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周庄水韵》说课稿

合集下载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10篇】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10篇】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10篇】周庄水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的抒情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实情感;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4.体会山川美丽多娇,享受美的乐趣,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游记散文的写法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

2、难点:理解“水韵”的含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

春秋战国时称摇城。

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就曾居住周庄,它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一个周庄”。

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她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正如著名画家吴冠中所言“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被评为中国“第一水乡”。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这中国第一水乡的风韵。

今天让我们随散文家赵丽宏一起去游览周庄,感受周庄的水之韵。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解题。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人在“行万里路”后才写出优美动人的游记,本文作者赵丽宏三次神游周庄写下此篇《周庄水韵》,这个“韵”字指什么?周庄水的“韵”具体体现在哪儿呢?同学们要带着这个问题来欣赏本文。

2、复习游记知识,请学生完成下列填空。

游记,要点明、,交代、,抓住,并做到。

(答案:时间;地点;游踪;观赏顺序;景物特点;情景交融。

)3、朗读课文。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并指出一些字词的音义。

(1)提出疑难字词。

(2)解释重点词语。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2. 引导学生关注周庄的水韵特色。

教学内容:1. 介绍周庄的位置、历史和风貌。

2. 探讨周庄的水系特点和水利工程。

教学活动:1. 展示周庄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周庄的美。

2.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周庄的概况。

3. 分组讨论,探究周庄的水韵特色。

作业布置:1. 让学生收集有关周庄的资料,了解周庄的历史和文化。

2. 写一篇关于周庄水韵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章:周庄的水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庄水系的形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水乡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周庄水系的形成原因和历史背景。

2. 分析周庄水系的特点和功能。

1. 引导学生观察周庄水系的地图,了解其分布情况。

2. 分组讨论,分析周庄水系的特点。

3. 举办水乡文化讲座,让学生了解周庄水系的文化价值。

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一幅周庄水系的简单示意图,标注其主要河流和桥梁。

2. 写一篇关于周庄水系的短文,描述其特点和自己在周庄的经历。

第三章:周庄的古建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庄古建筑的历史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周庄古建筑的种类和特点。

2. 分析周庄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参观周庄古建筑,观察其建筑风格和构造特点。

2. 分组讨论,分析周庄古建筑的历史价值。

3. 举办古建筑保护讲座,让学生了解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1. 让学生拍摄一幅自己喜欢的周庄古建筑照片,并简要介绍其历史和特点。

2. 写一篇关于周庄古建筑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古建筑的感受和建议。

第四章:周庄的民俗风情1. 让学生了解周庄的民俗风情。

2.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周庄的民俗风情,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2. 分析周庄民俗风情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参观周庄的民俗风情,如民间艺术展览、传统手工艺制作等。

周庄水韵说课稿(精选3篇)

周庄水韵说课稿(精选3篇)

周庄水韵说课稿(精选3篇)周庄水韵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周庄水韵说课稿(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周庄水韵说课稿1一、说教材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今天这么热的天,大家在这里比赛,很闷热。

请大家随我到一片清凉地吧---周庄走一走。

古人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的课文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当中《周庄水韵》的作者更是用优美的文笔将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犹如欣赏了一幅有声有色、韵味十足的动态风景画。

经过第一课《巴东三峡》的学习,学生对游记这一体裁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应该再加深对游记的理解,学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爱乡意识。

根据大纲及本单元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将这一课安排为两课时,下面是我确定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掌握写景的顺序和方法,品味本课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查阅资料,较全面地了解周庄的现状。

(要求上课之前上网去查资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的思考,提高审美情趣。

重难点的确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身处农村,很少游历他乡,现有的认识水平不够理想,本课的语言清新优美,修辞的恰当应用,这些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对学生今后的写作极有帮助。

同时,本文是篇游记,学生以前接触较少,对游记的写作方法不甚了解。

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走出课本,能将人文价值的评价迁移到家乡名胜,而这方面学生也是较为薄弱的,也是个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这一课重难点如下:重点: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周庄水韵的古典意境。

难点:1、学习写作方法。

2、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说教法重难点既然已经圈出了,那又该如何来突破呢?想了想,决定采用以下方法:1、多媒体直观法教学。

课文《周庄水韵》教案

课文《周庄水韵》教案

课文《周庄水韵》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周庄水韵》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春色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对课文《周庄水韵》进行简要介绍,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提炼主题思想。

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情感抒发和艺术手法等。

2.3 重点词语解析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讲解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

3.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方法。

3.4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词佳句,培养审美情趣。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周庄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课文按照教学内容,分段讲解课文,解答学生疑问。

4.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4.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抄写课文中的美词佳句。

5.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家乡风光的短文。

5.3 预习下节课内容。

5.4 搜集其他描写周庄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6.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学习结束后,组织测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去周庄或其他具有水乡特色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语文文学周庄水韵教案范文

语文文学周庄水韵教案范文

语文文学《周庄水韵》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2. 激发学生对周庄水乡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周庄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教学难点:周庄水乡文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出示江南水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了解的江南水乡的特点。

二、简介周庄教师简要介绍周庄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旅游资源。

三、探讨周庄水乡文化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周庄水乡文化的特点,学生可结合课前预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

四、新课导入教师说明本节课将学习《周庄水韵》,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美景和风土人情。

第二章:作者简介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作者的生长背景和创作经历。

2.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周庄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作者的生长背景和创作经历。

教学难点:作者对周庄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一、作者生平简介教师介绍作者的生长背景、求学经历和创作生涯。

二、作者与周庄教师阐述作者对周庄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眷恋。

三、走进课文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笔下的周庄美景和风土人情。

第三章:品味语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欣赏散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一、快速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感受散文的语言特点。

二、品味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恬静、优雅、古朴、宁静”等,并解释其含义。

三、解读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如“阳光洒在青石板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四、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并解释其魅力所在。

第四章:感悟情感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周庄水韵》教案设计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周庄水韵》教案设计 语文版

2、《周庄水韵》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3、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

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就曾居住周庄,它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

著名山水画家吴冠中曾说过:“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周庄被成为中国“第一水乡”。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这中国第一水乡的风韵。

二、作者简介赵丽宏,上海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

1951年2月出生于上海,种过田,学过木匠,做过乡村邮递员。

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在《萌芽》月刊从事文学编辑工作。

1987年成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2000年被华东师大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等共40余部。

三、补充材料:周庄——江南第一水乡,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的昆山市境内,始建于公元1086年。

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

宋代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舍宅为寺,百姓感其恩德,故称此庄为“周庄”,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由于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

故历代免遭战乱,900多年来仍保留独特的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

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补充: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被誉为“梦里水乡”,古称贞丰里,是江南六个著名古镇之一。

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河流呈井字形从镇中穿过,“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小小的的周庄共有10座400--800年历史的古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周庄水韵》教学案 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周庄水韵》教学案 语

2 周庄水韵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掌握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整体印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3.品读文章1-4自然段,体会作者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学习重难点】1.掌握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整体印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体会作者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

春秋战国时称摇城。

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当代著名散文家赵丽宏的《周庄水韵》,领略一下他笔下的周庄,以及周庄给予他心灵的感悟。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赵丽宏,中国当代作家,1951年生,上海人。

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

作品多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奖。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斑斓.(lán)眩.目(x uàn)晶莹.(yíng)参差..(cēn cī) 谛.听(dì) 娴.熟(xián)瞬.息(shùn) 璀璨..(cuǐ càn) 摇曳.(yè)3.理解词义。

斑斓:颜色错杂灿烂。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眩目:耀眼。

晶莹:光亮透明。

参差:指不整齐,不一致。

谛听:仔细听。

娴熟:熟练。

摇曳:摇动。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三次游历的过程,都对周庄有一个整体比喻,你能把这三个句子找出来吗?明确:第一次: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第三次: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3篇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3篇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3篇周庄水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欣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3、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教具准备1、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2、画一幅周庄图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

春秋战国时称摇城。

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

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2、教师检预习效果。

斑斓顔色错杂灿烂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眩目耀眼晶莹光亮透明参差指不整齐,不一致谛听仔细听娴熟熟练摇曳摇动如诉如泣形容声音柔细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3、自读课文,并思考:〔1〕“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三、精读课文1、讲解前三个自然段提问:开头三段,表达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那么,“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讲解“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第一次仲春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冬天一幅色彩比照强烈的版画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

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3、齐读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

并细细品味。

第2课时一、复习稳固二、讲解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旱情景和感受。

1、默读第5处自然段,并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思考: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学生答复,教师归纳总结:按时间先后顺序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周庄水韵》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的游记散文。

作者从不同的时间、季节入手,分三次描写了周庄水乡给人的印象,让人犹如欣赏了一幅有声有色、韵味十足的动态风景画。

根据大纲及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并掌握写景的顺序和方法,品味本课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能背诵第二次游周庄的课文部分。

情感要求:感知水乡动人的情韵,了解祖国如诗如画的水乡风貌,感受祖国河山的美好。

重、难点的确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身处农村,很少游历他乡,现在的认识水平不够理想;本课的语言清新优美,修辞运用非常恰当,这些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对学生今后的写作极有帮助。

同时,本文是一篇游记,学生以前接触少,对游记的写作方法不太了解,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我确定本课的学习重难点如下:
重点: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周庄水韵的古典意境。

难点: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法
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呢?我用了以下方法:
1、多媒体直观教学。

文字毕竟是抽象的,因此我设计用多媒体展示周庄的`美景,先让学生对周庄有一个清新、鲜明、深刻、直观的印象,再牵移到文字上的周庄,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课堂活动以诵读为主。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诵读。

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并受到情感熏陶。

三、教学设计
1、观赏视频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一开始老师就有一个责任——那就是将学生分散的思维迅速地聚拢,拉回教室,所以我设计的一个这样的开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旅游,我们到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的江南古镇周庄去走走,去领略它第一水乡的独特风韵。

多媒体播放周庄水乡的视频。

舒缓的音乐,美丽的风景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

2、听读感知。

新课一开始,我又借助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声情并茂的范读,屏幕上美丽如画的周庄景色,使课文内容形象化,直观化,从而有效的吸引的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听完朗读后,要他们完成了我事先布置的感知任务:
1)、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叙述周庄水乡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6自然段):描述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2)、作者对周庄的整体印象: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还有一切和连在一起的事物(这些事物指河水、波光、倒影、石桥、小舟、行人等)。

让人不由想起马致远的一句词:小桥流水人家。

3)、作者对这样印象的评价: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4)、这样景象指:
水中倒影—色彩斑斓
水上石桥—风采各异
水傍古镇—古镇和水浑然一体
5)、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分别是:
第一次,时间是仲春,作者看到的是周庄的雨景,水墨画;
第二次,时间是冬天作者看到的是周庄雪后的景色,好像一幅版画;
第三次,时间是春夜,作者看到的是正在办旅游节的周庄,好像一幅油画。

3、朗读感悟
周庄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吸引作者去游历,去观赏,原因在于周庄水乡多姿多彩,动人心弦的情韵所在,下面我们踩着作者的足迹,跟随作者去领略周庄的多种风韵。

我用多媒体分别展示表现作者三次游周庄所见之景的风景图片,同时配以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指名三个朗读能力好的同学朗读课文有关内容作画面解说,这种三管齐下的虚拟旅游形式让学生油然而生身临其境之感,他们很快感悟出不同时节周庄风景的不同意境。

烟雨笼罩的周庄给人一种迷离朦胧的美;冰雪融化的周庄让人领略到一种典雅古朴之美;张灯结彩的周庄有一种色彩斑斓之美。

4、学生自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在自由充分的朗读课文中的精彩语段,从中品味本课准确生动的语言,增强学生语感,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角度和方法。

学生朗读时我用多媒体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能真正融进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由于有了之前的感知和理解,这一情节的设计使课堂在优美轻柔的背景音乐中书声朗朗,学生读得入情入境。

当同学们读到“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句时,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精彩的画面:远远望去,薄雾隐隐约约,如梦如幻,恰似一缕纱巾,缠绕在少女的腰际,伴随着轻风飘荡。

此刻,同学们已经能真正融入课本进行有创意的的个性朗读了。

他们的语感无形中增强了,而且还能让同学们对游记散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5、探究写法。

趁着同学们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的契机,我适时安排他们探讨这篇游记的写作方法。

(按照时空顺序多角度描写景物;先略后详,逐步加深描写;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景物)我就这样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6、布置作业:
学生讨论:作者在写了前两次游览周庄之后,为什么还要写第三次游览周庄?
7、课堂在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结束。

周庄水乡就像这首歌中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一样美丽动人,多姿多彩,让人向往。

我们伟大的祖国到处是壮丽的河山,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大家都要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四、教学反思
上完《周庄水韵》这一课后,我深深的感受到,在新的教学思潮中,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课本的单一教学是远不能很好的诠释新课标的,那种单一的资源是一种缺失。

我们就自觉地、迅速地完成这种观念的转变,尽可能地学会利
用,挖掘,拓展并整合资源,尽可能的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去激活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建构一个多维的教育教学新时空,一个生动无比的活力四射的创意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