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NA 9.3 例题1

合集下载

《蓝色A典》9上数学参考答案

《蓝色A典》9上数学参考答案
∵∠B=30°,∴∠A=60°.
∴Rt△OEB≌Rt△OFC,
E
F
∴∠B=∠C,从而 AB=AC.
B
(2)过点 O 分别作 OE⊥AB,
O
C
A
OF⊥AC,E,F 分别是垂足,
又∵DE 为的垂直平分线,∴ DC=DB,∴∠DCB=∠B=30°. ∴∠ACD=60°,∴∠ACD=∠A=∠ADC=60°. ∴△ACD 是等边三角形.
∴∠2+∠B=∠F+∠C=90°. ∴∠2=∠F. ∵∠1=∠2,∴AF=AD.
7.(1)证:过点 O 分别作 OE⊥AB,
A
OF⊥AC,E,F 分别是垂足,
第三课时 等边三角形
由题意知,OE=OF,OB=OC,
1.B;2.C;3.B;4.3;5. 3 ;6.75;7.12;8.12m; 9.4.5;10.4; 11.证明:∵∠ACB=90°,∴∠A+∠B=90°,
∴△ABE≌△DCE.∴AE=DE,即△AED 是等腰三角形.
∴ △ACD≌△BCE(SAS). ∴ ∠DAC=∠EBC.
9.证明:在△ABC 中,AB=AC,∴∠B=∠C.
∵ ∠ADC=∠BDF,∴∠EBC+∠BDF=∠DAC+∠ADC=90°
∵DE⊥BC,∴∠DEB=∠DEC=90°.
∴ ∠BFD=90°. ∴ AF⊥BE.
又∵AB=AC,∴AB=AD=AC=AE,∵△ABD≌△ACE,∴BD=CE.
⎧ AC = BC 11.OE⊥AB. 证明:在△BAC 和△ABD 中, ⎪⎨∠BAC = ∠ABD
⎪⎩ AB = BA ∴△BAC≌△ABD.∴∠OBA=∠OAB,∴OA=OB. 又∵AE=BE,∴OE⊥AB.
第二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欧姆定律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初三物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有一只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R x和一只标有“2.5V”的小灯泡L:(1)图甲是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R x阻值的实物电路。

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10Ω: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验电路补充完整;(________)②电路正确连接闭合开关后,发现仅有一只电表指针明显偏转,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A.R1断路 B.R x断路 C.开关短路 D.R x短路③故障排除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1.2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待测电阻R x=_____Ω;④现有以下三组数据,分析可知,不可能通过以上实验获得的数据有_____(填序号);实验序号电压U/V电流I/A10.80.22 1.60.43 2.40.6(2)小华利用如图丙所示电路,巧测出小灯泡L的额定功率。

两只滑动变阻器R1和R2的最大阻值分别为10Ω和20Ω,电源电压恒定。

请完成实验步骤:①闭合开关S 、S 2,断开S 1,______,调节滑动变阻器R 2的滑片P ,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②断开开关S 2,闭合S 、S 1,调节________的滑片P ,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2.5V ; ③保持滑动变阻器R 1的滑片P 不动,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 移到最左端,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2.7V ,再将R 2的滑片P 移到最右端,读出电压表的示数0.9V ; ④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W 。

【答案】BD 4 1 滑动变阻器R 1滑片移至最左端滑动变阻器R 1 0.625 【解析】 【分析】 【详解】(1)①[1]滑动变阻器R 1与R x 串联接入电路中,因为已经将右端的上接线柱接入了电路中,要使滑动变阻器能保护电路,必须将一个下接线柱接入电路中,比如左下接线柱;因为电源电压恒为3V ,电压表测R x 两端电压,要与R x 并联,并选择0~3V 的小量程。

DIANA 9.3 例题3

DIANA 9.3 例题3

2.模型建立步骤(FEMGEN)本模型采用8节点四边形平面应变单元(CQ16E)来模拟地基,采用3节点平面应变壳单元(CL9PE)来模拟钢板桩。

(1) 模型名、分析类型以及单位制的指定指定模型名为“EXCAVATION”。

通过“Structural plane strain”选项指定该分析为平面应变问题。

指定所使用的单位制如下图所示。

(2) 基准几何点,几何线的生成生成以地表面的钢板桩位置为原点的模型。

定义地表面上的3个基准点(对称面、钢板桩位置、模型右端部),并生成连接这些点的线。

GEOMETRY POINT COORD P1 -15GEOMETRY POINT COORD P2 0GEOMETRY POINT COORD P3 30EYE FRAMEGEOMETRY LINE STRAIGHT L1 P1 P2GEOMETRY LINE STRAIGHT L2 P2 P3(3)拉伸扩展模型用SWEEP命令,在深度方向拉伸扩展模型。

①首先,用“TOP” 组名来定义已生成的所有几何形状组(3个点和2条线)。

②将“TOP”组在深度方向拉伸10m,生成几何面。

(在以下命令中,把拉伸后的组名定为“LIN1”。

DEPENDENT选项表示拉伸后的几何形状与拉伸前的几何形状相互依存。

也就是说,拉伸结束后,如果移动“TOP”组的位置,“LIN1”组将随之移动。

缺省设定为INDEPENDENT。

在下面的例子中,已将拉伸扩展的矢量方向定义为TR1(0,-10,0))。

③使用由②中的SWEEP命令生成的新组“LIN1”,在深度方向再拉伸10m。

(在下面例题中,由于事先已定义了方向矢量TR1(0,-10,0),可以直接使用这个矢量。

和上面的②一样,将组名“LIN1”拉伸10m 来生成新的面,并且把拉伸后的组名定为“LIN2”。

)④同样使用新组LIN2,LIN3在深度方向拉伸生成面。

最后,将模型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TOP”和“BOTTOM”组保留,将其它组名“LIN1”,“LIN2”,“LIN3”删除。

43典型案例分析同步练习(沪科版选修3-1)

43典型案例分析同步练习(沪科版选修3-1)

1.如图4-3-12所示是一欧姆表(多用电表欧姆挡)的结构示意图,虚线框内有欧姆表的内部电路,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正、负插孔,虚线框内的欧姆表的内部电路图正确的是()图4-3-12解析:选A.在使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时,电源的正、负极应和表头的正、负极对应,同时电路中要用滑动变阻器为不同倍率的挡位调零,因此只有A正确.2.图4-3-13(2012·上海高二质检)如图4-3-13所示的电路为欧姆表原理图,电池的电动势E=1.5 V,G为电流表,满偏电流为200 μA.当调好零后,在两表笔间接一被测电阻R x时,电流表G的指针示数为50 μA,那么R x的值是()A.7.5 kΩB.22.5 kΩC.15 kΩ D.30 kΩ解析:选B.E=IR内=I′(R内+R x),即1.5=200×10-6R内=50×10-6(R内+R x),所以R x=22.5 kΩ,应选B.3.图4-3-14如图4-3-14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时,灯不亮,已经确定是灯泡断路或短路引起的,在不能拆开电路的情况下(开关可闭合,可断开),现用一个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直流电次序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1闭合开关,选直流电压挡,红、黑表笔分别接a、b指针偏转,灯断路;指针不偏转,灯短路2闭合开关,选直流电流挡,红、黑表笔分别接a、b指针偏转,灯断路;指针不偏转,灯短路3闭合开关,选欧姆挡,红、黑表笔分别接a、b指针不动,灯断路;指针偏转,灯短路4断开开关,选欧姆挡,红、黑表笔分别接指针不动,灯断路;指针偏转最大,灯短a 、b 路以上操作和判断正确的是( )A .1B .2C .3D .4解析:选ABD.选直流电压挡时,红、黑表笔分别接高、低电势点,若指针偏转,说明a 、b 两点有电压,其他地方完好而a 、b 之间有断路;若指针不偏转,说明a 、b 两点电势相等,a 、b 之间必短路,1正确.选直流电流挡时,指针若偏转说明有电流流过表头,而灯不亮,则灯必断路;若不偏转,a 、b 两点电势相等,灯必短路,2正确.选欧姆挡时,已启用欧姆表内电源,必须将外电路电源断开,故3是错误的,而4显然正确,故选项A 、B 、D 正确,C 错误.4.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量一未知电阻的阻值.若将选择倍率的旋钮拨至“×100 Ω”挡,测量时指针停在刻度盘0 Ω附近处,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性,有下列可供选择的步骤:A .将两根表笔短接B .将选择开关拨至“×1 kΩ”挡C .将选择开关拨至“×10 Ω”挡D .将两根表笔分别接触待测电阻的两端,记下读数E .调节调零电阻,使指针停在0 Ω刻度线上F .将选择开关拨至交流电压最高挡上将必要的步骤选出来,这些必要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填写步骤的代号);若操作正确,上述D 步骤中,指针偏转情况如图4-3-15所示,则此未知电阻的阻值R x =________.图4-3-15解析: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未知电阻时,指针停在中值(中心位置)附近时测量误差较小,当用“×100 Ω”的挡测量时,指针停在0 Ω附近,说明该待测电阻的阻值相对该挡比较小,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接低倍率“×10 Ω”的挡来测量,换挡之后,必须重新调零,之后再接入未知电阻进行测量和读取数据,测后暂不使用此多用电表,应将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最高挡上,这是为了安全,保证电表不被意外损坏.如下次再使用这个表测电流、电压等其他量时,一旦忘了选挡,用交流电压最高挡虽然测不出正确结果,但不会把电表烧坏. 答案:CAEDF 160 Ω5.若某欧姆表表头的满偏电流为5 mA ,内接一节干电池,电动势为1.5 V ,那么该欧姆表的内阻为多少欧?待测电阻接入红、黑表笔之间时,若指针转至满刻度的34处,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多少欧?解析:R 内=E I g = 1.55×10-3Ω=300 Ω 因为I =E R 内+R x所以R x =E I -R 内= 1.534×5×10-3 Ω-300 Ω=100 Ω. 答案:300 Ω 100 Ω一、选择题1.关于多用电表的欧姆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欧姆表的每一挡的测量范围都是从0到∞B .用不同挡位的欧姆表测量同一电阻的阻值,误差大小是一样的C .用欧姆表测电阻,指针越接近刻度盘中央,误差越小D .用欧姆表测电阻,选不同量程时,指针越靠近右边误差越小解析:选AC.从欧姆表的原理可知,当表头中的电流最大时,对应待测电阻为零;当表头中通过电流大小为0时,对应待测电阻为无穷大,每一挡都是这样的.用不同挡位的欧姆表测电阻时误差不同,指针越靠近刻度盘中央(中值电阻附近)时越准确,误差越小.2.使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导体电阻时,如果两手同时分别接触两表笔的金属杆,则造成测量值( )A .比真实值大B .比真实值小C .与真实值相等D .可能比真实值大,也可能小解析:选B.两手同时分别接触两表笔金属杆,相当于在导体两端并联上一个电阻,测量值比真实值小.3.一个标有“220 V ,60 W”的白炽灯泡,当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去测量它的电阻时,其阻值( )A .接近于807 ΩB .接近于3.7 ΩC .明显大于807 ΩD .明显小于807 Ω解析:选D.由R =U 2P =220260Ω=807 Ω,是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热态电阻,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得的阻值是不发光时的电阻,所以测量值明显小于计算值,故D 正确. 4.图4-3-16在如图4-3-16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 闭合后,由于电阻发生短路或断路故障,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都增大,则肯定出现了下列哪种故障( )A .R 1短路B .R 2短路C .R 3短路D .R 1断路解析:选A.因为电流表A 有示数,因此R 3不会断路,R 3的电压增大,说明流过R 3的电流增大,且R 3不会短路,因为若R 3短路,电压表无示数,电路中总电阻减小,故障为电阻R 1或R 2短路.经分析:若R 2短路,R 1中无电流,A 无示数.所以故障原因是R 1短路. 5. 图4-3-17用电压表检查如图4-3-17电路中的故障,测得U ad =5.0 V ,U cd =0 V ,U bc =0 V ,U ab =5.0 V .则此故障可能是( )A .L 断路B .R 断路C .R ′断路D .S 断路解析:选B.U ab =5.0 V ,说明bcd 与电源之间和a 与电源之间的元件和导线是完好的,只能是R 断路,选B.6.一个用满偏电流为3 mA 的电流表改装而成的欧姆表,调零后用它测量500 Ω的标准电阻时,指针恰好在刻度盘的正中间,电源电动势E =1.5 V ,当用它测量一个未知电阻时,指针在1 mA 处,则被测电阻的阻值为( )A .1000 ΩB .5000 ΩC .1500 ΩD .2000 Ω解析:选A.由题意知测量500 Ω电阻时指针恰好在刻度盘正中间,即12I g =E R x +R 内,故R 内=R x =500 Ω,当指针指在1 mA 处时,13I g =E Rx ′+R 内, 又由I g =E R 内可得R x ′=1000 Ω,故A 正确. 7.(2012·陕西高二检测)甲、乙两同学使用欧姆挡测同一个电阻时,他们都把选择开关旋到“×100”挡,并能正确操作.他们发现指针偏角太小,于是甲把选择开关旋到“×1k ”挡,乙把选择开关旋到“×10”挡,但乙重新调零,而甲没有重新调零,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选挡错误,而操作正确B .乙选挡正确,而操作错误C .甲选挡错误,操作也错误D .乙选挡错误,而操作正确解析:选D.选择开关旋到“×100”挡,指针偏角太小,说明所测电阻阻值较大,所选量程太小,应选择较大的量程,重新选挡后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故D 正确,A 、B 、C 错.8.如果一个多用电表内的电池已使用很久,但仍可通过调零电阻使表针调至零欧姆处,这时测量出的电阻值R ′与所测电阻的真实值R 相比较,正确的是( )A .R ′=RB .R ′>RC .R ′<RD .无法判断两者的大小解析:选B.电池用久内阻会增大,设新旧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分别为E 、r 和E ′、r ′,满偏时调零电阻的值分别为R 和R ′,由欧姆表测量原理可求满偏电流I g =E r +r g +R,I g =E ′r ′+r g +R ′,因为r ′>r ,E ′<E ,所以R ′<R ,即随着电池的使用,调零电阻将逐渐减小,欧姆挡的内阻(中值电阻)也逐渐减小,而刻度盘上的中值电阻已经固定,因此电池用旧是指在中央将会比被测电阻值真实值略大一些,同样,指针指在其他各刻度线上时也会产生同样的偏差,所以B 项正确,A 、C 、D 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图4-3-18如图4-3-18所示的欧姆表刻度盘中,未使用时指针指A ,两表笔短接时指针指B ,如果欧姆表的总内阻为24 Ω,C 是AB 的中点,D 是AC 的中点,则CD 两点的刻度分别是________ Ω和________ Ω.解析:I g =E R 内,当表针指在C 点时,通过表头的电流I =E R 测+R 内=12I g ,此时,R 测=R 内=24 Ω;当表针指在D 点时,通过表头的电流I =E R 测+R 内=14I g ,此时,R 测=3R 内=72 Ω. 答案:24 7210.图4-3-19如图4-3-19所示为简单欧姆表原理示意图,其中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 g =300 μA ,内阻R g =100 Ω,可变电阻R 的最大阻值为10 kΩ,电池的电动势E =1.5 V ,内阻r =0.5 Ω,图中与接线柱A 相连的表笔颜色应是________色.按正确使用方法测量电阻R x 的阻值时,指针指在刻度盘的正中央,则R x =________kΩ.解析:欧姆表是电流改装的,必须满足电流的方向“+”进“-”出,即回路中电流从标有“+”标志的红表笔进去,所以与A 相连的表笔颜色是红色;当两表笔短接(即R x =0)时,电流表应调至满偏电流I g ,设此时欧姆表的内阻为R 内,此时有关系I g =E R 内,得R 内=E I g =5 kΩ; 当指针指在刻度盘的正中央时I =I g /2,有I g 2=E R 内+R x, 代入数据可得R x =R 内=5 kΩ.答案:红 511.图4-3-20如图4-3-20所示是把量程为3 mA 的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池的电动势E =1.5 V ,经改装后,若将原电流表3 mA 刻度处的刻度值定为零位置,则2 mA 刻度处应标多少阻值?当用它测量某电阻时,指针恰好指在中间位置,被测电阻为多少?解析:由I g =E R 内, 得R 内=E I g = 1.53×10-3Ω=500 Ω. 由23I g =E R 内+R 1,得R 1=3E 2I g -R 内=250 Ω. 中值位置即电流为12I g 位置, 则I g 2=E R 内+R 2得R 2=R 内=500 Ω. 答案:250 Ω 500 Ω12.图4-3-21如图4-3-21所示,电源电动势E =10 V ,内电阻r =2 Ω,R 1=28 Ω,R 2=30 Ω,R 3=60 Ω,电容C =4×10-8 F ,试求:(1)开关S 断开和闭合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之比;(2)开关S 闭合后通过R 3的电荷量.解析:(1)S 断开时,电容器两端电压U C =E =10 V ,电容器带电荷量Q =C ·U C =4×10-8×10C =4×10-7 C .S 闭合时,电路中R 1、R 2串联,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 C ′=UR 2,故U C′=R2·ER1+R2+r=30×1028+30+2V=5 V,电容器带电荷量Q′=CU C′=4×10-8×5 C=2×10-7 C,所以QQ′=2∶1.(2)Q′<Q说明S闭合后,电容器通过R3放电,ΔQ=Q-Q′=4×10-7 C-2×10-7 C=2×10-7 C.答案:(1)2∶1(2)2×10-7 C。

高中物理选修3-1经典例题 (94)

高中物理选修3-1经典例题 (94)

高中物理选修3-1经典例题3.关于电场强度、电容和电势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公式E=F
q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与试探电荷在电场中该点所受的电场力
F成正比,与q成反比
B.由公式E=kQ
r2
可知,在离点电荷Q距离为r的地方,电场强度E的大小与Q成正比
C.由公式C=Q
U可知,电容器的电容C随着极板带电荷量Q的增加而变大
D.由公式U=Ed可知,在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与这两点间的距离成正比
【解答】解:A、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是由电场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与试探电荷无关所受电场力以及所带电荷量无关,故A错误;
B、在点电荷的电场中,场强公式为E=kQ
r2
,其中Q为场源电荷,此公式为点电荷场强
的决定式,即场强大小与离点电荷的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与Q成正比,故B正确;
C、电容器的电容大小是由电容器的本身结构所决定的,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及两板间的电势差无关,故C错误;
D、由公式U=Ed可知,在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与这两点间沿场强方向上的距离成正比,故D错误。

故选:B。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3-1第二章恒定
电流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在一个电路图中测得两个电压分别为12V和6V,连接在一
起的电阻为3Ω,求通过这两个电压两端的电流。

A. 36A
B. 6A
C. 18A
D. 4A
答案:B
2. 一个电阻为8Ω的电器接在一个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是5A,求通过这个电器的电压。

A. 2V
B. 13V
C. 40V
D. 45V
答案:C
3. 两个电阻相同的电器并联在一起,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是3A和5A,求这两个电器之间的电阻值。

A. 15Ω
B. 2.5Ω
C. 8Ω
D. 1.8Ω
答案:A
二、填空题
1. 一个电压为20V的电源与一个电阻为5Ω的电器串联,求通过电器的电流。

答案:4A
2. 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器接在电压为40V的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是_4_A。

答案:4
3. 两个电阻为6Ω的电器并联在一起,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_3_A和_2_A。

答案:3, 2
三、解答题
1. 现有一个电源和一个电阻串联在一起,电源的电压为12V,电阻为2Ω,请计算通过电阻的电流。

答案:通过电阻的电流为6A。

2. 已知一个电源的电压为18V,两个电阻并联在一起,其中一个电阻为3Ω,另一个电阻的阻值为未知,请计算通过两个电阻的总电流。

答案:通过两个电阻的总电流为6A。

2020选修(3-1)(人教版)阿文物理分步提优系列:第二章:恒定电流过关练

2020选修(3-1)(人教版)阿文物理分步提优系列:第二章:恒定电流过关练

第二章:恒定电流过关练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电源内阻较大,当开关闭合,滑片位于某位置时,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间一带电液滴恰好处于静止状态,灯泡L也能正常发光,现将滑片由该位置向a端滑动,则()A.液滴带正电,将向上做加速运动B.灯泡将变暗,电源效率将减小C.电容器将放电,所带电荷量减少D.电源的路端电压增大,输出功率也增大2.如图所示,已知R1=R2=R3=1Ω,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的读数为1V;当开关S断开后,电压表的读数为0.8V,则电池的电动势等于()A.1V B.1.2V C.2V D.4V3.如图所示,电流计的内阻R g=100Ω,满偏电流I g=1mA,R1=900Ω,R2=100/999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S1和S2均断开时,虚线框中可等效为电流表,最大量程是1AB.当S1和S2均断开时,虚线框中可等效为电压表,最大量程是10VC.当S1和S2均闭合时,虚线框中可等效为电压表,最大量程是0.1AD.当S1和S2均闭合时,虚线框中可等效为电流表,最大量程是1A4.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中带点质点原来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对电路的影响,的阻值和电源内阻相等。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端移动时,则()A.上消耗的电功率逐渐减小B.电流表读数减小,电压表度数增大C.电源的输出功率逐渐增大D.质点将向上运动5.图中M、N接稳压电源,a、b间断开时,U ab=120V,a、b间接入“220V,100W”的灯泡时,U ab=110V.则此时电源输入M、N的电功率为()A.25W B.27.27W C.102.27W D.2.27W6.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如图甲或乙所示,已知电流表的内电阻约为0.2 Ω,电压表的内电阻约为10 kΩ,若被测电阻R的电阻值约为4 Ω,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选用甲电路测量结果更准确,且测量值大于电阻的真实B.选用甲电路测量结果更准确,且测量值小于电阻的真实值C.选用乙电路测量结果更准确,且测量值大于电阻的真实值D.选用乙电路测量结果更准确,且测量值小于电阻的真实值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6V,内阻r=1Ω,电阻R1=6Ω,R2=5Ω,R3=3Ω,电容器的电容C=2×10-5F。

九年级数学11月模拟试题 试题_1

九年级数学11月模拟试题  试题_1

学大信息技术小寨校区2021届九年级11月模拟数学试题新人教版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1、〔2021•〕tan60°的值等于〔〕[来#%源@:~中教^网]A.1 B.C.D.22、〔2021•〕如图,在△ABC中,∠C=90°,AB=5,BC=3,那么sinA的值是〔〕A.B.C.D.3、〔2021•〕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上的点,∠CDB=30°,过点C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E,那么sin∠E的值是〔〕A.B.C.D.4、〔2021•〕3tan30°的值等于〔〕A.B.3C.D.5、〔2021•〕式子的值是〔〕A.B.0 C.D.26、〔2021•〕如图,在半径为1的⊙O中,∠AOB=45°,那么sinC的值是〔〕A.B.C.D.7、〔2021•〕如图,⊙O的圆心在定角∠α〔0°<α<180°〕的角平分线上运动,且⊙O 与∠α的两边相切,图中阴影局部的面积S关于⊙O的半径r〔r>0〕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8、〔2021•〕如图,Rt△ABC中,∠A=90°,AD⊥BC于点D,假设BD:CD=3:2,那么tanB=〔〕A .B .C .D .9、(2021年)如图3,321////l l l ,相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间隔相等,假设等腰直角△ABC 的三个项点分别在这三条平行直线上,那么 sin 的值是〔 〕 A.31 B.176 C.55 D.101010、〔2021〕在Rt△ABC 中,∠C=90°,AB=2BC ,现给出以下结论:①sinA=;②cosB=;③tanA=;④tanB=,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只需填上正确结论的序号〕11、〔2021•〕如图,在菱形ABCD 中,DE⊥AB 于点E ,cosA=,BE=4,那么tan∠DBE 的值是 2 .12、〔2021〕△ABC 中,∠C=90°,AB=8,cosA=,那么BC 的长 . 13、〔2021〕比拟大小:31cos 8 35〔填“>〞,“=〞,“<〞〕.14、〔2021•〕sin30°的值是 .新 课 标 第 一 网15、〔2021•〕如图,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网格中,⊙O 的圆心在格点上,那么∠AED 的余弦值是 .16、(2021年)计算 45cos = .17、〔2021• 〕cos30°的值是 .18、〔2021•〕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BC,∠B=90°,∠C=45°,AD=1,BC=4,那么CD= .19、〔2021•〕如图,在Rt△ACB 中,∠C=90°,AB=13,AC=12,那么cosB 的值是 .20、(2021年4分、14)在Rt △ABC 中,∠ABC=90°,AB=3,BC=4,那么sinA=________.22、〔2021〕 先化简,再求代数式2122121a a a a a a +-÷+--+的值,其中6tan 602a =-23、〔13年5分20〕如图,AB 是⊙O 的直径,PA ,PC 分别与⊙O 相切于点A ,C ,PC 交AB的延长线于点D ,DE ⊥PO 交PO 的延长线于点E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省名的第一个字母点P线L面S
实体
B
组名
SE
坐标系统
CS
单元特性
PH
材料特性
MA
边界条件
CO
载荷工况
LO
钢筋
RE
iDIANA 的数据输入方式如下图所示。左图显示各按钮, /cursor
可以点击对象按钮来进行选择。右图中记载了① /cursor /pick-p
按钮,② /pick-p 按钮,③’x-coord’和’point-old’。 /pick-l
这些分别表示光标操作、几何形状点和节点的拾取、以及 /pick-s
键盘输入。关于具体操作请参考右表。
/pick-b
/pick-N
/pick-*
光标操作 选取几何形状点 选取线 选取面 选取实体 选取节点 选取全类型
body-new surf-new line-new point-new set-new constr-new load-new mat-new phys-new csyst-new ???-old
① Ctrl+右键
; 平行移动
② Ctrl+左键
; 旋转
③ Ctrl+Shift+左键
; 扩大,缩小
(4) 输入命令 ① 省略输入(输入各个命令的头一个或头两个字母); UTILITY SETUP PLOTTER FORMAT ② 运用箭形键(向上、向下)利用已输入的命令
(May 2011)
①-2
例题① Getting Started with iDIANA
(8) 改变显示的区域范围
CONSTRUCT SPACE WORK-BOX 10 8.7 EYE FRAME WORK-BOX
按住 Shift 键后点击 FRAME 按钮, 或用中间鼠标键点击 FRAME 按钮
※ 由于只需在画面中显示 1/4 模型的区域范围,可以用 WORK-BOX 来指定操作窗口的范围。 ※ 在 EYE FRAME 后指定 WORK-BOX,改变以后的默认显示范围。
図 分析模型 【特性】
假定弹性模量为 22000MPa,泊松比为 0.2,单位体积质量为 2400kg/m3,板厚为 0.30m。考虑的载 荷包括自重和内孔周围所施加的垂直方向均布载荷 qz=-20kN/m。
在本资料中,标有 的位置列出了操作命令的例子。这些命令保存在下列子目录的文件 plate.fgc (前处理用)与 plate.fvc(后处理用)中。 [DIANA 安装文件夹]/share/Examples/GetStart/plate6
(1) 操作环境
① 索引模式
iD>
② FEMGEN 模式(建立模型)
FG>
③ FEMVIEW 模式(后处理)
FV>
(2) 鼠标操作 ① 左键 ② 右键 ③ ESC 键 ④ 工具栏
;選択(YES) ;取消(返回上一层) ;全取消(返回最上层) ;快捷键按钮
(3) 动态旋转(Dynamic Rotation)
例题① 初次使用前后处理器-iDIANA
例题① Getting Started with iDIANA
本例题以初次使用 iDIANA 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和结果显示的初学者为对象,详细介绍 iDIANA 的 功能和使用方法。由于这部分内容摘录于 DIANA9 用户使用手册『Getting Started』的第 2 章,详 细情况请参考该使用手册。
※ 采用前面介绍过的通过几何点来生成面的话,可以生成新的由线 L16 构成的 S3 面。 ※ CURRENT 命令表示想显示当前画面的几何形状信息。
(May 2011)
①-6
例题① Getting Started with iDIANA
根据对称条件采用 1/4 模型,建模范围设定为右上 1/4 象限。
(4) 把已有的 L5 线和 L1 线分割为两条线
GEOMETRY SPLIT L5 0.66666667 GEOMETRY SPLIT L1 0.66666667
(5) 线的生成
GEOMETRY LINE STRAIGHT P2 P6 GEOMETRY LINE BETWEEN SHORTEST L11 P9
选择 P9 之前鼠标先点击 /pick-p 按钮
※ 由 STRAIGHT 命令定义连接两点间的直线。 ※ BETWEEN 命令本来是用来生成两条线间的线的命令,但加上 SHORTEST 命令,可以生成点(P9)
(May 2011)
①-3
例题① Getting Started with iDIANA
(2)解析类型的选择、单位制的指定 启动 FEMGEN 后,首先需指定分析类型。 根据所选择的分析类型,在以后的列表和菜单中只显示
与所指定分析类型相关的内容。由于本例题为 3 维空间结 构分析,所以要选择【Structual 3D】。
(9) 不显示监控窗口
DRAWING CONTENTS MONITOR OFF
※ 可以移动或不显示画面左上的监控窗口。
(May 2011)
①-8
例题① Getting Started with iDIANA
(10) 修改输入的几何形状信息
UTILITY DELETE LINE L5 yes VIEW GEOMETRY CURRENT GEOMETRY SURFACE P1 P5 P9 P10 VIEW GEOMETRY +S3 RED
3.模型的建立(FEMGEN)
下面以第 1 小节所示的正六边形板为对象,介绍建立模型的操作顺序。 使用 FEMGEN 建立模型是以点,线,面,实体所构成的几何形状为基准的。也就是说,单元类型, 材料特性,载荷条件,边界条件等信息,必须定义到各个几何形状上。最终 FEMGEN 自动生成有限元 分析用的数据文件(即,DIANA 的输入数据文件)。 FEMGEN 文件的扩展名为 “G71”的二进制文件。在操作过程中,请经常用 SAVE 命令来保存文件, 以防数据丢失。
新实体名 新面名 新线名 新点名 新组名 新边界名 新载荷工况名 新材料名 新单元特性名 新坐标名 已存在的???名
(May 2011)
①-5
例题① Getting Started with iDIANA
(2)圆的生成
GEOMETRY LINE CIRCLE PC 4 GEOMETRY LINE CIRCLE PC 10 EYE FRAME
这样建立模型的好处很多。譬如由于单元分割与边界条件是相对独立的,改变网格分割数并不会 影响到边界条件。
下面介绍建立本模型的操作步骤。
(1) 几何点的生成
GEOMETRY POINT PC 0. 0. 0.
※ 将“PC”命名为新作成的几何点,其坐标为 (X, Y, Z)=(0.0, 0.0, 0.0)。可以省略几何形状名(这里指 PC)。省略时,默认 值为右表所示的缺省名。另外可以使用 CONSTRUCT NAME 命令 来改变默认名。
※ 采用 CIRCLE 选项命令生成圆。PC 后面输入的 4 和 10 分别表示圆的半径。
※ 采用 EYE FRAME 命令表示全体。与菜单栏的快速键
相同。
(3) 显示几何形状名
LABEL GEOMETRY LINES LABEL GEOMETRY POINTS
※ 重新显示或显示全体图形时几何形状名会消失。使用上述的 LABEL 命令可以重新显示几何形状 名。另外,变更几何形状名颜色的时候,请使用如 LABEL GEOMETRY LINES VIOLET 所示的定义 颜色的子菜单命令。
※ 在指定已存在线(L5,L1)后注明已存在点的名称的话,那个点将移动到分割点。 ※ 最后输入的数值指定分割位置。在这里表示在 2/3 的位置处分割。分割位置把 0 做为始点,1.0
为终点,指定沿着线的相对位置数值。例如要分割成一半时就为 0.5。线的始点与终点依赖于线 的生成方法。它可以通过 UTILITY TABULATE GEOMETRY L1 L5 确认。
1.分析模型【正六边形的 1/4 对称模型】
在这里,将下图所示的六边形板作为对象,进行线弹性静力分析。该板的 6 个顶点位于半径 rO=10m 的内接圆上,板的内部开了一个半径 ri=4m 的孔洞。该板各个顶点的垂直方向自由度(Z 方向)被固 定。建模时考虑到对称条件,建立如下图阴影部分所示的 1/4 对称模型。由于面内没有荷载与位移 变形,采用弯曲板单元即可。在本次分析中,采用 8 节点的四边形 2 次单元 “CQ24P”。
(May 2011)
①-1
2.iDIANA 的启动与基本操作方法
iDIANA 有以下两种启动方法。
① 从 iDIANA 的图标 ② 从 CmdBox(命令栏)
启动命令“idiana”)
开始执行
例题① Getting Started with iDIANA
打开 DOS 窗口。在 DOS 窗口输入 iDIANA 的
`
※ 通常在弹塑性分析与裂缝分析等时没有必要指定单位制。但对于使用材料模型的规范(CEB-FIP
规范,ACI 规范)或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热传导分析,浸透分析等情况下,需通过’UNITS’列表 在输入数据文件中指定单位制。默认单位制为国际单位制(m, kg, s, K)。
(May 2011)
①-4
例题① Getting Started with iDIANA
和线(L11)间的最短线。 ※ 由于没有指定线的名称,其缺省名分别为 L11 和 L12。
(6) 面的生成
GEOMETRY SURFACE 4POINTS P1 P5 P9 P10 GEOMETRY SURFACE 4POINTS P10 P9 P11 P2
※ 由4POINTS 命令生成由 4 个顶点组成的面。 ※ 由于没有指定面的名称,其缺省名分别为 S1、S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