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作者:陈育泉张渊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0年第14期

摘要:文章深入研究新闻摄影在保障真实性方面的现状,及其造假的背景、方式与目的,简要探讨了新闻摄影所遵循的真实性原则的要求及表现,着重论述了如何保障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关键词: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摄影记者;新闻照片

一、新闻摄影的定义与保障真实性的现状

(一)新闻摄影的定义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技术为手段,对正在发生的、具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事实,通过现场选择抓拍的手段、摄取特定的瞬间形象,并结合必要的文字因素来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

(二)新闻摄影在保障真实性方面的现状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制造假新闻,在新闻界时有发生。现在所有的摄影记者都在使用先进的数码摄影技术和电脑图像处理软件,但数码摄影技术、电脑图像处理软件却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摄影记者记录好的作品的同时也为新闻摄影和图片造假提供极大便利。

二、新闻摄影造假的原因、方式与目的

(一)新闻摄影造假的原因

经过观察、分析,笔者将造假原因归结为四大方面:

1摄影记者的问题。某些摄影记者为获取名利,制造轰动效应而故意造假,欺世盗名;而某些记者是对新闻摄影传播规律认识不清,将新闻摄影与艺术创作混为一谈,采取不恰当的“创作”手法拍摄新闻照片;还有一些记者把新闻与宣传混为一谈,为达到宣传目的而不择手段。

2新闻媒体的问题。一些编辑片面追求照片的视觉效果和画面形式感,迫使记者为了发稿“多挣工分”而绞尽脑汁去营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以抓住编辑的眼球。而有一些媒体为忽视对新闻记者的业务培训,致使“编外记者”成为“新闻民工”。为了尽快摆脱困境,造假就成了他们中一些人的首选“制胜秘方”。这种情况在那些实力薄弱的都市类报刊中尤为突出。

3思想观念的问题。很长时间以来,我们有这么一个观念误区,如果是宣传的需要,为了锦上添花,稍微弄点假的也没有关系。而且认为只要传播目的是好的,那么你就应该接受。这样的观念有种居高临下感,有权力的落差,没有把宣传对象放在平等的位置。

4制约机制的问题。主要表现是目前对记者造假行为的制约与惩罚力度不够,客观上纵容了造假行为,助长了造假之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闻法》千呼万唤不出来,应该说是我国法制化建设中的一大缺憾。

(二)新闻摄影造假的方式

1以“摆拍”“导演”方式造假。事实造假的照片虽说是个别现象,但毕竟反映了以“摆拍”“导演”方式造假的存在,还有更多、更普遍的表现为形象虚假,照片的人物形象,一看就知道是为照相而装的样子。

2以后期加工合成方式造假。有人认为,随着数码科技的发展,只要不改变新闻的真实性加工合成也不妨主要方式有:一是移花接木,即把A变为B;二是合二为一,即把两张互为补充的照片合为一体;三是清洁画面。

(三)新闻摄影造假目的

1名利驱动,制造轰动效应。有些照片拍得不够理想,有人就要加工合成,为了效果更好一点,容易上版面,这是一种利益驱动。照片得奖后,利益也很大,意味着有名利、升级,单位也有机会得到集体荣誉。

2工作压力大,争取多上版面。一些摄影师,尤其是一些都市报的摄影记者,每天要跑街,工作十分辛苦。现在合成一张照片非常容易,造假成本比过去低得多,约束惩治机制不健全,风险不大,有空子可钻,效尤者自然就多了。

三、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的要求及表现

(一)“真”是新闻摄影的本质,是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的要求

人是新闻摄影反映的主要对象,摄影必须真实地纪录人物形象。新闻摄影应该表现人物的真实情感。新闻摄影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抓拍转瞬即逝的情景,而几乎没有文字记者那样事后补救采访的机会。过去了的东西不能再摆拍,再造情景。社会生活是新闻摄影报道的唯一源泉。

(二)真实是新闻摄影赢得公众的唯一之路

在报业发展受到来自其他传媒冲击的今天,真实不仅仅是一种信念,也越来越成为报业生存发展的资本。

四、保障新闻摄影真实性的措施

(一)新闻摄影记者必须严格自律,坚持新闻真实性

1坚持“三贴近”来保障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摄影报道的真实是靠摄影记者用相机如实纪录事件经过中的瞬间来完成,如何确保摄影报道的真实性。对于新闻摄影来说,走“三贴近”之路尤为重要。实践证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真实报道新闻的保证。

2坚持调查研究和“抓拍”手段来保障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维护新闻照片的真实性是摄影记者首先要具备的新闻道德。一是拓宽新闻摄影思路,着力做到现场抓拍;二是摄影记者还要和图片编辑就当日的采访感受进行沟通,并且与图片编辑一起选择照片,及时发现采访中存在的问题。在新闻摄影的采访方法上,抓拍是一种主要的拍摄方法,也是避免摄影新闻失真失实的重要手段。抓拍的影像无论是外部形式的表现还是内部形式信息的传达,都具有很强的优势。从外部形式看,现场抓拍可以捕捉到最真实的画面。从内部形式来看,现场抓拍能够更加有效地传递信息。

(二)新闻媒体必须严格自律,坚持新闻真实性

新闻媒体如何才能有效地遏制新闻摄影造假歪风的滋生蔓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要在大力培育良好的业务风气。一方面在新闻界树立正面典型;另一方面,要树立反面典型,要在新闻界迅速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

2要在提高图片编辑综合素质上下工夫。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图片编辑处于“把关人”的重要地位。图片编辑要寻找影像技术合格的图片,在技术上把关;要选择内容合适的照片,在内容上把关;要从站在读者、被摄者的角度,在道德上把关。

(三)正确处理好数码技术和新闻摄影的关系,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数码技术的发展,确实为新闻摄影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不用胶片,省去了更多冲印照片的时间。记者不再为发稿慢而发愁,图片色调的调整更方便。所以认真处理好数码和新闻摄影的关系也就势在必行。

(四)杜绝新闻照片造假,加强制度建设迫在眉睫

1建立公开公正的监督机制。针对中国新闻摄影界发生的多起“PS”门事件,建立起公开公正监督机制接受社会监督。一是媒体自觉接受观众、听众、读者的监督,欢迎同行以及社会各界监督;二是要从新闻摄影大赛评选开始,各会员单位开展自查。评委在评选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新闻图片的真实性把关,严肃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营造良性的新闻图片传播环境。

2建立公开严肃的处理机制。建立起“问责制”、“不良记录制”等,提高造假成本,降低打假成本,一旦发现图片造假行为,将对造假者予以禁赛、通报等严肃处理,编辑记者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所属媒体的总编辑、社长应负相应责任。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这个环节里,除了要依据新闻摄影传播规律制定相关评价标准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图片编辑和图片总监的岗位责任管理,强化其“把关”意识,提高其“把关”能力,使其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迅速判定图片的优劣,并能够及时对造假记者提出警告和采取制裁措施。

4建立起杜绝虚假新闻的长效机制。应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杜绝虚假新闻的制度保障,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逐步建立起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杜绝虚假新闻的长效机制。

五、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