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事件性新闻摄影报道
浅谈新闻摄影

浅谈新闻摄影43210412 薛碧珍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我满怀期待的在4月10日听过泱波老师的讲座后,顿时对于新闻摄影很感兴趣。
那些照片不仅仅是一张图片,它们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意义,社会意义,因更加的打动人心,弥足珍贵。
讲座过后我查看了不少关于新闻摄影的书籍,资料,对此方面加以更深地了解,深切的体会到,新闻摄影不仅仅考验的是摄影师的艺术创造能力,考验的更是新闻摄影师对时代特征的把握,与对新闻事件的灵敏。
下面我简要谈谈我理解的新闻摄影与新闻摄影带给我的感想。
新闻摄影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两个层次的内涵。
广义的新闻摄影泛指一切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用照相机拍摄图片,用摄像机拍摄新闻记录电影以及用摄像机拍摄新闻电视来报道新闻这三大类;狭义的新闻摄影则专指以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新闻摄影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的。
“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新闻摄影作为新闻学与摄影学相融合的传媒手段,有其不同于其他视觉艺术的特点。
新闻摄影者的拍摄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拍摄者既要尊重他所看到的事实,又要有对事实背后的深刻内涵的理解。
新闻摄影是技与术的结合在传统摄影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新闻摄影师不仅要有娴熟的摄影技术,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美学素养与丰富的生活经历,这样才能对突然出现的新闻事实有准确的把握,并将记录下来的信息传达给观者。
新闻摄影的特性概括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闻性。
新闻摄影是新闻,新闻照片反映的事必须是事态的最新发展。
二是纪实性。
新闻摄影是利用摄影技术来记录新闻的,而照相机的镜头则能真实地记录客观世界,所以纪实性是新闻摄影的又一个特点。
三是瞬间性。
新闻摄影是捕捉新闻发展过程中的典型瞬间,如果拍摄的瞬间不能充分地展现新闻事件的本质意义,拍摄出的画面“词不达意”、“模棱两可”,就失去了应有的新闻价值。
浅谈非事件性新闻摄影报道

新闻在于“ ” 涵盖其 中有 时间新 、 新 , 内容新 、 思想新 、 观点新。非事件性新 闻的“ , 占有 时间新 、 新” 不 内容新 的
先机 , 以在思想 新 、 可 观点新 上争 取优 势 , 所报 道的新 闻
引导舆 论的使命 。有关专业人士曾统计 出非 事件性新 闻 和事件性新闻在新 闻宣传 中 的 比率 是 6 4, 见其 重要 : 可
.
了摄影记者在非 事件性新闻 ; 摄影报道
中 图分 类 号 :49 1 Jl. 文献标识码 : A
在地方党报版面 中 , 事件 性新 闻依然 占据 着主 导 非
地位。它较多地担 负着 总结经 验 、 导工 作 、 指 宣传成 就 、
浅 谈 非 事 件 性 新 闻摄 影 报 道
周 军 宋 广 玉
摘 要: 非事件 性新 闻在 地方党报 版面 中, 占据 着非常重要 地位 。它较 多地担 负着总结经验 、 导工作、 指 宣传成就 、 引导舆论的使 命。作者通过阐述非事件 性新 闻的诸 多特点 , 结合 新 时期 新 闻工作的新 要 求, 出 提
单一的 ; 其新 闻价值 和所 揭示 的事物的本质 , 一般也不 是 集 中于一件事情上 , 而是 把许 多事实 加 以分析综 合表 现
出来 的 。 非 事 件 性新 闻 是 可 以 预 先 计 划 和 组 织 的 预 知 事
() 1 思维要新 。用新 的办报 理念指 导我们 的新 闻实
践, 用新 的思 维 、 的视 角 , 报道 对象 所涉及 的各 种关 新 对 系和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 的 、 全新 的思考 。 () 2 选题要新 。在选题 上 , 应该 以选 择具有 时新 性 的新 闻事件 进行策划 为主 , 并通 过报道 来推 进事 件 的递
浅谈对新闻摄影的认识

浅谈对新闻摄影的认识浅谈新闻摄影摄影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
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有静物、花卉与小品摄影,有人物摄影、新闻纪实摄影、广告摄影等。
其中静物,花卉摄影是指具有欣赏价值、审美价值的花卉,通过摄影者加以表现的照片,包括自然花、人工花和草木等。
人物摄影是社会美的艺术再现,是人们利用摄影来表现社会中的人类自己,主要包括舞台摄影——展现舞台表演的各种人体造型、体育运动的人体造型等。
广告摄影是广告业与摄影技术的结合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新闻摄影主要指运用摄影手段,选择记录正在发生的具有报道性的事件。
本文就新闻摄影的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1945年8月14日,纽约街头和广场上到处都是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人群,人们情绪亢奋,素不相识的人也彼此拥抱和亲吻。
在时代广场上,一名水兵和一名白衣护士萍水相逢,他们也相拥在一起,深情而吻。
两人拥吻的场景正好被摄影师及时捕捉了下来,这一瞬间成了美国《生活》杂志的封面照片。
这张照片从此广为流传,被誉为“胜利之吻”。
为什么春秋代序,读者对作品的钟爱并不减退?甚至淡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日或经过,持续欣赏这幅以情理逻辑为基础、相对不真实的新闻图片?这说明作品的背后存在着超越时空的深层次内涵。
俄国文艺理论家列夫丘克曾说,每一件作品都会在某一范围的人们中间得到最积极的反响,正是这一作品所提出的问题是他们最感兴趣、最易理解、最有内在需要的。
就个人认为,其原因是它包含了新闻摄影的精髓:原创性审美形态在新闻摄影的策划、拍摄、编辑、赏析等传播环节中,拍摄作品这一环节始终是第一位的,拍摄者植根于原始生活越深,创造的域境就越宽广,作品的原始创新性也越大。
新闻图片传播活动是一种动态的,由创造者、传播者和读图者交相催生的互动效应。
在这三维的互动效应中有一种尺度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就是新闻摄影的审美三态:即现场的瞬间势态,主体的审美情态,认识的象征意态,这三者是作品原始创新的支点。
新闻摄影的种类及文字说明

新闻摄影的种类及文字说明一.静态新闻摄影根据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性质分类1.可预知新闻:是指事先知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内容,采访对象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的新闻活动.比如说奥运会,国家的大型会议.2.突发性新闻:不可预知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的新闻事件.如汶川地震,P93页<拉瓦尔品第的暗杀>3.非事件性新闻:相对应于事件性新闻,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和热门话题,虽然不是具体的事件,但是可以作为新闻摄影的拍摄内容.P95昔日雨林,今日沙丘.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更深层次的环境恶化.根据摄影体裁和报道形式分类:图片新闻、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专题新闻摄影报道和插图照片. 一,图片新闻1,图片新闻是报纸上最常见的新闻摄影体裁。
其典型特征是简洁、率直。
多由一两幅图片,配以标题及简短的说明性文字组成。
2,图片新闻对图片的要求是:图片应有高度的概况性和典型性,能够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或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图片新闻是最迅速和简洁的体裁。
常用中景和特写镜头来描写事件的细节,以达到准确、细致和及时的报道效果。
3,图片新闻的文字说明要交代图片难以体现的新闻要素,如人物姓名、年龄、身份以及地点、事件的规模,等等。
而且文字必须简短,既有引导读者理解图片的功能,又有交代必要的新闻要素的功能。
4,在报道事件性新闻中,要求图片新闻既要抓住特点又要迅速及时传递。
作为“常规”的报道形式,既要求新、求活,又要求准、求快。
图片新闻中对图片拍摄的要求是:一:保证图片的技术质量。
二:主题形象突出、直观,达到一目了然的视觉传递效果。
三:新闻形象的典型瞬间。
四:要重视文字的作用.要求摄影记者快速调动全部的能力和精力来对付每一个镜头,既要思路清晰、眼光敏锐,又要动作敏捷、技术精熟,才能拍到和拍好图片,并进而写好图片说明。
二,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是指对重大新闻事件中的局部典型事物的“特写镜头”式的表现或从富于个性特征的角度进行揭示的摄影报道。
非事件性新闻

示例:
• 汪洋:小悦悦事件折射在发展方式上的弊 端 要深刻反思 • 2011年10月22日 04:33 •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岳宗
• 本报讯 最近佛山市发生的“小悦悦被车碾 压事件”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也牵动 着省领导的心。在10月20日省委常委会研 究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时,省委书记 汪洋呼吁,要认真反思出现悲剧的根源, 要用“良知的尖刀”来解剖我们身上的丑 陋,要忍着揭开疮疤刮骨疗伤的疼痛,唤 起全社会的警醒和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 造一种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 努力减少和避免小悦悦类似悲剧在广东再 次发生。
• 二,做活,突破时空限制,突出新概念和 人物 做活非事件性新闻,主要是指通过创 造性的采访和写作,突破时空的限制,使 新闻显示出强烈的新鲜感和人情味。 • (1)概念化:在概念包装上下工夫 • (2)故事化。在写人物上下功夫
• 总之,非事件性新闻确实是新闻采编的难 点,因为非事件性新闻报道所依托的事实 不是单一独立的事件,而是时空交错、繁 杂无序、丰富多元的新闻事实素材的“富 矿”;并且这类报道又要求阐释背景,揭 示本质,预示趋势,在传达事实的同时还 要传达观点;还要求记者多层面、多角度 地挖掘深层信息,提升新闻价值。要做好 非事性报道,发现力是关键,选择合适的 切入点是前提,严密的逻辑是保证,用故 事和人物说话是点睛之笔。
非事件性新闻特殊价值
• 1,可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 • 2,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 3,某些非事件性新闻有“读物”价值,有 欣赏或抚慰作用 • 4,非事件消息可以成为媒体采取独家新闻 创造条件
什么是非事件性独家新闻?
• 非事件性独家新闻,可以理解为某一媒体独家传播的,没 有截然的时效性,但同时又反映一定区域、一定时段人们 普遍关注的现象的新闻,或是事先未曾报道过的,在事件 性新闻背后隐藏的新问题、新动向、新事物、新人物等。 • 事件性新闻,是“就在那,你去写出来”;而非事件性新 闻,是“藏在那,靠你去挖出来”。 • 由于它不具备很强的时效性,不以某个具体的事件为核心, 常常是一种现象的分析、解释,或者是典型报道、深度报 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它允许记者花更多的时 间进行研磨,采集材料,但同时它又是没有明显的新闻由 头,需要记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主动地寻找、发现,因此 非事件性独家新闻在挖掘这一环节上就显得十分重要。
非突发性新闻图片的拍摄技巧

非突发性新闻图片的拍摄技巧作者:吴方敏来源:《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15期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有一部分是属于非突发性新闻的拍摄采访,就是在事前得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内容及采访对象的新闻事件。
如政治、经济、文体、人物、会议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这类新闻的采访拍摄有它自己的特点,因为在事前可以制订拍摄计划,确定采访对象,查阅背景资料,所以摄影记者有较充分的准备时间。
由于非突发新闻事件具有事前预知的特点,所以摄影记者可以事前准备,从容采访,相对于突发新闻的现场抓拍采访,则显得容易了一些。
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许多摄影记者重视突发新闻,轻视非突发事件采访拍摄,这是当前新闻摄影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摄影采访、图片编辑实践,就非突发性新闻的采访拍摄谈几点体会。
时政新闻求“灵活”在对重大时政新闻的采访拍摄中,摄影记者拍到的大部分是重要活动现场的全景,领导人会见参会代表等,这种活动的内容一般都是规范的、规律的。
在这类新闻事件的采访中,除了规定动作的拍摄,能拍出具有闪光点、画面灵活、自然生动的新闻图片也是很重要的,在具体的新闻拍摄中,表现人物活动的细节是关键的一环。
另外,有些生动场面的图片往往比单纯的剪彩开幕图片更有信息含量,更能吸引受众。
2011年8月27日《大河报》A02版刊发的图片(图一):8月26日,在“2011年河南省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合作交流洽谈会”开幕式过后,河南省领导开始巡视各个展馆,众媒体记者都想尽量往前冲,生怕遗漏了重要新闻。
走到开封市展台时,突然发生意外,一名扛着摄像机的记者后退时突然摔倒,当所有人都还没反应过来时,省委书记卢展工疾步上前,弯腰扶起记者,并着急地连声询问:“小伙子,有没有事儿?”这个瞬间稍纵即逝,大河报摄影记者白周峰及时按动快门捕捉到了这个精彩瞬间,记录下了这感人的一幕,也为这次的新闻报道增添了一抹亮色。
人物拍摄贵“自然”摄影记者在对新闻人物进行专访之前,一般都会提前预约时间,这就使被采访对象有了思想准备。
简述新闻摄影题材的类型

简述新闻摄影题材的类型
新闻摄影是一种通过图片来传达新闻事件和故事的媒体形式。
它可以通过图像的力量和视觉冲击力,向观众传达信息、记录历史
和引起共鸣。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介绍新闻摄影的题材类型。
1. 新闻事件,新闻摄影常常捕捉到突发事件的瞬间,如自然灾害、事故、抗议活动等。
这些照片能够直观地展示事件的现场,帮
助观众了解事件的规模和影响。
2. 人物故事,新闻摄影也可以通过记录个人的故事来传递信息。
这些照片通常捕捉到人们的情感、挣扎、成就或困境,通过展示个
人经历来引起观众的共鸣。
3. 社会问题,新闻摄影可以关注社会问题,如贫困、健康、教育、环境等。
这些照片通过展示问题的真实情况,呼吁社会关注和
改变,促进公众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反思。
4. 人文纪实,新闻摄影也可以关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
不同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这些照片通过展示人们的日常生活、
仪式、庆典等,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不同社群和文化的多样性。
5. 运动与娱乐,新闻摄影还可以关注体育赛事、演艺活动等娱乐领域。
这些照片通过展示运动员的精彩瞬间、艺术表演的高潮部分,让观众感受到比赛和演出的热情与激情。
6. 环境与自然,新闻摄影也可以关注自然界的美与破坏,记录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等问题。
这些照片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动植物的生态环境,提醒人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以上只是新闻摄影题材的一些常见类型,实际上新闻摄影的题材非常广泛,可以根据不同的新闻事件和报道目的来选择适合的题材。
通过多样化的题材类型,新闻摄影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唤起观众的关注和思考。
论述优秀新闻摄影报道应该符合的标准

论述优秀新闻摄影报道应该符合的标准
优秀的新闻摄影报道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 真实性:新闻摄影报道应该真实地反映事件的发生和人物的形象,不能有任何虚假和夸大的成分。
2. 客观性:新闻摄影报道应该客观地呈现事件的事实和背景,不能带有主观色彩和偏见。
3. 艺术性:新闻摄影报道不仅要传达信息,还要具有艺术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4. 时效性:新闻摄影报道应该及时地报道事件的发生,不能有任何滞后和延误。
5. 可读性:新闻摄影报道应该清晰、简洁地表达事件的内容和意义,让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6. 多样性:新闻摄影报道应该多样化地表现事件的不同方面和角度,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事件的真相。
7. 创新性:新闻摄影报道应该不断创新,尝试新的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提高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优秀的新闻摄影报道应该具有真实性、客观性、艺术性、时效性、可读性、多样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能够全面地展现事件的真相和意义,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周军,记者,鸡西日报社,黑龙江・鸡西。
邮政编码:158100
文章编号:1672-6758(2009)03-0141-2
浅谈非事件性新闻摄影报道
周 军 宋广玉
摘 要:非事件性新闻在地方党报版面中,占据着非常重要地位。
它较多地担负着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宣传成就、引导舆论的使命。
作者通过阐述非事件性新闻的诸多特点,结合新时期新闻工作的新要求,提出了摄影记者在非事件性新闻摄影报道中应突破常规有所创新。
关键词:非事件性新闻;摄影报道
中图分类号:J419.1 文献标识码:A 在地方党报版面中,非事件性新闻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它较多地担负着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宣传成就、引导舆论的使命。
有关专业人士曾统计出非事件性新闻和事件性新闻在新闻宣传中的比率是6:4,可见其重要性。
而其中的摄影报道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更不可小视。
一 非事件性新闻的内涵和特点
按《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的解释,非事件性新闻“所报道的事情多为实际工作、社会问题或人物等,其事实具有渐进性、广泛性和常见性;其存在的空间比较宽阔,不限定在一个时间、地点;其发生的缘由也常常不是单一的;其新闻价值和所揭示的事物的本质,一般也不是集中于一件事情上,而是把许多事实加以分析综合表现出来的。
非事件性新闻是可以预先计划和组织的预知事件,是对一段时间内或若干空间里发生的诸多事实、情况和事件的综合反映,揭示带有分析性、启发性的总体情况、倾向或经验等”。
非事件性新闻有三个特点:一是没有明确的时间性。
二是不像事件性新闻那样典型。
三是不像事件性新闻那样有强烈的时效要求。
非事件性新闻只关注已经发生的事实,是过去的事情。
它是一种总结、回溯性的报道。
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如何”等问题。
其新闻价值一般蕴含在事物的本质层面,需要在报道时深入挖掘。
非事件性新闻摄影报道就是发挥摄影的优势,以多个视角展示新闻形象,达到明确、活化和突出主题的目的。
是一种深化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有效形式。
二 非事件性新闻摄影报道的实践探索
1.重视摄影报道前的统筹策划工作。
新闻在于“新”,涵盖其中有时间新、内容新、思想新、观点新。
非事件性新闻的“新”,不占有时间新、内容新的先机,可以在思想新、观点新上争取优势,所报道的新闻则不是具体的某个事件,而是某种社会现象,表现为具体事件的概括或总结。
从这一点看,非事件性新闻应注意从“深中求新”,即:以深刻的见解和新的观点,给人新的启迪、新的教义、新的感悟,同样也能满足读者的“求新”心理。
选择摄影报道角度,提炼主题和深化主题,对于非事件性新闻摄影报道具有头等意义。
(1)思维要新。
用新的办报理念指导我们的新闻实
践,用新的思维、新的视角,对报道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关系和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全新的思考。
(2)选题要新。
在选题上,应该以选择具有时新性
的新闻事件进行策划为主,并通过报道来推进事件的递进和发展,最终揭示事件的本质,满足人们对新闻事件欲知的期待感。
(3)点子要新。
同样是新闻事件,不同的报道角度就
会有不同的社会效果。
对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非事件性新闻,有时候其新闻事实不是最近发生的,这时候新闻策划就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策划,将它放在特定的(即现在时的)坐标系内,使之具有时新性,旧闻变新闻。
(4)形式要新。
在报道上,要根据事件来确定最佳的
文体、最有冲击力的拍摄角度来表现。
在编排上,从编者按到图片说明,从纯文字到图文并茂,一切的表现手段都要围绕着精心策划的选题服务,使选题更突出,新闻更突出,版面更好看,报纸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2.找准特点,选准切入点。
・
141・第9卷 第3期2009年6月 鸡西大学学报JOURNAL OF J I X IUN I V ERSI TY
Vol .9 No .3
Jun .2009
非事件性新闻主要不在于报道“什么”,而着重在于回答新闻要素中的“为什么”。
非事件性新闻不属于反映性再现性新闻,而是理解性剖视性新闻,抓特点是非事件性新闻报道中的有效环节。
没有特点的非事件性新闻也就不是新闻。
新闻事件的特点往往掩藏在新闻内容之中,需要记者有敏锐的政治与政策目光,以及新闻工作经验、认识积累和反应能力,才能找准新闻事件的“主流”方面的特点,展示事件的本质,让读者了解事件的个性。
特殊视角是新闻摄影的切入点,好的新闻切入点是作品新闻性的最好体现,记者要从大量的新闻素材中找取一个鲜活生动、能揭示事物本质的新闻点切入,作为引导读者观测整体事实的一个“好望角”。
值得一提的是,只有那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的、有一定的戏剧性或悬念性的人和事,才能自然过渡到新闻主题,激发读者的兴趣。
我们可以力求遵循以下一些思路:
(1)常规报道有新意。
如春报抗旱秋报交粮,元旦春
节报市场供求,“五一”报劳模,“七一”报党建,“十一”报成就等,每年这些常规的报道都少不了图片新闻,要想让图片每年不重复,不落入俗套,就要拍出新意,思维方式要多元化,全方位想他人未想,要多拍出乎意料的情节,要抓取趣味性瞬间。
(2)重大报道有气势。
重大的会议,重大的纪念活
动,重大新闻事件,很多是可以预见的,在采访前,哪些多拍、哪些少拍、哪些不拍,需要事先纵观全局,按新闻摄影规律设计好,这样才能拍摄到气势宏大的图片,出好有创意的图片专版。
(3)深度报道出精品。
报道热点问题,敏感事件,往
往涉及众多领域,需要多人参与合作完成,为使报道有深度或避免惹出事端拍摄之前以及拍摄过程中都必须进行全面了解,如职工下岗,再就业问题等,要想拍摄到好的情节画面,好的人物故事,就要对人物和事件进行分析总结提炼,选取最有代表性的镜头和瞬间,以拍摄出高质量的摄影报道来。
3.具体实践中需要重视的几方面问题。
(1)关注生活,善抓热点。
抓热点要多用“进行式”
少用“完成式”。
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之外,那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都应成为新闻摄影反映的重要主题。
“生活热点”均是一时难有结论的,如果等待结论就会错失很多报道的时机。
百姓关心的问题就应该成为镜头反映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一线,深入实际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拍出新颖而又有社会效果的新闻照片,也才能赢得受众。
(2)小处着手,大处着眼。
从“具体而微”的小事件
出发,会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人们共同关心的社会热点,新闻摄影应当必须经常反映社会新闻,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3)深层思考,形象表现。
摄影记者要善于进行深层
次的独立思考。
形象表现是新闻摄影的特点。
新闻摄影要牢牢把握住“形象价值”,抓取那些适合用摄影手段来揭示的典型细节,捕捉生活转瞬即逝的瞬间形象,以形象性传递生动、真实、全面的信息。
On the Ca se of Non -news Photography Coverage
Zhou Jun Song Guangyu
Abstract:Non -Event ne ws occup ies a dom inant positi on at the l ocal ne ws paper .It can su m up experience ,guide the work ,advocate achieve ments and lead public op ini on .The paper states the features of non -events of ne ws and the ne w re 2quire ments of j ournalistic work in the ne w era .The author puts f or ward a suggesti on that a phot ographer should break thr ough the conventi on and bring forth ne w ideas in a non -ne ws phot ography coverage.
Key words:non -event ne ws;phot ographic coverage;thinking C l a ss No .:J419.1 D ocu m en tM ark :A
(责任编辑:郭美霞 宋瑞斌)
・
241・第3期 鸡西大学学报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