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必修二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

传积累起来,然后产生生物的新类型。故A、
B、C三项符合达尔文学说的基本观点,而
D项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
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它们
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该地区原来 树木茂盛,树干表面长满浅色的地衣。19世 纪中期以前,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的,黑色 个体很少。后来曼彻斯特成为工业区,树干 表面落满黑色的煤烟灰。到了20世纪中期,
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有
(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
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
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
解析
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创立的以自
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该学说正确
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该学说认为遗传和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
为进化提供原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不利的
项 目
内容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自 然选择学说 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要 求
考 点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Ⅰ
Ⅱ Ⅱ
重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与生物 难 多样性 点
题型
选择题
年份及考卷 2009年上海 、广东卷 2008年山 东、江苏 、广东卷 2007年江苏 、广东卷
化,黑色成了保护色,导致浅色桦尺蠖数量
急剧减少而黑色桦尺蠖数量增加。但要注意,
这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因为人类并没有有
意识地参与选择,而且桦尺蠖黑化也并非人
类所需要。所以桦尺蠖黑化仍然是自然选择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个体携带的基因随个体死亡而从基因库中
第七章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材料三:
生物群落中,个体之间不仅有 激烈的生存斗争,也有和谐的合作。 小鸟会帮助鳄鱼清除牙缝中的肉, 母狮子会合作哺乳别的幼狮子,老 斑马甚至在群体被狮子追逼的时候 迎上去,以自杀来保护群体。
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材料四:许多学者从基因突变发生的几率出发, 计算出了产生新物种的概率,发现小得惊人。 美国生物化学家贝希以血液凝固的一系列生物化 学机制为例,讲述如此复杂精密的生命现象不可 能是进化出来的。其中一个蛋白(TPA)产生的 几率是1/10的18次幂,至少需要100 亿年才能发 生。如果同时进化出和它相互作用的蛋白,几率 就是1/10的36次幂…他说:很可惜,宇宙没有时 间等待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的由来
关于生命起源的几个假说
神创论
“上帝造人” “女娲造人”
自生论
“腐肉生蛆”
宇宙生命论
化学进化说
圣经中“创世纪”的情景
进化论
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 由共同的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来的,因 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一、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老年的达尔文
《物种起源》中文译本
到了19世纪末,达尔文的学说终于赢得了 科学界绝大多数人的支持,成为流行最广、影 响最大的科学思潮之一。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物种起源》(1859年)
■自然界中,选择物种的力量来自自 然环境。
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
事实1:生物 都有过度繁殖 的现象 事实2:物种内 的个体总能保 持稳定 推论1:个 体间生存 斗争存在
事实4:个体 间存在差异
事实3:资源是 有限的
事实5:许 多变异是可 以遗传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PPT (14)

样性;但无法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局限于个体水平。
三、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发展
( l )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 水平深人到基因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遗传和 变异的本质。 ( 2 )针对达尔文进化论以个体为研究单位往 往不易说明变异的来源和自然选择的作用,已 经从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单位。 ( 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仍然是自然选 择学说。
第 1 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长颈鹿的祖先 过度繁殖 后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 生存斗争 长颈、长前肢个体
(遗传积累) 适者生存
现代长颈鹿 自然选择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结果)
遗传变异
2 、理论价值 :
① 建立了生物进化的基础理论,促进生物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 ② 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唯物主义世界观 提供了有力的证据。③ 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²3. 用进废退是指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如食蚁兽的舌头细长); 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如鼹鼠眼睛萎缩。
4.获得性遗传是指环境影响改变了生物的遗传性状,这类后天获得 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如长颈鹿因食用树叶颈部伸长,这获得 的长颈可以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食蚁兽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例: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长颈鹿的始祖
现代长颈鹿
长颈鹿的祖先 过度繁殖 后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
长颈鹿的祖先 过度繁殖 后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
长颈鹿的祖先 过度繁殖 后代个体间的差异(变异) 生存斗争 长颈、长前肢个体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指一种发生在过去数百万年中的自然选择过程,根据这一进程,生物种群会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演变出新的物种,从而构成生物多样性。
这一理论由英国自然学家达尔文于1859年提出,他提出,生物体通过遗传变异,具有更高的生存率和繁殖能力,会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优胜出来,从而改变种群组成,实现物种的进化。
达尔文的观点引发了科学界的激烈讨论,但他的理论仍然被广泛接受。
经过这几百年的发展,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它的主要原则是:物种的进化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并通过能够改善优势基因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基础。
它是指环境对某些特性的偏好或排斥,从而影响种群组成。
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拥有某些特性的个体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下来,而这些特性有可能会随着进化而得到进一步改进。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领域,例如,研究者通过拼接基因,能够改变物种的表现形式,从而改变物种的生态环境;生物学家可以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物种的演化史进行研究,从而探索物种的起源;病毒的演化也受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影响。
总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一种强有力的理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并为科学家提供一个框架来研究物种的演化史。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1)、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这对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义。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他认为:一是“用进废退”的法则;二是“获得性遗传”的法则。
但这些法则缺乏事实依据,大多来自于主观推测。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历史意义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1.过度(不是过渡)繁殖——选择的基础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
2.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
生存斗争包括三方面:(1)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2)种内斗争(3)种间斗争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
3.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
4.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
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1、意义:自然选择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不足:对遗传和变异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个体水平。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反馈评价:
1.一只雌蛙能产卵4000~5000个,卵受精后只有5%~10% 能发育为成体。达尔文对这一事实的解释是( B)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自然选择 2.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D) A.适者生存 B.过度繁殖 C.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学说 3.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C)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适者生存 4.最先提出生物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 C) A.达尔文 B.孟德尔 C.拉马克 D.摩尔根
有关自然选择学说的几个结论:
1、变异是不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3、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4、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应。
1、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2、科学的解释了生命的统一性和生物的多样性 3、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科 学的轨道。
本质 1、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________。 个体水平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限于_________。
物种大爆发 3、强调物种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_________ 的现象。
种群 1、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原材料 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______ 自然选择 4、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隔离 5、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809)
主要内容:
1.所有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 进化来的。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 的。 3.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都是由 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 也是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
拉马克(1744—1829)
二、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二)、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中心观点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事实1:生物都有 过度繁殖的现象
推论1:个体间生 存斗争存在 事实4:个体间存 在差异 事实5:许多变异 是可以遗传的
事实2:物种内的 个体总能保持稳 定
事实3:资源是有 限的
推论2:具有有利变 异的个体,生存并留 下后代的机会多
二、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隔 离: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 流的现象。 地理隔离:同一物种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 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使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 象。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 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如果只通过地理隔离,2个种群的基因库各自发展,互不影响, 出现一定差异,但不会形成新的物种,最多也就是形成不同的亚 种--量变。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就是两个亚种。 生殖隔离则是由于2个种群之间的遗传物质基础(基因库)出 现较大的差异使其个体之间不能交配或杂交后代不育。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质变
意 义: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 进化论的基础。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一)、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过度繁殖: 各种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力,能 产生很多的后代,这称作过度繁殖。 生物能大量繁殖,但事实上每种生物 的后代能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是什 么原因呢?达尔文用生存斗争解释这 种现象。
第7 章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远去了“贝格尔”的帆影, 无涯是进化论的航程。 拔开那亿万年的迷雾, 寻觅着生命史的真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5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的 观点,现代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 A每代经常使用的结果 B变异朝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C繁衍后代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6有关进化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多种生物有强大的繁殖力 B生存斗争造成多数个体死亡,少数个体生存 C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变异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行,通过遗传逐渐积累
三拓展题
人类对濒危动物保护,会 不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 然选择?
3按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鲸没有牙齿,是因为他们吞食浮游生物 B长颈鹿是采食高处树叶反复伸颈的结果
C羚羊听觉灵敏、奔跑快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蛇身体细长无足,是经常出入鼠穴的结果 4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 C最早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 道
二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拉马克进化学说内容
A生物是不断进化的; B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低等到高等不断进化的; C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D拉马克支持物种不变论
2下列叙述中,属于获得性遗传的是
A为适应环境改变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B后代可以获得亲代的全部性状 C后代可以得到亲代的遗传物质 D生物所有性状的获得都是遗传的结果
传”。 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理论。 2进步意义: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 ①选择的基础: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②选择的手段: ③进化的原因: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④选择的结果:
一填空: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填空
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 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 );它 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 );它们 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 );颈长的能吃 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 适者生存 )。 终饿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一个生物的“种”或“物种”与种群又有什 么区别呢? 实际上,在自然界中,物种是以一个个种群存 在的,种群是物种繁殖、进化的基本单位。
现在练练吧!
小结: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也是生物 ( 繁殖 )的单位。 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基因突变与基因频率改变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 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异的根 本来源。是基因频率改变的基础。 在自然情况下,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且多数 是有害的,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吗?
如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是10-5, 对于一个中等大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来说 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2×104×10-5×108=2×107(个)
A、15% B、3.88% C、5.17% 15+2+14 D、10.3%
× 100%
色盲(b)基因频率=
200×2+200
=5.17%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可遗传的变异 突变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的特点:
普遍存在 随机发生 突变频率很低 多数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不定向的
总结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 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 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 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 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驴
骡
例:不同“人种”
世界各 地的人虽然 各有不同, 但他们之间 可以彼此通 婚,并且产 生可育的后 代。因此, 全世界的人 在生物学上 属于同一个 物种——智 人。
隔离
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 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地理隔离 隔离的类型 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
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物种的形成往往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将 不同种群间的差异不断积累,最后达到生殖 隔离,形成新物种。
有时无需地理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
在自然界里还 AABBCC(普通小麦) × DD(黑麦) 存在另一种物种形 成方式,它往往只 配子 ABC D 配子 需要几代甚至一代 就完成了,而且不 ABCD (不育) 需经过地理隔离。 例如,多倍体植物 秋水仙素处理 的形成就是如此。 自然界里几乎将近 AABBCCDD(八倍体小黑麦) 一半的被子植物和 (可育) 某些栽培作物就是 例: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 这样形成的。
森林时期
工业时期
灰蛾 黑蛾 灰蛾 黑蛾 99% 1% 1% 99%
7.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解释狼的进化过程。 (1)狼群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个体,如有跑得快的,有跑得慢的。它 说 明 生 物 具 有 _ 变异 _____的特性,而这种特性是生物进化 的 原材料 。 (2)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稀少,跑得快、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 选择 作用,而这种作用是 生存下去。这样,食物、环境对狼起了______ 定向的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 方向 。 ______
四 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物种的概念
在遗传学和进化论中,把能够在自然 状态下相互交配,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 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 即:不同物种之间有生殖隔离(动物 因求偶方式不同、繁殖期不同,植物因开 花季节、花的形态不同,而造成的不能交 配等都属于生殖隔离 )
例:马与驴的生殖隔离
马
第二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概念 2.基因库 3.基因频率
卧龙自然保护区 猕猴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B)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 、水草
B 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全部鱼
自然选择方向( 定向
)
小结(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不定向 )的,经过长 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 利变异逐渐( 积累 ),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 率发生( 定向 )改变,导致生物朝向一定 方向进化。可见,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 自然选择 ) 决定的。
种群中产生的变异( 不定向
)
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 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发生基因 交流。
例:虎狮兽
例:东北虎与华南虎
东北虎和华南 虎分别生活在我国 的东北地区和华南 地区,这两个地区 之间的辽阔地带就 起到了地理隔离的 作用。经过长期的 地理隔离,这两个 种群之间产生了明 显的差异,成为两 个不同的虎亚种。
例: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
英20世纪曼彻斯特 桦 尺 蠖
S(黑色)基因频率:5%以下
95%以上 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桦尺蠖形成了不同 的体色(黑色S、浅色s) 未形成生殖隔离,还有基因交流
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P117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13.1% 26% 60.9% 26.1% 73.9% 第4年 14.7% 29.2% 56.1% 29.3% 70.7% 升高 降低 „„
种群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的每一个细胞 内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这样每一代就会产生大量 的突变。
二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突变
基因 重组 多种多样 新的等位基因 的基因型 变异是不定向的
种群中出现大量 可遗传的变异
形成了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英19世纪曼彻斯特 桦 尺 蠖
( C )
2.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一种群的个体可以自由交配
B.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C.中国大陆上所有老虎是一个种群 D.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C
)
3.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A. 个体 B. 基因 C. 种群
D. 群体
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 发现,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为15人,女性患者1 人,男性患者14人,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 率应为( C )。
SS
10% 20% 70% 20% 80%
基因 型频 率
11.5 % 22.9 % 65.6 % 23% 77%
Ss ss
基因 频率
S
s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原因是: 淘汰不利变异基因、积累有利变异基因 • 结果是: 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6.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成工 业区。下表为该地区不同时期的两个变种尺蛾的数量比。这些变化 产生的原因是 ( ) C A.灰尺蛾迁离,黑尺蛾迁入 B.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成黑尺蛾 C.自然选择作用 D.人工选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