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刺山柑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刺山柑细菌群落的生态功能

刺山柑细菌群落的生态功能刺山柑(Fortunella spp.)是一种果树,属于芸香科柑橘属,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
刺山柑细菌群落是指在刺山柑根际土壤、叶片表面和果实表面等环境中共生的各种细菌的聚合体。
这些细菌由不同的物种组成,彼此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对刺山柑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刺山柑细菌群落的生态功能。
1.生长调节:刺山柑细菌群落中的一些菌株具有产生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能力。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合成植物激素如茉莉酸甲酯(MeJA)、茴香酸(IAA)和赤霉素(GA),这些植物激素可以促进刺山柑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一些细菌还具有促进刺山柑根系发育和提高根系吸收营养的能力。
2.病原抑制:刺山柑细菌群落中存在许多具有抗生素活性的细菌,它们可以抑制一些植物病原菌如黄曲霉、立枯病菌和青枯病菌等的生长。
这些抗生素可以直接杀死病原菌,或者通过竞争性抑制病原菌的营养和空间资源来减少其发病的机会。
3.营养循环:刺山柑细菌群落中的一些细菌具有解磷、解氮和解铁等功能,它们可以帮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和利用这些有机和无机营养物质。
此外,刺山柑细菌群落中的一些细菌还可以通过与植物根系的共生关系,增加植物根系表面的吸收面积,提高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
4.抗逆作用:刺山柑细菌群落中的一些菌株具有产生一些抗逆蛋白质和抗氧化酶的能力,这些物质可以帮助刺山柑植物抵御逆境胁迫如高温、干旱和盐碱等环境的损害。
此外,这些抗逆蛋白还可以促进植物的生理活性,如维持细胞的稳定性和活性等。
5.生态平衡:刺山柑细菌群落中的菌株之间存在竞争和合作关系,它们通过物质代谢、信号通讯和共享资源等方式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有助于维持刺山柑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避免一些有害细菌过度繁殖,从而维持刺山柑的健康生态系统。
总的来说,刺山柑细菌群落在促进植物生长、抑制病原菌、提供营养、增强抗逆性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刺山柑茎和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西北药学杂志
21 0 1年 2月 第 2 6卷
第 1期
中药 及 天然 药 物 ・
刺 山柑 茎和 叶 的 化 学 成 分 研 究
杨 涛 , 刘红娟 , 雪梅 , 富生。 俞桂 新 王 长虹 , 。程 。于 , ~, ’ 王峥 涛 (. 弘 ’ 1中药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中
The c e i a o tt e s f o s e s a e v s o ppa i pi o a L. h m c lc ns iu nt r m t m nd l a e fCa r ss n s
YANG Ta , I Ho gu n -, o L U n j a CHENG e i., 一 Xu me 一 YU u h n 。 CH OU ii , ANG a g o g 。 , ANG h n — F se g 。 Guxn W Ch n h n “ W Z e g
t n o ie eM e iie 。 h n h i 0 2 3 Chn i fChn s dcn s S a g a 1 0 , ia;3 Xij n ah n y a e iieTeh oo y Co Lt., rmu iXij n o 2 . ni g Hu s e g u n M dcn c n lg . d U u q , ni g a a
d i1 . 9 9 j is . 0 42 0 . 0 1 0 . 1 o : 0 3 6 /.sn 1 0 —4 7 2 1 . 1 0 0
中图分类号 :24 R 8
文献标志 ( O 1 0 一 a 60 1 0 - 4 7 2 1 1。 1 - 3 J
t o - ( . e M 0E y L b r t r o t n a dz t n o i e e M e ii e n h ATCM y La o a o y f rNe Re o r e a 0 1 Th Ke a o a o y f rS a d r ia i f o Ch n s d cn s a d t e S Ke b r t r o w s u c s a d Qu l y Ev l a i n o i e e M e ii e , n tt t f Ch n s a e i e ia S a g a Un v r i f Tr d to a i e e n a i a u t f Chn s d cn s I s i e o ie e M t ra M d c , h n h i t o u i e st o a iin lCh n s y M e ii e S a g a Ke a o a o y o mp e e c i t n。 h n h i 0 2 0, i a . h n h iR8 D n r o t n a d z — d cn , h n h i y L b r t r fCo l x Pr s rp i S a g a 1 1 Ch n ;2 S a g a L Ce t e f r S a d r ia o 2
维药刺山柑研究进展

维药刺山柑研究进展
史银基;程波;李敏;何江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2022(29)4
【摘要】刺山柑为新疆维吾尔医习用药材,民间多捣碎外敷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痛风等。
药理研究发现,刺山柑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抗氧化、保肝、抗
肿瘤,以及改善高血糖、高血脂、皮肤纤维化等作用。
本文对刺山柑的文献记载、
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加以整理,为刺山柑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148-152)
【作者】史银基;程波;李敏;何江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物研究所;石河子大学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HPLC法测定维药刺山柑种子中没食子酸和芦丁的含量
2.荧光光度法测定维药刺山柑种子中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3.维药刺山柑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进展
4.维药刺山
柑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研究5.维药刺山柑水提物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改革与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广 泛 的 中 药 知 识 和 适 应 中 药 产 业 发 展 需 求 的 能
学 生 的创新 意识 , 提高 科研 能力 。
力 。《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 课程是该 专业 的必修 2 科学、 灵活 的考核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课, 是学 生从 事更 深层 次 学 习及 研究 的基 础课 程 , 在 实验 考核 是检 验实 验教 学效 果和反 映学 生对 知 整个 专 业 的课程 结构 中处 于非 常重 要 的地位 。如 何 识 掌握 程度 的重 要手 段 I 5 J , 也 是 培养 学生 良好科 研 通过课程改革来培养学生 的科研创新能力 , 是一个 急需 解决 的问题 。结 合 学 校 现 状 , 我 们 以课 程 结构 及考核方式改革为切人点 , 以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 为平 台 , 突 出培养 学生 的科研 能 力和创 新 能力 , 逐渐
第3 1卷 第
甘 肃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J . GANS U C OL L E GE 0F T CM
V o 1 . 3 1 No . 5
0c t . 2 01 4
教学研究 ・
药 用植 物组 织 培 养实 验 课程 改 革 与学 生 科研 能 力培 养
陈红 刚 , 王 惠珍 , 杜 锼, 张延 红
( 甘肃 中医学 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摘要 : 通过对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课程结构、 考核方式及 实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培养 了学生的科研 能
力 和创 新 能力 , 同 时优 化课 程 内容 , 积极 开辟 以学生课 外兴趣 小组 及 大 学生科 研 项 目为基 础 的 第二课 堂 , 建
柑桔组织培养研究

无性系的快速繁苗
无性系快速繁殖的工业化及试管苗品种的商业化, 是柑桔组织培养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
用组织培养法作为良种快速繁殖的手段,主要有茎 芽培养、愈伤组织培养、胚状体培养等三种类型。
组织培养在柑桔育种中的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在柑桔的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及倍性育种方面具有重要的应 用价值。
杂交育种——采用离体培养合子胚能够保证合子胚继续发育。 突变育种——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并结合人工诱变的方法来扩大突变范围 倍性育种——多倍性育种是培育柑桔无核品种的重要途径
柑桔组织培养的应用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组织培养技术已成为柑桔 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在苗木的快速繁殖、无病 原体苗木的培育、种质资源的保存、柑桔育种等方 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柑桔无病原体苗的培育
柑桔是感染病 原体病害最为严重的果树之一。病原
体病害能使柑桔植株长势减弱、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严重威胁柑桔类的生产。
因此,在应从优化培养条件和改善培养方法、 诱导和驯化组培苗下地,构建优良外源基因用于转 化等实验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望
国内成功实现柑橘组培规模化生产的报道较少。我们以 樱桃组培为例,樱桃的种子萌发率低,实生苗易感染病毒,扦插 繁殖系数低,因而在生产实践的应用中受到很大的限制。采用 茎尖、茎段外植体进行樱桃快速繁殖,可以提高优良品种的繁 殖系数和抗病能力,培育优良砧木,改善嫁接亲和力。
离体珠心培养
优点:方法简便易行 缺点:约有26%的变异
珠心胚实生苗会具有各种童期性状,如多刺和 结果晚
多数品种往往需要10a以上才能结果,这极大 地影响了它在实践中的应用
离体胚珠培养
利用柑桔的多胚性培育珠心苗,是柑桔组织培养 中一种最早使用的方法。
维吾尔药材刺山柑组织快繁无菌系建立的初步研究

( o ee fP am cu cl c ne XnagA ru ua U i rt, rm i 30 2 C ia C lg h raet a Si c , i i gi l rl n e i Uu q 80 5 , hn ) l o i e jn c t v cy
A s u t O jc v 】 s bi m n o a aet yt fm dc a p n. Me o 】I h rc 。 b t c:【 bet e Et lh et f spi ss m o einl l t 【 t d n t s a i e r i a s c e i a h i tl
以 灭菌 去 离 子水 冲洗 5次 。【 论 】 外 植 体 的采 集 时 间 晴 天 相 对 雨 天 污 染 率 低 , 芽 出 芽 率 高 , 精 和 升 汞 结 对 腋 酒
双灭菌效果最佳。
关 键 词 : 山柑 ; 菌 系 ; 毒 剂 刺 无 消 中 图 分 类 号 :5 7 0 8 ¥6 . 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 4 3 (0 0 0 0 5 —0 10 — 3 0 2 1 )2— 2 1 5
Es a l h e t o e tc S s e f M e ii a a t Ca pa i t b i m n fa As p i y t m o d cn lPl n p rs s
s i o a L .Ex l n n Vir pn s p a ti t o
茎 段 污染 率 高 , 芽 的 污 染 率 低 , 用 腋 芽 作 为 外 植体 ; 作 台 外 的 最佳 消 毒 方法 是饱 和 的 洗 洁精 清 洗 后 用 自 腋 选 操 来水 冲 洗 2 ; 作 台 内 ? 0n 操 i 肖毒对 比 1% 次 氯 酸 钠 、% 双 氧 水 、 %溴 水 、 .% 升 汞 , . %升 汞 灭 菌 效 果 好 , 0 2 2 01 01 而 最 佳 操 作 台 内最 佳 灭 菌 体 系 为 7 %酒 精 消 毒 1 , 5 Os 以灭 菌 去 离 子 水 冲 洗 2次 , 于 0 1 后 .%升 汞 中浸 泡 9mn i,
刺山柑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

doy1 一a oybu eo -一 —lcprn s e 6 )H — rx一2cr x —lm nl 1 Dg oyaoi 、( s 一 y b A 3 u d
6 m, m 淡黄色。花 叶腋生 , 较大 , 一 c 花梗长 2~ c 萼 6 m; 4 m; 片 4枚 , 花瓣 4枚 , 倒卵形 , 多为 白色 ; 蕊 多数 ; 雄 雌蕊 1枚 , 子房具长柄并超 出雄 蕊 , 3~ c 长 4 m。蒴果 状浆 果类球 形或
刺 山柑 的化 学成 分和 药 理研 究
耿 东升① 邬建杰 , , 梁敬军
( 新疆军 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 新疆 乌鲁木齐 80 6 ) 30 3
摘
要 : 本文重点描述了新疆产刺山柑 的化学 和药理学特征 。按照刺 山柑根 、 叶、 茎 果实等不 同的部 位及提取方法 , 分别归
纳 了国内外学者对该植 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和百分含 量的研究结 果 。介绍 了刺山柑 降血糖 、 降脂 、 抗炎 、 抗氧化 和保 肝等药物
合物 。果实用甲醇提取后 , 还鉴 定 出吲哚类 葡萄糖苷 , 如 1. 吲哚.一 H 3 乙腈 40 1吡喃型葡萄糖苷和 1 吲哚一一 - —一 3 H一 3乙腈 4 - 0 1 60 1吡喃 型 葡 萄糖 基 ) 喃 型葡 萄 糖 苷 和 6H — . ( -. . 3 3 吡 一y
旱生植物刺山柑不同种群茎叶的解剖学研究

Co.Ⅲ“,cu
cuticle,耳副蛐I№缸蛐cxmK-
4・×
ray-7,8.协n聊m蜘of
stem
in刁讪t如w咄ep/dei-mia.oDrtcx,圳绷t州唧tfasci甜ar叫mh/um.1’3・7・X蚰I
section
of
in
100l 2,5,6,8.X200.
万方数据
mm
“m(表2)。 2.2.1表皮横切面上,表皮外被有少量角质层和 腺毛,札达种群叶角质层较其他种群明显增厚。上、 下表皮细胞各一层,表皮细胞圆形或椭圆形,排列紧 密,上表皮细胞较小,下表皮细胞较大,上、下表皮均 有气孔分布,且气孔下陷形成孔下室。上表皮气孔密 度每个为10--一12 ITlrn,下表皮气孔密度每个为8~14 mm,其中札达种群叶的气孔个数也明显比其他种群 多。叶片上表皮气孔密度均低于下表皮(表2)。
在西藏也有少量分布(新疆植物志,1995;孙勤河和 马淼,2010)。新疆的刺山柑每年入夏后(5月中旬) 才开始萌发新枝,10月底地上部分枯死,生活史的 绝大部分时期都在面临干旱、炎热的生存环境,夏季
基金项目:困家自然科学基金(30960028)[su孵ted
收稿日期:2011—0】一23
修回日期:2011一08—15
广西植物Guihaia
31(6):735—740
2011年11月
DOI:i0.3969/j.issn.1000—3142.201 1.06.007
旱生植物刺山柑不同种群茎叶的解剖学研究
刘 静1,赵红艳2,马
淼1*
(1.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2.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乌鲁木齐83005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季清晨从山上采集带腋芽的刺山柑幼嫩茎段 ,剪去叶片 ,保留叶柄基部 5 mm 左右 ,用软毛刷蘸 取饱和的洗衣粉水轻轻刷洗干净 ,并浸泡 ,时间不能太长 ,再用自来水冲洗 30~60 min ,剪成 10 cm 左右 长短 (约 7~10 个芽) ,放入烧杯中 ,转入超净工作台中用 75 %酒精不断地摇动灭菌处理 30 s ,倒掉酒精 , 再用 0. 1 %升汞溶液分别灭菌 5 、8 和 10 min ,然后用无菌水摇洗 4~5 次 ,每次摇洗时间不少于 1 min ,倒 去无菌水 ,进一步将茎段剪成 1. 5~2. 0 cm 长 (带有 1~2 个腋芽) ,放到灭菌滤纸上 ,吸干表面水分 ,接 种在已灭菌的初代培养基中 。 1. 2. 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摘 要 :以药用植物刺山柑初秋茎段为外植体 ,研究了不同灭菌时间对刺山柑无菌外植体建立的影响及不同 激素 、不同浓度组合对刺山柑丛生芽的诱导 、增殖 、壮苗和生根的影响 。结果表明 : 外植体灭菌采用 0. 1 %升 汞消毒 8 min 效果最佳 ,其污染率和死亡率分别为 5. 6 %和 6. 3 % ;诱导丛生芽的最适培养基为 MS + 6 - BA 0. 6 mg/ L ,其侧芽萌发率可达 90 % ;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 MS + 6 - BA 0. 6 mg/ L + IAA 0. 2 mg/ L ,其增殖倍数可达到 4. 5 倍 ;壮苗培养基以 MS + NAA 0. 2 mg/ L + GA3 0. 2 mg/ L 效果较好 ,长势比较旺盛 ,平均株高 、平均芽数均较 高 ;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 MS + IBA 0. 5 mg/ L + 0. 1 %活性炭 ,生根率达 65 % ,基部几乎无愈伤 ,且根数较 多。 关键词 :刺山柑 ;茎段 ;组织培养 中图分类号 :S567.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4330 (2009) 02 - 0293 - 06
2 结果与分析
2 . 1 不同灭菌时间对刺山柑无菌外植体建立的影响 参照杨秀等[13]报道方法 ,刺山柑无菌外植体建立时 ,采用 0. 1 %升汞溶液 ,进行不同灭菌时间的实
验 ,15 d 后进行统计 。结果表明 ,0. 1 %升汞灭菌 8 min 时 ,外植体污染率 、死亡率均较低 ,分别为 5. 6 % 和 6. 3 % ;当处理时间延长到 10 min 时 ,污染率降低到 5. 0 % ,但死亡率却升高到 8. 8 % ;当处理时间为 5 min 时 ,污染率达 16. 9 % ,死亡率也高达 19. 4 %。由此说明 :处理时间过长或过短对外植体消毒都不利 , 时间过短灭菌不彻底 ;时间过长 ,升汞对外植体不仅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而且还可能使缓苗期延长 。因 此 ,对刺山柑茎段的组织培养来说 ,用 0. 1 %升汞灭菌 8 min 效果最好 。表 1
现代研究发现该植物含有挥发油 、芥子油苷类 、生物碱 、萜类 、黄酮类 、氨基酸 、多糖等多种成分 ,具 有保肝 、抗炎 、抗过敏 、抗菌杀虫 、抗风湿 、免疫调节 、降血糖 、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 。其根皮 、茎皮 、叶 、 果均可入药 。味辛 、苦 ,性温 ,能够散气 ,燥湿 ,消肿 ,镇痛 。在民间广泛用于治疗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 肩周炎 、痛风 、坐骨神经痛以及各种疮疡肿毒 ,还可用于利尿和抗高血压 ,是一种传统维药[3~10] 。随着
表 1 不同灭菌时间对刺山柑无菌外植体建立的影响 Table 1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terilization time on institution of asepsis explant of Capparis Spinosa L .
编号
灭菌时间 (min) 外植体数 (个)
污染数 (个)
死亡数 (个)
污染率 ( %)
死亡率 ( %)
No .
Sterilization time No. of explants No. of pollution
No. of death
Pollution rate
Death rate
Ⅰ
5
160
2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1
16. 9
19. 4
Ⅱ
8
160
9
10
5. 6
以 MS 为基本培养基 ,蔗糖 20 g/ L ,琼脂 8 g/ L ,分别附加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激素 ,调 pH 值至 5. 8 ,激 素均在高压灭菌前加入 ,高压灭菌条件为 121 ℃保持 20 min 。不同培养基对照设置如下 :
(A) 初代培养基 : ⅠMS ; ⅡMS + GA31. 0 mg/ L ; ⅢMS + 6 - BA0. 2 mg/ L ; ⅣMS + 6 - BA0. 6 mg/ L 。 (B) 继代增殖培养基 : ⅠMS + 6 - BA0. 6 mg/ L + IAA0. 2 mg/ L ; ⅡMS + 6 - BA0. 4 mg/ L + IAA0. 2 mg/ L ; ⅢMS + 6 - BA0. 3 mg/ L + IAA0. 1 mg/ L 。 (C) 壮苗培养基 : ⅠMS + NAA0. 2 mg/ L ; ⅡMS + NAA0. 2 mg/ L + GA30. 2 mg/ L ; ⅢMS + 6 - BA0. 4 mg/ L ; ⅣMS + 6 - BA0. 4 mg/ L + NAA0. 2 mg/ L 。 (D) 生根培养基 : Ⅰ1/ 2 MS ; Ⅱ1/ 2 MS + IBA0. 5 mg/ L ; Ⅲ1/ 2 MS + IBA1. 0 mg/ L ; Ⅳ1/ 2 MS + IBA 0. 5 mg/ L + 0. 1 %活性炭 。 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 (25 ±2) ℃,光照周期 12 h/ d ,光照强度 1 500~2 000 lx ,光源为日光灯 。每瓶接 种 4 个外植体 。
Study on Tissue Culture of Stem Segment in Medicinal Plant Capparis spinosa L .
MA Sheng - jun ,CAO Rui ,HAN Jing ,ZHU Jing - fang ,WANG Ying ,HAN Xue - ling ( 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Urumqi 830052 ,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terilization time on institution of asepsis explant of Capparis spinosa L. and the effects of combinations of various hormone an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n the induction , proliferation , strong seeding , as well as rooting of Capparis spinosa L. , using its early autumn stem segment as the expla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plant sterilizated with 0. 1 % HgCl2 for eight minutes were the best , and the pollution rate was about 5. 6 % and the death rate was about 6. 3 %. In addition , the best culture medium for inducing bushy shoots was MS + 6 - BA0. 6 mg/ L , and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lateral bud was up to 90 %; The best culture medium for multiplication was MS + 6 - BA0. 6 mg/ L + IAA0. 2 mg/ L , and the multiplication times was about 4. 5 more than before. Furthermore , the best culture medium for strong seeding was MS + NAA0. 2 mg/ L + GA30. 2 mg/ L , the growth situation of bud was best , the mean height was high and the number of strain greater. For rooting , MS + IBA0. 5 mg/ L + 0. 1 %active carbon had a better effect , and the rate of rooting was up to 65 %. What’s more , there were hardly callus and more number of root on the base of bud. Key words : Capparis spinosa L . ;stem segment ;tissue culture
刺山柑 ( Capparis spinosa L. ) 又名野西瓜 、槌果藤 、老鼠瓜 ,维吾尔语称 :开派 、菠里科果 、卡盘 ,为白 花菜科 (Capparidaceae) 山柑属匍匐藤本植物 ,是荒漠 、半荒漠 、干旱 、半干旱地区极有栽培价值的抗旱植 物 。该植物主要分布于欧洲 、北美 、大洋洲 、亚洲西部 ,我国新疆 、甘肃 、内蒙古 、西藏等省区均有分布 。 新疆主要分布于各沙区 ,其中以吐鲁番盆地沙漠最多[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