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语文周庄水韵教案语文版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10篇】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10篇】周庄水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的抒情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实情感;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4.体会山川美丽多娇,享受美的乐趣,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游记散文的写法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
2、难点:理解“水韵”的含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
春秋战国时称摇城。
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就曾居住周庄,它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一个周庄”。
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她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正如著名画家吴冠中所言“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被评为中国“第一水乡”。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这中国第一水乡的风韵。
今天让我们随散文家赵丽宏一起去游览周庄,感受周庄的水之韵。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解题。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人在“行万里路”后才写出优美动人的游记,本文作者赵丽宏三次神游周庄写下此篇《周庄水韵》,这个“韵”字指什么?周庄水的“韵”具体体现在哪儿呢?同学们要带着这个问题来欣赏本文。
2、复习游记知识,请学生完成下列填空。
游记,要点明、,交代、,抓住,并做到。
(答案:时间;地点;游踪;观赏顺序;景物特点;情景交融。
)3、朗读课文。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并指出一些字词的音义。
(1)提出疑难字词。
(2)解释重点词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周庄水韵》教案设计语文版

2、《周庄水韵》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3、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
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就曾居住周庄,它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
著名山水画家吴冠中曾说过:“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周庄被成为中国“第一水乡”。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这中国第一水乡的风韵。
二、作者简介赵丽宏,上海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
1951年2月出生于上海,种过田,学过木匠,做过乡村邮递员。
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在《萌芽》月刊从事文学编辑工作。
1987年成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2000年被华东师大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等共40余部。
三、补充材料:周庄——江南第一水乡,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的昆山市境内,始建于公元1086年。
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
宋代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舍宅为寺,百姓感其恩德,故称此庄为“周庄”,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由于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
故历代免遭战乱,900多年来仍保留独特的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
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补充: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被誉为“梦里水乡”,古称贞丰里,是江南六个著名古镇之一。
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河流呈井字形从镇中穿过,“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小小的的周庄共有10座400--800年历史的古桥。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2. 引导学生关注周庄的水韵特色。
教学内容:1. 介绍周庄的位置、历史和风貌。
2. 探讨周庄的水系特点和水利工程。
教学活动:1. 展示周庄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周庄的美。
2.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周庄的概况。
3. 分组讨论,探究周庄的水韵特色。
作业布置:1. 让学生收集有关周庄的资料,了解周庄的历史和文化。
2. 写一篇关于周庄水韵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章:周庄的水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庄水系的形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水乡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周庄水系的形成原因和历史背景。
2. 分析周庄水系的特点和功能。
1. 引导学生观察周庄水系的地图,了解其分布情况。
2. 分组讨论,分析周庄水系的特点。
3. 举办水乡文化讲座,让学生了解周庄水系的文化价值。
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一幅周庄水系的简单示意图,标注其主要河流和桥梁。
2. 写一篇关于周庄水系的短文,描述其特点和自己在周庄的经历。
第三章:周庄的古建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庄古建筑的历史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周庄古建筑的种类和特点。
2. 分析周庄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参观周庄古建筑,观察其建筑风格和构造特点。
2. 分组讨论,分析周庄古建筑的历史价值。
3. 举办古建筑保护讲座,让学生了解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1. 让学生拍摄一幅自己喜欢的周庄古建筑照片,并简要介绍其历史和特点。
2. 写一篇关于周庄古建筑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古建筑的感受和建议。
第四章:周庄的民俗风情1. 让学生了解周庄的民俗风情。
2.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周庄的民俗风情,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2. 分析周庄民俗风情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参观周庄的民俗风情,如民间艺术展览、传统手工艺制作等。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周庄水韵》。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水乡”、“古镇”、“石桥”等。
(3)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朗读和模仿,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建筑美、艺术美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周庄水韵》。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对周庄文化特色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周庄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周庄的美丽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周庄的了解。
2.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周庄水韵》。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3. 生词与短语学习:(1)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水乡”、“古镇”、“石桥”等。
(2)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生词和短语的用法。
4. 课文理解:(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述和细节。
(2)回答学生对周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的问题。
四、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抄写并背诵《周庄水韵》。
(2)收集有关周庄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词和短语的练习。
(2)写一篇关于周庄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
(2)评估学生的课堂作业表现。
3. 学生反馈:(1)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
(2)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周庄的风景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水乡之中,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课《周庄水韵》教学案 语文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周庄水韵》教学案语文版【学习目标】1.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掌握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整体印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3.品读文章1-4自然段,体会作者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学习重难点】1.掌握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整体印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体会作者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
春秋战国时称摇城。
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当代著名散文家赵丽宏的《周庄水韵》,领略一下他笔下的周庄,以及周庄给予他心灵的感悟。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赵丽宏,中国当代作家,1951年生,上海人。
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
作品多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奖。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斑斓.(lán)眩.目(xuàn)晶莹.(yíng)参差..(cēn cī) 谛.听(dì) 娴.熟(xián)瞬.息(shùn) 璀璨..(cuǐ càn) 摇曳.(yè)3.理解词义。
斑斓:颜色错杂灿烂。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眩目:耀眼。
晶莹:光亮透明。
参差:指不整齐,不一致。
谛听:仔细听。
娴熟:熟练。
摇曳:摇动。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三次游历的过程,都对周庄有一个整体比喻,你能把这三个句子找出来吗?明确:第一次: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第三次: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周庄水韵》。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其用法。
(3)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对优美文字的感悟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通过描绘画面,表达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珍惜家乡美好风光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周庄水韵》。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其用法。
3. 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表达方式。
2. 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景物进行生动描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周庄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周庄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简介周庄的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2)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疑惑。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优美文字和表达方式。
(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分享和讲解。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2)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其用法。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表达方式,描绘自己熟悉的景物。
(2)学生互相交流,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周庄水韵》。
2. 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家乡风景的作文。
3. 收集有关周庄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

周庄水韵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周庄水韵》;(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陈运和及课文创作的背景;(2)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周庄的水乡特色;(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课文中的美景描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家园的意识;(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周庄水韵》;2.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 了解周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美景描写,学会欣赏和评价;2. 运用想象力,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周庄水乡;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家园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周庄水韵》文本;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3. 生字词卡片;4. 课堂讨论话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江南水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水乡的印象;(2)教师简要介绍周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3)教师板书课题《周庄水韵》,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4)学生讲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欣赏与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周庄水乡;(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3)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课文中的美景描写。
4. 小结与拓展(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鼓励;(3)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课文《周庄水韵》,收集有关周庄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9篇)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9篇)《周庄水韵》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抓住“水韵”,理清课文的思路,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体会出作者对周庄古风新韵的赞美之情。
3、引发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的思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学习赏析语言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真正领悟到水乡周庄的古典情韵和当代的价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周庄代表性的几幅画面,并配合古典乐曲。
2、教师解说:古老的石桥横跨在小河上;斑驳的老屋静默在河岸边;质朴的木船和云影、飞鸟徘徊在平静的河面上,这就是周庄。
著名山水画家吴冠中曾说过:“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那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这些图片带着我们一起领略了周庄的美,但我想不管是画家画笔下的周庄,还是摄影家镜头里的周庄,都没有文人笔下的周庄美。
今天这节课老师将与同学们一起随着著名作家赵丽宏那唯美的文字,走进周庄,感受它的曼妙,品味其中的水韵风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思考:你觉得本文的标题恰当吗?为什么?(作者为什么把题目定为“周庄水韵”而不是“周庄之韵”或“周庄之水”呢?)【明确:作者以“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一句为“经”,概括了全文景物特点,领起文中作者行踪,“诗意”一词与题目相呼应:“‘周庄水及与之连在一起的事物有何韵致?’——‘充满诗意’”;“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一句为“纬”,交待了文章所写内容范围,连缀起了全文所写景物。
作者以“周庄‘水韵’”为题,实在是再恰切不过了!在这两句话的统领下,作者又分两部分完成了整篇文章的写作:在文章前三自然段,作者先介绍了对周庄的整体印象;四至六段详细描述了自己三游周庄的见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语文周庄水韵教案2语文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学习全文清新优美又刻画精准的写景语言。
能力目标:
1学习作者按照时间转换而写景的游记创作手法。
2领略全文的境界和情韵之美。
3使学生在尝试写作散文时善于抒发真实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美的情操,细心体会发现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简析
重点: 1掌握作者移季换景的游记创作手法。
2掌握文中大量的生字生词,增加词汇积累。
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文中的真实感情及学习以“情”为文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一些周庄的图片、幻灯片,介绍周庄之时可以向学生展示这此图像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课文下注释。
教学步骤
一、分析本文准确简练的语言风格
二、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三、字词积累
四、品味作品语言
第二课时
一、与《巴东三峡》进行比较阅读
二、朗诵并背诵课文
四、解决课后习题
A21052 523C 刼*33916 847C 葼Yx38465 9641 陁32130 7D82 綂q* [35786 8BCA 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