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周庄水韵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周庄水韵》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周庄水韵》语文版
闻名画家吴冠中曾赞扬:“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名不虚传。
【课上冲破】
一、预习反馈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参差( )( )谛听( ) 摇曳( )娴熟( ) 屋脊( )
2. 本文文体:。
二、文题解读
一、水韵”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即多姿多彩的水乡。
二、题目的作用是:。
三、文本解读
1.作者几回游览周庄,并在文中找出其所在的段落?
2.文章可分为两部份,试着为其划分层次,并归纳每部份的内容。
3.找出课文第一部份中表述作者对周庄水乡印象的句子?
4.归纳 第一部份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描述了周庄所具有的的那个特点?
5.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比较的用意是什么?
【课后提高】
1.给加( )
2.《周庄水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家
【课后反思】
第2课 《周庄水韵》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前两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周庄品析动人的情韵。
2.赏析作者第三次游览周庄的印象,品析刻画景色的手法
第2课 《周庄水韵》
(第1课 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内容。(重点)
2.理清顺序,把握游踪。(难点)
【课前积存】
1.作者常识:,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课上冲破】
一、文本解读:
1.作者前两次去周庄,别离在什么季节,给作者留下了如何的印象?

周庄水韵 原文

周庄水韵 原文

周庄水韵①赵丽宏①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②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②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

周庄河道贞丰桥,富安桥,双桥……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一道风景。

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③,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③周庄的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

然而河上有桥,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缀为一体。

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

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景物。

④我曾经三次到周庄,每一次都坐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④,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⑤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斑斓,令人目眩。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周庄双桥1、选自《散文选刊》2000年第7期略有改动。

周庄在江苏昆山,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

2、漾动:起伏波动。

3、相看两不厌:意思是相互之间怎么看也看不够。

《周庄水韵》原文

《周庄水韵》原文

2. 周庄水韵1赵丽宏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

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2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3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4的花纹……还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

贞丰桥、富安桥、双桥……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

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5,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周庄的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然而河上有桥,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缀为一体。

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

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景物。

我曾经三次到周庄,每一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6,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7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8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9,令人目眩。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10,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

细细谛听11,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12,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1选自《散文选刊》2007年第七期。

有改动。

赵丽宏,当代作家。

1951年生,上海人。

2 周庄水韵

2  周庄水韵

2 周庄水韵教学目标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3、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教具准备1、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2、画一幅周庄图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

春秋战国时称摇城。

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

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2、教师检预习效果。

斑斓顔色错杂灿烂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眩目耀眼晶莹光亮透明参差指不整齐,不一致谛听仔细听娴熟熟练摇曳摇动如诉如泣形容声音柔细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3、自读课文,并思考:(1)“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三、精读课文1、讲解前三个自然段提问:开头三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那么,“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讲解“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第一次仲春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冬天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

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3、齐读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

并细细品味。

第2课时一、复习巩固二、讲解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旱情景和感受。

1、默读第5处自然段,并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思考: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按时间先后顺序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

2 周庄水韵-课件

2 周庄水韵-课件
富安桥始建于元至 正十五年(1355 年),后由沈万三 之弟沈万四出资重 建,成石拱桥,改 名富安桥,期望既 富又安 。
双桥是指位于周庄中心位置的世德和永安两桥, 建于明代,因出现于旅美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 的回忆》中而闻名。
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 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一道风景。
3、朗读课文,概括作者三次游览周 庄的印象。
(1)、仲春雨雾笼罩的水墨画 (2)、冬天黑白分明的版画 (3)、春夜张灯结彩的七彩梦幻图
二、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1、说说
周庄给作者留下的总的印象.
总体印象:
…这里的水,还有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河水、波光、倒影、石桥、小舟、行人———
“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看到。”
4、作者三游周庄,你觉得描绘最详细的是哪一 次?抓住哪些具体景物,按什么顺序描绘“水韵” 的?
楼房,小街,彩灯,小河,花船,礼花……(水景)
天上 岸上 水上 古镇尽头 地上
归纳: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水韵”(移步换景)
思考:作者调动了什么手法 写自己第三次游周庄?
小船经过一座拱桥
水面突然变得清澈剔透, 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 下射出。
2.作为游记,作者几游周庄?为我们描绘了哪几幅“ 水韵图画”?
第一次: 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
烟雨迷蒙的水墨画。
第二次:
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
冰雪融化的动感版画。
第三次: 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
五彩缤纷的梦幻图
3、找出文中作者描述自己第一 二次由周庄所见所闻所感的重点子
“„„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 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 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 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 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 星光„„小小的光点变 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 花„„

语文版第2课《周庄水韵》课文

语文版第2课《周庄水韵》课文

周庄水韵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炫目的花纹……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

贞丰桥,富安桥,双桥……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

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着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周庄的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

然而河上有桥,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缀为一体。

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

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景物。

我曾经三次到周庄,都是在春天,每一次都坐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那一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那天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斑斓,令人目眩。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

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最近一次去周庄也是春天,然而是在晚上。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周庄水韵》课件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周庄水韵》课件语文版

四 面 环 水
镇 为 泽 国
周庄像一块温润的碧玉浸在水中 咫尺往来,皆须舟楫
小 桥 、 流 水 、 人 家
沈厅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晓昏送流年
公 元
三 之

弟期
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壁建筑 富安桥
, 1355
沈望

万既 四富
出又
资安
重,
建心



张厅 轿自前门进
船从家中过
原名德记酒店。 早在20年代初,南社发起人 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 四次在迷楼痛饮酣歌,乘兴赋诗,




周庄水韵
赵丽宏 当代作家
(1) 和谐的声音 (2) 指韵母或章节的收音 (3) 指诗赋词曲

(4) 风雅、高雅
(5) 风度
(6) 气韵、神韵
(7) 美、标致
《词源》
旅美画家陈逸飞先生的大幅油画《双桥》

1984年,在纽约留学的上海画家陈逸飞,以双桥为素 材创作了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连同其它37 幅作品,于10月金秋在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 德·哈默的哈默画廊展出,引起轰动。
重,
建心



张厅 轿自前门进
船从家中过
原名德记酒店。 早在20年代初,南社发起人 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 四次在迷楼痛饮酣歌,乘兴赋诗,
迷楼 慨吟唱,后将百余首诗篇 为《迷楼集》流传于世。
古树,斜阳,你可懂流水人家?
青石,竹笾,曾记否槌衣声响?
红楼、船坞,几时有笙萧阵阵?
双环、玉扣,数得清小乔风韵?
迷楼 慨吟唱,后将百余首诗篇 为《迷楼集》流传于世。

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早读手册课件:2.周庄水韵

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早读手册课件:2.周庄水韵

❷多音字、形近字
参((ccāēnn))参参加差 (shēn)人参
(cī)参差 差( (cchhāà) )差 差别 劲
(chāi)出差
眩 泫( (xxuuàànn) )眩 泫晕 然 炫(xuàn)炫目
❸词语积累 ①斑斓:颜色错杂灿烂。 ②眩目:耀眼。 ③谛听:仔细听。 ④参差:指不整齐,不一致。 ⑤娴熟:熟练。 ⑥如诉如泣:像是在诉说,又像是在小声哭泣,形容声音柔 细。 ⑦难以捉摸:不容易猜测、预料。 ⑧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⑨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⑩漾动:起伏波动。 ⑪飘忽:文中是捉摸不定的意思。 ⑫晶莹:光亮透明。 ⑬万般:许多;种种。 ⑭勾勒:勾画。 ⑮剪影:文中指轮廓。 ⑯璀璨:形容光彩鲜明。 ⑰摇曳:摇动。 ⑱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2.周庄水韵
❶生难字 木橹.(lǔ) 漾.动(yànɡ) 眩.目(xuàn) 屋脊.(jǐ) 丝弦.(xián) 春仲.(zhònɡ) 稍纵.即逝(zònɡ) 娴.熟(xián) 轨.迹(ɡuǐ) 参.差.(cēn cī) 隐匿.(nì) 斑斓.(lán) 璀.璨.(cuǐ cà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晶莹.(yínɡ) 谛.听(d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周庄水韵名校讲坛1.主题解说这篇游记以表现周庄的“水韵”为线索,通过三次写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表现了周庄不同季节、不同角度的美。

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以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和对外开放意识,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重点突破(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他对周庄的总体印象的?提示:从水中迷离的倒影、河道上应接不暇的拱桥及“井”字形的河道这三方面来写,突出周庄是东方的“威尼斯”。

(2)周庄夜景奇妙梦幻,描写彩灯、花船、礼花,有什么表达作用?提示:渲染周庄欢乐的节日气氛,表现了周庄古镇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从侧面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及对外开放意识。

3.难点攻克文章是如何将第二次游周庄描绘得有声有色的?提示:(1)运用比喻修辞加以描绘。

如“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的周庄令人目眩的色彩,却仍旧蕴含着凝重的历史韵味。

(2)准确用词加以描绘。

如“抚摸”把阳光拟人化,突出阳光的温暖、轻柔,给人以舒适感。

(3)调动各种感官加以描绘。

作者调动了视觉、触觉、听觉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写了雪后周庄的柔媚动人。

(4)运用叠词加以描绘。

如“斑斑”“袅袅”“重重叠叠”等叠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既绘其形,又传其声,给人以美好的遐想。

4.结构图解周第一次仲春烟雨迷蒙水墨画庄第二次冬天冰雪动感版画水韵第三次春夜旅游节七彩梦幻图5.学法点津抓住景物的特征一切景语皆情语。

抒发情感是写景散文的灵魂。

作者在文中借助描写周庄美景来抒情。

我们在阅读分析中,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呢?【典型例题】雪后周庄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参考答案】典雅古朴、对比鲜明的版画。

【技法点睛】(1)找概括性强的词语。

从语段中“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一句可以找出答题关键词。

(2)找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加以概括。

如“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写出了水乡的缠绵细腻,富有柔情。

(3)从对比映衬中概括。

通过与春雨迷蒙中的周庄的对比,概括出景物的特征。

6.拓展延伸周庄寻梦入夜决意不睡/再游周庄/月朦胧柳朦胧/红灯如梦如何解读/中国第一水乡/都说古则美/美则古/叫人如何反叛传统打开宝盒古秘/庄周化蝶/飞过拱桥/我却醉眠/水巷的船上【赏析】“我”醉眠在周庄水巷的船上之后,便做了一个关于美丽周庄的美梦,梦中再现的竟然都是周庄如梦如幻、诗情画意的水韵风情……1.为以下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斑斓.( ) 眩.目( ) 仲.春( ) 如诉如qì()晶莹.( ) 参差..( )( ) 谛.听( ) 瞬.息万变( )xián( )熟璀璨..( )( ) 摇yè( ) 稍纵即逝.(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

( )(2)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碎成斑斓..的光点……( )(3)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 )(4)船娘是一位三十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乌国际商贸城喜庆用品专区张灯结彩....,来自国内外的客商在这里忙着采购。

B.今年春季一些城市的天气忽冷忽热,不少人感慨:春姑娘的脾气真是让人难以捉摸....,大家还是多提防着点为妙。

C.对面临择业的大学生而言,“趋热避冷”是很多大学生及其父母的思维定式,然而专家表示,市场瞬息万变....,冷门、热门专业也在不断变化。

D.宜昌的彩陶工艺在极短的时间里登上艺术之巅,随后又轰然坍塌;它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是稍纵即逝....的绚烂。

4.在下列句中空格中填上标点符号。

(1)富安桥双桥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一道风景。

(2)在耀眼的阳光下,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5.(福州中考)下面这句话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5·18海峡文化精品展”展出了寿山石、脱胎漆器、漆画等数十件,展示了福州的文化特色。

6.作者在文中写道:“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一道风景。

”观察下面周庄的桥的图片,请根据“桥”的特点,拟一个标题。

(A) (B) (C)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建于1086年的古镇周庄,因邑人周迪功先生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

春秋时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名为贞丰里,是隶属于江苏省昆山市和上海交界处的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材料二:急水港西连白蚬江,东达淀山湖,江面宽阔,水流湍急。

有时北风紧吹,浊浪排空,令人望而生畏。

有时风平浪静,碧水东流,又让人诗意盎然。

而白帆片片,百舸争流的情景,更使人想起苏轼的词句:“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生出满腔豪情。

(1)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材料一与材料二体现周庄怎样的特点。

材料一:材料二:(2)下面是周庄的一段导游词,请结合以上材料,从另一个角度再撰写一段。

周庄,海纳百川,这里既有江南潺潺的流水,裹着万般柔情,也有大江的澎湃,传递着万般豪情。

阅读课文第5、6两段,回答问题。

8.第5段最后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9.“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一句,对后文写焰火起了什么作用?10.“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一句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景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11.作者为什么写三次游周庄,第三次为什么详写?水的周庄赵祖平①去周庄,最好走水路,在与水亲近之中走近周庄再好不过的了。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在童谣的意境中,潺潺水声,快慢船橹,穿过了一片宽阔的湖面后,随着水道变窄,波平水静,周庄的轮廓越来越清晰了,青瓦灰墙,石墩石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心中的渴望在水面荡起的弧线里越来越接近眼前的现实。

②周庄原本“藏在深闺人未识”,认识周庄,这个让台湾女作家三毛激动流泪的地方,应该感谢两个人:一是周庄的骄傲,江南首富沈万三,他的富庶,他的轶事足以让周庄声名鹊起;二是旅美画家陈逸飞,一幅《故乡的怀念》蜚声世界,使周庄赢得“江南第一水乡”美誉,水乡也热闹了起来。

周庄的美,美在水,正如以画周庄而闻名的画家吴冠中所言:“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水是周庄的血脉,水是周庄的魂,水是周庄的根基,水是周庄的魅力。

那里河网如织,河道纵横,阡陌相通,小桥流水,依水成街,环水设市,沿水成路,傍水成园;民居近水,开门见河,出门动橹,以船代步。

长长的街沿长长的河随意延伸,不知从哪里来,不知流向何处,始终流淌,年年岁岁。

清晨水雾薄纱,午间柔阳轻风,傍晚渔舟唱晚,晚上明月倒映。

给了周庄人难得的安逸、难得的逍遥和难得的舒适。

③周庄的水,厚天地之美,集流动之韵,静静地看,周庄的水是柔和的,美丽的,入诗有声,入画有色,水中的桥,水中的影,水中的人,水中的乐,水中的画,水中的诗,“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里”,流出了水乡简单的美丽,给了水乡一抹绿色,绿得恬静,绿得安宁,绿得妩媚,绿得鲜亮。

周庄是水做的,周庄与水有不解之缘,一样的水,在周庄有不一样的情愫,水在周庄更为鲜活,周庄因水而建,因水而富,也因水得以恩泽,那不起眼的条条小河,连着运河,连着长江,连着黄浦江,流出了周庄的财富,沉淀下周庄自己的历史与文化。

那宽敞的沈厅容下的是商贾的稻米、丝绸,还是水乡商人特有的智慧?那双桥是画家笔中的景象,还是他心中的期冀?关于阿婆茶的传说是否那么悠久?作为水乡,周庄保留了古老的布局,还有淳朴的民风民俗,采莲、浣纱、沐浴、垂钓,湿漉漉的场景是活力,是欢愉,是周庄人以水为乐的生活。

④水乡的水,是千年传唱的曲,古老而神奇,那充满诗情画意的音符,那粼粼波光的乐章,是江南的丝竹江南的歌,泛起一阵阵难以忘怀的感动。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⑤在古色古香的茶楼里,品周庄特有的阿婆茶,那茶经水冲泡,顿时茶香四溢,恰如周庄,有了水,有了生命,有了水,有了周庄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上善若水,我心中永远的周庄。

(选自《东平湖文艺》总第15期,有删节)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①段的主要内容,并说说饱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3.认真阅读第②段文字,品味加线语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14.比较第③段加线语句与下列语句,然后回答问题。

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

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选自赵丽宏《周庄水韵》) (1)这两篇文章都是写周庄的水的文章,但这两句话写人的较多,是否脱离了主题?(2)这两句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简要说说分别起到的作用。

15.文章最后一段除了赞美周庄外,还饱含作者对周庄的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lán xuàn zhòng 泣 yíng cēn cī dì shùn 娴 cuǐ càn 曳 shì2.(1)满足(2)颜色错杂灿烂(3)不整齐,不一致(4)熟练3.D(解析:D项中的“稍纵即逝”形容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应该用来形容“过程”,而不是同为形容词的“绚烂”。

)4.(1)、、……(2),,,,5.在“等数十件”后加“作品”或删去“数十件”。

6.水乡情韵小桥流水人家暮色古桥7.(1)历史悠久风景怡人(2)示例:周庄,这个江南古镇,如今以它特有的豪情迎接八方游客,这里有恢宏的长江,有柔情的流水,走进周庄,犹如进入一个诗意的境地。

8.渲染了周庄水乡欢乐的节日气氛,巧妙地将古镇水乡悠久的历史和欢乐、五彩缤纷的现实有机地联系了起来,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9.以幽静暗淡的环境,衬托出节日礼花的七彩斑斓,摇曳生辉。

10.从水中的倒影写天空的礼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礼花的辉煌美丽表现得形象而生动。

11.作者多次游周庄水乡,表明了周庄景色情韵深深吸引着作者。

有些景点单凭一次游览,浮光掠影,感受肤浅,难以领悟其奥妙,体会其神韵。

一次、两次、三次,仔细观赏,细细品味,才能多角度地领悟其境界之妙处。

所以本文写了三次周庄水乡之游,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所以详写第三次游周庄。

12.渐近周庄的情景。

饱含作者对于实现游周庄夙愿的兴奋之情。

13.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周庄水乡的意境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