充盈C. 清朝官员的薪水低D. 清朝官员腐败现象严重8.明末清初的顾炎武说:“吴民之中,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

”这主要反映了()A. 官吏贪赃枉法B. 土地兼并严重C. 民众不堪重负D. 农民流离失所9.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同步测试与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同步测试与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同步测试与答案1、清朝初年,掌握实权的是()A.六部B.军机处C.南书房D.议政王大臣会议2、清朝时期,民间流传着一则谚语:“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这则谚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朝廷统治稳固B.人民丰衣足食C.官吏两袖清风,为百姓谋取福利D.吏治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成风3、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A.顺治帝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4、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很多官员自保平安的经验是:不与别人有文字往来,凡没用的文稿一定要烧毁。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行省制度的影响B.八旗制度的影响C.文字狱的影响D.八股取士的影响5、清朝文字狱最严重的时期是在()A.顺治、康熙、雍正三朝B.康熙、雍正、乾隆三朝C.雍正、乾隆、嘉庆三朝D.康熙、乾隆、嘉庆三朝6、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大力提倡()A.尊孔读经B.言论自由C.解放思想D.焚书坑儒7、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A.广州B.上海C.南京D.武汉8、18世纪,英王使者马嘎尔尼来华时,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

乾隆皇帝则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是()A.闭关锁国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对外开放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9、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中国“选择了陆地”是指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C.完全没有积极作用D.使中国赶上世界发展潮流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材料二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明朝丞相的废除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说明了( )
A.君主集权的强化
B.地方权力的扩大
C.监察职能的增强
D.中央机构的膨胀
2.为了强化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明清两朝统治者都采取的措施是( )
①废行省、设“三司”②八股取士③大兴文字狱
④设立军机处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有利于加强我国古代封建君主集权的措施是(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④清朝设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4.明朝时,有人恭维皇帝“为世作则”,因为古汉语中“则”与“贼”同音而遭斩;清朝时,有人因
写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被统治者认为是在讽刺朝廷而被杀。

这反映了当时( )
A.统治者重视科举制度的现象
B.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的现象
C.统治者设立廷杖制度的现象
D.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现象
5.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

其中无法
..通过小组审核的是( )
A.《浅析“焚书坑儒”》
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雍正帝与军机处》
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
6.钱穆曾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我国历史上与这一说法最相符的时期是( ) A.秦汉 B.宋元
C.明清
D.隋唐
7.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
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按照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
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
A.长安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8.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措施
表述正确的是(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C.使清朝长治久安
D.拒绝一切外国人来华
★9.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
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二、辨析题
10.军机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错误:
理由:
三、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这两句诗是雍正帝统治时期一位进士写的,后来
他被斩首。

材料二胡中藻,乾隆六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

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乾隆帝密令广西巡抚卫
哲治将胡中藻任广西学政时所出的试题及与人唱和的诗文并一切恶迹,严行查出。

三月,乾隆帝召
集群臣,撮举胡中藻《坚磨生诗钞》诗句,说其“悖逆诋讪怒望之处甚多”,如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诗句,及试题“有乾三爻不像龙”的试题。

次月结案,胡中藻被处斩。

材料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夺朱非正色,野种亦称王。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他”为什么被斩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文字狱的起因。

(3)清朝文字狱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4)如何评价文字狱?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舶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

——乾隆帝
材料二见右图漫画。

(1)从材料一中可以推断,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禁海”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清朝的哪一政策?
(3)清朝的这一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这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A 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君权;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A 废行省、设“三司”是明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军机处是清朝统治者设立的,明朝时没有这个机构。

因此,可以排除①④,本题选A项。

3.B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封建君主集权”。

西周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故①与封建君主集权的加强无关。

排除含有①的选项,可确定正确答案为B项。

4.D 统治者对“则”“清风”的歪曲理解,反映了明清统治者在思想文化上大兴文字狱的现象。

5.C “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文字狱”都是古代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

C项与加强思想控制无直接关系。

6.C 明朝时明太祖废丞相,设六部,设立锦衣卫侦查官民言行,只对皇帝负责,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皇权高度膨胀。

故C项符合题意。

7.D 18世纪末,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8.A 由题干中马克思的话可以看出,这是指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不是禁止一切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9.D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备选项,可以判断出A、B、C三项属于史实陈述,D项是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属于历史评价。

二、辨析题
10.参考答案错误:军机处的设立。

理由: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军机处是清朝雍正皇帝时设立的,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三、材料分析题
11.参考答案(1)统治者认为“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这两句诗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

清朝统治者认为“他”怀念明朝,不满清朝,于是便把“他”处死了。

(2)有人具有反清的思想;统治者断章取义,制造冤狱。

(3)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4)文字狱是君主集权空前加强的表现,同时也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12.参考答案(1)担心国家领土和主权受到外国侵犯。

(2)闭关锁国政策。

(3)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启示: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外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